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材料(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1. 试述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鉴别要点。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的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病人常叙述是亲眼所见或亲耳听见的,因而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且存在于主观空间,如脑内或体内,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但对其坚信不移。
假性幻觉更具有诊断价值。
2. 试述妄想与超价观念的鉴别要点。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虽然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并影响患者的情感及行为;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且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解释不能使患者改变想法,常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及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解释、环境或时间的变化可以使患者改变想法。
超价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
3. 试述错构及虚构的鉴别要点。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常见于老年性、脑外伤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动脉硬化症等。
虚构是指因遗忘而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填补记忆缺损,常在严重记忆障碍的基础上产生,患者也常常不能记住虚构的内容,因而内容是多变的,并且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4. 试述假性痴呆的定义及常见的类型。
假性痴呆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第一节概述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情感性精神障碍;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精神病学考试期末复习要点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意义:•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临床上往往将有无自知力和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全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判断的过程和标准:1. 患者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在别人看来是异常的现象2. 患者自己是否也认识到这些现象是异常的3. 患者是否能认识到这些异常是自己的精神疾病所致4. 患者是否能意识到治疗是必须的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如在听到钟表滴答声时同时听到议论病人的声音。
主要见于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如听到某播音员广播的声音同时出现此人形象的幻视。
主要见于分裂症。
域外幻觉:即超出感觉限度之外的幻觉。
如双眼向前看时能够看见脑后的幻影。
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作用下产生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症。
按照幻觉体验的来源,可以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映像场所外部空间主观空间来源对应的感觉器官不通过感觉器官映像特点清晰、完整、生动与前者相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群阳性症状:妄想,幻觉,阳性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失控。
阴性症状: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缺乏,快感缺失,社会退缩。
认知缺陷:注意,记忆,执行功能(如, 抽象思维)。
共病:物质依赖,躯体疾病。
心境症状:抑郁,焦虑,强迫,自杀,躁狂。
前驱期以个性改变和类神经症性症状为主。
急性期以阳性症状为主。
慢性期以阴性症状为主。
抑郁障碍诊断:重度:3条典型+5条附加中度:2条典型+3或4条附加轻度:2条典型+2条附加病程要求:至少持续2周。
《精神病学》---复习材料.doc
《精神病学》复习材料注:加粗部分为老师给出的复习纲要。
考试时间第十周周一上午,地点2119 第一章绪论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冇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冇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脑的nJ塑性: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是指其结构和化学活动处于变化Z中。
3、人格、性格人格:个体在口常生活中所表现出來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此特征相对稳定并町预测。
性格:是在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由个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川而形成的。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1、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疾病分类基轴:病因、解剖部位、病变部位、症状特点、处理手段、病程预后等。
常川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国际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ICD-102、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DSM-IV3、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CCMD-3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绪论1、精神症状:是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來2、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应注意(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健康人的精神状态相比校,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定限度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判断必须与患者的过去、现在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处境、症状的频度、症状持续的时间、严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3、精神症状的特点: a.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b.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c.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d.症状出现多伴冇痛苦体验c.症状会给病人带來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学1、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川于感觉器官所产牛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垂量和气味等。
感觉障碍有: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1、(名解)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P12、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加上环境因素的参与,产生了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
生物因素:遗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
心理因素:应激;人格特征。
P53、(简答)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是否具有明显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受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即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P114、(选择)①感觉减退:是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表现为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为感觉缺失);②感觉过敏:是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表现为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③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P125、(名解)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分为:幻听:患者听到了不存在的声音;幻视:患者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事物;幻味:患者尝到食物或水中并不存在的某种特殊怪味;幻嗅:患者闻到环境中并不存在的某种难闻的气味;幻触: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皮肤有某种异样的感觉;内脏幻觉:患者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虚幻的知觉体验。
P12根据体验来源分为:①真性幻觉:是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名解)②假性幻觉: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根据产生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反射性幻觉:某一器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入睡前幻觉:入睡前出现的幻觉。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部分期末重点复习指导:1.什么是不协调性运动性兴奋?P24★★★★★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相协调,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及目的,使人难以理解。
如紧张性兴奋、青春性兴奋、谵妄时的精神错乱状态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
2.什么是心境障碍?P108★★★★★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3.什么是情感高涨?P22是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与周围环境不相称的病态喜悦,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喜笑颜开,谈话时语音高昂,眉飞色舞,表情丰富。
由于其高涨的情感与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比较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联系,故具有较强感染性,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多见于躁狂发作。
4.什么是知觉?P11★★★★★是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如根据桃子的形状、气味、颜色等,结合既往对桃子的认知,在大脑中产生的桃子的印象就是一种知觉。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感觉和知觉是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的。
5.什么是错觉?P12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可见于正常人,如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看错物体,在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产生错听等,但正常人的错觉经过验证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如患者把输液管看成一条正在吸血的蛇等。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6.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是什么?P103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个体化的最低有效剂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一、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神经发育、环境、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感知觉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觉,但对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周围环境改变感、自身躯体结构的感觉障碍),常见于癫痫患者。
二、思维障碍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
(一)思维形式障碍:①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随境转移、音联和意联。
见于躁狂症。
②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言语缓慢。
见于抑郁症。
③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沉默少语。
④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重点
精神病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精神病学(psychiatry):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治疗,预防的一门科学。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一类具有诊断学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
第二节,脑与精神活动,脑结构的完整性与精神功能是相关的,额叶:认知功能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1配体门控通道: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受体,抑制性神经受体GABA 2 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多巴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和肽类)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行为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以记忆为例脑会发生两种水平的变化:1分子和细胞的变化,新的突触的形成,2突触之间信息交流和行为的改变。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静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发育感染遗传度: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患病,遗传的影响程度叫做遗传度。
二、心理社会因素应激,应激源: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生活事件。
(主:人际关系)急性应激反应:强列精神刺激后,数分钟,数小时起病,持续时间较短。
(少于一个月)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或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恐惧,事后反复回忆和梦中重新体验到精神创伤,6个月慢性应激-适应障碍人格障碍:人格: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特点稳定可预测性格:在气质基础上由个体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人格障碍:性格自幼就偏离正常,适应不良,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概述:精神状况:异常精神状况的表现,,涉及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外显精神,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表现出来。
1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是病态:1纵向比较:自己过去2横向比较:正常人现在3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2精神症状的共同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控制2 出现后,不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3症状内容与周围条件不符,4社会损害常见的精神症状正常精神活动:(普心)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 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知觉:perception 感觉基础上,对十五不同属性的整合,结合经验,整体印象感觉障碍: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答: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多种躯体不适感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其共同特征为: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②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3躁狂(三高一低)抑郁(三低一高)的临床表现
答:躁狂发作—典型临床症状(三高一低)。①情感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活动增多④躯体症状⑤其他症状。I、抑郁发作—典型临床症状(三低一高)。①情感低落。②思维迟缓。③意志活动减退。④躯体症状。⑤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⑥严重的自杀观念和行为。
4神经症的基本概念和共同特征诊断标准
简答题:
1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答:分11种,1、感知觉障碍;2思维障碍;3、注意障碍;4、记忆障碍;5、智能障碍;6、定向力;7、情感障碍;8、意志障碍;9、动作与行为障碍;10、意识障碍;11、自知力。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判断、选择)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eg:AD有典型认知(特别是记忆)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主要特征是多动。
3.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可能与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可能与皮层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功能相对低下有关。
4.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不论在生长发育阶段还是成年时期,不论是外周神经还是中枢神经系统,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可塑性变化。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比重大。
名解、填空)一、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否属于病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是否有明显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一般限度;③是否与现实相符。
二、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三、常见精神症状: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自知力障碍。
四、感知觉障碍:感觉: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eg形状、颜色、大小、重量、气味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1.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2.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了解)精神病学概念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了解)精神障碍概念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了解)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4、(选择)精神障碍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名解)幻觉定义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构性知觉。
2、(简答)功能性幻觉与反射性幻觉定义及鉴别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共存(听音乐的时候听到怪声?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还听到第三方的声音)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个器官的幻觉。
(听到广播声音同时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背后一艘凉意,面前看见似人非人)3、(了解)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性症:看到的东西变大或变小,多见于癫痫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距离、空间位置感知错误非真实感:周围视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多愁善感!)可见于抑郁发作、分离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4、(选择)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了解)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老年性痴呆6、(选择)语词新作与象征性思维的概念机鉴别语词新作:概念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
(文字、符号、语言赋予特殊意义)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以无关具体代替抽象概念,(具体与抽象)两者都见于精神分裂症7、(掌握)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的原因、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精神病学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总结精神病学的知识点,这里提供了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1. 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要点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要点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精神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
对于精神病学的学习,首先需要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类体系,并且了解有关的诊断标准。
其次,需要了解常见的精神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机制。
最后,需要掌握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 精神病学中的主要疾病分类精神病学中的主要疾病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躁郁症、抑郁症等。
对于不同的疾病分类,需要了解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3. 精神病学中的常用药物精神病学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癫痫药等。
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有帮助。
但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还要结合心理治疗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4. 精神病学的治疗方法精神病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疗等。
对于不同的精神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需要结合心理治疗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5. 精神病学的预防和康复精神病学的预防和康复也非常重要。
对于精神疾病的预防,主要是控制生活环境和心理卫生等方面,避免精神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避免出现复发和加重等情况。
总之,精神病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想要复习和掌握精神病学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要点、疾病分类、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于精神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1. 精神障碍的分类:
- 精神分裂症
-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郁症等)
- 焦虑障碍
- 心理因素相关障碍(如身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等)
- 成瘾障碍(如酒精成瘾、药物成瘾等)
- 人格障碍
- 神经症
2. 精神分裂症:
- 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 分为正性症状和负性症状
- 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
3. 抑郁症:
- 症状包括悲伤、无助感、自责、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 治疗包括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
4. 躁郁症:
- 症状包括情绪波动、活动量增加、自信心增强、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 治疗包括抗躁症药和心理治疗
5. 焦虑障碍:
- 症状包括紧张、害怕、恐惧、心悸、出汗等
- 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和强迫症等
- 治疗包括抗焦虑药和心理治疗
6. 人格障碍:
- 包括边缘型、孤独型、好斗型、依赖型等
-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
7. 成瘾障碍:
- 如药物、酒精、赌博等
- 治疗包括戒断和康复治疗
8. 神经症:
- 症状包括焦虑、强迫、恐惧、躯体化、社交困难等
-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总之,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科学,需要快速诊断和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精神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包括: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
●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敏: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光、声、触)感受性增高,如更年期综合征。
●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对强烈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觉(感觉缺失),如木僵、失聪。
●内感性不适:体内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知觉:是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谵妄状态。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发生于主观空间。
●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存在于客观空间。
真性幻觉具有感知觉的四个特点,因此患者深信不疑,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功能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出现幻觉●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该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多见于癫痫。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滔滔不绝。
常见于躁狂●思维迟缓:联想抑制,速度减漫,数量减少。
常见于抑郁。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间缺乏联系。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存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第一章绪论1.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P13)1)DSM: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BEST)2)ICD:国际分类(WTO公布的)3)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感性不适(P23)躯体部产生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等感觉。
是一种感觉障碍。
2.脏性幻觉(p24)躯体部产生的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常固定于某一具体的部位、脏器)的异常知觉。
是一种知觉障碍。
3.思维化声(思维鸣响)(P26)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认为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是一种幻觉。
4.机能性幻觉(功能性幻觉)(P24)幻觉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但二者并不融合在一起,机能性幻听最常见。
*5.持续言语持续言语指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思维联想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
*6.刻板言语指病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一些与当前情景无关的毫无意义的词或句子,如病人长时间地吟道:我去旅游、我去旅游,……,常与刻板动作同时出现。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1.临床分析与诊断原则:“避轻就重”原则、“先急后缓”原则诊断:器质性障碍→源性障碍→心因性障碍2.SCL -90又称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1.谵妄(P51)1)定义: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2)临床表现:大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部分病人可有1-2天的前驱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①.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和意识容改变②感知觉障碍:错觉、幻觉③思维障碍:思维不连贯,有时伴妄想④记忆障碍:瞬时及短时记忆障碍,事后部分或全部遗忘⑤定向障碍:时间、地点甚至人物定向障碍⑥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情感不稳、恐惧⑦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⑧不自主运动:震颤、扑翼样运动、多发性肌阵挛⑨睡眠-觉醒节律障碍⑩一天病情波动:昼轻夜重2.痴呆综合征是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全面性智能衰退,包括记忆、思维、理解、计算,乃至言语能力都受到损害,并因此影响到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的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意识并无异常。
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
3.阿尔茨海默病(AD)(P55)1)定义: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本病起病徐缓,病程呈进行性,病因迄今未明,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中较多见。
病理改变以大脑弥漫性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为主。
2)临床表现:①第一期(早期)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低下、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②第二期(中期)2-10年,智能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神经系统可有肌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
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③第三期(后期)8-12年,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3)预后不良,部分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P74)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 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心理、生理状态。
2.依赖(P74)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分为:躯体依赖、心理依赖3.滥用(P74)指反复使用药物,偏离了社会常模与医疗允许,导致了躯体或心理方面明显的不良后果(社会功能、心身健康等)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滥用者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症状,反之就是依赖综合征4.耐受性(P74)是一种大多数精神活性物质反复使用后的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5.戒断状态(P75)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6.Korsakoff综合征(科萨科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P81、P54)是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遗忘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 还可能有幻觉、夜间谵妄等,不是由于任何躯体或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定义(P89)一组是最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病程多迁延,缓慢发展,部分患者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
*2.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Bleuler提出、P89)4A症状:联想障碍、情感迟钝、矛盾观念、向性3.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P94)单纯型、青春型、紧型、偏执型、未分化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①在无意识障碍及智能缺损背景下出现以思维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精神活动紊乱。
②多发病于青壮年,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疾病过程。
③临床表现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④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人格改变,精神活动常有趋于衰退的倾向。
⑤自知力缺失,家族史阳性和病前的分裂性人格特征是诊断的参考依据。
⑥一般无躯体病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基础,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亦无阳性所见。
*4.首次发病,需服药2年(2年维持);再次发病,需五年维持;≥3次,终生维持。
以往认为维持剂量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1/2-1/3,甚至1/4-1/5左右。
现在认为维持量应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全量或至少不低于3/4量。
第八章心境障碍1.心境障碍定义(P103)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心境障碍病因(P103)1)神经生化改变方面①5-HT假说:5-HT1A和5-HT 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两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
抑郁症、躁狂症患者5-HT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②NE假说:β1受体和α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抑郁症、躁狂症患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③DA假说:D1受体和D2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抑郁症、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④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cAMP和PI代异常。
⑤褪黑素假说(季节性情感障碍):5-HT过多转化为褪黑素。
*3.心境障碍生物学指标: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阳性4.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P106)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思维容障碍、生物性症状(睡眠障碍、晨重夜轻、食欲减退、与体重降低、性功能减退、其他生物性症状)、其他症状5.躁狂发作典型症状(P105)1)典型症状: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快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随境转移、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睡眠障碍、其他症状2)药物治疗需维持血锂浓度:急性期0.8-1.2mmol/L,维持治疗0.4-0.8mmol/L第九章神经症与癔症1.神经症的共同特点(P113)①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基础③临床主要表现有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或转换症状和多种躯体不适感④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⑤无精神病性的症状⑥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有明显主观痛苦感受,有求治要求⑦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⑧病程多持续迁延2.惊恐发作(P117)1)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将要窒息、疯狂、死亡——患者宛如濒临末日,会奔走、惊叫、呼救等2)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脏症状: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等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过度换气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昏、眩晕、感觉异常、出汗、发抖、全身无力等3.强迫症的临床表现(P123)1)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情绪、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违背意愿的强烈心冲动——强迫性害怕失去控制)2)强迫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4.神经症治疗的核心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神经症患者人格的成长与完善5.癔病性人格特征(P131心理因素中的(3))①情绪加强认识、思维服从于情感②高度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③表演性人格特征④高度自我中心主义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P138)1)定义: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指以急剧的、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2)临床特点:①意识障碍:意识围缩小,定向障碍。
②情感症状:反应迟钝,情感麻木、淡漠,也可出现焦虑、惊恐、激越或情感爆发。
③行为动作:运动迟缓,动作减少,木僵状态。
④高度警觉状态:因触境生情而出现,闪回或重现创伤经历。
⑤离开创伤环境后症状迅速缓解,事后可遗忘。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140)1)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2)临床表现①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a.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b.反复出现创伤性容的噩梦c.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d.当面临类似情绪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②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a.难于入睡或易惊醒b.注意集中困难c.激惹性增高d.过分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e.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③持续回避a.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b.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c.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d.情感麻木,与人疏远,不亲切,对亲人情感变淡e.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f.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遗忘等3.适应障碍(P143)是指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