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教案.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037e580f46527d3250ce0d4.png)
三、人体测量
(1)身高、体重的测量 身长的测量
光脚、足跟并拢在一条直线上,足尖打开60°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耳眼平面)。同一时间,同一测量器具、方法(最好是 同一检查者)
体重的测量 测量出体重,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第十三页
三、人体测量
(2)肢体长度的测量 上肢:
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下缘 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连线与胸骨中心线相交点 腰点:第五腰椎棘突后端的中心点
第六页
一、体表标志点
上肢: 肩峰:肩胛冈最外侧的中心点 肱骨内外上髁:肱骨远端两侧突起 尺骨鹰嘴:尺骨上端膨大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隆起 桡骨茎突:桡骨远端手腕外侧最尖端点 尺骨茎突:尺骨远端手腕内侧最尖端点
被检查者姿势:充分暴露,光脚自然站立,两眼 平视
第九页
二、人体姿势的评定-正常后面观
双内踝高度一致,胫骨无弯曲,双腘窝同一水平线上,双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 双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旋转
铅垂线通过标志点:枕骨粗隆→脊柱棘突→臀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 内侧中心
足有无内外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同高,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有无内 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股骨大转子高度是否同高;观察骨盆, 双侧髂嵴是否在同一高度;脊柱有无侧弯;双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 是否同高,头颈部有无偏斜,旋转或向前。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第一页
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等形态学测量 2.熟悉常用体表标志点 3.熟悉人体姿势的评定
第二页
实训器材与设备
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称
第三页
实训任务
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教案.
![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d32eb303d8ce2f0166230e.png)
耿姣姣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
班级
13康复3班
授课日期
2014年9月9日第2周
授课顺序
4
早节名称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教 学 目 标
掌握: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2.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 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人体测量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姿势评定方法、常见体表标志 难点:人体测量的方法、姿势评定的方法
教学 资源
1.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2012版
3.教具:多媒体课件
评估 反馈
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2.根据学生在实训课的反应及操作情况判断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
作 业
1、课后操作练习
2、完成实训报告
课 后 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
2•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3•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实训器材与设备】
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秤
【实训内容与步骤】
①大腿周径②小腿周径
(3)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4•躯体周径测量
(1)胸围:
(2)腹围:
(3)臀围:
【注意事项】
1•评定者应熟悉正常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和人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评定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室温适宜。
3.测量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应尽量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
![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4b5200b8e9951e79a892746.png)
动态姿势:行走、跑步以及其他运动和劳动的姿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姿势)
(一)重心线
人体一条假想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二)姿势评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应该从不同方向观察,患者尽量少穿衣服。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
(二)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驼背)
3.胸部畸形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位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到残端末端,每隔2. 5cm测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近端最膨隆处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
测量点:分别从膑髌骨上缘起向大腿终端每个隔6、8、10、12cm处测量围度
4.小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股骨大转子
3.小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足跟末端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肢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2.前臂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双侧腋杖支撑站立
4-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的评定-实验
![4-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的评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91287f0a0116c175e0e4840.png)
观察法、实验法,采用PT床若干、皮尺。
五、内容
(一)身高与体重
1.讲解身高体重的评定及其注意事项
2.演示身高体重的测量方法
3.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并计算体质指数(BMI)
(二)肢体长度和围度
1.讲解肢体长度和围度的评定及其注意事项
2.演示肢体长度和纬度的测量法
3.学生分组互相练习。
(三)身体姿势评定(正面观、侧面观)
铅垂线、测高仪、测重仪、皮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操作重点
肢体长度及围度
操作难点
肢体围度的测量
操作注意事项
重复测量取平均值
教学法
演示法、操作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实验目的(讲师讲授)
掌握: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方法,
熟悉:人体形态评定的操作步骤。
二、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大四学生。
三、场地
物理楼E1106、E1109房间
实验教案
姓名刘润芝、赵志秋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9.13节次1-2
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15康复治疗学本科1、2班
实验项目
人体形态的评定
实验分组情况
46
学时数
2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形态的测定方法;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通过人体形态测量评定病人异常姿势进行康复
设备与材料
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作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证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测量时,测量点应固定不变。
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七、实验结果讨论及准备实验报告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人体形态评定实训
![人体形态评定实训](https://img.taocdn.com/s3/m/d96ee6e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f.png)
人体形态学实训内容与步骤一、实训大纲(一)实训内容:人体形态、四肢长度、身体围度、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及人体姿势的评定。
(二)实训目的:掌握人体形态的评定方法、肢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肢体围度的测量方法及姿势的评定。
(三)实训意义: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
通过人体形态的评定,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如骨折后肢体的肿胀程度、复位情况及截肢后肢体的长度等,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正常人体形态的评定、肢体长度的测量、肢体围度的测量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内容。
(四)实训原理: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水平、营养状况,都可以通过人体形态表现出来,评定主要从体格、体型、身体姿势及身体组成四个方面进行,其中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定制辅助器具的依据,体重是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也是形态评定的基础。
(五)实训对象:正常人;骨折术后肢体肿胀、肢体挛缩、短缩的患者;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截肢患者。
二、教师示范操作(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2、人体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
3、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1)从前面看:双眼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从后面看: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
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
(3)从侧面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五点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四个正常生理弯曲。
(二)体格、体型评定1、身体长度的测定(1)操作步骤①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②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上,确认体表的骨性标志;③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疾的长度;④读出读数。
(2)评定内容:如表示2、身体围度的测定(1)操作步骤①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②按测量部位选择不同体位;③测量围度。
(2)评定内容:如表示(1)体重测定:轻踏体重计的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ac20cb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4.png)
实验一人体形态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体表标志点(二)掌握身体姿势的评定方法。
(三)掌握截肢残端长度与围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一)身体姿势评定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受试者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3、评定者从前面、后面观、侧面对受试者进行姿势评定(二)身体长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2)下肢 下支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长(3)身体残端的长度测量使用器材:卡尺(三)身体围度的测量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2、评定者使用测量设备测量肢体围度(1)上肢 上臂围度、前臂围度(2)下肢 大腿围度、小腿围度(3)躯干 头围、颈围、胸围、腹围、腰围、腰臀比(4)身体残端的维度测量使用器材:软皮尺(四)身高受试者穿贴身衣物,使用器材:身高测量仪(五)体重使用器材:电子秤三、实验教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教学组织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操作。
每一项内容介绍完、操作完,再开始下一项内容的介绍。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评定者,一人为评定对象,由评定者操作完成后交换角色,相互练习。
五、实验教学类型基本型六、实验教学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一)熟练掌握全身体表标志。
在学习本章时应复习解剖学课程,特别是运动系统。
(二)掌握正常与异常身体姿势的区别。
(三)要求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实验二关节活动度评定一、目的与任务(一)掌握运用量角器对上肢、下肢、脊柱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二)熟悉测量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三)了解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目的。
二、实验方法与手段受试者处于舒适度位置;充分暴露带测量关节;固定待测关节近端,被活动该关节,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将待测关节置于起始位;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被测量关节运动的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远端骨长轴平行;记录关节起始位的角度;测关节主动、被动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5a395cc6294dd88d0d26b92.png)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身体形态测量的大班科学教案
![身体形态测量的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3c0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2.png)
身体形态测量的大班科学教案。
一、目标通过实验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身体形态的测量,并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前置知识在进行身体形态测量之前,老师应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熟悉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基本概念。
这些测量工具包括尺子、体重计、拓印纸和体积瓶等。
三、实验和活动设计1、测量身高在此活动中,学生将使用尺子测量各自的身高。
老师应该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标尺或尺子。
学生需要依次站在标尺上,在老师的帮助下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每个人的身高数据。
老师应该根据数据,让学生唱响“身高MV”(根据学生喜好,选定音乐)。
2、测量体重在此活动中,学生将使用体重计测量各自的体重。
老师应该先讲解体重计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带领学生在体重计上测量和记录个人的体重数据。
同样,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创意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班级平均体重计算、体重捞墨等。
3、测量手腕尺寸通过银色尺寸测量手腕来帮助学生了解径向长度和跨径长度之间的区别,以及测量误差的影响。
好的数据可用于确定项链和手镯的尺寸。
4、体积瓶实验此项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积瓶,并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制作体积瓶时,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例如圆柱形瓶、方形瓶甚至是锥形瓶。
孩子们可以使用体积瓶测量砾石或沙子的体积。
要让学生记录下实验数据,并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5、拓印纸实验在拓印纸实验中,老师将提供一些图像形状,让学生使用拓印纸记录它们的轮廓。
接着,学生可以将它们放在树叶、植物或其他物品上进行实地创作。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每个学生拓印纸的作品,并利用这些作品展示一个留念展览。
四、教师评估策略和评价方法甚至最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通过评估来确认是否有效。
在这里,老师将使用观察、问答和书面评价来检测学生对身体形态测量的理解和实践技能。
在实验期间,老师将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五、总结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形态和尺寸,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正确的数据和预测模型。
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模板范文
![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d3d3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f.png)
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人体造型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1. 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2. 人体造型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3. 人体造型的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人体造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观看人体造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造型的特点。
二、基本概念和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人体比例、结构、线条等。
2. 教师示范人体造型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比例的调整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人体造型创作。
2.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1. 各组展示创作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人体造型。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在展示和评价环节的表现。
教学资源:1. 人体造型图片或视频。
2. 人体造型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 教室空间,便于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人体造型作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学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模板
![小学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04872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7.png)
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造型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2. 人体造型的基本技巧3. 人体造型实践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人体造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人体造型知识。
二、人体造型基本概念学习1. 教师讲解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人体比例、肌肉线条、动作姿态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人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三、人体造型基本技巧学习1. 教师示范人体造型的基本技巧,如:如何运用身体比例、如何展示肌肉线条、如何调整动作姿态等。
2. 学生模仿教师示范,尝试掌握人体造型的基本技巧。
四、人体造型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人体造型创作,如:动物、人物、植物等。
2. 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运用所学的人体造型技巧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人体造型作品,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造型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等创作材料。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评价学生在人体造型实践练习中的技巧掌握程度和作品完成情况。
3. 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人体形态结构幼儿园教案
![人体形态结构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5e1c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3.png)
人体形态结构幼儿园教案课时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了解人体头、手、脚的基本构造•能够模仿人体的基本动作教学准备•人体模型或图片资料•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小腿、大腿、上臂、前臂、手等部位的模型或图片•教案、PPT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人体的基本形态1.让孩子们看人体模型或图片,让他们自由发挥,说出他们对人体的感受。
2.概括孩子们的话,引导他们认识人体的基本形态。
3.教师简单介绍人体的基本形态,包括:头、躯干、手、腿等部位。
活动二:了解人体头、手、脚的基本构造1.教师通过PPT或人体模型展示不同部位的构造,包括头颅、四肢、骨骼、肌肉等。
2.让孩子们跟随教师动作,边动边模仿身体上的不同部位名称,如:头、肩、膝等。
3.分组让孩子们将各部位名称排在正确位置。
活动三:制作人体模型1.教师发放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装出一个简易的人体模型。
2.教师引导孩子们根据已经学过的人体结构,拼接出一个简单的人体模型。
3.模型完成后,由教师点名让孩子们说出模型不同部位的名称。
活动四:模仿人体的基本动作1.教师示范常见的人体动作,如:跑步、跳跃、走路等。
2.让孩子们跟随教师模仿动作。
3.模仿完成后,选择一位孩子进行表演,其他孩子一起去猜他表演的动作。
拓展活动1.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人体画像,并标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有哪些事物是和人体形态结构有关系的,并理解他们的作用。
3.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不同部位的手工模型,加深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人体形态结构,了解人体头、手、脚的基本构造,并能够模仿人体的基本动作。
同时,通过制作人体模型和手工模型等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身体形态测量教案
![身体形态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c1e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e.png)
身体形态测量教案教案标题:身体形态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身体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身体形态测量的概念和意义。
2. 常用的身体形态测量指标。
3. 身体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身体形态测量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身体形态测量?身体形态测量在哪些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知识讲解:2. 介绍身体形态测量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形态测量对于健康管理、体育训练等方面的重要性。
3. 介绍常用的身体形态测量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并解释其与身体健康、体能水平等的关系。
技能训练:4. 分组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成员进行测量,其他组员负责记录和观察。
5. 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体重秤等,正确测量被选择成员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指标。
6. 学生交替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践应用:7.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测量结果,比较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腰围与体重的关系等。
8. 讨论身体形态测量在健康管理、体育训练等领域中的应用,如BMI指数的计算和解读、体型分类等。
总结反思:9. 引导学生总结身体形态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10.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提高身体形态测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1. 测量工具:尺子、体重秤等。
2. 学习资料:身体形态测量指标表、相关资料和实例。
教学评估:1. 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测量数据。
2. 学生对身体形态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前沿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或健康管理项目,应用身体形态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体育人体造型教案
![体育人体造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80ec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9.png)
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教案标题:体育人体造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肌肉群。
2.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人体造型动作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1.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肌肉群。
2. 人体造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教学准备:1. 人体解剖模型或图片。
2. 适当的音乐。
3. 活动场地和器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人体造型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相关的体育项目和舞蹈等活动。
2. 展示人体解剖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肌肉群。
主体(30分钟):1. 通过示范和解说,教授一些基本的人体造型动作和技巧,如站立、弯曲、伸展、旋转等。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人体造型练习,注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感受不同肌肉群的运动和拉伸,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拓展(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创造一些自己的人体造型动作,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姿势和动作,展示个人风格和特点。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人体造型对于体育和舞蹈等活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锻炼和探索更多的人体造型动作和技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或舞蹈班,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造型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演出,让他们欣赏和学习不同形式的人体造型艺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表现。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活动,避免运动伤害。
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自己的人体造型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
耿姣姣
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技术
班 级
13康复3班
授课日期
2014年9月9日第2周
授课顺序
4
章节名称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教
学
目
标
掌握: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2.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人体测量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身高测量(2)体重测量(3)结果判断
2.肢体长度测量
(1)上肢长度测量
①整体长度②上臂长度③前臂长度④手长
(2)下肢长度测量
①整体长度②股骨长度③胫骨长度④腓骨长度⑤足长
(3)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3.肢体周径测量
(1)上肢周径测量: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①上臂周径②前臂周径
(2)下肢周径测量
5.评定女性患者时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女家属在场。
【实训报告】
写出本次实训的报告
作
业
1、课后操作练习
2、完成实训报告
课
后
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实训一 人体形态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
2.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3.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实训器材与设备】
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秤
【实训内容与步骤】
一、体表标志点
2.姿势评定方法、常见体表标志
难点:人体测量的方法、姿势评定的方法
教学
资源
1.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2012版
3.教具:多媒体课件
评估
反馈
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2.根据学生在实训课的反应及操作情况判断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①大腿周径②小腿周径
(3)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4.躯体周径测量
(1)胸围:
(2)腹围:
(3)臀围:
【注意事项】
1.评定者应熟悉正常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和人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评定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室温适宜。
3.测量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应尽量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4.使用标准皮尺,同一体位、同一测量部位,先测健侧,后测患侧,以便于比较。
需掌握的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有
1.头及躯干:
颈点、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胸中点、腰点、
2.上肢:
肩峰、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
3.下肢:
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内踝、外踝、
二、姿势评定
1.目测法
2.铅垂线测量法
3.放射学评定
三、人体测量
1.身高、体重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