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能够理解并吸收文章中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尊敬师长的原因。

2. 引入本文《师说》,简介作者韩愈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及难以理解之处。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之学者多无师”、“师道尊严,而弟子不必不如师”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或经历的文章。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2.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和及其思想意义。

2. 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贝I」、于、乎、所以”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古今异义词语。

4.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良好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一一教师启发引导一一学生自主探究一一教师总结【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解题“文章虽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以古文宣传儒家思想,反对当时盛行的佛老学说,反对“饰其词而遗其意”的骈文,使千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师说》的意思就是“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一篇文章。

二、作家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在当时士大夫中存在着遵“家法”而鄙从师的恶习,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正音:愚(yu )句读(dbu)谀(yu )经传(zhuQn)炎K (tan)萇(chang)聃(d和)蟠(p^n)巫(wu )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师说》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导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师说》精品教学设计的探究,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前言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师说》作为必修课的教材,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外,追求的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何在授课中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师说》精品教学设计分析1. 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选择教材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进而明确教材的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师说》内容的深刻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领袖素质、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手段。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由转换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

比如,可以使用情境分析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到问题的本质,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 也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高一语文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说》教学重点突出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在语文的学习中培养道德情操和人生观念,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修身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创设品德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优秀的品德素质。

4. 提高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教师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话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评,收集家庭作业、课堂测试、作品评估等多种材料,根据学生个性化情况,采用不同级别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投身学习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找出作者的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

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1.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2.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二、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

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

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

师说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能不估计到。

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和讨论法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2课时。

四、学情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于文言文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得可怜。

2)高一年的学生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较贫乏。

而对于经典篇章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3)小乡村学生文言文基础差,朗诵能力不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

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大家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知道韩愈因写此文而被当时人视为“狂人”。

请大家说说韩愈究竟“狂”不“狂”;如果说他“狂”,这又意味着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要求是:结合文中的某些句子说明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尖锐地指责坏习俗。

)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乐陵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

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

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

这个人是谁呢?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人教版必修三高一第11课《师说》教案(3课时)

人教版必修三高一第11课《师说》教案(3课时)
一、文本内容研习探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检查课文翻译情况(若未提前翻译给5分钟时间同学们根据注释翻译)
研读第一段,请同学翻译课文,遇到重点字词句或译错的地方插进去讲
1.重点词: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传授、惑---疑惑、而---承接连词、孰---疑问代词,谁
2.原文翻译:
《师说》教案
韩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即杏林春暖,橘井生香:春天来了,杏树林春意盎然,春风的暖抚使众生物都受到了恩惠;
橘井泉的井水甘甜,泉水像甘露一样滋润着万物,随风撒遍全天下。
形容医生能妙手回春,救济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受惠者在赞美他的高尚品德。
知识卡片2:子贡结庐守墓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时间够课补充)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教版《师说》教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师说》教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师说》教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学会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教师,热爱学习;(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师说》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3. 韩愈生平和文学地位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 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师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划记文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式;(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文学鉴赏:(1)分析《师说》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正确的师生观,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师说》全文;2. 总结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进行翻译练习;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师说》全文的情况,以及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2)

《师说》教学设计利辛一中语文组闫玲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经典中尊师重道的内涵;2.学习文化经典,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弘扬传统美德。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阐释论证的。

难点: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古人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老师的地位又上升了一级,今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赞美老师,这些都说明老师的重要,我们应该从师学习。

可韩愈的《师说》却反映了一种与之相反的现象,那么韩愈通过这种相反的现象想告诉我们什么哪?今天我们走进《师说》,去领会其思想内涵吧。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言”(文章的言语形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这节课我们重点从“文“(文章的内涵)的角度加以赏析。

(板书)二,整体把握,鉴赏分析说是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一种,以前学习过《马说》《捕蛇者说》等,“师说”就是“说师”,说说从师的道理。

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当时社会上从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用文中语句回答)(一生回答)1、从师的现状:(学习第二段)【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了突出师道不传的时间之长,作者采用了三组对比,大家找出这三组对比,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注意其行文语气,代表发言)明确: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板书)今之众人古之圣人圣益圣,愚益愚疑问语气(纵比)为子择师自身耻师小学而大遗肯定语气(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讽刺语气(横比)(老师小结的时候把“纵比自比横比”板书一下)“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

(从每一组对比的语气思考,学生品读语气的不同)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设计.doc

师说学习自主化•目标明唏化V课程学习目标:目麻解读1. 借助工具书和课木注释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 掌握重点实词“说” “相” “传” “贻”,以及重点虚词“于” “乎”“其”。

3. 学习木文运用止反对比论证、事理结合的写作方法。

4.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木文的思想意义。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学法指导1. 纠正读音。

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读1段,读完后,由同组的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

然后同组的同学把全文齐读一遍,巩固读音。

2. 纠正翻译。

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翻译1段,当翻译出现错误时,同组的同学要纠止译错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3. 归纳垂要的文言知识。

以小纽(4人)为单位,把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4.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以小组(4人)为单位,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乂是什么呢?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 领会并运用对比论证、事理结合论证的方法。

3.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教学建双1•诵读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

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揣摩文意。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提问法。

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B读、H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勇于向老师提出疑问。

3. 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

“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4. 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借鉴对比论证和事理结合论证的写作手法。

材胖仕念化•仕倉矢童化背景知识推送解文8J“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师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师说》是唐代名家韩愈所著的一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探讨“师”与“生”的关系。

作为经典名篇之一,不仅在文化范畴内享有广泛的传承和影响,还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文本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师说》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文本分析《师说》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可分为序言、中言、尾言三个部分。

序言主要叙述作者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劝告年轻人努力学习。

中言重点探讨师与生的关系,阐释师生关系的本质及正确的培育方式。

尾言则通过比喻,再次强调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要和老师、同窗共同进步。

《师说》的文体为议论文,语言简练明了,思路清晰,语句字正腔圆,形象生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和分析《师说》这一经典名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鉴赏能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师说》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解读和理解,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和思想意义;3.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能够通过文本学习和分析,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撰写符合文化价值观的优秀文章。

三、教学内容1. 师说节选阅读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以节选的方式将《师说》文本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师生关系的本质及正确的培育方式。

2. 文本阅读让学生全文阅读《师说》,通过分析文本的主旨、框架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价值,并全方位感受韩愈的文章风格和思维特点。

3. 文本解读让学生对《师说》的中言以及毕祖道引言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理解,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思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培养方式。

必修三11《师说》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三11《师说》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师说》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师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3. 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4. 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

虚心求教的美德.教学难点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教学方法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出示投影: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二、解题1.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3:第11课 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3:第11课 师说

师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呢?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

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师说》教课反省和教课方案沁阳市第一中学王琳琳5 月 15 日(周五)夜晚获得自己进入今年度焦作市优良课的决赛的信息以后||,我十分震撼 ||,万分惊恐 ||。

固然已经走上讲台 7 年||,但说来愧疚 ||,我从未参加过任何的优良课竞赛||,连校级的公然课也极少上||。

平常授课任性、任意||,而优良课要求高 ||,听课老师人数多、水平高 ||,自己能行吗 ?周六周日加班把课文又读了几遍||,把自己录微课的课件和教课方案熟习了一下||,并做了些改正 ||。

周一到校邀请三个年级的同事来听||,大家给我提了好多建议:学生踊跃性不高 ||,有几次出现冷场;设计得八面玲珑||,没有要点;内容老套||,没有新意;时间分派不合理 ||,后边内容本该出彩却草草结束姐妹们帮我出了好多想法 ||。

于是接下来我又赶快调整思路 ||,删去了对于本文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剖析的环节 ||,删去了教师的范读 ||,同时收集有关新闻资料和议论以及从师的名言和案例图片到周二下午 ||,全部基本敲定 ||,我忐忑的心情才略微沉静一点点||。

此刻全部都结束了 ||,细细想来 ||,真的很感谢我的那些好姐妹||,是她们让我明确了设计思路并且有了迎战的勇气和自信||。

同时我也有幸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挑战自己的时机 ||,由于在准备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我有了好多收获和感悟||。

一、立足根本着重方法字词教课是文言文教课的基础 ||,只管字词教课花费时力 ||,不易出彩 ||,但这不可以成为在赛课中绕开字词教课的原由 ||,所以我在讲堂第一个环节设计了自己检测的环节 ||,并且插入了对“依据构造推测词义”的方法指导 ||。

希望学生在学文言文的时候不单要多累积 ||,并且要讲方法 ||。

二、重申人文品读精神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致||,自然语文教课就肩负了知识教授予人品培养的两重担务 ||,假如我们只着重了知识的教授却忽视了心灵的塑造 ||,那我们便失掉了语文的灵魂 ||。

《师说》教学教案设计

《师说》教学教案设计

《师说》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师说》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阐述了尊师重道的理念,通过对比古今对待师长的态度,指出从师而学的正确性。

具体内容包括: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部分内容揭示了古代学者在学术追求过程中,必须有老师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传、师、道”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其、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中的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探究合作。

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对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把握“师”与“道”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析文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思考:韩愈为什么要作《师说》送给学生李蟠?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创作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是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1、思考:本文中心论点为“学者必从师”(提出问题),文中是如何论证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重要性——教师的作用、人必有惑
必要性——师道不传
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受”“不”“道”“学者”“小学”“所以”“其”的意义用法以及实词活用、一词多义用法
2、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归纳总结。

明确: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纵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自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横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下表:
3、作者在分析了从师重要性和必要性后,认为怎样从师呢?(解决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择师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圣人无常师——孔子言和行(道理论证、事例论证)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讲解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从而”“无”“师”“的意义用法以及“庸……乎”固定句式
4、教师小结: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这一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

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

5、学生再读课文
四、拓展探究
韩愈在文中所提的观点是不是都是进步的?我们该借鉴哪些?
明确: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

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体现出韩愈思想的局限性和时代意义。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重要性——教师作用、人必有惑
为何从师
必要性——师道不传(对比论证)学者必从师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如何从师
人无常师——孔子言行(道理论证、事例论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