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篇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第一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人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以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性。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在学科上优秀,但在社交能力方面较弱;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艺术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天赋,但在数学方面较为困难。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潜力。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身体、情感和认知的巨大变化,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家庭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习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激情和目标,需要有足够的自主权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选择和决策权。
这样,学生将更加有动力去探索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教育往往以考试和成绩为导向,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机会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这样,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认识和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念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是教育体系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它强调了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使教育变得更有意义和有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在学习方式和节奏上都有所不同,而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这些差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科,并通过参与其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被告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遵守什么规则。
然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将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并承担责任。
这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时更加灵活和适应。
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社交和身体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将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否认。
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
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目标,为学生提供有意义且有效的学习经验。
鉴于这些优点,我们应该全面推广和支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学生观念的实践与困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之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了解这些困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念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摘要: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观是指学生对待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态度和观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强调的是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教育实践中。
第一部分:引言学生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到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逐渐被提出和重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的特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需求和潜能。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不以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教育者应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传统的学生观往往侧重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三部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个体差异被尊重、学习方式被认可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社交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人为本的学生观。
作为学生,我们常常被灌输着各种知识,被要求达到各种标准,但很少有人关
注我们作为个体的需求和感受。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
学校和老师应该尊重这些差异,不应该强迫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去学习和评价。
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课程。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追求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却被忽视了。
学校和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校和老师应该不仅关
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一种
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态度。
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逐渐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需求的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观念。
它强调将学生作为个体来看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把学生作为个体来看待,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按照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教育。
这种观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还包括:1.尊重和关怀学生: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2.公平和平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应该不分种族、性别、经济条件等因素,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3.个性化学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张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方法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了解学生:教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喜好、兴趣和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计划可以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3.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将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而现实中,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主体性特点,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而树立教师的所谓绝对权威,这是与当代学生观相悖的。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在全国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学生观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不仅会考查单选题,也会考查材料分析题。
对学生观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是不少同学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1.学生是发展的人(理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遵守或违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这一条。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尤其是对后进生能够包容,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能够变好。
反之亦然。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一般和上一条结合出现,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不管学生的话可能会变坏。
2.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解释)材料应用: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个性。
教师能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并加以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尤其是材料中的后进生,只被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其他优点。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解释)材料应用: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中体现为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①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法,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不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而现实中,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主体性特点,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而树立教师的所谓绝对权威,这是与当代学生观相悖的。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一.“人得全面发展”得思想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得思想学说就是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理论依据。
(一)人得全面发展得概念人得全面发展就是指人得劳动能力,即人得体力与智力得全面、与谐、充分得发展,还包括人得道德得发展。
(二)人得全面发展得基本内容1、人得发展同其所处得社会生活条件就是相联系得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得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得全面发展得基础与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实现人得全面发展得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得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得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得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得以人为本,就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得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得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得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得核心。
2、“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得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得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就是独立得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得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得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得内涵1、学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得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得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得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得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得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得自主意识,不以教师得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得成长规律开展具体得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是认识得主体、时间得主体与发展得主体,就是学习得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得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得意志,学生接受知识得过程并非简单得被动接受知识,而就是经过自己得考量之后做出得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得需求与责权学生得主体性得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得统一,学生作为独立得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得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得自主需求与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得权利。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指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价值的实现。
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自主学习和创造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同时,还要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和终身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和创新。
此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还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教育应该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合作、协商,探索最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教育过程中来,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目标。
综合来说,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也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学生观
人为本学生观是现代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它以人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强调学生活动主动性所赋予人们真实的、和谐的生活机会。
这一概念充分推崇将学习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为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和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有独创性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追求技能和资源,从而使学生受到真正以个人为本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中,以人为本学生观切实体现在支持学生从事系统性学习、深度了解、追求知识和技能发展,鼓励受过高等教育者立足富足时、自如应变今昔的能力上。
在调整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习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实施能力方面,高等教育学校也在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和制度法规架构的建设上,全力崇尚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性。
此外,支持以人为本学生观的高等教育还将重视学生个人和社会生活上应具备
和培养的综合能力,如合理解决问题、协同支撑、即兴表现及领导力。
这些能力为学术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由此营造学术氛围,实现人才培养及技能提升的最佳效果。
总之,以人为本学生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和周围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简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重点,要以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进行备考,因此不仅要理解内涵,还要重点记忆。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二独一发。
下面老师将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大家一起理解考试的重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下能够进步,能够知错就改,说明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去发掘和引导。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容错教育,对学生耐心教育使其改正自己的错误。
【案例】余飞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余飞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书橱里的语文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书橱的门时,教导处凌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凌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余飞,什么都明白了。
凌主任严肃地对余飞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余飞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
凌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余飞的处分决定。
【参考答案】在上述案例中,凌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凌主任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观,主要有两方面的错误。
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
余飞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帮助和教育。
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案例中的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综合素质知识点分析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综合素质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多以材料分析题和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现就学生观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做备考指导。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学生是两独一发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包括:1. 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解析:理解每个规律的内涵,单选题备考。
如: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答案: C。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生活的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关系。
解析:理解内涵,以案例分析题备考。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有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它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各有所长、有所成就的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学生观
“学生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
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例题解析1. 以下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独特的人C.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D. 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2. 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
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A. 学生发展的可变性B.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C.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D. 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3. 下列选项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①⑤⑥4. 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级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启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启示:老师应该对学生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教师指导下的正在成长的人。
(启示:老师应实行容错教育)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应该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启示:反对割裂学生完整性的做法,老师应全面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也要关注学生的优点)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天津中公教育·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它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
(启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第三,学生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的。
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启示:老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启示: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知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以学生的中心性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的幸福和成长为宗旨,以全面发展学生个体潜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要求的学生发展理念。
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内涵的基础。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要任务。
学校要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基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成分。
实践能力不仅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通过探索、试错、实践、研究等学习活动获得的。
三、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学生的责任感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学校要培养学生负责任地完成任务的能力,时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具有比较完善的责任感。
四、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学校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知识,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视野。
学校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内涵,是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校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活动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内涵的基础。
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
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
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基本内容1.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呀!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呀。
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擅长唱歌,不能因为画画好的唱歌不行,就否定人家嘛!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呢!他们现在可能有不足,但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呀!这就好比小树苗,现在看着柔弱,可未来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怎么能因为他们现在的某些小问题就看不到他们的潜力呢?像班级里那个调皮的孩子,说不定以后会有大出息呢!3. 学生可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呀!就如同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被挖掘发现。
难道你没见过那些一开始学习不怎么样,后来突然开窍变得很优秀的学生吗?比如那个之前成绩一般,后来爱上阅读后成绩大幅提升的同学。
4. 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哦!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呀,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呀!不能老是强迫他们,得听听他们的心声啊,就像对待朋友一样。
比如选兴趣小组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做主呀!5.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哇!不能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到和重视呢!这就像阳光要洒遍每一个角落,不能只照一处吧。
那个总是默默无闻的学生,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呀!6. 要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啊!有的学生学东西快,有的慢,但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呀!不能急功近利呀。
像有的同学理解数学慢,但他在体育方面很出色呀!7. 学生的需求很重要哇!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一样,不能忽视他们的合理需求。
他们需要鼓励,需要支持呀!比如生病时的一句关心,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呢!8. 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成长啊!别老是不放心,要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他们就像刚学飞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翔呀!看看那些自己就能把事情做好的学生,多棒!9.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太重要啦!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呀!这是必须的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而且相对于教育观和教师观来说,考察的频率更高。
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对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进行理解并加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包括:
知识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教师应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此,考生应理解每个规律的内涵,以单选题形式备考。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进步和追求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材料分析题中,常常考察班上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老师仍然对其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成长,体现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反之,对差生嗤之以鼻,则没有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从教育角度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
对于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材料题中常常考察,班级中有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老师并没有一味地责备他,而是耐心教育学生并引导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的知识内容的介绍,接下来做几个练习题:
【练习题】
1.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1.【答案】B。
解析: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练习,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答案】C。
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规律,学生错过某一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则这一方面在日后付出再多努力也很难发展地很好。
知识点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从整体来评价,不能只看一方面,或把学生拆分来看,这都是不正确的,应该把学生当作完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育。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考试中,教师若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那就说明老师看到了学生具有其自身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很明显不同。
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
例如,一个学生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个学生太调皮,故意搞破坏,但老师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到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可能就会意识到,这个学生可能是想和其他同学交朋友但是不知道怎么相处,作为老师应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交友方式。
这一部分主要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备考。
知识点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例如,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讨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又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都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作为老师应当保护学生的权利不受侵害。
这一部分主要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备考。
以上介绍了“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材料分析题:
【练习题】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唯独数学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上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
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地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
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
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王红的数学成绩差就放弃她,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王红的数学成绩,增强王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材料中,一方面王红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优秀,张老师根据王红的优点引导她用学习英语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从而克服了学习数学的畏惧感。
另外,张老师根据王红数学基础差,通过给她搭“脚手架”的方式来引导她逐步完成作业。
体现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中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建立,激发王红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王红的数学成绩,体现了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
因此,作为教师,在学生偏科的情况下,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初步解读,希望能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