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合集下载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公元年号皇帝备注---- ---- ---- -----317 建武元帝(司马睿,276-321)即位建康(今南京) 318 太兴322 永昌明帝(司马绍,-325)323 太宁325 成帝(司马衍,-342)326 咸和335 咸康342 康帝(司马岳,-344)343 建元344 穆帝(司马聃,-361)345 永和353 王羲之(303?-361?)等27人开阑亭之会356 桓温(312-378)北伐,夺回洛阳357 升平361 哀帝(司马丕,-365)362 隆和363 兴宁363 葛洪(284-363?)逝,著有《抱朴子》364 甲子年365 废帝(司马奕)365 陶渊明(365-427)生366 太和371 咸安简文帝(司马昱,-372)372 孝武帝(司马曜,-396)373 宁康376 太元379 淨土宗始祖慧远(334-416)于庐山结白莲社383 淝水之战,谢石谢玄(343-388)破秦军苻堅(338-385)396 安帝(司马德宗,-418)397 隆安399 法显(337?-423?)往印度取经402 元兴405 義熙418 恭帝(司马德文)419 元熙420 东晋(317-420)结束Sixteen Kingdoms 十六国(304-439,计136年)304 甲子年304 刘渊(-310)国号汉,刘曜(-333)改为赵,即前赵(304-329) 304 成(汉)立(304-347),即前蜀319 石勒(274-332)立后赵(319-350)324 前涼立(324-376)329 前赵灭337 慕容皝立前燕(337-370)347 成(汉)灭348 后赵僧佛图澄(232-348)逝350 后赵灭351 苻健立前秦(351-394)364 甲子年366 沙们乐僔起造敦煌石窟370 前燕灭384 后秦立(384-417)384 慕容垂立后燕(384-409)385 西秦立(385-431)386 吕光(337-399)立后涼(386-403)394 前秦灭397 南涼立(397-414)398 南燕立(398-410)400 西涼立(400-420)401 沮渠蒙逊(386-433)立北涼(401-439)401 天竺国鳩摩罗什(Kumarajiva,343?-413?)到长安403 后涼灭407 赫连勃勃(-425)立夏(407-431)409 北燕立(409-436);后燕灭410 南燕灭414 南涼灭417 后秦灭420 西涼灭424 甲子年431 西秦灭,夏灭436 北燕灭439 北涼灭439 十六国(304-439)结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与帝王的更替及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与帝王的更替及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东汉(25—220)│┌————————————————————┐│↓│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304—347)(304—329)(338—376)│││↓││││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405—413)(400—421)(386—403)(384—394)││││││┌—————————————┐││↓││↓↓│【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401—439)(397—414)(384—417)↑(384—409)│││││││││││┌—————┐││↓│││↓↓│【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陈(557—589)→┴——————————┐│↓↓隋(581—618)注: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

两晋十六国大事年表265年12月 -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帝国。

旋大封司马氏皇族为王,亲王统率500-5000人不等的封国军队,内斗从此埋下祸根。

270年6月 - 鲜卑秃发部落首领树机能在万斛堆起兵叛晋。

271年1月 - 并州匈奴监国右贤王刘猛叛晋出塞。

279年12月 - 秃发树机能战败被杀,凉州平定。

280年3月 - 晋龙骧将军王浚率军攻入建业,吴主孙皓请降,吴国亡,中国一统。

281年10月 - 鲜卑慕容部落兴起,首领大单于慕容涉归开始攻击辽西。

290年4月 -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掌权。

291年3月–贾皇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消灭当权的杨氏集团(皇太后杨芷的娘家),并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辅政。

八王之乱开始。

6月 - 不满司马亮削夺诸王军权,司马玮与贾皇后再次发动政变,杀司马亮。

而贾皇后在太子少傅张华建议下,随即又瓦解司马玮所部,逮捕并处死司马玮。

294年5月 - 匈奴部落首领郝散叛晋。

8月 - 郝散归降后被杀。

295年本年 - 鲜卑索头部落拓跋氏兴起。

296年夏季 - 郝散的弟弟联合羌人和卢水胡人起兵叛晋。

秋季 - 秦、雍二州匈奴、羌、氐各部落全部起兵叛晋,拥立氐人齐万年为皇帝,官军不能平定。

12月 - 仇池氐族首领杨茂搜自略阳返仇池,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

298年本年 - 略阳巴氐人李特兄弟,受秦、雍流民拥护,率流民自汉中进入梁、益二州以避战乱。

299年1月 - 齐万年叛乱平定。

本年 - 太子洗马江统上《徙戎论》,主张将中原各少数民族外迁,未被采纳。

300年3月 - 贾皇后使人杀害废太子司马遹。

4月 - 赵王司马伦借机发动政变,逮捕并废黜贾皇后,随即又假传圣旨将其毒死。

贾氏集团被消灭。

8月 - 淮南王司马允(不在八王之列)因不满司马伦剥夺其军权,出兵攻击司马伦,失败被杀。

本年 - 益州刺史赵钦,因是贾皇后亲族,拒绝朝廷征调返京,起兵攻略州郡,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自建年号。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魏晋南北朝年代表

魏晋南北朝年代表

魏(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称帝,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
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
晋(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
265年司马炎称帝
280年晋发动灭吴之战,东吴灭
291年—306年八王之乱(皇族内乱)
316年,西晋灭亡
北方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
304年刘渊称王
439年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
共有六个民族建立政权:运、匈奴、鲜卑、氐、羌、羯
东晋(317年-420年)
317年,司马睿建康称帝,东晋建立
420年,刘裕灭晋,改国号曰宋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
南朝(420年—公元589年)南朝作为东晋政权的延续
刘宋(420-479年)历4代8帝
齐(479-502年)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
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梁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陈(557-589年)
北朝(386年—581年)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
东魏(534年―550年)高欢控制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西魏(535年―556年)宇文泰控制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北齐(550年—577年)高洋建立(高欢儿子)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建立(宇文泰儿子)。

两晋南北朝年表及地图

两晋南北朝年表及地图

301年
304年
316年 亡于前赵
317年
319年
329年
333年
347年
350年
351年
352年
370年
376年
383年
384年
385年
386年
394年
395年
397年
398年
400年
403年
407年
409年
410年
414年
417年
420年
421年
431年
437年
439年
479年
502年
534年
535年
589年
武王张轨 光文皇帝刘渊 武帝李雄 高祖石勒 灭前赵 文明帝慕容皝 武悼天王冉闵 350-352 惠武帝符洪 灭西晋 改国号为赵 (前赵) 亡于后赵 亡于东晋 亡于冉魏 灭冉魏 亡于前燕 灭前燕 亡于前秦
亡于前秦
灭前凉
淝水之战 济北王慕容泓 成帝慕容垂 泰武帝姚苌 懿武帝吕光 宣烈王乞伏国 仁 亡于后燕 灭西燕
266年 西晋 (216-316) 前凉【汉】 (301-376) 前赵【匈奴】 (304-329) 成汉【氐】 (304-347) 后赵【羯】 (319-351) 前燕【鲜卑】 (333-370) 冉魏 (350-352) 前秦【氐】 (350-394) 西燕【鲜卑】 (384-394) 后燕【鲜卑】 (384-407) 后秦【羌】 (384-417) 后凉【氐】 (386-403) 西秦【陕西鲜卑】 (385-431) 南凉【河西鲜卑】 (397-414) 北凉【匈奴】 (397-439) 南燕【鲜卑】 (398-410) 西凉【汉】 (400-421) 北燕【汉】 (407-437) 胡夏【匈奴铁弗】 (407-431) 北魏【鲜卑】 (386-534) 东魏【鲜卑】 (534-550) 西魏【鲜卑】 (535-557) 北齐 (550-57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东晋 (317-420)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武帝司马炎

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

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

备注
废帝(萧 昭业)
后废帝 (萧昭文) 明帝(萧 鸾,498)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萧 宝融)
祖冲之 (429500)逝
502
齐(479502)亡
Liang 梁 (502557,计 56年)
公元 干支 年号 皇帝 备注
武帝(萧
502
天监 衍,-
549)即位
印度达摩
祖师
520
普通
(Bodhidh
哀帝(司 马丕,365)
葛洪 (284363?) 逝,著有 《抱朴子 》
废帝(司 马奕)
简文帝 (司马 昱,372)
陶渊明 (365427)生 桓温第三 次北伐, 大破南 燕,粮道 却为南燕 、前秦所 截,温还 建康,废 帝奕
孝武帝
372
(司马 曜,-
396)
373
宁康
376
太元
净土宗始
祖慧远
379
arma)东

527
大通
529
中大通
《文选》
作者昭明
531
太子(萧 统,501-
535
531) 逝

544 甲子年
546
中大同
547
太清
简文帝
549
(萧纲,-
551)
550
大宝
551
天正
豫章王 (萧栋)
元帝(萧
552
承圣 绎,-
554)
554
贞阳侯 (萧渊明)
555
天成
555
绍泰
敬帝(萧 万智)
556
晋 十 六 国 南 北 朝 历 史 年 表
维基百 科,自由 的百科全 书 跳转到: 导航, 搜 索

(完整word版)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完整word版)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东汉(25—220)│┌————————————————————┐│↓│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304—347)(304—329)(338—376)│││↓││││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405—413)(400—421)(386—403)(384—394)││││││┌—————————————┐││↓││↓↓│【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401—439)(397—414)(384—417)↑(384—409)│││││││││││┌—————┐││↓│││↓↓│【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陈(557—589)→┴——————————┐│↓↓隋(581—618)注: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892-937 937-975
扬州 金陵
江苏扬州 江苏南京
汉族 汉族
太祖杨行密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 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
景帝李元昊
会宁 阿城 ( 黑)

1115-1234 中都
北京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

南北朝更替表

南北朝更替表

南北朝更替表南北朝更替表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的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指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朝为汉族政权东晋的延续,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

刘宋(420—479年)—刘裕(东晋北府军将领,403年始,败桓玄,灭南燕、西蜀、后秦,降仇池,420年废晋恭帝自立,国号宋)—少帝刘义符(为托孤大臣废杀)—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浚弑父继位)—刘骏(刘义隆次子弑父继位)—前废帝刘子业(太子)—宋明帝刘彧(刘骏异母弟弑君称帝)—刘昱(为右卫将军萧道成所弑)—宋顺帝刘准(刘昱弟)——萧道成(废刘准自立为帝)479年刘宋灭亡。

齐(479—502年)—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废帝萧昭业—萧昭文—齐明帝萧鸾(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废帝自立尽杀高帝与武帝的子孙)—炀帝萧宝卷(萧鸾次子)—和帝宝融(宝卷弟,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宝卷弟宝融为帝,萧衍攻入建康,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

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502年萧齐亡。

梁(502-557年)—梁武帝萧衍(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临贺王萧正德(梁武帝萧衍之侄,侯景攻至台城,包围梁武帝,548年拥立萧正德为皇帝,549年台城被攻陷之后,萧正德便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后被侯景便矫诏杀害)——简文帝萧纲(萧衍第三子,为侯景所害)—豫章王萧栋(萧统之孙。

551年,侯景废简文帝之后,立萧栋为帝,四个月后侯景废萧栋为淮阴王并自立为汉皇帝,之后被梁元帝派人将其沉入水中杀害)—武陵王萧纪(萧衍第八子,梁元帝萧绎之弟。

梁武帝死后,萧纪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后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所俘杀)—元帝萧绎(萧衍第七子,后投降西魏)—梁宣帝萧詧(萧统第三子,554年西魏攻打江陵,梁元帝开门投降,被萧詧以土袋闷死。

魏晋南北朝简述

魏晋南北朝简述

魏晋南北朝简述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国家和民族繁多,首先给出魏晋南北朝的年谱,以备大致对照。

曹魏:220-266晋朝:266-420西晋:266-316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西魏535-557、东魏534-550、北周557-581、北齐550-577魏晋南北朝(220-589),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以前读过台湾大家柏杨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和国内著名学者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对这段动乱不迭混乱割据的历史有些基本的了解。

实事求是的说,本人很讨厌这段历史,因为这段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任职只看出身,不看才具,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并最后导致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想当初,魏武帝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魏国蒸蒸日上,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而到其子魏文帝曹丕的时候,为了篡汉自立,采用九品中正制以获取士族的支持,从而开创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时代。

后来经过野心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几代的经营,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带头生活奢侈荒淫无度,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西晋淫奢之风弥漫,从著名的“王恺与石崇斗富”就可知道,这样的时代是多么的不可救药。

司马炎死了以后,白痴皇帝惠帝司马衷继位,该公无处理朝政的能力,大权落到其妻子皇后贾南风的手中。

此女凶狠恶毒妖孽宫廷,直接导致司马宗室的“八王之乱”。

司马宗室从宫廷之内杀到宫廷之外,伤亡几十万人,中央和地方的军队损失殆尽,致使西晋朝廷再也没有力量遏制周边少数民族的反弹。

从此,一个混乱不堪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了,这五个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一个个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期间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如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诸帝年号

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诸帝年号

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诸帝年号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字仲达(武帝祖父)太祖文皇帝司马昭字子上(武帝父)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字子元(武帝伯父)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字安世:【泰始(265--274)咸宁(275--279)太康(280--289)太熙(290)】惠皇帝司马衷字正度:【永熙(290)元康(291--299)永康(300)永宁(301)太安(302--303)建武(304--305)光熙(306)】赵王司马伦:【建始(301)宣帝子】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永嘉(307--312)武帝子】孝愍皇帝司马邺字彦旗:【建兴(313--316)武帝孙】东晋中宗孝元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建武(317)太兴(318--321)永昌(322)宣帝曾孙】肃宗明皇帝司马绍字道畿:【太宁(323--325)】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字世根:【咸和(326--334)咸康(335--342)】康皇帝司马岳字世同:【建元(343--344)】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字彭子:【永和(345--356)升平(357--361)】哀皇帝司马丕字千龄:【隆和(362)兴宁(363--365)】废皇帝司马奕字延龄:【太和(366--370)】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字道万:【咸安(371--372)元帝子】孝武皇帝司马曜字昌明:【宁康(373--375)太元(376--396)】安皇帝司马德宗:【隆安(397--401)元兴(402)大亨(402)元兴(403--404)义熙(405--418)】恭皇帝司马德文:【元熙(419--420)】十六国:汉高祖光文皇帝刘渊:【元熙(304--307)永凤(308)河瑞(309)】烈宗昭武皇帝刘聪:【光兴(310)嘉平(311--314)建元(315)麟嘉(316--317)】灵皇帝刘粲字士光:【汉昌(317)】前赵刘曜:【光初(318--329)光文皇帝皇侄】成始祖景皇帝李特:(武帝父)太宗武皇帝李雄:【建兴(304--305)宴平(306--310)玉衡(311--334)】幽公李期字世运:【玉恒(335--337)】汉中宗昭文皇帝李寿:【汉兴(338--343)武帝堂弟】归义侯李势字子仁:【太和(344--345)嘉宁(346-- 347)】前凉昭公张寔:【建兴(317--319)】成公张茂:【建兴(320--323)】文公张骏:【建兴(324--345)】桓公张重华:【建兴(346--353)】威公张祚:【和平(354)】冲公张玄靓:【建兴(355--360)升平(361--362)】归义侯张天锡:【升平(363--376)】后赵高祖明皇帝石勒字世龙:【太和(328--329)建平(330-- 333)】海阳王石弘字大雅:【延熙(334)】太祖石虎:【建武(335--348)太宁(349)明帝侄】彭城王石遵:(在位183天,无年号)义阳王石鉴:【青龙(350)】新兴王石袛:【永宁(350--351)】魏武悼天王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永兴(350--352)石虎养孙】前燕高祖武宣皇帝慕容傀(文明帝父,追封)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无年号)烈祖景昭皇帝慕容俊:【元玺(352--356)光寿(357--359)】幽皇帝慕容暐:【建熙(360--369)】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燕元(384--385)建兴(386--395)文明皇帝子】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永康(396--397)】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建平(398)长乐(399--400)】昭文皇帝慕容熙:【光始(401--406)建始(407)】西燕济北王慕容泓:【燕兴(384)景昭皇帝子】威皇帝慕容冲:【更始(385)】西燕王段随:【昌平(386)】西燕王慕容凯:【建明(386)】西燕王慕容瑶:【建平(386)】西燕王慕容忠:【建武(386)】河东王慕容永:【中兴(386--394)】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字玄明:【建平(400--404)文明皇帝子】末主慕容超字祖明:【太上(405--410)献武皇帝侄】前秦惠武皇帝苻洪(原姓蒲,无年号)高祖明皇帝苻健:【皇始(351--354)】厉王苻生:【寿光(355--356)】文桓皇帝苻雄(惠武皇帝子,宣昭皇帝父)世祖宣昭皇帝苻坚:【永兴(357--358)甘露(359--364)建元(365--384)】哀平皇帝苻丕:【太安(385)】高皇帝苻登字文高:【太初(386--394)宣昭皇帝族孙】后主苻崇:【延初(394)】后秦始祖景元皇帝姚弋仲(武昭皇帝父,追封)太祖武昭皇帝姚苌:【白雀(384--385)建初(386--393)】高祖文桓皇帝姚兴:【皇初(394--398)弘始(399--415)】后主姚泓:【永和(416--417)】北燕惠懿皇帝高云字子雨:【正始(407--409)后燕惠愍皇帝养子】北燕元皇帝冯和(文成皇帝祖父,追封)宣皇帝冯安(文成皇帝父,追封)太祖文成皇帝冯跋:【太安(409--430)】昭成皇帝冯弘:【太兴(431--436)】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建义(385--387)】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388--400)】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永康(412--419)建弘(420--428)】后主乞伏暮末:【永弘(428--431)】后凉景昭王吕婆楼(懿武皇帝父)太祖懿武皇帝吕光:【太安(386--388)麟嘉(389--395)龙飞(396--398)承康(399)】灵皇帝吕纂字永绪:【咸宁(399--400)】后主吕隆字永基:【神鼎(401--403)】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太初(397--399)】康王秃发利鹿孤:【建和(400--401)】景王秃发縟檀:【弘昌(402--404)】北凉武宣王段业:【神玺9397--398)天玺(399--400)】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永安(401--411)玄始(412--427)承玄(428--430)义和(431--433)】哀王沮渠牧犍:【永和(433--439)】酒泉王沮渠无讳:【承平(443)】河西王沮渠安周:【承平(443)】西凉太祖武昭王李嵩字玄盛小字长生:【庚子(400--404)建初(405--416)】后主李歆字士业:【嘉兴(417--419)】冠军侯李恂:【永建(420)】夏世祖武烈皇帝赫连勃勃:【龙昇(407--412)凤翔(413--417)昌武(418)真兴(419--424)】废主赫连昌:【承光(425--427)】后主赫连定:【胜光(南北朝:宋孝穆皇帝刘翘(汉楚元王刘交之后,武帝父)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永初(420--422)】少皇帝刘义符:【景平(423)】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元嘉(424--453)】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孝建(454--456)大明(457--464)】前废帝刘子业:【永光(465)景和(465)】太宗明皇帝刘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泰始(465--471)泰豫(472)】后废帝刘昱:【元徽(473--476)】顺皇帝刘准:【昇明(477--479)】齐宣皇帝萧承之(汉酂文终侯萧何之后,高帝父)太祖高皇帝萧道成字韶伯:【建元(479--482)】世祖武皇帝萧赜:【永明(483--493)】郁林王萧昭业:【隆昌(494)】海陵王萧昭文:【延兴(494)】景皇帝萧道生(高皇帝兄,明皇帝父,追封)高宗明皇帝萧鸾:【建武(494--497)永泰(498)】东昏侯萧宝卷:【永元(499--500)】和皇帝萧宝融:【中兴(501--502)】梁太祖文皇帝萧顺之(齐高帝族弟,武帝父)高祖武皇帝萧衍字叔达:【天坚(502--519)普通(520--526)大通(527--528)中大通(529--534)大同(535--545)中大同(546)太清(547--549)】太宗简文皇帝萧纲字世赞小字六通:【大宝(550)】高宗昭明皇帝萧长懋豫章王萧栋:【天正(551)】武陵王萧纪字世询:【天正(552)】世祖孝元皇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承圣(552--554)天正(553)】贞阳侯萧渊明:【天成(555)】敬皇帝萧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绍泰(555)太平(556--557)】后梁中宗宣皇帝萧詧字理孙:【大定(555--561)】世宗孝明皇帝萧归字仁远:【天保(562--585)】后主萧錝字温文:【广运(586--587)】陈太祖景皇帝陈文赞:(武帝父,追封)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永定(557--559)】世祖文皇帝陈茜字子华:【天嘉(560--565)天康(561)】废帝陈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光大(567--568)】高宗孝宣皇帝陈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太建(569--582)】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至德(583--586)祯明(587--589)】魏太祖平文皇帝拓拔郁律(道武帝曾祖父,追封)高祖昭成皇帝拓拔什翼健(道武帝祖父,追封)献明皇帝拓拔寔(道武帝父,追封)烈祖道武皇帝拓拔珪字涉圭:【登国(386--395)皇始(396--397)天兴(398--403)天赐(404--408)】太宗明元皇帝拓拔嗣:【永兴(409--413)神瑞(414--415)泰常(416--423)】世祖太武皇帝拓拔焘字佛狸:【始光(424--427)神麚(428--431)延和(432--434)太延(435--439)太平真君(440--450)正平(451)】隐王拓拔余:【承平(452)】恭宗景穆皇帝拓拔晃(太武皇帝子,文成帝父,追封)高宗文成皇帝拓拔叡:【兴安(452--453)兴光(454)太安(455--459)和平(460--465)】显祖献文皇帝拓拔弘:【天安(466)皇兴(467--470)】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延兴(471--475)承明(476)太和(477--499)】世宗宣武皇帝元恪:【景明(500--503)正始(504--507)永平(508--511)延昌(512--515)肃宗孝明皇帝元诩:【熙平(516--517)神龟(518--519)正光(520--524)孝昌(525--527)武泰(528)】肃祖文穆皇帝元勰(孝庄帝父,追封)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建义(528)永安(528--529)】长广王元晔字华兴小名盆子:【建明(530)文成帝侄孙】先皇帝元羽(孝文帝弟,节闵帝父,追封)节闵皇帝元恭字修业:【普泰(531)】安定王元朗:【中兴(531)章武王元融之子】武穆皇帝元怀(孝文帝子,孝武帝父,追封)孝武皇帝元修:【太昌(532)永兴(532)永熙(532--534)】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天平(534--537)元象(538)兴和(539--542)武定(543--550)】西魏文景皇帝元愉(文帝父,追封)文皇帝元宝炬:【大统(535--551)】废皇帝元钦恭皇帝拓拔廊齐文穆皇帝高树生(文宣帝祖父,追封)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文宣帝父,追封)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文宣帝兄,追封)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天保(550--559)】废皇帝高殷:【乾明(560)】肃宗孝昭皇帝高演:【皇建(560)】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大宁(561)河清(562--564)】后主高纬:【天统(565--569)武平(570--575)隆化(576)】幼主高恒:【承光(577)】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帝父,追封)孝闵皇帝宇文觉字陀罗尼:世宗明皇帝宇文毓:【武成(559--560)】高祖武皇帝宇文邕:【保定(561--565)天和(566--571)建德(572--577)宣政(578)】宣皇帝宇文赟:【大成(579)】静皇帝宇文阐:【大象(579--580)大定(581)】。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开封
后周
后周
郭威
951-960年
北宋

杨行密
892-937年
南唐
南唐
徐知诰李昇
937-976年
北宋
吴越
钱镠
893-978年

马殷
896-951年
南唐

王潮、王审知
893-945年
南汉
刘隐、刘岩
905-971年
北宋
前蜀
王建
891-925年
后唐
后蜀
孟知祥
926-965年
北宋
南平
高季兴
907-963年
北汉
385-431年
苑川今甘肃榆中
金城今甘肃兰州
枹罕今甘肃临夏

后凉
吕光

386-403年
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秦
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397-414年
乐都今青海乐都
西平今青海西宁
西秦
南燕
慕荣德
398-410年
广固今山东青州
东晋
西凉
李暠

400-421年
敦煌今甘肃敦煌
北凉
北凉
沮渠蒙逊
匈奴
401-439年
张掖今甘肃张掖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表
时代
政权
创建者
起止年代
都城
亡于何国
三国

曹丕
220-26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晋

刘备
221-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孙权
222-280年
武昌今湖北鄂州
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402年
403年
404年 405年 406年 407年慕容云 在冯跋的拥戴 下即天王位, 恢复了高姓, 惠懿帝 改元正始。慕 高云 容熙就被人抓 407-409 住,送给了高 云,当天就被 高云杀死,后 燕灭亡于北燕 文成帝 冯跋 409-430
407年
武烈帝赫 连勃407425
408年 409年 410年 411年 412年 文昭王乞 伏炽磐 412-428 明元皇帝拓跋嗣 409-424
第 5 页,共 10 页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北魏 晋朝东晋西晋, 西魏北周隋 宋齐梁陈 东魏北齐 413年 414年,西 秦军袭击 南凉首都 乐都,秃 发褥檀投 降西秦南 凉王国灭 亡于西秦 。 后主姚泓 416-417 417年晋军 攻克长 安,姚泓 出降,后 秦帝国灭 亡于晋 汉赵前赵【 匈奴】 后赵【羯 前秦【氐 成汉 】 族】 前凉 前燕【鲜 后秦【羌 后燕【鲜卑族 北燕【 卑族】 族】 】 汉】 西秦【陕 西燕【鲜 后凉【氐 西鲜卑人 卑族】 族】 】 南凉【河 胡夏【匈 北凉【匈 西鲜卑首 奴铁弗部 奴】 领】 】
第 8 页,共 10 页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北魏 晋朝东晋西晋, 西魏北周隋 宋齐梁陈 东魏北齐 元钊528 528年 孝庄帝元子攸 528-530 529年 北魏长广王元晔 530年 530-532 531年 孝武帝元修532532年 535 533年 北魏于534年分 534年 裂成东魏及西魏 后灭亡。 西魏535-556 535年 文皇帝元宝炬 535-551 简文皇帝萧纲 549年 549年~551年 汉赵前赵【 匈奴】 后赵【羯 前秦【氐 成汉 】 族】 前凉 前燕【鲜 后秦【羌 后燕【鲜卑族 北燕【 卑族】 族】 】 汉】 西秦【陕 西燕【鲜 后凉【氐 西鲜卑人 卑族】 族】 】 南凉【河 胡夏【匈 北凉【匈 西鲜卑首 奴铁弗部 奴】 领】 】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比较复杂,朝代更迭频繁,政权过渡犹如昙花一现,我把这段时期作简要说明,以便理清思路,其中东晋的十六国暂不列出,以防混乱记忆。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经董卓之乱,转入群雄割据,军阀相互吞并之局,历30余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代汉称魏帝;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汉帝;公元222年,孙权称吴帝,至此进入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西晋时期(公元266-316年)司马炎于公元266年篡帝位,国号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与东晋合称二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所灭。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当时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其中前、后二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及夏,成汉为十六国。

南朝宋——魏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称为为南朝宋,传至479年被齐取代。

北朝始于鲜卑拓跋氏的魏,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386年复国,并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完成北方统一,史称北魏。

南朝齐——魏时期公元479年,萧道成篡位,是为南朝齐,传至公元502年被梁取代。

北魏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

南朝梁——东魏、西魏时期公元502年,萧衍篡位,建立南朝梁,传至557年被陈取代。

北魏自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经连年战乱,至534年孝武帝奔长安而依附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48年,侯景之乱,从此南朝一蹶不振。

南朝陈——北齐、北周时期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称南朝陈,传至589年被隋所灭。

公元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史称北齐,传至577年被北周所灭。

公元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史称北周,传至581年被隋取代。

中国历史年表·两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年表·两晋南北朝
丙戌(二)
386
中帝(慕容顗)
建明(1)
丙戌(三)
386
文帝(-望,又名瑶)
建平(1)
丙戌(三)
386
代帝(-忠)
建武(1)
丙戌(三)
386
河东王(-永)
中兴(9)
丙戌(十)
386
陇西部[乞伏氏](265-385)
乞伏祐邻
乙酉
265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47)
己丑
329
辛丑(八)
401
建始(1)
丁未
407
南燕[慕容氏](398-410) *
世祖献武帝(慕容德)
燕平(2)
戊戌(二)
398
建平(6)
庚子
400
末帝(-超)
太上(6)
乙巳(十一)
405
西燕[慕容氏](384-394)
济北王(慕容泓)
燕兴(1)
甲申(四)
384
威帝(-冲)
更始(2)
乙酉
385
成祖(段随)
昌平(1)
燕元(3)
甲申
384
建兴(11)
丙戌(二)
386
烈祖惠愍帝(-宝)
永康(2)
丙申(四)
396
开封公(-详)
建始(1)
丁酉(五)
397
赵王(-麟)
延平(1)
丁酉(七)
397
昌黎王(兰汗)
青龙(1)
戊戌(四)
398
中宗昭武帝(慕容盛)
建平(1)
戊戌(十)
398
长乐(3)
己亥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顺序终于梳理清楚了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顺序终于梳理清楚了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顺序终于梳理清楚了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顺序终于梳理清楚了三国归晋,三国之后就是两晋。

两晋整个朝代是相当复杂的,伴随着五胡乱华,北方十六国的建立和纷争。

十六国主要发生在北方,南方就是东晋,相对稳定。

最后北方统一于北魏的拓跋氏鲜卑,南方东晋,后来被刘宋取代,刘宋后面又被齐取代,齐之后是梁,梁之后是陈。

北方的北魏生存的时间是最长的,达148年。

比东晋的103年还要长。

基本上等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时间。

北方的十六国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

大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起也快灭亡也快。

形式上统一北方的有两个:一个是前秦,一个是北魏。

前秦统一北方的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西晋(266年-316年)是全国统一的,只有50年,经过八王之乱,国力衰弱,士兵都打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投降的匈奴有了机会。

匈奴被汉朝打残之后,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呆不下去了西迁,最后跑到欧洲去了。

南匈奴投降汉朝,主要生活在宁夏、山西、陕西、河北省北部,内蒙古南部地区。

南匈奴的首领叫刘渊,经历了几百年,匈奴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名字都用的汉名。

刘渊和他的儿子攻进了空虚的长安,建立了“赵”政权,史称为前赵。

前赵(304年-329年)只存在了25年。

就被刘渊的手下,羯族人石勒消灭。

石勒就建立了“后赵”。

石勒死后,政权就被他侄子石虎攫取,石虎是非常残暴的,但是他打仗厉害,其它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不是他的对手,石虎的后赵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政权,石虎到处打仗,虽然他最厉害,但是想要统一中国也是困难重重,到处碰壁。

北方和西北都统一不了,更别说南方的东晋了。

在石虎看来东晋最难打。

石虎一看既然统一中国困难重重,就意志消沉,沉迷于享乐了。

石虎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是非常残暴的,他的几个儿子互相残杀,杀一个少一个。

石虎又杀他儿子。

最后石虎觉得儿子既然长大了都想杀父亲,就立只有10岁的小儿子为太子,认为等他长大后,自己也老的差不多了。

石虎死后,小儿子就被掌握兵权的其他儿子杀了,杀来杀去,最后石虎的养孙石闵夺取了最后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7年
438年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
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
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
439年
国灭亡。北魏帝国统一
华北,五胡十六国结
束,南北朝时期正式开
440年

441年
442年
443年
444年
445年
446年
447年
448年
449年
450年
451年
452年
南安王 拓跋余452
453年 刘劭453
文成皇帝拓跋浚452-465
315年
316年 东晋 317年 元帝司马睿317—322 318年 319年
昭武帝刘聪316-318 刘璨318
刘曜318-329
320年
321年 322年 明帝司马绍322—325 323年 324年 325年 成帝司马衍325—343 326年 327年 328年 329年 330年 331年 332年 333年 334年 335年 336年 337年 338年 339年 340年 341年
376年8月,前秦军 攻陷姑臧,俘张天 锡,前凉王国灭亡
哀平帝苻丕385
泰武帝姚苌384-393
386年 387年 388年 389年 390年 391年 392年 393年 394年
道武皇帝拓跋圭386-409
395年
396年 397年 安帝司马德宗397—418 398年 399年 400年 401年 402年
高帝苻登386-394
后主符崇394 394年10月,苻崇 攻西秦王国,兵败 被杀,前秦帝国灭
文桓帝姚兴394-416
后主姚泓416-417 417年晋军攻克长 安,姚泓出降,后 秦帝国灭亡
425年
426年 427年 428年 429年 430年
431年
432年 433年 434年 435年
436年
惠武帝符洪350 明帝符建350-355
厉王苻生355-357
恒王张重华346-353 347年,东晋大将桓 温攻陷成都,俘李 势,灭成汉帝国。
景昭帝慕容俊348-
哀王张曜灵353 威王张祚354-355 冲王张玄靓355-363
宣昭帝苻坚357-
幽帝慕容暐360-370
悼王张天锡363-376
370年11月,前秦王 猛攻陷邺城,俘慕容 伟,前燕帝国灭亡
342年 343年 康帝司马岳343—345 344年 345年 穆帝司马聃345—361 346年
347年
348年 349年 350年 351年 352年 353年 354年 355年 356年 357年 358年 359年 360年 361年 362年 哀帝司马丕362—366 363年 364年 365年 366年 海西公司马奕366—371 367年 368年 369年
武烈帝赫连勃407-425
昭成帝冯弘431-437
436年5月,北魏军攻 北燕,冯弘弃龙城投 奔高句丽王国,北燕 帝国灭亡
后主乞伏暮末428-430
431年,胡夏帝赫连定攻 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 出降,西秦王国灭亡
废主赫连昌425-427 被拓 跋焘部将杀
后主赫连定427-431
哀王沮渠牧键433-439
灵帝吕纂399-401
康王秃发利鹿孤399-402
后主吕隆401-403
武宣王沮渠蒙逊401-433 景王 秃发傉檀402-414
403年,南凉、北凉、后 秦联军包围后凉姑臧,后 凉王吕隆投降后秦,后凉 王国灭亡
惠懿帝高云407-409 文成帝冯跋409-430
文昭王乞伏炽磐411-428
414年,西秦军袭击南凉 首都乐都,秃发褥檀投降 西秦南凉王国灭亡。
403年
404年 405年 406年 407年 408年 409年 410年 411年 412年 413年
明元皇帝拓跋17年
418年 419年 恭帝司马德文419—420 420年 宋武皇帝刘裕420—422 421年 422年 423年 少帝 刘义符423 424年 文皇帝刘义隆424—453 太武皇帝拓跋焘424-452
前废帝 刘子业465 明皇帝 刘彧465-472
后废帝 刘昱473-476 顺皇帝 刘准477-479 齐萧道成479-482 武帝萧赜482-493
鬰林王萧昭业493-494 明帝 萧鸾494-497
东昏侯萧宝卷499-500 和帝萧宝融501-502 梁武帝萧衍502-552
献文皇帝拓跋弘466-471 孝文皇帝拓跋宏471-499
454年 孝武皇帝 刘骏453-464
455年
456年
457年
458年
459年
460年
461年
462年
463年 464年 465年 466年 467年 468年 469年 470年 471年 472年 473年 474年 475年 476年 477年 478年 479年 480年 481年 482年 483年 484年 485年 486年 487年 488年 489年 490年 491年 492年 493年 494年 495年 496年 497年 498年 499年 500年 501年 502年 503年 504年 505年 506年 507年 508年 509年 510年 511年 512年
589年
临海王陈伯宗567-568 孝宣皇帝陈顼569-582
炀公陈叔宝583-589
宣皇帝宇文赟579 静皇帝宇文阐579-581 隋朝隋文帝 杨坚581年
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灵炀帝高纬566-577
安德王高延宗577 孝殇帝高恒577
后燕【鲜卑族】
北燕【汉】
西燕【鲜卑族】
西秦【陕西鲜卑人
后凉【氐族】
宣武皇帝元恪500-515
513年 514年 515年 516年 517年 518年 519年 520年 521年 522年 523年 524年 525年 526年 527年 528年 529年 530年 531年 532年 533年 534年 535年 536年 537年 538年 539年 540年 541年 542年 543年 544年 545年 546年 547年 548年 549年 550年 551年 552年 553年 554年 555年 556年 557年 558年 559年 560年 561年 562年
370年
371年 简文帝司马昱371—372 372年 373年 孝武帝司马曜373—396 374年 375年
376年
377年 378年 379年 380年 381年 382年 383年 384年 385年
北魏
归义侯李势343-347
彭城王石遵349 义阳王石鉴349 新兴王石袛350-351
武悼天王冉闵350-
更愍帝慕容宝396-398
昭武帝慕容盛398-401
昭文帝慕容熙401-407
407年慕容云在冯跋的拥 戴下即天王位,恢复了 高姓,改元正始。慕容 熙就被人抓住,送给了 高云,当天就被高云杀 死,后燕灭亡。
394年8月,后燕攻陷长 子,斩慕容永,灭西燕 帝国
武王秃发乌孤397
武宣王段业397-401
南凉【河西鲜卑首领】 北凉【匈奴】
西夏【匈奴铁弗部】
成帝慕容垂384-396
济北王慕容泓384 威帝慕容冲 385-386 宣烈王乞伏国仁385-388
西燕王段随 386 西燕王慕容凯386 西燕王慕容瑶386 西燕王慕容中386 河东王慕容永386-394
懿武帝吕光386-399 武元王乞伏乾归388-412
武陵王萧纪552 孝元皇帝萧绎552-554
闵皇帝萧渊明555 孝敬皇帝萧方智555陈武皇帝陈霸先557-
文皇帝陈蒨560-566
孝明皇帝元诩516-527
元钊528 孝庄帝元子攸528-531 北魏长广王元晔530-532
孝武帝元修532-535
西魏535-556 文皇帝元宝炬535-551
东魏534-550 孝静帝 元善
北齐 文宣帝高洋550-559
废皇帝元钦552-554
恭皇帝元廓554年-556年
北周 孝闵皇帝宇文觉557 明皇帝宇文毓557-560
武皇帝宇文邕560-578
废帝高殷559-560 孝昭帝高演560-561 武成帝高湛561-566
563年 564年 565年 566年 567年 568年 569年 570年 571年 572年 573年 574年 575年 576年 577年 578年 579年 580年 581年 582年 583年 584年 585年 586年 587年 588年
晋朝
汉(匈奴)
前赵【匈奴】
266年 武帝司马炎266-290 290年 惠帝司马衷290-306 301年 302年 303年 304年 305年 306年 307年 怀帝司马炽307-311 308年 309年 310年 311年 愍帝司马邺311-316 312年 313年 314年
光文皇帝刘渊306-316
431年后夏帝赫连定西 迁,被吐谷浑汗国突击, 赫连定被擒,后夏帝国灭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 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沮 渠牧犍出降,北凉王国灭 亡
后赵【羯】
前秦【氐族】
成汉
前凉
前燕【鲜卑族】
后秦【羌族】
武王张轨301-314
高祖石勒319-333
武帝李雄314-320 昭王张寔314-320
成王张茂320-324 文王张骏324-346
海阳王石宏333-334 太祖石虎334-349
幽公李期334-338 昭文帝李寿338-343
文明帝慕容皝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