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
发现服 务
EPC信 息服务
EPC信息服务
用以实现最终用户在物 联网环境下访问EPC信息。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体系架构
应用层包括应用支持子层和 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支持 子层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 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 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 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 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 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 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 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 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 络。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 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 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 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 和应用层。
本地EPC 信息服务
EPC 中间件
互联网
EPC 读卡器
全局EPC 信息服务
电子标签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研究现状
GS1(Globe Standard 1,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EPC编码体系
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 EPC标签和读写器
EPC编 码体系 射频识 别系统
定义相关编码体系,要求不同物 品使用统一,唯一的电子标签
ISO/IEC JTC1 WG7/SWG5/WG10相关工作
ISO/IEC JTC1 SC6 WG7
ISO/IEC JTC1 SWG 5
• 致力于对未来网络(FN)的研究,旨在创造一系列新的网 络体系结构、网络设计方法和协议标准 • 目前的成果ISO/IEC TR 29181系列标准的制定
•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 JTC1 SWG5完成了关于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研究报告, 针对物联网参考架构需求,要求及模型等提出分析。
支持不同规模、不同复杂度、不同 工作负载的大量应用,同时也能支 持包含大量设备、应用、用户、巨 大数据流等系统。 使物联网系统可 对组件(如设备 和网络)的增加 与删除自适应 使物联网的用户、服务、设 备和来自设备的数据根据不 同准则(如地理位置信息、 设备类型等)被发现。 可扩展性 可发现性 支持不同类型设备的 异构网络,在不同网 络和不同操作系统之 间的互操作性
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汇报
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汇报物联网体系架构总结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系统。
其架构是物联网系统的基础,能够提供高效、可靠和安全的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中最底层的一层,主要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信息。
这些信息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收集,并通过物理接口传输到下一层。
在感知层中,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参数、生产数据、安全状况等。
执行器则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感知层设备通常是低功耗、小型化的,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和自适应能力。
传输层是物联网中的重要一层,主要负责将感知层中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网络层。
传输层需要提供可靠、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机制。
目前常用的传输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以太网等。
传输层还需要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TCP/IP、MQTT、CoAP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传输层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支持不同厂商和设备的联接和协同工作。
网络层是物联网中的核心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
网络层包括多个网关,这些网关负责收集和处理感知层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云端或其他应用层设备。
网络层还需要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IPv4/IPv6、6LoWPAN等。
此外,网络层还需要具备自动路由、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高效处理。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整个架构的最顶层,主要负责应用场景的实现和业务功能的提供。
应用层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协议和接口。
常见的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应用层需要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和管理物联网系统。
总结而言,物联网体系架构是一个由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层次结构。
感知层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信息,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网络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应用层负责具体应用场景的实现。
第4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2.射频标签与识别
表4-2 RFID标签的分类
4.2.2 执行反馈决策
图4-3 智能交通管理示意图
4.2.2 执行反馈决策
图4-4 物联网反馈控制系统示意图
4.3 网络传输层
4.3.1 互联网与NGI
4.3.2 电信网与NGN 4.3.3 广播电视网与NGB 4.3.4 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 4.3.5 电信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第4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本章主要介绍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便于读者形成对物联网的系统的、全面的 认识。首先是对物联网体系的一个简单的概述,然后,依自下而上的顺序, 依次介绍了物联网的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的功能特点和 结构组成。
第4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4.1 物联网体系概述
4.2 感知互动层 4.3 网络传输层 4.4 应用服务层 本章小结
(3)公平性
节点协作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工作方式,这使网络的公平性要求不高,单 一传感器节点的业务对整个网络获取信息的影响较小,要求大规模密集布设使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因此,弱化了单一传感器节点对系统监测 精度的影响。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传感器节点多为静止状态,但节点能量耗尽和新节点的补充都会导致拓扑结 构发生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要求能够灵活适应局部拓扑结构的动态 性,如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案类似于图论中的点着色或边着色问题,当节点间的 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信道分配方案必然需要动态调整。 根据应用的需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原则是使网络具备服务质量支持、 能量支持、鲁棒性等。因此,在设计该网络时必须要考虑以下特性。 面向应用:无线传感网是面向应用的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其关注的是对上 层用户应用需求的执行与反馈,其网络资源分配、节点组织方式与信息交互方 式需要与应用需求相适应,不再是单纯地关注网络某个单一参数的网络通信系 统。
物联网体系结构
网络层的关键技术
我们最熟悉的HTTP协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SOA 架构设计 。
1) 客户端,通常是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端以文本的 方式发送一个请求,索取一个Web页面;
2) 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请求之后,根据请求的内容进 行处理并且返回一个符合HTML语法的文本;
3)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的响应文本后调用本地的程 序,通常还是浏览器,把返回的HTML文本的内容 展现出来。
ZigBee节点的构成
1、数据处理模块
对于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主要考虑如下五个方面 的问题:
(1) 节能设计 (2) 处理速度的选择 (3) 低成本 (4) 小体积 (5) 安全性
2、存储单元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
(FLASH)等。 3、传感器模块
第2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
统一标准体系结构建立的重要性 有效集成新的设备、软件和服务到现有的物
联网中。 建立不同网络融合的桥梁。 使未来物联网的设计和应用更加高效。
可与其他组织和应用领域的关系者共享系统 数据。
可使用共享数据提供更多的目标应用。
1、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传感器就是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 如可以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转换成 电量。
传感器的基本构造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 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组成,如图1-1所示。
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 直接感受被 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 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它是传感器的核心。
转换元件(transduction element): 将敏感 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 电信号的元件。
第2章-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在图2.1所示的自主体系结构中,其自主特征主要是由 STP/SP协议栈和智能层取代了传统的TCP/IP协议栈,如图2.2 所示,其中STP表示智能传输协议(Smart Transport Protocol), SP表示智能协议(Smart Protocol)。物联网节点的智能层主要 用于协商交互节点之间STP/SP的选择,优化无线链路之上的 通信和数据传输,以满足异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联网需求。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有别于互联网,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全 球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物联网则主要是从应用出发,利用 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业务数据的传送,是互联网、移 动通信网应用的延伸,是自动化控制、遥控遥测及信息应用 技术的综合展现。当物联网概念与近程通信、信息采集、网 络技术、用户终端设备结合之后,其价值才能逐步得到展现。 因此,设计物联网体系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1) 多样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根据物联网的服 务类型、节点的不同,分别设计多种类型的体系结构,不能 也没有必要建立起唯一的标准体系结构。
(2) 时空性原则。物联网尚在发展之中,其体系结构应 能满足在时间、空间和能源方面的需求。
(3) 互联性原则。物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平滑地与互联网 实现互联互通,试图另行设计一套互联通信协议及其描述语 言,是不现实的。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2.1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2.1.1 物联网的自主体系结构
为了适应异构物联网无线通信环境需要,Guy Pujolle 在《An Autonomic-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IEEE John Vincent Atanasoff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mputing)中提出了 一种采用自主通信技术的物联网自主体系结构,如图2.1 所示。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韩腾1. 概述物联网(IInternetof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
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中心,以无锡为首的国内大中城市也争相建设智能城市,争取成为感知中国示范城市。
本文就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对应的技术产业链进行讲解分析。
2. 体系架构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图1 物联网体系架构2.1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传感器网络。
对于目前关注和应用较多的RFID网络来说,张贴安装在设备上的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感应器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物联网搭建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搭建知识点总结一、物联网概念及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物品进行网络化连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互联。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物联网连接的物品种类十分丰富,可以是任何物品,如家电、汽车、智能手环等。
2. 自组织性:物联网中的设备可以自动组网,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网络体系。
3. 智能化:物联网中的设备会根据环境或用户需求做出相应的智能决策。
4. 平台化: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对各种物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5. 安全性:由于物联网涉及到大量的隐私信息,因此安全性是物联网中的一大重要特点。
二、物联网搭建的通用步骤搭建物联网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首先需要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及其传输方式,可以选择传感器、RFID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同时选择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 搭建物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搭建的核心步骤,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联网平台,搭建相应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设备接入和配置:将传感器设备接入到物联网平台,并进行相应的配置,使其可以和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4. 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将设备接入到物联网平台后,需要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满足用户对设备的需求。
5. 安全管理和运维:在物联网搭建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和运维工作,及时更新设备软件,维护平台系统,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三、物联网搭建的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数据采集的重要设备,可以用于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同时也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设备和机器的运行状态。
2. 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
3. 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物联网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如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等,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存储和分析。
物联网知识学习总结
物联网知识学习总结物联网知识学习总结
正文:
1、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的定义
1.2 物联网的架构
1.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2、物联网通信技术
2.1 传统通信技术
2.2 无线通信技术
2.3 传感器网络技术
2.4 云计算与物联网
3、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
3.1 物联网安全威胁
3.2 物联网安全防护措施
3.3 物联网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4、物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4.1 数据采集与存储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可视化与应用开发
4.4 物联网数据应用案例
5、物联网标准与协议
5.1 物联网标准化组织
5.2 物联网相关协议
5.3 物联网产业联盟
6、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6.1 物联网智能化
6.2 物联网与
6.3 物联网与大数据
6.4 物联网与5G技术
附件:
-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物联网技术标准文档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物联网:指物体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物体进行信息通信和互动的一种技术体系。
2、云计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实现计算和数据存储的共享与协作。
3、数据隐私:指个人的个人信息和私密数据在被搜集、存储、使用和传输过程中受到保护,防止被未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4、数据分析: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并据此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5、5G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连接能力,为物联网提供更好的通信支持。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物联网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通信技术,将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一种技术体系。
在物联网的建设中,物联网体系架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基础和框架。
本文将对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本概念、关键特点以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本概念物联网体系架构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基础上,构成物联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模块和技术要素的结构化组织。
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括物理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四个层次。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最底层,包括一系列的传感器、设备和物理连接。
它负责将各种物理物体连接到网络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
2. 感知层:感知层是对物理层信息的处理和解析,能够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感知层的核心是传感器技术,它可以对环境、设备和对象进行感知和监测。
3. 网络层:网络层是连接物联网中各个设备、服务器和节点的综合网络,它负责信息的传递和转发。
网络层采用IP协议,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交互。
4.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最高层,承载着各种物联网应用和服务。
它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二、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关键特点1. 开放性:物联网体系架构具有开放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它采用开放标准和协议,使得不同设备和平台可以相互兼容和扩展。
2. 可靠性:物联网体系架构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它采用多重备份和冗余设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扩展性:物联网体系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适应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和数据处理。
它采用分布式架构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4. 实时性:物联网体系架构具有高实时性,能够实时响应和处理各种物联网应用和服务。
它采用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提供即时的信息反馈和控制能力。
物联网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联网知识点归纳总结物联网的构成物联网的核心构成是一些物理设备,它们通过各种无线通讯技术(如Wi-Fi、蓝牙、NFC 等)与互联网相连,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
这些物理设备可以是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执行器(如电机、灯、阀门等)、嵌入式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设备等)、车载设备(如汽车、船、飞机等)等。
物联网的架构物联网系统通常包括物理层、传感器/执行器层、网关层、应用层等几个部分。
物理层是指各种物理设备和网络连接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层是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网关层是连接物理层和云端的设备,应用层是指用户所使用的各种应用软件。
物联网的技术物联网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广泛,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
其中,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它可以感知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无线通讯技术用于各种物理设备之间的通讯和连接;云计算技术用于存储各种物理设备产生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技术用于处理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处理物联网产生的数据,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区块链技术用于保障物联网产生的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制造等。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各种家用电器,实现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在智能健康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指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在智能城市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更高效的城市服务。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5G技术的商用逐步展开,物联网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加速。
5G技术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可以更好地支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交互。
同时,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物联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
《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应用层
业务模式和流程
业务订制过程
用户
物联网 应用系统
业务订制 业务订制确认 返回业务相关消息
受理业务 订制
建立用户与 业务的关联
四、应用层
业务退订过程
用户
物联网 应用系统
业务退订 业务退订确认
受理业务 退订
解除用户与 业务的关联
四、应用层
物联网公共服务业务平台系统结构
其他组织 (100000-15999999)
四、应用层
IPv6地址的初始分配情况
二进制前缀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1 0000 010 0000 011 0000 1 0001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0 1111 0 1111 10 1111 110 1111 1110 0 1111 1110 10 1111 1110 11 1111 1111
二、感知层
传感器网络
单一的传感器节点通常在通信、能量、处理和存储等多个方面受到 限制,多个传感器节点通过组网连接后,具备应对复杂计算和协同 信息处理能力,它能够更加灵活、以更强的鲁棒性来完成感知的功 能。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布设具有高度灵活、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 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 之一。
2.3 网络层
2.3.1 互联网 2.3.2 电信网 2.3.3 广播电视网 2.3.4 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 2.3.5 电信网与传感网的融合
三、网络层
互联网
IPv6报头格式:
0
4
12 16
24
31
版本
流量类别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物联网基本要素】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
物联网基础知识及架构
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
物联网主流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RFID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广泛) 物联网组网技术 能效管理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物联网分层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
应用层
应用平台
在重庆集中建设
运营支撑系统
OneLink
业务网关
网络层
பைடு நூலகம்
PBOSS/ CMIOT
业务支撑系统 内容计费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历程:
1999年 MIT的 Kevin Ashton第一次提出:把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 “物联网”
2009年 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 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终端通过基站接入省侧的核心网( MME/SGW ); 物联网核心网由省侧核心网接入侧(MME、SGW等)与专网(HSS、PGW、PCRF等)组成; 专网四大区为:北大区(国际信息港),南大区(南方基地、汕头),东大区(杭州),西大区(重庆),由总部网络部统一负责维护。
下级网元(MSC、 SGSN、MME/SGW 等)为省公司现网设 备,能借助强大的网 络覆盖,为物联网用 户提供更好的网络资 源。
集中建设运营管理 平台及LSP定位平台 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 功能调用。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核心网由省侧网络和专网侧网络共同组成,专网侧采用集中化组网架构,分布部署在四大区节点。2/4/5G基站与NB-IoT基 站均通过省侧核心网接入物联网专网。
物联网基础知识及架构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基本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器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实现依托行业专用通信资源。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物联网技术体系
物联网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涵盖的关键技术也非常多,为了系统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体系划分为感知关键技术、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
【感知、网络通信和应用关键技术】
传感和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物理世界获取信息和实现物体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位置信息的获取。
【网络通信关键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主要实现物联网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重点包括低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路由、自组织通信、无线接入M2M通信增强、IP承载技术、网络传送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技术。
【应用关键技术】
海量信息智能处理综合运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库和模糊计算等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通用处理,重点涉及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等,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是一种松耦合的软件组件技术,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块化,并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调用方式联系起来,实现快速可重用的系统开发和部署。
【支撑技术】
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
【共性技术】
物联网共性技术设计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安全和隐私、网络管理技术等。
物联网标准化体系
物联网标准是国际物联网技术竞争的制高点,由于物联网涉及不同专业技术领域、不同行业应用部门,物联网的标准既要涵盖面向不同应用的基础公共技术,也要涵盖满足行业特定需求的技术标准:即包括国家标准,也包括行业标准。
物联网标准体系相对繁杂,若从物联网总体、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性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等五个层次可初步构建标准体系。
【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包括物联网导则、物联网总体架构、物联网业务需求等。
【感知层标准体系】
主要涉及传感器等各类信息获取设备的电气和数据接口、感知数据模型、描述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通用技术标准、RFID标签和读写器接口和协议标准、特定行业和应用相关的感知层技术标准等。
【网络层标准体系】
主要涉及物联网网关、短距离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简化IPv6协议、低功耗路由、增强的机器对机器无线接入和核心网标准、M2M模组与平台、网络资源虚拟化标准、异构融合的网络标准等。
【应用层标准体系】
包括应用层架构、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以及行业、公众应用类标准。
应用层架构重点是面向对象的服务架构,包括SOA体系架构、面向上层应用业务的流程管理、业务流程之间的通信协议、元数据标准以及SOA安全架构标准。
信息智能处理类技术标准包括云计算、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海量智能信息处理和呈现等。
云计算技术标准重点包括开放云计算接口、云计算开放式虚拟化架构(资源管理与控制)、云计算互操作、云计算安全架构等。
【共性关键技术标准体系】
包括标识和解析、服务质量、安全、网络管理技术标准。
标识和解析标准包括编码、解析、认证、加密、隐私保护、管理、以及多标识互通标准。
安全标准重点包括安全体系架构、安全协议、支持多种网路融合的认证和加密技术、用户和应用隐私保护、虚拟化和匿名化、面向服务的自适应安全技术标准等。
物联网产业
【产业体系】
物联网相关产业是指实现物联网功能所必须的相关产业集合,从产业结构上主要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范畴。
物联网啊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感知端设备的高智能化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设备的高精密化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纳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础产业支撑。
部分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啊制造业的组成部分。
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啊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又可细分为基础软件服务、中间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又可分成行业服务、公共服务和支撑性服务。
物联网产业绝大部分属于信息产业,但也涉及其他产业,如智能电表等,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是对已有信息产业的重新统计划分,而是通过应用带动形成新市场、新形态,整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形:
1.因物联网应用对已有产业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升级换代,如传感器、RFID、仪器仪表发展已数十年,由于物联网应用使用向智能化网络升级,从而实现产品功能、应用范围
和市场规模的巨大扩展,传感器产业与RFID产业成为物联网感知终端制造业的核心
2.因物联网应用对已有产业的横向市场拓展,主要体现在领域延伸和量的扩展。
如服务器、软件、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等由于物联网应用扩展了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3.由于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和服务,如传感器网络设备、M2M通信设备以及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等均是物联网发展后才形成的新型业态,为物联网所独有。
潜力堪比移动支付的物联网,吸引了众多技术公司涉猎参与,许多技术公司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如云里物里,致力于让更多用户享受新技术新事物,提供各类蓝牙设备的原始设计制造(ODM)和客户委托生产(OEM),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IOT)解决方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