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从过去一味的“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真正生活化的课堂。
本文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等谈几点粗浅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
1 课前精心准备,让课堂贴近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教师应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题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调查所在的社区存在哪些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当地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先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找问题,查根源,进行更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寻找、思考行之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当“绿色公民”。
这样在课前调查了解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在课堂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 课堂优化教学,让生活走进课堂长期以来,有的思想品德课缺乏吸引力,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重现思想品德课的独特魅力。
2.1 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
如九年级《感受身边的变化》教学时,我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以前发的各类票证、粮票、肉票等来说明,现在初中生对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又选用城市建筑的老照片,与目前城市建筑照片进行比较。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灌输和知识教育,缺乏足够的生活化元素,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既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注重情感引导。
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体验是他们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分享亲身经历等方式,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进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关注实践体验。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和困境,在实践中培养爱心、公平和公正的品质。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强调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培养沟通、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关注思辨和创新思维培养。
教师可以开展头脑风暴、讨论性课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不同观点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要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要注重情感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建立良好的情感关怀氛围。
要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展健康人格和良好思想品德。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构建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建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构建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构建摘要: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往往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学习中”,导致初中学生接受的“实然性知识”与“应然性知识”严重脱轨。
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和切入点,从社会实际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在强调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关注生活,使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气息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构建途径等等前沿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构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并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要顺应新课改的理念,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教材脱离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等不良现象,这就需要使思想品德课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注入生活的气息,否则思想品德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不良现象。
重物轻人可以说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知识”“教材”打转,课堂教学是“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忽视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护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护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这是一种“壶与杯”的教育理论,教师(壶)拥有理智的事实性的知识,学生(杯)是消极的容器知识可以灌入其中。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从现实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生活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划或者新的想法 ,交到 了什么新的朋友 , 等 等。学生 A发言 : “ 我想 次次考试都能
得 满分 。” “ 想要考试拿满分 , 光嘴 巴说说
违反法律 的错误行为。” “ 把小偷抓住 , 让
他接受法律 的惩罚 , 这就是维护社会 正义
可不行 , 具体应该怎么做 呢? ” 笔者启发学
生A 。 “ 好好学习 , 天 天 向上 。 ” 学 生 B抢 着
以此强化学生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位 , 拉近
知识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距离 。这种形象 、 生动的教学方式 , 其本身具备的“ 直观性” 会让学 生产生学 习的新鲜感和求知欲 , 从 “ 你要我学” 转化为“ 我 自己要学” 。
如何 构建能够 吸引学生 的思想 品德生活
化教学课 堂 , 这是 当前很多初中思想 品德 教师正在研究 的问题 。
二、 以“ 生活体验 ” 创“ 教学情 境” 。 强 化 学生 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 中, 教师可 以根
在初 中思想 品德课 堂 中进行 生活化 教学 ,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 生 活常识以及 生活经验等进行教学 , 营造出
生 动 有 趣 的 生 活化 教 学 氛 围 , 从 而 激 发 学
据初 中学生 的认 知能力 、 心理特 征 , 结合 学生的生活体验 , 把具体 的生活案例融入
思想 品德教 学中 , 以“ 角色扮演 ” 或“ 情 景 再现” 等方式 , 创设 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
生学 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 在体验生活的过 程 中收获思想品德知识 ,提高综合 能力 。
会 调查 , 把学生带 出教室 , 带 到社会 中, 去 收集本社 区的第一手环境现状资料 , 在活
动 中真正理解 “ 保护环境 ” 的基本 国策 , 增 强学 生的责任感 ,并 让学生根据 课堂知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一度人代会》时,课程重点是了解“两会”的内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视频,(国家领导入场,唱国歌选段),学生、教师入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关注两会,聚焦两会,跟踪两会议程,把握两会动态,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两会课堂。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两会,走进《一年一度的人代会》。
二、链接时政,关注生活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时将15g 盐全部吸收了。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指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活素材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做”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抛弃“白板假设”,建立“倾听与共舞”的师生关系所谓“白板假设”,就是教师往往从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推定为“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
依此理论,师生之间难以形成平等的关系,因为在“我讲你听,因为你什么都不懂”的思想意识指导下,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
其实不然,在现实世界之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着联系,已掌握了大量的社会知识。
即使它们与书本知识不同,同样也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社会知识,并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为此,教师要正确定位,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建立“倾听与共舞”式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同时,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位于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让思想品德教学呈现“师生共舞”的局面。
二、学——以实践作为认知起点,撕开书本与生活之间的樊篱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在当今社会,对于品德教育的重视已经越来越高,在学校里,品德课堂是让学生学习和培养自己品德的主要场所,但有些品德课堂因其过于单一或是过分严肃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对品德教育逐渐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品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打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品德课堂传统的品德教育课堂往往单调枯燥,对于孩子们来说,极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
要打造生活化的品德课堂,需要从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入手,例如改变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鼓励学生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可以通过广泛的课题、活动和素材,把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这样对于孩子而言,学习品德就不再是一种繁琐的任务,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体验。
二、构建成长情报站品德教育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千差万别,需要实时掌握每个孩子的情况,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因此,建立一个针对孩子的成长情报站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情报站中,老师和学生家长可以实时发布孩子在生活中表现良好或存在的问题、身心健康状况等信息,大大拓展了传统品德课堂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范畴,也为老师提供了更充分、准确、科学的情报,方便老师针对个体学生的异同,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教育。
三、构建品德在线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相信许多人都已经逐渐习惯在网络上学习了。
因此,为了让品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我们可以建立品德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采用在线直播、在线课程等方式,打散传统品德教室的桎梏,进一步丰富孩子在品德学习上的选择,为孩子提供品德学习的自由、互访、共享,不仅可促进品德教育的传播,也能为品德课堂提供一种高效、便利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品德教育是长期而热门的话题,但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要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正义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在学生中,由于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社会经验的匮乏等原因,往往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和无法理解的感觉。
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应涵盖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校园欺凌、网络暴力、道路交通安全等。
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并明白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邀请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问题,并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或趣味活动,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公民评议的方式,对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表现进行奖惩,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除了教师的引导,家长在激活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举办的道德和法治活动,增加学生在课堂外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印象。
家长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或社区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校和社会的力量也是激活学生思考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比赛、道德故事会等,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公益组织或社工人员来学校开展有关道德和法治的宣讲和培训,让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创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策略
创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策略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创造生活。
因此,在今天,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也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一、必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素养为前提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依赖于教师的教育创新,而且生活化的课堂更不应当出现模式化和单一化的倾向。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等途径来逐步提高自己,更新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还必须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从而全面形成较为鲜明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二、教师角色转变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关键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就必须首先创设一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处于知识的权威地位,是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因此,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首要前提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给学生说“不”的权利,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让政治课成为学生生活的大课堂。
三、教学环节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然而,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源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如一位教师在上《保护环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周围不同地方的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的是从池塘里采来的,有的是从小溪里采来的,有的是从长江里采来的,有的是从清江河里采来的,还有的是同学们画画后的颜料水……其中,有一个同学采来的水引起了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从药厂附近排水沟里采来的。
大家看了看,发现黑黄黑黄的;大家用鼻子一闻,直捏着鼻子说:“太臭了!”这时,老师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这样的水流到了池塘里会怎么样,流到了田里会怎么样,流到了长江里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这样,让学生带着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进而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课堂贴近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引进了课程内容。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动机等因素,思想品德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学生难以真正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怎样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了当下思想品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重视学生生活实际,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全过程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
学生处在青春期的特殊阶段,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现实问题,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发现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反思、解决,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
常见的一些小故事、小事件,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实践感。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的结合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还应该注重思想品德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层面,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品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交交往中,体验和实践思想品德知识,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抽象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一些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实践中感受爱、诚、信、善等品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为了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语言生动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课堂一、与时俱进,用活教材,使教材生活化。
1.教学内容紧跟形势变化,增添教材的时代特征,跟上时代的步伐。
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
思想品德课教师自己必须关注现实,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大量的第一时间信息,做好整理、筛选工作,形成大批生动、新鲜的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书本上简单的理论有了当今时代中大量鲜活事例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生活的素养。
2.典型事例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讨论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以人为本,营造课堂良好氛围。
古人云:“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3.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的组成部分,撰写小论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剪报办报、组织竞赛等课外活动,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必要补充。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只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身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不知不觉地就受到了教育,教育的可信度大大提高,教育效果相当好。
三、加强教师道德自我修养,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形象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
而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构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探讨。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对人生、对情感的体验和深思。
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或故事的品味,进而引发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和沟通。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感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使之成为生活中有情感的人。
二、注重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注重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通过案例分析、名人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做好榜样教育,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优秀榜样,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有道德担当的人。
三、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重贯穿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行动、学会责任、学会担当。
教师还可以通过“以学为本、以战养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实践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
四、注重生活化教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快乐、高尚的人格。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强化对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培养,构建“生活话题、思想品德、成长教育”三位一体的课堂,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的力量,从而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首先,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情。
生活中的小事情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德。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体会。
例如,在讲述守时的重要性时,可以结合所在地铁站发生的事情来讲述,这样学生们会对时间的珍贵性有了更真切的认知。
当学生面临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不断强化思想品德。
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体验,学生将慢慢习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修身之道。
其次,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剧比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分析和表达对具体情境下的思想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考验他们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必要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最后,我们也应该保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体验自我探索和理解人生的过程。
老师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与之交流和分享。
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和疑虑,教师应该耐心解答、引导,让学生明白一起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性。
如何打造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课堂
如何打造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它,学生将掌握健康向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人生观,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自信、坚强、勇敢、团体合作精神等价值观和品德,成为一名有道德、有信仰、有奉献精神的人。
然而,在教师教授思想品德课程时,如何打造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品德,从而加深对其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1. 善用案例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深入了解各个方面的成功案例,了解成功的人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方法。
在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各种失败的例子,并深入讲解他们的失败的原因,让他们明白成功需要什么样的努力和定力,从而加深对品德的认知。
2. 利用游戏和实践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也需要在活动中进行实践和体验。
通过游戏和实践,将学生引入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让他们在与他人之间互动、竞争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创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品德课有非常多的主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多个主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理解。
比如“成功”、“品德”、“爱心”等等,这些主题会引领学生走向深入探讨和思考品德真谛的道路上。
4. 打造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氛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而非单一的被动接受。
教师要通过相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体验中得到满足和成就。
总之,我们应该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打造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不断的成长中对品德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形态,成为一名有道德、有信仰、有奉献精神的人。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作为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养成良好的品德,遵守法律法规,塑造健康的人格。
由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有限,我们需要在课堂上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学生身边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课堂上,可以结合一些学生犯错误或遇到困境的案例,例如学生欺凌事件、作弊行为、违反校规等,引导学生们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道德和法律原则。
在学生欺凌事件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公平和公正,是否应该保护弱者,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正义。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现实应用。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情境,例如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们担任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通过辩论和讨论,了解法律的运作和法律原则的应用。
案例分析则可以让学生们分析和解决真实的问题,例如某个学生违反了校规,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分析该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个问题。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或社区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组织学生们参加义工活动,让他们了解并解决社区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交通秩序等,通过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法庭审判、参观警察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具体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和讨论题目,让学生们进行个人反思和讨论。
可以提问一些当前热点问题,如网络暴力、知识产权保护等,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辩论和交流。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的心王 活 动水 平 。 甲
3陶冶 高 尚的 情 操 . 在 体 育教 学 、课 外 锻 炼 和 各 种 体 育竞 赛 等 活 动 当 中 ,学 生 都 能 扶 得 务 种 强 烈 的
想 象 力 的 发 展 ,对 动作 要 点 有 本质 的 王 解 甲 掌 握 ; 过 活 动 比赛 和 符 种 体 育 游 戏 , 通 可
情 感 体 验 ,而 这 种 情 感 体 验 具 有 鲜 明 、 强 体 育 , 不 开 活 动 、 戏 和 比 赛 , 符 烈 、 富 、 样 、 变 等 特 点 , 陶冶 学 生 的 离 游 在 丰 多 易 埘 以潜 移 默 化地 发 展 学生 思 维 的 灵敏 性 及 应 种 不 同 的 体 育 形 式 中 ,师 生 之 间 、 同学 之 情 操 具 有 特 殊 的 作Ⅲ 。
变 能力 。
一
二 、 动 健康 运
பைடு நூலகம்素 质教 育 ,对学校体 育上作和体 育教 小 组 练 习 、 体 练 习等 训 练 彤式 , 效 地 刺 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为 了更 女地 发 挥 学 整 有 『 课问操 、 保健操 、 眼 校 舞 蹈 、 比 骰 炼 等 激 了 学 生 竞 争 参 和 谐 共 进 的 意 识 ; 川 阳 采 1 j 不同的教 育形式 。学生在符类体 育活动 中 合卿的活动 比赛 和体育表演 ,同时配 以恰 校体 育在素质 教育中 的作J ,体 育教师必 须 努 力 提 高 自己 的 政 治 思 想 水 平 业 务 素 能 达 到 健 康 体 质 和 掌 握 运 动 形 式 技 巧 的 当的评价机制 ,极 大地培养 了学生 在同等 j 效 果 , 同 时 这 些 体 活 动 也 是 学 生 阳 比成 条 什 下 的进 取 精 神 。 此 , 校 通 过 开 展 符 质 ,准 确 地 将 体 育 教 育在 素 质 教 育 中 的 作 学 长 及终 身 发 展 的有 利 保证 。作 为 普 通 公 民 , 种 不 同 形式 的 体 育竞 赛 能 较 地 动 员 学 生 用 进 行 定 位 , 高 处 着 眼 , 学 合 王 地 安 排 从 科 甲 我 们 平 常 的运 动 肜式 一 般 是 篮 球 、 乓 球 、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到 竞赛 或 练 习 中 去 ,有 利 丁 体 育 活 动 , 整 和 优 化 教 学 方 法 , 行恰 当 乒 调 进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讲述名人事迹、寓言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搭建正确的思想道德框架。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学生在情感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提高他们的情商。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情感小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情意识,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光说不练亲人贫,学生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课堂所学。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进一步巩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德。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情感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健康的新一代。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之一,关乎着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
要想使思想品德课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生活化”,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希望能给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更生活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思想品德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诚实守信相关的事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思想品德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反思这些活动对诚实守信等思想品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二、运用教学媒体和工具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媒体和工具是实施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媒体和工具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在学习“友爱互助”这一思想品德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友情和互助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度。
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比如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思想品德内容,达到“感知在心,实践于行”的教学效果。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思想品德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10.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作者:仲崇颂[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中心中学271122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
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一度人代会》时,课程重点是了解“两会”的内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视频,(国家领导入场,唱国歌选段),学生、教师入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关注两会,聚焦两会,跟踪两会议程,把握两会动态,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两会课堂。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两会,走进《一年一度的人代会》。
二、链接时政,关注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
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时,这节课的内容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
所以我充分利用“两会”的契机,带领学生观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相关视频,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我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利。
我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大事这样直观的视频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活动多样,探究生活
传统教学中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设计与传统教材不一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要。
因此,我们的课堂提倡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逐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如“满300减100,满400减200”、“买一赠一”……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有很多人在疯狂抢购,回家后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
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
四、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到行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
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并升华知识,然后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观念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
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每天对父母说“我爱你”;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谈心,并做好记录,装进自己的成长档案。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了知识,升华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机融合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自然相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