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

1

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1、影响交通安全

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

2、阴霾天气更易致癌

雾霾天气时光照严重不足,接近底层的紫外线明显减弱,使得空气中细菌很难被杀死,从而传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3、影响生态环境

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甚至是环境灾害。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因此,笔者通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治理雾霾现象建言献策。 针对一个或两个感兴趣的灾害天气类型,收集造成严重气象灾害的历史个例。关键词:雾霾危害综合防治 引言 雾,本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进而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大都遭受雾霾天气影响,雾霾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进行研究,指出其含义、原因及危害,提出控制措施,以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雾霾天气的相关知识介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显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教学内容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

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 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 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的危害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影响。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六级污染。“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钟南山强调,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雾霾 PM2.5全知道概况来源监测危害防护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年老体弱者,千万不要在雾霾天出门,以免发生意外。“重度污染的空气清洁度低,含有大量的尘埃、污染物、微生物等,可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内科专家林江涛教授介绍说。大雾有非常强的吸附力,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种东西极易被人吸

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锻炼“剧烈运动时,身体内吸进的有害气体比平常多。同时,雾霾天气污染较重,又不利于空气流通、灰霾扩散,户外体育运动的孩子本身就更加容易吸进灰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透露,有很多研究表明,暴露在雾霾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患上哮喘病的概率更高。 医生建议人们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戴棉质口罩来预防。外出归来及时清洗脸部及裸露皮肤,也可用清水冲洗鼻腔。同时,人们在平时应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进食富含蛋白食物,增强免疫力;尽量减少去人多地方,例如超市、商场,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开窗通风。开车时尽量减少开窗,空调应用内循环;尽量减少晨练。雾霾天气晨练除了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亦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尤其冬季,天气寒冷可造成血管痉挛,出现血压升高、心绞痛。(转载)

雾霾教学设计

雾霾教学设计

《雾霾》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了解雾、霾、雾霾和雾霾天气的定义,雾霾天气的成因与危害以及应对措施等。 b.认识雾霾天气的严峻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 c.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化学角度关注周边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化学素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时】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 3.教具:多媒体 【设计理念】 1.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

视频和对照图教育学生,体会雾霾这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对比,强烈的反差促进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联系实际思索环境问题。 2. 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强烈反差引导学生很自然的去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从而悄然地实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便于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3. 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重点是学生了解雾霾天气,认识其危害及应对,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雾霾问题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共同维护美

中考政治专题讲解与练习【专题4】生态文明建设(含答案).doc

专题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1.感受大自然2.关爱大自然3.保护大自然4.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及要求5.可持续发展战略6.科学发展观 【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十三课;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八课。 【学习重点】1。掌握知识结构。2.分析出我国重视资源环境问题的意义。3.说出我国在保护资源环境方面的措施。4.从自身做起,为保护资源环境做贡献。

【主要理论观点】 1.大自然是美丽的,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鉴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2.人类与大自然出现不和谐之音,要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3.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4.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5.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就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6.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原因:对资源需求量增加,资源相对短缺;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7.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 9.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1.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12.我们青少年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动。 【热点链接】 1. “六五”世界环境日,山东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建美丽家园”。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响治污攻坚战、持久战。 2. 6月5日,第43个世界环境日,泰安市发出“向污染宣战建生态泰安”的号召,开展“泰汶环保世纪行”活动 3.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科技部发表了《全球生态遥感监测2013年报告》 4. 我国第2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和第二个全国低碳日分别将于6月8日至14日、6月10日举行。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雾霾从哪来——雾霾的产生机制和危害

雾霾从哪来——雾霾的产生机制和危害 我们知道,政府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的GDP增长。以往一味强调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大气污染因其扩散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让全体社会成员谈霾色变。 从2012年年底开始肆虐全国的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雾霾导致空气能见度低)甚至影响了正常的交通。更有甚者,近两年韩日两国开始抱怨中国大气污染导致本国雾霾发生,虽然不能将日韩等国雾霾的完全归咎于中国,但是我们的雾霾对周边国家确实会造成负面影响。 雾霾围城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其实雾和霾的区别非常大。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由于雾和霾外在表象比较相似,而且常常同时存在,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所以统称“雾霾天气”。 雾霾下的北京 组成雾霾最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

等三种物质。其中核心物质是可吸入颗粒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等各类悬浮颗粒使大气混浊、视野恶化。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由于大气污染日渐加重、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乃至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将近30个省市不同程度受到雾霾侵扰,城市几乎无一幸免。雾霾究竟从何而来?它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2013年开始,我国中东部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介绍雾与霾的定义、区别、成因、危害等,同时结合文登市1981—2012年气象资料,对其雾霾天气的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雾霾天气;危害;应对措施;山东文登 据国家气象局网站消息,入冬(2012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较历年同期偏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多数人对雾霾天气不了解,因此该文就“雾霾天气”的判定进行分析,指出其危害,以引导公众进一步了解雾霾天气。 1 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是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包括雾与霾2种视程障碍现象。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1.1 雾与霾的定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能够降低空气透明度,恶化能见度。若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就将出现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10 km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1]。雾实际上也是云的一种表现形式,被称为“靠近地面的云”[2]。 霾,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会使大气混浊,恶化能见度,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可以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3]。而且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 d以上。 1.2 雾与霾的区别 按照气象学的定义,雾与霾是有本质区别的。雾是由水汽组成,是因气温下降而产生的白悬浮小水滴,直径为几或十几微米。霾是空气因大量烟、尘微粒浮游在空中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霾的颗粒物比较干而且非常小,基本上为微米量级。研究认为,霾又称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成分为细颗粒物,直径≤2.5 μm。可见雾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而霾则是污染物。 雾与霾在厚度、能见度、边界、颜色、出现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区别如下:一

雾霾与城市发展

雾霾与城市发展 王玉轩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西安710065 ) 摘要:雾霾是现象,促发于城市发展,实质是能量转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能量转化率及其总的能量转换能力,均有了较大的变化。而能量转换的另一产物就是雾霾。当雾霾未被迅速扩散,其浓度是可以累加的。这也是雾霾连片出现并难以治理的直接原因。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节能减排,是治污减霾根本原因和必然途径。 关键词:雾霾现象;城市发展;能量转换;规划建设 0 霾是什么 霾,从来都有,也不会消亡。我们在意的只是它的浓度,如空气质量的优、良,或轻微污染,而不是它的有无。这也是控制霾的目的。 霾与雾是不同的。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云的消散或形成雨,雾也自然消失。而霾,无法凝结、变大,形成“霾雨”消失;只能靠扩散,从产生或高浓度区域向周边低浓度区域转移,别无他法。因此,霾的治理远比雾的治理复杂。 霾是典型的浓度扩散型、聚集态物质现象。 霾,产生于城市,扩散于城乡,消失于森林或大海。 霾是区域内能量过度转换的结果。 1 城市的霾现象及变化规则 PM2.5于2012年被列入大气监测范围,在此之前,霾现象早早地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从那时起,每到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多地城市在

持续多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中度过,岁末(2016年)年初(2017年)的西安也不例外。 西安于2016年12月18日至21日,2017年1月1日至6日,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届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机动车按单、双号,半数限行。西安市30日污染浓度数据曲线图及数据表,分别见图1-1,表1-1。 图1-1 西安市30日污染浓度曲线图(2017年1月18日)[1]表1-1西安市30日污染浓度数据(2017年1月18日) 该曲线图,既体现着空气质量的污染浓度值(AQI)的变化,也反映着城市的天气(气候)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天气变化是空气质量的污染浓度值(AQI)变化的根本原因。 为此,将城市的空气污染浓度值的变化,按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分类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危害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 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 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 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 (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 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雾霾的危害性

雾霾的危害性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如何应对大雾带来的健康危害? 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 减少户外锻炼。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戴好口罩再出门。为了防止雾害,首先应做到大雾天戴好口罩再出门,防止毒雾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练习惯的人,应停止户外活动。因为每天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相对而言,晚间的空气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不妨把锻炼放在晚间。 做好个人卫生。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重视居室卫生。大雾天气尤其要重视居室卫生。每天记得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清新。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人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生姜红枣汤(生姜5-6克,红枣10克,加两碗水放红糖)饮用。这样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雾害。 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

雾霾天气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应对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雾霾笼罩,污染由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扩散至沿海地区,给民众交通出行和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根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此次雾霾天气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势力弱,形成大雾天气后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导致各地PM2.5“爆表”,未来数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还将持续。 PM2.5是什么?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我国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而近日我国出现雾霾的地区有许多超过了这个标准,特别是北京有的地区,PM2.5甚至突破每立方米0.9毫克。 这些严重的PM2.5“爆表”情况,对民众身体伤害巨大。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

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且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 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除此之外,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也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怎么应对PM2.5爆表? 近几日雾霾天气严重,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应对PM2.5爆表,在污染严重的天气中保护好自己,下面我们将给出几个对策供大家参考:对策一、少出门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发表的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美丽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第一次将在美好环境中生活作为人民生存之要义加以明确,从而将环境权纳入生存权之中,使得两者得以统一,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从低端发展到高端创新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的发展,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即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

城市大气雾霾成因、危害及其治理

城市大气雾霾成因、危害及其治理 高学睿 1112720112环境科学 摘要:近期全国范围内许多大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对正常生产生活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本文探究了雾霾的本质、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雾霾成因危害治理 雾霾的定义: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霾与雾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其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大都由灰尘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组成,但二者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不同,水分含量低于70%叫“霾”,水分含量达到70%以上则叫雾。 城市雾霾常见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加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的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散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污染。哈尔滨冬季辐射逆温出现频繁。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盖在城市上空,使上空出现了比近地层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污染物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是从气温高的低方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的,并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在逆温条件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在近地层而排放不出去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剧增,冬季燃煤污染,污染物排放和城市

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雾霾的危害 1、影响健康 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憋气、咳嗽、头晕、乏力、犯困、反胃、恶心、易怒等不良反应,应尽量减少外出; 灰霾天气主要成分细颗粒物 PM 2.5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并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气象科学家指出,灰霾与肺癌如影随形,出现灰霾严重年份后,相隔 7 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与肺癌有了“7 年之痒”; 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而且阴沉灰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使人精神郁闷。 2、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众所周知,但专家提醒,相比之下,更需防范的是灰霾这种“脏雾”。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二次污染物”。南 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曾专门对南京几场浓雾进行分析,用专门仪器收集来雾气水就像浑浊“酱油汤”,甚至发黑。研究表明,灰霾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污染物形成 酸雾却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浓度很高。 3、农业减产

雾霾的好处与坏处

12月9日,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站公布了雾霾天气带来的五大“意想不到的好处”。该文章称,让人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 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这或许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的心理有关。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 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吐槽是一种能力,调侃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能为重新出发铺平精神道路。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战胜雾霾的力量源泉。 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 另外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还表示,雾霾天气可以通过影响导弹系统来加强中国的军事防御能力。 中国官方媒体显示,今年中国的空气污染状况是过去五十多年中最严重的。12月初,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被雾霾所笼罩。多个城市的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地区中小学被迫停课。到12月10日下午为止,“雾霾的好处”一直是中国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关注人数达到24万。 前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霾中混杂的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气候变化绿皮书称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 雾霾对健康有哪些伤害 1.伤肺--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其次,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2.伤心脏--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 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 3.伤血管--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高,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时,汗液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而且,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另外,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4.伤皮肤--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空气里,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如果在一个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危害: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煤炭都可以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排入空气中后能在空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被陆空生物的呼原因:1.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来自西亚干燥地区的风沙进入北京2.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干燥少雨3.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空气的循环。 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吸行为吸入肺部,当肺部堆积的颗粒物过多时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以雾霾为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所出现的问题

以雾霾为例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所出现的问题 1 雾霾频发的现状 2013年12月1日以来,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雾霾,中国陷入了环境危机。从华北到华东乃至西南地区,全国陆续有25个省市、10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覆盖了将近一半的国土。与以往不同的是,南方地区在此次雾霾中首当其冲,最引人关注的当数上海,12月6日,上海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全市PM2.5浓度在下午1点达到了602.3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M2.5平均浓度安全值是25微克/立方米。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于 2011年11月26日首次公布的一份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其中包括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108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这些城市包括首都城市和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中国有31个省会城市列入排名,在统计的1082个城市中,中国最好的是海口,排第814位;除了拉萨第891,南宁第892外,没有其他城市超过940名。 2 雾霾定义及比较 霾与雾同是可以使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但是霾是由浮尘、扬尘等非水成物组成。近年来,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气溶胶细粒子污染日趋严重,使得原本与雾同为自然现象的霾较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有科学家将这种人为制造的霾称之为“灰霾”。因此,新标准中规定霾的判识条件为:能见度小于 10000 m,排除降水、沙尘暴、扬尘、浮尘、烟幕、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觉障碍(相对湿度小于 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 80%~95% 时,根据其他指标进一步辨识)。可见,相对湿度是分辨霾与雾的关键指标。图 1 为雾与霾的识别标准。

图 1 雾与霾的识别标准 3 分布特征 一年中冬春季( 当年11 月至次年3 月) 采暖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多,约占全年50% 以上,这是因为采暖季人们取暖和做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加之冬春季气温低、气压高、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速较小、日照时数少、大气层结稳定、大气逆温出现频率和强度较高,大气污染物不易稀释和沉降,致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大量堆积,容易形成灰霾天气。 一年中夏秋季( 当年6 月至10 月) 炎热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少,这是因为炎热季人们较少使用化石燃料,加之夏秋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同时大量降水沉降和稀释作用,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大量减少,不易形成灰霾天气。 4 影响因素 灰霾天气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染排放和气象条件两方面。空气中有污染物,就有可能形成霾,但如果此时气象条件是狂风大作大风天气或艳阳高照晴朗天气,污染物扩散很快,就不会形成灰霾天气。 一是污染排放方面。形成灰霾天气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排放和人为排放,一段时期内,无论是自然排放还是人为排放气溶胶颗粒总量大致稳定。现今

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二、什么是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三、雾霾的成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大雾本身呈现一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同一城市雾霾程度不同。 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汽车尾气。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量也越来越多,对城市空气中PM2.5的“贡献60%左右。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根据研究,道路扬尘是PM2.5的主要来源,占PM2.5来源的20%左右。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四是冬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探索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 绪论 (2) 2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3) 2.1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污染物 (3) 2.2扩散条件不利也是重要原因 (3) 3 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3) 3.1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3) 3.2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秩序 (4) 4、雾霾天气有效防治措施 (4) 4.1个人防治措施 (4) 4.2政府及社会相关防治措施 (4) 4.2.1国外防治雾霾经验 (4) 4.2.2国内相关措施 (5) 5.结语 (5)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与汽车尾气排放、建筑粉尘等有很大关系。为了更好的研究雾霾天气带来的影响,本文专门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become restrict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Air pollution is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to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extremely serious damage. Ting fog weather is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mainly with the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s, construction dust, etc. have great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the fog Ting weather bring,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on Ting fog weather causes, harm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more detailed analysis. Keywords:causes of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fog weather Ting 1 绪论 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的日益严重的大雾天气使雾霾这个气象术语被人们所熟悉。大雾天气来临时,直接会影响航班起飞时间的延误,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候不得不戴上口罩来与雾霾中的有毒物质隔离开,有晨练习惯的人们选择了待在家里以防户外运动会更有害于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在我国的影响范围很广,南方的广州、苏州杭州,北至北京、宁夏等城市。 雾和霾都是指在视觉上的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 100% 或接近 100% 。雾可以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出现减弱或加浓的现象,例如在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时能见度小1KM。雾的颗粒比霾大,一般地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PM2.5 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说雾霾是有毒的,是因为 PM2. 5 本身已经吸附并带着很多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一旦被吸入就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直接到达肺部进入肺泡,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