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
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2、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独立性(5)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各种认识过程。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理解了的知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即理解了的记忆。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①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
②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
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前概念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
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导语: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活动的组织在14和15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均已单选和案例和形式考察过,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前儿童发展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考试中建议广大考生依然以单选、简单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记忆。
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直觉行动性思维(0-3岁),具体形象思维(3-6岁),抽象逻辑思维(5岁以后)。
1.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发展),依靠的是感知和动作。
感知强调的是依靠感觉器官,对直观材料所产生的视听嗅味肤等感觉。
而动作强调的是先做再想,事先无目的、无计划。
此部分在考试中常考单选:如:15年真题:一个幼儿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往往没有计划性。
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
这反映了该幼的思维发展的( )特点。
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象征性思维解析:体现在的是直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特点。
学习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为了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直觉行动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因为需要直观活动材料)。
2.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因为先做再想,所以:提供操作机会)。
3.表象代替动作,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从动作过渡到表象)2.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1)具体性:与抽象相对应,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如:加减法运算、定义、原理、集合概念(如:玩具、家具、水果……)等。
如:幼儿理解不了“这是什么水果?”,但是知道“这是苹果”,因为相对来说苹果是具体的,而水果则是抽象的集合概念。
(2)形象性:指的是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来描绘某个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等,使之更生动形象、直观。
如: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香喷喷的大苹果……具体性和形象性在考试中考察单选的概率比较大,但考生往往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才能正确的做出选择。
学前儿童的思维
1、感知运动阶段(反射,感知)
2、前运算阶段(拟人化、带有一般性、转 导推理)
3、运算阶段(概念、可逆、守恒、非中心
化、灵活性)
.
22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
综合 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纬度进行分析,则感
到困难
.
23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 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 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 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 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三) 意义:2个标志、2个发展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 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 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 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 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 抽象概念发展
2.具体形象思维
(3~6、7岁左右)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 或表象以及它们的 彼此联系而进行的 思维。
.
13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 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 形象性
比如:桌子、椅子---家具;李红---小朋友
白色---兔子,肥、大---猪,白头发---奶奶、 爷爷,长发---女性…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7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 发展
◈ 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如:怕鬼、怕坏人 ◈ 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儿童开始理解 行动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行动目的。 ◈ 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 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7岁前 处于前两个阶段。
形式运 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皮 亚 杰
前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 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 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这一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 芽阶段。
水果:汁多且有甜味的果实。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他植 物(多属于草本植物)。
海椰子外面长有一层海绵状的纤维质外壳,剥开外壳后就是坚果。 坚果的果肉细白,美味可口,坚果内的果汁稠浓至胶状,味道香 醇。
海椰子
◈第一节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 ★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 ★ ★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 ◈第七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 ◈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第九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 联想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幼儿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 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 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 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 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 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 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 系来进行的思维。
❖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 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 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 象逻辑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中的词都是对事物一般 属性和联系的概括。词是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 思维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借助于言语活动来实现的
思维的特点
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 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人可以推测未
来,了解远古,透过表面现象知道事物的本质 任何科学概念、各种定义、定理以及规律、法则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 逻辑性开始萌芽
在幼儿期的每一个年龄段,其思维特点是不同的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3、幼儿晚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一 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体性 ❖2、形象性 ❖3、经验性 ❖4、拟人性 ❖5、表面性 ❖6、固定性
限制。
1、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 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 体形象。
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 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幼儿判断事物时从事物外在的或表面的特 点出发。如:
(1)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 (2)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
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3)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象征思维阶段(2-4岁) • 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出现表征功能,用信号物 来代表被信号化之物。 • “自我中心思维” • 如:三山实验
•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 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是 “半逻辑”思维
• 如:“守恒”实验
•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NN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 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 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 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 • 认知结构、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的特性:
• 前后阶段的顺序不变,但可能加速或延迟; • 每个阶段又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 模式; • 前后连续,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依靠感知和动作适应外界环境,形成了动作格式,蕴涵 的是动作逻辑 • 分六个小阶段 • 客体永久性
• 运算——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 脑内部的动作。
• 一方面:依靠概念;具有可逆性;具有守恒性; 去自我中心化;
• 另一方面:仍然以具体表象为支柱;缺乏整体性 。
•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 也叫命题运算阶段,不受具体事物的束缚,区分 形式与内容
思考:
•你对皮亚杰理论有哪些思考?(困惑或者质疑) •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对于幼儿教育有哪些启 示?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全然过程的开展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开展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平。
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平的分析综合。
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
幼儿在分析综合活动中,还不能把握事物的复杂的组成局部。
对3-6岁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实验向幼儿提出了任务:第一组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一一分析形状和颜色两个环节。
第二组需要分析的只有一个环节——形状。
实验结果证明,第一组被试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尝试次数比第二组多一倍。
前面我们谈到幼儿思维的片面性等特点,和思维过程中分析综合水平有关。
幼儿只能从一个片面看问题,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那么感到困难。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开展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比照,并确定它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开展趋势:〔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局部儿童起先不善于查找物体的相应局部,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
比方,要求儿童比较一幅图上的两个小孩,他们会说:“小围裙是绿色的,喷水壶也是绿色的。
〞能够说,他们还不能比较。
问一个小孩:“你大,依旧她〔站在旁边的女孩〕大?〞答复:“我也大,她也大。
〞说明她还没有形成比较的概念。
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局部,并进行比较。
但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局部。
例如,他们对图上两个小孩作比较时指出:“那个小孩戴了帽子,那个小孩没有戴帽子〞或“那个小孩手里拿着皮球,那个小孩手里没有拿皮球“等等。
说完这些后,他们就去看物体不相应的局部,孤立地说出每个局部的名称或属性。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幼儿倾向于比较物体的不同之处。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目录
一、思维的含义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的发生 四、思维的发展趋势 五、概念的形成
01思维Βιβλιοθήκη 含义一、思维的含义内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征132页) 是借助动作、表象、语言实现的,(思维工具/形式-138页) 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目的) 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143页)、“问题解决”和“决策”活动中 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表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深思熟虑”
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如,真相只有一个
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扩散思维: 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
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
二、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创新的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
一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一级概念 鸟 野兽 水果 蔬菜
二级概念 动物
植物
车 船
桌 椅
交通工具 家具
五、概念的形成
(三)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期:数概念的萌芽 “数概念”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 ①辨数:对物体的大小、多少模糊的认识 ②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认识 ③点数:开始形成数的概念
五、概念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儿童——实物 成人:词——实物;作为概念的实例加以介绍 儿童:词+实例——掌握理解概念
2、通过言语理解获得概念 较正规的学习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主题7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简答题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2.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①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②发展幼儿语言;③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⑤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
3. 简述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①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②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困难。
二、材料分析①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其中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思维发展具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
②思维的片面性体现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获得守恒观念。
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其含义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该儿童的表现体现了思维发展的片面性;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长”了),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④这个现象还表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还不能理解不变性原则,还没有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人类的许多学科分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思维。
儿童心理学从思维发生的角度,研究思维是怎样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成具体形象思维而又怎样最终到达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不同发展层次,分别称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这三种水平的思维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反映着现实。
婴儿的活动单位是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构造智力大厦的砖瓦,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又促进着心理的发展。
那么,儿童初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又如何呢?新生儿具有先天性的反射动作,主要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
这些先天反射到一定时期便自行消失。
新生儿的双手呈握拳状。
出生后12周,手指才松而屈,16~20周开始有真正的抓握,即一种以触—视觉为线索的自觉抓握。
婴儿从16周起,粗糙的手臂活动按发育成熟的程序,逐渐出现类似于捋、抓握、操纵和探索等精细动作。
因此,格塞尔把16周看做婴儿动作发展的转折阶段。
此外,16周的婴儿其头、眼、手的协调也迅速发展,颈部肌肉得到了充分发育,在别人的扶持下,可以不太稳地保持坐姿。
28周的婴儿能坐在椅子上,双手能灵活地活动,不但能伸出一只手去抓握物体,还会把物体从一只手递交到另一只手。
40周的婴儿能伸出食指作戳拨、撬动和抚摸,他们能成功地拉住线,并能在不抬高腕部的情况下用拇指指端与食(中)指指端拿起一粒小糖丸(儿科临床上称为平指摘)。
从40周婴儿的动作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指端、舌尖、足和足趾正在逐渐成熟起来。
52周的婴儿能精确地抓起小糖丸或细线,但握住后再松开的能力控制较差。
60周(15个月)的儿童一般能独立行走,能叠两块方木,并能用手表示意图。
72周(18个月)的儿童开始能对各方面的动作进行协调,走路不摔跤,甚至能够开始跑动。
24个月的儿童能用蜡笔画一竖,能叠6块方木,能用3块方木排成一行,这表明他们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作已掌握了一部分。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1) 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 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 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 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 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 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 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 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 独分开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 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而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 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 复杂化起来。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思维”的概念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在 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 一个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而它所使用的思维概念要宽泛一些, 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实用文档
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思维推断春天来了。
事后,老师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像力
是怎样丧失的?!
实用文档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 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 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 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即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 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
实用文档
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1)从判断形式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直接 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从判断内容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3)从判断根据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自己 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 为依据发展。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鸟长着两只脚
实用文档
大雁长着只两脚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推理形式:三段式。 鸟长着两只脚(大前提)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小前提)
猫头鹰是小鸟(结论) 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式 逻辑推理。
实用文档
三段式逻辑推理训练 1. 鱼是用鳃呼吸的,鲸鱼不用鳃呼吸, 所以鲸鱼…… 2. 鸟是有羽毛的,蝙蝠没有羽毛, 所以蝙蝠…… 3.一切果实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 所以,萝卜……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 3---4岁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他们的分来是按照物体的明显外部特征进 行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等;88%的 儿童能对常见实物进行分类。 2、 4---5岁儿童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 数量特征进行分类,能对类和子类作比较, 能初步理解总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按事物的两种特征进 行分类。 4、6岁以后,能够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特 征进行分类。
2020/3/29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
行的。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
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 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 现象来进行,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 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 物
万 物
自 我
视 觉 外
有
有
中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灵情心性 思
维
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
性。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长 我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 “桌子”“椅子”概念抽象,幼儿就较难 掌握。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 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 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 “小白兔” 狗总是“小花狗”;认为老奶 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称头发不白的 人为奶奶。
2020/3/29
(3)以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 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学前儿童创意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创意思维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前阶段是其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创意思维的培养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意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创意思维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首先,环境对于学前儿童创意思维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个充满丰富刺激和多元体验的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比如,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图书和手工材料,墙壁上张贴着色彩鲜艳、富有想象力的图画。
在户外,有滑梯、秋千、沙坑等游乐设施,还有花草树木、小动物等自然元素。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儿童随时随地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
再者,游戏是学前儿童创意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可以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各种角色,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体验不同的生活情境。
在建构游戏中,他们用积木、乐高搭建出高楼大厦、城堡、桥梁等,锻炼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游戏,儿童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创意思维。
家庭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创意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思维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鼓励孩子提问、尝试新事物,并且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更有勇气去探索和创新。
相反,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行为和想法过多限制,就可能抑制孩子创意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学前儿童创意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
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潜在的创意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不给出具体的绘画主题,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所想。
在故事时间,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关键节点停下来,让孩子们猜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得次要特征。
比如,舍弃船的颜色、大小等差别,把“船”这个词作为各种船的标志,甚至当物体不在眼前时也能从概括的意义上来使用代表这种物体的词。
这时才是概念性概括的产生。
可以说,直观地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形象思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离开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这种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它是中班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严格的说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思维工具变化的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语言)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及一般特点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各理论派别都有自己的观点,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因为皮亚杰一生致力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
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意语。
一、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1896----1980)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
瑞士人。
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思维的研究。
在研究中他综合了哦及生物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史等多种学科。
皮亚杰早年是学生物的,直到1921年他在日内瓦大学任职,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儿童心理学。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成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集合了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专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来研究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并任该中心主任,直到1971年退休,还保留着主任的职务,足见他对该研究机构的重视。
1924----1932年主要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著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40年代写成《智力心理学》是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理论并初步论述了各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后面详细讲述。
皮亚杰一生可谓著作等身,这里不一一介绍。
认知发生论创始人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二)、发展观: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S R ,而是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即S (A T )R ,外界刺激经过主体认知结构(T)的同化(A)后才产生。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加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物理环境——即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经验有两种一是物理经验,个体概括出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颜色等获得的经验;一是数理逻辑经验,个体作用于客体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即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平衡——也称自我调节,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平衡可以调和以上三个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1、图式——这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核心概念,指主体已有的心理机能结构。
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从感觉动作图式表象图式运算思维图式,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从低级图式高级图式不断发展的过程。
2、图式变化的方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即主体已有图式对外界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真正改变和创新。
顺应:指主体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现实。
如婴儿从吃奶改为吃饭,幼儿从幼儿园到上小学等都需要内部图式的改变。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四)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是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时分别存在的。
6个月以前,婴儿对物体的认识是,看不见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比如,球滚到桌子下面看不见了,球就不存在了。
1周岁以后,婴儿仍然知道球还在桌子下面,他会去寻找,按照皮亚杰的解释,说明婴儿有了对客体的永久性认识;1岁至1.5阶段,儿童开始探索达到目的地新方法。
比如,把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上婴儿拿不到的地方,婴儿试图直接取得这个玩具,失败以后,偶然的抓住了毯子的一角,由此发现毯子的运动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于是开始拖动毯子,以便取得玩具。
在这里,对新动作的发现是偶然的,婴儿开始对这种情景进行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试验的方法或多或少带有系统性,可以说是智慧动作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了智慧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
该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两个小阶段:(1)前概念阶段(2---4岁):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这一阶段出现许多自发的神话故事、“拟人化”和“泛灵论”的思想。
同时,这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另一个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不是在整体中。
比如儿童不能理解从一堆小钱中拿出来的小钱,是这一堆小钱的一部分。
就是说,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概念思维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又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半逻辑”思维。
儿童开始能够同时照顾到事物的两个维度,开始反映事物的整体的复杂的结构。
但是,直觉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仍然依靠表象。
他在一定的、有限的范围内已经有了逻辑性,但还不是概念,不够抽象。
同时,儿童的思维逐渐向现实靠近,神化故事式的思维成分减弱了。
逐渐放弃自我中心的前概念,追求客观的认识,追求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仍然把无生命的东西看作有生命的。
比如,5岁7个月的孩子问:“云是什么造的?”“液体”(是“水”“蒸发的水”),又过了几天,孩子自己说:“云起先很小,然后很大,然后突然爆裂。
你看那个,他们是什么造的?……空气”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
(2)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没有掌握可逆关系,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有”可见,这时儿童的思维是单向的,具有不可逆性。
★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
守恒是指对客观事物有了稳定的本质的认识,不为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没有守恒概念,例如,下面这个5岁大的女孩知道两个容器具有一样多的彩色液体。
但是一个容器中的液体被倒进另一个细长的容器时,她却说细长容器中有更多的液体,她还没有获得守恒的概念。
她到6—7岁时会理解这个概念。
★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
儿童思维的可逆性,使儿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守恒概念的出现,与思维的非中心化相联系。
★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乎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一时期正值儿童期即将结束,青年期即将开始之际,生理上接近成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接近于成熟的程度。
(五)评价▼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认为儿童思维的形成是活动的内化作用,儿童只有自己具体的、自发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强调儿童心。
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
首先,柑橘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其次,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注意阶段之间的过渡,坡度不能太陡;第三,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前儿童思维德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