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 食用色素ppt课件

第4章 食用色素ppt课件

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的比较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维生素(如核黄素)或具有维生素活性 (如β-胡萝卜素),因而建有营养的效果;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 用。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的色调比较自然。
缺点 1.一般来说较难溶解,不易染着均匀。 2.因为是从天然物中提取出来的,故由于其共存成分的影响,有时有 异味、异臭。 3.随着pH值不同,稳定性也不同,有时有色调的变化。 4.染着性一般较合成色素差,某些天然色素有与基质反应而变色的情 况。 5.难于用不同色素调配出任意的色调。 6.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 出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易恶化。
三、人工合成色素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 定允许使用
的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有:
苋菜红、胭脂红、 赤藓红、柠檬黄、 靛蓝、日落黄 、 新红、亮蓝等。
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2760-2007),允 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 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藓红、新红、诱惑 红、酸性红、胡萝卜素、喹啉黄、叶绿素铜钠盐及 钾盐、二氧化钛、氧化铁黑等十余种及其相应的色 淀。合成色素除无机物质外,另外为偶氮染料或有 机化合物结构物质。
第4章 食用色 素
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基本要求: 1.安全性 food safety 2.着色度 coloring strength 3.坚牢度(稳定性)stability ①耐热;②耐光;③耐酸碱 4.溶解度(分散性,均匀程度)solubility
2
一、颜色的生成
1、颜色与波长
②动物色素:含在动物体内的色素。例如胭脂虫红。
③微生物色素:例如核黄素、红曲霉的红曲素。 ④矿物色素:通常矿物色素不列入天然食用色素的范畴。

《食品着色剂》课件

《食品着色剂》课件

饮料
为饮料提供各种颜色, 满足消费者对视觉享受
的需求。
烘焙食品
为糕点、面包等烘焙食 品提供颜色,使其更具
吸引力。
肉类加工品
为肉类加工品提供特定 颜色,使其更接近天然
肉的颜色。
食品着色剂的安全
02

食品着色剂的毒性
急性毒性
食品着色剂在大量或长期摄入后可能 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急性中毒、 肝脏损害等。
食品着色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升食品外观
为食品提供鲜艳、诱人的 颜色,提升消费者购买欲 望。
增强食品感官体验
通过改变食品颜色,影响 消费者对食品的口感、风 味等方面的感知。
标识与区分
用于区分不同产品或产品 阶段,如新鲜度、加工程 度等。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领域
糖果
为糖果提供丰富多彩的 颜色,增加其吸引力。
它具有鲜艳的蓝色调,能够给 食品带来清新的外观。
亮蓝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稳定 性,能够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保持颜色。
诱惑红
诱惑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食品着 色剂,通常用于给糖果、饮料、
果酱等食品着色。
它具有鲜艳的红色调,能够给食 品带来醒目的外观。
诱惑红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稳定 性,能够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保
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创新研究
合成食品着色剂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着色剂,如柠檬黄、日落黄等。虽 然合成食品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对其研 究和使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问题,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创新研究,探索新型 的合成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在研究 如何将合成食品着色剂与其他食品添加剂进行复配,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PPT课件
2种:β -胡萝卜素(β –carotene)、叶绿素铜钠 (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 ) 。
.
17
(3) 合成(我国有20种):
包括:食用染料(food dyes)和相应的色淀 (dye lakes)。
食用染料有(11种): 苋菜红(amaranth)、胭
饮料(beverage)
罐头(canned food)
.
8
*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 感觉,咖啡、巧克力、饮料、糕点、 啤酒及茶叶等常用。
咖啡
巧克力
饮料
啤酒
.
糕点
9
二、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它
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区以外,那么这种
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的
波长在可见区域(400~800nm),那么,它
所显示出的颜色,即为被反射光的颜色,即
吸收光的互补色。例如,物质选择地吸收绿
色光,它显现的颜色则为紫色。P84 表4-1
.
10
着色剂分子中既含有生色团, 又含有助色团,它们通过共轭使 着色剂可吸收可见光而呈现不同 的颜色( )。
.
11
生色团(color-producing groups) :使物质在紫外光、可见光区具有吸 收的基团就叫生色团,也叫生色基、 发色团、 发色基。
.
13
如:共轭多烯类化合物的吸收光波长与共 轭双键的关系如下:
名称
吸收波长
颜色
C-C
乙烷
135
无色
CH=CH
乙烯
185
无色
(CH=CH)2 丁二烯
(CH=CH)3 己三烯 (CH=CH)4 二甲基辛四烯 (CH=CH)5 维生素A (CH=CH)8 二氢胡萝卜素 (CH=CH)11 番茄红素 (CH=CH)15 去氢番茄红素

第四章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第四章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 6、食品着色方法
• (1)基料着色法:将色素溶解后,加 入到所需着色的软态或液态食品中,搅 拌均匀。 • (2)表面着色法:将色素溶解后,用 涂刷方法使食品着色。 • (3)浸渍着色法:色素溶解后,将食 品浸渍到该溶液中进行着色,有时需加 热,注意染色温度和pH。
• 7.食品着色原则:食品的着色应遵循“真实、 自然”的原则。 • 特别是天然原料的食品和模拟天然原料的 食品在着色和调色中应避免追求鲜艳的颜 色而违背“真实、自然”的颜色。过于鲜 艳的颜色往往给消费者以“食品中色素超 标,不真实,不自然”的印象。
• 红葡萄酒选用紫红色
2.色彩的调配
三原色的搭配

人工合成着色剂的调配比例,见表

(实例)人工合成色素调配配方 一些自然界存在的颜色,按每1000kg浆料用量的颜色搭配
使用,见右表:
4.1.4 食品着色剂的使用
• • • • • • 1.吸光值与色价 2.溶解性 3.染着性 4.坚牢度 5.变色 6.使用方法
4.2.2 人工合成着色剂的研究进展
• 聚合着色剂 • 优点:实际吸收率低,几乎为零 • 稳定,对光热及食品加工过程稳定 • 着色强度适当 • 良好的机能好使用性质 • 可均匀配制并产生诱人的色调 • 成本低
第四章食品着 色剂
生理学上的其它作用
•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除了给人以视觉
享受外,更主要的是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
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 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褪色或变色,有
的食物本身颜色比较浅,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或为模拟天然食
品) ,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剂按来源分为两类:天然着色剂与合成着色剂。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动态调整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食品安全标准 的更新,各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对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限量规定进行动 态调整。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风险评估
毒理学评估
通过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进行毒理学评估,了解其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特性,为制 定安全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与利益评估
在毒理学评估的基础上,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风险与利益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食品中的使用不会对消费者健 康造成不良影响。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发展历程
天然色素时期
早期人类使用的色素均为天然色 素,如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提
取物等。
合成色素时期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色素 开始出现,因其色泽鲜艳、稳定 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
业。
现代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的提高,合成色素的使用受到限 制,天然色素重新受到重视,同 时出现了新型的天然类似物合成
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增强食欲。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添加剂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时,应注意它们的稳定性、耐热性、耐光性等特点,以 及它们与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同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食品 安全。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目录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用于给食品 着色的添加剂,使食品具有诱人 的色泽,增强食欲。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根据来源可分 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根据溶 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色 素。

食用色素(食品着色剂)课件

食用色素(食品着色剂)课件
标准化生产 为了确保天然色素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政府和 国际组织正在推动天然色素的标准化生产,制定 相关法规和标准。
合成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替代品的研究
随着消费者对合成色素安全性的关注,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合成色素 的替代品,如天然等同的合成色素、新型合成色素等。
生产工艺的改进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合成色素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 如采用新型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等。
要求
食用色素应具有较高的纯度、稳定 性好、色泽鲜艳、无异味和无毒性 等特性。
天然食用色素
来源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组织, 如水果、蔬菜、花卉、树木等。
优点
缺点
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光 照、温度、氧气、金属离子等因素影 响而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导致色 泽变淡或褪色。
天然食用色素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目录
• 食用色素的定义与分类 • 食用色素的作用与用途 • 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评估 • 食用色素的法规与监管 • 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食用色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食Biblioteka 色素又称食品着色剂,是指能使食品 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作用
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于补 充或增强食品原有色泽,提高食品 的感官质量,同时可掩盖食品加工 过程中出现的色泽缺陷。
02
食用色素能够提升食品的外观质 量,使食品看起来更加诱人,增 加消费者的食欲。
提升食品的商业价值
食用色素能够提升食品的商业价值, 因为鲜艳的食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 注意,从而增加销售量。
食用色素能够增强食品的品牌形象, 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该品牌,从而增 加品牌忠诚度。
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着色

食用色素食品着色剂-优秀PPT文档

食用色素食品着色剂-优秀PPT文档
长在400~800nm之内是可见光,在可见光区 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不同的物质 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某种食物所吸收的 光的波长在可见光区之外,哪么这种物质看起 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 区之内,哪么该物质会呈现一定的颜色。不过 它的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反映出来的—— 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例如,某种物质 选择吸收波长为510nm的光,这是绿色光谱, 而我们看到的是紫色,紫色就是绿色的互补色。
0.15
四、胭脂红铝色淀(PONCEAU 4R LAKE)
胭脂红铝色淀又名C.I.食用红色7:1,化学结 构为分布于氧化铝水合物上的水溶性食品着色剂 胭脂红的铝色淀。
制法同苋菜红铝色淀,为红色微细粉末,无 臭,耐光、耐热性优于胭脂红。不溶于水及有机 溶剂。其他同胭脂红。
五、赤藓红
赤藓红又叫樱桃红,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 性状与性能:为红褐色颗粒或粉末,无臭。0.1%水 溶液呈微蓝的红色,酸性时生成黄棕色的沉淀,碱性 时产生红色沉淀。溶于乙醇、甘油及丙二醇,不溶于 油脂。着色力强,耐热、耐还原性好,但耐酸性、耐 光性很差,吸湿性强。
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
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 鱼类及其加工品 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 调味品(醋、咖喱粉、酱油、豆腐乳) 婴幼儿食品(包括乳粉、代乳粉) 饼干及糕点(仅在糕点彩装上可用)
一、苋菜红(amaranth)
又名蓝光酸性红、鸡冠花红和食用色素红色2号。化学 名称1-(4΄-磺基-1΄萘偶氮)-2-萘酚-3,6-二磺酸三钠盐, 分子式C20H11N2Na3O10S3 ,分子量 604.48,是一种水 溶性偶氮类色素。结构式如下:
GB2760-1996规定:日落黄可用于果汁(味)饮料、 八、柠檬黄铝色淀( tartrazine aluminum lake)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讲解课件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讲解课件

02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蔬菜 、水果、花卉等。它们具有天然的颜色和香味,对人体无害 ,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常见的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包 括叶绿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饮 料、糖果、糕点、罐头等产品的着色。由于其安全性和营养 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
地选择食品。
注意食品标签上的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标注
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 了解食品是否添加了色素和着色
剂。
对于添加了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的食品,尽量选择低含量或无
添加的产品。
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 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保存
不当的食品。
避免过量摄入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控制食用含有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 食品的频率和量,特别是对于儿童、孕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估
选择建议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使用前应经过严 格的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选择符合国 家标准的正规产品,避免购买使用过 量或不安全色素和着色剂的食品。
使用限量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会制定食品色素 和着色剂的使用限量,以确保食品安 全。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有多种分类方 式,如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水 溶性色素和油溶性色素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升食品色泽
通过添加色素和着色剂, 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使 其更具吸引力。
增强食品感官品质
色泽是食品品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良好的色泽可以 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食品添加剂04 食用着色剂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04 食用着色剂PPT课件

使物质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具有吸收峰的基团叫生色 基,如:-N=N-, -N=O, C=S, C=C , C=O等。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当 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 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基)如: -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酮类
β-花青素系
醌 蒽醌 系
萘醌
甜菜苷、甜菜红 紫胶酸、紫胶红 胭脂红酸、胭脂红 紫根色素
红 红~红紫 红~红紫 紫
红甜菜 紫胶虫 胭脂虫 紫根
栀子蓝

栀子酶处理
其 他 栀子红 焦糖
红紫 褐
栀子酶处理 糖类焙烤
氧化铁
红褐
合成
9. 常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哪些?
一、花色素苷
(一)萝卜红 (四)越桔红 (七)桑椹红
(二)酸枣色
六、四吡咯类(卟啉类)
(一)叶绿素铜钠 (二)血红素
七、其他
(一)甜菜红 (二)天然苋菜红 (三)落葵红 (四)焦糖色
常见的天然色素
1 吡咯类色素 (1)叶绿素 能使蔬菜和未成熟的果实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分解酶,叶绿素如用60-75℃的
热水进行烫漂,使叶绿素水解酶失去活性,则可保 持其绿色,绿色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 镁处理以提高PH,能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可保 持蔬菜的色泽,但用碱过多时能损害植物的组织及 风味。
植物色素(甜菜红、叶绿素、胡箩卜素) 动物色素(紫胶红、胭脂虫红、虾青素) 微生物色素 (红曲红)
按溶解性分:
• 油溶性( β-胡萝卜素 、辣椒红、姜黄) • 水溶性(苋菜红 、胭脂红、赤藓红 、柠檬黄 )
按结构分:

第四章-食品着色剂

第四章-食品着色剂
需处理
第二节 食用合成着色剂
一、苋菜红
• 又名蓝光酸性红,化学名称: 1-( 4-磺基-1萘偶氮)-2-萘酚-3、6二磺酸的三 钠盐。
苋菜红
1. 性状与性能:为紫红色均匀粉未,无臭、 0.01% 水溶液呈玫瑰红色。可溶于甘油及丙二醇,不溶 于油脂。耐光、耐热、耐盐、耐酸,对柠檬酸、 酒石酸等稳定,遇碱则变成暗红色,与铜铁等金 属接触易褪色。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于在发 酵食品及还原性物质的食品中使用。
3、水的pH值及食盐等盐类也对溶解性有影响。
4、水的硬度高则易变成难溶解的色淀。
(二)染着性
• 一种是使之在液体或酱状的食品基质中溶解,混 合成分散状态,
• 另一种是染着在食品的表面,要求对基质有一定 的染着性,希望能染着在蛋白质、淀粉以及其他 糖类等上面。
• 不同染着色剂的染着性不同。
(三)坚牢度
蓝靛果红和焦糖着色剂进行调配产生的天然着色 剂可用于具有花生黄油风味的食品的着色。
甜菜红和焦糖色进行适当的调配,可产生各种天
• 天然着色剂在使用时,可采用一些保护措施 • 使用天然着色剂要考虑安全性、溶解性、染着性、
坚牢度等 • 加工装置选用稳定材料 • 加工用水及原材料中所含有的氯及其他化学物质
• 人工合成色素在酸性强的水溶液中,可能形成色 素酸沉淀或引起变色。靛蓝的耐酸性较弱,而柠 檬黄、日落黄的耐酸性较强。
3.耐碱性
• 一般食品的pH大多在酸性范围内,但对使用碱性 膨松剂的糕点类,要考虑着色剂耐碱性问题。
• 柠檬黄耐碱性较强而胭脂红则较弱。
4.耐氧化性
• 耐氧化性与自然氧化、氧化酶的影响、含游离氯 或残存次氯酸钠的用水、共存的重金属离子等有 关。
• 天然着色剂具有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比较自然 等优点,而且一些品种还具有维生素活性(如β 胡罗卜素)但也有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 、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等缺点。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和护色剂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和护色剂ppt课件
如果它吸收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区,则该物 质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了波长为640nm的红色 光,其呈现出来的红色光的互补色,即青绿 色。
❖9
❖精品课件
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光的电磁波性质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合成色素,因其安全性问题,不单在品种和质量 上有明确的限定,在生产单位也有明确的限制,我国 曾指定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为全国独家生产厂。
全球最多时达100多种,现允许使用的40余种,各 国准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各不相同:美国10种(品 种有所不同)英国22种,欧共体约22种,日本11种, 我国11种。
合成色素包括,有机和无机色素。后者比较少, 仅二氧化钛一种。
而食用色淀(Lake)却是将水溶性色素沉淀在氧 化铝上制备成的特殊着色剂,不溶于任何介质 ,通过扩散在某种载体中(如砂糖、油、甘油 、糖浆)进行着色。
❖22
二、着色剂的基本要求
❖精品课件
1.安全性
ADI值愈大,表示毒性愈小。
天然不等于无毒。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并 不比人工合成色素安全。
▪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ADI 值。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85胡萝卜素?色素?营养强化剂用于vva缺乏症和光敏感患者的治疗防癌抗癌方面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剂?86由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沉淀法萃取胡萝卜素胡萝卜洗净榨汁胡萝卜汁cacl2橙红色沉淀淀有机溶剂黄色透明的醚层萃取液蒸馏橙红色的胡萝卜素油萃取80?87冷冻干燥法提取胡萝卜素胡萝卜冷冻干燥磨粉胡萝卜粉氯仿罐组逆流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浓缩液丙酮结晶胡萝卜素晶体洗涤重结晶真空干燥纯净的胡萝卜素晶体8090胡萝卜素晶体?88由藻类物质提取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藻类中的存在很丰富其中盐藻中的天然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是水果和蔬菜的几百倍螺旋藻中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胡萝卜的含量则高出15倍

第4章 食用着色剂ppt课件

第4章 食用着色剂ppt课件



27

93


72


45




60



20


32


48

33

33
90













28
55


32


25

16






34

10
2021/6/1
色素的调配 (1000Kg)浆 (单位:g)
2021/6/1
用量
几种合成色素,单一使用时,执行各自的标准。 同一色泽的色素混合食用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色素允许量,规则 详见绪论章相关内容。 用于固体饮料及果味饮料,色素加入量按产品的稀释倍数加入。
(一)高粱红 (三)菊花黄 (五)沙棘黄
(二)红花黄 (四)黑加仑红 (六)可可色素
2021/6/1
三、类胡萝卜素
(一)β-胡萝卜素 (二)栀子黄
(三)栀子篮
(四)玉米黄
(五)辣椒红
四、酮类
(一)姜黄和姜黄素 (二)红曲米和红曲红
五、醌类
(一)紫胶红
(二)酸枣色
2021/6/1
六、四吡咯类(卟啉类)
混合成分散状态; ✓ 另一种是染着在食品的表面,要求对基质
有一定的染着性,希望能染着在蛋白质、 淀粉、糖类上面。柠檬黄染着性较弱,易 析出。
2021/6/1

第四节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ppt课件

第四节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ppt课件
改善和保护食品的色泽,除了 使用食用色素对食品进行着色 外,有时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 性状及提高其商品性能,还需 要使用某些发色剂或漂白剂。
1、亚硝酸钠-(是食品加工中最常用的发色 剂)
(1)性状与性能: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结晶, 有咸味,易潮解,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2)毒性:人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 3g。ADI值为0~5mg/kg。
三、食品发色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注意问题: (1)在肉制品加工中应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及
硝酸盐的使用量,使之达到最低水平。
(2)亚硝酸钠的添加量在24mg/kg以下发 色不良,24~40mg/kg发色。发色程度随 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发色较好的有效添 加量,亚硝酸钠为132mg/kg,其最终产品 中亚硝酸根的残留量为40mg/kg。
(3)使用:其使用参照亚硝酸钠。
3、硝酸钾(又名土硝、硝石、盐硝或火硝)
(1)性状与性能:
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的结晶状粉末, 味咸,稍有吸湿性,易溶于水。25°C时溶 解度为38%。其可代替硝酸钠,作为混合 盐的成分之一,用于肉类腌制。
(2)毒性:
ADI值为0~5mg/kg,在硝酸 盐中,硝酸钾的毒性较强,此外其 所含的k+对人体心脏有影响。
(3)使用:参照亚硝酸钠。
二、食品发色助剂及应用
1、概念:发色助剂:是指本身并无发色功能, 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 果,同时并可降低发色剂的用量而提高其 安全性的一类物质。
2、应用:洋火腿中烟酰胺用量为原料肉的 0.03%~0.045;抗坏血酸钠用量为原料肉 的0.02%~0.05%;异抗坏血酸钠为原料 肉的0.02%~0.05%。一般是在腌制或 斩拌时添加,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 些物质的0.02%~0.1%的水溶液中以 助发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氧蒽类色素耐氧化性比较强,而偶氮类色素或其他 色素一般比较弱。
17
5.耐还原性
• 可受到还原作用而褪色,可发生在发酵食品加工过 程,或由于微生物作用而引起,也可由金属容器( 铁铝等)与酸的反应或金属容器与食盐的电位差引 起。
• 抗坏血酸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作用。 • 氧蒽类色素稳定,靛蓝及偶氮类色素不稳定。
(一)溶解性 1、溶剂:水、醇(特别是乙醇和甘油)以及植物油 2、温度:对水溶性着色剂的溶解度影响很大。 3、水的pH值及食盐等盐类也对溶解性有影响。 4、水的硬度高则易变成难溶解的色淀。
12
(二)染着性
• 一种是使之在液体或酱状的食品基质中溶解,混合 成分散状态,
• 另一种是染着在食品的表面,要求对基质有一定的 染着性,希望能染着在蛋白质、淀粉以及其他糖类 等上面。
10
• 合成着色剂具有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 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等优点,但其 安全性差。
• 天然着色剂具有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比较自然等 优点,而且一些品种还具有维生素活性(如β-胡罗 卜素)但也有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 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等缺点。
11
三、食用合成着色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20
四、常用食用天然着色剂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优点 1.安全性较高; 2.不但具有着色作用,且具有增强人体营养、保健等
功效;
3.色调较为自然; 4.对pH变化十分敏感,如花青素在酸性时呈红色,中
性时呈紫色,碱性呈蓝色。
21
(二)缺点
1. 较难溶解,不易染着均匀; 2.染着性较差,某些食用天然着色剂甚至与食品原料
23
(三)食用天然着色剂的类型
1.水溶性天然着色剂 2.油溶性天然着色剂 3.乳浊型天然着色剂 4. 固体粉末型天然着色剂
24
天然着色剂也通过调配产生各种色泽,如商品蓝靛 果红和姜黄进行调配,可获得在水和油中都能溶解 的着色剂,调配可产生黄色、橘黄色等各种色彩。
水、油分散性的姜黄和辣椒红油脂的调配乳剂可产 生从金黄色到橘红色的各种色彩。
第四章 食品着色剂
1
主要内容
• §1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 §2 食品合成着色剂及应用 • §3 食品天然着色剂的应用 • §4 食用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 §5 食品着色剂的研究与开发动向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熟悉食品着色剂的分类及发色机理。 • 掌握食品着色剂的主要性状、特点、应用状况
及使用注意事项。
7
为什么要使用食用色淀?
• 一些固体饮料、巧克力等,需要不溶于水的色素, 即色淀。
• 在薄膜包衣,糖包衣、蛋糕裱花、口香糖等产品 上应用可避免花片、渗色等现象。
• 色淀的稳定性优于水溶性色素。
8
天然食品着色剂
植物
天然着色 剂
动物 微生物
9
食品天然着色剂按化学结构分成6类。 ①多酚类衍生物,如萝卜红、高粱红; ②异戊二烯衍生物,如β-胡萝卜素、辣椒红; ③四吡咯衍生物(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 ④酮类衍生物,如红曲红、姜黄素; ⑤醌类衍生物,如紫胶红、胭脂虫红; ⑥其他色素,如甜菜红、焦糖色素。
3
• 食品的色泽是影响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 食品着色剂,又名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 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4
第一节、食品着色剂的生色机制和分类
一、着色剂的生色机制
• 物质呈现颜色是因为吸收了一部分光,透过的光是我们肉眼 看到的颜色,吸收光和透过光为互补色;
• 分子中含有生色团,如>C=C<、-N=N-、>C=O、 >C=S、-CHO、-COOH、-N=O、-NO2等。
反应而变色。 3.坚牢度较差,受pH、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4.有时有异味, 5.难于调色。不同着色剂相溶性较差,很难调配出任
意的色调。
22
(二)缺点
6.易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 7.成分复杂,使用不当易产生沉淀、浑浊,纯品成
本较高。 8.产品差异较大。同一着色剂由于来源不同,加工
方法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别。如叶绿色(蔬菜和 蚕沙,两者最大吸收峰不同)。 9.不如人工合成着色剂稳定。
18
6.耐紫外线(日光)性
• 合成着色剂的耐紫外线性、随着制造食品使用 的水的性质(pH、硬度、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等 )及与色素共存物质的种类不同而有相当的差 异。
• 靛蓝的耐紫外线性较弱,而柠檬黄、日落黄的 耐紫外线较强。
19
7.耐盐性 主要是盐渍食品,柠檬黄在盐浓度20波美度以上仍比较
稳定,靛蓝在1~2波美度即不稳定。 8. 耐细菌性 柠檬黄、日落黄耐细菌性较强,而靛蓝则较弱。
• 不同染着色剂的染着性不同。
13
(三)坚牢度
• 指色素在所染着的物质上对周围环境(或介质)抵 抗程度的一种量度。
1.耐热性 耐热性与共存的物质(如糖类、食盐、酸碱等)有 关;当与上述物质共存时,多促使其变色、褪色。 靛蓝、胭脂红耐热性较弱;柠檬黄、日落黄耐热性 较强。
14
2.耐酸性
• 酸性食品有果汁、水果罐头、果酱、糖果、饮料、 配制酒,特别是腌渍食品与乳酸发酵食品。
• 人工合成色素在酸性强的水溶液中,可能形成色素 酸沉淀或引起变色。靛蓝的耐酸性较弱,而柠檬黄 、日落黄的耐酸性较强。
15
3.耐碱性
• 一般食品的pH大多在酸性范围内,但对使用碱性 膨松剂的糕点类,要考虑着色剂耐碱性问题。
• 柠檬黄耐碱性较强而胭脂红则较弱。
16
4.耐氧化性
• 耐氧化性与自然氧化、氧化酶的影响、含游离氯或 残存次氯酸钠的用水、共存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关。
蓝靛果红和焦糖着色剂进行调配产生的天然着色剂 可用于具有花生黄油风味的食品的着色。
甜菜红和焦糖色进行适当的调配,可产生各种天然 着色剂的色彩,如草莓色、覆盆子色和樱桃色。
25
• 天然着色剂在使用时,可采用一些保护措施 • 使用天然着色剂要考虑安全性、溶解性、染着性
• 分子中含有一个上述生色基时,仍然无色,如果分子中有2 个或2个以上生色基共轭时,该有机物就能显示颜色,
• -OH、-OR、-NH2、 -NR、 -SR、 -Cl 、-Br等是 助色基。
5
二、着色剂的分类
按来源
天然
非偶氮类
化学合成

按结构
偶氮类
水溶性 油溶性
按溶解性
6
• 色淀是由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用的不溶性基 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基质部分多为氧化铝, 称之为铝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