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集团陷债务风波 资产负债率连年居高不下
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困局
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困局2015-10-18中国经济困局: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了悬在大量中国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最新消息,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发改委今日召集“10中钢债”持有人开会。
发改委将在会上要求投资人不要提出回售要求,并告知投资者已有计划可以偿付。
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其下属一级核心子公司中钢股份发行并由其担保的“10中钢债”发行规模20亿元,10月20日下周二为付息日,且面临投资者回售行权。
“10中钢债”违约的风险很高,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下游需求低迷,差能过剩矛盾突出,公司主营铁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这使得当前公司面临非常大的经营困难。
今年以来,中国债市违约已有五例。
如果“10中钢债”下周违约,将是中国钢铁企业在国内债市的首例违约。
在许多中国发债钢企背负亏损和大量债务的当下,违约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中钢集团的困局并非只是今年突然暴露出来的,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滑向深渊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探究。
它目前的债务危局,源自于过去十年间疯狂扩张。
资产迅速膨胀之后,钢铁和矿石市场暴跌的行情,让中钢猝不及防,逐步陷入债务泥潭。
而它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表面上是公司战略投资失败,内部管理混乱所致,实质上则是央企治理中问责制度缺位,管理者忽略对企业合理边界考量,政绩倾向下盲目扩张所致。
彭博新闻社报道援引中投证券数据称,今年上半年,中国债市的钢铁企业盈利同比下降约20%,半数以上发债钢铁企业面临亏损。
按照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报告,今年上半年,包括钢铁在内的产能过剩行业增长持续处于下行中。
长期的产能过剩是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和纺织这些信用风险高同时资产负债率也极高的行业面临“寒冬”降临的最重要促因之一。
年年淘汰年年过剩,却年年面临产能过剩。
自10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以来,这已经成为宏观部门的调控关键词之一。
全面风险管理失败归因分析-以中钢集团为例
全面风险管理失败归因分析——以中钢集团为例一、审计结果根据审计署的公告,中钢集团在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销售钢材业务风险控制不力,形成损失。
②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88.07亿元,截至2010年6月底未对风险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未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
而根据2010年的审计信息,山西一家民企与该集团存在着重大资金往来,截至2010年10月份,对该集团欠款已高达近40亿元无法收回,面临巨大损失。
根据中钢与该民企的包销协议,中钢将包销该民企五年的产品,提前两个月预付货款。
由于民企经营困难,财务恶化,导致巨额预付款无法收回。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巨大的经营风险?是决策没考虑风险,还是对风险视而不见依据ERM框架,可以从风险的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监督与监控等因素来分析,但是归根结底,这种风险是源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失效。
因为在公司治理无效的情况下,任何ERM的具体因素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任何健全的内部控制都无法有效实施。
只有从内部环境来分析,才能找到ERM和内控失效的根源。
二、风险管理失败原因分析中钢集团风险管理失效主要原因:1.董事会中钢的董事会中,除了两名本公司高管外,其他均为外部董事,并且由国资委任命。
实际上,董事会负责什么事务也并不明确,除了每年召开一次的董事会,外部董事没有机会更多地过问公司的经营和风险事宜。
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治理层次很清晰,实现了“两会分离”,却没实现真正的“两权分离”。
董事会没有就决策原则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权责利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不缺位,但是缺权”的情况。
造成董事无法发挥监督治理作用。
实际结果是,中钢的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
当管理层为了快速扩张而与董事会产生分歧时,对董事会的意见置若罔闻。
根据中介机构的报告,中钢一名独立董事认为中钢与山西民企的贸易往来并不正常,财务管理和审计报告存在问题,但其意见并未得到重视。
2.风险管理机构从组织架构来看,中钢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完整。
中钢危局,谁人解
中钢危局,谁人解作者:郭芳王红茹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39期“中钢的问题已经特别敏感。
”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出,他和同事们就一直在关注有关中钢危机的报道。
“我已经是‘老中钢’了。
中钢走到这一步,挺让人惋惜的。
”“老中钢”不无伤感,“看到中钢的很多报道,那都是触景伤情啊。
”2011年5月,因为中钢集团在激进扩张下暴露出的诸多财务问题,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被国资委免职,来自武钢集团的贾宝军接过了中钢集团总裁一职。
临危受命的贾宝军曾被寄望扭转中钢集团的困局,但三年之后,据内部人士透露,国资委对中钢的领导班子再次做出调整,贾宝军离职,徐思伟接任。
继任者能否扭转当前中钢的困局?中钢集团的命运又将会如何?黄天文的功与过“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黄天文时期的激进扩张。
”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黄天文时代”始于2003年12月,曾在中国五矿集团工作25年之久的黄天文从五矿副总裁任上调到中钢,出任总经理。
其时的中钢,还只是一家以铁矿石进出口、钢铁及相关的设备贸易为主的公司,2003年的营业收入只有120多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50位。
而同样以贸易为基础的金属矿产集团——五矿同期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是中钢集团的近4倍。
中钢与五矿的业务多有重合之处,黄天文在五矿的履历为其对中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多有裨益。
他为中钢提出了向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钢铁生产服务商”的目标。
据许保利介绍,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要求央企要做大做强,计划将160多家央企重组为80~100家,行业前三名以外的央企或有可能被重组、淘汰。
近年央企负债率大幅攀升 过度扩张致现金流紧张
近年央企负债率大幅攀升过度扩张致现金流紧张《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央企负债率大幅攀升,一些央企的负债率已超过国资委划定的70%的“红线”,甚至有些企业处在破产的边缘。
对此,国资委日前下达“军令状”,提出“保增长”的目标和“降本增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要求各大央企严格把握投资方向,严控信贷规模和负债率,确保现金流安全。
负债率上涨过快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中国市值最大的前10%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上升幅度明显,平均债务占总资产比例超过80%;其中,工业、原材料、公共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为杠杆率上涨最快的板块。
而这些市值排在前10%的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
据Wind数据统计,在已经发布年报的公司中,除去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石油以9881.48亿元的负债总额遥遥领先。
记者查阅年报了解到,截至2012年年末,中石油总负债9881.48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18.3%。
中石油负债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石化。
根据2012年年报,中石化去年总负债为718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815亿元。
而在记者统计的年报材料中,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巨额负债,中国中冶、中国神华、中国水电等大型国企的负债也“名列前茅”;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央企的负债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资委划定的70%的“红线”。
中冶集团在投资唐山恒通亏损74亿元之后,当下的负债率已高达85.5%,近乎资不抵债;中铝集团也因过度投资扩张,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2012年亏损已高达82亿元,当下的负债率亦高达68%。
央企负债率最高的是中钢集团。
据公开资料,自2009年以来,中钢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超过90%,截至2012年底,中钢已经连续3年亏损,仅2012年亏损就接近20亿元。
中钢集团报给融资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钢总负债超过95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95%。
按照西方市场理论,只要出现5%的坏账,中钢就可以进入破产程序。
中钢股份“2010年公司债券”实质性违约案例
二、案例资料
(一)公司概况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股份”)于2008年3月21日注册成立,是 中国最大的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跨国企 业集团,主要经营铁矿石、镍矿、萤石、钢材、钢坯等贸易以及提供对应的国际货 运服务。中钢股份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的核心企业,中 钢集团持有中钢股份99%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案例了解企业负债融资尤其是债券融资,最重要的并非如何获得发 行成功,而是如何防范债务到期兑付违约风险。企业要未雨绸缪,多方着手, 防范兑付违约。在出现违约困局时,要企业兼顾内部外部因素、短期举措与战 略安排,设计与实施应对违约的具体路径。
一、背景知识
(一)债券融资概述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 支的融资行为,其优点是筹资规模较大,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具 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缺点是发行成本较高,信息披露要求高,并存在较多的 限制条件。目前存在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等多种非金融企业债 务融资工具。
二、案例资料
(二)“10中钢债”发行具体事项
(1)债券名称:2010年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简称“10中钢债” )。 (2)发行总额:人民币20亿元。 (3)债券类型:一般企业债 (4)债券期限:7(5+2),本期债券为7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附第5年末发行人上调票 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5)票面利率:5.3%。 (6)上市日期:2010年11月4日。 (7)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8)担保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9)募集资金用途:本期债券募集资金20亿元人民币,其中14亿元将分别用于中钢集 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重型矿冶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2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4 亿元部分将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
中钢集团案例分析
中钢集团案例分析姓名:许喆学号:110514010534 班级:11级会计学5班一、你认为该企业在什么方面出了问题?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企业内部是否进行了改变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海外投资战略失败,使中钢集团债务缠身;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造成坏账风险,连续五年负债超九成;总裁和高层团队频繁动荡,留下一大堆悬而待解的难题。
这样也给企业内部和外界造成是非不一的舆论;中钢集团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近期,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钢集团向来只是一家贸易公司,没有实际生产货物,买卖合同也会向外采购。
2、钢铁企业也由于行业不景气,以及铁矿石价格一直走低的原因,加大对矿石直销比例,这无疑大大削弱了中钢集团的市场份额。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企业内部没有实行有效的策略改变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为什么国资委可以对中钢集团换帅,换帅的效果明显吗?除了换人之外,你还有别的建议吗?1、国资委全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代表政府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负责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国资委的主要职责:(一)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二)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四)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拟订考核标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五)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完整篇.doc
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四)更新:2018-11-01 22:12:12中冶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冶金工程建设商和承包商,中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贸易和工程科技与服务提供商。
这两大央企之所以卷入钢厂债务泥潭,其原因在银行。
前述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说,中冶、中钢这些钢厂之所以能够垫资建设,是因为这两大央企握有银行上千亿的授信,根本花不完,所以才敢提前垫资。
但没想到,最后却收不回来了。
今年3月,中冶集团董事长经天亮在中冶董事会第四十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反思称,由于前些年大量承揽垫资项目,集团主要财务指标特别是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指标从2009年开始持续恶化。
2012年经营业绩出现巨额亏损,是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企业发展中各类矛盾和问题积累集中的体现。
经天亮说:“依靠垫资承揽项目是一个公司缺乏竞争力、竞争优势,依靠旁门左道的低级做法。
2013年集团及各子企业必须确保实现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的管控目标。
同时,要严格限制垫资项目,严控BT工程。
”危局轮盘仍在旋转仅从财务数据上看,首钢及其控股子公司要靠钢铁主业偿还银行贷款,几乎没有可能。
首钢今年上半年的吨钢利润为-66元。
这意味着,每卖一吨钢,首钢平均亏损66块。
其中最为严重的子公司贵阳特殊钢有限公司,上半年吨钢利润为-675元。
首钢下属长治钢铁集团公司负债总额达到了100.23亿,负债率106%。
今年上半年,长治钢铁虽然开始减亏,但仍累计亏损2.7亿。
长治钢铁目前的银行短期贷款为29.44亿,同比增加21%,而长期贷款却从去年的5.4亿,降至3919万元,降幅达92.8%。
长治钢铁集团销售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称,长钢亏损,原因不在销售成本,而是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和财务费用。
今年上半年,长治钢铁集团在亏损严重的局面下,仍需要支付1.2亿的银行利息。
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拯救“钢厂病人”。
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_3.doc
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中国钢铁亏损企业排名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破产(二)更新:2018-11-01 22:12:12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39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80%,1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90%。
而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仅有8家。
更为严重的是资不抵债的钢厂已经出现。
目前,全国有5家钢厂资产负债率超过100%。
分别为:首钢集团下属长治钢铁集团公司、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下属河北东山冶金工业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下属荣信钢铁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下属张店钢铁总厂、山西立恒钢铁有限公司。
此外,未被纳入86家钢铁企业统计的中钢集团控股的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111.98%。
钢铁业3万亿负债中,银行贷款为1.3万亿。
为此,全国86家钢厂在今年上半年,支付了406亿的银行利息,是钢厂上半年22亿净利润的18倍。
超过七成的银行贷款为短期贷款,达9371亿,长期贷款为3628亿。
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最近两年银行对钢厂的长期贷款逐步减少,短期贷款却不断攀升。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钢厂的短期借款同比增加1125.54亿,增幅13.65%;长期借款减少73.99亿,同比下降2%。
对中国重点国有钢铁企业,银行的短期贷款期限一般是1年,而对于民营钢铁企业则普遍在6个月,有的只有3个月。
这意味着,按照目前钢铁业9371亿的短期贷款,最长在一年内都将到期。
河北宝信钢铁集团常务副总张哲义说,如此短的贷款周期,让很多钢铁企业在拿到的钱还没能产生效益时就要还钱了。
借新债还旧债,是中国钢厂目前维持现金流的主要手段。
但随着国务院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政策的趋向严格,许多钢厂直接从银行贷款的通道就正在被逐步关闭。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董事长万喜河对记者说,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企业一般都是通过钢厂提供抵押担保,由相关贸易公司进行贷款。
但是这样的贷款一般周期都很短,利息也较高,银行其实很清楚这些公司的贷款都是拿给钢厂用的。
中钢债延期背后:钢铁业3万亿负债难解
导读:经济学家李迅雷更为直接:“要进行国企改革,降低国企的负债水平。
”曾有专家认为,国企连续债务违约根源在于改革滞后。
“10中钢债”延期一个月,让中钢集团获得了“喘息”的时间。
在舆论沸沸扬扬的时刻,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中钢集团来说,弥足珍贵。
中钢集团内部人士称,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下,投资者同意延期,各方都处在不断的沟通中。
中钢债风波的背后,实则有着行业拖累的因素。
在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看来,现在钢铁企业普遍困难,主业亏损严重,行业负债率在70%左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负债总额仍然在3万亿元左右,这还不算占全国钢铁产量20%的会员外钢铁企业。
3万亿元,这个在两年前已经呈现的债务数字,至今仍未有改观。
“河南昌申钢铁有限公司,舞钢耐磨板-NM360耐磨板-NM400耐磨板-NM500耐磨板-15CrMo合金板-12Cr1MoV合金板-42CrMo钢板-65Mn弹簧板-45#碳结钢板-Q345低合金厚板-Q460高强板-Q550高强板-Q690高强板-Q890高强板-Q960高强板-Q245R锅炉板”痛点:负债率10月20日,是“10中钢债”的付息日,在付息前一日,旗下的中钢股份公告称,将以所持上市公司中钢国际的股票为债券本息追加质押担保,考虑到新增抵质押担保可能会影响债券评级和投资者回售意愿,“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调整为2015年9月30日至11月16日,将延期支付本期利息。
中钢协的数据显示,7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05%,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但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上升,说明企业销售困难,资金仍然紧张。
中钢协副会长屈秀丽说,钢铁形势不好,钢铁企业资金紧张,有个别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100%,但应该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债务风险是存在的。
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升为69.4%。
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长期接近被普遍认为的70%的红线。
“中钢事件”引发的思考
“中钢事件”引发的思考【摘要】近些年来,部分国有企业只顾一味的进行扩张,却在扩张后不断出现负面问题,一方面导致企业被拖入财务黑洞,另一方面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国企效率下降。
本文通过分析“中钢事件”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提出国有企业随着市场化改革,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法人治理结构;超速;监督;激励;审慎选择;止损;民企;合作一、中钢事件始末2012年4月,业内曝出山西立恒钢铁公司(下称立恒)正式与中钢集团(下称中钢)签署协议,全面托管民营企业山西中宇(下称中宇)。
立恒将以削债方式托管中宇,中宇所欠中钢40亿债务削减为约10亿元。
中钢人为流失30亿国有资产,无人被追责。
2010年,继审计署完成对中钢审计之后,国资委曾派出纪委组跟进调查。
近日,国资委又特派帮扶小组进驻中钢,全面参与企业的管理变革。
这在央企中很少见,只有当一家企业面临生存威胁时才会有此举。
目前有消息称,考虑到钢铁行业目前的不景气,以及中钢过高的债务水平,中钢有被重组整合的可能,整体或并入五矿集团。
“中钢事件”最早在2008年10月就被媒体曝光过。
当时,通过收取预付货款方式,中宇不断占用中钢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有约26亿元变成了“中宇对中钢的欠款”。
尽管后来中钢通过接收中宇欲挽狂澜,但事与愿违,2009年11月中钢委托的代管者河北国丰钢铁离开时,中宇对中钢的欠款扩大为38亿元,算上中钢通过国丰钢铁收购中宇股权支付的资金,中钢在中宇失去的资金已高达近40亿元。
中钢曾经作为央企的先进典型,如今却因与中宇的资金往来问题导致上市进程停滞。
中钢是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1亿元,位列2011年《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第354位。
中钢传统主业为钢铁和铁矿石贸易。
2003年上任的总经理黄天文,为中钢提出了向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钢铁生产服务商”这一目标。
多家企业现债务兑付危机 经济深度调整阵痛扩大
多家企业现债务兑付危机经济深度调整阵痛扩大2015..10原标题:中国经济镜像:中钢债之危债务违约中国出现债务违约频发与GDP降至7%以下,究竟哪个概率更大?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预测题。
它意味着,虽然政策还在发力,但中国经济眼下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仍在增加。
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说,“尽管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但下一步经济运行还会进一步承压,特别是在一些投资和工业领域,同时财政的压力也许还会进一步趋紧”。
这时,央企中钢集团成为中国经济承压下的黑色注解,其持有99%股权的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钢股份”)成为来到债务违约边缘的第一家中字头央企。
10月10日,中钢股份发布《关于“10中钢债”回售登记期延长的公告》,将持有人回售登记期延长了3天,至10月16日。
按照“10中钢债”发行公告,登记期结束后的第四天——也就是2015年10月20日,选择回售的债券持有人将开始正式行权。
债券回售,是指在约定条件下,债券发行人以一定的价格收回持有人持有的债券。
规模为20亿元的“10中钢债”的发行人是中钢股份,担保方为中钢集团,主承销商为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2010年10月发行,债券利率5.3%,期限7年。
根据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2014年10月出具的《“10中钢债”履约情况及偿债能力分析报告》,若投资者行使回收权,则回售部分的债券计息至2015年10月19日为止。
“10中钢债”的持有人显然不再看好中钢股份的经营前景,因此他们选择了回售。
这对于正处在艰难时期的中钢股份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10月15日,中钢集团向债券投资者发出《关于恳请配合解决“10中钢债”兑付难题的函》,该函称,为避免公开市场违约,恳请投资者保持一致行动,撤销回售登记。
这份函件还透露,为避免公开市场违约,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正在紧急协调“10中钢债”解决方案,而“中钢集团作为负责任的央企,将严格按照发改委、国资委的要求,妥善处理好‘10中钢债’兑付难题,尽量减少市场负面影响。
钢贸央企托盘业务黑洞
钢贸央企托盘业务黑洞:中钢五矿等被拉下水2014年05月19日 17:21 企业观察报我有话说(49人参与)收藏本文钢贸危机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震动着整个央企的金融体系。
资金链断裂、加大杠杆、重复质押……因钢贸商而起的融资危机,殃及范围之广,连处于同一链上的钢贸央企也难以幸免《企业观察报》记者张宁钢贸央企托盘融资模式所累积的危机正在爆发。
国内贸易和经济增速放缓、铁矿石实际需求骤减,作为自2011年年底开始的信贷危机的一部分,钢贸危机笼罩着国内钢铁行业,大量钢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生死存亡之际,钢贸圈的“信贷潜规则”——托盘及垫资交易日益兴起并渐渐公开。
然而在这个时候,该融资模式所埋下的致命风险也终于浮出水面。
从曾经的世界500强到现在负债76亿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正是跌入托盘融资风暴眼的典型钢贸央企之一。
头顶国内最大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光环,中国铁物曾在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其2011年的营业收入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
2012年,中国铁物递交了招股书拟于A股上市。
然而,近年钢贸危机的袭来,令中国铁物在过去几年因托盘贸易、垫资风险而积累的风险暴露无遗。
据2013年年报,中国铁物净利润已亏损76.5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2%;2014年3月11日,中国铁物主动撤下了A股上市招股书。
钢贸危机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震动着整个央企的金融体系。
资金链断裂、加大杠杆、重复质押……因钢贸商而起的融资危机,殃及范围之广,连处于同一链上的钢贸央企也难以幸免事实上,除了中国铁物,中钢集团、五矿集团等拥有资金优势和贷款渠道的央企,近几年也都涉身托盘业务,并在钢贸融资链上扮演着“影子银行”角色,而如中钢天源(14.79,-0.08, -0.54%)等上市公司,已向外界公告因“托盘”贸易而付出惨重代价。
对于钢贸央企托盘融资危机的集体爆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缘于激进扩张的经营策略之下,钢贸托盘央企的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国企债之殇
国企债之殇作者:郝治军来源:《新财富》 2016年第7期短短1 年时间,国企债集中违约,直接导致国企发债规模的急剧萎缩和国企债信用风险定价的攀升。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引发整个债券市场的生态重构。
郝治军/ 文自2015年初保定天威发生首例国企债券违约事件以来,短短1年时间,已有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中国中钢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物资”)、广西有色金属集团、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北特钢”)等8家国企多只债券曝出违约事件。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中钢集团、中煤集团旗下子公司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等央企债券违约涉及金额84亿元。
5月5日, “15东特钢CP002”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本息,成为东北特钢第四只违约债券。
此前不久,央企中煤集团旗下子公司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发行的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代码:041564019,简称:15 华昱CP001)实质性违约。
5月6日,上证指数应声下跌2.82%,创业板指数更是以大跌4.27%收盘,国企债券违约频发下的债券市场风险在脆弱的股市暴露无遗。
这仅仅只是开始。
中国经济的下行,很有可能让越来越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债券选择违约,成为引爆高杠杆的导火索。
产能过剩行业国企连环发债高杠杆求生一直以来,国企身份尤其是央企身份是债券市场的“护身符”—无论其所处的行业周期或自身财务状况如何,拥有国企身份就意味着较好的债券评级和发行便利。
市场的扭曲激发了国企的发债欲望,无论是用于扩张还是为了生存,这种膨胀的欲望对产能过剩行业国企,如处在周期性过剩行业中挣扎的国企,则显得尤为迫切与危险。
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增长乏力,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经营压力较大。
以东北特钢为例,总体债务负担过重,未分配利润长期为负,资产流动性较弱,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堪忧(表1)。
而另一家违约国企中铁物资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公开资料显示,中铁物资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率高居80%以上,2014年底和2015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8.32%和87.81%—通常情况下,企业负债率超过70%就意味着高风险。
内控严重缺失致中钢财务乱象的财务管理
内控严重缺失致中钢财务乱象的财务管理审计署近日对中钢集团(下称“中钢”)下发诊断书,指出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重大问题。
作为国务院管理的一家中央企业,中钢财务乱象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据悉,纪委已经成立工作小组对此展开调查。
根据相关人员媒体报道,中钢存在巨额佣金数百万美元支付不合规、虚报利润、巨额财务黑洞、转移利润、投资不谨慎等5大问题。
中钢下属第一级单位就有86家,审计署此番只是抽查了其中几家分、子公司,因此,有业内人士推测,这些问题或许仅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上述部分问题直接拖累中钢整体上市进程,而更为严重的是,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尽可能深层次的机制问题和治理缺陷,换言之,是其内控的严重缺失。
财务风险意识抛诸脑后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中宇”)对中钢欠款高达40亿元,这个巨大的“财务黑洞”或是上述诸多诸如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无论如何,中钢与中宇项目合作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可惜的是,或许从开展合作一开始中钢就注定被“套牢”。
相关资料显示,中宇在石油化工生产方面根本没有优势。
据了解,中宇高炉中的很多设备都不公用,一直处于边生产边建设的状态,由于资金紧缺,生产设备很难得到正常维护,以至于不得不亚硝酸盐运行,这不仅会带来原材料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就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中宇地处内陆,尽管当地焦炭网络资源丰富,但所需铁矿石工业品几乎全部从连云港、天津港运入,毫无成本优势若非。
早在2006年4月,中宇的和山西宇晋因为虚开发票前身隐瞒销售收入逃缴税金,两部委被国家税务总局做出共超过11亿元的处理处罚。
而且,中宇还有多达52亿元、涉及1600多家债权人的债务。
中钢无论如何应该在做出决策前在关注对方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层品行、生产经营控制能力以及财务情况,尤其是对百川林宏吉这样的民营企业,应该更加多一分小心。
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是,2007年5月,诸如中钢毅然决定同有诸多问题的中宇“全面合作”。
央企中钢深陷40亿欠账黑洞
央企中钢深陷40亿欠账黑洞央企中钢集团一步步深陷山西民营钢铁企业。
40亿欠账黑洞因何产生?在记者退场以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点名批评了几家央企,其中包括中国中钢集团(下称中钢)。
这发生在2010年7月23日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
这一幕未见公开报道。
仅仅两年前,中钢还是国资委先进央企典型之一。
中钢2004年由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更名而来,其传统主业为钢铁和铁矿石贸易。
2003年12月29日上任的总经理黄天文,为中钢提出了向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钢铁生产服务商”这一目标。
受益于中国钢铁产业的整体繁荣,中钢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201亿元,膨胀至2008年的超过1600亿元。
2009年年初,黄天文代表中钢,接受了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国企改革发展30年系列高端访谈”的采访。
知情人士透露,令李荣融恼火的原因之一,正是中钢与山西民企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之间巨额的资金往来所形成的财务黑洞。
截至目前,山西中宇对中钢欠款已高达近40亿元。
中钢与山西中宇的资金往来黑洞,最早在2008年10月就被曝光。
当时,通过收取预付货款方式,名不见经传的山西中宇不断占用中钢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有约26亿元变成了“中宇对中钢的欠款”。
如今两年过去,尽管中钢通过接收山西中宇欲挽狂澜,但事与愿违,2009年11月中钢委托的代管者河北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国丰钢铁)离开时,山西中宇对中钢的欠款扩大为38亿元,算上中钢通过国丰钢铁收购中宇股权支付的资金,则中钢在中宇陷落的资金已高达近40亿元。
这个割不掉的“毒瘤”,压得中钢喘不过气,而这几年正是铁矿石贸易最赚钱的黄金期,中钢不仅因此导致上市进程停滞,还有可能滑向更深的深渊。
中钢眼下急于完成的,是找到山西中宇的接盘者。
过去两年里,尽管河北国丰钢铁、甘肃酒泉钢铁、首钢等多家钢企都与中钢有过接洽,最终都撒手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记贾宝军将去职中钢。对于接任者,市场的消息是, 集团党委书记兼中钢股份总经理徐思伟将接任贾宝军的 职务,成为中钢集团的“一把手”,集团党委常委兼股 份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安栋则将接
任徐思伟的职务。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 中钢,但始终无人回应。但截至发稿,登录中钢集团官 网,贾宝军的名字仍挂在“管理团队”一栏中,身份是 “总裁、党委副书记”,更年轻的徐思伟
,谣言再次在市场中出现。近日,市场传闻中钢集团的 银行贷款“全面逾期”。其中,甚至拖欠一些国有银行 超过百亿元的贷款。这一次,相关银行站出来进行了否 认。9月23日,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称
,“中钢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在工行的融资余额占中钢全 部金融机构融资余额的比重不足1.3%,目前工行相关融 资均未违约。”民生银行亦对欠款传闻进行了否认:只 有个别分行对中钢集团旗下经营良好
钢内部人士对媒体披露,上述债务违约“源起于今年6 月”。当时,中钢集团对国开行挂着一笔6.9亿元的贷款 未能及时还款变成逾期,其余银行的贷款都是展期,加 在一起“预估有百亿元规模”。“这
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家企业的经营问题。”上述 策略研究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只要进行一个 比较,国资委直属113家央企,除了中钢集团在内的少数 几家企业,几乎没有企业传出欠款问
传了一封内部信。该信称,贾宝军“无思路、无作为、 无正气”。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上,贾宝军提出的扭亏 脱困“三年三步走”没有具体路径,“空谈而已”。另 一方面,对于贾宝军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公开信认为,除了事业部改革、及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外, 贾宝军“并未做其他实事”。对于这些,贾宝军和国资 委人士始终未进行回应。目前,一些人对于徐思伟给予 了厚望,认为年轻的他可能会为中钢集
“最近几年钢贸上的形势不好,与之有相关业务的企业 自然也很难再从这方面获得盈利。”今年5月和6月期间, 《国际金融报》在与多位钢贸圈人士的交流及随后的调 查中发现,至少在上海地区,中远物
流、中材国际和中国铁物及其他国企一度帮钢贸商做托 盘业务,进而“被迫”卷入了“坏账黑洞”之中。所谓 托盘业务,是指国企先帮贸易商支付货款,货材放在第 三方仓库;一段时间后,贸易商通过加付
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拿回货权。 对于这种行为,媒体此前直言,“由于虚假仓单、重复 质押等问题,演变为‘一货多嫁’甚至‘空仓计’,国 企货财两失,资不抵债。”上述策略研究
员则认为,中钢集团业绩不好的原因更多地是在为之前 的决策买单,“仅一项钢贸业务,不足以对一个集团公 司产生太多致命的影响”。据了解,在国资委成立初期, 市场中有多达200多家央企,为了达
的当地子公司有少量授信,目前,这些子公司经营正常、 还款付息正常,相关贷款未产生逾期或不良。与此同时, 中钢集团同样称,该公司并未出现巨额贷款逾期问题, 且只是有“个别资金回笼未按期到账
”。另有消息称,截至今年7月底,中钢集团的贷款逾期 金额为6.9亿元,“虽然大多数贷款经中钢与银行商量进 行了延期或部分还款,但中钢的后续贷款和征信记录已 经受到影响”。缘何逾期不过,中
题,无论是‘三桶油’,还是汽车企业或机械制造商, 都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情况。”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几亿元贷款逾期的情况?《国际金融报》 记者从中钢集团官网获悉,目前该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和工程科技。其中, 贸易物流是中钢集团最倚重的板块之一。“说白了,就 是钢贸业务拖累的。”一位常年与大型钢企打交道的江பைடு நூலகம்苏小型钢贸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钢股份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10中钢债”的债项信用等级维持AA-。“此次评级调整 的原因为近期媒体关于中钢股份及中钢集团的负面报道 可能会导致公司融资环境的
变化,并对公司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中诚信称。针 对上述中钢拖欠贷款的传闻,路透社分析称,中钢债务 事件可能不会是信用风险的触爆点,“但一向以资金实 力著称的央企被卷入债务危机的纷争,侧
。事实上,纵使是高调期的2008年,中钢集团都未摆脱 市场的质疑。2008年年底,就有媒体称,中钢集团发生 的巨额亏损已导致该公司与力拓合资的恰那铁矿被关闭。 对此,中钢集团于当年12月
12日发表声明强调,“中钢继续保持平稳运营态势,恰 那铁矿一直运营正常。同时,中钢集团及所属海内外各 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均在正常进行,并继续保持平 稳运营态势,不存在亏损问题。”今年
团带来“新风”。但分析人士认为,基于目前的现状, 想要让中钢集团短时间内回到当初的辉煌,似乎还有一 定难度。亟需反思一位钢铁圈的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 报》记者猜测,如果中钢集团还是在继续
亏损,且情况没有任何改观,“说不定,就可能被其他 央企整合,甚至是破产。当然,后者的可能性非常小。 因为,站在维稳和就业的考虑,国家有关部门不会轻易 让一家大型企业走向破产程序”。上述钢
人也不可谓不努力,提出了“三年三步走”战略,试图 让中钢集团摆脱负债,重新走上盈利的轨道。“这不能 完全怪他。还是那句话,以钢贸为主业、海外投资又不 靠谱的情况下,贾宝军很难在短时间内力
挽狂澜。尤其是,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仍比较低迷,铁 矿石价格的下跌,又让该公司的海外资产进一步缩水。” 上述策略研究员称。这三年,对贾宝军来说,本身也不 平静。据称,今年5月,中钢内部曾流
8年,对方欠款一度达20亿元,“至2010年下半年,山西 中宇对中钢欠款已达近40亿元,成为中钢财务黑洞的开 始”。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也称,中钢此前几个大项 目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并购山西钢厂和投资澳大利亚中西部矿如今看来都可 称作败笔”。在她看来,雪上加霜的是,“中钢集团又 遇上钢铁熊市,导致积重难返,回报不及预期”。“盲 目扩张是钢贸企业走到今天危局地步的原
行75亿元、工商银行20亿元。相关传闻很快被官方证实 为“谣言”。公开声明显示,中钢新闻发言人称,传言 不属实,“中钢集团并未出现巨额贷款逾期问题”。该 发言人坚称,只是有“个别资金回笼
未按期到账”。紧接着,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也站出来 否认了上述传闻。但对于市场的谣言和企业的辟谣,市 场的思考远没有结束。“尽管是传闻,但还是揭开了中 钢集团这几年经营状况的一角。”一位长
面折射出资本密集型的钢铁行业所面临的资金窘境,中 钢集团债务事件将令钢铁业的融资环境雪上加霜”。对 此,与多个大型企业打交道的浙江某中小银行信贷部经 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钢铁和光
伏行业“我们是不怎么会去碰的”,且现在的整体形势 放在这儿,“无论是带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还是民营企 业,我们原则上都会很谨慎”。同时,她还对记者透露, 目前长三角一家颇为有名的大型民营钢
值后来严重缩水。”广发证券直言,中钢集团二度逼近 破产,“并不是一件超预期的事情”。中钢集团曾经是 全球500强,但是近两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 前粗放式的增长、混乱的管理埋
下的恶果,也曾导致前董事长黄天文非正常离职。“这 是在为之前的投资埋单,但更凸显的也许是管理没有及 时到位。”上述策略分析师称。冶金规划研究中心副主 任刘海民说,深层次原因看,“央企治理
贸商称,“之前不是有五矿整合中钢的传言吗?个人认 为,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 就钢贸市场而言,也不能抹杀这家企业曾作出的贡 献。”9月底,曾有消息称,中钢集团目前已
经出台解决方案,逾期贷款债务可能通过债转股的方式 予以免除,并由中央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元。但就现状 看,国资委上百亿元的注资,在此前的实践中,尚没有 先例。有媒体建议,下一步,中钢集
因之一。中钢集团在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祭出的‘4 万亿元’后走上了疯狂的产能扩张之路。当时,在中钢 集团各下属公司之间,业务重叠屡见不鲜。”财经评论 人余丰慧撰文称,“同时,海外扩张达
到疯狂之境地,仅在非洲就投资收购近10家公司,所投 资的资源种类主要为铁矿石和铬矿;2008年以13亿澳元 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之后铁矿 石价格出现下跌,此项投资的价
到整合市场的目的,当时相关部门下达了有关目标,一 些既不大也不强的企业就可能被整合。在此情况下,中 钢集团从2003年就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步伐,既在国内整 合和收购一些企业,扩大自己的市场
影响力,又在海外实施并购,如与力拓集团在恰那铁矿 的合作等。没有做到足够“强”的中钢集团,却不断在 为当年的扩张埋单。有报道称,2007年,中钢与山西中 宇钢厂开始巨额的资金往来,200
善的公司,公司负债率不会太高,更不会超过70%至80%。 当然,即使超过了也没关系,只要主业好,也可以支撑。 但现在,中钢集团的相关条件似乎都不怎么符合。”一 位民营企业的财务副总监10
月9日上午在与《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坦言。从2010 年到2012年间,因为受钢铁业下滑的影响,中钢集团净 利连续3年亏损。也就是说,截至去年年底,中钢集团 的业绩连续4年没有大的改观
铁企业还拖欠该银行亿元以上的授信。“这件事确实给 我们一些警示。一旦涉及到目前的产能过剩行业,哪怕 是央企,在贷款审核上可能也会更谨慎一些。”一家在 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的客户
经理稍早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传闻再现放在 10年前,很难想象,一家被认为“大而不倒”的央企, 现在会出现生存上的压力。2008年初,中钢集团时任总 裁黄天文曾意气风发地表示,20
钢集团位列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500强排行榜第 354位。短暂的辉煌后,迎来的却是中钢随后长期面临的 “大讨论”。其中,中钢集团的负债成为关注焦点。据 公开数据,截至2013年末,
中钢集团资产总额为1101亿元,负债总额为1033亿元, 负债率为93.87%;所有者权益仅为67.5亿元,未分配利润 为-109.93亿元,经营性利润亏损15.95亿元。“一家经营 有
期关注国资改革的某券商策略研究员10月9日对《国际金 融报》记者说,“中钢集团也许是无奈的,毕竟这几年 钢材市场的低迷,谁都不愿意看见。以钢材贸易为主的 中钢,自然难逃行业低迷的影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