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设备控制的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1. 简介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和交换。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换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等关键步骤。
2. 材料选择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常用的换热器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铜、铝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耐腐蚀性: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能够抵抗腐蚀的材料,以确保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导热性: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以提高换热效率。
•强度和硬度:根据工作条件确定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换热面积的确定换热面积是设计换热器时的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换热器的热效率。
换热面积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热传导:根据介质的热传导性质和需要传热的热量确定换热面积的大小。
•流体速度:流体速度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流体速度确定换热面积。
•温差:温差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温差确定换热面积。
4. 流体参数的确定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确定流体的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速、流量和温度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性能和效果。
•流速:流体的流速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流速。
•流量:根据需要传热的热量和换热器的热传导能力,确定流体的流量。
•温度:根据介质的温度要求和换热器的传热效果,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5.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介质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换热器。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换热器等。
在选择换热器类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空间限制:根据工作场所的空间限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介质性质:根据介质的流动性质和热传导性质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温度和压力: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选择适应的换热器类型。
6. 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在设计换热器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问题。
换热器的安装需要确保换热器与管道的连接紧密可靠,以免出现泄漏等问题。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的工艺介质。
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
常用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
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所以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实践课课程标准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化工装备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设计整体思路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仪表的种类、控制方法、自控方案的制定等。
(二)技能目标能够了解化工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
(三)情感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操作技能骨干技术人员。
(四)任务目标1.了解化工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2.牚握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系统方块图及其分类。
3.掌握自动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4.了解化工对象的特点及其描述方法,掌握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5.掌握测量各种参数仪表的性能和原理,如:压力测量及变送,流量的测量及变送,液位的测量及变送,温度检测仪表及选用。
6.了解自动电子电位差计和自动电子平衡电桥的作用原理。
7.理解自动控制仪表基本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8.掌握气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电-气转换器及电-气阀门定位器的作用方式及其流量特性。
9.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调节规律的选择原则和参数的整定方法。
10.理解并掌握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如: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选择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11.掌握典型化工操作的控制方案,如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传热设备的控制方案,锅炉设备的控制方案,化学反应器设备的控制方案,精馏塔设备的控制方案。
烟气换热器管理制度
烟气换热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烟气换热器的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换热效率,规范设备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烟气换热器的管理及维护。
三、换热器管理1、换热器的选择在选择烟气换热器时,应考虑使用环境、换热效率和设备耐腐蚀能力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2、换热器的安装换热器的安装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严格按照换热器安装规范进行验收。
3、换热器的运行(1)严格按照换热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2)定期检查换热器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3)保持换热器周围环境清洁,避免堆积灰尘和杂物。
4、换热器的维护(1)定期进行换热器的清洗和排污;(2)对换热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3)做好烟气换热器的防腐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换热器的报警及处理当换热器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应及时报警并进行处理,保证生产安全。
6、换热器的更新根据换热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更新和改进,提高换热效率,替换损坏或老化的设备。
四、安全保障1、换热器的安全防护(1)对换热器周围进行安全防护,避免人员误操作导致事故;(2)换热器部位设置防护栏杆和标志,保证人员安全。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换热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3、安全培训定期对换热器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责任制度1、设备管理者责任负责对换热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人员责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换热器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设备异常情况。
3、维护人员责任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安全管理人员责任负责制定并执行换热器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处理换热器安全隐患。
六、管理流程1、设备台账管理建立烟气换热器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2、设备检查记录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内容和结果。
换热器的操作与控制概要
(2)进行各单体设备试车。
系统开车前应对各动力设备、电加热设备进 行单体试车。
一、传热装置操作实训
1)风机试车
分别启动冷、热风机,观察风机运行的稳定 性、风机出口流量调节、出口风压变化,风机电 机温升。
2)蒸汽发生器电加热器试车 在蒸汽发生器内加入1/2液位的自来水,启动 蒸汽发生器的电加热装置,调节合适加热功率, 同时进行蒸汽发生器输出蒸汽压力控制(0.02~ 0.06MPa)、发生器液位低的低位报警测试。
(二)正常操作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蒸汽发生器运行状况,注意水位和 蒸汽压力变化,蒸汽发生器水位不得低于20cm, 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2.经常检查风机运行状况,注意电机温升。
3.空气加热器不得干烧,电加热器运行时,空 气流量不得低于10m3/h,电加热器停车时,温 度不得超过60℃。
⑤若一侧为蒸汽冷凝,应及时排除冷凝液和不凝气。
⑥定时分析冷热流体的组成,以确定有无泄漏。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停车步骤
停热流体→停冷流体→将壳程和管程内液体排净
3.维护与保养
①保持设备外部整洁、保温层和油漆完好。 ②保持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和液位计等仪表和附件的 齐全、灵敏和准确。 ③发现阀门和法兰连接处渗漏时,应及时处理。 ④开停换热器时,不要将阀门开得太猛,否则易造成壳体 局部焊缝开裂或管子连接处松弛。 ⑤尽可能减少开停次数。停止使用时,将液体放净清洗, 防止冻裂和腐蚀。
4.做好操作巡检工作。
一、传热装置操作实训
(三)工艺操作指标
* 进换热器冷空气温度
30~50℃;
* 进换热器冷空气流量
强化传热的措施
被动强化传热技术
扩展表面:通过增加传热表面的面积,如使用肋 片、鳍片或散热片等,以增加传热效果。扩展表 面可以增加传热表面的有效面积,从而提高传热 效率。
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 放大量潜热的特点,强化传热效果。相变材料可 以在恒温下实现热量的储存和释放,从而提高传 热系统的整体性能。
01
微型化与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热设备将越来越微型化、集 成化。未来传热技术需要在更 小的空间内实现高效传热,为 微电子设备的散热提供解决方 案。
03
02
智能化传热技术
04
多场耦合传热研究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热过程 往往伴随着流动、电磁等多物 理场耦合作用。未来强化传热 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场耦合作用 下的传热机理与性能优化。
改进传热介质
04
通过改进传热设备的结构设计 ,提高设备传热效率。例如, 采用更高效的传热元件、增加 传热面积、优化流体流动路径 等,以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 果。
采用高强度传热材 料
选择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 铜、铝等,用于制造传热设备, 可以显著提高传热效率。同时, 研究新型高热导率材料,如石墨 烯等,有望为强化传热领域带来 革命性突破。
采用扩展表面
通过增加辐射体的表面积,如采 用肋片、鳍片等扩展表面,可以 增加辐射传热面积,从而提高辐 射传热效率。
多层辐射面
设计多层辐射面结构,使热量在 多层辐射面之间反复传递,增加 辐射传热的有效面积。
提高辐射率
选用高辐射率材料
选择具有高辐射率的材料作为辐射传热介质,如黑体辐射 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辐射传热效率。
随着强化传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 推动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升级,提高 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八章 化工过程控制方案解读
11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自动控制
1.直接控制流量
对于低压的离心式鼓风机,一般可在其出口直 接用控制阀控制流量。由于管径较大,执行器可采 用蝶阀。其余情况下,为了防止出口压力过高,通 常在入口端控制流量。因为气体的可压缩性,所以 这种方案对于往复式压缩机也是适用的。
为了减少阻力损失,对大型压缩机,往往不用 控制吸入阀的方法,而用调整导向叶片角度的方法。
4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自动控制
2.控制泵的转速
图8-3中曲线1、2、3表示 转速分别为 n1 、 n2 、 n3 时的流 量特性,且有n1>n2>n3。 该方案从能量消耗的角度 来衡量最为经济,机械效率较 高,但调速机构一般较复杂, 所以多用在蒸汽透平驱动离心 泵的场合,此时仅需控制蒸汽 量即可控制转速。
Q KFtm
整理后,得
G2c2 t2 t1 G2c2 T1 T2 KFtm
KFt m t2 t1 G2c2
移项后改写为
19
第二节 传热设备的自动控制
如果载热体本身压力 不稳定,可另设稳压系统, 或者采用以温度为主变量、 流量为副变量的串级控制 系统。
图8-13 换热器串级控制系统
图8-14 用载热体旁路控 制温度
21
第二节 传热设备的自动控制
3.控制被加热流体自身流量
只能用在工艺介 质的流量允许变化 的场合。
图8-15 用介质自身流量调温度
22
第二节 传热设备的自动控制
4. 控制被加热流体自身流量的旁路
当被加热流体的总流 量不允许控制,而且换热 器的传热面积有余量时 , 可将一小部分被加热流体 由旁路直接流到出口处 , 使冷热物料混合来控制温 度。
换热网络操作夹点优化控制设计方案
前, 首先 假设 : ( ) 、 程流 体流 动接近 活塞 流状 态 : 1管 壳
的基 于 混合 整 数 线 性 规 划 模 型 的计 算 换 热 网络 所有 可 能夹 点 位置 的方 法 , 这种 方法 基 于 稳 态模 型 , 法描 述换热 网络 的动 态操作 过程 。 无
本 研 究 利 用 对 换 热 器 进 行 状 态 空 间 离 散 化 的
( ) 、 程 流体 以及换 热管 的 比热 c。 2管 壳 DC , ,
G 保持 不变 ; n ( ) 、 程 流 体 以及 换 热 管 的导 热 系数 A , 3管 壳
方法 , 建立 了含有多参数 、 多型号的换热器非线性动
点, 它决 定 了换 热 网络最 小 加 热 和冷却 公 用 工程 用 量 。然而 , 热 网络投 入运行 之后 , 换 由于换 热 网 络 已经 存 在 , 定 夹 点 位 置 时 . 不 能 再 像 换 热 确 就
网 络 设 计 时 冷 热 复 合 曲 线 可 以 任 意 移 动 . 至 最 直
络 , 入 运 行 以 后 , 工 过 程 中 的 生 产 条 件 经 常 投 化 在 某 一 范 围 内 变 动 . 操 作 夹 点 位 置 和 最 小 温 差 其
夹 点 技 术 的基 本 原 理 是 : 冷 、 物 流 的热 在 热
回收过 程 中 , 在一 最 小 传 热 温 差 , 处 即为 夹 存 该
态 模 型 . Smuik中建 立 模 块 , 察 操 作 夹 点 的 在 i l n 考
收稿 日期 : 0 0 0 — 5 21—92 。
作 者简 介 : 俊峰 , 士 , 张 博 主要 从 事 节 能 减 排 、 系统 工 程 与 过 程
流动传热及传质的控制方程
缺点: ①数学模化的全面和准确性需要不断提高:
Ⅰ、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回流问题还是边界层问题, 稳态还是非稳态),否则,数值算法的改进没有意义。
Ⅱ、所有物性数据要可靠,否则减少数值误差的努力毫无意义。 ②真实再现某些过程的代价也是极其昂贵的或不可能;(用于气象,
石油) ③有些迫不得已的简化是致命的或大大降低其价值; ④计算结果准确性仍需接受实验或精确解检验。(如对有代表性点
把原来在空间与时间坐标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等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节点上的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一定的原则建立起这些离散点上变量值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称为离散方程求解所建立起来的代数方程以获得所求解变量的近似值
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
§1 绪论
1.1 引言 1、传热、传质与流体流动的重要性
工程设备(如结晶器,中间包,钢包及锅炉,高炉等) 内部流体流动及热交换过程,自然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暴 风雨雪,河流泛滥及着火过程中出现的热、质传递,流动 起着重要作用。 2、对过程估计和认识的必要性
一.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数学描述: [单位时间内微元体中流体质量的增加]=[ 同一时间间隔内流入该微
元体的净质量] 3.数学表达式:
?? ? ? ?? u?? ? ?? v?? ? ?? w?? 0
?t ?x
?y
?z
?? ? div(? U) ? 0
?t
or
?? ? ? (? U) ? 0
五.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引入背景:比较四个基本控制方程式,虽因变量各不相同,但它
)
?
div(?
gradu)
?
?p ?x
?
Su
传热综合实验操作流程
传热综合实验操作流程
一、实验装置
本装置主体套管换热器内为一根紫铜管,外套管为不锈钢管。
两端法兰连接,外套管设置有一对视镜,方便观察管内蒸汽冷凝情况。
管内铜管测点间有效长度1000mm。
螺纹管换热器内有弹簧螺纹,作为管内强化传热与上光滑管内无强化传热进行比较。
列管换热器总长600mm,换热管ø10mm,总换热面积0.8478m2
二、操作步骤
1.实验前准备工作
⑴、检查水位,⑵、检查电源,⑶、启动检查触摸屏上温度、压力等是否显示正常。
⑷、检查阀门。
2.开始实验
启动触摸屏面板上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控制”按钮,选择加热模式为自动,设置压力SV设定1.0~1.5kPa(建议1.0kPa)。
待TI06≥98℃时,打开光滑管冷空气进口球阀VA03,点击监控界面“循环气泵”启动开关,启动循环气泵,调节循环气泵放空阀门VA01,至监控界面PDI01示数到达0.4KPa,等待光滑管冷空气出口温度TI14稳定5min左右不变后,点击监控界面“数据记录”记录光滑管的实验数据。
然后调节循环气泵放空阀门VA01,建议在监控界面PDI01示数依次为0.5、0.65、0.85、1.15、1.5、2.0(KPa)时,重复上述操作,依次记录7组实验数据,完成数据记录,实验结束。
完成数据记录后可切换阀门进行螺纹管实验以及列管实验,数据记录方式同光滑管实验。
回答完毕。
化工装置中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
化工装置中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化工装置中的传热设备是保证化工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传递热量,使得不同物质之间的温度达到平衡,从而实现物质的转化和反应。
本文将介绍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
一、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传热设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传递。
在化工装置中,常见的传导传热设备有管壳式换热器和管束换热器。
在这些设备中,热量通过壳体和管束之间的壁面传递,从而实现热量的交换。
2.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在化工装置中,常见的对流传热设备有冷凝器和蒸发器。
在这些设备中,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和相变过程来完成传递。
3.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在化工装置中,常见的辐射传热设备有加热炉和干燥器。
在这些设备中,热量通过加热元件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传递给物质。
二、传热设备的操作技巧1. 设备的选型与设计在进行传热设备的选型和设计时,需要考虑物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
不同的物料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质,如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同时,工艺要求也会对传热设备的设计产生影响,如温度、压力等。
因此,在选型和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2. 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在传热设备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传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
传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直接影响传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合理调节。
(2)保持设备的清洁。
传热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会产生污垢和结垢,影响传热效果。
因此,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设备,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3)注意设备的安全操作。
传热设备通常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
3. 优化传热效果为了提高传热设备的传热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传热面积。
通过增加传热面积,可以增加传热设备的传热效果。
可以采用多管道、多层管束等方式来增加传热面积。
典型单元操作案例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
三、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1.离心式压缩机特性曲线与喘振
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曲 线是指压缩机的出口压力 与入口压力之比与进口体 积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其中压缩比是指绝对压力 之比。
其特性曲线随着转速不 同而上下移动,组成一组 特性曲线。
EXIT
第13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速n之间的关系,称为泵的机械恃性,以经验公式表示
则为:
H=K1n 2-K2Q2
式中,K1 、 k2 ——比例系数。
第3页
EXIT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Biblioteka 过程控制系统特性曲线
随着离心泵出口阀的开启, 排出量就逐渐增大,使压头 逐渐下降。
如果将泵的出口阀完全 关闭,由于叶轮与机壳有 空隙,液体可在泵体内打 循环,此时排出量Q =0, 压头H达某一最高值,但不 等于∞。
一部分经换热器,另一部分 旁路通过,然后两端混合起来, 如图所示,假若载热体是利用 回收热量系统,这是很有成效 的控制方法。
EXIT
第25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
二、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在蒸汽加热器(steam heater)内蒸汽冷凝,由汽态变成液态, 放出热量,传给工艺介质。在一般情况下, 用蒸汽作为载热 体。在低温时也可用乙烯、丙烯等烃类蒸气作载热体。
过程控制系统
第七章 典型单元操作案例
EXIT
第1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
第一节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泵和压缩机是生产过程用来输送流体或者提高流体压头 的一种重要的机械设备,泵是液体的输送设备,压缩机是 气体的输送设备。
流体输送设备自动控制的主要目的: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课程标准
式及其流量特性。
9、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调节规律的选择原则和参数的整定方法。
10、理解并掌握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如: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选择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11、掌握典型化工操作的控制方案,如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方案,传热设备的控制方案,锅炉设备的控制方案,化学反应器设备的控制方案,精馏塔设备的控制方案。
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系统的组成,控制规律,对象2022-4-7特性,简单控制系统及复杂控制系统。能读懂简单自控方案图纸。
5.掌握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仪表及装置的原理、结构、功能及如何选用。6.了解自控技术的新发展及新型的检测和控制装置。
(三)在职业素质方面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动化系统及仪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为今后从事工艺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操作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根据制浆造纸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各部份知识内容要求及能力内容要求如下表所示。
1.1附件1:ace与GBT19011-2022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项目一绪论
项目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项目三过程我及其数字模型
项目四检测仪表与传感器
化工自动化的发展状况、意义及目的
以制浆造纸厂为主,选择典型的仪表配置和控制方案。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制浆造纸厂生产过程常用的仪表的种类、结构和性能,掌握仪表流程图的绘制和仪表的配置,能为制浆造纸厂以及相关的行业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构思和开辟自动调节的方案。
(三)课程任务
本课程介绍常用化工仪表的基本常识、自动控制中基本规律和控制方法。主要内容有:仪表的种类、控制方法、自控方案的制定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工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
电力系统户外柜热控方案
3 温度控制
从目前的工程应用来看,主要采用风扇散热、热交换器散热两种方式。这两 种方式中的温控设备都不具备制冷功能,温度控制的范围取决于外部的环境温度。 如果设备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考虑采用空调制冷的方式。除温度、湿度外,电 子设备的运行还受到风沙、粉尘、盐雾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中,采 用何种散热方式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风机是热交换器的主要运动部件,内循环风机用来循环柜内空气,外循环风 机用来循环柜外空气。
控制板由微处理器控制,并配有温度传感器。控制板控制内、外循环风机和 加热器,以及监测系统的报警信号,用来监测和控制机柜中的温度。
电加热器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在温度低于 5℃时,加热器工作;温度高于 10℃ 时,加热器停止工。
3.3 机柜空调散热
机柜空调用于对户外柜(正常工作时为密闭状态)内部实行温度控制,将柜 内温度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以保证柜内的所有热敏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发挥其 最佳的工作性能。
机柜空调所服务的对象是电子设备,其设定温度可以相对较高,一般默认温 度为 35 ℃,而且电气元件对风速、噪音无要求,实际上柜内较大的空气流通可 减轻电气元件局部热岛现象,有助于电气元件的散热。另外由于户外柜安装在室 外,要求机柜空调必须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要求。
热交换器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测量机柜内的温度,根据相应的温度设定值控 制热交换器内各个部件的工作:
内循环风机带电即开始运转; 外循环风机默认设置为 35℃时启动、25℃时停止运转; 系统可以提供通讯接口或告警干接点。
3.1.2 热交换器的特点
热交换器具有如下特点: 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内外空气隔绝,能够有效隔离外部空气中的
下面探讨一下电力系统户外柜的热控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湿度的 控制、温度的控制。
换热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
换热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概述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次课程设计我要完成换热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又称简单控制系统,是指由一个控制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及变送器、一个调节器和一个执行器所构成的闭合系统,方框图如下:图1、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单回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分析设计,投资少、便于施工,并能满足一般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一个控制系统,首先应对被控对象做全面的了解。
除被控对象的动静态特性外,对于工艺过程、设备等也需要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的控制方案,包括合理选择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选择合适的检测变送原件及检测位置,选用恰当的执行器、调节器以及调机器控制规律等;最后将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到最佳值。
2、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以及控制方案的确定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有如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组成的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经检测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差值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升高。
冷流体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热流体通过多级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与冷流体热交换后流回蓄水池,循环使用。
从控制任务要求可知,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单点、恒值控制。
且题目要求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和控制精度要求一般,功能上无特殊要求,采用广泛使用的PID 控制。
图2 PID 控制系统原理图PID 控制是偏差比例(P )、偏差积分(I )、偏差微分(D )控制的简称。
换热器出口温度的串级控制
目录1 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1)1.1问题背景 (1)1.2被控对象的特性分析 (2)1.3 目前换热器的控制方法 (7)2 控制方案的选择 (9)3 仪表的选型及参数的确定 (11)3.1流量测量仪 (11)3.2调节器 (12)3.3 调节阀 (13)4 控制系统的仿真 (14)4.1各个环节传递函数及各个参数的确定 (14)5 课程设计总结 (17)6 主要参考文献 (18)7 附图 (19)1 换热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1.1问题背景换热器是一种用来进行热量交换的工艺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它的作用是通过热流体加热冷流体,使工作介质达到生产工艺所规定的温度要求,以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以节约能源。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按照传热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1、混合式换热器: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
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价格前便宜、常做成塔状。
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
2、蓄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
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
3、间壁式换热器: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
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
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
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
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还可分为:(1)管式换热器: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案例—传热设备的控制(工业仪表自动化)
01 传热过程中传热的速率可按下式计算 整理可得:
移项后改写为:
01 如果载热体本身压力不定,可另设稳压系统,或者采用以温 度为主变量、流量为副变量的串级控制系统。
图2 换热器串级控制系统
02
图3 用载热体旁路控制温度
02 只能用在工艺介质的流量允许变化的场合。
图4 用介质自身流量控制温度
02
图5 用介质旁路控制温度
思考题
当换热器两侧流体在传热过程中均不起相变化时,有哪几种控制方案?
CONTENTS
04. 控制被加热流体自身流量 的旁路
01
01
若不考虑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可得热量方程式:
Q: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 G1,G2:载热体和冷流体的流量; c1,c2:载热体和冷流体的比热容; T1,T2:载热体的入口和出口温度; t1,t2:冷流体的入口和出口温度
图1 改变载热体流量控制温度
第六章 传热设备的控制
n
Am m
q:传热速率 λ:导热系数
Am: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面积
n: 单层平壁厚度
△өm:平壁两侧面上的温度差
(2)对流传热
冷流体与壁面之间的传热速率
q Am ( w 1 )
热流体与壁面之间的传热速率
q Am ( 2 w ) : 给热系数; 2 热流体温度;
c1d10 M 1 dt G1c1 (1i 10 ) UA(10 20 ) , M 2 c2d 20 G2c2 ( 2i 20 ) UA( 20 10 ) dt M 1 , M 2流体的质量;c1,c2流体的比热容 U传热系数;A平均传热面积
(6 18)
选定ө1o,ө2o为输出量; ө1i,ө2i,G1,G2为输出变量,对(6-18) 进行线性化
G1 d1o T1 dt (1 a1 )1o a1 2 o 1i (1i 1o ) G 1 , (6 19) T d 2 o a (1 a ) ( ) G2 2 1o 2 2o 2i 2i 2o 2 dt G2
10 则 1i
G1c1 1 G1c1 ( 1) UAm 2 G2 c 2 G1c1 1 G1c1 ( 1) UAm 2 G2 c 2
10 ,即 2i 变化到 2i 2i , 其他量不变 (2) 求 2i 此时 1o 1 (6 15) G1c1 1 Gc 2i (1 1 1 ) UAm 2 G2 c2
注意:传导、对流、辐射三种形式很少单独进行,往往是两 种或三种形式综合作用。
(4)组合传热速率方程式:
q=UAm△өm q传热速率 U传热系数:包括对流传热和热传导的综合影响 Am- 平均传热面积 △өm-平均温差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
二、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
3、常压炉的工艺计算
3.3 常压炉炉膛最高温度计算
3.3.3常压炉炉膛最高温度一(TZD0006A)
计算描述 :
TZD0006A.PV MAX (TI1712A.PV , TI1712 C.PV , TI1712E.PV )
计算输入 常压炉炉膛温度测量值一,TI1712A.PV,单位℃; 常压炉炉膛温度测量值三,TI1712C.PV,单位℃; 常压炉炉膛温度测量值五,TI1712E.PV,单位℃。 计算输出:常压炉炉膛最高温度一,TZD0006A.PV,单位℃。 备注:该计算项目在DCS中实现,运行周期为秒级。
二、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
3、常压炉的工艺计算
3.3 常压炉炉膛最高温度计算
3.3.1 该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常压炉Profit Controller的一个被控变量 。 3.3.2 该计算项目的原因:为了保证加热炉的安 全操作,炉膛温度是重要的安全约束。常压加热 炉中在不同部位有很多热偶来检测炉膛温度。本 项计算是获取众多监测点中的最高温度。常压炉 有两个炉膛,分别考虑 。
二、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
3、常压炉的工艺计算
3.2 常压炉出口温度偏差计算
3.2.1 该计算的目的:是得到常压炉Profit Controller的一个被控变量 。 3.2.2 该计算项目的原因: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加 热炉的加热效率,抑制加热炉炉管内的结焦现象, 以保证加热炉长周期的稳定运行,需要实现加热 炉各支路出口温度偏差的最小化 。
二、加热炉支路平衡控制
3、常压炉的工艺计算
3.1 常压炉进料流量偏差计算
3.1.4 常压炉一、二路与三、四路进料平均流量偏差(FPC0002) 计算公式如下:
FPC0002 .PV ( FIC1111 A.SP FIC1111 B.SP) ( FIC1111 C.SP FIC1111 D.SP)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传热设备的控制方案4.2.1 绪论传热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有的是为了便于工艺介质达到生产工艺所规定的温度,以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的则是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浪费。
在实现传热过程的各种设备中,蒸汽加热的浪费最多。
目前,蒸汽加热换热器的控制仍采用传统的PID 控制,以加热蒸汽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控制系统[1]。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传热过程中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时可以发生相变或不发生相变。
热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或热对流。
实际传热过程中通常是几种热量传递方式同时发生。
传热设备简况见表2-1。
表2-1 传热设备传热设备的特性应包括传热设备的静态特性和传热设备的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设备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态特性是动态变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换热器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传热设备的基本原理。
4.2.2 换热器简介(1)换热器静态特性的基本方程式①热量衡算式图2-1所示为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图4。
2-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由于换热器两侧没有发生相变,因此,可列出热量衡算式G2c2(θ2i-θ2o)=G1c1(θ1o-θ1i) (2-1) 式中,下标1表示冷流体参数,2表示在热流体参数。
②传热速率方程式换热器的传热速率方程式为 q=UA mΔθm (2-2)式中,Δθm是平均温度差,对单程、逆流换热器,应采用对数平均式,表示为(2-3)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算术平均值已有足够精度,其误差小于5%。
算术平均温度差表示为(2-4)③换热器静态特性的基本方程式根据热量平衡关系,将式(2-4)代入式(2-2),并与式(2-1)联立求解,得到换热器静态特性的基本方程式(2-5) 假设换热器的被控变量是冷流体的出口温度θ1o,操纵变量是载热体的流量G2,则式(2-5)可改写为(2-6)(2)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动态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负荷常常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的,由此决定了传热设备的运行工况必须不断调节以与生产负荷变化相适应。
以逆流、单程、列管式换热器为例,假定换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可忽略不计,则有控制通道的静特性:(2-7) T0,T i,T Si——分别为工艺介质的出口、入口和加热蒸汽的温度W S,W ——分别为加热蒸汽和工艺介质的流率C PS,C ——分别为加热蒸汽和工艺介质的定压比热容K A——总传热系数A——平均传热面积分析上式可知,换热器对象的放大系数存在严重饱和非线性,即在工艺介质流量W 大时,加热工艺介质达到规定温度所需的蒸汽流量W S必然随之增大,则上式计算出的放大系数K 减小。
对于决定换热器动态响应的特性参数,机理分析和工程实践都表明,换热器是一个惯性和时间滞后均较大的被控系统,且是分布参数的。
若将动特性用集中参数来描述,换热器可用一个三容时滞对象来近似描述。
为简化起见,将换热器的动特性取为:(2-8) 式(2-8)中的放大系数K已在上面阐述,时间常数T和滞后时间τ是两个决定换热器动态响应过程的时间型参数,它们也是随换热器的工况变化而变化的。
以式(2-8)中的滞后时间为例,它是由多容对象处理为单容对象而引入的容量滞后时间τc与由工艺介质传输距离引起的纯滞后时间τd两部分组成。
显然,当生产负荷变化时,介质流速随之变化,从而使得滞后时间也是随负荷变化的。
4.2.3 控制方案的确定根据上述分析,为了控制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温度,有四种可以影响的过程变量,其中,冷流体入口温度、载热体入口温度和冷流体流量都是由上工序确定,因此不可控制,但可测量。
或者因通道的增益较小,不宜作为操纵变量。
可操纵的过程变量只有载热体流量。
因此,对冷流体出口温度可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即出口温度为被控变量,载热体流量为操纵变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
由于其他三个过程变量不可控但可测量,当它们的变化较频繁,幅值波动较大时,也可作为前馈信号引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当载热体流量或压力波动较大时,宜将载热体流量或压力作为副被控变量,组成串级控制系统。
从上述分析可知,采用载热体流量作为操纵变量时,在流量过大时,进入饱和非线性区,这时,增大载热体流量将不能很好的控制冷流体出口温度,而需要采用其他控制方案。
4.2.4 传热设备控制方案的实现(1)调节载热体流量改变载热体流量,引起传热速率方程的传热总系数U和平均温度差Δθm的变化。
可根据载热体是否发生相变,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载热体不发生相变根据热量衡算式和传热速率方程式可知,当改变载热体流量时,会引起平均温度差的变化,流量增大,平均温度差增大,因此,在传热面积足够时,系统工作在图2-2所示的非饱和区,通过改变载热体流量可控制冷流体出口温度。
图4。
2-2 载热体流量与冷流体出口温度的关系当传热面积受到限制时,由图2-2可知,由于传热面积不足,通过增加载热体流量不能有效的提高冷流体出口温度,即系统工作在饱和区。
这时,通过调节载热体流量的控制方案不能很好地控制出口温度,应采用其他控制方案,例如下面将介绍的工艺介质分路控制方案。
考虑换热器的动态特性,由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时滞,例如,冷流体入口温度对出口温度的时滞就较大,而其他扰动通道也具有较大的时间常数,为此,在控制方案的设计时应采用时滞补偿控制系统或改进工艺,减少时间常数和时滞。
.当载热体压力波动不大时,可采用以冷流体出口温度为被控变量、载热体流量为操纵变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方案如图2-3(a)所示;当压力或流量波动较大时,可增加压力或流量为副环,组成以载热体压力或流量为副被控变量的串级控制系统,控制方案如图2-3(b)所示。
(a)单回路控制系统(b)串级控制系统图4。
2-3 调节载热体流量的控制方案当原料流量(冷流体流量)等波动较大时,可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其前馈信号可来自冷流体流量,控制方案如图2-4所示图4。
2-4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②载热体发生相变当载热体发生相变时,会产生放热或吸热现象。
例如,蒸汽加热器中蒸汽冷凝放热,氨冷器中液氨蒸发吸热等。
热量衡算式中放热或吸热与相变热有关。
当传热面积足够时,例如,蒸汽加热器中,送入的蒸汽可以全部冷凝,并可继续冷却,这时,可通过调节载热体流量有效地改变平均温度差,控制冷流体出口温度。
当传热面积不足时,例如蒸汽加热器中蒸汽冷凝量确定冷流体出口温度,蒸汽不能全部冷凝时,气相压力会升高,同样,在氨冷器中,液氨不能全部蒸发成为气相,使氨冷器液位升高。
这时,应同时考虑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式,确定冷凝量或蒸发量和相应的出口温度。
因此,在传热面积不足时,如果采用载热体流量控制方案时,应增设信号报警或联锁控制系统。
例如,气压高或液位高时发出报警信号,并使联锁动作,关闭有关控制阀。
当气压或液位的波动较大时,也可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例如,出口温度和蒸汽压力、出口温度和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等。
有时,可采用选择性控制系统,即在安全软限时,将正常控制器切换到取代控制器。
例如,蒸汽加热器的冷流体出口温度控制可采用出口温度和蒸汽压力的选择性控制系统,氨冷器的控制可采用该温度和液氨液位的选择性控制系统等,如图2-5所示。
图4。
2-5 氨冷器的选择性控制(2)调节载热体的汽化温度改变载热体的汽化温度,引起平均温度差Δθm的变化。
以图2-6所示的氨冷器为例。
由于控制阀安装在气氨管路上,因此,当控制阀开度变化时,气相压力变化,引起汽化温度变化,使平均温度差变化,改变了传热量,出口温度随之变化。
该控制方案的特点如下:①改变气相压力,系统响应快,应用较广泛。
②为了保证足够蒸发空间,需要维持液氨的液位恒定,为此,须增设液位控制系统,增加设备投资费用。
③由于控制阀两端有压损,此外,为使控制阀能有效控制出口温度,应使设备有较高气相压力。
为此,需要增大压缩机功率,并对设备耐压提出更高要求,使设备投资费用增加。
图4。
2-6 调节汽化温度的控制(3)工艺介质分路上述控制方案在多数应用场合能够发挥很好的控制作用。
但存在下列问题:①静态特性分析表明,载热体流量G2较大时,系统进入非线性饱和区,这时,增加载热体流量对出口温度的升高影响不大,控制作用减弱。
②动态特性分析表明,相对流体输送设备,换热器是具有较大时间常数和时滞的被控对象。
动态特性较差,采用改变载热体流量控制常常不够及时,系统超调量较大。
为此提出工艺介质控制方案,其策略是将热流体和冷流体混合后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热流体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冷流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通过控制冷热流体流量的配比,使混合后的温度等于设定温度。
可采用三通控制阀直接实现,也可采用两个控制阀(其中,一个为气开型,一个为气关型)实现,三通控制阀可采用分流(安装在入口)或合流(安装在出口)方式,图2-7所示为相应的控制方案。
(a) 用三通阀的分流控制 (b) 用两个阀的分流控制图4。
2-7 工艺介质控制系统工艺介质分路的特点:①对载热体流量不加控制,而对被加热流体进行分路,使饱和区发生在被加热流体流量较大时,因此,常用于传热面积较小的场合;②由于采用混合,因此动态响应快,用于多程换热器等时滞大的场合;③能耗较大,供热量应大于所需热量,常用于废热回收系统;④设备投资大,需要两个控制阀和一个控制器。
采用三通控制阀时,如果换热器的阻力较小,则为了保证一定的压降比,控制阀两端压降只能取较小数值,造成控制阀口径很大。
此外,控制阀流量特性的畸变也较严重。
因此,也可采用两个控制阀组成分流或合流控制,需注意,与分流控制不同,两个控制阀的输入信号都是20~100kPa,只是一个为气开型,另一个为气关型。
4.2.5 调节传热面积改变传热面积A m,也能够改变传热速率,使传热量发生变化,达到控制出口温度的目的。
由于冷凝温度与压力有关,如果被加热介质温度较低,需要热量较少,控制阀安装在蒸汽管线时,蒸汽可能冷却到沸点以下,使加热器一侧出现负压,造成冷凝液不能正常排放。
冷凝液的积蓄造成传热面积较小,传热量减小,被加热介质温度下降,通过控制系统使载热体控制阀打开,蒸汽量增加,而传热面积不大的结果是使蒸汽压力升高,冷凝液在高压作用下被排出,随之,传热面积又增加,传热量增大,被加热介质温度上升,控制系统又使控制阀关小,蒸汽压力下降,冷凝液积蓄,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周期振荡,冷凝液呈现脉冲式排放。
为此,当传热面积较小、被加热介质温度较低时,应采用调节传热面积的控制方案。
调节传热面积的控制方案如图2-8所示,它将控制阀安装在冷凝液管线,由于冷凝液液位以下的液体不发生相变,因此给热系数比液位上部气相冷凝给热小,这种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冷凝液液位来改变传热面积,达到控制被加热介质温度的目的。
图4。
2-8 调节传热面积的控制方案从静态看,控制阀安装在冷凝液管线,蒸汽压力得到保证,不会出现负压,不会出现冷凝液的脉冲式排放和被加热介质温度周期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