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摘要】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通过对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家庭生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接着探讨了影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因素等;经济因素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政策和社会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合研究结果,总结了影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望未来我国家庭生育政策能更合理、更有效地满足人口发展需求。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家庭生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家庭生育意愿、我国、影响因素、经济、政策、社会、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生育意愿是指家庭决定生育子女的愿望和态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口结构和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家庭生育意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生育观念逐渐变化,导致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实施人口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全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为未来人口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探究家庭生育意愿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二是分析影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总结影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积极发展。

通过对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家庭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全国范围的生育意愿调查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生育意愿作为人口动态的重要指标,对于理解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口变动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国范围内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统计分析。

文章将呈现生育意愿的总体趋势、城乡差异、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

本文还将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生育意愿的差异,以期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人口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概述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生育意愿调查。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公众对于生育的看法和期望,以及影响他们生育决策的各种因素。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制定出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生育政策。

调查采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调查内容涵盖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生育经历、生育意愿以及对生育政策的看法等多个方面。

调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了数据保密和隐私保护的原则,确保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受访者对于生育的期望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等。

通过这次全国性的生育意愿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公众的生育意愿和需求,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生育意愿是指个人或家庭对于生育子女的愿望和倾向。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育意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养育孩子需要承担相当大的经济成本,从怀孕、分娩到孩子的教育、医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房价高企,教育费用昂贵,生活成本增加,这使得许多家庭在考虑生育时不得不谨慎权衡经济压力。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可能会担心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降低生育意愿。

就业和职业发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女性,生育可能会对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

怀孕和产假期间可能会失去一些工作机会,晋升受到阻碍,重新返回职场后也可能面临适应和竞争的压力。

这种职业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使得一些人选择推迟生育或者减少生育数量。

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育意愿。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生活质量和职业追求,而生育和养育孩子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和兴趣爱好的追求。

此外,高学历者往往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更高,也更加清楚养育孩子所需的责任和付出,这也会使得他们在生育决策上更加谨慎。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在一些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育儿津贴、优质且价格合理的托儿服务、教育补贴等。

这些政策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和照顾负担,从而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相反,如果社会保障和福利不足,家庭需要独自承担大部分养育成本和责任,那么生育意愿可能会降低。

婚姻状况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性也会影响生育意愿。

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能够为生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基础,让人们更愿意生育子女。

而不稳定的婚姻关系、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让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生育意愿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上的生育意愿情况,分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优化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下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数据。

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00份。

调研结果分析:1. 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有生育的意愿,其中有40%的受访者计划生育一个孩子,30%的受访者希望生育两个孩子,20%的受访者考虑生育三个或更多的孩子,10%的受访者表示不想生育。

2.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1)经济压力: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压力是影响他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70%。

(2)职业发展:近50%的受访者认为职业发展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女性受访者中,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成为她们考虑生育的主要问题。

(3)教育压力:约4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他们担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所需的投入和精力。

(4)社会支持:有近3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支持不足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他们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和福利保障。

结论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针对经济压力,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措施,降低生育成本,以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2. 针对职业发展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职业妥协和弹性福利,使女性更加愿意兼顾家庭和事业。

3. 解决教育压力问题,政府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减轻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负担,提高生育意愿。

4.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和福利政策,鼓励更多家庭生育。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我们希望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更优化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促进国家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生育意愿成为各国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人口生育意愿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人口问题。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子女教育的费用。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较好时,人们更有能力养育子女,从而增加生育意愿;而经济不稳定或贫困的家庭则可能会选择不生育或者减少生育。

二、教育因素教育对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有深远影响。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更注重事业发展,对生育可能会有所顾虑。

此外,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往往延迟生育的时间,或者选择少生育子女。

因此,教育对于人口生育意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也会对人口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当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时,年轻夫妇可能会更倾向于工作,追求事业发展,而将生育推迟或者减少。

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就业机会有限,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生育持观望态度。

四、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结构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身或未婚的人通常对生育持观望态度,而已婚夫妇则更容易拥有生育的愿望。

此外,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照顾和抚养也有一定影响,如果一个家庭已经有了几个孩子,夫妻可能会考虑不再生育,以便更好地照顾现有的孩子。

五、社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生育意愿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提供了一定的育儿津贴、医疗保健和教育支持等福利,会增加人们的生育意愿。

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可能因为担心养育子女的费用而选择不生育。

六、文化观念因素文化观念是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各国的文化观念对生育的态度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国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多生育子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个人主义观念较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而减少生育。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生育意愿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城市甚至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生育政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从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来看,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2019年,全国总人口出生率为10.48‰,已经连续下降了13年。

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育率更是低得惊人。

例如,北京市的总人口出生率仅为6.1‰,上海市更是只有5.8‰。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育孩子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提高以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不再生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

1.经济压力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在有些城市,一套房子就已经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如果再加上孩子教育、医疗等费用,就更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经济压力往往会成为家庭选择生育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

2.女性职业发展女性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水平逐渐提高,她们更愿意选择在职场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上。

此外,女性日益增加的社交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她们选择推迟生育,相应地影响了家庭生育意愿。

3.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结构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那么其家庭生育意愿将会受到影响。

此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否有父母、岳父岳母等人物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对家庭生育意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高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1. 鼓励生育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措施、费用减免等方式,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生育奖励和福利,鼓励他们生育二胎或以上,并提高他们的家庭福利保障水平,从而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和生育压力。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整建议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整建议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整建议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政府实施了多项人口生育政策。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增加,追求个人事业成为不少女性的首选,因此生育意愿下降。

其次,婚姻年龄的推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经济能力,不愿意太早结婚生子。

再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养育孩子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成为一部分人计划生育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衡量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生育欲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孩子的教育、医疗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这使得一些家庭不愿意生育过多子女。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人口生育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男性继承家业的观念使得一些家庭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儿子。

其次,家庭结构逐渐改变,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得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夫妻双方对于再生育的需求和动力减弱。

另外,年轻一代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一些夫妻更加谨慎考虑生育问题。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空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拥堵等问题对于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子女的成长环境构成了挑战,这些因素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五、卫生因素卫生因素是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对母亲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避孕措施的普及和完善,也使得夫妻能够更加自主地决定生育个数。

六、政府因素政府在人口生育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1500字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1500字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1500字经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和地区的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下是对生育意愿调查的总结:1. 总体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相对较高的比例的人群表示有生育意愿,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而言,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生育,而30%的受访者则表示没有或者暂无生育打算。

2. 年龄差异:年龄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20-30岁)生育意愿较高,大约有80%的人表示有生育意愿。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意愿逐渐下降,到了40岁以上的人群,只有大约50%的人表示有意愿生育。

3. 性别差异:性别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女性的生育意愿相对较高,约有75%的女性表示有意愿生育,而男性的生育意愿则略低,约有65%的男性表示有意愿生育。

4. 婚姻状态差异:婚姻状态也对生育意愿有着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已婚人士的生育意愿较高,约有80%的已婚者表示有意愿生育。

而未婚人士的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只有约50%的未婚者表示有意愿生育。

5. 地区差异:生育意愿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调查发现,一线城市的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约有6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生育。

而二线城市的生育意愿较高,约有75%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生育。

而在农村地区,生育意愿相对最高,约有85%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生育。

6. 主要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压力、事业发展、生活成本上升、家庭压力和教育压力。

调查显示,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约有45%的受访者认为事业发展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压力和教育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7. 对策建议:为了鼓励人们有生育意愿并减轻生育压力,政府和社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完善的生育政策和家庭福利,如延长产假和提供托育设施等;(2)降低家庭经济压力,提供住房和医疗等优惠;(3)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个人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平衡;(4)加强家庭和婚姻教育,提高家庭和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

影响三孩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影响三孩生育意愿调研报告

影响三孩生育意愿调研报告影响三孩生育意愿调研报告引言在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国家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政府于2021年放开了三孩生育政策。

然而,据统计数据显示,三孩生育的意愿并未明显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2.5%。

我们的调研对象是已婚夫妇,其中40%已有一孩,30%已有两孩,30%尚未生育。

调研结果1. 政策因素:政策对生育意愿影响较大。

调研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实施三孩政策有利于缓解老龄化问题,但76%表示仍有顾虑,主要担心经济负担和子女教育压力加大。

2. 经济压力:经济条件是制约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62%的受访者认为三孩的经济压力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只有11%的受访者表示有足够的财力养育三个孩子。

3. 子女教育压力:教育压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83%的受访者认为三个孩子的教育压力会加大,他们担心自己无法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4. 工作压力:80%的受访者认为生育三个孩子会对自己的事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他们担心离开职场会导致经济收入的减少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

5. 其他因素:少数受访者表示担心生育三个孩子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夫妻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

结论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施三孩政策能够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仍有许多夫妇存在经济和教育压力,这是制约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2. 政府应加大对生育家庭的经济支持,例如提高生育津贴和教育补贴等措施,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减少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担忧,提高生育的意愿。

4. 除了政府的支持,企业也应提供更多的福利措施,例如弹性工作制和育儿假期等,以帮助职场妈妈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增加生育的意愿。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一直在采取各种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

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严格控制生育的国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策的松动,人们对生育意愿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以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我国未来人口趋势的影响。

一、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生育意愿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生育后代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荣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更加重视家庭的质量,而非数量。

经济压力是导致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早期的单一收入家庭,到如今的双职工家庭,生育孩子所需花费的增加也使得很多年轻家庭望而却步。

加之孩子教育的费用也逐年增长,家庭生育意愿受到了更多的考量。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地位的变迁,妇女的生育选择权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事业和自由,不愿将自己的生活全部围绕在孩子身上。

这也成为了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妇更倾向于选择少生或不生育。

高等教育往往会使个人对家庭生育做更加理性的认识。

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因而会更加慎重地考虑生育问题。

3. 女性地位女性地位的提高也对家庭生育意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女性在家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生育孩子成为了她们的主要责任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开始享有更多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她们也开始更加自主地选择是否要生育孩子。

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三、对我国未来人口趋势的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和影响因素,将对我国未来的人口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年轻人对生育的观念和态度的变化,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生育的压力和成本都较高,更多的年轻夫妇将会选择不生育或者晚育。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

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和子女教育情况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经济方面,生育成本、社会福利政策和就业机会是重要考量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政府政策和社会支持网络等,对于促进二孩生育意愿起到积极作用。

个人因素中,年龄、教育程度和健康状态会影响生育意愿。

地域因素如城市化程度和社会文化氛围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本文总结了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促进我国的二孩政策实施。

【关键词】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地域因素、实证分析、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政策的调整,使得二孩生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社会支持、个人情况以及地域差异都可能影响人们对二孩生育的意愿。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也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合适的生育选择。

家庭因素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结构、教育水平、财务状况以及子女数量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对于二孩生育的承受能力不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

社会支持体制的完善与否也会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家庭减轻生育压力,提升生育意愿。

个人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职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习惯,也会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地域因素也是决定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政策支持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

通过对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个人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个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从家庭、经济、社会支持、个人和地域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不同因素对二孩政策实施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 控制违法生育的任务仍然艰巨。

一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座谈了解,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一个孩子嫌少、两个孩子正好、生个男孩养老”的旧传统生育观念仍未彻底改变。

据反映,农村中多数群众仍希望生育2个及以上的孩子,而且有男孩。

二是一男孩户、双女户、未婚青年、不符合省《条例》照顾二胎条件人员违法生育欲望强烈。

首先,一男孩户和双女户是违法生育的主要人群。

由于传统旧生育观念的影响,多数一男孩户想要2个孩子,双女户想生男孩,如果管理措施稍一弱化,这部分人便想方设法超生,达到自己的生育目的。

其次,不符合省《条例》照顾二胎条件的人员想方设法超生。

主要是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一方农业、另一方非农业的家庭。

特别是再婚家庭一般把再生育一个孩子作为维系新组建家庭的纽带,为了达到稳定新组建家庭的目的,想方设法超生。

另外,农村出现了达到法定婚龄不登记先生育、不登记先举行婚礼、不够法定婚龄违法生育的三种苗头性问题,且呈蔓延趋势。

三是违法生育手段多样。

主要表现在,有的通过假离婚、假迁户口、假出国达到违法生育的目的;有的一方农业、另一方非农业的家庭,通过迁移户口、弄虚作假办理非转农骗取二胎生育计划;有的以外出打工为由,在流动中违法生育;有的通过冒名顶替进站,逃避管理违法生育;个别村干部包庇亲属违法生育。

(二) 个别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

通过调研了解,目前个别村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愿抓、不敢抓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

不想抓,是由于受村委会三年换届的影响,个别村干部怕落选、丢位子。

不愿抓,是由于世代均在一个村子里居住,撕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怕得罪人,得罪一个超生户,便得罪一个家族,怕形成世仇,对自己和后代不好。

个别村干部为了村委换届当选,私下口头承诺了一些超生户的不合法要求。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生育意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日益显现,政府逐渐放开了生育政策,允许二孩政策的实施,甚至鼓励三孩生育。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研究国家家庭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人口政策影响下的选择和行为,对促进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家庭生育意愿是指个体或夫妇对生育子女的意愿和态度。

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了解家庭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生育意愿也在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

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可以为家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了解家庭对生育的态度和愿望,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的制定方向,例如制定优生优育政策、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从而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

家庭生育意愿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了解家庭对于生育的态度和意愿,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研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为本文研究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目的。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现状以及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政策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本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当前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探讨背后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依据;分析各种因素对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我国家庭生育政策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人口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家庭生育观念和意愿也在不断变化。

从过去的“多子多福”到现在的“小家庭幸福”,家庭生育意愿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当前的家庭生育意愿现状出发,探讨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因素,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家庭生育问题。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1.1 城乡家庭生育意愿的差异我国的城乡家庭生育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生育率普遍较低;而农村地区的家庭生育意愿较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生育率相对较高。

这种城乡差异主要是由于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致。

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通常会选择较小的家庭规模。

一项由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小规模家庭。

而相对来说,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则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

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容易接受小规模生育,因为他们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而收入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会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希望经过子女的劳动来改善家庭生活。

家庭生育政策是直接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一直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在不断调整政策,如去年放开了二孩生育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庭生育意愿。

国家对于家庭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例如优待政策、教育政策等,也会影响家庭生育意愿。

2.1 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生活方式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家庭生育意愿随之受到影响。

社会风气对于家庭生育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些强调家庭责任和传统价值的社会风气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

三、应对我国家庭生育问题的对策3.1 完善相关政策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家庭生育政策,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家庭的支持政策,如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家庭福利待遇等,从政策层面引导人们形成适度生育的观念。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探讨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看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

人类的生育意愿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二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注重自我发展”的生育观念。

他们代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剩余价值取向,生育意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倾向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论述。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作为生育意愿较高层次的影响因素,既可以影响一个街道、一个村庄,也可以影响到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群体生育意愿状况,从而形成一种有区域特点的生育文化,并通过人们的生育观念特别是政府的生育政策而体现出来。

1. 国家人口政策。

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

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不同的。

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认为理想子女数2 个孩子的比例最大。

2. 经济情况。

经济状况是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现实物质基础,生育意愿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在生育率、生育水平上得到体现。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生育率的分布却恰好相反。

但风笑天等人在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的回顾中,发现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 生育意愿并非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变迁,而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

3.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

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

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

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孩偏好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

可以说,生一个男孩是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文化的底线。

农民人口生育意愿调查与政策建议

农民人口生育意愿调查与政策建议

农民人口生育意愿调查与政策建议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农村人口生育意愿的改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农民人口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人口的合理生育。

第二部分: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生育率逐渐下降,不少农民选择少生甚至不生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经济压力、教育负担、医疗资源不足、城市化进程等。

第三部分:经济压力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压力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教育、医疗等支出也相对较高,因此很多农民觉得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太重。

第四部分:教育负担教育负担是农民生育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农民普遍认为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

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迫使不少农民打消生育的念头。

第五部分: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不足也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相对匮乏,孕妇产检、孩子的健康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很多农民放弃了生育的想法。

第六部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对农民生育意愿产生了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使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进而抑制了他们的生育欲望。

第七部分:政策建议——经济支持针对经济压力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增加农民的生育意愿。

第八部分:政策建议——教育资源投入为了减轻农民对教育负担的担忧,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使农民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来养育孩子。

第九部分:政策建议——医疗保障政府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完善孕妇产检、婴幼儿健康等服务,增加农民生育的安全感和信心。

农村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农村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农村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分析近年来,农村人口生育率发生了显著的变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社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农村人口生育率变动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家庭收入稳定增加,这使得农村人们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压力迫使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生育过多的子女,以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因此,经济发展对农村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教育水平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妇女更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社交网络,因此对生育子女的意愿减弱。

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文素养,进一步降低了农村人口的生育率。

三、社会政策政府对农村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力非常大,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可以调控人口的生育意愿。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人口规模调控的政策,例如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这些政策对农村人口生育率变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农业模式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民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模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家庭会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子女来分担劳动力的压力。

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也使得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降低。

五、健康保障制度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居民。

为了避免对家庭经济的过大压力,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生育过多的子女。

如果健康保障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生育率。

六、城乡差距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这使得很多农村居民希望通过生育子女来期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然而,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到城市发展,这也导致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

七、生活方式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通过对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当前社会的生育态势以及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查目的:1.了解当前社会的生育态势;2.分析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3.为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受访者。

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调查,包括男性和女性,覆盖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区。

调查结果及分析:一、生育态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社会的生育态势普遍较为低迷。

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育,而将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考虑生育,但条件不成熟。

仅有不到两成受访者表示希望尽快生育。

这反映出当前社会对于生育普遍存在较高的抵触情绪。

二、经济压力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

随着生活成本的上涨,人们普遍认为生育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使得他们对于生育的意愿较低。

三、教育压力受访者中有约五成表示,对于子女教育的压力也是他们不愿意生育或暂不考虑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提供良好教育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时间、金钱等,这使得他们对于生育持有观望态度。

四、职业发展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职业发展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人们普遍认为,为了职业发展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生育则可能会对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许多人选择推迟或不生育子女。

五、家庭支持在受访者中,约三成表示缺乏家庭支持是他们不愿意生育或暂不考虑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支持包括夫妻之间的互相支持、家庭成员的帮助等。

缺乏家庭支持会增加生育的负担和不确定性,从而影响生育意愿。

六、男女角色变化在调查中,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对于他们的生育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女性,面临双重角色压力,既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又需要追求事业成就。

这使得一些女性推迟或放弃了生育。

七、社会观念调查显示,约有三成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观念的改变对于生育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农村适龄妇女对生育的态度和意愿,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农村适龄妇女。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适龄妇女对生育持积极态度。

约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2-3个孩子,认为生育对于维持家庭幸福和传承家族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符合,说明了农村适龄妇女对于传统家庭观念的坚持。

调查还发现,教育程度对于农村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有着一定的影响。

受访者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更倾向于减少生育数量,而只接受过初等教育的妇女更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孩子。

这可能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妇女更多地追求个人发展和职业机会有关。

调查还发现了一些影响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经济压力是农村适龄妇女考虑生育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养育孩子的成本较高,这使得一些妇女对于生育持观望态度。

同时,调查还显示,农村适龄妇女对于生育后的工作和收入保障也存在一定的担忧,这也成为一些妇女不愿意生育的原因之一。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农村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怀能够提高妇女的生育意愿。

那些得到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的妇女更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孩子,而那些没有得到这种支持的妇女则更倾向于减少生育数量。

这说明了家庭和社会对于生育意愿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农村适龄妇女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对农村适龄妇女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农村妇女对于生育持积极态度。

然而,教育程度、经济因素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都对农村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适龄妇女的支持和关怀,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以促进农村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1957年出版的 &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 ∋一 书中, 莱宾斯坦把新增孩子的效用分为消费效 用、劳动 - 经济效用和保险效用。 20 世纪 70 年 代,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 莱宾斯坦认为上述三种效 用还不足以说明孩子的效用, 于是又补充了三类: 经济风险效用、长期维持家庭地位的效用和对扩 展型家庭的效用。
在此基础上, 莱宾 斯坦建立了 ! 边际 孩子理 性选择 模型 ∀, 其 基本 含义为: 不 同家 庭由于 社 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作用, 对孩子数量的期望各 不相同, 通过对第 n个孩子所带来的效用 ( 收益 ) 与负效用 ( 成本 ) 的比较、均 衡, 来决定 生育第 n 个孩子是否可取。这个模型指出, 父母的生育决 策中往往只需要对边际孩子做出选择, 而对边际 孩子进行选择决策, 其途径主要是衡量边际孩子 的成本和效益 (见图 1)。
2010年第 3期 (总第 181期 )
人口学刊 POPULAT ION JOURNA L
N o 3, 2010 (T ot N o. 181 )
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孙奎立
(泰山医学院 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
摘 要 低生育水平不代表我国农村社会生 育意愿 已经完 成了从 传统型向 现代型 的转变, 因为 生育意
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我国生育水平变动的特
点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但是, 在刚性生育政策的约束下, 我国现实的生育 水平难以真实反映人们的生育意愿。而生育意愿
才是生育的内在动力, 作为生育文化的集中体现, 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育目的、生育数量和性别选 择。[ 5] 分析生育 意愿的影响因 素, 可为国 家将来 调整人口政策和制定人口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因
莱宾斯坦认为, 孩子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 间接成本两 部分。直接成 本是按照社会 正常标 准, 一个新生孩子的衣、食、住、行的费用, 孩子受 教育的费用, 各种文化、娱乐费用, 此外, 还包括对 孩子的婚姻支出。孩子的间接成本是指因抚养和 培育一个孩子, 父母损失受教育和带来收入的机 会, 所以又称作 ! 机会成本 ∀( Oppo rtun ity Cost)。
取的 4个公因子分别为: 经济因素、性别偏好因 素、养老因素和精力因素。根据同一因素中各项 目的因子载荷大小可以知道哪个变量在影响妇女 生育意愿中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 在经济 因素中, ! 孩子的教育费用高 ∀和 ! 影响劳动, 损失 收入 ∀的载荷量都在 0 900以上, 是经济因素中起 重要作用的两个项目, 其他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 分别是: ! 一胎已有男孩 ∀、! 养老指望不上 ∀、! 怀 孕、哺乳期间投入太大的精力 ∀。
图 1 莱宾斯坦边际孩子选择模型
在图 1中, U n 表示第 n个孩子的效用; Dn 表 示第 n个孩子的负效用 ( 效用成本 ) ; Y1 表示不要
第 n个 孩子给家庭带 来的收入; Y2 表示 不要第 n- 1个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收入。
莱宾斯坦是假定第 n个孩子带来的效用和负 效用 ( 成本 ) 达到均衡时来决定第 n 个孩子是否 可取, 而在家庭生育决策较为自由的国家, 前两个 孩子的出生往往是随机的, 基本不会成为家庭生 育决策的关注点, 所以, 莱宾斯坦在做具体分析时 是从第三个孩子开始的, 即从第三个孩子的成本 和效用开始分析。但我国的具体情况是, 一对夫 妇只生一个孩子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在 农村如果第一胎是男孩, 原则上不允许生第二个 孩子, 只有第一胎是女孩的, 在符合特定条件的前 提下 ( 如女方年龄达到 30岁 ) 才允许生第二个孩 子, 所以, 我们研究生育意愿时所确定的边际孩子 是指第二个孩子。
2. 727 1. 400 1. 308 1. 113
30. 296 15. 559 14. 532 12. 361
30. 用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见表 2。根据因子载荷解释提
表 2 ! 孩子成本 ∀分量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先进生育文化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生育意愿; 成本和效用
中图分类号 C924 24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0. 3969 /.j issn. 1004- 129X. 2010. 03. 004
文章编号 1004- 129X ( 2010) 03- 0020- 05
收稿日期 2009- 08- 14
文章的数据来自于对 429名已经生育过一胎 且尚处在生育周期中的农村妇女的调查。在考察 孩子的成本时, 我们选取了对第二个孩子没有生 育意愿的样本, 考察孩子效用则选取了对第二个 孩子有生育意愿的样本, 二者样本数分别为 226 人、203人。结合莱宾斯坦所提 出的孩子的成本 和效用, 设计问 题作为自 变量 ( 具体变 量见表 2 和表 4)。在数据收集过程中, 采用里克特 5级平 衡量表, 所有问题均采用了正向标度赋值。为了 减少被调查者非本意的回答, 调查人员在调查时 尽量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语境进行提问, 并对各 变量做出 了易于理解的解 释。本次调查 采用了 SPSS11 5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0. 093 0. 979
影响劳动, 损失收入
0. 972 - 0. 019 - 0. 056 - 0. 089
家庭其 他 成员 (因 生活 水平降低 )反对
- 0. 058
0. 001
0. 103 0. 154
影响夫妻对生活的享受 0. 032 0. 100 0. 082 0. 156
养老指望不上
自从 1984年 L avely研究了国家政策对于已 婚妇女生育率及结婚年龄的影响后, 国内的相关 研究成果也 不断见诸于各 种学术期刊。总的看 来, 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变量、家庭 变量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上, 如王金营关于社会经
% 20 %
济因素对中国各地区妇女生育水平差异影响的考 察, [ 1] 张爱婷、杜跃平关 于非政策因素对 我国生 育率影响的量化分析, [ 2] 陈卫、吴丽丽对 中国人 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 的研究, [ 3] 陈卫、史 梅关于 城乡、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变量对于孩 子供给影响的伊斯特林模型检验, [ 4] 等等。得出 的结论主要有: 收入、教育和社会流动的水平提高 对生育率下降有着积极的作用。
12. 565
53. 770
1. 052
10. 518
64. 288
表 4 ! 孩子效用 ∀分量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自变量
使家人感情上更 能得到
满足 孩子成长过程带 来更多 的快乐 可以帮助家庭生产 孩子多, 家庭收益更大 养老在经济上有了保障 老了以后会在生 活上得
到更多照顾 将来家庭在遭遇 风险时 会发挥作用 家庭在村中的地位更高 可以扩大家庭规模
表 1 ! 孩子成本 ∀分量表的总方差解释
公因子
特征值
因子载荷平方和 方差解释% 累计方差解释%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平方和 特征值 方差解释% 累计方差解释%
1
2. 727
30. 296
2
1. 400
15. 559
3
1. 308
14. 532
4
1. 113
12. 361
5
0. 798
8. 868
30. 296 45. 855 60. 387 72. 749 81. 616
因为第一个是女孩
公因子
1
2
3
4
- 0. 19 - 0. 034 0. 128 - 0. 029
- 0. 070 0. 085 0. 110 - 0. 005
0. 157 0. 041 0. 048 0. 123 0. 034 0. 108 - 0. 060 - 0. 064 0. 105
0. 064 0. 050 0. 009
0. 042 - 0. 058 0. 989 - 0. 015
第一胎有了男孩
0. 270 0. 977 0. 077 0. 063
表 3 ! 孩子效用 ∀分量表的总方差解释
公因子
1 2 3 4 5
特征值
2. 430 1. 690 1. 257 1. 052 0. 963
因子载荷平方和 方差解释% 累计方差解释%
三、农村妇女生 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 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把数个很难解 释又彼此有关的变量转化为少数有概念化意义而 彼此独立的因素, 从而有利于判断变量之间的内 在联系。文章对孩子成本和孩子效用两个分量表 分别采用因子分析, 来探讨变量中哪些因素对妇 女的生育意愿影响较大。
为了检测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研究 采用了 KMO ( Kaisex - M eyer- O lk in)检验和 Bart lett球 形 检 验 来 检 测 两 个 分 量 表 的 构 建 效 度 ( Construction validity) 。孩子成本 分量表和 孩子 效用分量表的 KMO值分别为 0 694、0 663, 孩子 成本分量表 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 近似卡方值 226 650, 自由度 225; 孩子效用分量表 Bartlett球
基金项目 山东省软科学 研究 计划项 目: 和谐 社会构 建视 角下的 山东 省农 村社会 阶层 互动 模式 研究
( 2009RKB262)
作者简介 孙奎立 ( 1972- ), 男, 山东宁阳人,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一、问题的提出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生育率理论成为人 口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而生育水平却持 续下降这一悖于马尔萨斯 ! 增殖原理 ∀的现象需 要得到解释。西方人口学者因此对生育率的变动 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与分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有: 20世纪 60 年代加里 ∃ 贝克尔 ( G ary Becker) 运用消费者需求理论, 把效用最大化引入家庭生 育行为的分析; 保罗 ∃ 舒尔茨 ( Pau l Schu ltz) 探讨 了家庭的经济 % % % 人口行为和需求模型, 分析了 家庭时间配置和劳动力参与率对生育的影响; 伊 斯特林则创建了一个分析现代化对生育率影响的 理论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