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探索数的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 计算器的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提问:计算器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可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出示一组数列:1, 2, 4, 7, 11, 16, 22,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三、总结规律(1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列的规律。

2. 规律: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上一个递增的数,递增的数从1开始,每次增加1。

3. 提问: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出数列的下一项吗?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另一组数列:2, 5, 10, 17, 26,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列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数列规律,并简要说明。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计算器探索以下数列的规律,并计算出下一项:a) 1, 4, 9, 16, 25, ...b) 3, 6, 12, 24, 48, ...c) 0, 1, 1, 2, 3, 5, 8,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请大家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给每组不同的数字)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明确最后答案都是6174。

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小组交流,探索规律1.探索规律出示例题:1÷11 2÷11 3÷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尝试应用规律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4÷11=0.3636……5÷11=0.4545……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举例: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如“32 + 57”,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并解释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计算器操作的熟练度: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按键功能不熟悉,容易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观察规律的敏锐度:学生可能难以从计算结果中快速发现数学规律,需要引导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需要教师指导解题思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功能以及它在探索数学规律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操作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运用,比如括号的运用和连续计算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计算器基本操作的训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快速准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的奥秘。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能力。
5.评价激励,提高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计算器,积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探索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家长可协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数字规律的手抄报,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反馈:积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就由几个2与几个1组成。

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P31第7-9题。

激发学生兴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问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前刘小学刘艳芝小数除法之解决问题(一)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能够发现并总结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能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

2. 讲解规律探索方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规律探索的方法。

3. 练习探索规律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并手写记录计算结果和规律,鼓励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总结规律。

4. 讨论总结规律教师组织学生就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共同总结规律。

5. 知识运用教师出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计算,学生用手写记录规律,教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6. 展示成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展示,每组学生用计算器演示探索规律的过程和结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组的展示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对规律探索的认识和理解。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道题目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计算,手写记录规律和答案。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展示、听取讨论、检查作业记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提出建议。

同时,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关注,提供必要的辅导或延伸训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了数的规律及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发现规律吗?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新课学习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探索数的规律:通过计算器计算一系列数,观察数的变化规律,总结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介绍计算器的功能键、数字键和操作键,教授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解决问题: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数的规律,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数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索数的规律:a.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一系列数,例如:1, 2, 4, 7, 11, 16, 22, 29, 37, 46, 56, 67, 79, 92, 106, 121, 137, 154, 172, 191, 211, 232, 254, 277, 301, 326, 352, 379, 407, 436, 466, 497, 529, 562, 596, 631, 667, 704,742, 781, 821, 862, 904, 947, 991, 1036, 1082, 1129, 1177, 1226, 1276, 1327, 1379, 1432, 1486, 1541, 1597, 1654, 1712, 1771, 1831, 1892, 1954, 2017, 2081, 2146, 2212, 2279, 2347, 2416, 2486, 2557, 2629, 2702, 2776, 2851, 2927, 3004, 3082, 3161, 3241, 3322, 3404, 3487, 3571, 3656, 3742, 3829, 3917, 4006, 4096, 4187, 4279, 4372, 4466, 4561, 4657, 4754, 4852, 4951, 5051, 5152, 5254, 5357, 5461, 5566, 5672, 5779, 5887, 5996, 6106, 6217, 6329, 6442, 6556, 6671, 6787, 6904, 7022, 7141, 7261, 7382, 7504, 7627, 7751, 7876, 8002, 8129, 8257, 8386, 8516, 8647, 8779, 8912, 9046, 9181, 9317, 9454, 9592, 9729, 9877, 10026, 10176, 10327, 10479, 10632, 10786, 10941, 11097, 11254, 11412, 11571, 11731, 11892, 12054, 12217, 12381, 12546, 12712, 12879, 13047, 13216, 13386, 13557, 13729, 13902, 14076, 14251, 14427, 14604, 14782, 14961, 15141, 15322, 15504, 15687, 15871, 16056, 16242, 16429, 16617, 16806, 16996, 17187, 17379, 17572, 17766, 179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数的规律”这一环节。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42页一45 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情感目标: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计算器图片上节课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出示图片。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这只是我们提出的猜想(板书:提出猜想)(打上?),还需要我们进行举例验证。

(板书:举例验证)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

1. 初步验证出示36×30=,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

积是多少?出示例题表格(逐行出示)(学生猜想并用计算器验证,教师把表填完整。

)出示表格第二行: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一个因数30乘2,请你猜一猜,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可以来验证一下。

请一二两组同学算出这个算式的积,三四两组同学算一下1080×2的积。

怎么样?符合猜想吗?出示表格第三行:如果另一个因数乘10呢?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次交换一下,请三四两组同学算这个算式的积,一二两组同学算一下1080×2的积。

看来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个因数30乘几,得到的积确实是原来的积1080乘几,符合猜想,对吧?出示表格第四行:如果一个因数36乘8,另一个因数30不变,现在的积是多少呢?请用计算器算出来。

是多少?(生答)现在的积跟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表格第五行:如果一个因数乘100呢?积是多少?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停顿)把你的发现在小组了交流一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 计算器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的按键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验,教师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学规律进行探索,并记录探索过程和结果。

4. 每组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学题目,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检验自己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检验过程,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规律。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中,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是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2. 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计算器除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题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学题目,如:1 2 = 32 3 = 53 4 = 74 5 = 95 6 = 112. 让学生观察这组题目,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规律: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

4.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这个规律,如计算 6 7、7 8、8 9 等。

5. 提问: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规律吗?6.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如:- 两个连续的奇数相乘,积是奇数。

- 两个连续的偶数相乘,积是偶数。

-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积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的平方减去1。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规律的探索。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今天课堂上探索的数学规律。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2、寻找奥秘P31第7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开机、关机、输入数字、操作符、查看结果等基本操作。

2. 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3. 观察和分析数值计算的结果,探索其中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观察和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中的规律。

2. 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

2. 采用示范法,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和探索规律。

3. 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规律。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和探索。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开机、关机、输入数字、操作符、查看结果等基本操作。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5. 探索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值计算的结果,探索其中的规律。

6. 分享与讨论: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分享,进行讨论和总结。

7. 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体会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8.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9.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计算器使用和探索规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计算器使用熟练程度,包括开机、关机、输入数字、操作符、查看结果等基本操作。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学规律。

2. 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二、探索规律1. 出示例题:计算 1 2 和 2 1 的结果。

2.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计算 3 4 和 4 3 的结果。

2. 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四、拓展延伸1. 出示拓展题:计算3×4 和4×3 的结果。

2. 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交换律。

五、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使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

2. 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使学生发现了数学中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节课中,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教学的核心。

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 准备用于实践探索的数学题目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有规律的数列、数学运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但是,除了进行传统的算术运算,我们能否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探索规律2.1. 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有规律的数列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列中的数字。

例如,“1,2,4,8,16,32,...”,请学生计算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总结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器功能,如乘法、幂运算等,以便更好地发现规律。

2.2. 运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带有运算符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例如,“12 + 34 =?”、“56 - 23 =?”、“78 * 9 =?”、“90 ÷ 6 =?”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后,可以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运算规律。

Step 3:总结规律学生在完成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或者直接在黑板上整理出总结的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和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Step 4:应用规律4.1. 运用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预测后面几项的数值。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预测,并解释推理过程。

例如,“1,4,9,16,25,...”,请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使用计算器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预设1:竖着观察。

发现这些算式都是除法算式,而且除数都是11。

不同的是被除数,第几个算式,被除数就是几。

预设2:竖着观察。

以第1个算式的被除数1为标准,是第几个算式被除数就是1的几倍。

(2)提出猜想,探索规律。

引导质疑:这些算式有规律,它们的商会不会也有规律呢?师:对于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研究?预设:先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算出商,然后观察商,找规律。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把结果和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发现规律。

交流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发现计算器显示的商与列竖式结果不同。

教师讲解:由于计算器显示的位数有限,所以结果自动四舍五入,得到的是近似数。

订正计算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3)发现规律。

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的商,有什么发现?预设1: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

预设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预设3:被除数是几,商的循环节就是9的几倍。

预设4:被除数是几,商的循环节就是几的9倍。

2.进一步验证、发现规律。

(1)验证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只研究了3个算式发现了规律,还不敢确定像这样的算式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

师:那应该怎么办?学生提出,还需要再举例子,进行验证。

计算出下面三道题的商。

4÷11=5÷11=6÷11=预设1:先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了商,然后用计算器又算了一遍,发现结果是一样的。

预设2:先用计算器算出来这三道题的商,然后观察商,发现也有这样的规律。

(2)总结规律。

除数不变,都是11,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

(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应用规律,续写算式。

提问: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写出哪些算式的结果呢?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订正结果,引导质疑:刚才的被除数都是一位数,10÷11,被除数变成两位数了,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发现10÷11的商仍然有这样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最后,我会在课后及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质量。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适时引导,教会学生倾听和表达,提高交流效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出一些数字或图形的规律的情况?”比如,我们在玩游戏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数字的组合会重复出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计算器是一种便捷的计算工具,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数学运算,探索数学规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器,我们可以发现乘法表中数字的规律,比如乘积的个位数字会按照一定的周期变化。
b)探索乘法表中的规律,如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积的个位数字与乘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等。
c)通过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3.实践与应用: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4.数学游戏:设计包含计算器操作和数学规律的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计算器与数学规律”章节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如加减乘除、开机、关机、清除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方法,发现数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数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PPT展示一个数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简单数值,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探究中重要作用。

2. 例题讲解1×1=1,2×2=4,3×3=9,4×4=16,5×5=25,…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找出规律。

(2)讲解规律,并进行拓展:平方数规律。

3. 随堂练习1+2=3,2+3=5,3+4=7,4+5=9,5+6=11,…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其他数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规律:平方数:1×1=1,2×2=4,3×3=9,4×4=16,5×5=25,…连续奇数:1+2=3,2+3=5,3+4=7,4+5=9,5+6=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计算器计算1×2,2×3,3×4,4×5,5×6,…,并找出规律。

(2)使用计算器计算1+3,2+4,3+5,4+6,5+7,…,并找出规律。

2. 答案:(1)规律:每个乘积比前一个数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
先用计算器算出上面两题,再直接填写下边两题
29×101=292973×101=7373
54×101=545496×101=9696
(2)肯定结论,提出表扬。
4、出示课件11
(1)课件出示习题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道题的得数,在直接填写后面的
1×9+2=11
12×9+3=111
1、出示课件1
(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字的计算,并能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字的计算,并能探索规律。
(1)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
乘法算式中,乘积和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启发学生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师:伴随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1、出示课件8
(1)提出任务
师:用计算器算算出第一题的得数,再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并用计算器验算
6×37037=2222223×37037=111111
18×37037=66666627×37037=999999
(2)教师总结:师:回答的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积的关系。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6=1111111
(2)指名说出答案.
(3)肯定学生的结论,给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扬。
5、出示课件12
(1)出示习题
142857是一个有趣的数,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题,得到的数由哪几个数组成?
142857×1=142578142578×4=571428
(1)独立回答,并总结结论(同上)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因数与乘积的关系。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进行节约资源教育。
课堂小结
(3)进行节约资源教育,节约用水从自我做起。
用计算器计算并回答结果。思考、讨论答案规律。
生:1、第一个乘数相同,27是9的3倍,乘积是111111111的3倍
2、第一个乘数相同,63是9的7倍,积是111111111的7倍
学生尝试总结结论。
思考并回答答案,并用计算器验算。
生:1、用计算 器算出第一题。
知识目标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重点
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一步和多步计算题。。
难点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法
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
教法
探索发、归纳法、引导法、验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2,
师:用最快的速度算一下下面的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伴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示答案)。
2、出示课件3,
师:看看这三道题的答案。(伴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示答案。启发学生思考三个题有什么联系?)
365×2=730365×4=1460365×6=2190
用计算器计算,并按题号从前到后逐个说出答案。
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答案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熟练掌握使用计算器。
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巩固提升
1、出示课件4: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回答后三题的结果。并总结规律。
(1)小组探究
(2)汇报探究结果:得数是六个9,乘几加数的最高位就是第几个最大数字,然后安原来的顺序排列。
回答问题:得数是12345654321.理由:根据前面的规律,几个1相乘,得数就是从1到几的数字然后再倒回来到1.小华的题是6个一乘6个一,答案就是.12345654321.
3、出示课件6:
师: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上面的结论。(找小组代表尝试回答)。
教师总结::因数扩大多少倍,乘积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4、出示课件7:
师: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45=555555555
12345679×72=888888888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63=777777777
1、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答案。指名回答。
2、师:从这三个答案中你发现了什么?致命汇报探索规律。
2、出示课件5:
师:找小组代表分析三个题的联系。
教师提示:27是9的几倍?333333333是111111111的几倍?63是9的几倍?777777777是111111111的几倍?
(2)汇报结果。总结规律:第一个因数有几位数乘积就有几位数,乘积的最高位是9,其它各位上的数字比前一位数字小1.
(1)学生讨论。
(2)回答结果并总结规律:7373 9696。得数都是第一个因数的重复数字。
回答得数,总结规律:得数是由1组成的数字,第一个因数是1234乘积就有4个1组成,第一个因数是12345乘积就有5个1组成。
142857×3+571428=999999
142857×4+428571=999999
142857×5+285714_=999999
(2)指名回答
7、出示课件14
(1)课件出示习题
你能根据小明的结论帮小华算出答案吗?
小明: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3)提出新的任务:用计算器验算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2、出示课件9
(1)课件出示:
根据上面算式的规律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8+1=9 1234×8+4=9876
12×8+2=98 12345×8+5=98765
123×8+2=987 123456×8+6=987654
(2)引导学生说出规律。
(3)肯定结论,提出表扬。
142857×2=285714142578×5=714285
142857×3=428571142578×6=857142
(2)指名回答答案。
(3)肯定学生结论。
6.、出示课件13
(1)出示习题
先算出前三道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横线上的数
142857×1+857142=999999
142857×2+714285=999999
2567+6548=39115478965-321654=157311
48965×165=8672253363÷57=59
70458-3256+7890=75092
10000000÷500÷4000= 5
48796×(25896-258151267665)=1512676
师:你们计算的非常正确,掌声送给大家吧。
11111×11111=123454321
小华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2)指名回答。
(3)教师肯定答案。给与鼓励。
8、出示课件15
(1)课件出示习题
口算:
11111 × 11111=1234321
111111 × 111111=123454321
1111111 × 1111111=1234567654321
2、回答下面的答案:3是6的一半,所以乘积也是第一题乘积的一半,222222的一半是111111.18是6的3倍,所以第三个的乘积是第一题乘积的3倍,222222的3倍是666666,27是3的9倍,所以乘积是第二题的9倍,111111的9倍是999999.
3、用计算器验算
(1)独立思考,写出答案。
(2)指名回答
(3)肯定答案。
9、出示课件16
(1)课件出示习题
1、 每天大约滴水16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5840)千克的水。
2、 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0千克,大约可装(292)桶
3、 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4桶水,这些水可够(73)个家庭用一天。
(2)指名回答。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
能力目标
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