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1.六班级上册科学学问点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四周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试验中,发觉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假如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试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

5.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转变时,它的磁极也会转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转变时,它的磁极也会转变。

2.六班级上册科学学问点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削减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便利通行。

2.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筑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力量。

3.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4.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5.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

3.六班级上册科学学问点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外形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5.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

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4.六班级上册科学学问点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外形都要结实。

最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

最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8、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做酸奶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4、馒头上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6、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微小世界”。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因为它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促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小世界这一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1. 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是微小世界中的一类重要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虽小,但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食物的发酵、土壤的肥沃、人体的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我们要纳述微生物的特性,它们具有微小、单细胞和广泛分布等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并且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微小世界。

2. 水的微小世界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而在微小世界中,水也有着许多奇妙的特性。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水是如何表现出表面张力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在此我们还要了解水的微小世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比如水的凝固和蒸发等现象。

3. 真菌的微小世界真菌是一类生活在微小世界中的生物,它们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霉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酵母菌可以参与面包发酵等。

通过对真菌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微小世界中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从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入手,逐步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微生物、水和真菌的微小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个人观点:微小世界是一个神奇而且充满活力的领域,通过学习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精神。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导语】下面我们将有一次美妙的知识旅行,来吧,小朋友,你还等什么呢?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世界一、科学的本质和方法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本质。

2. 科学的方法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推理等环节。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终总结出规律或者原理。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而运用感官器官和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2. 科学观察中需要注意什么?-科学观察需要注意客观性、系统性、满意性和准确性。

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3.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场所,学会使用科学仪器,灵活使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准确观察的目的。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验证假设和验证规律的过程。

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科学实验需要具备严密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有力的实验展示和实验结论等,需保证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

3.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结语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认识,学会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不断进步。

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填空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向窗外伸展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而根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则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适应环境的喜好,如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等因素。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___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会发生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利用平面镜、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成功的设计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水缸里的水会变绿是因为里面长了(绿藻)。

2、一滴水中有(鼓藻)、(草履虫)、(轮虫)(钓钟虫)、(水蚤)等。

3、(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6、草履虫的形状像(草鞋)。

7、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哲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等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8、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9、(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10、水滴中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1、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3、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14、细菌的特点是什么?答:(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5、细菌有哪些功与过?答:功: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6、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17、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18、食物在(28℃)下最容易发霉。

19、食物腐败变质是(霉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发霉的条件是(低温)、(干燥)。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共同点:都有(气泡)。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第六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

特征:对环境有—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区别: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2.昼夜交替现象原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托勒密)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杠杆原理:自行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刹车和车铃的按钮。

这些简单机械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2. 齿轮转动:自行车上的齿轮转动与齿轮的大小有关。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 材料性质:例如纸的宽度和厚度对它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 遗传和变异: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5. 化石和微生物: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在土壤里、空气中、自然水域中及生物的身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内容第一单元:生物的种类与繁殖-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我们周围最常见的生物类别。

-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可以通过产卵、胎生和卵生来繁殖后代。

-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种子、植株分离和扦插来繁殖后代。

-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裂、产孢和孢子传播来繁殖后代。

第二单元:力与机械-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或方向。

-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了其对物体的影响。

-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和固定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状态。

-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质量、热胀冷缩、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溶解、燃烧和反应等过程。

第四单元:天地人和科学仪器的应用- 宇宙的组成:宇宙由行星、卫星、恒星和星系等组成。

- 地球的特征:地球有大气层、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特征。

- 科学仪器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和计时器等科学仪器的应用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

第五单元:人体与卫生- 人体结构:人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组成,各器官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生存和运动。

- 良好卫生惯: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均衡和适度运动等良好卫生惯有助于维持健康。

- 常见疾病:感冒、发烧和腹痛是常见的疾病,及时就医和休息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第六单元: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如森林、湖泊和草原等。

- 环境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 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措施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必备内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工具和机械了。

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臂膀。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二、杠杆的科学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我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像螺丝刀、开瓶器、跷跷板、杠杆尺等都是杠杆。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杆秤也是杠杆类工具。

也是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

杆秤的构造包括:提绳、秤盘、秤砣。

(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2.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我们使用过的很多工具,如:开瓶器、镊子等都是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

3.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4.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见右图片:提系杆秤)。

答:“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提绳相当与支点,秤盘相当于阻力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指点的距离,所以是省力杠杆。

5.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小学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1

小学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1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机械: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子、剪刀之类的机械构造非常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一、杠杆1、支点:支撑着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镊子、自行车刹车等等2、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杠杆公式:F用力L用力=F阻力L阻力指甲钳ACB:省力杠杆DBO:费力杠杆DEO:费力杠杆支点:O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O不够用)用力点:P(秤砣)二、轮轴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其本质就是一种杠杆。

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锤、开瓶器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镊子、船桨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例如: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门把手、扳手等因为R>r,所以这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因为R>r,所以这轮轴是一个费力杠杆三、动滑轮和定滑轮、滑轮组定滑轮:固定不动,是等力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是省力杠杆,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工地上起重机!!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一起组成的。

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而且接的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图5 滑轮组F=1/2G 向下四、斜面为了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

坡度越大,越费力,但是费距离坡度越小,越省力。

图5例子:盘山公路修成S形、螺丝钉表面的螺纹、剪刀的刀片螺纹越细、越密,越省力我的假设: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自变量: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控制变量: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五、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踏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抗弯曲实验探究:遵循控制变量的原则自变量:实验要探究的因素,是实验者控制变化的量控制变量:实验者控制不变化的量因变量:实验结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殖
植物的生殖
- 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植物通过花粉与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种子。

这种方式需要传粉媒介,如昆虫、风、水等。

- 无性生殖: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分繁殖,不需要花粉与卵子结合。

动物的生殖
- 动物也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动物通过交配、受精等过程繁殖后代。

雄性动物产生,雌性动物产生卵子,二者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 无性生殖:动物通过分裂、出芽等方式繁殖,不需要受精过程。

第二单元:物体与能量的互相转化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 能量的来源包括太阳能、化石燃料、食物等。

- 能量可以在物体间进行传递和转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包括热
能转化为机械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物体的运动与力
- 物体的运动需要受到力的作用。

-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
同学们的复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水缸里的水会变绿是因为里面长了(绿藻)。

2、一滴水中有(鼓藻)、(草履虫)、(轮虫)(钓钟虫)、(水蚤)等。

3、(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6、草履虫的形状像(草鞋)。

7、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哲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等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8、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9、(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10、水滴中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1、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3、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14、细菌的特点是什么?答:(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5、细菌有哪些功与过?答:功: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6、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17、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18、食物在(28℃)下最容易发霉。

19、食物腐败变质是(霉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发霉的条件是(低温)、(干燥)。

20、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发霉?答:(1)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

(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21、霉的功与过答: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2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23、身体是由一种叫做(细胞)的微小结构组成的,(细胞)就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4、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5、(草履虫)、(细菌)等是单细胞生物。

26、(胡克)发现了细胞。

27、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28、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29、(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就是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30、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1、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方形的)。

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4、(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6、(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7、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8、地球表面的形态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峡谷)、(丘陵)等。

9、在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陆地,(棕色)代表高山。

10、科学家早期通过(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但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

后来他们通过地震和核试验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11、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地球内部从表面到中心,依次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12、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1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

14、火山和地震是(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的)。

15、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16、(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43)米。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很久以前是(海洋)。

17、喜马拉雅山是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18(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1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20、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洋)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缓慢进行的。

21、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22、科学家从(火山)、(地震)、(地热)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23、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答:当地壳的岩石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24、当地震发生时,你知道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吗?答:(1)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的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2)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3)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房间的墙角里,如:卫生间、厨房等。

(4)如果正在上课,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5)如果正在街上,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25、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答: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第三单元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如:蜡烛的熔化。

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产生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3、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等化学变化的有: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面粉做成馒头等4、比较铁与铁锈有什么不同导电性颜色软硬光泽延展性铁:导电银白色硬有好锈:不导电暗红色软无差因此说铁与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5、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6、化学家们证明: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另外,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人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块铁放在煮沸的密闭的蒸馏水里,铁并不生锈。

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

7、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还有不少原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等。

8、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答:(1)擦去水分(2)覆盖搪瓷(3)加入其它物质,制成不锈钢(4)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5)喷漆9、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祡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能够使祡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祡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10、你若有呕吐的经历,就会感觉胃里有(酸水);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胃里和肌肉产生(酸性物质);你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你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油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11、酸性物质有:肉类、植物的种子、五谷类、西红柿、苹果等碱性物质有:瓜豆类、茶类、柿子、苏打水、洗涤剂等12、水是(中性)物质。

13、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14、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15、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为什么用肥皂则可以洗净?(肥皂去污的原理)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在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了“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第四单元1、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4、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3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

5、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的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6、月球上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7、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8、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的变化,自转一周约(24小时)。

9、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

10、假如月球是透明的,就没有(日食现象)。

11、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别外半球就处于(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