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的考点手册(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合集下载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放射技师需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便正确选择拍摄位置和参数,并理解影像上的解剖结构。

2. 生理学: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点,例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助于理解各种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

3. 病理学:学习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影像表现,有助于准确判断影像所见是否与疾病相关。

4. 医学影像学原理: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二、医学影像学技术1. X射线摄影技术:掌握X射线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了解常见X射线摄影检查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CT技术:了解CT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CT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能够正确选择扫描参数并操作设备进行CT检查。

3. MRI技术:了解MRI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MRI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能够正确选择扫描参数并操作设备进行MRI检查。

4. 超声技术:了解超声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超声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

三、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1. 医学伦理: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保守和正确使用医学影像等。

2. 医学法律:了解医学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包括医疗事故的处理、医疗责任的认定、患者权益的保护等。

四、放射保护知识1. 放射危害和防护:了解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控制辐射剂量、避免辐射污染等。

2. 放射安全管理:了解放射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掌握辐射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

五、医学影像学质控1. 影像质量控制:了解医学影像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掌握常见影像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辐射剂量监测:了解辐射剂量监测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准确测量和记录辐射剂量的技巧。

综上所述,放射技师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既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也涉及医学伦理、法律、放射保护和影像质控等方面。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九章图像质量控制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九章图像质量控制考点汇总

第九章第一节图像质量管理1、质量(quality)广义地讲是指“决定产品的适用性的性质”或“为达到产品的使用目的应具备的性质”。

对医学影像诊断来说,质量就是“影像本身或该项检查固有的、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

好的影像质量是诊断质量的保证。

2、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是为了让用户确信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质量能够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所必需有的计划和系统的所有活动。

练习题:英文缩写“QA”是指(D)A、质量B、管理C、质量控制D、质量保证E、全面质量管理3、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是为保持某产品的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它覆盖了按设备所有性能特征的必需水平的监测、评价、维护,这些特征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可测量和可控制。

QC包括日常的、间断的、对影像设备参数的测试,以确保影像质量的合格。

QC要求建立一套设备运转允许的参数范围,当测量参数超出该范围,修正措施开始执行。

只要参数在正常范围内,就无需采取措施。

QC适用于如设备验收检测,日常的维护,X线设备的防护等。

4、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是指导和控制影像质量的一切活动,它包括QA和QC活动的全部过程。

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组织协调活动:①以最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最好的影像质量;②获得能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影像;③引进高质量的成像设备;④全员参与并同时努力开展的QA、QC的活动。

5、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就是为了最经济地生产、销售令用户充分满意的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将企业内所有部门为质量开发、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所付出的努力统一、协调起来,从而能达到效果的组织管理活动。

所谓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服务对象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X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线摄影的基本知识

X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线摄影的基本知识

X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十一章医学图像打印技术考点汇总第十一章第一节概述1、医学图像的发展历程,从成像技术上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视频多幅照相、湿式激光打印和干式打印技术。

2、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CT和MR的投入使用,大量的人体图像出现在计算机上,单幅的图像浏览不方便医生进行诊断,由此诞生了视频多幅照相机。

3、视频多幅照相机实际上是一台带有移动镜头的照相机,该照相机从CT或MR主机中获取视频图像,利用显像管阴极射线管(CRT)显像,通过快门开关和马达移动,获取一幅图像在胶片上曝光一次,再移动后获取下一幅图像曝光,按照事先设定的胶片曝光格数曝光所需图像后冲洗胶片即可获得一张载有多张CT或MR图像信息的胶片。

4、视频多幅照相机主要是通过CRT曝光显像,CRT显像管具有很明显的缺陷,容易老化,曝光度不易控制,且其分辨率和灰阶度低,无法将CT、MR图像精准显示,图像质量不尽如人意。

5、为了提高图像显像的精准度,保持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在1984年,激光成像技术应用于医学,使用激光扫描成像的激光打印机开始承担CT、MR等数字设备的图像打印。

6、激光成像技术直接使用数字影像设备输出的数字图像,不仅可以对每一幅图像的单个像素点进行显像控制,而且,其显像点阵数目可等于或大于原图像的矩阵点阵数,所以,其成像点可等于或小于原始图像像素点。

这样,计算机中的数字图像可以毫无保留的精准显像在胶片上,相对于视频照相机,其胶片成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是激光照射成像,设备衰减时间也大大延长,图像成像稳定,质量控制得到一定保证。

7、激光打印机初始使用期仍旧使用感光胶片,激光照射后的胶片要通过暗室技术用显影、定影的方法使图像最终显像,因此,这种技术叫湿式激光打印技术。

8、暗室技术中的显影、定影还存在人为操作问题,决定着胶片的显影质量。

9、打印、冲印设备连在一起,设备构造复杂,胶片行程较长,故障频出;受显影、定影液环节影响,图像质量保证还存在一定问题,且显影,定影液使用,容易污染环境。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DSA检查技术)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DSA检查技术)

第十六章DSA检查技术第一节检查前准备考点一、DSA适应证与禁忌证(掌握)表16-1 DSA适应证与禁忌证考点二、术前准备(掌握)表16-2 术前准备第二节DSA的常用器械表16-3 DSA的常用器械(了解)第三节头颈部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4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动脉造影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并置放4~5F动脉鞘,以导引钢丝作向导将导管送入颈总动脉。

当导管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时,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确认颈内、外动脉的开口,然后分别插入颈内、颈外动脉,再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为靶血管后即可造影。

2.左椎动脉插管,导管插入后,经少量对比剂推注证实为椎动脉便可造影。

第四节胸部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5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肺动脉造影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端可置于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分支,或右室流出道。

2.支气管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到第5、6胸椎水平,在透视下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确定支气管动脉显示,并没有与脊髓动脉共干后开始注射对比剂造影。

3.上腔静脉造影可应用穿刺法,穿刺头臂静脉或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第五节心脏大血管与冠状动脉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6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手术操作选择性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造影,是经股静脉穿刺插入5~7F右心造影导管,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则是经股动脉、桡动脉或脓动脉等处,穿刺并插入“猪尾形”导管进行造影。

2.造影常用体位有:正位、侧位、长轴斜位、四腔位(肝锁位)、半坐位、延长右前斜位等。

第六节腹部与盆腔表16-7 腹部与盆腔血管解剖(掌握)第七节四肢考点一、四肢血管解剖(掌握)表16-8 四肢血管解剖。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人体影像解剖)【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人体影像解剖)【圣才出品】

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熟练掌握)
注意:以下内容均需熟练掌握,需结合教材中相关图进行记忆。

第一节头部
表5-1 头颅
可能考点
1.头部横断层常用基线有:
(1)听眦线:眼外眦与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听眶线(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至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又称为人类学基线。

(3)连合间线: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现作为标准影像扫描基线。

2.半卵圆中心的髓质三种纤维: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

3.乙状窦:颅内血液回流的主要途径。

4.大脑大静脉池、松果体池、四叠体池;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

第二节颈部
表5-2 颈部
可能考点
1.声门裂: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2.声门裂黏膜:喉癌的好发部位。

第三节胸部
表5-3 胸部
可能考点
1.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

2.后纵隔内: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

第四节腹部
表5-4 腹部
可能考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肝门静脉;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位于静脉韧带裂内。

第五节男性盆部和会阴
表5-5 男性盆部和会阴
可能考点
1.直肠膀胱陷凹,男性直立时腹膜腔的最低点。

2.前列腺断层解剖测值:前后径为(2.54±0.57)cm,横径为(3.38±0.72)cm。

第六节女性盆部和会阴。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MR检查技术第一节MR检查准备表15-1 MR检查的检查部位、适应证与禁忌证、特点以及检查前准备(熟练掌握)第二节MR特殊检查技术表15-2 MR特殊检查技术(掌握)可能考点:1.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2.流出效应: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相反,高速流动的流体也可产生流出效应,流出效应使流体的信号丢失,称为流空或黑血。

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血流速度、层面厚度。

3.相位漂移产生两种效应:空间效应、时间效应。

4.梯度磁场是MR成像中相位相关流动效应的直接原因。

5.流动自旋质子发生相位移位,决定了几个因素:(1)梯度的强度与梯度脉冲的持续时间积分;(2)双极梯度正反两叶之间的间距时间;(3)高切变率流速所致的相位弥散。

6.提高TOF-MRA流动静止对比的方法:减少激励角度、减小激发容积厚度、多块容积激发、背景信号抑制、信号等量分配技术。

表15-3 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可能考点:1.目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

2.临床应用MRA与其他一些临床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相比,MRA优点:(1)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技术;(2)病人无需注射对比剂,特别适用于静脉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障碍的老人;(3)可作三维空间成像,也能以不同角度成像,360°旋转观察;(4)可部分替代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检查,相比之下MRA费用低;(5)不足表现为对于垂直大血管走行的分支血管容易产生假象,特别是颈动脉分叉部血管最明显;(6)在头颈部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和大血管闭塞的诊断。

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考点一、颅脑(掌握)表15-4 颅脑表15-5 鞍区表15-6 颞叶与海马。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答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答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答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答(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常见问题解答一、关于报名的具体事项1.问:广州考点的报名程序是怎样的?网上预报名后,须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带哪些材料去做现场确认?报名还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想了解广州考点有关报名程序、报名时间与地点、报名所须携带材料及其它有关注意事项,请参照广州市卫生局网站“考试评审”专题中的《关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广州考点报名工作计划的公告》,公告中包含有关报名工作的详细指引。

2.问:听说广州地区有两个考点?我如何确定自己属于哪个考点?答:是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广州地区分两个考点,即省直考点和广州考点,这是根据考生所在单位的属性来划分的。

概括来说,省直单位、中央驻穗单位、驻穗部队以及省属以上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考生归属省直考点管理;而广州市直各单位、广州市卫生局直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区属以下单位以及社会医疗机构等的考生归属广州考点管理。

考生如不清楚,可先咨询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

3.问:考生是不是可以任意选择报名地点?我户籍地在四川,能在广州报考吗?答: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报名点的原则是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报名,与户口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是在我们广州考点报名,其对应的报名点也是唯一的(可参考考点报名工作公告)。

而且,本考点也会严格审核考生是否在本地工作,如报考临床和护理专业,其执业地点必须在我市范围内;其他专业,则须提交相关工作证明如《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生报考资格审核表(广州考点)》等。

4. 问:我现在没有工作了,准备到广州来找工作,可以在广州报名和参加考试吗?或者我在外地报名后能转到广州参加考试吗?答:都不可以。

其一,你不在工作岗位,就不符合报考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条件;其二,你工作单位不在广州,不符合在广州报考的条件。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X线物理与防护)【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X线物理与防护)【圣才出品】

第三章X线物理与防护第一节X线的产生考点一、X线的发现(熟练掌握)表3-1 X线的发现考点二、X线的产生(熟练掌握)表3-2 X线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原理可能考点:阳极的作用: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考点三、连续X线与特征X线(熟练掌握)表3-3 连续X线与特征X线考点四、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熟练掌握)表3-4 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可能考点:医用X线主要使用的是连续辐射,但在物质结构的光谱分析中使用的是特征辐射。

考点五、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熟练掌握)表3-5 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第二节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考点一、X线的本质与特性(熟练掌握)1.X线的本质表3-6 X线的本质可能考点:X线光子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

2.X线的特性表3-7 X线的特性考点二、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发生概率(熟练掌握)表3-8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发生概率第三节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考点一、X线的波长与管电压(熟练掌握)1.最大强度对应的波长值称为最强波长(λmax),λmax=1.5λmin。

2.连续X线的平均能量,一般为最大能量的1/3~1/2,λmean=2.5λmin。

考点二、X线强度(熟练掌握)X线强度是垂直于X线束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乘积的总和。

即X线束中的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

考点三、X线质(熟练掌握)表3-9 X线质考点四、X线量(熟练掌握)影响X线量的因素:X线量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诊断能量范围);与管电流及曝光时间成正比。

第四节X线的吸收与衰减X线在其传播过程中强度的衰减,包括距离和物质所致衰减两个方面。

考点一、距离的衰减(熟练掌握)1.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法则:距离增加1倍,则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1/4。

2.平方反比法则在真空中是成立的,在空气中是不成立的,因为空气对X线有少量衰减。

但在一般X线摄影时,空气对X线的衰减可忽略不计。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初级(士)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doc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初级(士)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doc

1.焦片距的选择:一般肢体(75〜100cm);胸部(180〜200cm);婴幼儿胸部(100cm);近距离摄影(胸锁、颖下颌关节)35〜50cm。

2.滤线栅(被检肢体厚度>15cm或60kVp f )3.吸气与呼气的应用:平静呼吸不屏气(手、前臂、下肢、躯干);平静呼吸下屏气(上臂、颈部、头部、心脏);深吸气后屏气(肺部、隔上肋骨);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隔下肋骨);缓慢连续的浅呼吸(胸骨正位)。

4.照片标记内容:%1X线片号及片序号;%1摄影日期;%1被检肢体的方位;%1医疗机构名称;%1被检者姓名;%1其他。

5.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目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双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6.矢状面: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7•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眶线:外耳孔上缘至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与解剖学的水平面平行,与同侧听眦线约呈12°角);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25。

角);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35°角);锁骨中线:经过锁骨中点并与矢状面平行的直线。

&垂直投射:X线中心线与地面垂直时;水平投射:X线屮心线与地面平行时。

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端倾斜时;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端倾斜时。

9.矢状方向:〃人体矢状面;前后方向:前一后;切线方向:与被检肢体局部的边缘相切。

10.命名原则:%1投射方向;%1位置设计人姓名;%1身体与胶片暗盒的相互关系;%1被检肢体姿势;%1被检肢体的功能状态。

11.颌顶位(下上轴位):顶部贴近胶片暗盒,X线颌部一顶上;右前斜位(第一斜位):右前部靠近胶片,X线左后一右前;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左前部靠近胶片,X线右后一左前;右后斜位:右后部靠近胶片,X线左前一右后;(效果与右前斜位近似)12.上肢摄影注意事项:%1至少包括一端关节;%1骨长轴〃胶片长轴;%11张片2位置,肢体同一端三胶片同一端,关节面在=;%1较厚部位使用滤线器;%1婴幼儿常规摄双侧,以便对比;%1FFD=75〜100cm。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

第十二章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第一节X线对比剂(掌握)理想对比剂具备的条件:①与人体组织的密度对比相差较大,显影效果好;②无味、无毒性及刺激性和不良反应小,具有水溶性;③黏稠度低,无生物活性,易排泄;④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价廉方便。

表12-1 对比剂的分类及其理化特性第二节MR对比剂考点一、磁共振对比剂(掌握)磁共振对比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组织MR特征性参数,缩短T1和(或)T2弛豫时间。

MRI对比剂可分为T1弛豫对比剂和T2弛豫对比剂。

根据作用的不同和磁化率的强弱分为抗磁性、顺磁性、超顺磁性和铁磁性对比剂。

根据MRI对比剂在体内的分布,对比剂特异性所针对的组织等标准分为细胞内外对比剂和组织特异性对比剂。

表12-2 我国现常用MRI对比剂适应证及用量考点二、对比剂作用机制(掌握)Gd-DTPA是一种顺磁性物质,使邻近质子的T1、T2弛豫时间缩短,引起质子弛豫增强,其结果造成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

临床主要应用T1效应。

影响顺磁性对比剂缩短T1或T2弛豫时间的因素:顺磁性物质的浓度;顺磁性物质的磁矩;顺磁性物质结合水的分子数。

考点三、对比剂临床应用(熟练掌握)表12-3 对比剂临床应用第三节心电门控技术考点一、心电图显示机制(掌握)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复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T波。

考点二、心电图的各种导联与正常波形(掌握)表12-4 体表电极名称及安放位置表12-5 心电图导联的分组图示表12-6 正常心电图波形考点三、异常心率的采集方法(掌握)1.移动触发位置可以通过移动R波的触发位置,然后放在需要的位置,心率会根据触发位置移动的情况自动重新重组图像。

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

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

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放射医学技士是医院中承担放射诊疗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操作放射诊疗设备,进行放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为放射医学技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就是针对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考试。

本文将从放射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方面,详细介绍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

一、放射学放射学是与放射线诊断相关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X光、CT、MRI、PET等影像学技术。

在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中,放射学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放射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影像学特点、X线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

其中,X线的衰减和射线对物质与组织的影响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同时,还需要掌握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临床使用的指导意义等内容。

二、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和组成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中,解剖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科目。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尤其是对于放射检查的常见项目和检查姿势需要了解以及其与人体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分析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生了解原始影像与解剖结构的关联性、在影像学上将异常和正常区别开来。

三、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发生机制的一门专业学科。

在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中,病理学也是一个重要科目。

考生需熟悉常见的疾病名称、病理形态、发病机理和特点等,并掌握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和X线照片上出现的病理特征,以便于加强对症方向的治疗或早期预防措施的实施。

四、放射防护放射防护是保护放射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放射线辐射损害的技术措施。

考生需要掌握有关放射线的物理学、剂量测量和防护的基本知识,理解不同辐射防护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总之,放射医学技士初级资格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的涵盖面较广,与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放射防护等相关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CT成像理论成像原理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CT成像理论成像原理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CT成像理论成像原理CT是医学影像领域最早使用数字化成像的设备。

CT图像的基本特征可用两个词概括:即“数字化”和“体积信息”。

数字化图像的最小单位为像素;而无论层厚大小,CT的扫描层面始终是一个三维的体积概念。

根据雷登(J.H.Radon)的数字成像基本原理,一幅人体层面的图像可从任意方向产生,但目前CT成像所采用的方位仅轴位和冠状位的断面成像。

在CT成像中利用了X线的衰减特性并重建成一个指定层面的图像。

一、X射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X线的衰减是指射线通过物体后强度的减弱,其间一些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光子被散射,衰减的强度大小通常与物质的原子序数、密度、每克电子数和源射线的能量大小有关。

根据Lambert-Beer吸收定律,X线通过人体组织后的光子与源射线呈指数关系。

在一匀质的物体中,X线的衰减与该物质的行进距离成正比。

假定比例常数为μ,X线的行进路程为dX,穿过该物质后X线强度为dI,则:dI = -μ dX (1-1)将上式进行不定积分运算,其路径dX被看作是X线所通过物质的厚度,并以d表示,则上式可简单写成:I = I0e -μd (1-2)式中I是通过物体后X线的强度,I0是入射射线的强度,e 是Euler’s常数(2.718),μ是线性吸收系数,d是物体厚度,这是X线通过均匀物质时的强度衰减规律,是经典的匀质物体线性衰减系数公式。

在CT成像中,线性衰减系数μ值相对较重要,因它与衰减量的多少有关,计量单位是cm-1。

根据等式I = I0e-μd我们可以得到线性衰减系数μ值,即:I = I0e -μdI/I0 = e -μdln I/I0 = -μdln I/I0 = μdμ = (l/d)·(ln I0/I) (1-3)式中ln是自然对数,因在CT中I和I0都是已知的,d也是已知的,根据上式就可以求得μ值。

单一能谱射线和多能谱射线的衰减不一样,单一能谱射线又称单色射线,其光子都具有相同的能;多能谱射线(多色射线)中的光子具有的能量则各不相同。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基础考点汇总

放射医学技术初级职称考试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基础考点汇总

第四章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1、传统X线透视荧光屏影像、I.I-TV影像、普通X线照片以及CT多幅相机照片均是由模拟量构成的图像,即属于模拟影像。

(连续的)2、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介质为模/数转换器(ADC)。

3、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通过采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该过程称为数字化。

4、数字影像是将模拟影像分解成有限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中图像密度的平均值用一个整数表示。

5、数字化图像是由许多不同密度的点组成的,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点与点之间的密度是一均值。

6、模拟信号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也可以转换成模拟信号,两者是可逆的。

7、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需要使用数/模转换器(DAC),它能把离散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

8、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高。

9、屏片组合系统的密度分辨率只能达到26灰阶,而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可达到210~212,甚至16位灰阶。

10、数字图像可进行后处理。

图像后处理是数字图像的最大特点。

11、数字图像可以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及各种记忆卡中,并可随时进行调阅、传输。

可通过PACS网络实现远程会诊。

12、矩阵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方阵。

13、矩阵有影像矩阵和显示矩阵之分。

14、影像矩阵指CT重建得到的影像或CR、DR采集到的每幅影像所用矩阵;显示矩阵是指显示器上显示的影像矩阵。

15、像素又称像元,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

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

像素大小可由像素尺寸表示。

16、数字图像是用数字阵列表示的图像,阵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元素。

17、数字图像是由有限个像素点组成的,构成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构成了矩阵。

18、矩阵大小能表示构成一幅图像的像素数量多少。

19、像素大小=视野大小/矩阵大小20、当视野大小固定时,矩阵越大,像素尺寸越小;矩阵不变时,视野增大,像素尺寸随之增大。

21、数字图像是将一幅图像分成有限个被称为像素的小区域,每个像素中的灰度值用一个整数表示。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的考点手册(第十一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的考点手册(第十一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

第十一章常规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考点一、头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1 头部X线摄影
考点二、胸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2 胸部X线摄影
考点三、腹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3 腹部X线摄影
考点四、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4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考点五、四肢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5 四肢X线摄影
第二节X线造影技术
考点一、静脉肾盂造影(熟练掌握)
静脉肾盂造影又叫静脉尿路造影,是将对比剂注入静脉后经肾脏排泄至尿路而显影。

表11-6 静脉肾盂造影
考点二、子宫输卵管造影(掌握)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利用专用器械从了宫颈口注入对比剂,以显示子宫腔及两侧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通畅与否的方法。

目前仍为妇科所常用。

表11-7 子宫输卵管造影
第三节乳腺摄影与口腔X线摄影检查表11-8 乳腺摄影和口腔X线摄影(掌握)。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104)专业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104)专业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初级(士)104)专业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关于X线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线穿过人体后强度衰减,衰减程度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B. 衰减后的X线投影在胶片上形成黑白影像,黑代表高密度,白代表低密度C. 骨骼在X线片上呈白色,是因为骨骼对X线吸收多,透过少D. 气体对X线吸收少,透过多,在X线片上呈黑色答案:B解析: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X线穿透人体后,由于人体各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经感光胶片或荧光屏等成像介质转换后,形成对比度不同的影像。

骨骼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故在X线片上呈现为白色;相反,气体对X线的吸收少,透过多,故在X线片上呈现为黑色。

选项B中“黑代表高密度,白代表低密度”是错误的,应为“黑代表低密度,白代表高密度”。

2、关于X线防护原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缩短照射时间无法减少X线对人体的损伤B. 增大照射距离不能有效减少X线散射C. 合理利用屏蔽防护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D.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会增加操作复杂性,应尽量避免答案:C解析:X线防护的三大原则是:缩短照射时间、增大照射距离、合理利用屏蔽防护。

缩短照射时间能显著减少X线对人体的辐射量;增大照射距离可以使X线强度按几何级数衰减,是减少X线散射的有效方法;合理利用屏蔽防护,如使用铅制围裙、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

因此,选项C“合理利用屏蔽防护是减少X线辐射的重要手段”是正确的。

选项A“缩短照射时间无法减少X线对人体的损伤”是错误的,因为缩短照射时间是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选项B“增大照射距离不能有效减少X线散射”也是错误的,因为增大照射距离是减少X线散射的有效方法。

选项D“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会增加操作复杂性,应尽量避免”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减少X线辐射的必要措施。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数字X线成像基础)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数字X线成像基础)

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基础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考点一、模拟与数字(熟练掌握)表4-1 模拟与数字考点二、矩阵与像素(熟练掌握)表4-2 矩阵与像素考点三、数字图像术语(熟练掌握)表4-3 数字图像术语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熟练掌握)可能考点:1.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过程:信息采集、量化、转换和图像显示。

2.采样(1)将收集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与此同时并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小单元;(2)采样间隔越小,图像的像素数越多;(3)采样间隔>采样点大小,采样点排列不连续,图像噪声增加。

采样间隔<采样点大小,图像噪声特性得以改善,模糊度增加。

3.量化(1)是指将连续变化的灰度等模拟信息转化成离散的数字信息;(2)指在振幅方向上用适当的间隔将被样本化的信息分配到邻近规定值中的过程;(3)量化的级数越多,数字化过程带来的误差越小,信号表现能力越高,但图像数据量增加;(4)量化的级数越少,数字化过程的误差越大,可出现伪轮廓状伪影。

4.图像的转换(1)采样过程决定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量化过程决定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2)采样与量化都需要借助模/数转换器完成;(3)模/数转换器是实现图像数字化的核心部件。

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考点一、窗口技术(熟练掌握)表4-4 窗口技术可能考点:窗口技术使用恰当不仅对观片者视觉感受有影响,也会直接影响病变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

考点二、组织均衡技术(熟练掌握)表4-5 组织均衡技术考点三、多平面重组(熟练掌握)表4-6 多平面重组考点四、表面阴影显示(熟练掌握)表4-7 表面阴影显示考点五、最大强度投影(熟练掌握)表4-8 最大强度投影考点六、容积再现(熟练掌握)表4-9 容积再现考点七、仿真内镜(熟练掌握)表4-10 仿真内镜第四节数字图像评价数字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综合评价。

表4-11 数字图像评价(掌握)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表4-12 CAD(了解)。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图像质量控制)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图像质量控制)

第九章图像质量控制第一节图像质量管理考点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表9-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考点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掌握)表9-2 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可能考点:1.通过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组织实施,应达到以下目的:(1)改善影像诊断信息,确保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标准;(2)在达到医学诊断目的的情况下,确保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3)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医疗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确保有关影像技术质量管理及放射防护的各项法令、法规严格执行。

2.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

包括:(1)科室全体人员参与,根据岗位责任制的内容,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分工及职责和权限;(2)对各类诊断设备及其附件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包括质量参数的选定及参数的评价标准、测试方法和频率、使用测试工具和记录表格等;(3)购买新设备的程序及验收要求;(4)对设备使用期间的检测和维修计划;(5)技术资料档案的保存和各种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规定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6)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及采取的行动;(7)制定相关影像质量标准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限值;(8)对质量保证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效果的最终评价。

考点三、主观、客观和综合评价法(掌握)表9-3 主观、客观和综合评价法可能考点:量子检出效率:与空间频率相关的信息探测效率。

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控制考点一、数字放射学制定标准遵循的原则(掌握)1.高影像质量(包括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探测能力,动态范围);2.低辐射剂量(即对X线量子具备较高的敏感性);3.方便快速处理(即具备较高的检查频率);4.和现有摄影室及检查流程相配套;5.合理的价格/效益比率。

可能考点:1.数字放射学的主要步骤:数据采集和图像生成;图像处理和图像显示。

2.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物理学评价;心理学评价;诊断者功能评价。

3.放射学质量评价6级标准为:技术水平;诊断水平;诊断效果;治疗效果;患者结局;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佳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一节人体解剖学基础
考点一、细胞(掌握)
表1-1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考点二、组织(掌握)
表1-2 组织及上皮
考点三、器官(熟练掌握)
按功能差异分为器官功能系统、运动系统,其中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统称为内脏。

表1-3 器官的分类
第二节运动系统
考点一、骨(熟练掌握)
表1-4 骨的分类及构造
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接。

表1-5 关节的连接
考点二、颅骨(熟练掌握)
表1-6 颅骨及其连结
表1-7 颅的整体观
可能考点:骨性鼻腔鼻中隔,开口梨状孔,后鼻后孔。

4对鼻窦(上额窦、额窦、筛窦、蝶窦)。

考点三、躯干及其连接(熟练掌握)
1.脊柱及连接
表1-8 脊柱及连接
可能考点: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

椎体与椎弓间成椎孔。

椎弓根上、下缘的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

椎弓发出七个突起,后方棘突,两侧横突,上、下一对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2.脊柱的整体观
表1-9 脊柱的整体观
可能考点: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及其之间的骨连结共同组成。

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内脏器官等功能。

考点四、上肢骨及其连结(熟练掌握)
表1-10 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
表1-11 上肢骨连接
考点五、下肢骨及其连结(熟练掌握)
表1-12 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
表1-13 下肢骨的主要连结
第三节呼吸系统
考点一、呼吸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