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育观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革,低生育率现象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迅速,涵盖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综述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观点,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低生育率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低生育率的判定标准和影响因素。

接着,从社会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文献综述,本文发现中国低生育率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揭示了低生育率与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二是深入探讨了低生育率对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如数据来源的不一致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政策效果的评估难题等。

本文总结了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趋势,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中国低生育率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深化:一是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二是完善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关注低生育率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四是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应对低生育率挑战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低生育率定义与度量定义:低生育率,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女性在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数低于某个特定的数值。

国际上,常用的生育率指标是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它表示一个女性在没有任何死亡风险的情况下,根据当前的生育率和年龄结构,预计会生育的子女数。

一般而言,总和生育率低于1被认为是低生育率的标志,因为这一数值大致相当于每一代人替换自己的数量。

《2024年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范文

《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育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生育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生育意愿和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提供经济保障,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提高生育意愿;二是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母婴健康,提高生育意愿;三是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降低生育风险,增加生育信心。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生育保险政策的实施还能有效平衡性别比例,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生育意愿、生育保险认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其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生育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最后,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生育保险政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问题。

四、研究结果1. 经济保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育保险在提供经济保障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受访者中,使用过生育保险的家庭在生育意愿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这主要是因为生育保险能够为家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减轻经济压力,使家庭更有信心和能力承担生育责任。

2. 医疗服务保障作用生育保险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访者普遍认为,生育保险能够保障母婴健康,降低生育风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生育信心和意愿。

同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提高了人们对生育保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 社会保障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对提高生育意愿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发观,生育保险政策的实施能够降低生育风险,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促进人口发展。

4. 案例分析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生育保险政策在实践中的效果显著。

例如,某地区实施生育保险政策后,当地居民的生育意愿明显提高,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

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

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

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本文关键词:生育,意愿,综述,文献,政策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本文简介:第二章研究综述为了从宏观上把握有关生育意愿研究的基本情况,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生育意愿"为关键词搜索了20xx年至20xx年(20xx年截止到10月份)的文献,共3428篇。

从这将近16年的期刊发表趋势图(如图1所示)可知,国内学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文献综述本文内容:第二章研究综述为了从宏观上把握有关生育意愿研究的基本情况,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生育意愿"为关键词搜索了 2000 年至 20xx 年(20xx 年截止到 10 月份)的文献,共 3428 篇。

从这将近 16 年的期刊发表趋势图(如图 1 所示)可知,国内学者多年来对生育意愿这一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

文章数量从 20xx 年开始递增,到 20xx年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自 20xx 年以来每年都突破了200 篇,尤其是近三年篇目数更是突飞猛进:20xx 年达到 338 篇,20xx 年达到 521 篇,20xx 年至 10 月份便达到387 篇。

这主要究其由于在当前新人口走向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开始的计划生育方面的举措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唤起了学者们对生育政策的反思,学者们或借助理论、或进行实证对生育意愿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论述,试图获取应不应调节和怎样调节生育政策的客观依据。

2.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单独二胎"意愿的调查研究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经济学视角、人口学视角以及社会学视角等对生育政策影响的理论研究。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798)②首次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以几何比率增长的人口增殖力将无限大于仅以算数比率增长的生活资料。

虽然之后发达国家的实际发展证明了该理论的局限性,但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人口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敲响了人们关于人口数量增长的警钟。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女性的生育观念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将就女性生育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研究女性生育观念的变化。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西方国家的女性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上,女性的主要角色是妻子和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劳动力参与度的增加,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事业发展,生育观念逐渐从以婚姻和子女为中心转向以个人成就为中心。

很多西方国家的女性推迟结婚、推迟生育,并且更加追求职业成功和独立性。

这种变化对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西方国家的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我们将对亚洲国家的女性生育观念进行研究。

在很多亚洲国家,尤其是传统农业社会,女性的主要责任仍然是婚姻和生育。

然而,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对女性生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一些亚洲国家的女性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推迟结婚和生育。

另一方面,一些亚洲国家仍然存在强烈的传统观念,要求女性以婚姻和生育为主要责任。

这种变化使得亚洲国家的人口结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面临着过多男性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将对非洲国家的女性生育观念进行研究。

在一些非洲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女性的主要角色是照顾家庭和孩子,生育观念比较传统。

然而,随着非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也在提高,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这种变化促使一些非洲国家的女性追求自我发展和独立性,生育观念也开始向个人价值追求转变。

这种转变对于非洲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女性生育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多样性。

在西方国家,女性生育观念呈现出个人价值追求的趋势,而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女性生育观念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二孩时代”吉林省生育状况研究综述

“二孩时代”吉林省生育状况研究综述

“二孩时代”吉林省生育状况研究综述在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吉林省的生育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就“二孩时代”下吉林省的生育状况进行综述。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吉林省的生育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后,吉林省的生育率逐渐回升。

据统计数据,2016年吉林省的总生育率为1.34,而到2019年,总生育率已经回升到1.55。

这说明“二孩时代”下,吉林省的生育意愿有所增强,家庭普遍选择生育二孩。

生育年龄呈现出延后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普遍推迟。

研究数据显示,吉林省的女性结婚年龄逐渐延后,平均结婚年龄由过去的20岁左右延后到现在的25岁以上。

生育年龄也有所推迟,现在许多女性选择在30岁左右再生育二孩。

这种趋势可能与女性在事业发展和经济独立方面的考量有关。

生育观念的转变也影响了吉林省的生育状况。

过去,许多家庭普遍认为多子多福,生育多个孩子被视为一种荣耀和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倾向于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以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研究发现,吉林省的家庭普遍对于生育观念的转变,更倾向于精养少生的理念。

政府政策的引导也对吉林省的生育状况产生了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吉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生育。

政府大力推进优质育龄妇女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便捷的生育医疗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独生子女父母配套政策,鼓励独生子女家庭生育二孩。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吉林省的生育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孩时代”下吉林省的生育状况呈现出总体回升的趋势。

生育率上升、生育年龄推迟、生育观念转变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是影响吉林省生育状况的重要因素。

吉林省的生育状况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经济压力、生育服务不足等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继续加大对生育政策和服务的支持力度,为吉林省的生育状况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_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_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_一个文献综述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因此研究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势在必行。

本文将为大家综述关于中国低生育率的研究进展,希望对读者对此问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育率。

生育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整个人口群体平均每个女性能生育的孩子数量。

生育率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水平、政策等。

中国低生育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低生育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一,经济因素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减少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而降低了生育意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女性的教育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使得女性更多地选择了事业发展而推迟生育。

第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对生育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传统观念中,儿子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持上的重要性远高于女儿,这导致了更多的家庭倾向于生育儿子。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支持、子女抚养、教育等方面的压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夫妇选择不生育或者推迟生育。

第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数量的明显减少,但同时也引发了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变化,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必要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低生育率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被实施了几十年,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
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计划生育的研究也逐渐
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经济和人口
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计
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学者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有研究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加剧,这
对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些研究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例如家庭
规模的减小、家庭关系的变化等。

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面临着老龄化、独生子女养老等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
新的挑战。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
发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这也为未来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学术界对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深入研究。

当代大学生婚育意愿文献综述范文

当代大学生婚育意愿文献综述范文

当代大学生婚育意愿文献综述范文示例文章篇一:《当代大学生婚育意愿》我呀,是个小学生,可能你们觉得我谈大学生的婚育意愿有点奇怪呢。

可我听大人们说了好多关于这个的事儿,就特别想和大家聊聊。

在我们小区里,有个大哥哥是大学生呢。

有一次我听到他和他的朋友们在讨论以后结婚生孩子的事儿。

其中一个大哥哥就说:“哎呀,现在结婚多麻烦啊,就像跳进一个超级复杂的迷宫,房子、车子、彩礼,这些东西就像迷宫里的一道道关卡。

”另一个大哥哥马上接话:“就是啊,而且生孩子更恐怖,感觉就像要背上一个超级重的大包袱,责任大得不得了。

”我就想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呢?我跑去问我的老师。

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的想法和考虑。

比如说,从很多文献里能看到,大学生的婚育意愿和以前的人很不一样了。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调查。

那里面说,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还没玩够呢。

就像一只小鸟,刚刚学会飞,还想在天空里自由自在地多飞一会儿,不想早早地回到鸟巢里筑巢生蛋。

有个被调查的大学生姐姐说:“我现在有好多梦想呢,我想去旅行,想去看各种各样的风景,想学习很多有趣的东西。

如果结婚生孩子了,那我这些梦想可能都要被搁置了,就像一盆冷水把我的热情之火给浇灭了。

”还有啊,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很重视自己的事业。

我隔壁家的大姐姐也是大学生,她就说:“我要是现在结婚生孩子,那我的工作怎么办呀?我努力学习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在我喜欢的工作上大展拳脚。

这就好比我在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跑步比赛,刚跑起来就停下来去做别的事,等我再回来的时候,可能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不想结婚生孩子。

我在公园里碰到过一对大学生情侣。

他们就很甜蜜地说:“我们以后肯定是要结婚的,有个可爱的宝宝,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两个人相互扶持,就像两根筷子,少了一根都不行。

”那个姐姐还说:“看着那些可爱的小宝宝,就像看到了小天使一样,心里就特别暖,就很想自己也有一个。

”我还听我爸爸说,经济压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婚育意愿的一个大因素。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

女性生育观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生育观念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女性的生育观念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对女性生育观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女性生育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包括了关于女性生育观的问题,例如对于生育的意愿、生育年龄、生育动机等。

然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集了大约500个有效样本。

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对相关学术文献进行了综述,以了解女性生育观的历史变化和相关研究。

3. 研究结果3.1 生育意愿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女性(约70%)表示有一定的生育意愿,而约30%的女性表示并不想要孩子。

进一步分析发现,生育意愿与女性的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生育意愿越强烈。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教育背景和职业等因素也对生育意愿有一定影响。

3.2 生育年龄对于生育年龄的选择,研究发现女性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女性往往倾向于在20岁左右生育第一个孩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30岁之后才开始考虑生育。

这种变化与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有关。

3.3 生育动机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女性的生育动机是多样的。

有些女性认为生育是一种家庭责任和传统观念的体现,而另一些女性更注重个人发展和事业,对于生育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

此外,一些女性也表示生育动机受到了配偶和家庭的影响。

4. 结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对女性生育观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女性具有一定的生育意愿,但也有一部分女性并不希望要孩子。

2.生育年龄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30岁之后才开始考虑生育。

3.女性的生育动机因个人发展、家庭和社会因素而异。

通过对这些结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女性生育观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发展需求、家庭背景和社会观念等。

大学生生育观国外研究综述

大学生生育观国外研究综述

大学生生育观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研究中,大学生的生育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育态度:学生对于生孩子的态度和意愿。

研究表明,许多大学生认为生育是个人选择,但更多的人选择等待到经济和职业稳定后再考虑生孩子。

2. 性行为: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普遍开始有性行为,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采用安全措施,比如使用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等。

3. 家庭意识: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看法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生育决策。

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重要的家庭价值观包括幸福的婚姻、有关系的性爱和宗教信仰等。

4. 社会和文化因素:研究显示,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大学生的生育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强调家庭和孩子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生孩子。

5. 教育和媒体:大学教育和媒体对于大学生的生育观念也具有巨大影响力。

例如,大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生殖健康和性知识的教育,同时媒体也可以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影响学生的生育观念。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是多样性的,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大学生生育观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生育观研究综述

79国内大学生生育观研究综述杨文龙(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摘 要】本文以国内关于大学生生育观及其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为基础,对生育观的概念、大学生群体的生育意愿数量、生育性别偏好、生育意愿时间、生育动机和生育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存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生育观;研究综述一、生育观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生育观由于学者们的认识角度存在差异,其对生育观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分析发现,这些概念的界定可归为广义生育观、狭义生育观和综合生育观三类。

广义生育观,是将生育观上升到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层面来理解,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包含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也较广泛,在其看来,生育观的内涵是极丰富的。

如汪雁和慈勤英[1]指出,生育观是处于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生育主体,关于生育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以及科学知识观念。

韩永江[2]认为,生育观是在生育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对与生育有关问题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其中,生育问题涉及人类的生殖、社会的评价和尊重、生命的伦理和道德、传统的文化及习俗等诸多要素。

狭义论生育观,是通过对生育观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来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的,较广义生育观要更具体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指向性也较强,是绝大多数生育观研究的落脚点。

如辜胜阻[3]认为,生育观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生育的目的和意义,回答为什么要生的问题;第二,生育的性别偏好,回答生什么的问题;第三,生育的理想子女数,回答生多少的问题;第四,对子女生育质量的期望,回答成为什么人的问题。

顾宝昌[4]则把生育观分为三个方面,认为生育是一个具数量、时间和性别三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

综合生育观,则是广义生育观和狭义生育观相结合的产物。

如周长洪[5]认为,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知,是关于生育的意愿、价值、知识、行为等观点、看法与认识的总和,从生育观念所描述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它包含生育意愿、生育动机和生育需求三个层面。

我国生育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

我国生育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

我国生育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生育意愿作为影响人口变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我国生育意愿研究进行全面的述评与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分析了我国生育意愿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如经济水平、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生育意愿的作用机制。

本文也指出了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推动我国生育意愿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生育意愿的历史演变生育意愿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深受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我国,生育意愿的历史演变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在传统社会,受“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较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政府鼓励人口增长,生育意愿高涨。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人口问题逐渐凸显,计划生育政策应运而生。

在这一阶段,生育意愿受到政策的强制调控,人们的生育行为开始有所收敛。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生育政策也相应调整。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进一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标志着生育政策由控制转向鼓励。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生育意愿开始回升,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质量和子女的教育,愿意生育二孩的比例逐渐上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策环境逐渐宽松,但人们的生育意愿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这既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成本上升、女性地位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也与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转变有关。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生活品质和家庭平衡,对生育的期望更加理性和审慎。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人们的生育意愿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文献综述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文献综述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文献综述发表时间:2017-08-28T14:36:58.40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5月总第17期作者:刘香湘[导读] 尽快放开二胎,提倡适度生育,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已整整一代人了,政策施行虽然取得了控制和减缓人口增长的效果,但也付出了极高的社会代价。

理性反思和科学评价计划生育政策的是非得失,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计划生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导向和利益诉求,更是深化认识人口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

尽快放开二胎,提倡适度生育,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刊物陆续发表了若干研究者类似经验交流的文章。

当时,人口学尚未恢复重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论界着重阐述了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1980 年 9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以下简称《公开信》),标志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出台实施[1]。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等论题受到重视。

并且,随着独生子女群体规模的增大,学术界开始关注独生子女的教育、心理和人格发展等成长问题。

但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理论界呈一边倒态势,大力宣传 “只生一个好”,对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没有质疑,因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负面效应尚在生成之中。

进入90 年代,随着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以下,国内少数人口学者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为单一目标可能带来的弊端,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提出 “少生不是一切”,认为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 “人口论”,也要重视 “人手论”。

我国生育保险文献综述

我国生育保险文献综述

我国生育保险文献综述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做的不错的方面是对生育方面的保障,政府对于女性在生育方面的权益保障的很全面,考虑很周全,从而稳定了人口增长,可以借鉴。

而我国的问题是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几年,已深入民心,要从计划生育政策过渡到二胎政策需要有一段时期。

我国目前的二胎政策是于2016年刚开始实施的,
比较新颖的课题,国内学者在政策实施后考虑到了人数可能低于预期,是很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原因及射策,也未比较在生育保障方面,女性生育二胎与生育一胎是否有所不同;对于相应的社会保障资金问题也
鲜少提及,加上本身生育保险有漏洞,如覆面窄,保障待遇不等,也
就造成了当下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城市二胎全面实施后相关问题及研究》为题,来讨论该政策颁布后出现的问题,联系国内外生育保险及女性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内容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期望通过本研究能让生育保险制度更完善,女性在社会中得以公平对待,社会发展更加稳定,重新让社会充满活力。

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知识文库 第1期219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综述段晓婧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进入了人口负增长阶段,因此对于生育意愿的研究也较早,西方学者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两方面进行归纳。

一、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人们的生育意愿 1.成本与效用理论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强调,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取决于出生孩子所能提供的效用以及精神上的满足与抚养这个孩子所需要负出的成本的对比关系。

在作出生育选择时人们也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生育所带来的效用大于他所负出的成本时,人们就会倾向多生育,但反过来,当生育所带来的效用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时,便会倾向于少生育。

而且他的研究还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和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养育孩子所付出的成本和孩子所能提供的效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育孩子所需的直接成本随之提高,此时,生育孩子的效用小于所负担的成本,因此意愿生育数量会减少。

2.孩子的数量与质量转换理论贝克尔的研究认为,在家庭中,孩子被看做是与其他消费品相同的,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对优质品的需求更大,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孩子的质量需求会更强,因此,对孩子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孩子的支出增加,自然也会减少生育孩子的数量。

因此他的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孩子的数量的需求反而会减少,对孩子质量的需求会增加。

3.时间分配理论同样是贝克尔,他在1965年提出了有关家庭时间分配的理论,他认为对于女性有工作的家庭来说,生育将会占用女性大量的时间,影响她们的工作进而影响家庭收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为了家庭的总效用能够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在生育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因此,母亲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对她们的生育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决定生育数量的因素不是孩子的质量而是母亲的质量。

二、从社会学出发对生育意愿的研究成果 1.社会毛细管理论•社会毛细管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阿森杜蒙特提出的生育意愿与社会地位相关的理论。

2024年民族生育论文:当前民族生育的构建述评

2024年民族生育论文:当前民族生育的构建述评

2024年民族生育论文:当前民族生育的构建述评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传统生育观念和文化习俗在民族生育构建中的作用。

在一些民族地区,传统的生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观念深入人心。

这些观念往往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生育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观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生育成本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开始倾向于少生优生;另一方面,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也使得传统生育观念逐渐淡化。

其次,社会变迁对民族生育构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开始融入现代社会的大潮中。

这一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生活压力使得许多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数量。

此外,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和迁移也对生育构建产生了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和老龄化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

除了传统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外,政策调整也是影响民族生育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民族地区的生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人口稳定和社会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推广优生优育知识、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地区的生育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质量。

然而,政策调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例如,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的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同时,政策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对民族地区的生育构建造成负面影响。

在民族生育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一些特殊群体的生育问题。

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和残疾家庭往往面临着更大的生育压力和困难。

这些家庭往往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和医疗保障,难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90后生育观的研究文献综述090702111 09社本一班王芳前言:生育观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知。

【1】通过日常的生活,我发现在母亲这一代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

妇女由于生不出男孩而遭受婆婆的冷遇、小姑子的白眼、丈夫的不重视,这是在我们村真实的案例。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年轻一代正成为生育的主力军,90后正逐渐迈向婚姻的殿堂,因此我对此有相当大的兴趣与热情关于此项的研究。

在此之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生育观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妇女、大学生、农民、城镇、村落甚至80后等方面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而我所要针对的研究对象则是90后关键词:90后生育观念生育特征影响因素正文:不少学者在生育观的界定从不同角度、不同取向进行界定。

有原始生育观、传统生育观、现代生育观,另外还有农村生育观,还有从价值取向等来定义生育观的概念。

朱洪峰提出由于原始人游猎、群居、群婚的三个基本生活方式决定了原始的生育观念,当时人们居无定所,食物匮乏,而当人口增加更会使这种情况变得更为严重,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新生命的到来是有所排斥,因此原始人的生育观念是与氏族部落的集团意志是统一的,不存在个人生育愿望与群体生育意志的差别。

【2】而根据对多数学者的文章阅读之后,总结出传统生育观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无后不孝”,尤其是传宗接代和多子多福的开枝散叶的生育观念,是传统生育观念的主要特征。

传统社会是父权社会,父权决定了男性家长拥有家庭财产的垄断权、对妻子儿女的占有和支配权,而当时的女子在家庭则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格和地位。

同时我们中国是传统农业社会,这也决定男子地位,人们更愿意多孕育强而有力的生产力,同时男子的多少也可决定家族势力的地位。

而现代生育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正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发展,现代化的科技发展使人们从田里解放出来,而且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政策正确的引导,使人们对传统的生育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人权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方面地位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向现代生育观念转化,“少生、优生、优育、不生”的观念为大多数家庭所接受,特别是妇女地位的提高更大范围的促进生育观的转变,使人们不再拘泥于要求生男,或者多子多福的观念。

根据各位学者的文章,不论是传统生育观还是现代生育观都各自显现出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比如杨倩倩、陈岱云等学者对传统生育观所具有的特征归纳有: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子是生育工具、希望多子女等思想较为落后等生育特征;【3】而朱洪峰等对现代生育特征的归纳则较大程度上与过去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现代生育观念是建立在人们对生育的社会性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并能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化的生育观念;现代生育观念是个体生育意志与社会生育意识相统一的高度自觉的生育观念;现代生育观念是家庭职能生活化的生育观念;现代生育观念是生育心理理性化的生育观念;现代生育观念是不断发展、健康文明的生育观念。

【2】而将这些观念具体化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们喜欢少生不喜欢多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成为生育的主力军,他们在过多的压力下,不愿再成为孩奴,养一个或者两孩子是在能力范围如果多个那么是养不起的;不再觉得生女孩不好,也不认为如果不生男孩是绝后,这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国家政策的指导,和个人自身素质水平的改变都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有的人甚至更愿意生女孩,女孩的经济成本比男孩低,很多人觉得女孩比男孩更贴心懂事;现代人都很大程度上赞同优生、晚生,因为学习和事业上的拼搏,人们都在较大的尺度的推迟了生育的时间,不愿被孩子束缚住,另外在生育孩子时,人们都会自觉的去医院检查,愿意生健康宝宝;总的来说从传统生育观到现代生育观特征的改变是向理性化发展,或许在某种程度或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迂腐的观点,但毕竟是少数的了。

根据文献的内容,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生育观的转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在强、多子多福的观念几乎消失,理想生育子女数与计划生育子女数的一致性、重男轻女的观念弱化,现在多数的人希望儿女双全,或许还存在少数人愿意生男孩但也有人偏爱女孩或者对子女性别无所谓;影响生育观转变有许多的因素,以下是一些相关学者经过研究探讨所认为的原因:政府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的第一推动力量,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逐渐内化成中国社会的生育观念,计划生育政策从制定伊始便通过发挥其强制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过多及增长过快的问题,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养育孩子的成本,这为人们现代生育观念的自觉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社会环境,生育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个人生活都存在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理性的生育心理正是要对生育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作出正确的评判,而当今中国社会,生育孩子的成本已大大提高,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发生变化,已由“多子多福”变成了“生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生育意愿,生育孩子的功利性目的减弱,养儿防老的观念已在改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不必依赖儿女,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社会保障的实施缓解了社会压力,减小了社会问题危害,保障了社会安全,增加了人们的福利,促进了社会良性运行于健康发展,同时社会保障对人们生育目的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功能,作为积极的社会控制手段,社会保障政策解决了社会成员在规避养老、医疗等生产、生活风险方面的问题,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理念逐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向更加理性化、现代化的道路;家庭因素,郑卫东提出: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权利的分散化,生育将会越来越表现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抛弃家庭趋向,从而实现生育行为的现代化,即“少生,男女都一样”。

【4】叶文振指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家庭模式,对生育的微观影响体现为家庭内部的生育偏好与选择,宏观影响体现为家庭外部的生育文化约束与引导。

【5】靳小怡等人强调了父系家庭体系及其重要内容和象征的“嫁娶婚”的婚姻形式对男孩偏好的显著影响,证明了“招赘婚”能显著弱化这种偏好。

史宝琴等人认为伴随着家庭内部结构和权力的变迁,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在生育上有同等发言权,这种主动性增强必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模式。

文化因素,学者对文化在生育观形成和生育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有学者从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出发,指出在儒家伦理文化指导下,中国人形成了以“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等为重要内容的生育伦理和生育价值体系,造成了中国人在生育中偏好多生和偏好男性的生育观和实际生育行为。

李静等学者对广西农村人口性别比调查的文章中发现,传统文化习俗对其影响较深,他认为影响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根源于传统农村社会里内化的文化习俗。

【6】李银河在对农民生育行为的阐述中,将村落文化对农民生育的影响分三个方面:一是因“人多”可以“势众”从而鼓励了大家庭、多子女;二是因“竞争”的规则使村落中的人投入到生育的竞赛;三是因“趋同”的规则以及村落中人对公平的强烈要求,导致男孩偏好。

而宗族文化也包含在村落文化中,对生育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自身个人因素,自身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素质水平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因素,对生育观的正确认识都是生育观发生改变的重大原因。

同时李银河《在生育与村落文化》一书中将生育的动机分为物质动机与精神动机,物质动机包括:1、孩子的直接经济效用;2、孩子的养老保险作用;3、老年自养问题;4、现行赡养法规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而精神动机则包括:1、生育以满足成就感;2、生育以传宗接代;3、生育以满足亲子感情。

【7】以上就是本人通过对有关生育观的文献综述分析,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我了解到专家学者们对生育观的研究已经十分的充分和具体比如在生育观的界定方面就有,传统生育观、现代生育观、农民生育观、大学生生育观、研究生高等素质学生生育观、妇女生育观、独生子女生育观等等,学者们对生育观发生什么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都经过了详细而细致的分析,都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而他们没有对新一代年轻人的生育观作出具体相关的分析,比如身为90后的我们。

我们这一代正是成为生育主力军的一代,甚至很多90后都已经结婚生子,然而他们虽已结婚生子,可是我们却并不了解他们实质上对生子的态度,不了解他们生育的目的,生育性别及数量的偏好。

因此我的文章正是准备通过对与这些人的调查了解的基础而书写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最大的所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参考文献:1、王小平,王海芳.关于二十年来生育观念研究的文献梳理[A].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四卷第五期(总第19期).2、朱洪峰.现代生育观念及生育观念现代化[J].理论纵横,36—38.3、陈岱云,杨倩倩.社会政策与生育观念—以社会控制为视角[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十月第5期(总第82期).4、郑卫东.二十世纪村落家庭结构、家长权威与生育的变动——山东东村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04期,26-30.5、王涛. 当代农村妇女生育观界定及影响因素述评[J]. 企业导报,2011年第3期,43—44.6、吉建华,李静,屈思敏. 传统文化习俗对广西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22—25.7、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2009,118、陈岱云,胡令安. 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26卷).9、曹桂芝.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生育观的变迁[ 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 6) .10、刘玉良. 农民生育观变革浅谈[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 年第1期.11、罗天莹.改革开放30 年与青年生育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2、孙国芳. 大学生生育性别偏好调查研究报告——基于安庆师范学院的调查[J].出国与就业理论探讨,2010年1月,87—88.13、孙梦云,朱施琴等. 论当代中国农民生育观的特点[A].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4、覃民,李伯华等.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 9) : 519 ~521.15、汪雁, 慈勤英. 对生育观转变的标志的反思. 人口学刊, 2001,126( 2) : 53- 57.16、王虎森.论影响生育观的主要因素[J].人口战线,1992(2)17、王树新1 人口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J ]1 人口与经济,2004 , (4) 118、吴海华. 从丁克家庭看现代社会生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第9卷第6期.19、张俊山,张铁军. 村落文化对村民生育观念的影响分析——基于三个村落的调查[A].广角,2011年6月(中旬刊).20、张子毅. 中国青年的生育意愿[M] .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21、郑媛,徐乐等. 广州市大学生生育观念调查[A]. 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8月地30卷第8期,742—743.22、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学,2004,( 5) : 73 ~78.23、周长洪. 生育观念的概念结构模型.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23 ( 2) : 5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