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漫谈
漫谈国学礼仪文化
漫谈国学礼仪文化
国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行为准
则的体现。
国学礼仪文化通过关注个体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强调尊重、谦和、和谐、自律等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和宝贵财富。
国学礼仪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如尊老敬老、礼尚往来、诚信守信等。
尊老敬老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对家族、社会和国家历
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礼尚往来强调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
念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诚信守信是商业交往的基本准则,强调诚实、守
信和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国学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也需要教育机构、媒体等社
会力量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国学礼仪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
道德观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
在现代社会,国学礼仪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
进程,一些传统的礼仪观念和行为习惯可能面临改变和消失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当
积极探索如何将国学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总之,国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珍视国学礼仪文化,传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使其在当
今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学漫谈 I 传统文化入门,蒙学“三百千”知多少?
国学漫谈┃传统文化入门,蒙学“三百千”知多少?蒙学,泛指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蒙学之“蒙”,源自《周易·蒙卦》所述:“蒙以养正,圣功也。
”在蒙童时期(3-6岁幼儿阶段),培养正直无邪的品质,具有深远的人文意蕴。
“蒙学”也称“蒙馆”,即启蒙教育的学校。
源自先秦时期的“私塾”,主要培养诵读、识字和书写能力,具备基本行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明清以降,“三百千”是必读的启蒙读物。
明代思想家吕坤《社学要略》指出:“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其一,《三字经》是传统文化启蒙读本,被称为“蒙学之冠”。
《三字经》取材典范,是最浅显易懂的蒙学读本,相传南宋时期王应麟所作。
199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该书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起篇,三字一句,琅琅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文化常识、历史地理、伦理规范及民间传说等,是简明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三字经》的版本众多,宋末元初1068字本、明末1122字本和清初1140字本等比较流行。
2008年,著名学者傅璇琮主编修订人教版《三字经》,共计1476字;对原文49处酌情修正与调整,并作了“下录者,三字经;七百年,广流行……”的总结,在中小学大力推广。
其二,《百家姓》是中华姓氏识字读本,被称为“姓氏文化之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日常生活中,一句简单问候“您贵姓”,寻根问祖,礼敬宗亲,意义非凡。
《百家姓》的作者不详,相传北宋初年钱塘(杭州)一位儒生所作。
据说,宋朝皇帝姓“赵”、吴越国国王姓“钱”、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姓“孙”、南唐国王姓“李”,因此以“赵钱孙李”开篇。
该书采用四言体例,排列不同姓氏,句句押韵,便于诵读和识记,了解姓氏文化的简要发展历程。
宋版《百姓家》收录姓氏411个,如今流行本增补为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囊括国内现有大部分人口的姓氏。
国学漫谈:“管鲍分金”心如金 诚信为人世人传
管鲍分金亭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959年该亭被毁,2002年依原样在原址复建。
亭底部宽10.5米,高13.6米,上面矗立着4个高大巍峨的铁人,东西两面分别是青年管仲和鲍叔牙的雕像,手里捧着金条,南北两面分别为管鲍年老时的封侯雕像。
4个大门两旁的8面墙上,分别绘有拾金、待领、分金、赠金等8幅浮雕。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苏北洪泽湖西南岸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管镇,其老街西北50米处有一座青砖黑瓦结构的亭子,名曰“管鲍分金亭”。
《成语词典》中有条成语“管鲍之交”,“管鲍分金”乃是管鲍之交诸多动人故事中的一例,而“管鲍分金亭”,则是前人为纪念“管鲍分金”所留下的古迹。
据《泗虹合志》载: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合伙做生意。
这天下午,他们途经泗州城(今已沉于洪泽湖水底)西北30里处,突见路旁有根金条,便坐等失主。
可等至日落,也不见有人来找。
于是,他俩投宿于附近村庄,留下仆人看守。
主人走后,仆人欲将金条占为己有,岂料他刚弯腰拾金,金条不翼而飞,一条赤蛇向他扑来。
恰巧,此时一农夫路过,速挥锄头将蛇斩成两断。
仆人担心金条飞走不好向主人交待,随即逃之。
次日,管鲍来到此处,只见金条断为两截,不见仆人踪影。
正值二人惊疑时,那位斩蛇农夫也到此处,他见“断蛇成金”,更是震惊不已。
当双方叙说事情的原委后,各自疑团顿解。
农夫感叹道:“此金乃天赐二位也!”于是拾起两截金条,分别递给管鲍二人。
管鲍婉言拒受:“既然天赐金于此,地方乡民应受之。
”遂把两截金条分别给了拾金之地的南北两村的老百姓。
“管鲍分金”心如金。
后人为了颂扬管鲍拾金不昧的美德和大公无私的分金义举,便在分金之处建起一座“管鲍分金亭”,并将该亭南北两村分别命名为“管公店”和“鲍家集”(今为管镇和鲍集镇)。
相传,明初,山东有个王员外,两儿娶妻成家后,将家产分给两子。
小儿认为钱财分配不均,整天吵闹不休。
王员外为此大发雷霆,小儿气得离家游荡。
国学漫谈 I “八股文”体例与名篇赏析
国学漫谈┃“八股文”体例与名篇赏析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选官制度,延续千余年历史,影响深远。
期间,明清之际“八股文”取士既促成科举制发展的繁盛期,又迫使科举制进入没落期。
而“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议论文而言,其僵化的套路显而易见,但也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
(图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乡贡进士榜书》明正德13年西安碑刻)一、八股文体例概说明清时期,八股文又称制义、时文、八比文等,是一种具有说理性质的韵体赋文。
首先,八股文具有固定的文体格式,通常全篇由九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起讲、起股、入题(手)、中股、后股、束股、大结。
其中,“破题”揭示文章主旨,“承题”相当于副标题,“起讲”点明问题用意,“入题”转呈过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连用对偶句式论证;最后“大结”得出结论。
简言之,八股文的“股”即对偶之意,主体是指“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又称“起比、中比、后比、束比”),类似四副对联,要求文义相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韵和谐等。
(图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五子登科》民国年画)其次,考试题目都是出自《四书五经》,如“志士仁人”出自《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文章的字数有规定,如明初规定500字,清代康熙时增为550字,乾隆之后以700字为惯例。
引证内容有严格的要求,如对《四书》的理解必须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圭臬。
时至今日,需要理性评判八股文。
八股文的僵化模式,极大制约学人思想的自由驰骋。
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拟题》中直言:“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八股文更是被批判成“封建毒瘤”。
总之,“八股文”作为一种被推崇了五六百年历史的文体,它自身也有合理之处。
如同金克木老先生《八股新论》开篇感叹:“在下忽然不顾衰年,不惜余力,作文论八股,真是何苦来哉!”也就是说,写好一篇八股文,其实很“讲究”文笔功底和文学修养。
漫谈中国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第一,在过去的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我们比较 重视经济,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文 化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 第二,一个国家的强大,其在国际竞争当中的 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国家要有软 实力,就需要发展文化,发展文化当然包括我 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第三,面临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我们现在遇到 很多问题,包括诚信问题,包括企业可能没 有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等。在文化和精神层 面,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不可能依靠外来文 化凝聚新的民族精神。在这一点上,还真的应 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新路,而恢 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则是这条新路中的应 有之义。
漫谈中国文化
名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 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 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 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 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 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 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
文化断层
概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 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传统文化
断层
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
传统节日篇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 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 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 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 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 (元宵节)、花朝节(花 神节)、上巳节(女儿 节)、寒食节、清明节、 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 (鬼节)、中秋节、重阳 节、冬至节、腊八节、祭 灶日(小年)、除夕。每 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 特色。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 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 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 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 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 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 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 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 势、产业优势。
“国学蜕变”漫谈
发的人性问题也需要关注 , 效率第一 的原 则使人异化 了 , 人
成了效率 的附庸 , 而从根本上说 , 人是 目的 , 高而使人成 效率 了非人 , 这是工具理 I绝对化 的失败 。马克斯 ・ 生 韦伯由此提 出了价值理性 , 高效率要为 高境界 的人类福祉 服务 , 这就是 价值理性所 弘扬 的 “ 意义世界” 。遗憾 的是 , 马克斯 ・ 韦伯并
道来平衡 , 个性就被绝对化了, 个人 主义不但危 害集体 , 最终 也危 害个人 , 太把 自己当回事 , 别人就不会把你 当回事。世 界宗教 大会 将恕道确定 为 “ 全球伦理 ”带有终极关怀 的意 , 义, 别人不是给 自己带来实惠的工具 , 他们与 自己一样 , 也是 目的, 如果大 家都 能为人类 的福 祉尽 心尽 责 , 这个世界将无
很少有 中国主张 , 我们不能不用西方人能够听懂 的语言来解 释 自己的行为 , 而他们不愿意按着我们 的方式来 听懂我们的 语言。我们不但丧失 了话语权 , 甚至也丧失了定义权。萨义 德研究 了后殖 民主义现象 , 描述 了发达 国家的文 化 “ 民” 殖 , 亦即“ 软殖 民” 。面对西方文化 的强势进攻 , 我们 不能集体 失语 ,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 以作为判断另一种文化的尺度。 孔子、 老子 、 鲁迅不需要走 向世界 , 他们就在世界 中, 能够直 接与异域文化对话。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学容易产生误解 , 东 方语境 里的中国学容易产 生 自恋。我们倡导世界语境里 的 中国学 , 在多元视角下 , 理性地看待 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 寻找
没把该说 的话说完 , 对于人来说 , 价值理性并不完整 , 价值感
崛起要有 自己的文化 准备 , 这是青年一代应该接手的责任 , 但我们 的学术准备不够 , 责任意识 也不到位。二三十年代 ,
论季羡林的国学思想
文_信息传播272刘宁论季羡林的国学思想2007年4月《季羡林说国学》一书在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集中反映了季羡林对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学漫谈、国学细述、佛教与中国文化。
五年多来,季老虽然一直生病,在休养治疗期间却始终关注着社会上“重振国学”的热潮。
季老倡言的“大国学”概念,并非始于今日。
早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5年成立之时,冯其庸先生,中国人大首任院长曾专门到医院与季老交流关于这一现象的看法。
他们一致认为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的代名词绝非中国的“国学”,国学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
2007年3月6日,于华刚,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经理前去拜访季老,在谈到我们的“国学热”时,季老又说了几段发人深思的观点。
季老强调我们今天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他明确提出了“大国学”的观点:第一,他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第二,国内的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敦煌学也包括在国学里边;第三,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属于国学的范围。
”季老认为,今天中国要振兴和继承“国学”,绝非昔日“尊孔读经”的代名词或翻版。
中国有着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如荆楚、齐鲁、吴越、三晋、巴蜀、河陇、燕赵、青藏、新疆、草原、两淮等等;这种地域文化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当然在其生成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文化融合的鲜明风格,如敦煌学、回鹘学、西夏学、藏学、龟兹学等等。
我们真正继承和发扬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全貌、这种全貌当然不是只包括汉民族,也包括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
因此我们今天振兴和致力于推广传播的“国学”是由中国各地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文化。
今天“大国学”在继承和传播之前,首先面临着失传的大问题。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同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整理研究这部分的资料也非常重要。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国学漫谈(1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国学漫谈(1)第二篇学海泛槎国学漫谈《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一文在国内外一部分人中引起了轰动。
据我个人看到的国内一些报纸和香港的报纸,据我收到的一些读者来信看,读者们是热诚赞成文章的精神的。
想要具体的例证,那可以说是俯拾即是。
前不久,我曾就东方文化和国学作过一次报告。
一位青年同志写了一篇"侧记",叙述这一次报告的情况,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阅。
我因为是当事人,有独特的感触,所以不避啰唆之嫌,在这里对那天的情况再讲上几句。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晚间,天气已颇有寒意。
报告定在晚上7时。
我毫无自信,事先劝同学们找一个不太大的教室,能容下一百人就行了。
我是有私心的,害怕人少,讲者孑然坐在讲台上,面子不好看。
然而他们坚持找电教大楼的报告大厅,能容下四百人。
完全出我意料,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还有不少人站在那里,或坐在台阶上,都在静静地谛听,整个大厅里鸦雀无声。
我这个年届耄耋的世故老人,内心里十分激动,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据说,有人5点半就去占了座位。
面对这样一群英姿勃发的青年,我心里一阵阵热浪翻滚,笔墨语言都是形容不出来的。
海外不是有一些人纷纷扬扬,说北大学生不念书,很难对付吗?上面这现象又怎样解释呢?人世间有果必有因。
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也必有其原因。
我经过思考,想用两句话来回答:顺乎人心,应乎潮流。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前几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护。
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弘扬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
我们的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
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沉浸郁,含英咀华",经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发扬光大之,期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与发展。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
用人原则
有操守而无官气, 多条理而少大言
“官气”,即圆滑取巧,心窍太 多,敷衍塞责,不能负巨艰,担大难; 推崇“乡气”,任用久困场屋,沉沦 下僚,有用世心肠而无从致用的人。 这种人守着一个“拙”字,遇事能身 到、心到、口到、眼到,能忍辱负重。
曾国藩的日程表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 吏事----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 军事----教训将领、屡阅操练 饷事----慎择卡员、比较入数 文事 ----恬吟声调、广征古训。 ----每日午前于吏事、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 意,灯后于文事加意 上半日: 见客,审貌听言 作折 核保单 点名看操 写亲笔信 看书 习字 下半日:阅本日文件 改信稿 核批札稿 查记银钱 帐目 夜间:温诗、古文 核批札稿 查应奏事目
二是让李鸿章切记,即数十年办事之难 ,难在人心不正,世风不淳,而要正人 心,淳世风,委实有赖一二人在前面倡 导,后来者有所遵循。他说自己与李鸿 章的关系就是这样,自己先正己身,同 时培养后人,把这些人作为“种子”, 期待他日开花结果。他希望李鸿章要早 些下手,以一身为天下表率,多多培养 “种子”,种子绵延不断,天下应和, 世风自然改变。
7、破格举荐英才
沈葆桢:该道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 目中罕见其匹。次年授江西巡抚。 李鸿章:劲气内敛,才大心细—按兵请旨 左宗棠:虽其求才太急,或有听言稍偏 之时;措辞过峻,不无令人难堪之处。 而思力精专,识量宏远,于军事实属确 有心得。素知大局,勇敢任事
胡林翼致书曾国藩说:左季高, 谋人忠,用情挚而专一,其性情偏 激处,如朝有争臣,室有烈妇,平 时当小拂意,临危难,乃知其可靠, 且依仗季公,其功可成。 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常相左, 藩臣徒误国,问他经济有何曾?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 人之道
国学漫谈 I 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国学漫谈┃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
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个形态: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3种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
·1个徽标:采用克罗地亚艺术家Dragutin Dado Kovačević的作品;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圆形,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手的运动表示传统,英文符号“@”象征现代。
2011年2月25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中国“非遗”标识别具一格:外圆内方,循环往复不息;中央“鱼纹”,田耕人文意蕴;双手呵护,古朴文化赓续;红色视觉,兼具传统现代。
自2008年开始,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它不仅体现中国非遗保护水平,而且推动中华文化(智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表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5项)序项目名称入选备注列年份1昆曲2008中国古老戏曲剧种2古琴艺术2008中国传统拨弦乐器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2008集歌、舞、乐于一体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8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篆刻2009集石材、刻刀、汉字为一体6中国雕版印刷技术2009木刻文字或图案,墨印纸、绢等7中国书法2009中国书写艺术的代表符号8中国剪纸2009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2009木材为主建材,榫卯为木构件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11端午节2009农历五月初五,四大传统佳节之一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集演奏、歌舞于一体,祈福庆丰收13妈祖信俗2009航海保护神,湄洲岛祖庙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2009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术15南音2009泉州方言演唱,风格典雅细腻16热贡艺术2009唐卡、壁画、雕塑等藏传佛教造型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粉青”“梅子青”古典审美情趣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08道工序20西安鼓乐2009传统器乐的代表,分为坐乐和行乐21粤剧2009粤语演唱,南北戏曲艺术集大成者22花儿2009西北民歌,把女性比喻为花朵23玛纳斯2009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柯尔克孜人“百科全书”24格萨(斯)尔2009千年史诗,藏族英雄格萨尔的神圣叙事25侗族大歌2009无伴奏、无指挥,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26藏戏2009带面具的歌舞故事,藏族经典戏剧27中医针灸2010中医医疗手段,用艾炙或针刺穴位28京剧2010北京方言,集唱、念、做、打与一体29中国皮影戏2011皮制或纸制彩色影偶,音乐伴唱30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2013算盘进行数字计算,重大科技发明31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反映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32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年2018天然沐浴或药物煮熬的水汁(蒸汽)33太极拳2020注重阴阳和谐,以中正圆活为特色34“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020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禳灾祈福3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从采茶、制茶到品茶,独特茶道表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羌年2009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羌族过新年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海南黎族,集纺、染、织、绣一体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原木材料,“编梁”技术于榫卯结构4麦西热甫2010新疆维吾尔族将歌舞、娱乐结合在一起5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6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0福建省“中国式帆船”木制工匠技艺7赫哲族伊玛堪2011东北赫哲族口头叙事,含萨满、捕鱼狩猎等知识表三:《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1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泉州、漳州等。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国学漫谈(2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国学漫谈(2)国学的作用还不就到此为止,它还能激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好词儿,没有听到有人反对过。
但是,我总觉得,爱国主义有真伪之分。
在历史上,被压迫被侵略的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尊严,不惜洒热血、抛头颅,奋抗顽敌,伸张正义。
这是真爱国主义。
反之,压迫别人侵略别人的民族,有时候也高呼爱国主义,然而却不惜灭绝别的民族。
这样的"爱国主义"是欺骗自己人民的口号,是蒙蔽别国人民的幌子。
它实际上是极端民族沙文主义的遮羞布。
例子不用举太远的,近代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就是这一类货色。
这是伪爱国主义。
中国的爱国主义怎样呢?它在主体上是属于真爱国主义范畴的。
有历史为证,不管我们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内,"天朝大国"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事实上我国始终有外来的侵略者,主要来自北方,先后有匈奴、突厥、辽、金、蒙、满等等。
今天,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成了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只能说是敌对者,我们不能否定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历史上,连一些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也难以逃避耻辱。
刘邦曾被困于平城,李渊曾称臣于突厥,这是最明显的例子。
我们也不能说,中国过去没有主动地侵略别人过,这情况也是有过的,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国始终受到外来的威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中国人民敬仰、歌颂许多爱国者,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等都是。
一直到今天,爱国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始终左右我们民族的心灵。
我常说,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爱国主义,我这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探讨和分析中国爱国主义的来龙去脉,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我们今天"国学"的重要任务,国学的任务可能还可以举出一些来,以上三大项,我认为,已充分说明其重要性了。
我上面说到"顺乎人心,应乎潮流"。
我现在所谈的就是"人心",就是"潮流"。
国学漫谈: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
国学漫谈: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印度古代著名君王戒日王(Harsavardhana或'sīlāditya,590—647)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三次派遣使臣到达中国,与唐太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戒日王还是一位杰出的梵语剧作家,有《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传世。
这三部梵剧既有独特的文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戒日王属刹帝利种姓,公元590年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Sthāne'svara,今塔内莎尔,Thānesar),在605年前后即位,继而定606年为喜增元年,卒于647年下半年。
戒日王信仰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迷惑民众的幻术等等,可概括为泛印度教的帝王信仰。
戒日王在萨他泥湿伐罗国获得王位后,又得到了羯若鞠阇国的控制权。
而后,他凭借父兄的军队和鸠摩罗王的盟军,通过“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的征战,使戒日帝国的疆域从即位之初的两个王国扩展到玄奘访印之时以中印度、北印度为主体,以恒河和阎牟那河流域为核心,包括东、西印度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
隋唐年间,中印的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玄奘访印之时,唐太宗主持修造的《秦王破阵乐》已传入印度。
玄奘与戒日王的会晤最终促成了中印的官方往来。
从《法苑珠林》《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可知,641年至648年的八年间,戒日王与唐太宗互派使臣达六次之多,其中二人各发使三次,平均一年零四个月一次。
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戒日王,也因此与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唐太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戒日王第一次派遣使者的时间为初晤玄奘之后,于641年下半年抵达唐都,持续时间只有数月。
这次出使内容并不丰富,很可能仅包括一封以戒日王名义发出的官方书信,信中戒日王自称“摩伽陀王”,并无实际贡物。
唐太宗遣使回访的时间不晚于642年。
“帝(太宗)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尉[慰]抚。
”(《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上》)“(唐太宗)遣果毅何处罗拔等厚赍赐其国(罽宾),并抚尉[慰]天竺。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宗法礼俗》《中国世界遗产》《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国学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中国图腾文化》《中国文史典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天文历法》《中国度量衡器》《中国皇室文化》《中国古代官职》《中国科举教育》 《中国法律刑罚》《中国宫室车马》《中国古代军事兵器》
《中国衣食什物》《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中医药》《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 《中国陶瓷文化》《中国丝绸文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古代商贾贸易》
整理ppt
21
整理ppt
22
整理ppt
7
B.第二次巨变:出现在西周末年到西汉中期,文化在百家争鸣的基础上, 通过秦汉统治者的选择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思想
家,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孔 子、孟子、荀子等
法家:韩非子、李斯、商鞅等
道家:老 子、列子、庄子等
墨家:墨 子、孟胜、田襄子
军事家:孙武、孙膑
阴阳学家:邹衍(阴阳五行学说,解读更迭变化)
名家:惠施、公孙龙(语言和事实分离,辩论家)
农家:许行、陈相、陈新(关注农事,关注政治;上追神农和管子,农本思想)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杨子(魏国人,老子学生,极端个人主义。孟子说他“拔一
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整理ppt
8
D. 儒家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核心。
儒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儒学教育,官员绝 大多数是儒生出身。
整理ppt
12
三、传统文化的经典和特性
(一)文化经典
1.钱穆:侧重思想文化的说法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国学漫谈 I 如何区分“小学”“经学”与“国学”典籍?
国学漫谈┃如何区分“小学”“经学”与“国学”典籍?通常,学习传统文化典籍,往往是“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入门,然后直接接触《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
然而,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如从“四书五经”到“儒家十三经”,再从“道藏”到“四库全书”……。
于此,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小学”“经学”和“国学”的主要典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一定次第来学习各种文化典籍。
其一,“小学”主要研究古代语言文字。
先秦时期,王公贵族的子弟8岁入“小学”,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
”学习内容,则是《周礼·保氏》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既包含识字,也包含一些礼仪规范和生活技能。
汉代,“小学”主要研究造字规律,即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的“六书”——象形、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
(图片来源: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2019年1版1印,第15页)清代,《四库全书》把“小学”类典籍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种。
“小学”研究文字三要素(音、形、义)——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如《说文解字》和《字林》以“字形”为主,《尔雅》和《方言》以“字义”为主,《切韵》和《广韵》侧重“字音”。
(图片来源: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版2印,第70页)总体来说,“小学”是“经学”的基石。
《清史稿·戴震传》中直言:“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
”读古书,容易望“形”生“义”,误解或过分解读古人的意思。
因此,如果只是简单了解,就直接选读相对权威的学者(专家)的注解版本;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就备几本“小学”类通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甚至《说文解字》《辞海》等专业辞书。
其二,“经学”主要研究儒家经典。
“经”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织纵丝也”。
“经”是纺织物中最基本的纵向线,汉代儒学研究者们把儒家最重要的书称为“经书”,即不变的“常道”。
《漫谈中国文化》读后感600字
《漫谈中国文化》读后感6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漫谈中国文化》读后感600字《漫谈中国文化》读后感600字:推荐语:《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是南怀瑾先生20XX 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
国学漫谈 I 补充说明,中国有5个特殊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国学漫谈┃补充说明,中国有5个特殊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文化景观遗产(cultural landscape inheritance)是指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
1972年11月16日,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2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首次“文化景观”,但是合并到“文化遗产”中而不单列。
文化景观分三种形态: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
1985年12月12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21年7月,中国共有5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既是“文化遗产”又是“文化景观遗产”的有5个。
《中国5个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名录》序列项目名称地点入选年份备注1庐山江西1996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于江西九江庐山市境内,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将大山、大江、大湖融为一体,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文化景观2五台山山西2009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五台县,因五座山峰环抱而得名;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国内唯一的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并居道场,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3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两堤三岛、西湖十景、文化史迹和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中国文化漫谈-南怀瑾
1
中国文化漫谈-南怀瑾-阅分享
与银监会的漫谈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西汉司马迁,司马相如。“经济”经纶济世。 司马迁第一个提出来商业的哲学-《货殖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男女关系和金钱。定注意。
国共分裂,共产党有一句话“什么叫革命啊?三句话,革命是广东人出钱,湖南 人出命,浙江人做官。”这个话就把国民党瓦解了。
个开始提倡书院。
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异同。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南宋陈亮陈同甫。
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史记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 《纲鉴易知录》,吴楚材,编过《古文观止》。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清朝统治近三百年,就靠这一篇。 帝王诗才学不来。未离海底千山黑,一到中天万国明。-赵匡胤 毫末生意,顶上功夫。-朱元璋
《大学》《中庸》,管理自己的性与情。读前面的部分就可以。因为后面就是大 政治哲学了,管理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主教圣母,道教西王母,佛教观世音菩萨-人类文化是女性文化。--这是个值 得研究的大问题。
最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负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 达赖,仓央嘉措
命运的不同。命是一个固定的程序,运是中间变化的过程。比如打火机。命里是 打火机,但被谁用就是运。
中国文化漫谈中国文化漫谈南怀瑾南怀瑾阅分享阅分享?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企业的企一个人一个止就是一个站在那里踮起脚向远方望远远地看企业的企一个人一个止就是一个站在那里踮起脚向远方望远远地看眼光放远准备做一件事影响后代这叫企望
中国文化漫谈-南怀瑾-阅分享
国学略说
乾卦九三的爻辞所讲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终日要勤奋不懈地工作,到了晚上又能够不断的反省自己,这样就不会有灾祸。
一个不会反省自己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第二、保合太和《周易·乾·彖》上有句话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里提到了“保合太和”,在太和的“天道”内蕴涵着浮沉、升降、动静、相感的性质,因而产生氤氲、屈伸、胜负的变化,变化有一定的规则,在变化的过程中,每个事物都得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并“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取得一种协调、和谐。
这种思想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看看故宫的建筑。
第一个殿就是“太和殿”,第二是“中和殿”,第三是“保和殿”,后面还有三个殿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故宫六个大殿的建筑就是按照《周易》六爻所建。
这里有了“太和”、“保和”,为什么还有一个“中和殿”?如果知道《周易》的既济卦(上坎下离),我们就可以清楚,“既济”卦是“离”卦和“坎”卦的重叠,“离”在下,“坎”在上,“离”是火,“坎”是水,在“既济”卦里面,九五是阳爻,在阳位;六二是阴爻,在阴位。
五是奇数,二是偶数,阴在偶数位,阳在奇数位,称为“得位”,九五为至尊的位置,古代皇帝称“九五至尊”,与其相对应的六二阴爻,是臣位,君臣和谐为“得中”。
九五、六二两爻阴阳相应,叫做“和”,既当位又相应,所以称为“中和”。
“乾清宫”是皇帝平时办公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帝结婚的地方,皇后、太后可以在那里活动,中间是“交泰殿”,“泰”卦是“坤”在上,“乾”在下,这时候,阳气向上,阴气向下,便可以交感。
《周易·泰·彖》上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不交万物就不通,上下不交万物就不成,“交泰殿”就是取《泰·象传》:“天地交泰”的意思,也就是“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一个交合,这是故宫仿照《周易》思想的一个排列次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漫谈:仁的生态维度
国学漫谈:仁的生态维度
乔清举
国内外学界之所以长期把儒学简单地视为一种关于人际关系的伦理体系,与对“仁”的片面理解不无关系。
诚然,“爱人”是仁的最初的和基本的说明。
不过,历史上仁的含义是不断发展的。
汉儒提出了“爱人以及物”的解释,使仁具有了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性内涵。
宋儒把仁作为人心的德性、天地的“生生之德”,使仁成为万物的本体,实现了仁、天地生生之德与人心的统一和天与人的贯通。
宋儒还进一步主张“为天地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确立了人对于自然的生态责任。
一、“仁,爱人以及物”:生态道德共同体的形成
“道德共同体”是可以用道德态度对待的事物的范围。
西方传统上尤其是近代以来,仅仅把人列入道德共同体的范围。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植物活着是为了动物,所有其他动物活着是为了人类。
”托马斯·阿奎那说:对于动物,“根据神的旨意,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之,可杀死也可以其他方式役使”(转引自《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
康德主张,人对于动物“不负有任何直接的义务”,道德身份只限于作为主体和目的的人。
与西方思想颇为不同的是,“仁”作为指示道德共同体的概念,是包括整个外部世界的,不限于人,因而具有生态的性质。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谓仁?”又说“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非常明确地把动物纳入道德共同体的范围。
郑玄指出:“仁,爱人以及物。
”(《周礼注疏》)物在中国哲学中是个外延最广的概念,包括人和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
所以,“爱人以及物”的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是全部外部世界,“民胞物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物”也莫不如此。
《宋史·道学传》提出:“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
”这可以作为儒家生态道德共同体的注脚。
二、“天地生物之心”:仁的生态本体化与内在化
《易传》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这里的“天地”是自然的总名;“生生之德”指自然运行中生命的诞生、完善与和谐的总体趋势,是宇宙演化过程的生态性本质,也可被称为宇宙的合目的性。
“合目的”是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一个概念,其实也具有本体论意义,反映了世界运行的可期待的结果,是事实,也是价值,还是宇宙演化的动力。
“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思想得到了当代生态科学和生态哲学的肯定。
生态学家约翰·布鲁克纳说,自然中有“一种有机动力,……按照它的建造和意图把一切都结合成令人惊奇的一片”(《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
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也说:“进化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它以我们还没有充分理解的机制,形成一切生物物种与生命过程。
”(《哲学走向荒野》)这里的“有机动力”“创造性”,也都可以说是“生生”或“生生之德”。
宋儒认为,“生生”也是仁。
二程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二程集》)。
朱熹认为,仁作为生意普遍地表现于一年四季:“春为仁,有个生意在,夏则见其有个亨通意在,秋则见其有个诚实意在,冬则见其有个贞固意在。
夏秋冬,生意何尝息!”(《朱子语类》)这表明,元、亨、利、贞,春、夏、秋、冬都不过是生生之德的不同说法。
清代戴震认为,“仁者,生生之德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仁(《孟子字义疏证》。
以生生之德为内涵的仁,实际上也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易传·复卦》有“复,其见天地之心”的说法,董仲舒提出,“仁,天心”。
宋儒认为,天地的生意或者生理也就是天地的生物之心。
这样,仁作为本体,也是天地的生物之心。
照宋儒所讲,这样的本体普遍地存在于万物,万物也包括人都得到天地之心作为自己的心。
“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
”(《四书章句集注》)“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之心,草木禽兽接着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尔。
”(《朱子语类》)拿植物来说,它成熟的时候,生意集中表现在它的果实中;它的果实就是天地的仁。
朱子就说:“看茄子内一粒,是个生性。
”(同前)又说,谷种、桃仁、杏仁之类,种着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叫作“仁”。
清代沈起元说:“果之仁,天地之仁也。
”(《周易孔义集说》)有趣的是,现代汉语仍保留着把植物的果核称为“仁”的用法,如花生仁、核桃仁。
既然人也是得天地生物之心为己心的,那么,仁、生生之德、人心三者就是一致的,人心的生意与天地的生意相贯通,生生也是人的内在德性。
三、“为天地立心”:人对于宇宙的生态责任
照前文所说,仁、天地之心是表现于一切人与物的。
可是《礼记》上又说:“人者,天地之心也。
”张载也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张载集·经学理窟》)还有,朱熹也强调:“天地间非特人为至灵,自家心便是鸟兽草木之心。
”(《朱子语类》)这几种说法和前一种说法并不矛盾。
照儒家的看法,“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的宝贵,就在于他有思考的能力,“心之官则思”,能够认识到天地生物之心,自觉地参天地、赞化育,帮助天地生物之心得到实现。
换言之,没有人的时候,天地之心或天心是自在地呈现的;有了人之后,天心可以通过人心得到自觉的呈现与实现。
所以张载在主张天心都在人心的同时,也提出“为天地立心”,这是要人自觉地体会天地之心养育万物的含义,帮助万物顺畅地完成自己的生命。
这是对于自然的生态的态度。
生命都有自身完善和完成的趋势,这样去思考和行动的人心,自然是与草木之心一致的,可以说就是草木之心。
对人为天地之心,罗尔斯顿基于科学提出了一个解释。
他指出,“生物进化产生出人类是自然唤醒了心智”。
我们对自然的刺激的反应是,“超越其他生命形式”,“将我与非我分离出来”。
“生态的刺激使人类的主体‘我’诞生了。
大地的景物以我来对它进行沉思,我就是它的意识。
”(《哲学走向荒野》)他所说的“意识”和儒家的人心一样,都是一种生态之心。
应当说,生态建设需要心灵建设,“为天地立心”可以为生态心灵的培育提供有益的滋养。
四、“与万物为一体”:仁的生态境界
如何做到“为天地立心”?儒学的要求是对万物有感应,能相通,痛痒相关,形成“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在宋儒看来,仁即是感,是能够对万物作出导向恻隐之心、生物之心的反应。
“麻木不仁”里的“仁”即是感。
关于感通,最为典型和形象的是程颢的说法。
他指出,医书称“手足痿痹为不仁”,说得很好。
人通身是一气贯通的,如果气不能贯通,身体器官就不能感应,不属于自己了。
王阳明的弟子曾经问他,人与万物都是异体的,怎么会是一体的?王阳明指出,从“感应之几”上看,人岂止是人与禽兽草木同体,即使是与天地鬼神也是同体的。
人往往被自己的身体这个躯壳限隔了,不能与天地万物相通。
其实,人心
与天地万物“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王阳明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儒家文化中也是人应该达到的境界。
大程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程集》)罗尔斯顿用“生命之流”的概念表达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在他看来,生命是一种“流动”,其中不存在截然分明的固定界限。
人与自然的对立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们置于一个更大的、呈现着人与自然、生物自然与物理自然的交流图景中,这些对立的看法就成了不完全的真理。
自然赋予我们客观的生命,而个人的主观的生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的、内在的方面”(《哲学走向荒野》)。
生态地存在是人类根本的存在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新阶段。
在历史上,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贞下起元,历久弥新,保持较高的文明水平,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儒家生态意识维持了中华民族生存地区的自然环境。
这些生态智慧,仍可贡献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