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终南东溪中作》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碛中作这篇课文通常会在考试中考查什么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的阅读题,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⑴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

(4分)⑵本诗末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

(3分)【参考答案】(1)“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着笔,气象壮阔。

(1分)“走马”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2 分)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1分)(2)①末句融情入景,给人留个充分想象的余地;②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③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每点1分,共3分)啧中作赏析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

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

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

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重庆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优选

重庆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优选

重庆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2020-2021中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1.本诗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

“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2.尾联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典、借代。

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用“渔竿”来借代隐逸生活。

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1.本小题属于诗歌炼字题,考查学生对炼字艺术效果的赏析。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

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分析能力。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

“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言其少,意思是借代指“俸禄微薄”。

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点睛】诗歌赏析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北京市2020届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北京市2020届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北京市2020年高考三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①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③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④。

都是斜川⑤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注】①本词作于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期。

②东坡:苏轼在黄州时开辟的耕地。

③雪堂:苏轼所筑居所。

④曾城:山名。

⑤斜川:陶渊明曾游于斜川,并有《游斜川诗》。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作开篇,词人以渊明为“前生”,是说两人有相似的人生境遇。

B. “依旧却躬耕”与“躬亲抚养”中的“躬”都是“亲自”的意思。

C. “雪堂”几句描写了雪堂周围的景致,表现出一种田园生活气息。

D. 结尾三句,词人因置身陶渊明所游之斜川,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14. 本词中“乌鹊喜,报新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乌鹊”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

下列词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C.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15. 下面的《如梦令》也写到了“东坡”这一地点。

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如梦令》与《江城子》两首词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注】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宋代翰林学士的官署,苏轼作此词时,任职其中。

【答案】13. D 14. C15. 《江城子》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东坡春雨、乌鹊报晴、小溪潺潺、亭台丘壑错落,描写了一派山水美景;“梦中了了醉中醒”写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是说理;“吾老矣,寄余龄”是抒情,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①岑参②白露披梧桐,玄蝉③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④。

孤舟向广武⑤,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⑥。

【注】①巩:巩县(今属河南)。

崔明允:开元十八年进士,为诗人之友。

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③玄蝉:秋蝉、寒蝉。

④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

⑤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后句的“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

⑥郁陶:郁闷忧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排律,首联描写深秋之景,动静结合,且“白露”“玄蝉”色彩对比鲜明。

B.三、四两句选取了秋风、暮日、黄云等意象,从时、空角度来摹状秋景,景中寓情。

C.中间四句对举“君子”小人”之“志”,且运用反问,凸显对朋友的慰勉之意。

D.“孤舟”二句,回忆了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孤”二”二字,耐人寻味。

2.诗题中的“秋兴”指因秋景而触发的感慨。

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②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②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突兀”二字使平稳的叙述气势振作。

B.三、四句“凝未开”“不敢来”写出火云的笼罩范围和令万物震悚的威势。

C.五到八句时空交替,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

D.末尾句虽未出现人,塞外军士跨上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却蕴含在不言中。

4.诗歌用大量笔墨描写火山云,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附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附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附答案 (一)近日,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试语文模拟题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古代诗歌阅读题成为了备受考生关注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对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进行分析,并提供部分题目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题型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题主要分为三种题型:填空、选择和简答。

1.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填写诗句缺失的字、诗句的上下文及诗歌的意境等。

2.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例如对诗歌的形式、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题目解析以下为部分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的题目及答案解析。

1.填空题(1)《长恨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答案:当年画船仙女,今夜把酒神仙。

解析:此诗描绘了唐朝贞观年间杨贵妃从西域入京的情景。

此句表现了燕山月的形态,暗示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绝恋之情。

(2)《长恨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案:独不见来时路,雨淋春竹枝头。

解析:此句表现了从长安到洛阳的漫长旅途中,杨贵妃心中对唐玄宗的思念以及遭受困境的心境。

2.选择题(1)《清平调》中的“凄凉别后两应同”的意思是()A.分别后感受都是凄凉B.分别后各自凄凉C.分别后两人同样凄凉D.分别后两人情份不变答案:B。

解析:此句意思为:“相思两处欲难同,黯洒东风满衣栊。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表现了分别之后,各自都感到凄凉。

(2)唐代杜牧的《金谷园》中写到:“芳心已许空余恨,此恨何时任白头?”下面哪个选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A. ……关山闲地暮,也想人定时B. 似罢淮南别,初疑海角隅C. 盼对巫山云,只应无笛否D. 纷纷暮雨里,断续夜山中答案:B。

解析: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昔日恋人的思念之情。

此句表现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不减,白发苍苍之时还是对彼之情慕不已。

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2)

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

朝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D(2)①驿道梨花处处盛开,②渲染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③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分析】(1)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故选D。

(2)“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译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2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2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

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

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

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

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

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

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

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

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

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

”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

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

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

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

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下边这百唐诗,达成后边各题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整天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哪处,昨日梦清溪④。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天业已结冰。

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最适合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季的清晨,表现了天气寒冷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整天”和“连年”写连年不停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上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哪处”引出下边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包含深情。

E.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

从“早发“落笔,委婉赴题,情形交融,井井有条,感情深邃。

15.你以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率全篇?请联合全诗做简要剖析。

【答案】 14. DE 15.“怀”。

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叉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经过“一身”与“万里”、“整天”与“连年”两组的对比,重申边塞的路程遥远与生活单一,示意出“怀”的原由;③最后两句写想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分析】14.试题剖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最适合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察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感情的掌握。

A项,“晓”“秋”两字不可以表现“天气寒冷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 项,“一身”其实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应当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久征战生活的极度厌烦、对和平平定生活的神往与对故土的深切想念。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查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剖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和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误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成心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显然的错误。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

②诸天:天空。

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

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

④渭川:渭水。

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总持阁的高峻,有一种雄伟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B.这首诗先写景色后抒情,景物描写浓墨重彩,感情抒发酣畅淋漓。

C.这首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先写远眺总持阁,后写登上总持阁远眺。

D.这首诗的尾联意为:早知佛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运用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①受降回军献上(节选)岑参胡地苜蓿②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③,区区徒尔为。

【注】①封大夫,封常清,唐朝名将。

②苜蓿(mù xu),草本植物。

③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名将。

曾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以一派草美马肥的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

B.第三至六句,寥寥二十字写出封大夫讨伐匈奴从出师到降虏来归的全过程。

C.第七、八句用两个叠音词描写凯旋时军队的浩浩荡荡,充满胜利的喜悦。

D.全诗运用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帅形象。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2021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专练含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专练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四首(其四)①王夫之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②,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①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

②匣中刀: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六句运用汉朝李广的典故,写出了将领有志抗清却不被征召、抗战受阻的现状。

B.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进一步坚定了诗人的复国之心。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抗清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D.全诗有写景,有抒情,有叙事,苍劲悲凉,情意深沉,层次清楚,诗意进展顺畅自然。

(2).有人评价本诗开头四句写得“情境和谐”,请简要说明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夜行船①欧阳修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②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

②殢(tì):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川景象的赞美。

C.“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不由得唏墟感慨。

D.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聚首,无限伤感。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重庆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重庆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古代诗歌阅读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其七)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

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其八)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七起句以韩愈、杜甫的文章来衬托,点出了苏轼在诗文上的造诣。

B.其七三、四句意思是如果朝堂需要真学士,那么苏轼最合适不过。

C.其八前两句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细节,刻画了他们不同的风度。

D.其八第一句写陈师道,后三句写秦观,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友人有才华却不受器重,处境落魄的悲伤之情。

2.结合(其七)全诗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岭南江行①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②巧伺游人影,飓母③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因谗言遭贬赴任柳州刺史途中。

①射工:传说中一种叫蜮的毒虫,能含沙射人,人或人影被射中后,都会害病。

①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所写风物紧扣岭南特色,再加上具有传说色彩的独特意象,凸显出行程之奇特险峻。

B.颔联写雨过天晴山腰大象出没,阳光照射潭水,蛟涎浮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C.颈联写江边的射工狡诈地窥探并等待时机向游人释放凶险,阴沉的云气预示着飓风的来临,具有象征意味。

D.“从此忧来非一事”承上启下,上承前文途中所见之景,下启后文心中所想,蕴含了诗人被贬岭南的复杂心情。

4.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过旧学山寺文同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

2020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十——古代诗歌阅读(一)答案规范与诗歌鉴赏

2020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十——古代诗歌阅读(一)答案规范与诗歌鉴赏

2020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古代诗歌阅读(一)一、山水田图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早秋山中作王维无才不教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唐天宝年间,王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疑作于此时。

②尚平:指东汉尚长,尚长字子平。

为子女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巧用反语,写诗人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B.颈联从听觉的角度写虫鸣,突出了鸣声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C.尾联表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独自居于山林,不被他人打扰,与白云为伴。

D.这首诗写景时融情于景,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命题视角】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分析】“清幽的意境”理解错误,颈联营造出一种悲凄的意境。

【答案】B(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命题视角】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分析】尚长为子女嫁娶毕,即不理家事,出游名山大川,潜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田园,颔联写诗人不厌弃在了却儿女婚事后纵情山水的尚长,却嫌陶潜辞官归隐有点晚。

不难看出,诗人厌倦世事,向往隐逸生活。

【答案】颔联用典抒情,通过化用尚长和陶令的典故,表明诗人对尚长和陶令的做法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诗人的态度和情感。

【赏析】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

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

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

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阅读答案

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阅读答案

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阅读答案篇一:六年级诗八首(鄂教版)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版本一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版本二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暮江吟①[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江村即事⑴是唐代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画兰(清)郑燮(xiè)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篇二:六上语文课后六上语文课后答案1、少年旅行队一、少年旅行队有什么含义?他们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琛索有哪些收获?答: 少年旅行队是指由少年组成的探索自然,到生活中去旅行的队伍。

少年旅行队收获的不仅有快乐,哲理,理想,知识,更有镇静的品格,开阔的胸怀,热情澎湃的气质,永远进取的精神等。

二、仔细阅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山他使我坚强,镇定,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时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答: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大海,河流的赞美和讴歌,同时也饱含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深切的热爱之情。

三、课文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仔细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小标题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每个小标题都要很强的概括力,突出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这五个小标题既是旅行的经历,也是文章的思路,抒情的脉络。

四、读下面一段话,想想第一个问句和后面三个问句的关系,再仿照着写段话。

答:这一段人用一组问句,写出了出发前的准备,第一个问句和后三个问句之间是总分关系,点名了出发前要做好带昆虫网,带标本箱,带笔记本的准备。

陕西省镇安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镇安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仿真模拟二)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

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

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

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

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西藏林芝二高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西藏林芝二高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西藏林芝二高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四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郑准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岭上云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云郭震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请从四首诗中指出感情倾向不同的一项()A. 《云》郑准B. 《云》来鹄C. 《岭上云》白居易D. 《云》郭震(2)请述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

《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C (“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不对。

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

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朝朝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
16.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

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时,当随意而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

诗人借用“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3分)。

(诗的五六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

古时隐士往往修心修身,追求长生,所以服食药饵;又追求宁静,往往垂钓。

这两句渲染平居的惬意和闲暇。

七八句转向议论,借用“沧州”典故,表明自己的兴趣向来听从自己所向往的,依然希望能在这溪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

从这里可以看出,隐居就是为了远离红尘,求得宽心舒适,称心合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