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变废为宝》 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变废为宝》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变废为宝》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废弃物改造作品,并撰写改造过程的心得体会。
2.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总结,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师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废弃物,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4.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研究废弃物改造的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废为宝》。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讲解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废弃物改造中。
2.介绍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为学生后续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五、案例亮点
1.融合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
本案例将环保教育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改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废弃物为素材,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特征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分类、计数、测量等)对废弃物进行创意改造,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数据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教案

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教案

三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状、色彩等。

2、通过对各种昆虫的创意制作,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剪、添等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折叠法,剪贴法。

并能够用添画、拼贴等方法制作昆虫。

教学难点:对各种昆虫的形象进行创意制作。

教具准备:学生:彩色纸、卡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

教师:PPT、投影仪、示范作品、花丛的展板教学过程:一、听音、欣赏视频引入、听声音,是谁躲在叶子下面?(蟋蟀)2、再看看,今天它的朋友们也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出示虫虫大作战的视频片段)(1)影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一类?(昆虫)(2)影片中的昆虫有哪些?二、提示课题、是啊,这么多昆虫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上课,都来了!我们也一起来参加这次的《虫虫大聚会》吧!(出示课题)2、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昆虫。

(主要从形状、颜色来分析)(1)图片展示(蝴蝶、蜜蜂),老师提问:“图片中是些什么昆虫?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翅膀、触角)(2)你看看他们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呢?”3、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昆虫呢!请你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出示6幅)大致3到4个。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昆虫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平时我们都想到用绘画的形式来画出来,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用彩纸动手制作这些可爱的小不点吧!三、探索昆虫的制作方法师:今天参加聚会的虫虫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中,现在就躲在你的工具框里,请你把它找出来。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你们组的昆虫比较特别的部位是哪里?这个部位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学生1分钟时间观察准备好的纸制虫虫)(2)、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就是用这些方法来制作的。

(出示幻灯)教师归纳出制作方法:折、剪、添、拼、卷(3)、艺术创想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分析的很好,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制作方法。

为了让同学们制作的小虫虫更有创意,下面让我们进入联想空间出示毛毛虫,问:它的身体是怎么做的?生:纸弹簧。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垃圾大家并不陌生,家里每天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垃圾,垃圾处理成了我们社会急着处理的大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处理垃圾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二)、展示小调查的结果: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Nhomakorabea垃圾种类
数量
家庭处理方法
一周垃圾总数量
玻璃瓶
(三)、提出问题:
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如果能再组织进行社区实践,效果会更好。
参考网站:/wiki/%E5%9E%83%E5%9C%BE
②有机会去采访或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站。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变废为宝》是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共有3个部分组成,先让学生从社会实践入手,通过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关于垃圾处理的知识,从而建立环保意识。我把这知识分两个课时,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有足够的生活体验,较容易接受教育。网络资源丰富,更充实了学生的感知。
(四)、教师小结:大家看到这些垃圾的数量,大家想象一下,把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在一起,会怎=%C9%FA%BB%EE%C0%AC%BB%F8%CE%DB%C8%BE&in=8729&cl=2&lm=-1&st=&pn=0&rn=1&di=47994922875&ln=1957&fr=&fm=&fmq=132896520653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47994922875&objURLhttp%3A%2F%%2Fuploads%2Fuserup%2F0904%2F1010315431Z.jpg&fromURLhttp%3A%2F%%2Fxwzx%2Fjdgz%2Frdjj%2F20090410%2F8086.html&W1024&H727&T8899&S336&TPjpg

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

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

变废为宝教案(精选5篇)《变废为宝》教案篇一[教学提示]统计知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学生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分析,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处理后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达出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如何应用我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既于生活。

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为此,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条型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对废品回收相关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3、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准备]1、让学生提前一周开始在家里收集各种废品,从周一到周五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备用;2、学生提前自学课本内容;[主要教学情景]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制造的垃圾很多,其实这里面也有许多有用的“废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尝试一下,如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大家说好不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上周所收集的废品资料。

并分小组交流,谈一谈自己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以及通过这些数据自己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推荐部分学生全班交流。

[[点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吸引过来了,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

二、探究思考。

1、投影显示书中的资料一。

学生独立回答书中的两个问题。

并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时的评价。

2、试一试。

投影显示书中的统计图并提出以下问题: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哪个月多,哪个月少?你能解释吗⑴说一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给予解释。

【新编】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变废为宝》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新编】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变废为宝》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变废为宝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内容本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变废为宝”,即让学生通过调查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及危害,使学生认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本实践活动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想一想”,引导思考要研究如何“变废为宝”,需先确定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二环节是“做一做”,学生自己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给垃圾分类的方法,看看哪些可以再利用,并分小组做好可回收垃圾情况的统计记录,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第三环节是“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全班同学一周能产生可回收垃圾数量、垃圾的用途等,交流活动过程与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最后环节是“议一议”,引导学生交流活动的感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教材解读“变废为宝”这个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

该活动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活动的重点是“做一做”和“议一议”这两个环节。

“做一做”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在这一环节,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看看垃圾中都有什么,其中哪些可以再利用,并把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情况进行记录以备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则是将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反思,因为只有反思才能形成活动经验。

该活动的编写特点:1.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性目标。

教材设计的4个活动环节:“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将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分解,体现了“规划方案、动手做、交流与反思”的全过程。

变废为宝教案(5篇)

变废为宝教案(5篇)

《变废为宝教案》变废为宝教案(一):《变废为宝》教案教学目标:1.透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废物还能够变废为宝。

2.明白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地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废物利用的生态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透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潜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具准备:有关课件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透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

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能够再回收再利用。

3.让学生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生活垃圾。

)师:大家看到这个图片的场景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呢?一周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调查的状况,看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收获。

(过渡)【讲授新课】一、调查交流(板书)1.让同学们针对调查状况,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2.大家透过讨论交流,都有什么想法啊?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说说。

师:透过一周的调查记录,我们能够看出,日常生活中家庭每一天都会产生超多的垃圾,有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食物垃圾;有旧的书、本、报纸等旧物品;还有包装袋、杂物等垃圾,一个家庭都产生这么多,一个城市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4.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垃圾山;欣赏视频固体垃圾增多。

师:一个城市每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那么超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过渡)二、说一说:垃圾的危害(板书)1.下面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废弃物品,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废弃物品的潜在价值,激发创意。

2.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变废为宝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具:废弃的塑料瓶、纸盒、易拉罐等。

2.学具:剪刀、胶水、彩笔、绳子等。

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废弃物品,如塑料瓶、纸盒、易拉罐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废弃物品,思考它们是否有其他用途。

2.主题活动:变废为宝(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废弃物品和工具。

(2)教师提出任务:每组需要用这些废弃物品制作一个有用的物品。

(3)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制作方案。

(4)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3.拓展活动:环保小卫士(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学会了合作、创新等。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废弃物品制作一个有用的物品,并拍照。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制作,共同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废弃物品的潜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在展示废弃物品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些废弃物品还有其他用途吗?谁能举例说明?”2.在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方案时,教师可以提示:“想想我们平时见到的环保制品,它们是如何利用废弃物品的?”3.在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的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是如何想到这个创意的?”二、教学难点补充1.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时,可以问:“这个材料为什么可以用来做这个?它有哪些特性?”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特性。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3变废为宝|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3变废为宝|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3变废为宝|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认识到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有用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变废为宝的实例:展示一些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有用物品的实例,如用塑料瓶制作花瓶、用废纸制作纸扇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有用的物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变废为宝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垃圾分类图示等。

2. 学具:废弃物品(如塑料瓶、废纸、空罐子等)、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和视频,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实例展示:展示一些变废为宝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有用的物品。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和经验,总结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板书设计- 板书将包括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变废为宝的实例和活动步骤。

- 使用图表和图示来展示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变废为宝的方法。

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 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成果,下节课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变废为宝(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变废为宝(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变废为宝年级: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2. 废旧物品的创意利用。

3. 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的培养。

教学重点:1. 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2. 废旧物品的创意利用。

教学难点:1. 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方法的掌握。

2. 废旧物品的创意利用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张、玻璃瓶等。

2. 准备一些创意利用废旧物品的案例和图片。

3. 准备一些合作游戏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废旧物品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废旧物品的理解和分类方法。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废旧物品,思考如何将其变废为宝。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并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和体验。

2. 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废旧物品。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废旧物品的创意利用。

2. 家长协助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和成果,并拍照留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观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回收站,了解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过程。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

3. 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废旧物品的变废为宝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变废为宝》教案

《变废为宝》教案

《变废为宝》教案《变废为宝》教案篇1教学版本:选自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中班下册《生活真奇妙》主题。

教学思路:在这学期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幼儿园举行了幼儿“爽歪歪”牛奶瓶制作大赛。

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第一次和家长亲手用牛奶瓶制作了作品许多孩子对展示出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为了鼓励、激励孩子进行废物再利用,更好地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因此我进行了此次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提问法、观察法、表演法教学手段:制作生动、形象的幻灯图片辅助教学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

2、通过故事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3、挖掘孩子变废为宝的创意。

教学重点: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进行废旧再利用。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物品、塑料袋制作的服装、时装表演的音乐、故事图片(幻灯片)、故事录音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爆竹声)师:咦,哪里这么热闹?原来是山羊爷爷的“奇妙商店”开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带孩子进入活动室)师:这就是山羊爷爷的“奇妙商店”,还有两行大字“奇妙商店真奇妙,能把废物变成宝”我们来听听山羊爷爷《变废为宝》的故事吧!二、在观察、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变废为宝》。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山羊爷爷开了个什么商店?3、你觉得山羊爷爷的商店为什么会取名为“奇妙商店”呢?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表述)(二)听故事录音,边观看故事图片。

(三)分段讲述故事,观看故事图片。

1、第一副图,提问:山羊爷爷在店门口写了什么字?2、第二副图,提问:谁去了奇妙商店?小白兔拿了什么?山羊爷爷想把饮料瓶做成什么呢?(让孩子学学小兔和山羊爷爷的对话,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你能用饮料瓶做什么?3、第三副图,提问:小鹿拿了什么去“奇妙商店”?山羊爷爷想把塑料袋做成什么?(学说小鹿和山羊爷爷的对话)你能用塑料袋做什么?4、第四副图,提问:小马在想什么?山羊爷爷的做法好吗?为什么?(鼓励孩子自由表述,并说出理由)教师小结:山羊爷爷在为大家做好事!不仅让森林里的环境更卫生,还进行了废物再利用,节约了资源,我们要向山羊爷爷学习!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卫生,还要有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三、鼓励孩子进行废物再利用1、观看塑料袋服装展示。

三年级《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三年级《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三年级《变废为宝》教学设计铜仁市第六小学龙素平课题: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感知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物品。

培养收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从小欣赏美、呵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准备:水彩笔、蜡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纸盒。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魔术导入师:今天,能和咱们班同学一起上美术课,老师心理特别高兴,所以想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你们家废旧的报纸都用来做什么?看,老师这有一张旧报纸,经老师一卷变成了什么?魔术棒。

再一卷又变成了什么?蜗牛。

对,还需要再一拧,出来头和角。

看,由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

你们想变吗?那么大家仔细想:在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可以拿来变一变的废旧物品呢?细心的同学想一想来告诉老师和同学。

(指名答。

)同学们都是细心的人,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不用的物品,虽然没用了,可心理又特喜欢,扔了觉得可惜,怎么办呢?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变废为宝。

(板书课题)二、欣赏中展开想象,激情中投入制作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用废旧物品变成的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有一个小要求: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请看大屏幕。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欢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答。

)猜一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么方法组装的?师:现在你们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启发,又有了新想法?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师:咱们同学真聪明,老师也制作了几个小东西,你们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如果哪个做得好请你多鼓励我,哪儿需要修改请你帮助我,好吗?首先,看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么?你认为老师哪儿做得好?(生答。

小学变废为宝教学教案

小学变废为宝教学教案

小学变废为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废弃物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行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法的介绍;2. 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废弃物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吗?”2. 探究(15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废弃物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b) 教师向学生介绍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法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示范。

带领学生一起将不同种类的废弃物进行分类。

c)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如回收利用、再利用等。

3. 实践(2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进行手工创作,如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环保购物袋、利用废弃瓶子制作花瓶等。

b) 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创造力,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创作。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全班分享制作过程和所用材料。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废弃物如何可以变废为宝?”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并写一篇关于废弃物处理方法的小短文。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手工作品和分享内容。

3. 学生的小短文。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废弃物回收站,了解更多关于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信息。

2.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开展更多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创作的活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

通过本教学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废弃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手工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废弃物变废为宝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力。

小学变废为宝教案

小学变废为宝教案

小学变废为宝教案教学主题:小学变废为宝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废品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增进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废品转化为有用的东西;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废品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废品的再利用;3.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 废纸、废塑料瓶、旧报纸等废品;2. 剪刀、胶水、颜料和其他手工制作工具;3. PPT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呈现一些废品图片,引发学生对废品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废品的处理和环境保护。

探究(15分钟):3. 分组让学生根据废品的材质进行分类,并讨论不同废品的处理方式。

4. 引导学生探索废品的再利用方式,如废纸可以做手工、废塑料瓶可以做花盆等。

5. 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提出其他废品的再利用想法,并与小组分享。

实践(25分钟):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废纸、废塑料瓶、旧报纸中选取一种废品进行再利用实践。

7.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制作手工艺品或其他有用物品,并记录制作过程。

展示与总结(10分钟):8.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再利用的方法。

9.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10. 强调废品的再利用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实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废品再利用活动,培养环保意识;2. 组织废品再利用竞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到校开展环保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评估方式:1.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表现;2. 学生的废品分类和处理方式的准确与合理性;3. 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或其他物品的创意和实用性评估。

三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变废为宝》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变废为宝》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变废为宝》教案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

教材简析: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

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

垃圾好吗?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
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
垃圾的名称
能否再利用
(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
并进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
数量
(三)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活动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关于变废为宝的教案

关于变废为宝的教案

关于变废为宝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环保教育》教材第四单元“变废为宝”,详细内容包括:第二章“生活中的废弃物”,第三节“变废为宝的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弃物的种类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变废为宝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的物品。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弃物的种类、危害及变废为宝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废弃物样品、图片、视频、PPT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废弃物的种类及危害。

(2)讲解变废为宝的方法:分类回收、再利用、创新设计。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个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将其变为有用的物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废弃物进行变废为宝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废弃物种类及危害2. 变废为宝方法(1)分类回收(2)再利用(3)创新设计3. 实践案例:矿泉水瓶变废为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废弃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变废为宝设计。

2. 答案示例:(1)废弃物:废旧报纸(2)变废为宝方法:再利用(3)设计作品:环保购物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方法掌握程度如何?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生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开展“变废为宝”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

第5课时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5课时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青岛版

第5课时变废为宝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

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把垃圾变废为宝。

二、知识要点1. 什么是“变废为宝”?“变废为宝”就是把原本被认为是废物的东西变成能够利用的宝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被我们认为是垃圾,但实际上这些东西还可以继续利用。

2. 如何进行“变废为宝”?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变废为宝”:1.分类:首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把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

2.收集:将分类好的垃圾收集起来,准备进行下一步处理。

3.处理:根据垃圾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进行回收、制作手工艺品等。

4.利用:将处理后的物品进行利用,比如使用回收的塑料制作玩具等。

三、实践活动1. 实践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变废为宝”的概念,掌握进行“变废为宝”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实践活动内容1.分类:让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手拉手进行垃圾分类。

2.收集:引导学生们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收集,准备进行下一步处理。

3.处理:介绍一些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比如回收、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处理。

4.利用: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处理后的成果,比如展示制作的手工艺品、使用回收材料制作的物品等。

3. 实践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学生们的收集和处理垃圾的过程,评估学生对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理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展示学生们的成果,评估学生们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活动1.建议学生们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并制作图表记录分类成果,让家长也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2.让学生们围绕“变废为宝”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废为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内容
本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变废为宝”,即让学生通过调查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及危害,使学生认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本实践活动共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想一想”,引导思考要研究如何“变废为宝”,需先确定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二环节是“做一做”,学生自己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给垃圾分类的方法,看看哪些可以再利用,并分小组做好可回收垃圾情况的统计记录,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第三环节是“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全班同学一周能产生可回收垃圾数量、垃圾的用途等,交流活动过程与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最后环节是“议一议”,引导学生交流活动的感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变废为宝”这个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

该活动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活动的重点是“做一做”和“议一议”这两个环节。

“做一做”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在这一环节,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看看垃圾中都有什么,其中哪些可以再利用,并把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情况进行记录以备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则是将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反思,因为只有反思才能形成活动经验。

该活动的编写特点:
1.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性目标。

教材设计的4个活动环节:“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将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分解,体现了“规划方案、动手做、交流与反思”的全过程。

这样编写,既可以对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又便于学生掌握参与活动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活动的主人,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素材。

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将视野拓宽,提出实践活动的大问题“如何变废为宝呢?”充分激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垃圾的分类情况及再利用情况。

(二)学与教建议
1.合理安排活动过程,注重对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老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实践活动分为4个环节。

在进行每个环节活动时,都要注重活动方法的指导。

第一环节“想一想”,教师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切入,也可直接抛出活动的主题“变废为宝”,并让学生思考:看了这个活动的主题,你想到了什么?即确定研究的内容。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选好的研究内容,商量研究的方法之后;再进行第二个环节“做一做”,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第三环节“说一说”,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产生的数量等方面进行交流,为下一环节“议一议”中回顾活动过程、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铺垫。

2.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创造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

教材所呈现的是一个人正在向垃圾桶里倒垃圾的情境,为后面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素材。

教学时,教师要切合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先从家里开始进行调查,再到社区、回收站、垃圾处理站等公共场所进行调查,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调查、发现垃圾的处理及利用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教材提供的某些活动环节,有时需要放至课后进行。

比如“做一做”环节,首先应组织学生想一想:“变废为宝”这个活动需要调查垃圾的哪些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调查方向,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

再次上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简单回顾前两个环节的内容,重点组织“说一说”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家每月产生的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垃圾数量,推算出整个社区、乃至全市、全国仅家庭垃圾中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垃圾数量。

3.注重反思,深化综合与实践活动目标。

在“议一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一是在统计、调查、分析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发现,即通过观察数据认识到垃圾回收,变废为宝的必要性;二是要回顾活动过程,梳理活动中积累的观察、比较、分析、统计的经验,并结合自评和互评,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三是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建议课时数: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