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院“ 十一五” 计划长远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市场的规律。以教育部提出的“ 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作为宗旨,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畜牧兽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
2、建设目标
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以产学研为途径,通过1~5年的努力,在校学生达到560人,专业教师达到36人,力争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
(1)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贯穿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主线,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
(3)以服务为宗旨,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做到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
(4)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
(5)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6)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7)以质量求生存,建立起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
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一条主线、两个专业方向、三个核心能力、三项原则、四个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条主线:以基本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2)二个专业方向:畜牧方向、兽医方向。
(3)三个核心能力:服务于养殖业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
(4)三项原则:职业针对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5)四个突出: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途径、以质量为根本。
2、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1)明确专业办学思路,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
(2)面对岗位群,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3、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于产业为目的,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
(1)改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全面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教学思想和学术水平的高低,知识面的深度、广度及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只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建设目标
现有师资基础上,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建设和提升力度,到2009年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30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兼职教师10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特长结构更加合理。在动物生产方向和动物疾病方向培养“双高”专业带头人各1名,要求专业带头人在省内或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要求专业教师80%以上有“双师”素质,每年轮训1--2名教师到学院畜禽服务中心从事动物生产管理,提高实践水平;要求20%以上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每年直接主持或参与社会实际项目不少于1项,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2、规划
(1)自身提高。青年教师,以攻读学位的方式为主;中年教师,主要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式进行单科进修。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考证,获得相应等级的水平合格证,鼓励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参加项目开发,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制度化,实施轮训制,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 双师型” 目标转变。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我们规定新进教师必须进实验室,负责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设备管理及维修,或进企业培训一个学期。
(2)引进来。每年从高校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2~3名,从企业、公司引进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2名,从高校引进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2名。
(3)请进来。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项目开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送出去。每年选派2~3名教师高校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学习新技术。
四、教研科研建设
教师要有厚实的专业底蕴,强烈的事业心,还要求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实践。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科研实践的教师,其讲课很少是照本宣科式的单纯传授与灌输。教师通过教研及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教学相长,促进了专业建设,使专业发展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
1、建设目标
充分调动教研科研骨干的力量,造就教科研氛围,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通过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科研意识、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争取三年内能获得省级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和院级教研科研成果奖,论文发表每年人均一篇,其中核心期刊占30%。
2、规划
(1)鼓励支持教师围绕教学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为支持老师进行学术活动,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组织的教研科研课题。
(2)根据教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或专业的需要,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论文并发表,在项目经费中给予奖励。
(3)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争取每年选派3-5名优秀教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学术动态。
(4)每学期有计划、有侧重地聘请外校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同时,也尽量利用学院现有学术资源,动员系内教师多开讲座。
(5)积极申报院级以上的各种教学成果评比,凡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教材建设
1、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教材规划的精神,全面系统地规划好本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采取选用和自编相结合,尽量选用现有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对目前没有以及不能满足和不能适用专业教学相关教材,组织力量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编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教材出版,解决教材的有无和不适用问题。力争 2008 年底,建设完成专业教材体系,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保证质量,适应专业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