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选择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答案D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答案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答案C4.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认识事物的量C. 确定事物的质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D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案 C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答案C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答案 D.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答案ABCD.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观点是A.辫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案 ACE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答案 ABD)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答案 ADE5.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答案BDE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哲学名言警句练习题

哲学名言警句练习题

名言哲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2、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

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由形依旧枕寒流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XXX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8、“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10、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XXX12、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哲学部分选择题附

哲学部分选择题附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D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D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C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1.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考研政治哲理性选择题汇总

考研政治哲理性选择题汇总

考研政治哲理性选择题汇总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B)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D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D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明(C)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A、(1)(4)B、(2)(3)C、(1)(3)D、(2)(4)9、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基础》选择题库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 ( D)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3、.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C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4、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C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6、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7、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8、“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D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句哲学选择题集锦一、成语哲学选择题1、“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3、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4.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5、“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6、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A(2)(3)(7) B(4)(5)(6)(8)C(1)(9)(10) D(3)(6)(9)7、“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8、“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二、名言哲学选择题9、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

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

第 1 页 共5 页“水”?哪儿 来的 原来 是这 样!汇 报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专题训练高中政治哲学漫画选择题专题训练1.1.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 思想一致思想一致A.A.气者,理之所依也气者,理之所依也气者,理之所依也B.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C.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D.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2.2.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上图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属于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上图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属于从世界观角度来看,上图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属于 A.A.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C.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D. D.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3.3.下列说法与上图下列说法与上图8漫画《如此用力》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漫画《如此用力》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A.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B. B.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D.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4.4.上图漫画《“等”》体现的哲理是上图漫画《“等”》体现的哲理是上图漫画《“等”》体现的哲理是( ) ( ) A.A.要树立远大目标要树立远大目标要树立远大目标 B. B.要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工作要主动积极地去寻找工作 C.C.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5.5.上面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上面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上面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 ) A.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B.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C.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 D.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全局观念6.6.上图漫画《上图漫画《“点子”从哪儿来“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 C.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7.7.右图漫画表明右图漫画表明右图漫画表明A.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B.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C.C.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D.D.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8.8.下图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下图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下图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A.A.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 B.启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启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C.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D.D.说明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说明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说明要树立正确的认识9.9.与右边漫画说明的哲学道理相同的一组是与右边漫画说明的哲学道理相同的一组是与右边漫画说明的哲学道理相同的一组是A.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D.D.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10.10.下图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下图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学启示是( ( ( ) A.A.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 B. B.认识对实践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C.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D.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书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书本1111、下列选项与上图、下列选项与上图8漫画《总做噩梦的床》体现相同哲理的是(漫画《总做噩梦的床》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 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②唯利是图,贪得无厌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②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 A .①②.①② B .②④.②④ C .③④.③④ D .②③.②③ 12.下列成语中,与上图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下列成语中,与上图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313.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措施事故隐患○○○●漫画《无题》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4.右图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 )①诡辩论①诡辩论 ②客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片面性③片面性 ④主观唯心主义④主观唯心主义 A .①②.①② B .①④.①④ C .②③.②③ D .③④.③④ 15.下面漫画表明( )A .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决定思维B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C .思维具有反作用.思维具有反作用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6.上图漫画《欲望与得失》(作者:方少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B .主观愿望总是与客观结果相背离.主观愿望总是与客观结果相背离 C .事物发展往往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往往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D .成就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就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7.上图漫画《山增加了你的高度》蕴含的哲理是( ) A .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关键.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关键 B .成功者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成功者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D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和奉献.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和奉献 18.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A .①②.①② B .①③.①③ C .②④.②④ D .③④.③④19.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④突破条件制约才能促进事物发展④突破条件制约才能促进事物发展 A .①②.①② B .①③.①③ C .②④.②④ D .③④.③④20.上图漫画《如果你不尝试……》揭示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要主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要主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③突破规律的制约是实现发展的前提③突破规律的制约是实现发展的前提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 .①②.①② B .②④.②④ C .①③.①③ D .③④.③④ 21.上图漫画《欲望》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 ) A .把握事物联系,在系统优化中赢得主动和优势.把握事物联系,在系统优化中赢得主动和优势B .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C .做好思想准备,冷静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做好思想准备,冷静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D .发挥意识作用,以价值观为指引实现个人理想.发挥意识作用,以价值观为指引实现个人理想 22.漫画《“让世界充满爱”演讲会》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它对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④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A .①③.①③ B .②③.②③ C .②④.②④ D .③④.③④ 23.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 A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作用.关键部分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作用B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4下面的漫画《顾上不顾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25.上图漫画《造桌子》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上图漫画《造桌子》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 .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26.右侧漫画《议论》告诉我们右侧漫画《议论》告诉我们①人们的科学素养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①人们的科学素养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②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④对自我的满足程度才是评价人生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④对自我的满足程度才是评价人生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③.①②③B .②③④.②③④C .①④.①④D .②③.②③ 27右图漫画《刚出壳的鸡》的哲学寓意是右图漫画《刚出壳的鸡》的哲学寓意是( ( ( ) A .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 C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 .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答案:CDDDB ACCAC CADDA DBCBB BBBCD DA。

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哲学与人生各课习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选择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物质和意识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30 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

哲学选择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庸俗唯物主义C 近代唯物主义D 宗教哲学(A)2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 多元论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D)3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A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 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4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 唯心主义B 经验主义C 不可知论D 二元论5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

”“悬而未决”是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可知论观点D 不可知论的观点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古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 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7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 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 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 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B 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 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B)(C) (C)(C)(D) (D)D 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10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A 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B)11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 )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第五部分成语中得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得哲学启示就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得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得“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得创作灵感B、文与可得美术天赋C、诗人得夸张与画家得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得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得哲学道理就是( )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B、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C、意识就是对客观事物能动得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得哲理就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得人对同一事物得反映不同(3)物质与意识就是有区别得(4)物质就是客观存在得,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得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得这种作法完全就是唯心主义得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得作用B、意识得作用C、意识对物质得反作用D、实践得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就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得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与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得错误,在于违背这样得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得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2021考研政治哲学选择题21-40题目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1考研政治哲学选择题21-40题目答案解析完整版

21.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我国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

这说明A.自然规律的变化取决于人的观察结果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答案】B【简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正确。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并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决定客观规律性,C错误。

真理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同-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D错误。

【点拨】关于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见《肖秀荣2021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第15页“拓展与点拔”。

22.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等,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进行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安慰剂可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安慰剂效应说明A.物质世界存在着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B.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C.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D.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答案】C【简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错误。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历史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4、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5、“大海捞针”是()A不可能性B抽象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现实性6、认识的本质在于()A能动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估D主观创造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消灭的结果C人们使用暴力的产物D人们使用武器的结果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D政党1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德过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A康德哲学B费希特哲学C黑格尔哲学D谢林哲学E费尔巴哈哲学2、下列成语和日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运动的观点 B 矛盾的观点 C 联系的观点 D 变化的观点 E 发展的观点 4、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 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5、事物的假象是指 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认识的虚幻现象 E.以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人脑与电脑的区别是 ( )A.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活动;电脑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物理过程。

马克思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及答案

马克思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及答案

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1、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方法是()A.矛盾分析法 B.科学思维法 C 创新的方法 D 实践的方法2、从本义上说,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B.辩证法就是思考C.哲学就是辩证法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B.物质世界C.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D.世界观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别在于()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是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8、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②④1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心外无物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12、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范畴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5、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政治哲理性诗文选择题集锦

政治哲理性诗文选择题集锦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2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政治哲理性诗文选择题集锦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说明
A.山的形状因人们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立场不同而不同
C.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
D.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 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①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④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 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哲学练习题

哲学练习题

哲学练习题一.选择题(2*30=60)1.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 “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系统优化的方法3.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4.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6.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的依据是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7.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马哲选择题

马哲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7.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C)8.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选择题集锦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 B.③④ C.③D.④6、“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②④“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自考农学马哲选择题完成版

自考农学马哲选择题完成版

自考农学马哲选择题完成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A.《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意志意识形态》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DA.主体和客体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B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系统的观点D.否定的观点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C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A. 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A.时间的一维性B.时间的持续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B )的基础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CA.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D.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创造的关系会导致B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消极直观反映论C.二元论D.诡辩论13、生产关系的本质是B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阶级关系1 4、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 5、国家是代表( D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1 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C ) A.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B.建立工农联盟C.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市场经济D.实行粮食税制度18、民主社会主义是( D )A.科学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C.社会主义改革的科学探索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1 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 )A.选择的自主性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C )A.物质文明的发展B.精神文明的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人的解放程度二、多项选择题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CEA.唯物史观的发现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C.剩余价值的发现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刨立E.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2、1 9世纪4 0一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ABCDEA.蒲鲁东主义B.工联主义C.拉萨尔主义D.巴枯宁主义 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CA.机械性B.朴素性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ABDE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辩证否定的原理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BC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E.唯心主义诡辩论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BCD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E.检验真理的尺度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ABCDE )A.知识价值论B.经理阶层主体说C.科技史观 D.历史人学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BD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E.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BC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E.不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10、共产主义是指( ABD )A.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B.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C.一种渺茫的幻想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E.理论上的一种假说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2.D3.B4.A5.B6.C7.B8.A9.B10.A11.C 12.B 13.B 14.D 15.D 16.A17.C 18.D 19. B 20.C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CE2. ABCDE3.ACD4.ABDE5.ABC6.ABCD7. ABCDE8.ABD9.BC 10.ABD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CA.所有哲学都承认的命题B.所有唯心主义都承认的命题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唯心主义也承认的命题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A.经济地位B.分配多少C:社会分工D.政治立场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 )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B.绝对主义的静止论 C.割裂物质和运动D.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C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6.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CA.循环的 B.绝对的C.具体的D.无条件的9、发展的实质是( 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B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11、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AA.社会关系B.自然界C.人 D.生产力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B.形而上学的命题C.唯心主义的命题D.似是而非的命题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题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规律15、“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A.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B.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C.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 D.社会意识1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足(C)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18、国家的实质是( D )A.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社会力量B.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19、认识的本质在于( A )A.能动的反映B.自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BCD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宗教E. 修辞学2、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CDE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CD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CE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5、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ABC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B.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E.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BCD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ABCD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BE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E.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BCDE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E.审美关系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BCE )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质变和量变唯以区分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C 3.A 4.A5.C6.B7.D8.C9.D 10.B 11.A 12.A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2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CDE3.ABC4.CE5.ABC6.ABCD7.ABCD 8.ABE 9.BCD 10.ABCE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BA.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模式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趋势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A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B.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C.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D.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CA.世界观和人生观B.唯物论和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和真理观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A. 一切哲学派别的共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性D.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俗语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承认矛盾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C、真象和假象D、真理与谬误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19、"知人难,知己更难"。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 (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1)(2)(4) B(1)(2)(3) C(2)(3)(4) D(1)(2)(3)(4) (二)诗文哲学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

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A是对认识的发展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C必须亲身实践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认识事物的需要B思维习惯的不同C 改造世界的需要D审美情趣不同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

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