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农民提供了合法权益的保护。

通过规划布局,确保土地政策的执行,有效防止乡村土地被非法占用、私自转让等情况。

同时,规划的实施也可以合理分配农村土地资源,公平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促使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合理分配土地用途和功能,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合理划分农田、林地、水域等,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目标的协调发展。

三、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规划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旅游区等,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培育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水平。

这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通过规划设计,合理划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使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例如,规划绿化带、景观区等,提升农村的宜居性和美观度。

六、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规划布局,合理划分农田、林地、水域等,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森林防火、河流管理等工作,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规划设计,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和监管,提升农村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同时,规划实施还可以促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治理的合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其利用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制度设计的优化都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土地产权的明晰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当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重点。

过去,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长期存在不清晰的问题,尤其是村集体与农民个体之间的权益界定模糊,使得土地资源的流转与利用效率低下。

为保证农民的基本经济权利和利益,有必要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完善的法律保障。

在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农村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具备不同的生产潜力,比如耕地、林地、牧草地等。

不同方式的种植和养殖需要基于科学规划,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比如,在一些传统农业区,通过实施轮作、复合种植等方式,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增加农产出。

此外,精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还考虑到生态保护,避免因过度开发导致的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耕地的质量提升与土壤修复同样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应关注质量。

耕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提高耕地质量,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通过科学施肥、轮作及有机农业等方式,可以实现土壤质地的改善,增强其肥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随着可持续农业理念的推广和应用,许多地区开始积极进行土壤修复项目,如开展有机物质添加和污染土壤净化等措施,以保证土地资源的长久使用。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样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应鼓励各类形式的土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倡导合作社模式,可以集中资源,提高全村土地利用效率,使每块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现代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结合智能农业技术,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东莞市常平镇卢屋村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东莞市常平镇卢屋村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东莞市常平镇卢屋村为例周伟文(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0)[摘要]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情况下,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安排,而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村内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分土地利用片,以耕地保护、耕地集约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对土地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进行综合性规划,进而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23-43-22018年,中央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的具体目标。

同时,国家发改委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指出,对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规划指导,进而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生态宜居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核心要点。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为国、省、市、县以及乡(镇)5级。

其中,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包含在乡(镇)土地规划中,是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村级土地规划要以乡(镇)级土地规划为基础,在农村地区统筹安排生产,进而全面优化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环境,充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要全面参照乡村的实际情况,在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标准的双重控制下,全面提升公众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参与度,并形成一种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空间布局,进而系统化调整规划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协调国家、地方以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情况,系统化调整村容村貌。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规划下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特进行了一次基于实地调研的综合性调查。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

一、乡村背景和土地资源概况调查所属乡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多样性丰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1 耕地利用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耕地利用程度较高,大部分农田被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少部分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2.2 林地利用状况该乡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利用主要分为经济林和生态林两类。

经济林主要用于木材和竹子的经营,而生态林则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3 草地利用状况草地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被充分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该乡村的草地利用较为合理,主要用于放牧和饲养家畜。

三、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例如,部分农田存在小规模的荒地和秸秆焚烧习惯,这对于土壤的保护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草地过度放牧、禁止砍伐的林地却出现乱伐的现象,也反映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和盲目的行为。

四、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至关重要。

应当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乡村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六、生态林的保护和经济林的发展在土地资源利用中,生态林的保护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同时,加大经济林的培育和经营力度,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七、草地管理与畜牧业发展草地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应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的现象,提高草地的恢复和再生能力,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关注点。

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方式的转变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过去,乡村土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上,农民们依靠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维持生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的用途逐渐多元化。

一方面,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逐渐兴起。

以往小块分散的农田被整合,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区,便于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同时,一些乡村开始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园等,这些特色农业对土地的要求和利用方式与传统农业有所不同,往往需要更精细的管理和特定的土地条件。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模式。

许多乡村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

原本的农田、山地可能会被改造成观光果园、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用地。

这些土地的利用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还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成为了常见的现象。

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自己则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工作。

这种土地流转方式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权益保障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影响。

新建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占用了一定的土地资源,但同时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利用效益。

然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一些地区在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考虑,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

第4期2024年2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4February,2024作者简介:李晓宁(1988 ),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信息化㊂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李晓宁,柯红军,张美娟,李㊀祥(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05)摘要:开展村庄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㊁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㊁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具有重要意义㊂文章以南京市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国土变更调查㊁镇村布局规划㊁ 三区三线 划定等数据成果,运用定性㊁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现状㊁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空间分布,并对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为科学编制 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㊁促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㊂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地关系;集约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2.29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中共中央㊁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要求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㊂开展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㊁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㊁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具有重要意义[1]㊂随着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铁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迅速扩张[2]㊂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 七普 )数据,南京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08.52万人,比 六普 增加184.71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2.95万人,比 六普 减少53.61万人,城镇人口占比为86.80%,乡村人口占比仅为13.20%㊂目前,乡村发展还存在村庄规模小㊁布局较分散㊁人口流失现象突出㊁人均占地过多㊁村庄空心率等问题,摸清乡村地区建设用地盘活潜力,为激发乡村活力㊁缓解建设用地压力㊁科学编制 多规合一 的实用性村庄规划㊁促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3]㊂1㊀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现状分析1.1㊀村庄规模小,布局较分散㊀㊀从人口规模来看,根据2019年南京市镇村布局规划成果,南京市涉及8个行政区(包含江北新区直管区)55个街镇,545个行政村(社区),7237个自然村㊂根据 七普 数据,乡村地区常住人口122.95万人,南京市7237个自然村平均人口规模为55.5户170人,其中,规模在100人以下的有1207个自然村,101~300人的有4362个自然村,301~500人的有1015个自然村,501~1000人的有522个自然村,1001人以上的有131个自然村㊂300人以下的村庄占比77%,300人以上的村庄占比仅23%(见表1),自然村规模较小㊂表1㊀南京市乡村地区平均人口规模平均规模村庄/个占比100人以下1207101~300人436277%(300人以下)301~500人1015501~1000人5221001人以上13123%(300人以上)1.2㊀人口流失现象突出㊀㊀从人口总量上看:2010年 六普 数据显示乡村地区户籍人口207.17万人,常住人口176.55万人;2020年 七普 数据显示乡村地区户籍人口194.78万人,常住人口122.94万人㊂10年内户籍人口减少12.39万,年平均户籍人口减少1.24万;常住人口减少53.61万,年平均常住人口减少5.36万,减少速度是户籍人口减少的4.32倍,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值由30.62万增加为71.84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下降22%(见表2),说明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㊂1.3㊀人均占地过多㊀㊀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南京市村庄居民点203㊀㊀表2㊀南京市乡村地区2010 2020年人口变化情况年份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人差值/人常住人口占比2010年207.17万176.55万30.62万0.852020年194.78万122.94万71.84万0.6310年变化值12.39万53.61万41.22万0.22用地总面积55741hm 2,按照 七普 数据,南京市乡村地区户籍人口194.78万人,户数63.64万,人均村庄居民点用地达到286m 2,户均村庄居民点用地为876m 2,人均宅基地面积为133m 2,户均宅基地408m 2,远远高于江苏省户均宅基地标准,人均占地过多㊂依据201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人均村庄居民点用地为278m 2,2020年在户籍人口减少12.39万的情况下,人均村庄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了8m 2㊂2㊀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2.1㊀村庄建设用地现状分析㊀㊀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 三调 )工作分类和技术规程,将村庄建设用地分为宅基地㊁经营性建设用地㊁公益性建设用地㊁其他建设用地㊁村庄居民点内部未建设用地五大类,如表3所示㊂为掌握城镇村庄内部具体的土地利用状况, 三调 对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细化调查,查清了城镇村庄内部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如商业服务业用地㊁工矿用地㊁住宅用地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及轨道交通用地㊁城镇村道路用地㊁交通服务场站用地㊁空闲地等的土地利用状况㊂同时,也对城镇村庄内部尚未建设的土地进行细化调查,现状为农用地㊁水域㊁草地等,这些土地纳入相应的城市用地㊁建制镇用地或村庄用地统计㊂表3㊀村庄建设用地分类类型二级类宅基地农村宅基地(0702)经营性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5H1)㊁物流仓储用地(0508)㊁工业用地(0601)㊁采矿用地(0602)公益性建设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其他建设用地特殊用地(09)㊁交通运输用地(10)村庄居民点内部未建设用地农用地(01)㊁河流水面(1101)㊁湖泊水面(1102)㊁内陆滩涂(1106)㊁其他草地(0404)㊁裸岩石砾地(1207)2.1.1㊀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容量㊀㊀乡村建设用地的规模容量即用地面积的大小,以南京市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ARCGIS 平台,以镇村布局规划的545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使用地类编码(DLBM)和城镇村属性码(CZCSXM)进行判断,对乡村建设用地进行分析,按照宅基地㊁经营性建设用地㊁公益性建设用地㊁其他建设用地㊁未建设用地5类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㊂其中宅基地占比最高,共26380hm 2,约占总量的49%;其次为未建设用地,共16082hm 2,约占总量的29%;然后是经营性建设用地,共8688hm 2;最后是公益性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别是1677和1468hm 2,约占总量的6%㊂从规模上来看,未建设用地16082hm 2,占比29%,已建设的宅基地㊁经营性建设用地㊁公益性建设用地㊁其他建设用地38213hm 2,占比71%㊂表4㊀南京市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用地类型包含地类面积/hm 2占比/%宅基地农村宅基地(0702)2638049经营性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5H1)㊁物流仓储用地(0508)㊁工业用地(0601)㊁采矿用地(0602)868816公益性建设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16773其他建设用地特殊用地(09)㊁交通运输用地(10)14683村庄居民点内部未建设用地农用地(01)㊁河流水面(1101)㊁湖泊水面(1102)㊁内陆滩涂(1106)㊁其他草地(0404)㊁裸岩石砾地(1207)16082292.1.2㊀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布㊀㊀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南京市涉农行政区总面积为167624hm 2,对应545个村庄203用地总面积为54297hm 2,占比32%,各区村庄203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如表5所示,其中江北新区㊁栖霞区㊁雨花台区㊁江宁区村庄面积占比低于南京市平均水平,江北新区最低,仅为8%;浦口区㊁六合区㊁溧水区㊁高淳区村庄面积占比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说明南京市村庄主要在分布在这4个区,六合区面积占比最高,为53%㊂表5㊀南京市2020年各涉农行政区村庄203用地面积分布行政区建设用地总面积/hm2545个村庄203用地面积/hm2占比/%栖霞区17436179210雨花台区8867100811江宁区470091472831浦口区151********六合区253951353153溧水区19698840943高淳区14482639644江北新区1956116258南京市1676245429732㊀㊀因村庄的布局形态仍然沿袭村落自然形成过程中 逐水而居 沿路而建 的观念至今[4],南京市的乡村村庄布局主要呈现3种形式:以道路㊁河流为主线呈 一 字式排布;以道路㊁河流为中轴线,呈 非 字式排布;以历史形成的中心为核心的小型组团式散落群居㊂一些还未开始村庄规划的村庄,村民新宅基地选址具有自发性,村庄形态沿袭了原来的发展规律,在临近道路的两旁呈线性扩张或在村庄外围蔓延式扩张㊂2.2㊀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㊀㊀本文以行政村(社区)为尺度,采用 建设用地情况的相关指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来建立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地区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㊂南京市545个行政村剔除未有村庄建设用地的33个行政村(社区)后,共包含512个评价单元㊂通过建立多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旨在探析南京市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地区间的差异㊂2.2.1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㊀㊀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数据可获性,从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度和结构合理度两个维度,选取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利用率㊁交通线路密度㊁人均乡村地区建设用地面积㊁人均宅基地面积㊁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㊁居住用地占比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㊁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占比㊁绿地与广场用地占比等9项评价指标[5]㊂各指标标准值与正负向见表6,指标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和南京市各区2019年镇村布局规划㊂表6㊀南京市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因子层标准值及来源正负向权重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度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度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利用率 +0.07交通线路密度 +0.12人均乡村地区建设用地面积0.014hm2(GB50188 2007‘镇规划标准“)0.03人均宅基地面积0.002~0.0025hm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0.10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0.00012~0.0006hm2(‘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2019年)“)0.06居住用地占比0.5~0.7(‘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0.0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0.06~0.12(‘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0.1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占比0.08~0.12(‘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0.03绿地与广场用地占比0.02~0.06(‘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0.472.2.2㊀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㊀㊀根据建立的乡村地区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值计算得到各评价单元的集约评价值㊂对各评价单元的集约利用评价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将评价值由低到高划分成5个等级:低水平0~ 0.17,较低水平0.18~0.24,中等水平0.25~0.33,较高水平0.34~0.49,高水平0.50~0.74,得到南京市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见表7)㊂集约利用水平高值区包括13个(2.54%)评价单元,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值区包括32个(6.25%)评价㊀㊀表7㊀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分级区间村庄/个占比/%低水平0.00~0.1716632.42较低水平0.18~0.2423345.51中等水平0.25~0.336813.28较高水平0.34~0.4932 6.25高水平0.50~0.7413 2.54单元,集约利用水平中值区包括68个(13.28%)评价单元,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值区包括233个(45.51%)评价单元,集约利用水平低值区包括166个(32.42%)评价单元㊂数据显示,浦口区桥林街道南驿社区集约利用水平最高(0.74),浦口区永宁街道永宁社区集约利用水平次之(0.73);浦口区桥林街道林东社区㊁栖霞区龙潭街道上首村㊁雨花台区雨花经济开发区近华社区㊁栖霞区龙潭街道陈店村㊁高淳区古柏街道唐翔行政村的集约利用水平均较低,为0.03㊂总体而言,南京市大多数行政村乡村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㊂3 结论㊀㊀(1)综合利用国土变更调查㊁镇村布局规划㊁ 三区三线 划定等数据成果,运用定性㊁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现状㊂首先分析7237个自然村村庄规模大小,可以看到300人以下村庄的占比77%,300人以上的村庄占比仅23%,自然村规模较小㊂其次对比南京市 六普 和 七普 人口,发现10年内乡村地区年平均户籍人口减少1.24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减少5.36万人,并且常住人口减少速度是户籍人口减少速度的4.32倍,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现象较严重㊂最后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计算乡村地区人均村庄用地达到286m2,户均用地为876m2,人均宅基地面积为133m2,户均宅基地408m2,远高于江苏省户均宅基地标准,人均占地较大,并且随着人口的减少,人均村庄居民点用地不降反而增加㊂(2)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对南京市乡村地区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统计,从规模上来看,未建设用地16082hm2,占比29%;已建设的宅基地㊁经营性建设用地㊁公益性建设用地㊁其他建设用地38213hm2,占比71%㊂南京市村庄主要在分布浦口区㊁六合区㊁溧水区㊁高淳区,村庄面积占比均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㊂初步分析了南京市村庄空间布局形态,南京市的乡村村庄布局主要呈现3种形式:以道路㊁河流为主线呈 一 字式排布;以道路㊁河流为中轴线,呈 非 字式排布;以历史形成的中心为核心的小型组团式散落群居㊂(3)采用 建设用地情况的相关指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建立乡村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地区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水平中等偏下的村庄个数占比66.7%,说明南京市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存在一定的再开发利用潜力㊂参考文献[1]陈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研究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22.[2]朱香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3):13-17.[3]潘树锋.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存量用地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J].村委主任,2023(11): 120-123.[4]周扬,黄晗,刘彦随.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0(10):2206-2223. [5]刘洋兵,何琪,章飞飞,等.多维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10):83-89.(编辑㊀李春燕)Research on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Li Xiaoning Ke Hongjun Zhang Meijuan Li XiangNanjing L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 Nanjing210005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active utilization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tivating rural land resource assets promoting l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development land use.This article takes rural areas in Nan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prehensively utilizing data results such as land change surveys town and village layout planning and the delineation of three zones and three l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land relations in rural areas th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practical village plans that integrate multiple regulations provide data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other work.Key words。

乡村振兴的乡村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

乡村振兴的乡村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

乡村振兴的乡村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一、振兴乡村需土地整治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占据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逐渐萎缩,土地闲置和荒芜现象愈发严重,乡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土地整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土地整治的必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农田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解决土地闲置问题:乡村土地整治可以使荒废的土地得到开发利用,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田水土流失情况,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乡村土地整治的内容1. 地力调查评价: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评估,全面了解土地的质量、潜力和适宜利用方式,为后续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改良治理:对于土地存在质量问题的地区,采取土地改良措施,包括修复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调整土壤pH值等,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能。

3. 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农地复垦开发:对于荒废和闲置的土地,进行复垦开发,将其重新变为可耕种的农田,扩大农业生产面积。

5. 乡土建筑保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保护乡土文化和传统建筑。

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乡村的建筑布局,保护乡土建筑,传承乡村文化。

四、乡村土地利用的措施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的用途和开发方式,合理布局农田、农村工业用地、生态用地等。

2. 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乡村经济规模。

同时,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乡村观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土地利用与规划对于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与规划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在农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此外,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也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其次,土地利用与规划需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中,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结合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规划。

同时,土地利用与规划还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在乡村振兴中,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于土地利用与规划至关重要。

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业转移。

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化设计。

中国山川河流广袤辽阔,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乡村振兴中,土地利用与规划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各种类型的农田、林地、草原等土地资源。

例如,在北方干旱地区,可以进行水资源整合和节约利用,发展节水农业;在南方水稻产区,则可以合理开发水资源,推进特色种植业。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要加大对乡村土地资源的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应政策法规和政策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既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便是对土地的科学分类与功能划分。

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区和规划,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最高效的使用。

例如,对于耕地资源,要优先考虑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永续耕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的土地利用模式遭遇了种种困难。

部分地区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土地优势,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制约。

因此,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变化,例如智能农业、农业装备化和粘合式合作等,都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优化土地使用,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地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农民负担,提高其生活水平。

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在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以往许多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了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特别注重生态红线的设定与保护,明确哪些区域不可转作其他用途,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方面,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这些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恢复性措施来提升其生态功能。

同时,对于有潜力进行休耕或轮作的耕地,可通过适当引入生物多样性与绿色技术,保护土壤和水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也是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方向。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业态,不仅能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还能带动地方经济。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农村土地利用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还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愈发引起了科研和政策的关注。

在当前阶段,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色及居民的需求等。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同时,它还能够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乡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农村土地的利用模式多样,其中包括农田、林地、水域、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根据地方的特点,综合考虑农业、林业、渔业等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

以农业为核心的土地利用不仅要保证粮食安全,还须向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土地规划中,应当注重对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以及有机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土地利用规划还需关注农民的生活和收入问题。

由于许多地区农村经济相对单一,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一方面,规划应当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支持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的同时,提升农村整体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

生态保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土地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必须尊重生态环境规律,合理规划生态保护区域,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明确生态红线和保护区,确保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应当加强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结合,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养殖方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的利用模式也应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其中,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农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一、农村土地资源现状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振兴的基础,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对于进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承载力下降、土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等。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依据农村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使其达到最优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在于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产业导向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不仅需要规划的科学性,更需要规划的实施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方案。

五、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保护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规划中,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也需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六、农村土地产业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农村土地的产业布局。

通过规划,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农村土地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规划应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八、农村土地宅基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的规划。

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规划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规划还能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规划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的情况。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规划实施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违法用地、恶意规避规划、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损害了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亟需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三、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了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分析,科学评估土地资源潜力和承载力,为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建立健全综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此外,要注重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的衔接,提升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可以通过调整农田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利用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利用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利用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合理利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关键意义。

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探索创新的土地利用模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土地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使得土地的产出效益不高;部分地区存在土地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

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发展规模化农业。

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一些大型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色农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利用的一种有效模式。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

比如,在山区可以发展中药材种植、特色水果种植;在水乡可以发展水产养殖等。

特色农业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优势,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还可以带动农村的加工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生态农业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土地利用模式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例如,采用“猪沼果”“稻鱼共生”等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还可以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农家乐、乡村民宿等项目。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是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土地资源的效益。

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内涵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和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功能、土地利用方式等内容。

三、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目标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四、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实施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只有规划与实施相结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五、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需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是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

合理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农村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需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土地利用功能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科学规划可以更好地引导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七、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科学规划可以有效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八、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土地整治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需要结合土地整治,科学规划可以有效引导土地整治工作,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九、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优化资源配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科学规划可以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当前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以农业农村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的一项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可以确保耕地面积不降低,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

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要根据乡村振兴的目标和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将部分低效用地转为高效用地,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促进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土地资源支持农村产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措施,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五、发展生态农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绿色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需求,推动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合理规划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实施农田生态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还应该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完善农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品质。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交通网络、水利设施等,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七、促进农村就业促进农村就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乡村振兴规划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总体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总体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创新发展的关键。

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需要制定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乡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撑。

一、乡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乡村振兴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要科学分析农村土地的资源状况和潜力,合理划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区域,并统筹考虑城乡接合部、城市边缘地带等特殊区域的规划布局。

二、保护耕地资源保护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乡村振兴规划需要严格划定农村的耕地保护区,禁止乱占乱用农用地,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同时,要加强土地整治和改良,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三、发展乡村产业经济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发展乡村产业经济,使农村人民有更多的创收途径。

乡村振兴规划要结合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规划要注重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规划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农村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要注重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项目,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

六、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规划要加强乡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农村教师,为农村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推动农村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七、保障农民权益乡村振兴规划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利用与农村建设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利用与农村建设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土地利用与农村建设规划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与农村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规划土地利用与农村建设规划,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和集约化发展。

二、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建设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

通过规划农村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农田保护保护农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重视农田保护,加强土地的承载力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

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从“量”向“质”转变。

五、农产品加工与多元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与多元化经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农村旅游开发农村旅游开发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通过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打造精品农村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七、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建设。

八、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培养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教育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九、乡村治理与社会管理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乡村治理。

应加强对乡村的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农民合作社发展发展农民合作社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渠道、资金等服务,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土地资源利用

乡村振兴的土地资源利用

乡村振兴的土地资源利用一、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而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之一。

乡村土地资源广阔,包含了自然资源、农田资源等多个方面,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二、多元化农田资源利用农田是农村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合理利用农田资源。

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田的多元化作用。

农田不仅仅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土地利用率。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农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村经济的支撑能力。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农业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种植、有机养殖等方式,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保护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四、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

五、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领域。

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六、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

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村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农村交通、水电供应等方面的改善,以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只有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

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

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案,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分类评估土地资源首先,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了解其适宜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通过对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肥力、水源情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合理划分土地用途,调整土地资源结构,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二、提倡农业多元化种植农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业多元化种植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品种、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田的跨地区、跨季节的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可以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在提供农产品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体验的需求。

培育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还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等,使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举措。

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是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提高农民土地资源意识提高农民土地资源意识,培养土地资源保护的主体责任感,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

通过开展土地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土地资源环境。

乡村振兴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乡村振兴规划的背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看,乡村振兴是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乡村振兴规划则是指导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工具。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对于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和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利用的过程和结果。

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功能区划、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地整治和整合等。

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农村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规划的目标,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农村资源的最优配置。

2. 推进农民增收。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可以开发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农田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促进农村发展。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农村土地的合理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五、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目标不明确。

一些地方在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时,对于规划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规划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
发表时间:2019-06-17T17:15:26.9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程娟许益共
[导读]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一号文件紧随其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法规。

——以长兴县滨湖村为例
浙江浙大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万维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手段,以长兴县滨湖村为例,探讨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并探讨解决规划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
1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一号文件紧随其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法规。

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探索完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制,已开展两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

目前形成了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路径,最终实现全域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各类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农村土地利用体系。

长兴县夹浦镇是长兴的纺织重镇,滨湖村自上世纪开始,便大量兴建轻纺家庭作坊,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支柱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家庭作坊遍布导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杂糅在一起,功能分区混乱,成为滨湖村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村土地利用规划旨在解决空间功能分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空间腾挪,以期达到老百姓宜居宜业的生活愿景。

2滨湖村思路和做法
2.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确定村庄愿景
滨湖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优化村域土地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构建以现代规模农业种植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工业文化为特色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2注重现状调查,合理确定规划内容
多次调查发现,滨湖村区位条件优、生态基底好、工业氛围浓,但是人居环境不佳、农居点分散、生产生活空间杂糅。

特别是村内轻纺业,存在家庭作坊规模小、分布散、生产不够规范,生产场地缺乏监督、工人年龄断层等问题,对村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村内存在不少闲置的存量建设用地,部分地块形状规整、面积较大,后续可引导盘活利用。

依据调查内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村庄愿景,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近期通过对村庄用地的重新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产业集聚和农居点集聚;远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集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乡村。

通过近远期规划安排和实施,最终实现“工业集聚,生产高效;布局合理,生活舒适;碧波荡漾,生态平衡”的目标。

2.3合理利用存量,不向上级要增量
(1)“存量带存量,存量变增量”的滚动实施方案
现状建设用地拆除并复垦为农用地的,产生等量带规划空间的增减挂钩指标,并可提留部分作为预留指标。

但是必须拆除完成才能获得建新指标。

实际操作上,先拆后建和拆旧农户安置的矛盾一般通过向上级申请建设用地空间指标解决。

滨湖村拆旧地块涉及大量轻纺家庭作坊,若不提前解决家庭作坊安置问题,将导致企业停产,造成较大损失和社会矛盾,大量拆旧建新也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因此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存量带存量,存量变增量”的滚动实施方案,以时间换空间,厂房和农户的拆旧和安置得以同步进行。

(2)存量利用多元化
滨湖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量利用方式有三种:①闲置建设用地安置拆迁村民。

编制小组选出空闲建设用地,通过实地走访确定可利用地块,引导拆迁村民在此安置。

②家庭作坊变房前屋后的绿地。

村内分散的家庭作坊搬迁到新建的工业园区,这些零散的拆旧土地留作房前屋后的公共绿地或庭院绿化,优化人居环境。

③农房原拆改建为工厂。

李王殿自然村靠近交通干道,利于工厂运输而不利于居住。

村民搬迁后,原有农房用于厂房改造和扩建。

2.4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巧妙布局,保障产业发展。

规划将混杂在居住区零散的工厂、家庭作坊,分期搬迁至新建或者原地改造的工业园区;将拆旧地块复垦为耕地,提高耕地连片度;安排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融合,振兴乡村经济。

立足滨湖村轻纺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第一产业提升改造,发展规模化种植和高级水产养殖,并积极融合第三产业,发展观光采摘农业。

第二产业整合升级,以特色工业发展与工业创意旅游为目标,横向整合小微企业入园,产业集聚化;同时纵向提升工业文化,为转型工业旅游做准备。

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基础上,结合盛家漾风景区发展生态观光游、农业+旅游、水产养殖+旅游、工业+旅游。

解决痛点,化解资金来源。

家庭作坊工人渐渐年迈,年轻人不愿接班,工厂扩建无地可用,两大痛点制约滨湖村工业发展。

本次村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家庭作坊自愿拆除,生产机器入股工业园区并参与分红,村民也可在园区工作获得报酬;同时,有意扩建的企业在园区自建标准厂房,或者在原址改造扩建标准厂房。

3思考与建议
3.1因材施策,尊重村庄内部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特别是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涌现了很多乡镇企业,不少村庄走上了农村工业化道路,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案例[2]。

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也有立足乡村的工业、服务业和已经城镇化的居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村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规范也要因材施策,保障村庄产业发展用地。

例如产业用地规范,在考虑大部分以农业等第一产业为基础的村庄时,也要兼顾滨湖村这类以第二产业为基础的村庄和以第三产业为基础的村庄,因地制宜的乡村产业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3.2制定更详细的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是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在村域范围内的细化、落实、补充、完善。

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也要考虑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因此,有必要细化村土地利用规划规范和标准,例如基数转换标准、数据库标准、制图标准等,规范成果表达,同时为多规融合做铺垫和探索。

3.3上下结合多方参与,特别注意村民意愿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涉及政府、村民、规划师三个主体,规划师往往扮演着沟通协调的角色,自上而下传导政策,自下而上反映村情民意。

为保障规划切实可行,规划师在编制过程中应采取调研、进度汇报、听证、论证、公示等多种途径,构建村民、政府、规划师的沟通平台。

通过多次协商、沟通和修改,制定可落地的规划方案。

3.4多种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法律保障。

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不可避免需要放大比例尺,现有法定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的精度,不足以支撑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行。

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布局变化,一般只能保证乡级规划指标在期限内不突破。

加上社会各界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不一,有必要明确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划分村土地利用规划和乡级规划的事权。

资金保障。

虽然村土地利用规划得到的上级财政支持往往有限,部分村集体还负有债务,但因为体量小,所需资金量也小。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保障资金:一是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流转市场,得到更多政府资金;二是平衡村域发展定位和社会资本投资需求,合理利用社会资金解决土地结构优化中的资金问题;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缩减不必要开支,减轻村级债务。

参考文献:
[1]周珊,王丽,周华.西南山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省湄潭县龙凤村为例[J].中国土地,2018(05):52-54.
[2]周飞舟,吴柳财,左雯敏,李松涛.从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社会学考察[J].社会发展研究,2018,5(01):42-64+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