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舜发于畎亩之...文言文阅读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内外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内外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
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②于吴,则食可得也。
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
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范蠡(lǐ) :人名,越国大臣。
②籴(dí):买进谷物。
③夫差:吴国君主。
④禽:同“擒”,捉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王何患不思后患敌国外患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C.智寡才轻郁郁寡欢鳏寡孤独轻诺寡信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裹腹锦衣玉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4.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中考语文专题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解析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22·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天下》)【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必无受/利地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征于色.言和而色.夷B.百里奚举于市.东市.买骏马C.孙叔敖之知.五十而知.天命D.请.寝之丘战则请.从3.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A.以.其境过清B.咨臣以.当世之事C.可以.一战D.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
5.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答案】1.A2.C3.B4.B5.(1)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①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②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______②内侍请上易衣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卿能如此,朕复何忧?〔3〕乙文中的______〔原文〕与甲文中的主旨句异曲同工。
乙文中的“上”是一个______的人。
【答案】同“弼”,辅佐;换;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知错能改【解析】〔1〕此题考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才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拂:通假字,同“弼”,辅佐。
②句意为:内侍请皇上换衣服。
易:换。
〔2〕此题考察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展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通假字,同“增”,增加。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3)病虽愈()(4〉四夷俱服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1.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1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 “动” “忍” “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八年语文《孟子》三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比较阅读4 《孟子》三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C.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经历,目的是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4.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选文”中,孟子具体论述的观点是怎样在“链接材料”中体现出来的?请分析回答。
(链接材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置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④忘会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④女:同“汝”,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__②人恒过恒:_______________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______________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________⑤越王句践反国反:_______________(1)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具备内有“_______________”,外有“____ ___________”两个条件(用文中词语填空);【乙】文的内容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 ____________。
(4)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将如何面对?(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乙当今天下之病阅读答案
中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乙当今天下之病阅读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注释】①支:通“肢”。
②使:假使。
③惮:怕,畏惧。
④乞:乞求,请求。
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2)劳其筋骨()(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非徒愈病()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分)译文:(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分)译文: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3分)(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分)(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3.(4分,每小题1分)(1)起,被任用(2)使……劳累(3)通晓(4)只,仅仅4.(6分)(1)(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2)(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上谓侍臣曰原文及译文赏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2)困于心衡于虑()(3)病虽愈()(4〉四夷俱服()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1.(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1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一、文言文阅读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1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____ (2)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3)昭公出亡.亡:__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 1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77.(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7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6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孟子·告子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年北京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缺乏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能。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害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说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表达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阅读附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阅读附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空乏其身:(2)又何间焉:(3)而后喻:(4)乃入见:【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3】甲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小题4】两个文段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思想,请分别简要概括。
(2分)答案【小题1】(1)使……经受贫困之苦(2)参与(3)明白(4)于是就(2分)【小题2】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办理。
⑵这就是上天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强起来的途径。
(4分)【小题3】艰苦环境能锤炼人才。
(意对即可)(3分)【小题4】治国要有忧患意识,要取信于民。
(意对即可)(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三)(含答案)【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①,可以示诸?”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
”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
”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
5.【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以下()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
(4分)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6.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曾益其所不能()(2)秦欲伐楚()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分)8.以上两段选文都探讨了治国理念。
【甲】文论证了的观点。
【乙】文中楚王认为国之宝器是,而昭奚恤认为是;“王遂使昭奚恤应之”说明楚王认识到的道理。
(9分)9.以下对昭奚恤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政治远见B.洁身自好C.有高远志向D.智勇双全答案:5.(4分)孟子(孟轲)D6.(4分)(1)增加(2)攻打,讨伐7.(3分)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8.(9分,第一空3分,其余各空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珠宝玩好之物(和氏之璧,随侯之珠)贤臣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9.(2分)A参考译文:秦国想要攻打楚国,派使者去楚国参观楚国的国宝。
楚王听说,叫来令尹子西问:“秦国想参观我国的国宝,和氏璧、随侯珠,可以给他看吗?”子西说:“臣不知道。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原⽂和答案 ⽂⾔⽂是⾼中语⽂阅读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学习对学⽣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关重要的作⽤。
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原⽂和答案,⼀起来看看吧。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原⽂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选⾃《孟⼦·告⼦下》) 【⼄】于是论次①其⽂。
七年⽽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
乃喟然⽽叹⽈: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毁不⽤矣!”退⽽深惟⽈:“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④,演《周易》;孔⼦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脚,⽽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于麟⑥⽌⾃黄帝始。
(节选⾃《太史公⾃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
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
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的绳索,这⾥引申为监狱。
④羑⾥(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
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
⑥麟:猎获⼀只⽩麟。
⽂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题⽬ 1.结合⽂意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恒过: (3)乃喟然⽽叹⽈: (4)故述往事: 2.⽤现代汉语翻译⽂中画横线的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
(划一处)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3)征求无已()(4)百姓不堪()3.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孟子三章》比较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
③草昧:这里指混乱的时世。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2)困于心,衡( )于虑(3)创业与守成孰( )难(4)徵与吾共安( )天下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一段连用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5.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初中文言文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为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记会稽之奸鬼神?”身自耕作,夫人自织;甲壳类不作肉,衣太重改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绞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Lizier《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厚腻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无法()②人恒过然后能够改为()③吴既赦越()④与百姓同其劳()26、译者以下句子。
(2分后)女忘会稽之耻邪?27、甲文首段列出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就是为了表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就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去归纳其主要内容。
(3分后)参考答案24、舜/播发于/畎亩之中(1分后)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通在“减”,减少②犯错误③特赦④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27、在艰辛磨练中就可以催生真正的人才(vron即可)(1分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后)卧薪尝胆(1分后)二:3、恳请用现代汉语译者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1)并使他筋骨劳累,并使他抵挡饥饿(之痛),并使他受贫穷(之痛)。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说人们:人必须成大器,就必须抵挡磨练。
第22课 《孟子》三章(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2课《孟子》三章一、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人恒过____ ②而后作____ ③鲍叔终善遇之____ ④及小白立为桓公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从中分别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①过:犯错误②作:奋起,这里是有所作为。
③遇:对待。
④及:等到2.①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②管仲受到任用,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为他而称霸天下。
3.甲文:人要经历艰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
乙文: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难能可贵,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作”:奋起,这里是有所作为。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过”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犯错误”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元卿《猱》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元卿《猱》阅读答案及翻译(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存有猱①,大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并使猱爬到痒之。
愈演愈烈,成穴,虎殊慢②不觉也。
猱徐挑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遣虎曰:“余偶有所荣获,下流不敢私,以献上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快乐我而忘记其口腹。
”啖已又弗法号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奔逃低木,虎跳踉小瞪实乃死去。
——刘元卿《猱》【注解】①猱náo:古书上用的一种猴。
②殊慢:很难受。
③汰其余:必须拿走的余渣。
汰,拿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痛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11.译者下面的语句。
(2分后)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就是什么?(2分后)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10.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我偶尔获得一点食物,像是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受,把它送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译者恰当得2分后,共2分后。
意思对即可。
12.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错一项得1分后,共2分后。
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错一项得1分后,共2分后。
意思对即可。
翻译:舜从农耕的田野中被甄选出的,傅说道从泥水匠中被甄选出的,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甄选出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转化成并)予以提拔的,孙叔敖从(归隐的)海边被拔擢上来的,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变卖后)予以器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舜发于畎亩之...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小题4】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小题5】【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解析【小题1】B项“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小题1】D项和例句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是代词“他”;B项是动词“走到”;C项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1】C项理解与文意相反,“国恒亡”是国家一定会灭亡,不是兴盛。
【小题1】A和D项将“学”理解为“学习”,不符合上下文意思,句中两个“学”都是宾语,应翻译为“学问”。
C项“以”和“自损”翻译错误,翻译出来的句子也不通顺。
【小题1】重点词语是“故”(所以)、“是”(这样)、“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