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样本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病害分析
一、坑洞坑洞是指道路表面出现的凹陷或塌陷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坑洞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冻胀与融化:多年冻土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道路上的积雪和路面积水在融化时会产生胀冻作用,导致路面下部土体体积的不断变化,最终导致道路表层形成坑洞。
2.土壤融解和保水性差:由于多年冻土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冻结水分难以完全融化,导致道路底部土体的水分排不出去,进而导致路面在压力下发生沉降,形成坑洞。
3.交通荷载:尤其是重型车辆的频繁行驶与变向,会导致路面结构层破坏和土体变形,进而产生坑洞。
坑洞给行车带来不便,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修复坑洞需要填补空洞,常用的方法是在洞内填充砾石、碎石或混凝土修补,再进行压实处理。
二、冻胀冻胀是指土壤冻结过程中体积因冻结膨胀而引起的强度改变和变形现象。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冻胀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冬季低温:多年冻土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过程中膨胀,导致土壤中的冻胀力增大。
2.冻融循环: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面临着四季冻融循环,土壤在经历多次冻结和融化过程后,容易形成空隙和裂缝,进而引发冻胀作用。
3.土壤成分和含水率:多年冻土地区的土壤通常含有较多的冻结水分,其中含水率高的黏质土和含冰含量高的土壤更容易发生冻胀。
冻胀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面隆起、龟裂、破碎和下陷等问题。
为了防止冻胀对公路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装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通畅;控制含水率,通过合理的排水和防渗措施降低冻结水分的影响;加强路面结构的抗冻性能。
除了上述病害,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还会面临其他问题,如路基塌陷、路肩塌陷、路基侧滑等。
这些问题主要与土壤的冻融性质、交通荷载、排水状况和公路设计等有关。
在公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多年冻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土壤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提高公路的抗冻性能和承载能力,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道路冻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道路冻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为了防止冻胀现象所引起的道路破坏,首先需要了解冻胀发生的机理。
对引起道路冻害的因素主要为土质、冰冻温度、水源等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道路冻害;原因;防治所谓的道路冻胀,主要是冬季在路基土中沿着温度的降低方向生成了冰晶体形状的霜柱,使路面产生隆起的一种现象。
1.道路冻害形成的原因路面冻胀是由于冻胀作用造成的路面破坏,主要由于路面产生了冻胀变形,如果路面受到均匀冻胀,则冻胀的本身不能引起多大的害处,可是由于土的密实度和含水量的不同,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冻胀,常常是不均匀的。
在不均匀的冻胀力作用下,路面遭受到的破坏可能性是最大的。
冻胀初期路面和基础遭到严重的冰冻,因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冻胀抬高,使得路面产生裂缝,如果是混凝土路面还会产生错台。
通常在路面中央冻胀变形量最大,因而在道路中线上出现较大裂缝。
春融期,路基土中由霜柱构成的冰层从上部向下开始融化,其附近的土层处于饱和状态。
特别是融解的水被未解冻的土层阻挡停留在保持冻结的土层上,很难向下渗透,土的密实度减小,因而这部分土基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融沉。
如果道路处于这种状态,当大量的重车通过时,沥青混凝土面层或者水泥混凝土板下表面的拉应力增大,土基表面的垂直变形也要增加,当超过其极限值时,在轮迹处产生网状裂缝,随之路面下沉,遭到破坏。
特别是由冰冻敏感材料组成的土基,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面下的土基饱水,形成稀泥状态,并从路面的边缘和裂缝中挤出,即所谓的翻浆现象。
2.防治措施2.1改善路基土体的陛质2.1.1换土采用水稳定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土基的强度和稳定睦。
换土层的厚度的确定—般可根据地区隋况、公路等级、行车要求以及换填材料等因素确定换土厚度。
—些地区的经验认为,在路基上部换填60~80cm厚的粗粒土,路基可以基本稳定。
换土厚度也可以根据强度要求,按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确定。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旳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旳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旳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旳因素涉及土中原有旳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步也涉及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旳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旳另一种重要问题。
一般状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旳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旳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旳自由水在0℃时一方面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旳薄膜水受冰旳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旳土粒上旳水膜变薄,破坏了本来旳吸附平衡状态,土粒旳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旳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步,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旳离子浓度增长,产生了渗入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入压力差旳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级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旳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足旳水源供应时,水分发生持续向冻结线旳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旳迁移时间,且水源供应充足时,也许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旳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旳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也许不形成明显旳聚冰层。
冻胀旳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旳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旳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旳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也许导致冬季聚冰旳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旳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图9-5 填方压住含水层露头
地表水类翻浆病害
由于降雨、灌溉等使路基两旁积水,而又不能及时排出(图 9-6),渗水使路基含水量增加,又由于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 移作用,使路面下土层含水量增加,春季融化时产生翻浆; 由于养护不良、路基边沟堵塞、路面出现车辙、局部洼坑、 两侧路肩高于路面等情况使路面或边沟长期积水,渗入路基 后使土体含水量增大,春季将引起局部翻浆。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热融湖塘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 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冻 土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恢复缓慢,将引起多年冻土重大的不可 逆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冻土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 护环境,特别是路基下保存植被。 2、冰(水)害,是寒冷及严寒地区特有的路基病害,在严寒 的多年冻土地区则更为严重。冰(水)害主要是指路堤上方有 露出地表的泉水,或开挖路堑后地下水自边坡流出,在隆冬季 节随流随冻,形成积冰掩埋路基面或边坡挂冰、路堑内积冰等 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4、冻土区路基病害成因
道路翻浆成因:形成冻胀的路基到了春季(有的地区延至夏 季),气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土首先融化,上层土基的含 水量增大,强度很快降低,以至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作用下 形成翻浆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5、影响冻土区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因素
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四个主要因素,此 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基本条件是土质、温度和水。 1.土质:①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 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 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 翻浆。②黏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 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 ③ 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较多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和翻 浆。④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但当粗粒土中粉 黏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水: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 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 成冻胀与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 使冻地土地区下路基水病害与位防治升措施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冻土路基防治
冻土路基防治[摘要]路基作为道路施工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根据施工地域的限制,在有冻土地域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地基的质量,本文就冻土路基防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冻土;路基;施工;质量一、前言冻土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施工完成后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交通道路的使用,在不同的地域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冻土路基进行防治。
二、高原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1、冻胀通常情况下冻胀现象大多发生在季节性冻结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的区域,尤其是多年冻土区。
土体产生冻胀时需要具备三项前提,即土粒本身具有冻胀的敏感性、土体的含水量超过塑限和外部的水分补给充分、冻结的条件及时间比较充分。
通常情况下公路地基土或填土在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浸蚀时,若冷冻条件成熟则会发生体积膨胀现象,而且冻胀的程度也与土壤当中水分含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2、融沉当公路路基为粘质土时,若产生冰融就很容易出现融沉问题。
在路基基底多年冻土上限或路堑边坡当中分布着一个地下冰层时,如果冰层埋深较浅,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在自然条件变化时冻土会融化,而上层覆土也会产生一定的重力作用,这便会导致路基沉降、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融沉现象比较容易发生在向阳的道路解冻期间和开裂的填方路堤边坡滑坡、路堑边坡滑倒区域。
通常解冻的过程比较慢,沉降时间也相对较大。
有时的沉降比较缓慢,而有时的沉降量则较大,这时便会使隆起的两侧突出于基础表面,使路面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进而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处于饱和状态的粘性土土壤属于高压缩性土壤,因此在冰融时产生压缩。
3、冰害冰害主要是指接触路基的水,在冬季低温作用下,会在路基下结成冰或挂冰,从而对边坡造成危害。
在公路路基工程中,冰害现象通常发生在浅层地下水区、低填区域或零路堤区域,在多年冻土区这种现象比较严重。
冻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冻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摘要针对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冻土问题一直是施工难点。
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冻土地区的两种公路路基病害(冻胀和翻浆)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就该路基病害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冻胀和翻浆;解决措施1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分析1)冻胀。
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当有水分供给时,水分连续地向上聚流,并在路基的顶部形成冰透镜体和冰夹层,从而引起路面不均匀隆起,致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折断或错逢的现象称冻胀。
冻胀性土的分类,通常是在土质分类的基础上,按强弱登记可将冻胀性土分为以下4类:轻冻胀、冻胀、重冻胀、特重冻胀。
2)翻浆: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致使在春融期间地基中的土含水过多,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翻浆分类,根据水分来源导致的翻浆可将其分为以下5类:地面水类、地下水类、气态水类、土体水类、混合水类。
根据翻浆高峰时的路面变形程度,可将翻浆路段分为3级:轻型、中型、重型。
2冻胀与翻浆影响因素分析1)土质因素。
土质可分为粉质土、粉质粘土、砂质土;其中粉质土具有很强的冻胀性,非常容易形成翻浆。
这种类型的土的毛细水上升速度较快且上升水位较高,在负温度的作用下水分容易迁移,若在水源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能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而且在春融时期由于承载能力的急剧下降,也特别容易形成翻浆。
粉质粘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冻结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
当粉质土和粉质粘土含有较多的易溶盐和较多的腐植质时,更易形成冻胀和翻浆。
般情况下砂质土不易形成冻胀和翻浆,因其毛细水聚冰少、上升高度小,且在水分充足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但若砂质土中粉粘粒含量较多时,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温度。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每个细节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处理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实际。
本店铺本店铺就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和大家说明一下。
1、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原因分析1.1翻浆在高寒冻土地区,由于在土壤冻结过程中汇聚了过多的水分,且土质状态不好,到春暖化冻时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从而造成土基软弱,强度降低。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纹、鼓包、车辙、唧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1.2冻胀高寒不良土质中所含的水分在负温下结晶,生成各种形状的冰侵人体而导致土体积的增大。
其主要表现是土层表面不均匀的升高。
冻胀土与结构物基础之间主要产生冻结力和冻胀力(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冻胀反力)。
冻胀本身不仅引起道路破坏,还可引起桥梁、涵洞基础的冻害,特别对早期所修建的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桥梁墩、往基础冻胀隆起,融化下沉,台身在切向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共同作用下出现裂缝,甚至墩(台)基础整体上抬或倾斜。
涵洞冻害主要表现为洞身的冻胀隆起和融化下沉,端墙及八字翼墙圬工开裂及涵洞管节的错位和脱离。
1.3融沉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下冰层埋藏较浅,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各种因素使多年冻土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从而造成路基严重变形。
主要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溜塌等。
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1.4其他病害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冻害外,还有冰丘、冰锥、延流冰等,也容易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等。
2、试验路铺筑及观测情况为了限制公路各类冻害的发生,并了解不同性质的路面路基填料、路基高度对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从而取得冻土温度及筑路材料的热物性和路基形状、气候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确保冻土地区筑路的稳定,在两个冻土研究项目上都做了一定长度的试验路段。
2.1301国道甘一博段的试验路在交通部科研“八五”行业联合攻关项目“30l国道沿线岛状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中,其在30l国道甘一博段的施工桩号k140十400~k140十800、k158十900~kl59十400,kl80十400~k18l十300三个段落上铺设试验路。
路基病态之冻害与变形防治
保温法(隔温)
• —— 在路基表层(顶面及侧沟)设置 保温隔热层,使表层下的土层不冻结或 减少冻法深度,推迟土体冻结,提高土 中温度,减少冻结深度,其目的是使冻 胀性土脱离冻结层或部分脱离冻结层, 从而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隔热 材料可采用草皮、树皮、炉渣、泡沫混 凝土、玻璃纤维以及其他一些合成材料。
路基冻害的防制措施
排水及隔水
——
由于水是形成路基冻害各因素中关键性的条件,因此控制土体中的水分,其目 的在于排除地表水或降低疏导地下水及隔断下层水以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 ①排水设备应具有抗冻、防冻的能力,不被冻融破坏,能发挥正常排水作用。其 类型有:地表排水 —— 应进一切可能使地表排水畅通,并能将大量的地表水 由桥梁及涵洞排走并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具体措施有:侧沟、天沟、排水沟、跌 水、吊沟、排水槽、截水沟及取土坑排水等;基床排水——多数冻害的产生与基 床不平整有关。因此基床排水在防治冻害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有: 基床整形(平整基床及路肩)、挖除道碴陷槽、路肩换渗水性土壤、加设横向盲 沟、砂井、纵向盲沟、横向排水管等;排除地下水——地下水的存在和变化,能 在土中引起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并且是土中冻、融、干、湿循环而造成各种病 害的基本条件。排除地下水的基本措施有:截水明沟、渗水暗沟(截水渗沟、边 坡渗沟、支撑渗沟)、渗水隧洞、平孔排水、积水井等。②隔水措施 —— 是 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隔水层,使地下水不能透过,或隔断毛细水的补给,阻止冻 结时所产生的水分向上迁移作用,以减少或消除冻胀。具体措施有:粘土、耐寒 塑料薄膜、土工纤维防渗布、聚苯乙烯薄板、聚氯乙烯软板、树脂类注入、电硅 化层等。另外,用改性土如乳化沥青,或灌浆、矽化加固等方法。
换填法(改土)
• .—— 对于由土质不良而造成的路基冻害,且又有 换填条件时,常广泛使用换填法,其目的是换除路基 土体中的不均匀土质,或改良土的性质,以消除或减 少路基土体的冻胀。挖除冻害地段的冻胀性土,换以 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土。换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换 填砂垫层,主要用于冻结深度内的土层是冻胀性较强 的土;另一种是换填与周围土层冻胀性相同的土,主 要用于因土质不同或不均匀的冻害地段。因此,换土 前应调查掌握冻害深度、冻胀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等,准确掌握冻包(坑)高度、长度及均匀冻起的高 度等,确定换土的土质、深度、宽度、长度及纵断面 形式等。采用的换填材料主要为粗砂、砾石等非冻胀 性材料或弱冻胀性材料。换填法防治路基冻害的效果 与换填的深度、换填材料的粉黏粒含量、换填材料的 排水条件、地下水位及补给条件有关。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摘要】在寒冷地区路基的冻害情况较为严重,对安全行驶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本文对冻土路基的病害和设计、整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冻土;路基;病害;设计;防治一、前言我国冻土面积广大,冻土区域的路基冻害较为严重,而且发生在路基的表层。
做好冻土路基的控制,有效降低冻害发生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意义重大。
二、主要病害分析1、融沉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线路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水大的黏性土及湿地含水量较大地带。
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不能保持平衡,冻土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滑塌、路堑边坡滑塌等。
融沉的特点是路基道床涨起,线路高低不平。
2、冻胀冻胀是冻土地段线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路基基床表面不平整,未按设计坡率刷坡。
造成积水冻结膨胀形成冻胀病害,其最大量有50mm,一般在30mm~40mm,多在25mm以下。
冻胀形成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便趋于稳定,冻胀产生厚度在线路道床及基床表面往下2m~3m左右。
(2)道床道碴或混砂道床垫层不洁,污染严重,混入杂物较多,遇积水后产生冻胀。
当含泥量为20%~50%时,冻胀量可达到15mm~25mm左右。
道床冻胀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基本趋于稳定。
(3)地表水或地下水、浅层水或湿地地段对路基上的不均匀浸湿,造成路基下沉,使线路形成长漫坑。
(4)路堤填土不均匀、压实度不符合标准及路堑基底土质差异,造成了路基土体性质及结构不同及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线路冻胀病害。
(5)路基不同朝向形成的不均匀冻胀,如线路走向为东西向时,路基有向阳坡面和背阴坡面,使路基填土的冬季含水量和冻结深度发生差异,其结果是出现单侧冻胀。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摘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变化所引起。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经常性的冻融循环,路面病害发生频繁,给公路行车造成严重的隐患。
本文先介绍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冻土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在那些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路基沉陷病害。
路基热融沉陷病害是多年冻土地区最主要的病害类型,是多年冻土地区和季节冻土区、非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最根本的差别;二是翻浆和不均匀冻胀。
公路翻浆就是指路面下的高含水量垫层材料泥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被从路面挤出的一种现象,是公路病害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三是其它类病害。
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往往会给公路的稳定性带来可能无法预料的危害。
在这些类型的病害中,涎流冰和冻胀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二种病害类型。
二、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分级根据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实践,以及未来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的趋势,下面就分别以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来划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
(一)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破损可以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
裂缝类病害包括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四种。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长纵向裂缝的合理分级是评价多年冻土对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影响的基础。
为了全面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三种主要裂缝的划分指标参见下表。
表1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分级变形类病害包括沉陷、车辙、搓板、波浪等4种类型的病害。
车辙是由荷载引起的变形,表现为轮迹带上的纵向凹陷。
形成此种类型的病害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行车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二是沥青路面面层材料不良或者厚度不足,三是基层或者底基层材料不良或者压实度不足。
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研究
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研究共玉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与研究一、引言共玉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连接了甘肃省共和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玉泉区。
作为典型的多年冻土地区,该地区的冻融循环严重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障该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必须对路基病害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制定有效的维护和修复策略。
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类型及成因1. 路面沉陷多年冻土地区的路面沉陷是由地下多年冻土融化所导致的。
在春季融化期间,多年冻土内部的冰水排泄,导致土壤松弛和沉降。
这会导致路面变形和陷落,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和安全。
2. 缺陷发育多年冻土地区的地下水循环受到冻融循环的严重影响,导致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
这使得路基中的土壤水分含量不稳定,容易引发缺陷的发生和扩展。
常见的缺陷包括路基开裂、路肩塌陷等。
3. 路基侧方抬升多年冻土地区的冻融循环会导致土壤体积的变化,从而使路基出现侧方抬升。
这种抬升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和路基的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
三、共玉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案例分析与研究1. 案例一:路面沉陷在共玉高速公路的某路段,出现了严重的路面沉陷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路段多年冻土的融化量较大,导致土壤松弛和沉陷。
根据实地勘查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加固路基的建议,包括增加排水设施和加固基层的措施。
2. 案例二:缺陷发育在共玉高速公路的另一路段,频繁出现了缺陷发育问题。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路段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较大,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不稳定。
提出了完善排水系统和加强路基防冻措施的建议,以减少缺陷的发生和扩展。
3. 案例三:路基侧方抬升某路段路基侧方抬升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该路段土壤体积的变化较大,导致侧方抬升问题。
通过地质勘查和模拟实验,提出了增加土工合成材料和加强路基排水的方案,以减少侧方抬升的发生。
四、共玉高速公路路基病害维护与修复策略在多年冻土地区进行路基病害维护与修复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摘要:冻土是指温度在O℃或O℃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一直是冻土工程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本论文从多年冻土的特性和公路病害特点入手,通过我省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与公路病害关系和路基温度场变化分析揭示路基病害形成机理,提出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合理高度,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冻土;冻胀力;融沉;冻胀性我省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异常强烈同时境内河流众多,高原地表水体下渗强烈。
水有着较大的比热容,下渗水体所含有的热量造成地下多年冻土融化,因而高原连片多年冻土地区在河流、湖泊下形成大量融化区域,导致多年冻土性质复杂多变。
特别是沥青路面,因为颜色深而吸热能力远大于天然地面,对其下的多年冻土影响极大,因此多年冻土区沥青公路的路基病害也常常最为严重。
1冻土的主要工程特性在外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冻土的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能会随着土中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发生变化。
冻结过程土中水分重分布,使得土的结构、密度发生改变形成冻胀,并伴随产生附加压力即冻胀力;当冻土融化时,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土体产生明显压缩变形,形成融沉。
在冻土地区,随着气候冷暖交替路基及地基土产生周期性冻融变化,因而冻胀和融沉是多年冻土乃至季节冻土地区导致产生工程问题或病害的主要原因。
1.1融沉特性冻土中冰既是土颗粒的胶结物质使冻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也是土体的重要组成物质而占有一定的空间。
当温度高于O℃后,冰发生物态变化由固体变成为液体,在封闭体系内液态的水还有相当的承载力,但在开放的体系中水将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一定方向流动,这种孔隙水的消散与排泄就是土体的排水固结。
随着融化,冻土在上覆荷载作用下不断排水固结,伴随着压密土体产生下沉,即冻土的融沉,这种热融压密沉降的性质称为冻土的融沉特性。
大量的现场与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土质,在自由排水的条件下,冻土融沉系数随土含冰(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的干密度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含水量状态下,粉质土类融沉性最强,粘土和细砂次之,砾类土最小。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刘敬旭201120419 摘要:结合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主要措施,从而为冻土地区的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冻土,路基,基床,病害引言: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头戏,而冻土( 冻土是指温度在0 ℃以下含有冰晶的土壤和岩石,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称为多年冻土) 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全长1 118 km ,海拔4 000 m 以上的地段有960 km ,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 km ,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的最长的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在铁路运营之前很严重,在行车运营后,时隔几年、十几年仍将陆续出现新的冻害,其破坏程度是罕见的,引起路内外工程界人士的关注。
1主要病害分析1. 1 融沉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带,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施工及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滑塌等。
融沉的特点有:1) 突然的大量下沉;2) 周期性的持续下降。
1. 2 冻胀冻胀是寒区铁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及多年冻土地区均有发生,尤以多年冻土地区最为严重。
由于地基土及填筑土中的水冻结时体积膨胀产生不均匀的冻胀造成了线路超限。
根据铁路部门有关标准,左右两股路轨之间或每股路轨在10 m 以内的变形差不能超过4 mm ,一旦超过这个规定,视为超限,有可能发生火车脱轨、翻车等事故。
路基的冻胀病害是与气温、土质及水源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发生在气候严寒、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和多年冻土地区。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常见灾害及处理措施
冻胀灾害的发生与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气温等因素有关,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 响冻胀灾害的重要因素。
融沉灾害
融沉灾害是指多年冻土区路基在 夏季气温升高时,多年冻土上层 融化,导致路基下沉、开裂、翻
浆等破坏性现象。
融沉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多年冻土 层的热稳定性差,上层融化后无 法得到及时排水和冷却,进而导
风吹雪害
风吹雪害是指在多年冻土区,大 风将积雪吹向路基,导致路基被
雪覆盖、堵塞等。
风吹雪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路基 被雪覆盖、堵塞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交通事故等
。
风吹雪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地 形、路况等因素有关,其中气候 变化是影响风吹雪害的重要因素
。
02
CATALOGUE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灾害处理原则
在道路上下雪后采取防 风措施,如在道路两侧 设置挡风墙、使用防风 网等,以减少强风对积 雪的影响。
在道路上下雪后立即进 行除雪作业,将道路上 的积雪清除干净,以保 证道路的畅通。
对道路进行定期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风吹雪 害的迹象。
04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
2. 处理措施
• 使用热棒技术,通过热棒的导 热性能,将热量从地面导出, 防止冻土融化。
工程实例三:某大桥桥头路基工程防冻胀设计
1. 灾害描述:某大桥 桥头路基工程位于多 年冻土区,存在融沉 和冻胀等灾害,对桥 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 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2. 处理措施
• 采用保温板覆盖桥 头路基表面,减少 热量传递和阳光照 射,防止冻土融化 。
• 设置排水系统,防 止水分积聚在路基 表面,降低冻土的 含水量,从而降低 冻胀发生的可能性 。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的原因包括土中原有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也包括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时首先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土粒的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的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时,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了渗透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层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的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水分发生连续向冻结线的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的迁移时间,且水源供给充分时,可能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的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的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可能不形成明显的聚冰层。
冻胀的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的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可能导致冬季聚冰的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的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1.恶劣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高原辐射量是内地地区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公路路面沥青老化严重,沥青面层极易变脆变硬,路面开裂、面层裂缝、松散现象严重,在加上高原区域的强烈太阳辐射以及气温急剧变化的影响。
路面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尉。
2.沥青路面的热吸收率高导致路面下出现融化盘和融化核是导致路面瘸害经过对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的热吸收的研究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地表反射率要比砂石路面减少15%以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则高出20%以上,沥青路面温度平均比砂石路面要高出5℃左右,在夏季,沥青路面的温度甚至是砂石路面的五倍以上,正是沥青路面温度要高于公路周边,路面下面的季节性融化层比周边土壤一般会提前20—30天融化,而在冬天,冰冻的时间又会推迟20天左右,路面高温的存在彻底改变了冻土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打破了地表的热平衡,阻碍了地表面的蒸发过程,形成了路面下面的融化盘。
融化盘内的水分冬季冻结,产生冻胀力,夏季融化,导致地基沉降。
长时间融化盘内水分的汇集会使得融化盘转化为融化不冻核,融化不冻核事实上是路基下面漂浮的一层含水量大,土壤成分较少的夹层,在路基、路面重力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或迁移,从而导致路基下沉变形,进而引发沥青路面的变形、下沉病害。
二、主要病害1.纵向裂缝在路基的阳坡或者当路基边坡坡脚有积水时,这时路基容易产生纵向裂缝这种病害。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导致路基土的不均匀的冻胀和收缩。
纵向裂缝在冬季时最为严重,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裂缝会随着土体的不均匀变形的减少而减少。
但是这种冻融循环性致使路基的稳定性遭到损坏,进而路基边坡会受到车辆荷载应力的作用而发生滑塌。
当环境温度非常低时,相应的冻土温度也会降低,这会导致路基土发生裂缝病害的概率增大。
同时当冻土地区环境温度不稳定时,其发生病害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分类及综合整治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分类及综合整治【摘要】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对铁路安全行车威胁很大。
本文主要介绍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不同冻害采用整治方法及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路基冻害;冻害分类;冻害整治;整治效果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线路所处地区均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冻结最大深度为1.4~2m,铁路路基冻害对铁路安全行车威胁很大,这里主要介绍路基冻害部位分类,不同冻害采用整治方法及达到的效果。
1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部位分类1.1 表层冻害表层冻害特点是:一般隆起高度为10mm~40mm;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从11月上旬开始,最晚到12月中旬停止发展,来年4月中旬~5月上旬回落完。
表层冻害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引起路肩纵向高低变形、开裂,造成基床表层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道碴沉陷,导致轨道纵向高低变形;引起坡面隆起变形、开裂,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表层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1)基床填料土质不均,致使基床强度不一,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基床面不平整,造成降水不能及时排出,水分渗入到基床土体内,当土层含水量增大且超过了起始冻胀含水量时,基床土体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水分又向冰结封面补给,水分比冻前增加较大,形成冻害。
(2)路基坡面表层为非匀质土。
由于路堤填料来源不同,且在填筑时,土层的厚薄和夯填密实度不同,致使填料的结构、层次等条件的不同,在冻期经水分迁移、聚积,其聚流量也不尽相同,产生的冻胀量也不等,从而形成坡面冻害。
(3)气温对土的冻结有一定的影响。
受地形、地质、日照及植被覆盖的不同,路堤的不同部位(阴坡、阳坡)其热交换不同,对土中冻结率的影响也不同。
在土冻结时,由于表层土温及冻结速率的不同,其水分迁移的聚流量和冻胀量便不相同,产生了冻害。
1.2 深层冻害路基深层冻害产生的时间较晚,在冻期的后半期产生,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地区一般在12月中旬以后,直到冻期末冻害才能停止。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高原冻土地区作为特殊的工程环境,路基病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有效地防治路基病害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进行全面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病害类型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冻融破坏、塌陷沉降和冻胀破坏三种类型。
1. 冻融破坏:冬季,路基中的冻土会融化并形成水分。
当水分遇到气温下降后再次凝结时,会引起路基的冻融破坏。
2. 塌陷沉降:由于高原冻土区具有较大的融冻指数,路基中的冻土容易因为压实度不高、土结构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塌陷和沉降。
3. 冻胀破坏:在高原冻土地区,冻土地质的冻胀性是造成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土壤中的冻结水遇到气温升高时,会膨胀并对路基产生较大压力。
二、成因分析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变化:冻土地质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冻结水,而水分的变化是引发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温度变化:高原冻土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冬季极冷,夏季较热,这种温度变化也会对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3. 工程施工: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强度不足的路基设计也是引发病害的原因之一。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路基加固:选用适宜的材料,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塌陷和沉降的发生。
2. 排水系统:在路基设计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保证冻融水及时排除,减少冻融破坏。
3. 热稳定措施: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冻胀破坏,可以采用热稳定措施,如加温、加热、覆冰等方法来减少冻胀破坏。
4. 生态保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冻土地质的破坏。
总之,高原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病害类型、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分类、病害与防治措施路基病害整治共62页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冻土地区路基分类、病害与防治措施 路基病害整治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你的阅读
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
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寒地冻土区域的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从已建成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效果看,多年冻土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尤其在高温冻土区,如何在解决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目前冻土区道路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冻土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和冻土工程地质特性,然后重点探讨了冻土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最后详细阐述了冻土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冻土;路基;病害;冻胀翻浆;排水Abstra ct: as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business,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ld permafrost area highway construction business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he completed highway, railway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effect look, permafros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faced with many new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mafrost region, and how to solve the frozen soil subgrade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rmal stability,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is the permafrost region road engineering research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ermafrost roadbed diseas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frozen soil roadbed disease of the main types and causes, and finally elaborated on frozen soil roadbed disease control measures.Keywords: frozen soil; Subgrade; Disease; Frost heave pumping; drainage一、冻土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冻土是一种特殊土类,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性质与温度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病害类型
1、冻胀
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 特别是凸镜状冰体) 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 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的原因包括土中原有的水结冰体积膨胀; 同时也包括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 水分相对集中, 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 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 在低温冻土区, 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 且存在双向冻结, 冻结速度较快, 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 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 冻结速度也较低, 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
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 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时首先冻结, 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 与冰晶体接触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 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 使得与冰晶体接触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 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 土粒的分子引力有剩余, 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的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时, 当水膜变薄时, 薄膜水内的离子浓度增加, 产生了渗透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 薄膜水就
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 并逐层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的条件下, 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 水分发生连续向冻结线的迁移, 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 水分有较多的迁移时间, 且水源供给充分时, 可能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的聚冰层; 当冻结速度较快, 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的时间短, 聚冰少且均匀分布, 可能不形成明显的聚冰层。
冻胀的评价指标
(1)总冻胀
路面全宽内的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
水位高的地段, 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 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
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 都可能导致冬季聚冰的不均匀, 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的一部分, 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 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3)冻胀系数(或冻胀率)
平均冻胀值h与其相应的冻结深度z的比值, 称为冻胀系数。
在高地下水位地段, 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 冻胀系数可达
0.15-0.20。
路基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基水在冬季受低温影响, 温度较高的水向温度较低的土层方向转移, 在温差聚水作用下, 水分迅速聚集并逐渐形成聚冰层。
(4)治理方法:
1)将路基地表水引向路基外排除, 切断浸蚀路基的水源。
2)设置隔温层, 防止水的冻结和路基土膨胀。
3)在路堤下部设置隔断层, 以隔断毛细水上升, 防止路基冻胀。
隔断层应采用渗水性良好的粗粒料填筑, 其位置宜在路基的中部或底部, 厚度一般是40~50cm, 其底面宜设反滤层, 也可用清砂, 防渗型土工织物等不透水材料修筑。
2、翻浆
成原因;处理方法
一、公路路基翻浆形成的原因分析
1.土质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 道路路基中运用的土质包括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性土三种。
粉性土的毛细水能够使地下水产生高速且大量地向上凝聚, 在负温作用下, 会有严重水分聚流, 也会容易产生冰冻, 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散失了土体的稳定性, 因此, 粉性土是容易形成路基翻浆的因素。
虽然粘性土毛细水有所上升, 但存在相对较慢的速度, 因此, 在干旱季节, 仅依靠地下水是很难导致路基翻浆问题形成, 若到了雨季, 粘性土的水资源存在较大的过滤能力的问题则是集中体现, 容易导致较大的翻浆问题, 因此粘性土不适宜应用与雨
水较多的区位。
而砂性土存在较强的过滤水能力, 自身也更容易有稳定性形成, 受力强度在三者中属于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该, 不会有路基翻浆问题形成。
因此, 在建设道路时应尽可能运用砂性土, 使的由于土质因素导致的路基翻浆问题形成的现象得到避免。
2.温度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作为翻浆形成的一个充分条件, 冻结深度及冷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在冻结深度与冬季寒冷相同的条件下, 负温度特性, 冻结速度较快, 对翻浆缓慢形成的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 初冬温度仍不会太冷, 且容易有较大温差及冷热不均的现象产生, 同时存在较长的温度停留期, 在路面下较浅位置有冻结线长期停留, 从而在路面很近的地方有大量水分聚流。
其次, 由于车辆对路面持续不断的压力, 两者的作用很容易有翻浆现象发生。
若在持续低温条件下, 冷冻线很容易降低至与路面相距较深的位置, 土基上部聚冰少, 则不易有翻浆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 翻浆的产生还会受到春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及化冻速度的影响。
3.水分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翻浆过程就是土基上水分的转移和变化的过程, 因此作为翻浆防治中的基本点, 控制路基可能接触的水分成为关键。
地势低洼的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浅的地下水能够对充分的水源进行提供, 导致翻浆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进入雨季后, 地区的降水量会进一步增加, 结合土基含量较大及车载效应, 增高了地下水水位及路面不稳定, 那么含有可能导致较大规模的路基翻浆形成。
4.路面结构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翻浆受到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 路基状态的不同导致翻浆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若在较为潮湿的土基上对黑色路面进行铺筑, 路面结构的不完整会存在较差的透气性能, 使路面的水分容易有堆积形成或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转换形态, 因此路基中的水分无法从表面蒸发中顺畅地排出, 进一步降低了路基强度, 为翻浆提供充分的形成条件, 同时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水分的作用会更为显著的体现, 使路基不但有翻浆出现, 而且一般都较为严重。
5.行车荷载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车辆在道路行驶的过程中, 必定会由于力的作用导致路面路基有损坏形成, 因此, 虽然荷载不会导致路基翻浆形成, 但对路基翻浆发挥着推动作用。
经过车辆荷载的作用, 道路翻浆问题会逐渐展现,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 在翻浆季节及翻浆路段上存在的交通量越大、车辆越重, 翻浆现象则越来越显著。
也就是说, 导致路基翻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论是直接原因还是推动原因, 都会直接影响到翻浆的形成。
在严重情况下, 翻浆会对路面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特别是对于较低温度且不稳定的地区, 则跟应对翻浆的形成进行控制, 在重点时期是时候重点排查, 从人为的角度尽可能将路基翻浆的产生得到控制。
二、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
1.提高路基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路基进行加高, 使路基上部土层与地下或地表水面远离, 结合当地冻土深度、水文情况以及路基土质对路基加高的数值, 将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的方法实施确定。
一般情况下, 应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该方法在平原区的土路和其它地区容易取土的路段中得到适用。
若当地只能对粉砂土进行填筑使用时, 由于毛细水上升较高, 仅依靠路基无法彻底将翻浆根治, 此时, 除了对路基进行提升以外, 还应运用砂垫层实施综合治理。
不得在交叉口或城镇街道对提高路基的方法进行运用。
2.路基地上水、地下水处理的加强
(1)对路基排水做好, 运用边沟深度扩大1,1.5m的方法, 使宽底处于1m左右, 该方法无法在平原洼地内得到适用, 设置截水沟对山坡流向路基的水流实施拦截, 并经过对节水暗沟进行设置的方式, 促使地下含水层的水分得到截除。
(2)为了避免地下水大量向路基上部土层进行提升, 可采用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操作。
(3)管渗沟的修筑。
在路基两侧的边沟底上, 向下对一道深沟进行开挖, 与现有的地下水位再深一些, 现在沟底对四周带孔的瓦管进行安放, 在管上对碎石、砾石或碎砖进行填满, 运用厚度为20cm的粘土在最上层进行夯实封口, 在粘土和碎石等颗粒之间对一层厚
度为3cm的草皮进行铺设, 促使地下水经过瓦管得到排出, 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
(4)经过在沟底对较大石块进行垒起的方法是好奇发挥瓦管的作用, 运用盲沟使地下水位得到降低。
3、融沉
冻土融化时的下沉现象。
包括与外荷载无关的融化沉降和与外荷载直接有关的压密沉降。
冻土融化时发生着两个相反的过程: 压密和膨胀。
①冻土中的各种冰融化后体积缩小,使土因自重下沉;冰变成水后经过孔隙逐渐排出, 使土压密而进一步下沉。
②土粒及其集合体在融化时由于水化作用而膨胀。
一般情况下, 冻土融化时的压密大于膨胀, 故产生融化下沉。
当整体冷生构造的冻土融化时, 其融沉量一般不大。
但层状和网状冷生构造的冻土融化时,常有明显的沉降,有时会发生突陷。
当冻土的融化速度很快时, 会出现冰变成水的速率大于水能从土中排出的速率, 从而使土中的孔隙压力增加, 常造成斜坡和各种建造物的不稳定。
融沉是多年冻土区建造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在天然情况下, 冻土的融沉会形成各种热喀斯特现象
4、融冻泥流和滑塌
融冻泥流又叫冻融泥流、泥流、土溜、土滑、冰滑等冻融泥流指冻结的饱水松散土层和风化层解冻后, 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缓慢流动或蠕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