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三)强化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

提能训练(三) 论述类文本第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

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

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

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

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

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

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

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

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

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

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

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

文明体系。

(摘编自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

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

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

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

心意义。

解析:选 A B项,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曲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⑤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解析:选 D 由原文“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可知,“希腊石头与

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所以,“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对中国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选 B 强加因果,前面的原因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

价值”这个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

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

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个方面,涉及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

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

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

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

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

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

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

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

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实中还

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范的、

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主要指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

员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

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一定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

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

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和社会理想完全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