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散文(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 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 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 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 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语丝》周刊从 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 一。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 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 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 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 上发表作品。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 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 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语丝作家 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 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 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 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1、文体自由简约,易于掌握 2、以白话作美文,向传统文学示威 3、从传统散文中寻找根基,“化传统”化的较好
第一讲 “随感录”作家群
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杂文。 杂文创作中,最引人注目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他们大都 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1、鲁迅对散文的贡献 A、杂文奠基人 B、现代散文诗的鼻祖 C、散文集《朝花夕拾》 2、“随感录”作家群的创作 A、李大钊:《青春》、《新纪元》等 B、陈独秀:《偶像破坏论》等 C、钱玄同:《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等 D、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等
[返回]
朱自清Leabharlann Baidu
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898年生于江苏省东 海,后随全家迁居杨州。 191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 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杭州, 温州,宁波等地任中学教师,开 始发表诗作,诗集《踪迹》出版。 1925年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开始研究古典文学,致力于散文 创作。发表散文《背影》。1928 年,散文集《背影》出版,奠定 了他著名散文作家的基础。其中 《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成为散文中的名篇。1948年8月, 年仅50岁的朱自清贫病交加,与 世长辞。
第七章 散文(一)
“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如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相当自觉和 彻底的。散文自此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古代形态向 现代形态的转变。 “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问题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 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 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 的重要收获。 “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包括:
2、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 1、“浮燥凌厉”的——多收入《谈龙集》、《谈虎集》。 2、“冲淡平和”的——其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 《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
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
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 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 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又 无“卖智与玄学”之嫌,并自有亲切、通达的 风 2、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 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掺杂着几分忧 郁、惆怅的苦味。 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冲 谈平和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 一种“涩味”。
荷塘的月色 : 月光如水 ,洁白朦胧 ,淡淡月色中,落下“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 。 这是作者欲求宁静而忧思难解的“ 移情 ” 。作品描写细腻,把譬喻、烘托、通感 等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三)许地山
散文集:《空山灵雨》 近似散文诗,渗入宗教气息,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人生哲理 的探求
[返回]
[返回]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 觉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 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 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 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 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4、《乌蓬船》 A、传统文化的眷恋:故乡的风物民俗--清闲优游的情趣 B、平和冲淡的格调:书信体的 “ 散谈 ”--广博的知识--先 抑后扬之法--不作藻饰的语言
周作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之一,是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又分出 闲适、清涩、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一脉散文来。
(二)其他“言志派”作家
1、俞平伯: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玄妙的哲理与伤感的思绪,代表 作《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1、思想内涵:对人生哲理的玄想,平民主义的礼赞,夫妇情感的抒 写。
2、艺术特色:空灵的韵味,巧妙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 小说手法的运用。 文研会其他重要散文作家还有叶圣陶、郑振铎、茅盾、瞿秋白等。
第四讲 “创造社”及“语丝”派散文
(一)创造社
创造社在“五四”时代是狂飙突进的浪漫派,这一派作家的散文与 其小说、诗歌有着共同的特色--率真,坦诚,热切呼号。
2、钟敬文:善写咏物小品和游记,有着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代表 作《荔枝》、《钱塘江的夜潮》等。
3、废名: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生活里的人事,注重意境传达,清新朴 素,抒情气息浓厚,具有“废名气”。
第三讲 “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在“五四”美文的创作中,持缜密漂亮风格的,比冲淡一派为众。 这几乎可以囊括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大文学社团的主要作家。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
散文成就:《屐痕处处》、《达夫游记》、《还乡记》等。
创作特点:郁达夫的散文恣肆放达,靠才情动人,但驾驭文字的功 力很深,得益于古典文学的修养,消极的一面是自哀自怜过甚,郁 达夫散文中的色情描写和对女性的心理依然存在争议。其散文有时 支离散漫,缺少节制,质量上不平衡。
“语丝派”的散文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 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 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 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 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 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 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 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 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 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 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 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 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 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二)朱自清
在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 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的大家,其抒情散文是公认 的现代散文与现代汉语的揩模。 有《背影》、 《踪迹》(诗文合集)、《欧游杂记》等散文集, 以及《背影》、《绿》、《荷塘月色》、《浆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 2、“写人生”的创作宗旨 A、触及社会现实,表现反帝反封建意识,如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 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B、描述家庭生活,抒写个人感受,反映社会 人生,如 《背影》、《荷塘月色》等。
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群形成了共有 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 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 丝文体”。
1、语丝社散文两大风格 A、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杂文:锐利,泼辣 B、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文:幽默,冲淡 2、林语堂 散文集:《剪拂集》
(一)冰心的散文
1、散文成就:《往事》、《寄小读者》等 2、散文创造特点:多抒写自己刹时间涌现的感触与自然风景,宣扬 “爱的哲学”,传达的是一段挚情或一缕幽思,空灵缠绵,纤细澄 清。
3、对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冰心的语言仍有旧文学的风 格,但全然没有陈腐气息,散文的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 典雅,又适当的“欧化”,使句子更能灵活、婉转、流动,有自然 跳荡的韵律感。
“背影”是散文的线索,是情感的焦点。文章中四次叙写背影。第一次写“难忘”, 引出往事;第二次写买橘,表现真挚的父爱;第三次写分别,表现离绪和伤感;第 四次写幻觉,与第一次照应,表现深深的怀念。
[例] 荷塘月色(节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 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 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 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 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象是 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介绍西方幽默理论,提倡幽默小品,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 活,针砭时弊。
[本章完] 返回目录
周作人(1885-196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原名栅寿。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 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 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 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 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 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 民文学》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 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 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 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 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 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 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 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 作流派。
[例1] 背影(节选)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了下来。 3.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 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见面。
第二讲 “言志派”散文
(一)周作人 1、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提倡“记叙的”、 “艺术的”抒情叙事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 “言志”小品文 “五四”时期,首先兴起的是由《新青年》之“随感录” 所创始的现代杂文。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 文,倡导幽默、雍容、漂亮、缜密的艺术性散文——“美 文”,并身体力行,创制范例,引来许多追随者(俞平 伯、钟敬文、废名等),由此而开创了“闲话风”散文 创作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