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合集下载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生育意愿研究是对人们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一项研究。

生育意愿是指个体对生育的积极意愿和选择意愿,反映了个体对于生育的态度和期望。

生育意愿的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育意愿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人们对于生育的需求和动机,为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和社会保障提供依据。

例如,当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时,政府可以根据生育意愿研究的结果,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平衡人口结构和减缓社会老龄化的趋势。

其次,生育意愿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迁的内在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生育意愿的变化。

研究生育意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从而指导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此外,生育意愿研究还可以为社会科学和人口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通过研究生育意愿,可以探讨个体和社会因素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机制。

总之,生育意愿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人们的生育意愿,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了解现代女性的婚育观念、生育意愿以及生育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一、婚育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现代女性对待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调查显示,相对于传统观念中的“早婚早育”,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经济独立,晚婚晚育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女性们更加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婚姻关系,将生育视为个人选择的一部分,而不是必然的责任。

二、生育意愿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现代女性对于生育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部分女性认为生育是人生重要的经历,是女性独特的魅力所在,希望尽早完成生育任务。

而另一部分女性则更加注重事业发展和个人追求,对于生育的需求并不迫切。

她们更倾向于等到事业稳定后再考虑生育问题。

三、生育行为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育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往,家庭以多子多福为理念,普遍存在生育多子的现象。

然而,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在生育行为上更加倾向于小家庭。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生育二胎的比例逐渐上升,但仍然不及生育一胎的比例。

这说明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经济因素是女性考虑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许多女性望而却步。

其次,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

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许多女性不愿意过早地放弃工作和事业,从而推迟了生育的时间。

此外,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也对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政策建议针对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需求。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我国人口政策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持续下降,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以保持人口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人们对生育的意愿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生育意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生育的主要阶段。

我们也发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对于生育意愿的表达更加积极,说明年轻一代依然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对于生育的态度和考虑因素。

在这方面,我们发现经济状况是参与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很多参与者表示,目前的房价和育儿成本高昂,给他们增加了生育的负担。

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很多职场人士表示,工作的忙碌和竞争的激烈让他们无法轻易放下工作投入到生育中去。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

一些参与者表示,自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生育意愿,但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考虑生育。

这表明家庭和社会对于生育的期望和影响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调查了参与者对于政府生育政策的看法。

在这方面,大部分参与者表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生育支持措施,包括降低房价、减少教育成本、优化育儿政策等。

他们认为只有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才能真正鼓励人们生育。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职业发展、家庭和社会压力等。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人口问题,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实现人口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政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进一步引起社会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第2篇示例:生育意愿是指一个人或一对夫妇愿意有多少个子女或是否愿意生育子女的意愿。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一次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育龄妇女对于生育的意愿是积极的。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1-2个孩子,而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育或不确定。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可以传承家族血脉,增进夫妻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实际生育行为与意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者已经生育了1个孩子,而只有20%的受访者生育了2个以上的孩子。

其中,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和生活压力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表示,社会对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要求较高,而育儿的时间和精力却相对有限,导致生育行为的延迟或减少。

三、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调研发现,育龄妇女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首先,职业发展与生育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问题。

不少受访者表示,生育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晋升和提升薪资方面。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提到了养老问题和配偶的支持程度等因素。

四、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支持。

2.加大对育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对育儿津贴的发放和扩大幼儿园的招生规模。

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鼓励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育儿工作。

4.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养老保障,减轻其生育后的经济压力。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生育意愿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人口生育意愿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次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并就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在进行调查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背景情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

在这个背景下,人口生育意愿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二、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人口生育意愿数据,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区的夫妻,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总体上发现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生育二孩,甚至有些夫妇表示愿意生育三孩。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有关。

四、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经济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夫妻的经济状况与他们的生育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对较高收入的夫妻更有可能选择生育孩子,而经济压力较大的夫妻可能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延迟生育。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直观认知是一致的。

五、教育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高学历的夫妻,低学历夫妻更倾向于生育孩子。

这与低教育水平夫妻对于传统观念的依赖和对于子女养老的期望有一定关系。

六、城乡差异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夫妻的人口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相对于城市夫妻,农村夫妻更有意愿生育孩子,这与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关。

农村夫妻更希望有更多的子女来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摘要: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严重挑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将直接影响国家的人口走向。

通过对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中国人口众多,早期的人口政策导致了人口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对于提出合理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

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婚龄延迟、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等。

另外,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妇女选择延迟生育,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中国育龄妇女与人口走向1.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而15-59岁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渐下降,这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人口减少问题中国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一个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抚养。

然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改变,一个子女需要同时抚养两个老人,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四、对策建议1.优化人口政策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鼓励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加大对不孕不育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2.提高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可以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降低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

3.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障和健康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结论:通过研究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优化人口政策、提高女性地位和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等。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人口生育意愿对于促进人口发展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1.选取样本:随机选择了1000名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的夫妇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生育观念等多个方面的问卷。

3.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概况1.数量统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愿意生育一个孩子的占比为45%,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占比为35%,愿意生育三个以上孩子的仅占20%。

2.原因分析:调查发现,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压力、生活成本过高、子女教育费用等。

四、城市与农村的比较1.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夫妇愿意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较高,达到50%,这与城市夫妇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有关。

2.农村: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夫妇愿意生育两个或更多孩子的比例较城市夫妇更高,这与农村家庭传统观念和劳动力需求有关。

五、年龄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青年夫妇: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的夫妇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有关。

2.中年夫妇: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的夫妇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的比例较高,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家庭稳定有关。

3.老年夫妇:年龄在40岁至45岁之间的夫妇更倾向于不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生理条件和生活期望有关。

六、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高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较高的夫妇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有关。

2.低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较低的夫妇愿意生育两个或更多孩子的人占比较高,这与他们的传统观念和劳动力需求有关。

七、经济状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1.富裕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夫妇更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这与他们的经济承担能力和生活品质有关。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生育意愿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城市甚至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从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来看,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总人口出生率为10.48‰,已经连续下降了13年。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育率更是低得惊人。

例如,北京市的总人口出生率仅为6.1‰,上海市更是只有5.8‰。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育孩子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提高以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不再生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

1.经济压力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在有些城市,一套房子就已经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如果再加上孩子教育、医疗等费用,就更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经济压力往往会成为家庭选择生育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

2.女性职业发展女性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水平逐渐提高,她们更愿意选择在职场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上。

此外,女性日益增加的社交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她们选择推迟生育,相应地影响了家庭生育意愿。

3.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结构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那么其家庭生育意愿将会受到影响。

此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否有父母、岳父岳母等人物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对家庭生育意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高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1. 鼓励生育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费用减免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生育奖励和福利,鼓励他们生育二胎或以上,并提高他们的家庭福利保障水平,从而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和生育压力。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生育意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日益显现,政府逐渐放开了生育政策,允许二孩政策的实施,甚至鼓励三孩生育。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研究国家家庭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人口政策影响下的选择和行为,对促进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家庭生育意愿是指个体或夫妇对生育子女的意愿和态度。

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了解家庭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生育意愿也在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

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可以为家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了解家庭对生育的态度和愿望,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的制定方向,例如制定优生优育政策、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从而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

家庭生育意愿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了解家庭对于生育的态度和意愿,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研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为本文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目的。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现状以及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政策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当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背后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依据;分析各种因素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我国家庭生育政策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人口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研。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我们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育龄妇女表示有生育意愿,但由于各种原因,如经济压力、职业发展等,导致他们推迟了生育的时间。

此外,一些妇女也担心生育对身体健康和个人形象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抑制了她们的生育意愿。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对生育的认识和意愿,同时,也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以减轻她们在生育方面的压力。

我们调查了育龄妇女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妇女在怀孕、分娩和育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经济和社会压力不断增加。

其中,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是她们最为关注的,许多妇女因为生育而受到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的限制。

此外,一些妇女还面临着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生活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要加大对育龄妇女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产假和育儿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减轻她们的负担。

我们还调查了育龄妇女对生育服务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育龄妇女对生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她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孕前检查和妊娠保健服务,以确保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我们还调查了育龄妇女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育龄妇女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度较低,很多人不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

此外,一些妇女对现行的生育政策表示不满意,认为政策不够有利于她们的生育和育儿。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要加强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育龄妇女对政策的认知度,并根据她们的需求和意见,适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下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加、对生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生育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育龄妇女生育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调研旨在了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率以及影响其生育决策的因素。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大部分育龄妇女对生育持有积极态度。

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两个或以上的孩子。

这表明,我国育龄妇女普遍希望拥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家庭。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育或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

对于这些人来说,经济压力、职业发展以及个人自由度等因素成为了影响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二、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尽管育龄妇女对生育持有积极态度,但实际的生育率却相对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为1.6。

这一数字明显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生育率水平。

在不同地区之间,生育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线城市的生育率普遍较低,而一些西部地区的生育率则相对较高。

这与城市化、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影响有关。

三、影响育龄妇女生育决策的因素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影响育龄妇女生育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发展和社会支持等。

经济状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许多受访者表示,经济压力是他们推迟生育或不愿意生育的主要原因。

另外,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也对生育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再考虑生育。

此外,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没有亲属帮助的妇女来说,生育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四、政策建议针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对育龄妇女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育儿知识培训。

其次,加强对育龄妇女的职业发展支持,为她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灵活的工作安排。

此外,还应加大对低生育率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育龄妇女生育。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育龄妇女普遍持有生育的积极态度,但实际的生育率却相对较低。

影响育龄妇女生育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发展和社会支持等。

生育意愿调查与分析工作计划

生育意愿调查与分析工作计划

生育意愿调查与分析工作计划引言:生育意愿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科学了解和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的生育意愿,本文旨在介绍一项生育意愿调查与分析的工作计划,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目的与背景调查目的:了解我国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为制定适应社会变化的生育政策提供依据。

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出现较大变化,生育率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深入了解人们的生育意愿,探索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1. 调查方法:本调查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广泛性。

2. 样本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通过抽样方式获取调查样本。

确保样本涵盖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地区等因素。

三、调查内容与问题设计1. 调查内容:-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 对生育意愿的态度评估:是否有生育意愿,原因是什么,对未来的生育打算等。

-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收入水平、工作压力、育儿成本、社会支持等。

2. 问题设计:- 开放性问题:例如,请评估目前的生育意愿,并说明原因。

- 封闭性问题:例如,请选择以下因素对您的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的权重。

2. 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制作成图表或统计图形,并撰写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中要准确表达结果,确保结果易于理解和解释。

五、政策建议基于生育意愿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积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推出灵活的生育政策。

- 加大对生育意愿强相关因素的扶持力度,例如提供育婴假、儿童教育资助等政策。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好的育儿环境和条件。

- 加强相关信息宣传,提高生育意愿的认知度和社会支持。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现有教教师16人,男教师3人,女教师13人,未婚教师3人。

已婚未育子女者3人,育一子女者4人,育二子女者4人,育三子女者1人,超过育龄者1人。

具体分布如下:一、数据分析:1、在所有未婚人员与结婚未育子女的人员中,普遍愿意在生育一胎,有三人愿意在生育一胎的基础上,生育第二胎,生育第三胎的意愿不确定。

2、已经生育第一胎的四人人,至少有两人意愿生二胎,生育第三胎的意愿不确定。

3、已经生育第二胎的四人中,无人意愿生育第三胎。

二、影响生育意愿的分析:经过调查,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主要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问题。

编制问题是影响教师生育最主要的限制因素,目前70%的教师没有编制,属于人事代理与劳务派遣,自身压力感较大,而且考取编制的限制逐年提高,每年都需要准备考编制,极大压制了生育意愿。

建议全部解决现有的人事代理与劳务派遣教师的编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心理焦虑,释放生育意愿。

2、工资待遇问题。

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公务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劣势。

建议全面按照公务员标准提高教师待遇。

3、教师工作负担问题。

目前,教育行业工作压力较大,育人压力较大,无时间抚育孩子。

建议减少对学校的各种检查、督导、评估、评比,把工作放到教学中来。

4、住房生活保障。

100%的教师住房压力较大,房贷压力较大,没有多余的资金抚育孩子。

建议在公积金之外设立专门贷款人员补助款项,解决生活压力。

5、入托与入学问题。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地区,而学校大部分教师生活在城内,上班出门过早。

在工作的同时,孩子入托、入学无人照料的问题。

建议全面设立入学补助。

小学2021年12月3日。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上的生育意愿情况,分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优化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下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数据。

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00份。

调研结果分析:1. 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有生育的意愿,其中有40%的受访者计划生育一个孩子,30%的受访者希望生育两个孩子,20%的受访者考虑生育三个或更多的孩子,10%的受访者表示不想生育。

2.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1)经济压力: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压力是影响他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70%。

(2)职业发展:近50%的受访者认为职业发展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女性受访者中,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成为她们考虑生育的主要问题。

(3)教育压力:约4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他们担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所需的投入和精力。

(4)社会支持:有近3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支持不足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他们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和福利保障。

结论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针对经济压力,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措施,降低生育成本,以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2. 针对职业发展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职业妥协和弹性福利,使女性更加愿意兼顾家庭和事业。

3. 解决教育压力问题,政府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减轻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负担,提高生育意愿。

4.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和福利政策,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我们希望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更优化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促进国家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

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一、本文概述《生育意愿研究理论与实证》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生育意愿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

生育意愿,作为人类生殖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个体特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证分析的展开两个层面,对生育意愿进行系统的探讨。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本文将梳理和评述生育意愿的相关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以期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生育意愿理论体系。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本文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证分析的展开上,本文将利用多元化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对生育意愿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挖掘等手段,收集有关生育意愿的丰富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揭示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变化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的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生育意愿的理论框架生育意愿作为个体或群体对于生育行为的期望和偏好,一直是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生育意愿,必须构建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框架。

生育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个人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都会影响个体的生育意愿;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配偶的生育意愿等也会对个体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社会因素如政策导向、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样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文化因素如传统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深远影响。

生育意愿的变化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生育意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女性生育调研报告

女性生育调研报告

女性生育调研报告女性生育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女性生育状况及相关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调研结果:1. 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46%的女性表示有生育意愿,30%的女性表示暂时不打算生育,24%的女性则表示不愿意生育。

这表明当前部分女性对于生育仍持保留态度,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原因。

2. 生育难度:在有生育意愿的女性中,36%的女性认为生育对于个人经济压力较大,28%的女性担心生育影响职业发展,20%的女性担心无法照顾好孩子的成长,16%的女性担心生育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3. 政府政策支持:67%的女性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生育优惠政策,支持女性生育。

其中,43%的女性认为应该提供经济补助和税收优惠,以减轻生育经济压力,34%的女性希望政府提供育儿假期和灵活工作时间,以便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

4. 生育教育:57%的女性认为生育教育应该加强,帮助准备要生育的女性更好地理解孕期和育儿知识。

同时,37%的女性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关于生育健康的咨询和支持。

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表示有生育意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她们的生育意愿的转化为行动。

其中,个人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孩子抚养和健康问题是主要的障碍。

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重视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减轻女性的经济压力,并考虑提供育儿假期和灵活工作时间,以便女性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

此外,加强生育教育,提供更多的生育健康咨询和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激发女性的生育意愿,促进人口稳定和社会发展。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与生育意愿相关的各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生活质量、就业前景等因素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并针对这些因素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

一、引言生育意愿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或者家庭对于生育孩子的意愿程度。

生育意愿的高低与人口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了解和研究生育意愿对于优化人口政策和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包括了生育意愿的等级评定、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生育政策的认知程度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1.总体生育意愿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整体生育意愿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80%的受访者表示有生育意愿,但只有20%的人表示希望多于两个孩子。

这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教育费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2.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1)社会经济地位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往往更加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因此生育意愿相对较低。

相反,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更容易受到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压力的影响,生育意愿相对较高。

(2)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相对较低。

这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享受生活等因素有关。

(3)就业前景就业前景不稳定会对生育意愿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人更倾向于延迟生育或者不生育。

四、政策建议1.完善生育政策在制定生育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差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比如,可以在购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和支持。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育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借助大众媒体、网络等平台,积极引导正确的生育观念,建立良好的生育氛围。

3.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包括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
作为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本文对其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得出了以下结果:
一、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高,但存在一定的顾虑。

调研结果显示,近90%的育龄妇女表示有生育意愿,但由于教育、职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育顾虑。

二、孕前保健意识不足。

在孕前保健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育龄妇女存在保健意识不足的情况。

比如,有一些受访者在孕前并未接受过健康体检,也没有对自身疾病进行诊治。

这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生育期间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在调研中,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的生育期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比如,一些地区在妇幼保健服务上还存在不足,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供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家庭支持是促进育龄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调研结果还显示,家庭支持是促进育龄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家庭支持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准备怀孕和生育,并且在孕期和育儿期间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提到,社会关爱和支持也可以对育龄妇女的生育产生积极的影
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育龄妇女的生育,不仅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大众的生育意识,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并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加良好的生育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图l1979~2000年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注:(1)由于不想要孩子的比例在历次调查中都极少,图中只列出了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3个及以上的百分比。

(2)这仅仅是变化趋势的一个参考,因为调查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由不同的调查人员与调查方式进行的,严格说来不具有可比性。

资料来源: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

图21979~1998年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注:同图1的注(2)。

资料来源: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红主编:《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变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限的理想子女数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别构成,育龄夫妇可能会再生育。

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如果没有性别偏好的影响,1993~1997年的生育率可以下降11.4%,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下降36%,三孩生育率则可以下降51%(陈卫,2002)。

可见,不考虑性别偏好的理想子女数是一个低估的指标。

1997年中国首次在人口与生殖健康全国性调查中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为1孩的妇女对性别的偏好较弱,城市中有较多人希望要1个女孩;而选择2孩的绝大部分都希望要1男1女。

在所有的选择中,希望要1男1女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地区性调查结果一致。

分地区看,无性别偏好甚至偏好女孩的比例在城市中最高,其次为东部农村。

国内外关于生育意愿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探讨中,有学者认为,理想子女数与生育习俗相关,并不是真正的个人偏好(Thomson等,1995)。

由于中国的生育意愿调查大多是在有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开展的,所以大部分了解到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基于当地生育政策的有条件的生育意愿(乔晓春,1999)。

从理论上讲,条件生育意愿并不能算真正的生育意愿,但它对我们的研究和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1)存在决定意识,政策的影响是无法摆脱的,即使在提问时强调“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你希望要几个孩子”,调查对象也很难自由地想象;(2)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至少在近几十年完全取消的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搞清没有政策影响的生育意愿反而缺乏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也缺乏可靠性的检验,仅从现有调查数据判断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从各次调查结果看,有关生育意愿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相对稳·74·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作者:郑真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刊名:中国人口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年,卷(期):2004(5)被引用次数:50次1.陈卫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行为[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2(02)2.风笑天;张青松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2002(05)3.郭志刚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3(05)4.李宏规;张纯元治本之路 20015.李嘉岩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3(04)6.林宝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47.乔晓春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 1999(03)8.史清华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1(04)9.解振明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 200010.周长洪;张宗益;陶勃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4)ler W Childbearing Motivation and Its Measurement 1995ler W;Pasta, D How Does Childbearing Affect Fertility Motivations and Desires? 199513.Thomson E;Brandreth, Y Measuring Fertility Demand 19951."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The Research Team of "Child-Bearing Desire and Behavior in Jiangsu"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8(2)2.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8(5)3.莫丽霞.Mo Lixia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2005,29(2)4.姚从容.吴帆.李建民.YAO Cong-rong.WU Fan.LI Jian-min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期刊论文]-人口学刊2010(2)5.陈字.邓昌荣.Chen Zi.Deng Changrong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2007(6)6.陈卫.靳永爱.CHEN Wei.JIN Yong-ai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2011(2)7.杨菊华.Yang Jiuhua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2008(1)8.郑真真.Zheng Zhenzhen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学海2011(2)9.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4(4)10.贾志科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4)1.陈越男高学历群体二胎生育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高校教师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10(16)2.覃民.李伯华.齐嘉楠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9)3.陆卫群.朱江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8(30)4.王仲国民生育心理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7(2)5.冯泽永.史玉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6(13)6.黄瑞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5)7.李松柏.崔宇陕西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9(1)8.宋娟.史健勇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09(7)9.梅志强.杨慧敏.史聪颖山西省80后新生代婚姻状况和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7)10.韩小雁农牧区少数民族生育意愿研究——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攀登(汉文版) 2013(6)11.李江红.李娟生.米友军.申希平.陈永聪.刘小宁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6)12.莫丽霞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5(2)13.宋健.陶椰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2(5)14.胡静收入、相对地位与女性的生育意愿[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0(4)15.王磊江苏省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期刊论文]-西北人口2009(4)16.马小红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11(6)17.李建新.苏文勇.张月云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18.夏炎女性角色转变下的现代夫妻关系调节——以闽北调研为例[期刊论文]-海峡科学 2009(10)19.孔星星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山东省滕州市农村已育妇女的个案访谈[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5)20.孔星星农村女性婚前生育行为的个案剖析[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2)21.刘庚常关于当前生育影响因素的思考[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0(1)22.茅倬彦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9(2)23.沈费伟.陈晓玲我国大城市80后生育观的调查研究——基于杭州市的数据[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13(7)24."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8(2)25.孙艳颖对我国未来"内生型"极低生育率水平的预警分析[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6(3)26.李瑞德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项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27.王学义.王春蕊禀赋、场域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1(1)28.袁同成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对"生男偏好"的影响[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10(3)29.屈坚定.杜亚平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7(2)30.张航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2(2)31.姚从容.吴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0(2)32.张二力从"五普"地市数据看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期刊论文]-人口研究33.陈友华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2010(1)34.杨菊华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2008(1)35.李正升名人、富人超生、多生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17)36.李建新.骆为祥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陈友华人口变迁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国空巢》读后感[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09(5)38.黄宇中国女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推进[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丛 2006(2)39.伍海霞.李树茁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08(6)40.陈卫.靳永爱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1(2)41.宋丽敏.王玥.柳清瑞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2012(1)42.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43.刘永平.陆铭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2008(1)44.张亮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5)45.包蕾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46.果臻.吴正.李树茁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13(4)47.贾志科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2009(1)48.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8(4)49.刘永平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文汇 2007(6)50.原新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期刊论文]-学海 2005(6)引用本文格式: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