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和古汉语用法,如“壁”、“涧”等字词的古义。
-鉴赏古诗的深层意境,尤其是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将古诗的韵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举例解释:
-在解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难点在于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和“思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2.语言建构与应用: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赏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朗诵、默写、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通过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板书设计的美感和创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

大家先自主朗读这三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诗歌解析(1)我们来学习《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然后我来讲解一下诗中的关键字词。

(2)我们学习《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请大家先自主朗读这首诗,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诗中的意象。

(3)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的高远和壮丽。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然后我们一起来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

3.板书设计(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下这三首诗的板书。

请大家充分发挥创意,将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关键字词融入板书设计中。

(2)我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静夜思》的板书设计。

请大家看黑板,我会在左边写上诗的题目,右边写上诗的内容。

在诗的内容下面,我会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画面。

大家觉得怎么样?(3)请大家分组讨论,为《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设计板书。

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板书设计,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4.课堂展示(1)现在,请大家展示你们的板书设计。

我会邀请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在下面观摩。

(2)展示结束后,请大家互相评价一下各组的设计,看看哪组的设计最具创意,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古诗词三首》的基本内容,也学会了如何通过板书设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复习这三首诗,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设计一份板书,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字词教学本课有3个生字,字音上,要注意“蝉”是翘舌音;字形上,强调“德”字右边中间不要少写一短横。

本课出现了三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多音字有:“移舟泊烟渚”中的“泊”读“bó”;“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卷”读“juǎn”,“散”读“sàn”。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2.阅读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如《宿建德江》,为了让学生感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蕴含的深意,引导他们想象诗人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时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多么惬意!”有的学生也许会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好不乐哉!”还有的学生或许会说:“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真是其乐融融啊!”这样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与诗人眼前身处异乡,孑身一人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经历这样的想象之后,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含义(重点)。

2、学习古诗写作手法并能识别分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

3、借助注释、插图和已有知识理解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提高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重点)。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三首古诗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赏析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如:“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古典诗词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3、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非常经典,它们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吧!”(二)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1、教师依次介绍三首古诗的诗人。

-《浪淘沙(其一)》,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风豪迈奔放,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江南春》,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书湖阴先生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多反映政治改革和民生疾苦。

2、结合诗人的情况,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被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人教社)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直入课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单元导学中提到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读中想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教案:《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一个关于古诗的故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古诗:
- 展示古诗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思。

-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朗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 讨论环节: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二学生自学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三汇报自学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重点词语绿2时句的意思3几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四总结延伸1熟读成诵2练习背诵3改写短文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五课堂总结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二导入1出示古诗2指名朗读三学生自学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四汇报自学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指导背诵五感情升华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初中语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五篇想得到高分,教学设计相关考点必须要非常熟悉,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依据和教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或PPT课件。

2. 诗歌朗读录音。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字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播放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4.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解读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词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词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外两首诗词的意境,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江清月近人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异同,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望岳》——唐代杜甫3. 《夜泊牛渚怀古》——宋代苏轼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这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以及诗词意境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首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3. 诗词讲解:(1)逐句解析《登高》诗句,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通过对比手法,分析《望岳》中杜甫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以《夜泊牛渚怀古》为例,讲解苏轼的豁达与对古人遗迹的感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2)望岳——杜甫(3)夜泊牛渚怀古——苏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登高》诗句。

(2)分析《望岳》中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谈谈你对《夜泊牛渚怀古》中苏轼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略。

(2)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古诗。

教学过程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如:如梦令、清平乐等。

) 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好。

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1)出示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江中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三首古诗词。

(1)读准字音:“蝉”是翘舌音。

(2)指名读三首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诗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

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

宿:住。

建德江:浙江省新安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①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此处应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渚”的意思。

客:指作者本人。

②交流诗句意思。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要低。

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离我很近。

(2)小结: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

(3)小组之间交流: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诗句。

3.悟诗情。

(1)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2)(愁)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读读这行诗。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4)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是从这行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①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

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②“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③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可能在想,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5)诗人独身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①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

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②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6)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引读: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

他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①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看不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渡: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

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7)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全诗。

4.小结学法:(1)综合诗意,释诗题。

(2)理解字词,明诗意。

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联系背景,悟诗情。

(4)朗读感悟,多积累。

(二)学法迁移,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宿建德江》的方法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四环节学习法。

2.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1)诗题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2)古诗的意思:天快下雨了,天空里乌云密布,就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但是还没有把山遮住。

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像蹦跳的珍珠一样噼噼啪啪落到船里。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顿时云开雾散,雨也停了,望湖楼下的西湖水一碧如洗,水平如镜。

(3)有感情朗读全诗。

4.教师指导,深入理解。

(1)都说苏轼的诗歌极具画面感。

你看到了怎样画面?(黑云翻墨、白雨入船、卷地风来、碧水如天)(2)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骤雨。

那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起来雨就下了,雨又大又急,胡乱入了船。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3)诗人的写作风格你感受到了吗?①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我们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

②诗人善用比喻。

(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碧水如天)5.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汉语的典范,它用凝练的语言描写画面,表达情感。

我们要教会学生一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自学第二首诗,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诗歌鉴赏能力。

四、指导写字求美观1.出示生字“德”“鹊”“蝉”。

2.仔细观察,说说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德”字右边中间一横不要丢;“鹊”字左下部是“日”,不是“目”。

(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如:鹊是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

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3)指导书写,注意左右两个部件要避让。

3.生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各写一遍。

教师强调“三个一”。

4.反馈交流。

师生点评。

5.生再练写。

设计意图: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并不是重点,但是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正所谓:“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适时、适当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如:如梦令、清平乐等)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市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小结引导: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

(1)出示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交流: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

②听到的:蝉鸣、蛙声。

(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设计意图:“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4.品读下阕。

(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2)出示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质疑引读: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

(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8)指名读,比赛读。

(9)配乐朗读。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6.有感情朗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