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是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后 ,一面向华北 增兵 ,准备扩大战事 ,一面却佯装和平姿态 ,声言 “不扩大”“, 现地解决”。在援兵未到前 ,日方实施 缓兵计 ,散布和平烟幕 ,麻痹诱骗冀察当局进行谈 判 ,同时又挑拨冀察当局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造谣 说 :中央军北上是抢占第二十九军的地盘 。冀察 当局中了日方的缓兵计和离间计 ,抱有和平解决 事变的幻想 ,对日方要求道歉和第二十九军退出 宛平城 ,以保安队接替进行让步 。先是 ,7 月 11 日 ,冀察当局与日方签署了《卢沟桥事件现地协 定》。但日方并不真心履行与冀察当局签订的协 议 。19 日 ,第二十九军方面又与日方签署落实上 述协定的具体事项“誓文”,内容包括彻底弹压共 产党的策动 ,取缔排日等条件 ,另附 “: 又 ,撤去在 北平城内的第三十七师 (冯治安师) ,由冀察主动 实行之 。”②21 日 ,天津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 桥本群向日本军部报告 :宋哲元已对责任人营长 免职 ,对共产党分子予以逮捕 ,罢免了“妨害日华 邦交的人物雷嗣尚 (北平市社会局局长) ”,撤出排 日团体 ,取缔排日运动 ,北平城内第三十七师已撤 至西苑集结 “, 二十九军首脑对我方要求业已承 认 ,现在着手使其逐步实行”。③
民国档案 20081 1
8 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导冀察当局应战 。 而冀察当局迷惑于日方“现地解决”的“不扩
③ 《蒋委员长复示冀察绥靖主任宋哲元 ,宛平城应固守并动 员以备事态扩大电》(1937 年 7 月 8 日) 《, 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 , (台北)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 1986 年编印 ,第 209 页。
④ 《蒋介石致宋哲元 、致徐永昌转示程潜、致刘峙 、致何应钦 等诸电》及《徐永昌复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电》(1937 年 7 月 8 日) 《、蒋介石致程潜、徐永昌电 ,致宋哲元电》(1937 年 7 月 9 日) , 《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 ,第 209 - 212 页、第 213 页、第 214 页。
虽然应战部署属军事机密 ,外界未必了解 ,但 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 ,连中共中央都已经清楚了 。 7 月 21 日 ,其党内发布的文件说 “: 南京政府与蒋 介石氏对于此次事变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 度 ,在军事上亦已调动军队向河北晋绥边境集中 增援 ,并已下令全国准备应战 。”①
二 、国民政府确定了不求战 ,必应战的方针 7 月 17 日 ,蒋介石在庐山第一期谈话会上发 表演讲 ,阐明了国民政府对待卢沟桥事变的态度 。 他强调 “: (日本军队挑衅) 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 平门口的卢沟桥 。如果卢沟桥可以让人压迫强 占 ,那末我们百年故都 、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与军事 重镇的北平 ,就要变成沈阳第二 ! 今日的北平 ,若 果变成昔日的沈阳 ,今日的冀察 ,亦将成为昔日的 东四省 。北平变成沈阳 ,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 平 ! 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 ,是关系中国国家的 整个的问题 ,此事能否结束 ,就是最后关头的境 界 。”蒋介石明确指出 ,国民政府已经确定了“应战 而不求战”的方针 “: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 ,已确定 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 场 。我们希望和平 ,而不求苟安 ;准备应战 ,而决 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 ,就只有 牺牲到底 ,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 , 那就是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 ,皆有 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② 蒋介石的讲话 ,宣告了中国长期以来对于日 本侵犯的忍让妥协政策的结束 ,中华民族已经到 了不怕牺牲 、下定决心抵抗日本侵略的“最后关 头”。蒋氏这一讲话 ,受到了庐山谈话会与会者普 遍的赞扬 ,19 日公开发表后也受到了举国一致的 好评 。蒋介石决心对日应战的立场是很鲜明的 。 但有的论者认为 ,卢沟桥抗战发生后 ,国民政 府和蒋介石虽然准备应战 ,但蒋在 7 月 17 日庐山 谈话中又表示 “,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 ,我 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 ,求得卢事的解 决”,故而仍“处于游移 、动摇 、妥协 、退让的徘徊之 中”。③ 这是不顾通篇讲话的主旨 ,只抓住只言片 语加以发挥的作法 。 蒋介石在这次讲话中 ,明确指出卢沟桥事变的 处置 ,已到和还是战的“最后关头”。不过 ,谁都知 道 ,连战争的发动者日本一方在发表向华北增兵的
② 宁飞可《: 与〈凤凰周刊〉〈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 一文商榷》, http :/ / www. 300000. org/ bbs/ dispbbs. asp ? board2 id = 17 &id = 59483 ,[ 15237 :35128 ] ,13 :48 :32 08/ 30/ 2005 。
[ 关键词 ] 卢沟桥事变 蒋介石 抗战决心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国民政 府立即作出应战部署 ,督导冀察当局应战 。但有 些人不顾历史事实 ,直至近年仍认为事变发生后 , 蒋介石“处 于 游 移 、动 摇 、妥 协 、退 让 的 徘 徊 之 中”, ①平津失陷 ,虽然宋哲元“备战松懈 、贻误战 机”,而蒋氏“负有不可推卸的指导责任”。② 历史 真相如何呢 ?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国民政府有未 下定抗战决心 ? 我们必须弄清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分战区 ,抽调部队 ,从兵器弹药 ,到通讯联络 ,从粮 秣燃料 ,到后方医院等 ,均一一研究落实 。
日本战史也记载说 “: 蒋介石 (7 月) 17 日在庐 山作了‘最后关头之谈话’,表明最大决心 (19 日 发表) 。”“这个声明发表以后 ,日本方面的一般理 解是 ,中国决心要对日作战 。”⑤
平津失陷后 ,8 月上旬 ,国民政府召集包括全 国各地军政首领参加的国防会议 ,作出了全国抗 战的重大决策 ,随即成立最高国防会议 ,全国进入 抗战轨道 。
①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1937 年 7 月 21 日) 《, 中共 中央文件选集》(11) ,第 291 - 292 页 。
② 《蒋委员长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 ———民国二十六 年于第一期庐山谈话会第二次共同谈话会议》《, 卢沟桥事百度文库史 料》上册 ,第 2 - 4 页 。
③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1 期 ,第 198 页 。 ④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一卷第一分册 ,中译本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第 147 页。 ⑤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中国 事变陆 军作战 史》,第一卷第一分册 ,第 186 页 。 ⑥ 《蒋介石致宋哲元电》(1937 年 7 月 13 日) 《, 卢沟桥事变 史料》上册 ,第 220 页 。
82
20081 1 民国档案
因大批日本援军源源向平津一带集中 ,蒋介 石于 16 日又电令刘峙 、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 ,抽 调河北省境内 4 团兵力 ,星夜赶程 ,向石家庄集 中 。17 日 ,蒋介石又电令 :孙连仲 、庞炳勋两部统 归冀察绥靖公署主任 、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指
挥 。蒋派参谋次长熊斌驻保定 ,藉与冀察当局联 络 。⑦ 蒋氏还下令调拨弹药 、高射炮增援华北 ,设 立石家庄行营 ,督促华北赶修防御工事 。
因为抗日战争是日本主动发起侵华 ,中国被迫 进行抵抗的战争 ,中国只是应战 ,故而 ,所谓抗战决 心 ,也就是中国的应战决心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蒋介石正是下定了“不求战 ,必应战”的抗战决心 。
一 、事变发生后 ,国民政府采取种种应战措施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 员长蒋介石立即部署对日抗战的准备工作 。 7 月 8 日 ,蒋介石即电令冀察当局“: 宛平城应 固守勿退 ,并须全体动员 ,以备事态扩大。”③蒋命 令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 、参谋总长程潜 , 调师北上 ,增援第二十九军 。徐永昌提议部署与宋 哲元有渊源之部队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 、庞炳勋第 四十军与高桂滋第八十四师等部调动 。蒋介石于
除着重对平津华北防卫作具体军事部署外 , 国民政府并筹谋全局对日方针 。事变发生后 ,蒋 介石令正在重庆主持川康整军会议的军政部长何
应钦速回南京 ,每日主持会议 ,研议对日抗战方策 和应战措施 ,为准备开战 ,从是否绝交宣战 ,到划
① 刘庭华《: 论“九 ·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抗日 战争研究》2006 年第 1 期 ,第 198 页 。
声明中都声称“我方未放弃和平解决的希望”④,把 自己装扮成是维护和平 ,不想战争的样子 ,中国作 为遭受日本侵略被迫应战的一方 ,在公开发布的文 告中 ,表示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又有什么不 当 ? 难道这就表示“处于游移、动摇、妥协、退让的 徘徊之中”了吗 ? 况且 ,敌强我弱 ,国内也有担心中 国不能战胜日本 ,无法承受对日战争的痛苦和灾难 者 ,假如当时战争果真能够避免 ,或者推迟 ,对中华 民族何尝不是好事 ? 因此 ,国民政府也为争取和平 解决事变作努力 ,无奈日本军国主义者黩武侵略成 性 ,蓄意挑起战争 ,国际上也未出现制止日本侵华 的力量 ,战争终究不可避免。关键是 ,国民政府主 要领导者蒋介石未抱幻想 ,他已经下定了抗战的决 心 。国民政府已经作了应战的种种部署 。
·史论 ·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蒋介石有未下定抗战决心
曾景忠
[ 摘 要 ] 直至近年 ,仍有人认为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当时仍处于“动摇 、 妥协 、退让”之中 ,甚至将冀察当局对日方的退让 、妥协归罪于蒋氏 。历史真相是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下定抗战决心 ,确定 “不求战 ,必应战”的方针 ,采取了一系列动员应战措施 ,督导冀察当局 ,警惕日方缓兵之计 ,积极对日应战 。
⑤ 《蒋介石指示徐永昌转程潜、唐生智 、何应钦 ,准备全体动 员戒备电》(1937 年 7 月 9 日) 《, 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 ,第 214 页 。
⑥ 《蒋介石致何应钦电》(1937 年 7 月 15 日) 《, 卢沟桥事变 史料》上册 ,第 222 页 。
⑦ 《蒋介石致刘峙 、商震电》(1937 年 7 月 16 日) 、《蒋介石 致徐永昌转宋哲元 、孙连仲 、庞炳勋 、熊斌电》( 1937 年 7 月 17 日) 《, 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 ,第 222 页 、第 225 页 。
无论中国共产党 ,还是日本方面 ,当年均看出 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 ,为什么六七十年后有些研 究者却从蒋的讲话中读出了他“处于游移 、动摇 、 妥协 、退让的徘徊之中”呢 ?
三 、宋哲元中了日方的缓兵计和离间计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国民政府中央严正对待 , 采取了“应战而不求战”的方针 ,一方面作了争取 和平解决事变的外交努力 ,另一方面 ,根据日本向 华北增兵 ,欲图扩大战事的情势 ,料定卢沟桥事变 “必不能和平解决”, ⑥故作了种种应战的部署 ,督
大方针”,眈于与日方谈判 ,对事变的和平解决存 在幻想 ,中央政府示以应战决心 ,提醒其对日方 “和平”烟幕要保持警惕 ,令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 元速赴保定坐镇指挥 ,加紧备战 。但宋哲元先滞 留天津 ,后留于北平 ,不抓紧备战 ,对日方以“和 谈”为烟幕掩护进兵懵然不觉 。
对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国民政府中央与冀 察当局的抗日态度 ,有些人对于史实并不了解 ,却 信口开河 ,说什么 “: 蒋介石抱着避战求和的念头 , 影响了宋哲元 ,使后者举棋不定 ,态度软弱 。”说蒋 介石和国民政府急于与日直接交涉 ,并在 7 月 12 日的外交部声明中说 ,或“由地方当局 ,与日军代 表折冲 ,期事件之早日和平解决”。同时还寄希望 于第三方国际调停 ,但最终破灭 。① 历史事实究 竟如何呢 ?
9 日下令孙 、庞部北上 ,率部向石家庄集中 ;令开封 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派一师至黄河以北 ,准备两师待 命出动 ;令沿江沿海及重要城市负责长官严行戒 备 ,各地重要工事限期完成 。④ 9 日 ,蒋氏还指示徐 永昌、程潜 、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唐生智和军政部
长何应钦“: 我军应准备全部动员 。各地皆令戒严 , 并准备宣战手续 。”⑤蒋介石于 15 日电令何应钦向 济南、青岛增兵两师 ,并调税警团一团 。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