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秦岭与淮河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20%(4)人口:约占全国的40%2.自然环境特征(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2)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1)农业生产条件: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3)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4)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5)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6)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我国重要的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4.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5.人文旅游资源: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二、南方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3)面积:约占全国25%(4)人口:约占全国55%(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自然环境特征(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4)本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1)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2)主要物产: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铝土:广西平果钨矿:江西大余汞矿:贵州铜仁锡矿:云南个旧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5.水能资源: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蕴藏量极为丰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我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多个国家接壤;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北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30%(4)人口:约占全国的4%(5)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自然环境特征(1)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2)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4)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3.农牧业生产状况(1)畜牧业: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2)灌溉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4.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二、青藏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2)范围: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25%(4)人口:约占全国的1%(5)民族:藏族的主要聚居区2.自然环境特征(1)“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2)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3)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3.农牧业生产状况(1)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2)农业区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4.交通运输条件(1)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2)青藏铁路(20XX年10月全线铺通)(3)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工农业发展: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2)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3.绝对位置(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4.相对位置(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二、地形特征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1)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三、气候特征1.属温带季风气候(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匀(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二、城市分布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3.主要城市(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一、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2.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主要农产品(1)玉米: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2)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3)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二、重工业基地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2.传统工业的衰退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陆地组成2.地形与气候3.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与大规模填海造地4.人口与历史二、发达的交通运输1.国际航运中心2.国际航空中心3.陆上交通便捷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1.发达的旅游业2.国际信息、会议和展览中心3.发达的传媒业和教育四、国际经济贸易中心1.香港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理条件2.经济特色与产业构成3.世界著名的自由港4.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五、祖国内地与香港的互补双赢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陆地组成2.澳门回归3.填海造地二、“海上花园”1.幽雅环境2.旅游发展3.经济特征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中国的“南大门”2.便利的交通运输3.对外开放的窗口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区域中心城市——广州3.经济特区——深圳4.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特色及其与港澳的联系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与范围2.优越的自然环境3.雄厚的经济基础4.密切的内外联系5.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2.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协调发展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一、城市群概况1.地理位置2.空间关系3.交通联系二、三市的发展差异1.长沙市的发展特点2.株洲市的发展特点3.湘潭市的发展特点三、三市的发展联系1.长株潭一体化建设2.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一、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特征2.主要河流3.气候特征二、政治文化中心1.历史文化名城(1)历史上形成独特文化的成因(2)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2.政治和对外交流中心3.文化中心三、城市建设成就1.城市设施建设2.经济结构特征3.城市环境建设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2.地理范围(钓鱼岛属于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3.台湾海峡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2.气候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3.河流特征4.自然资源丰富三、发展中的经济1.农业结构变化2.工业特征3.交通与旅游四、人口与城市1.居民特征2.主要城市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边境线漫长,与8个国家接壤2.地理范围: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西部大开发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2.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很大3.河流特征:多内流河,多咸水湖4.资源特征: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三、社会经济面貌1.农业特征: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2.工业特征: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观4.第三产业的发展四、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2.治理措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主要自然灾害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2.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1.建设水利基础设施2.建设煤电基地3.大力发展旅游业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范围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3.水土流失严重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传统地域文化2.现代生活方式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城市化建设加快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范围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3.水土流失严重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传统地域文化2.现代生活方式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城市化建设加快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基本国情1.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特色突出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的特色2.沿边地区的特色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或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或中纬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没有寒带(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
2.位置的优越性(此部分作为了解,常见为选择题)(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辽阔的疆域3.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产生气候差异。
例如: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仍是冰天雪地。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2°),产生时间差异。
例如:当我国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注意: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注意方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6.我国岛屿众多,台湾岛为第一大岛。
热点岛屿:钓鱼岛(属于东海)、黄岩岛(属于南海);领海宽度为12海里。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答案)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南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经济作物中,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华南)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两省;油菜的最大产地是(长江流域)。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四川盆地),其最大产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北部),茶叶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主要的产茶省是(福建、浙江、云南)。
2、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是(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主要盛产(花卉、蔬菜、水果、畜禽、水产)。
3、我国的四大牧区和其优良畜种分别是(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的(细毛羊)、(伊犁马)、(青海)牧区的(青海牦牛)、(西藏)牧区的(西藏牦牛)。
我国东部和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是(湖南、河南、四川)。
4、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加速发展能源工业)。
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是(煤炭),第二大能源是(石油),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是(山西),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黑龙江(大庆)油田,并在中国储油田中堪称(“至尊”),还有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5、水力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
近二十年来,在全国各地新建了大批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水力资源丰富的(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6、我国钢铁工业基地主要有东部沿海的(鞍山、本溪、京津唐和上海)等,有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有黄河流域的(包头、太原)等,其中(包头)有草原钢城之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尝鲜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和淮河23(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2)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4)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7)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以北是黄河的支流渭河,以南是长江的支流汉江) (8)北方旱作区与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 (9)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 淮河水系紊乱 洪涝灾害频繁课标要求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课标要求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二:四大地理区域1、中国地理区域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1)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___。
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差异显著。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降水差异导致地理环境差异。
(3)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西部青藏高原和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差别近几千米。
2、三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中国地图上,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1)秦岭——淮河线(见知识点一)(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
湘教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自然地理差异:方向自南向北自东南向西北内陆自东向西规律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变距海远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化,反映我国自然环境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的差异。
差异2.自然环境差异造成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以北自然环境差异1 月份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干湿类型温度带河流植被类型0°以下大部分在800 毫米以下以半湿润地区为主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流量小,冬季结冰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小麦、玉米、花生、甜菜、大豆、棉花面食为主屋顶坡度小、墙体厚陆上运输秦岭—淮河以南0°以上大部分在800 毫米以上以湿润地区为主以亚热带为主流量大,冬季不结冰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大米为主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水运农耕地类型业熟制差异主要农作物生主食活建筑特点差异传统运输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四大地理区域: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4、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2 / 20a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b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c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主导因素是地势。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 / 20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一、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大全(自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3、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_____________ 我国棉花牛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_4、华南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课本6页图1-7记住因地制宜:丘陵一副业、经济林;山地一林业;平原盆地一种植业;高原一畜牧业;水域一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
三、~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 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___________ 。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一鄂尔多斯油田(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湘教版(一)1.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
⑴海洋化学资源:海盐、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
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2.(1)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南昆铁路的起终点城市是南宁、昆明。
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的煤矿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区位条件:(经济)把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的西南内陆,同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社会)经过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包括十多个少数民族;(自然与技术)沿途地势起伏大,地质复杂,必须依靠科技。
3.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湘教版(二)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提纲
一、地球的动态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1)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2.板块构造和地震1)板块构造:板块的运动方式和结果2)地震:地震的发生原因、震中、震源和震级3.火山与火山爆发1)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类型2)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4.地球的变动与变迁1)地球的重要变动:地质变迁、气候变迁二、气候与环境1.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1)气温:温度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2)降水:水气循环、降水类型3)大气压力和风:风的形成和分类,风向和风力的测定2.气候与植被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2)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特点3.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农业:农业区位选择、气象灾害的影响2)气候与人类居住区:人类的适应和调节三、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和耕地资源1)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2)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农田水利与水资源1)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利用2)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1)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影响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四、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1)水灾:洪水和干旱2)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和冰雹3)地质灾害:地震和火山爆发4)生物灾害:虫灾和病害2.灾害的成因和影响1)气候、地壳、生态等因素的作用2)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3.防灾减灾工作1)灾害预警和监测2)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五、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与分布1)人口增长的因素和类型2)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2.人口问题与控制1)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2)人口控制的政策和措施3.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六、经济地理1.农业与工业1)农业的发展形式和现代农业2)工业的分类和工业区位选择2.交通与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3.商业与商业区1)商业中心和商业区的特点2)商业的类型和发展七、资源与环境保护1.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2.资源开发与利用1)资源开发的方式和影响2)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措施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类型2)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八、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1)地图的制作和使用2)遥感技术和GPS导航技术2.地理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1)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2)旅游和城市规划以上是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复习。
湘教版地理复习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提纲和答案,完美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1 农业——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农业__________日益改善。
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____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农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畜牧业分布: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_____牧区、新疆牧区、____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______饲养为主。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_____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______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钢铁工业分布:我国丰富的______资源和______资源。
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械工业分布: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分布: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1.3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
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形成了_____三角洲、______三角洲、环_____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走向和流向:均为 东西 方向 通过的主要行政区: 甘、陕、豫、皖、苏 ① 1月0℃ 等温线经过此线② 8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此线 ③ 旱地与水田 的分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的分界线⑤南方与北方 的分界线⑥ 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 的分界线⑦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分界线 (参考课本第77面表格)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界线:秦岭-淮河、400mm 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概况:位置、范围、面积见书了解地形:平原、高原为主(尤其平原广阔)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土壤:东北平原的黑土和黄土高原的黄土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温带水果:苹果等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旅游资源:名胜古迹众多,如古代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资源丰富 煤:山西最多,有我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矿产资源 石油:五大油田-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等工业: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环境问题: 华北的旱情、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概 况 : 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范围、面积略地形:西高东低,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主要地形区) 自然环境 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景观:平原地区有典型的 南国水乡特色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农 业 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热带作物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丰富 锡—云南个旧 锑—湖南锡矿山 铜—江西德兴 资源丰富钨—江西大余汞—贵州铜仁 铅锌矿—湖南水口山旅游资源:云南能源资源:水能核能(核电站)工 业: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以 藏族 为主(信仰佛教)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 高寒珍希动物的保护:藏羚羊、雪豹、野驴河流源头环境的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农业生产条件:低温,光照强、温差大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农业主要分布区: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聚宝盆”,有丰富的 钾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太阳能(空气稀薄)、水能、地热能(板块交界处)等丰富旅游资源:拉萨的 布达拉宫 是藏传 佛教 圣地公路:以拉萨为中心的 新藏、青藏、川藏、滇藏、中尼 公路青藏铁路 (北段:西宁-格尔木 南段:格尔木-拉萨)航空:以 拉萨 为中心的航空网范围、略2/3,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地形:高原、盆地为主(新疆“三山夹两盆”)气温:温差大(气温变化剧烈),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从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主要自然特征: 干旱 分布:内蒙古大草原、天山牧场、河西走廊 牧业 问题: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 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2000 年 ),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页脚内容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2015年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1。
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6。
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
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华北油田。
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胜利油田。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15。
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1。
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3.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5.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华北油田。
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胜利油田。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3.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5.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7.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8. 商品粮基地: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9. 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0.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11. 主要矿产地:湖南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和马鞍山铁矿四川攀枝花煤和铁矿12. 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三峡、葛洲坝、二滩)位于阶梯交界处.13. 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四.西北地区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3.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4. 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5.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6. 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7. 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8.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9. 河西走廊西北粮仓”祁连山冰雪融水.10.矿产资源: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甜)。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2.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13.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臧三羊。
14.作物高产的原因: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15.民族和宗教: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16.宗教建筑: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塔尔寺。
17.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此后又新建了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18.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
其中玉米以松嫩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春小麦在东北平原广布。
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煤,油。
辽宁省—煤矿,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
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
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8.辽中南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运输。
(2)主要工业部门:沈阳—机械工业、鞍山和本溪—钢铁工业、抚顺—石油化学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一、地理概况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面积: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4.人口:710万人(2010年)。
地狭人稠。
5.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6.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7.气候特征: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8.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1)问题: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2)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9.香港回归:(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政策: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区旗、区徽P43二.发达的交通运输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2.发展现状:(1)海运: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航空: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1.旅游业: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2.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每年有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在此举行。
3.国际信息中心:香港拥有先进的电信系统,是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
香港的报业、电视、广播、出版、邮政都很发达,能够及时传递各种信息。
4.发达的教育:香港教育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