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变迁: 饮食篇
近代石家庄城市居民饮食就餐的变迁
、
食物 多源化和品种多样化
近代石家庄城市居民的餐饮 ,与城市化之前农 民的饮食相比, 有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近代石家庄农 村城 市化 的发展 ,商 贸集 散 中 心 的地 位逐 步 提 高 , 输入本市 的粮食 、 蔬菜 、 蛋禽 、 产 、 果 、 海 水 干果 等 数量和种类 大为增加。 以 , 所 近代石家庄 出现的食 品货物的多源化 ,以及餐饮品种花色与食物档次的 多样化结构 ,是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明显变化的第 个特 征 。
一
石家庄铁路车站从开办货物运输之始 ,就一直 在经营各种家禽、 水果等鲜活货物的运输业务 , 并且
风味的烹饪技艺也传人石家庄。大饭庄开始有了南 菜、 北菜等各种地方风味的菜肴 ,随人所欲, “ 样样俱
全 。 ” 石家庄开始 有 了外地 的名 厨 , 号称 “ 肆宴设
[ 规划项 目] 本文 系2 0 年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近代石 家庄城市居 民社会生活 的变化研究》 08 《 的阶段 性成果 。项 目 (
李惠民
( 河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 北 石 家 庄 0 0 7 ) 河 5 0 1
[ 摘要 ] 近代石 家庄居 民的餐饮与城市化之前 相 比, 了十分 显著的变化 。 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 商贸集散 中心地
位 的确立 , 家庄 出现 了食 品货物 的多源化 , 石 形成 了餐饮 花 色品种和食 物档次的 多样 化结构。 市人 口不断增加 , 城 食 物加工的商业化经营得以逐步扩大, 民就餐的便捷化程度明显提 高。 居 近代石 家庄 的城 市流动人 口较 多。 各地移 民饮
生活 的实在 差距 。考察 近代石 家庄城 市居 民 的社 会
椒、 西葫芦 、 白萝 卜、 红 西红柿和土豆”1 [ 石家庄的 2 。 肉类市场 , 一般主要限于附近农村 喂养的猪和牛 , 还 有“ 西北 口运来 的羊” 以及 山雉 、 , 野鸭、 家鸭、 鳝 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知识梳理(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
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
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
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
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
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
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现今饮食问题
现今饮食问题现今饮食问题社会的变迁,产业型态的改变,人类的饮食、生活型态与过去大大的不同;现今饮食不于匮乏,但活动量却大大减少,在多重的因素下使得肥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或许台湾肥胖的人口,不像美国那么的严重,但我们肥胖的人口比例却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肥胖应该是现今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个人胖不胖?常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或电视传播等影响,有些人觉得自己只是比较壮而已;有些人虽体重正常,但觉得如果能再瘦个七、八公斤的话,那就更好!因此一个人到底胖不胖,目前是以身体质量指数来做一个判定,指数计算方法,是将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目前国人理想身体质量指数的范围是22,上下10%内,当您的数值大于24.2就属体重过重,大于26.4则属肥胖。
除了体重外,肥胖更应以一个人所含脂肪程度来判定,我们可利用体脂肪机器来协助测量,若您测量出来的数值,男性大于25%,女性大于30%,则表示您体内脂肪含量已属肥胖的程度了。
当我们了解自己的体型状况后,若您有体重过重,甚至肥胖的问题时,如何开始一个减肥的计划?首先应摒弃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例如:您下星期要参加同学婚礼,那您可能会想这星期都不吃东西,希望能瘦个五、六公斤,好让自己能穿下那件美丽的小礼服、或者您会想在一个月里瘦十公斤等,减肥者最希望的是身上的赘肉,能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也因为这样,各种无奇不有的减肥方法应运而生,减肥产品市场蓬勃发展。
经验上告诉我们,减肥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减肥者需有超人的决心、毅力、恒心来跟肥胖作战,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赢回您的健康与体型。
因此要提醒您,减肥没有快捷方式,我们应要摒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与做法,以正确的低热量均衡饮食、规律的运动与活跃的生活型态,持之以恒地达到体重控制的目标。
减肥者在饮食上该做哪些控制?首先一定要规律的饮食,也就是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的原则;肥胖者中很多人一天只吃1-2餐,但研究显示集中一餐把一天的热量吃完是最容易造成肥胖问题的,因此最好养成一天吃三餐的饮食习惯,尤其早餐一定要吃,即使只是喝杯奶昔,都比不吃要好。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
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民以食为天”,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
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交流;饮食;正文: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
“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
从先秦到写到民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一)、先秦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仅从炎、黄二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
其中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为了维持生计,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
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
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家畜种植五谷等等。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
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
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知道了“调”,使饮食摆脱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
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
要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民主与科学 。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 传播媒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 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 习的过程; (2)、随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和中国民主发 展程度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城乡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 的民族特色。 (5)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 民地化色彩
居住条件和环 境大为改善安 居工程
1、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 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C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 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 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 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经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济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 有识之士推动和思想解放运动(A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向 想:西方学习的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 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 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 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 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现代风俗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3、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
4、具体表现:(变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中国的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变化不大。
)①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②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③出现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如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
④人们可以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影等。
⑤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
(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演变1、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2、1865年,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出现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
3、中国铁路的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中国铁路的诞生。
1909年完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4、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始;1882年,电话在中国出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A取缔黄赌毒,涤荡封建糟粕 B1950年《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移风易俗 C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成为时尚,社会风气根本变化 ②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 A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 B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风尚正在形成
A
1、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2、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中国社会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变革 的标志是 A、取缔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B、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 C、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D、制定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②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 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四、.习俗风尚变化 (1)近代表现:
①剪辫易服 A留美幼童,揭开序幕 B维新派提出主张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 ②废止缠足 A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 B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 ③婚姻: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 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 ④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⑤节气:民国开始改用阳历,增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新中国 服饰变化: ①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 灰蓝色调 ②60-70年代:绿军装 ③80年代以后: 数量增加、色彩丰富、 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 五彩缤纷 流 ▲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较大发展, 物资丰富 B.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 C.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840年——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国现代史——1978年——中国当代史——今)一个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特定阶段经济、政治的反映。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服饰(衣)阶段: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传统)、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综合中西服装优点)、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具体表现在建国初,与政治生活联系,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普遍,文革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现代服装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饮食结构(食):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19世纪四十年代起,西方饮食文化传入。
西餐馆各通商口岸陆续传入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西餐中的一些常用蔬菜、调味品、西式糖果、糕点、饮料进入百姓饭桌,受到国人欢迎。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改革开放前衣、食等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
产品丰富。
政府的“菜篮子工程”深得民心。
当今中国产品丰富主要因素: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3.住宅(住):①传统民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精选《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读书笔记800字
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读书笔记800字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读书笔记800字绝对是本月最爱的一本书了。
有研究的厚度,有真实的细节,还有学术的严谨,特别喜欢,懊悔没有早点翻开看。
第一次遇见是2021年上半年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篇长文推荐,看完就下单了,但拖拖拉拉隔了快一年才排上队,实在是有点遗憾。
书名不是很吸引人,叫做喂养中国小皇帝,听着有点局外人高高在上的评判感,但我当时看的那个推荐,写出了这本书的内核,那就是“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是一本来自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营养学等领域的儿童饮食调查报告。
书的内容很宏大,讲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的童年时期的社会变迁,但切入点很小,就是食物。
经济开展,喂养决策,消费文化,代际之争,宣传与教化,认同与价值观,各种大的社会研究的角度,聚焦于一个小的话题,讲得深入而精致。
这本书对90年代的养育图景做了很详细的描绘和思考,比方婴幼儿养育方式的变迁,独生子女的零食消费策略和同伴关系,西方食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食物与家庭的关系,肯德基、娃哈哈等的消费策略和变迁,母乳和奶粉的喂养决策,每一篇都写得很好看。
不过,阅读的过程中也常常颇感缺憾,当然与书的内容本身无关。
这几篇论文研究的都是90年代,也是我的童年时期的儿童与饮食,最新的参考文献是1998年的,英文版的出版时间是2000年,也就是说,这是紧跟时代的社会学研究。
但是呢,我听说的时候已经是2021年,真正开始读已经是2021年,明明应该是一本现代社会研究著作的,一不小心变成了历史的洪流中的一局部。
如果在大学期间遇见,说不定还真会选择人类学去继续读书,语言学就变退而求其次了。
唉,恨不相逢未嫁时,只能说服自己,兴趣这件事,殊途同归,开卷有益,期待其他的遇见。
2-4-1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 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 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 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 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 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 自己的文化衣杉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 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 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三:“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 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今为机器之世,多 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 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摺》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②社会政治运动的影 响—戊戌变法运动;③生产方式的变化—近代机器生 产;④西方服饰的优点……
中西合璧
近代服饰:多元化与土洋并存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服饰西化的原因?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 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 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 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 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 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 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 做……我很传统,不希望 忘记自己的文化。
——成龙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 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 化………
近代中国饮食变化
近代中国饮食变化
近代中国饮食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和习惯也在逐渐变化。
从传统的方式到现代的多样化选择,中国饮食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人们生活的品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饮食的变化。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中国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选择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改变。
传统的中国饮食以米饭、面食、蔬菜、猪肉为主,以清淡、平衡为特点。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对食物口味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口味的选择,各种异国风味、创新菜品不断涌现,人们能够在品尝到本土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外来的饕餮盛宴。
其次,饮食的多样化也反映在餐桌上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上。
传统的中国烹饪注重“色、香、味、形”四维平衡,强调烹饪技艺和食材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饮食变化
零食篇
10
❖ 80
起子冰要 们糖的年 都葫零代 哄芦食之 抢了莫前 在,过最 一孩于主
11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在种类 繁多的冰糖葫芦
12
农 村 爆小 米 悉朋 花 的友 机广 为 熟
13
如今各式各样的爆米花
14
童年时代的冰棒与如今 的哈根达斯
15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 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营养均衡 观念深入人心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饮食 变化
1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 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 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 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 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 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 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 市场,粮票也随之消亡。此后,食品市场也开始 起步并快速走向繁荣。
16
疑说 是到 人健 们康 的, 首蔬 选果
无
17
现在的我们 吃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品味
18
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 “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 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老百姓的生活已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 分城市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长期 以来,衣食住行的“食”,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比 重最高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而从“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 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2
主食篇
3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定量供应凭票购买
近代衣食住行的变化
近代服饰:多元化与土洋并存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服饰西化的原因?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
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男女平等式
征婚启示(1903) 要求: 须文理通顺, 能作短篇文字, 系出名门闺秀, 举止大方, 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征婚人章太炎
大男子主义式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 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3.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
50年代的时尚: 列宁装
50年代女性的 又一时尚——
布拉基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60 年 代 的 流 行
4.改革年代 无限风光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一个主题吧!
流 行 酷 时 装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
鸦片战争 后——新中
西服的传入
旗袍的演变
中山装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 维(礼、义、廉、耻)。
中西合璧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 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 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 平统一之大义。
• 现代婚姻习俗:
(建国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34张PPT)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 行车到私家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B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们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
C 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5.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D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行
四
通
八
达
的
铁
路
网
行
立 交 桥
行
便 捷 的 高 速 公 路
行
民 航 飞 机
行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陆空
海地
综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合 已居世界__第__二__位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
了运营效率。
交 公路:较快发展,建立密集公路网,设立公
稿源:《南方都市报》
信 现在的“通信易”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纪:14岁 住址:唐县
说说你使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现状。
……
通信: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全__球_第 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 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访谈年老长辈了解古今衣食住行的变迁的表格形式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
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
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
)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
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
)。
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
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第一阶段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代表性服饰:①男装:长袍马褂、西装、装②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1、服饰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第二阶段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列宁装、装〔"干部服〞〕、绿军装②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第三阶段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饮食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餐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3、住宅②中西合璧:里弄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婚姻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婚姻自主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土葬→火葬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3、其他: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④"大人〞、"老爷〞→"先生〞、"同志〞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开展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②受西方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开展趋势三、交通工具的更新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陆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2、近代:电车、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海:轮船〔1865年〕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燃机、电力为动力〕;②速度更快;③运力更大;④费用更低廉;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二)
近代饮食的变迁:
1.鸦片战争后,西式餐馆的建立; 2.中式餐饮业对西餐制作技法和管理方式的引进; 3.国人餐饮理念的变化。
天津起士林西餐厅(1901年创建) 北京的六国饭店
西 餐 炸 牛 排
二三十年代,大上海充斥着各种俱乐部,供有钱人到此消 磨时间。吃西餐也成为上海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城市史》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二讲 饮食篇
第二讲 饮食篇
一 古代饮食特点 二 传统饮食方式的变革 三 西式饮食的引介 四 分餐制与近代饮食理念的变迁
(二)物质生活方式变迁之二——食
古代饮食的特点:
1.饮食与政治性联系; 2.饮食与古代的伦理相结合; 3.饮食的神赐性。
Hale Waihona Puke 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一)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上海一品香西餐馆
泰康罐头食品有限公司
分餐制与共餐制的交锋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食案 汉墓壁画上可以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唐代壁画上的场景已变成了众人围坐在一起的会食
各类餐饮广告
吴宪 (1893-1959)生物化学家、 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
本讲结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