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透析海明威的语言风格[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海明威的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描写语言简练、真实、寓意深刻,刻意的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他把无尽的遐想和深思留 给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 l《老人与海》 ;人物语言;描写语言;刻意的重复【文章 编号】 1672—9161(2008)03—0089—02 海明威, 美国小说家, 1954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 者, 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 精神十分抑郁. 经 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 、 表现美国“迷惘的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上形象,创 作了剧本《第五纵队》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呜》 。20 世纪 50 年代后,塑造了以桑提亚哥 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 一个作家的成名,不在于他写了多少作品,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奠定了他在 世界文学中的花招、感情的泛滥、蹩脚的形容。海明威的魅力在于,他净化了当时的文风,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坛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许 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也因此,他被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奉为典范,并且 吸引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其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经久不衰。 《老人与海》故事极 其简单, 写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 84 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 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 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经过三天的搏斗才制服它,精疲力尽的老人将马林鱼绑在小船的一 边,在归途中再次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背。文学是语言的 艺术,借助语言的表现才能得以成为具体的作品。海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能充分体现主人公的坚毅果敢、不屈不挠的个性;描写语言简练、真实、寓意深刻,刻意的 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冰山原理” 其 把无尽的遐想和深思留给读者, 令人回味无穷。 人 1. 物语言的个性化,多侧重内心独白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力求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老渔 夫的形象,所以在他的语言中,作家通过简短的话语,使 85 天出海做准备时, “他的希望和 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人是个盲目乐观的人,他心中已有这样的准备: “走运当然好,但是 我宁肯把什么都安排得分毫不差,那么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个准备了。 ”在老人与马林鱼、 鲨鱼的角逐中,他曾多次表示: “虽然这是不仁义的事儿,我也要让他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 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从这几句短短的自自,读者便可深深地体会到摧毁 的,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的直接体现。2.描写语言具有简洁、含蓄的特点,寓意 深刻的象征方式,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在《老人与海》中,作者以非现实、细致的笔触塑造 了一个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硬汉形象,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于大种象征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它 像一条闪射着寓意与思想、哲理的光链,映现出作品的题旨与美学价值。 ”作品中曾反复提到 大马林鱼的伟大、了不起,强调突出它的长、宽:威力和美,借以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和壮观; 老人反复提到狮子——人物躯壳的崇高。大海象征着永恒、无止境的生活,大鱼象征着生活 的强者,鲨鱼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悲剧因素。另外,海明威的象征方式还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人们总会在他的小说中作出这样或那样不同象征解释。就《老人与海》而言,的分析。从另 一种角度讲,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使象征的意念具有了双重层次相交的艺术功效,从而使 之区别于其【作者简介】韩彦枝(1967 一),女,河南濮阳县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 师。
Biblioteka Baidu
从它国盗来火,还要给国民们煮自己的肉,他也曾痛苦地说人们总是去供奉动辄给他们带来 灾祸的火神,却遗忘献身,敢于直面死亡。海德格尔说“只有在死亡面前才知道“过去的生 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总之, 《野草》是鲁迅生命中最深的歧痕,是 他主体精神的体现。读懂了《野草》 ,也就读懂 r 鲁迅的精神,也就感受【2】叔本华.爱与 生的苦恼【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 .北京:三 联书店,1987.
从《老人与海》透析海明威的语言风格 作者:韩彦枝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 刊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8,21(3) 被引用次数:0 次 参考文献(8 条) 1.郑忠信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1991 2.秦秀白文体学概论 1993 3.董衡巽海明威研究 1980 4.鹿金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1981 5.冯亦代短篇小说的艺术 1992 6.崔道怡"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 1987 7.刁绍华海明威 1980 8.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 1996 相似文献(1 条) 1.期刊论文赵萍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透析 -时代文学 2009,""(12) <老人与海>是厄内斯特· 海明威(1899-1961)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在世界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成为人们珍视的经典著作.中篇 小说<老人与海>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描写语言简练、 真实、 寓意深刻, 可以的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他把无尽的遐思想和深思留 给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pyjyxyxb200803046.aspx 授权使用: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shsfdx), 授权号: 48749f20-2d07-4cdb-b39a-9e4400ce80eb 下载时间:2010 年 12 月 6 日
在小说中,作家对狮子的偏爱是有目共睹的,老人梦见狮子被提到过四次,第一次是老人出 海前躺在自己的床上梦到狮子;第二次是他反问自己“为什么狮子是我留在脑子里一件主要 东西呢?”第三次他在船上梦见了狮子;最后一调,给小说注入一个深刻的主题。 “狮子”是 力量的象征, 对其反复强调, 烘托 r 桑提亚哥对力量的向往和对黑暗与厄运临危不惧的精神。 小说中另一个句子的反复出现,造成了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强烈共鸣,那就是“要是孩子在 这多好家有意安排了老人的独钓,给作品染上了一抹悲凉的色彩。海明威是一个写景能手。 首先,他描绘的图画,跟生活中一样自然。作者所写的自然景物,是在李间的不断变更和时 间的不停流逝中显示的,是不断变化的。情节虽然十分简单,但场景却显得丰富,真实感很 强。其次,作者善于从视觉、听觉、触觉着手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读者三者之间的距 离缩到最低限度,用具体鲜明、真切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清晰度。使 读者去体味凝聚在形象《老人与海》运用深刻的象征,涵盖了整部作品丰富的小男孩等以丰 富的象征和寓意,简练的语言风格使人于平淡处感到新奇,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有限的文 字中看到丰富的思想内容,所谓“言犹尽而意无穷” ,让读者透过纸面表象去追求、解释、咀 嚼。因此,简洁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永恒的艺术世界,构成了《老人与海》这样一座完整 而宏伟壮手法,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光环。掩卷沉思,海明威独特的创作风 格所塑造出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艺术欣赏能力,在不知不觉 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净化。[1】郑忠信.外国文学名著导读[M】 .开封:河 南大学出版社, 1991. 【2】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 【M】 长沙: . 湖南教育出版社, 【31 董衡巽. 海 明威研究【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冯亦代.短篇小说的艺术【J].桂林:漓 江出版社,1992.[6】崔道怡,等. “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J】 .北京:工 17】刁绍 华.海明威【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8】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 .长 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上接第 88 页)“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之间前所未有地 、 凛立着。如“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与友与仇,人与兽, 爱者与不爱者之间作证。 ”(《题辞》)“他们俩在其问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 死人般的眼光,赏鉴着路人们的干枯,无赢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牛命的飞扬的极敏的大欢 喜中。 ”(《复仇》)“他没有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 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他腹部波动了,悲悯和咒诅的 痛楚的波。 ”(《复仇(其二)》)“..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 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她于是举起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露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 所以无言的言语。 ( ” 《颓废线的颤动》 )鲁迅一生立志于改造国民灵魂深处委靡、 麻木、 愚昧、 无聊的一面,他对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有看客们,面对着他们对新生事物可怕的搴息作用,体 味出了先驱者在“无物之阵”中老死的悲哀,也深感到了“人之子”被遗弃的悲苦。他清楚 地知道先驱者在民众前面临的困境,于是彻底摆脱了对人民的盲目崇拜,词对着这令先驱者 “难于呼吸视听”的无物之阵,有了其特有的愤怒与复仇。 “如果没有死亡问题,恐怕哲学也 就不成为哲学了”121,先生没有放下过鞭挞国民劣根性的鞭子,但也没有停止过了,有“战 士”在无物之阵中“寿终” ,有“我”对生命死亡的“大欢喜”(《题辞》),有“过客”向着 “坟”大步走去(《过客》),有“死掉的雨”的精灵在凛冽的天宇下“升腾”(《雪》),有 “死火”在青白的冰谷中“燃烧”(《死火》),还有“我梦见自己死在道路上”(《死后》)。 鲁迅与这些意象一样,扮演着悲壮的牺牲者的形象,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其根本的力量却 在于装饰的地面” ,却愿意“将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 ,他“横眉冷对”来自四方明明暗暗 的攻击,却又“俯首甘为”那些“或许还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们的“孺子牛” ;他曾激愤地 宣布要“报复” ,却依然“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 ;他曾用锋利的笔愤怒地揭下 了旧世界的一层层画皮,却又面对着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痛苦地说: “我要骗人” ;他如盗火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