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古诗91811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勿忘国耻,918爱国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爱国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爱国主题班会教案三篇班会一:国耻教育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和铭记918事件,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和责任感。

活动安排1. 开场:播放关于918事件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国耻教育:介绍918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当时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和爱国情怀。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918事件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4. 知识竞赛:设置与918事件相关的知识竞赛环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兴趣,并加深对918事件的了解。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强调勿忘国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班会二:爱国主题演讲目标通过本次班会,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让他们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己的责任感。

活动安排1. 开场:播放一些优秀的爱国主题演讲视频,激发学生对演讲的兴趣和热情。

2. 主题演讲:鼓励学生围绕爱国主题,准备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讲。

可以设立评委评选出最佳演讲者,并给予奖励。

3. 听众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爱国主题的理解。

4.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激励其他学生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强调爱国主题演讲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国情怀。

班会三:国耻纪念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参与国耻纪念活动,深刻感受国家历史的伤痛,并表达对逝去的英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活动安排1. 开场:以默哀的方式,向逝去的英烈致敬,让学生感受国家历史的伤痛。

2. 逝者纪念:组织学生进行纪念活动,如献花、点烛等,让学生表达对逝去英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3. 集体朗诵:安排学生进行集体朗诵,朗诵与国耻相关的诗歌或文章,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一一、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保卫祖国的决心。

二、内容:1.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九一八”事变带来的深重灾难。

3. 通过讲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九一八”历史纪录片,了解历史背景。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二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内容:1. 介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2. 分析日本侵略中国带来的灾难。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日本侵略中国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二、内容:1. 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3. 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英勇斗争。

三、活动流程:1. 导入:播放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

2.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想。

3. 教师讲解:详细解读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影响。

4. 结束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国家尊严和自豪感。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一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子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子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9。

18事变)学习新课:板书:一、九一八事变1931。

9。

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二设计背景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家国情怀初中教案

家国情怀初中教案

家国情怀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国的概念,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家庭的感情。

3.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教学重点:1. 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

2. 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家国情怀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家国的意义。

2. 提问: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说家国情怀很重要?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家国情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有关家国情怀的案例,如抗战英雄、优秀党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家国情怀表现。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家国情怀故事,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

2.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家庭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培养和践行家国情怀?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家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建议。

三、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一份家国情怀行动计划。

2. 各组汇报行动计划,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情感升华(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国情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教案概述主题:勿忘国耻,铭记918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教学重点:1. 918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918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918事变的了解,共同回顾历史。

新课导入:1. 教师详细讲解918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2.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918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勿忘国耻,铭记918。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勿忘国耻、铭记918的感悟文章。

2. 学生通过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增强爱国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content}。

918事件班会教案

918事件班会教案

918事件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918事件班会教案——铭记历史,警钟长鸣,传承民族精神,立志报国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918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学习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民族精神,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提高同学们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警醒大家不忘国耻,奋发向前。

4. 强化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8日(星期一)下午14:00-16:3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报告厅(或教室)五、活动流程1. 开场及致辞(14:00-14:10)- 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主题和意义。

- 邀请学校领导或教师代表发表致辞,强调918事件的历史重要性,唤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2. 观看918事件纪录片(14:10-14:40)- 播放精心挑选的纪录片,让同学们直观了解918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 观看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记录感悟。

3. 历史知识讲解与互动问答(14:40-15:10)- 邀请历史老师对918事件进行深入讲解,剖析历史背景和细节。

- 安排互动环节,同学们可提问或分享自己的看法,加深对事件的理解。

4. 英雄事迹分享(15:10-15:40)- 通过演讲、话剧等形式,讲述在918事件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的事迹。

- 引导同学们学习英雄精神,传承爱国主义。

5. 主题讨论与小组发言(15:40-16:10)- 将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如何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立志报国”的主题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发言与宣誓(16:10-16:25)- 教师代表进行活动总结,强调同学们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 全体同学进行宣誓,表达铭记历史、奋发向前的决心。

7. 结束语与合唱(16:25-16:30)- 主持人进行结束语,强调活动的意义,鼓励同学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动力。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

纪念918国耻日:班会教案模板3篇1. 班会教案模板:了解历史,铭记国耻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铭记918国耻事件,培养爱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活动安排1. 开场:介绍918国耻事件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活动一: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918国耻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4. 活动三:展示学生自主创作的相关作品,如诗歌、演讲或绘画等。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传承爱国精神。

2. 班会教案模板: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增强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意识。

活动安排1. 开场: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含义和意义。

2. 活动一:观看与和平相关的视频或片段,让学生感受和平的力量和美好。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和平的理解和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

4. 活动三:学生自主表达对和平的祝福和期许,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创作形式。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珍爱和平、追求和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3. 班会教案模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标通过班会教学,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安排1. 开场: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活动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传统音乐或书画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活动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 活动三:学生自主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创作或表演,如舞蹈、乐器演奏或书法等。

5. 结束:总结活动内容,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以上是三份纪念918国耻日的班会教案模板,分别以了解历史、珍爱和平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班会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平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918历史纪念主题班会教案样本3篇

918历史纪念主题班会教案样本3篇

918历史纪念主题班会教案样本3篇本教案样本旨在通过纪念918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第一篇: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918事变的经过2. 918事变的历史意义3. 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

3. 讨论如何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二篇: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教学目标- 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分裂、民族灾难的严重后果。

-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教学内容1. 国家分裂、民族灾难的严重后果2.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国家分裂、民族灾难的严重后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第三篇:立志报国,共创未来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教学内容1. 新时代下的责任和使命2. 立志报国,共创未来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下的责任和使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计划,讨论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以上三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918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希望这份教案样本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精品教案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课题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王昌龄的了解。

(指名说,师补充)三、品诗句,明诗意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再读,整体感知(1)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2)通过这几遍读,你们能不能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3.研读,读懂诗意(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把诗读懂。

(2)指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四、想意境,悟诗情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指名读,教师随手将“暗”“孤”加上点,再请学生读。

(2)透过这两句诗,透过这“暗”“孤”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你的脑海中又涌现了哪些词?(3)请你走进这个画面,假如你是遥望玉门关的战士,你心中会想些什么?(4)将你的体会融入诗句,读这两句诗。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你从这两句中又读出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抓出“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艰苦,边地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2)教师用语言去渲染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用自己的朗读去表达。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1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并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准备材料:- 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纸和笔活动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 每个小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和教训。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15分钟)- 教师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详细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 强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学生发言(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和感受。

- 鼓励学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九一八事变的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结束语:通过本次班会,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并铭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和平,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2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教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准备材料:- 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和相关资料- 大白纸和彩色笔活动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 学生自主研究(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详细情况和背景。

- 学生可以在大白纸上记录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3. 学生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

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3篇918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班会教案一主题: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关注-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

3. 讨论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分析学生的观点和想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辩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回顾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

班会教案二主题:勿忘国耻,弘扬爱国精神目标:- 引发学生对勿忘国耻的共鸣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开始,践行爱国行动教学步骤:1. 引入:与学生分享一位身边的爱国人士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勿忘国耻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行动。

3. 分享讨论结果:各组组长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其他组的观点和想法。

4. 提出行动计划: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个人或小组行动计划,将爱国行动付诸实践。

5. 整合反思:回顾学生的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班级或社区中分享和推广爱国行动的经验。

班会教案三主题:勿忘国耻,弘扬文化自信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片段,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要传统节日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3.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或文化传统,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制作手工艺品、学写汉字等。

4. 分享研究成果:学生展示自己所学的内容,分享制作的手工艺品或书法作品。

5. 总结:鼓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好奇心和研究的热情,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教案引言“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古往今来,从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家国情怀根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家与国,休戚与共,已是中华五千年来国人所达成的共识。

以“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为议题,通过串联起唐、宋、明三个朝代中体现文人忧国忧民的诗词,带来了一节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群文阅读课。

文本解读《示儿》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单元里选用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段阅读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是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内在要求设计的。

文本组合以课文《示儿》作为“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望阙台》构成一组有内在结构化的“X”。

“1+X”的结构化:一是体现在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方面的结构化,表现爱国情怀的同时,又拓展了爱国情怀时空;二是体现在与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方面的结构化,并进一步形成整合性的古诗词阅读策略。

同时,从陆游的《示儿》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是作者个人维度上爱国情感的结构化;从陆游个人到同朝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是时代维度上爱国情感的结构化,显然一个朝代比一个人的诗词更具有说服力;再者,从宋朝发散开来,唐朝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明朝戚继光的《望阙台》,可以发现中国人历朝历代的爱国情感是相同的、共通的。

在此基础上,往前能发现爱国情怀的根源,往后能发现爱国情怀的传承。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文是一份古诗中的家国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中的家国情怀,能够理解古人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感慨。

2. 通过阅读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选取多篇古诗,如《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将进酒》等。

2. 阅读理解:针对选取的古诗,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诗意理解、语言分析等方面。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古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4. 作文练习:根据所选古诗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如议论文、感悟文、诗歌创作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2. 欣赏古诗:选取多篇古诗,逐一进行欣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表达的家国情怀。

3. 阅读理解:设计与所选古诗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古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5. 作文练习:根据所选古诗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如议论文、感悟文、诗歌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加深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针对所选古诗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测试,考察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分组讨论:对于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评估,包括讨论的主题、表达的立场、交流的能力等方面。

3. 作文评估:对于学生进行的作文进行评估,包括作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感教案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感教案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感教案一、引言1.1 诗词与家国情怀的关联1.1.1 诗词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其中家国情怀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主题。

1.1.2 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国家和家园的深厚感情,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1.1.3 通过学习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爱国情感的重要性。

1.2 诗词中家国情怀的表现形式1.2.1 描绘家国美景,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2.2 歌颂英雄事迹,展现对国家和民族的敬仰和赞美。

1.2.3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担忧。

1.3 诗词中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1.3.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1.3.2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3.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2.1.1 诗词中常见的家国情怀主题包括对家园的思念、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等。

2.1.2 家国情怀主题在古代诗词中尤为突出,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和家园的深厚感情。

2.1.3 家国情怀主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2.2 诗词中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2.2.1 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描绘美景、抒发情感、运用比喻和象征等。

2.2.2 描绘美景可以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抒发情感可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担忧。

2.2.3 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家国情怀更加深刻和生动。

2.3 诗词中家国情怀的案例分析2.3.1 以《登高》为例,分析其中描绘家国美景、抒发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

2.3.2 以《满江红》为例,分析其中歌颂英雄事迹、表达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

2.3.3 以《将进酒》为例,分析其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内容3.1 古代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1.1 介绍古代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和表现手法。

918爱国教育班会教案

918爱国教育班会教案

爱国教育班会教案一、引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国家观念和民族自尊心的重要任务。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班会课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1. 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PPT或图文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著名的战争、历史事件和改革开放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辉煌和艰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2. 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雷锋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展示这些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身边人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学习先进的爱国人物通过介绍一些先进的爱国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班级爱国实践活动规划组织班级开展一项爱国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整理革命文物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商讨并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图文资料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热情;3.观摩法: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他人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故事或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爱国和为什么要爱国。

步骤二:讲述国家的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图文资料,向学生讲述中国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辉煌和艰辛。

初中文言文家国情怀教案

初中文言文家国情怀教案

初中文言文家国情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的家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2)家国情怀的理解;(3)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句理解;(2)家国情怀的深度把握;(3)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国情怀;(2)介绍课文背景,作者简介,为学生朗读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讲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3)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2)布置文言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3)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4. 学生课后练习的成果,包括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心得体会的深度。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优秀教案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优秀教案

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1. 读懂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2. 体会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从一首诗读到一个人,进而从一组诗读到一群人,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一、揭示新课A: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爱国诗词”,去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

A:第一位要认识的诗人是宋代的“林升”,请XXX读一读诗人的简介。

其他孩子仔细听。

A:《千家诗》《东瓯诗存》都有收录此首诗,可见《题临安邸》是林升创作生涯的一首经典。

请翻到课本50页,齐读这首有名的《题临安邸》A:谁愿意来完整的说说你从“诗题”中得到的信息。

二、品“美”A:临安即是现在的“杭州”。

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向往的一个“风景名胜之地。

诗歌中那一句是描写杭州“美景”的?A:结合注释和课文的插图,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美吗?美,那请你读读。

)A:(读的真美,我也先去看看)还不够美,那我们再去欣赏欣赏。

看: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山环抱着楼、楼依靠着山、山山水水让人陶醉,这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A: 人们到这儿“不光可以饱览美景还可以做什么(多么惬意啊”!)A: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A: 这儿的“几时休”怎么理解?完整的说说句意。

A:自古以来人们努力创造、辛苦的劳动,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吗?“林升”为什么会说“几时休”此处的问号又是再“质问”谁呢?A:读到这儿,孩子们知道林升在“质问”谁了吗?三、悟“情”A:我们接着往下读,去看看这群权贵到底在干嘛?A:这里“游人”代指的(“权贵们”旁批)A:读到“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此处的“醉”字和平时我们看到大人“喝醉酒”的“醉”是否一样?有何区别?A:说得真好!是啊,此处的“醉”字,并非权贵们一两天的醉,而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醉生梦死的状态。

通过这个“醉”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A: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贪图享乐的权贵们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A: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A: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学案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学案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戍,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 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 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戍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 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 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帀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而。然而这种跳跃是十 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 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 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而貌。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④催落月,三十从军今口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⑤空照征人骨。 中原⑥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遗民⑧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注: 关山月: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内容多写戍边军士月夜思乡及与家人离别相思之情。
和戍诏:与金议和的诏书。戍,古时对西边民族的贬称。 按歌舞:按着iT舶唱歌跳舞。
《从军行》
《苏秀道中》
《立春日感怀》
/
《关山月》
《等池州翠微亭》
岳飞长期带兵转战,1134年(绍兴四年)和年(绍兴十一年),他曾两次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金兵。年,他还曾驻军舒州(今安徽安庆市),这首诗即作于当时。诗
的首句叙述作者的经历,从而把登池州翠微亭放在一个特圭的背景之下,使读者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和诗人的脉搏是一致的。第二句用"特特”以强调这次登临,表明戍马住您,登临难得,而把作者的 戍马生活与大好河山从感情上联系起来,同时,在结构上又起到了转折的作用,把感情抒发的重心 转務到对故国的爱恋上来,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了铺垫。三四两句为全诗的中心,它展示了作者 对祖国的深耳情谊,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流连忘返,表现了诗的主旨。全诗一气贯注,倾泻了一个驰 骋沙场,为国而战的诗人的炽热感情。 这首诗明白如话,不假雕饰,也没有用事用典,完全用 口语、常言来表达,却十分感人。诗的奥妙全在于以情取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古诗91811
家国情怀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是游子的归宿,故乡是诗人眺望的方向,“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每当夜幕降临,也会勾起诗人们的思乡情丝。

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旅宿》抒发了旅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3、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词中表现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名作,当推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15、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6、八声甘州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7、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出塞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表现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1、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现将士誓死戍边的悲壮情怀。

22、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忧伤国事,眷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

23、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由于国家动乱,诗人词人们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令人感伤。

25、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26、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7、塞下曲(六首之四首)
[唐]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8、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0、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1、《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3、《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白:《渡荆门送别》
3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5、白居易:《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6、孔绍安:《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37、元稹:《远望》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38岑参:《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39、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40、《渭水思秦川》【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