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沈阳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老、失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步履为艰,我国目前现行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示,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I 引言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4)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4)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4)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4)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5)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5)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6)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之一。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范文一:流动商贩参与医疗保险的宣传优化研究摘要: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流动商贩都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以“新农合”为主),但他们中的多数对于医疗保险制度并不了解。
这无疑反应出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宣传主体的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宣传客体相关意识缺乏且主动性不强。
因此急需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针对流动商贩的医疗保险宣传模式,使流动商贩更好地感知制度中利益的存在,从而实现宣传的可持续和制度的可持续。
关键词:流动商贩;医疗保险;宣传;可持续我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加快,使得一部分劳动力由于自身能力、条件有限等因素,只能从事小规模、小成本和低技能的城市流动贩卖,由此便涌现出大量的城市流动商贩。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14年10月底,流动商贩的人口数量已达到了3700万人,而这数量却还在不断增多。
城市流动商贩属于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自雇性的城市流动贩卖为主要谋生手段,具有空间上的流动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加之其工作的高强度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比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更容易遭受健康方面的风险。
因此,他们对于医疗保险的需要也更为迫切。
据笔者在长春市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流动商贩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主(以下简称“新农合”)。
然而当问及流动商贩们是否了解医保政策时,对政策了解或是大概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总体的52.9%,——这与较高的参保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应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当下的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由此可见,建立起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的针对性,并实现宣传的可持续,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的健康需求。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包括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减轻患者因罕见病等高病病种而造成的经济负担。
2.加强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推动医保支付从按项目收费向按病种付费的模式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过度医疗、滥用医疗资源的问题。
3.加强医疗机构管理。
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1.延长退休年龄。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适度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障系统的可持续性。
2.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外,应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障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3.鼓励个人养老储备。
提高个人养老金储备意识,鼓励个人自愿参与商业性养老保险,确保老年人有足够的经济来源。
三、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失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和稳定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通过提供培训和就业指导,提升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
2.建立灵活就业保障制度。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建立适应性更强的失业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就业保障。
3.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为失业人员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求职指导,提高就业率。
四、加强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底线,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标准。
明确社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保障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能够及时得到应有的救助。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沈阳理⼯⼤学毕业设计(论⽂)题⽬: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程,关系改⾰、发展、稳定的⼤局。
由于涉及多⽅利益格局的调整,⼈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起社会统筹和个⼈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失业保险相⽐,医疗保险制度的改⾰步履为艰,我国⽬前现⾏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改进。
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录摘要.............................................................. I Abstract........................................................... I I 引⾔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3)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5)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5)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5)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6)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7)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向 (7)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7)2.2.2国外医疗保险的改⾰⽅向 (8)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0)3.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10)3.1.1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10)3.1.2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模式 (11)3.2 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2)3.2.1医疗保险覆盖⾯不全 (12)3.2.2医疗保险费⽤增长过快 (12)3.2.3保险基⾦筹措不公平 (13)3.2.4医药卫⽣配套体制不完善 (14)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 (15)4.1 医疗保险制度要与经济发展⽔平相适应 (15)4.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法体系 (15)4.3 完善医疗保险的管理、资⾦筹措制度 (15)4.4 不断扩⼤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16)4.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实现医药分业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献 (20)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发展⾄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种经济社会制度,为维护⼈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
医保管理办法
医保管理办法医保管理办法一、引言医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医保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医保制度的管理和执行而制定的具体规定,旨在确保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二、医保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医保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参保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2. 经济合理原则:医保管理应当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保障医保基金的健康运行。
3. 便民利民原则:医保管理应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参保人员享受更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医保管理办法的内容1. 参保管理(1)参保对象:医保管理办法应当明确参保对象的范围以及参保条件,确保合法参保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障待遇。
(2)参保登记:规定参保人员需进行参保登记手续,登记资料应当真实准确,确保医保管理的有效性。
2. 医疗费用管理(1)医疗费用结算:明确医疗费用结算的规定,包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标准等,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
(2)报销流程:规定医疗费用报销的流程和条件,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报销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3. 医疗服务管理(1)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一定的资质条件,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保障参保人员的健康权益。
(2)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规定医保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医保管理办法的实施医保管理办法的实施需要医保管理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共同配合,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医保管理办法的顺利执行。
医保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保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医保管理办法的认识和遵守度,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五、总结医保管理办法是医保制度管理的重要法规,对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需求、维护医保基金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完善。
但是,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不合理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通过缴费和国家财政拨款实现。
但是,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医疗保险的缴费率较低,导致基金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保障的需要。
同时,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医疗保险基金作为“钱袋子”进行乱用,导致医疗保险的基金流失、挥霍和浪费,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和职工的全覆盖。
但是,在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群体中,依然存在医疗保险无法全面覆盖的情况。
此外,医疗保险在记录和查询群体信息方面存在着困难,导致无法对所有的人员进行覆盖,难以保证人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权益。
三、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也包括了医疗服务的供给和监管,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普遍比较差,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其次,医保支付方式的不透明和僵化性,使得医生面对的诊疗要求不同而采取的医疗服务方式也不同,从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一些医院和医生对待医疗保险的态度不够认真,存在滥用医疗保险的现象,这也加重了医保支付的负担。
四、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亟待完善医保支付是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医保支付存在“三公医”,也就是公立医院、公立医生和公立药品的领域。
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非公立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加重了医疗资源的负担;另一方面,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支付比例、支付范围和支付门槛等方面,使得一些人民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甚至影响到生命健康。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体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改革建议。
二、一级段落标题1. 缺乏全面覆盖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实现全面覆盖,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或者只享受到有限的保障。
特别是农村地区和新就业群体普遍存在参保困难的问题,导致大量人口面临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
2. 基金运行不平衡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较大,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则严重不足。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一些参保人员享受到较高医疗报销比例,而其他人员则无法得到同等的保障。
三、二级段落标题1. 参保待遇差异化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参保人员享受到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报销比例高,而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较低。
此外,对于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参保人员也存在着待遇差异,一些低收入群体承担了过多的医疗费用。
2. 医药价格过高当前我国医药价格普遍偏高。
处方药费用尤其突出,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在药品采购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患者支付的成本。
3. 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患者就医的不便和就医成本的增加。
四、二级段落标题1. 加强基金管理为解决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不平衡问题,需要加强基金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统一筹资和统一管理等方式统一基金账户,提高基金利用效率,并合理调整参保人员缴费标准。
另一方面,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
2. 推进全民参保要实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需推进全民参保。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然而,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目标、现有制度的问题和完善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
医疗保障的最基本目标是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在这个基础上,医疗保障制度应该追求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公平性、可持续性、灵活性和高效性。
然而,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乡差别对待仍然存在。
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完善。
这种差异会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时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医保基金的持续性问题也亟待解决。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筹资机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呢?首先,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
基层医疗机构是人们看病就医的第一站,只有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应该建立统一的医保基金管理平台。
通过整合现有的医保基金,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医保资金的调配和使用,避免资金闲置和浪费。
同时,可以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督和审计,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该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医保购买力度的加大等方式,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医保差距问题,确保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提高大众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可以使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顺利地实施和运行。
同时,可以通过加强公众对于健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意识,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及政策选择
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探究及政策选择引言: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公民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在医疗保障制度上的探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通过国际比较探究,分析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进行探讨。
一、医疗保障制度国际比较1.1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许多国家的主流医疗保障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和公民自愿参保制度。
在社会保险制度中,雇主和雇员平摊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并由政府监管和管理;而公民自愿参保制度则是基于个人意愿,自愿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以得到医疗保障。
例如,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法定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每个参保人都能获得医疗保障。
而美国则接受公民自愿参保制度,个人可以选择是否采购医疗保险,但务必面临高额保险费用和医疗费用的肩负。
1.2 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些国家普遍接受的医疗保障形式,旨在为全部公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这种制度通常由政府主导,并通过纳税方式进行资金筹集。
例如,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就是一种典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部英国公民均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无论其缴纳的税金多少。
此外,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也是一种纳税方式筹集资金,并为全部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障。
1.3 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是为了解决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弱势群体而设立的医疗保障形式。
这种制度主要通过政府的投入和救助来保障群体的医疗需求。
例如,荷兰的医疗救助制度为居住在荷兰但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提供医疗援助。
政府向这些人提供医疗补助金,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同时,澳大利亚的医疗救助制度也通过政府的救助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
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2.1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遮盖面不广和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特殊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
政府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定位
浅析政府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定位摘要:我国政府在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职责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包括医疗保障制度立法不健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府控制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市场缺乏竞争机制,政府职责定位不准确、对医疗体系监管不足等。
建议调整政府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角色与责任,进而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同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扩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障;政府责任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制度直接关乎亿万人民的健康,是关系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大事[1]。
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几经反复,先后经历了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阶段,医疗服务市场化阶段及新一轮医疗改革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仍在改革之中。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由传统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念要求其承担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大多数民众基本需求的责任。
尤其是在医疗服务领域,政府更应当确保民众公平享有最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其核心在于政府责任的定位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整[3]。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责任缺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医疗保障立法不健全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覆盖全体民众的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现行制度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除了缺乏专门立法,同时缺乏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加之城乡二元格局,不仅城乡之间,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之间在医疗保障待遇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与此同时,缺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重要问题。
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总体医疗制度的发展,也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直接原因。
其次,我国政府在医疗医疗保障中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过度市场化。
随着卫生总费用也持续增长,我国政府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个人现金支付比例不断上升;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也是逐年减少,医院运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费,自然加剧了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市场化倾向。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医疗保险制度一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的主要保障方式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保障范围不够广泛、医疗费用报销不够及时、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然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下面将从医疗服务的角度来分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一、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方式,促进了医疗保险金的大量增加,使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及以下群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义更加重大,使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全面、丰富的医疗保障服务,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推动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体现在促进医疗服务转型升级方面。
针对传统医疗市场存在的服务单一化、资源浪费等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倡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快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扩大保障范围的基础上,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加快了医疗服务多元化、均衡化的发展。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可确保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安全、有效,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医疗健康需求,从而促进医疗服务行业的全面升级。
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以消除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短板、解决医疗费用问题为出发点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
在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改革还加强了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并对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监管不足问题进行了深入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石,社会保障制度涉及面非常广。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
首先,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具体来说,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定点医疗等。
同时,国家还会在医疗服务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等,以提升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效果。
其次,养老保障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每个人的一生。
国家通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社会养老金的待遇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权益和基本生活水平,同时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除此之外,失业保障也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它是指在失业期间,通过社会保障的各种政策和社会资助体系,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同时帮助其重新就业、提高自身能力。
另外,工伤保障也是社会保障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是指为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提供安全保障和相应的赔偿。
当工人在工作中受伤或者职业病发作时,保障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医疗救治,同时为受伤、病倒的工人提供相应的赔偿。
最后,生育保障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之一。
它是指建立生育保健技术体系,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新生儿和妇女都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复杂,上述仅列举了部分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保障每个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是国家强盛和人民共荣之基础。
第十章 医疗保障制度
解体期: •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 进入80年代以后,农村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状况发生 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 农村人口覆盖率锐减到5%左右。 • 90年代国家再次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 但这项工程在大部地区进展缓慢,农村人口覆盖率 在10%左右徘徊。
• 存在的弊端: 第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国家和单。 包揽过多,不堪负重。 1978年全国公共医疗经费为4.84亿万, 1995年增至112.29亿元,17年中增长了23 倍;劳保医疗费用1997年773.7亿元,比 1978年增长了28倍;同期国家财政收入 只增加了6.6倍,年递增为11%;全国医 疗费用1978年为57.48元,1995年即超过 人均400元。
第二、医疗制度管理和服务的社会程度低, 覆盖面窄,公费、劳保医疗的对象仅为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部 分集体所有制职工,城镇的其他劳动者 和居民确没有医疗保障。 第三、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企业、生产状况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不 一,造成劳动医疗在不同企业的差异; 部分困难企业难以负担;不同事业单位 公费医疗费用也有很大差异。
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 • 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在农业社保健站中,采取了 社员群众出“保健费”与生产合作社会公益金补助 相结合的办法,建起了集体医疗保健制度。 • 在合作化高潮时期,山西、河南、河北、湖南、贵 州、山东、上海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业合作社 举办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 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首次赋 予集体介入农村社员疾病医疗的职责。 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 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
d 70年代以后的维持阶段:由于我国事业 发展,工作人员的增多,由于1952年的 400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3000万人,人数 的扩大,费用增加,享受标准的提高成 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沉重负担。 • 公费医疗管理概况: • 享受对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以及享受抚恤的 二等乙级以上的革命残废军人。
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到商业健康保险,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
职工医保从1994年开始试点,1998年正式建制,主要覆盖就业人群。
居民医保由2003年开始建立的新农合和2007年开始建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而来,主要覆盖非就业人群。
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共济,即所有参保人员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形成基金池,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运营。
这样可以确保保障待遇的均衡与公平,同时提高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
二、大病保险大病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应对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支出。
大病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住院费用进行再补偿,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
我国大病保险制度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已覆盖绝大多数省份。
大病保险的报销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大病保险已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8649.8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1883.5亿元。
三、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针对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
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现金救助等方式,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障。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全国范围内,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不断调整和提高。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医疗救助已累计惠及数千万人次,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负担。
四、商业健康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
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
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将成为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
1. 财政收入来源多元化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医院的财政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过去,医院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费病人和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而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各种医保基金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医保基金有时会对医院的财政收入构成一定压力,尤其是医保支付标准的下调和医保基金的支付周期延长,都会影响医院的现金流和经营情况。
2.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使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医保部门会定期对医院进行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医院的绩效甚至会成为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医院需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医保部门的要求,提高绩效考核的得分,从而获得更多的医保支付。
3. 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受限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医院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医保部门通常会对医院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进行严格管理,要求医院必须按照规定的目录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且价格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
这就使得医院的采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自由选择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甚至可能因为价格因素而无法采购某些药品和医疗器械。
1. 精细管理提高效益医院需要加强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医疗服务的过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
在医保支付标准下降的情况下,医院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来提升盈利能力。
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优化临床流程,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门诊、急诊和住院床位周转率;加强手术室、检验室等重点科室的资源管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加强对耗材的管理,降低耗材的使用成本等。
浅论中法两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异同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253-4304( 2019) 02-0279-03
D O I :10.11675/ j .is s n .0253-4304.2019. 02. 36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我国的社会医疗 保险制度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近十几年来,我国一 直在积极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2 0 1 6 年 初 , 党 中 央 、国务院 明 确 提 出 整 合 城 镇 居 民 医 保 制 度 和 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 立 统 一 的 城 乡 居 民 医 疗 保 险 ,这一改革是我国向全民医保前进的一步。但社会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是 涉 及 面 最 广 、内 容 最 为 复 杂 、实施难 度 最 大 的 一 项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因 此 学 习 、了 解 并 借 鉴 他 国 优 秀 的 经 验 是 相 当 重 要 的 。法 国 的 社 会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曾 在 2 0 0 2 年 被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列 入 “最佳制 度 ”的行列,其最大特点是多样化和全民享有医疗保 障 ,同 时 也 是 与 时 倶 进 、不 断 完 善 的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1]。基 于 该 国 社 会 医 疗 保 险 制 度 的 特 点 及 优 点 , 笔者拟对中法两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构成要素中的 政 府 作 用 、资 金 筹 集 来 源 及 使 用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探讨 如何实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280
Guangxi M edical Jo u rn a l, Jan. 2019$Vol. 41 ,N o.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有 机 结 合 。 此 外 ,法 国 政 府 还 通 过 其 他 行 政 手 段 参 与 到 社 会 医 疗 保 险 中 。 在 高 度 集 权 思 想 的 指 导 下 ,该
医疗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医疗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保障制度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医疗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医疗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力的提高。
一个良好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个人健康管理,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其次,医疗保障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效率。
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也可以降低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和健康贫困的存在。
其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有限。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人民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待遇。
此外,医保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的配置力度,加快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
其次,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将医疗保障纳入社保体系,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待遇。
同时,也要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其使用效益,防止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引言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构建覆盖全民的健康服务体系。
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视为重要的基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疗保障制度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该制度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
2. 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是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为参保人提供了更高额度的保障。
该制度的实施,有效减轻了患大病时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农村人口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适合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方案。
该制度的实施,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医疗服务体系1.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
通过该制度,人民群众可以就近就医,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旨在破解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问题,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
通过该改革,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是改善人民群众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近就医。
三、药品供应保障1. 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实施药品价格管理,合理定价,防止药品价格过高,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用药费用。
2. 药品质量和安全控制药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
通过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严格控制药品安全风险,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药品采购和配送管理药品采购和配送管理是保障药品供应的关键环节。
医疗政策: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根本保障
作者: 朱海龙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410006
出版物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页码: 27-3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医疗政策;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建议
摘要: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政策是推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动力和根本保障。
近年来,医疗保障制度随着我国医疗政策的不断变化而得到长足进步。
目前我国医疗政策存在政策不统一、政策层次低、政策模糊和政策失衡的问题,需要科学地制定医疗政策,不断构建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之一。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范文一:流动商贩参与医疗保险的宣传优化研究摘要: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流动商贩都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以“新农合”为主),但他们中的多数对于医疗保险制度并不了解。
这无疑反应出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宣传主体的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宣传客体相关意识缺乏且主动性不强。
因此急需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针对流动商贩的医疗保险宣传模式,使流动商贩更好地感知制度中利益的存在,从而实现宣传的可持续和制度的可持续。
关键词:流动商贩;医疗保险;宣传;可持续我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加快,使得一部分劳动力由于自身能力、条件有限等因素,只能从事小规模、小成本和低技能的城市流动贩卖,由此便涌现出大量的城市流动商贩。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14年10月底,流动商贩的人口数量已达到了3700万人,而这数量却还在不断增多。
城市流动商贩属于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自雇性的城市流动贩卖为主要谋生手段,具有空间上的流动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加之其工作的高强度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比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更容易遭受健康方面的风险。
因此,他们对于医疗保险的需要也更为迫切。
据笔者在长春市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流动商贩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主(以下简称“新农合”)。
然而当问及流动商贩们是否了解医保政策时,对政策了解或是大概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总体的52.9%,——这与较高的参保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应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当下的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由此可见,建立起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的针对性,并实现宣传的可持续,是十分必要的。
宣传的可持续强调“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是有效且影响深远的,即通过制度的宣传能够使流动商贩们充分了解医保政策,感知到制度中利益的存在;另一方面,它还要让流动商贩们主动接受宣传,主动获取宣传信息,不再将宣传当作无关之事,并在宣传的过程中让大众认识“社会保障”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
宣传的可持续,不仅能够保证将来宣传工作的高质量,使其持续且顺利地开展;还能够增强民众对于制度乃至政府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医疗保险政策的可持续推进。
一、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存在的现有问题目前,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主要由政府负责,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开展活动进行宣传。
而现有的宣传方式向流动商贩这一群体宣传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在宣传的主体和客体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具体问题如下:(一)宣传主体的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宣传内容的可感知性是指,流动商贩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轻易获取宣传信息,并能够轻易读懂宣传的政策,了解到真实全面的政策信息,并从宣传内容中感知到医保政策对于自己的利益。
而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则是强调在实际的宣传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宣传策略,来选择适合该群体的宣传手段,从而提高宣传的效率。
然而,在实际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过程中,宣传的“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虽然多数流动商贩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村委会或居委会分发的社保宣传册,也阅读过相关的宣传展板和画报。
但这些宣传材料的内容多以文字为主,用词也较为专业。
流动商贩们的文化程度本就不高,阅读大段的文字内容较为吃力,加之材料中常出现一些专有名词,这就使得他们难以从宣传材料中读懂政策内容,更别说挖掘和感知政策所带来的利益了。
此外,虽然在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机构有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但它们的宣传内容多集中在报销额度、报销流程、可报销病种等方面,很少涉及对于制度本身的基本介绍,倘若流动商贩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基础的了解,也难以从这些宣传内容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2.宣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不管是针对农民的“新农合”,还是针对城镇居民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方式都大同小异——仅仅将“全体居民”这一大范围的群体作为宣传对象,都并未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进行宣传。
而同属“居民”的流动商贩、农民工、个体工商户这些群体之间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普适性的宣传内容无法很好地发挥宣传作用。
(二)宣传客体缺乏保障意识和主动性本文中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客体是指流动商贩群体,据笔者调查显示,流动商贩们的保障意识较为缺乏,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高。
同时,很少有流动商贩主动接受政策宣传,他们收集相关政策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商贩缺乏保障意识虽然流动商贩们的参保率较高,但他们却普遍缺乏保障意识,参保也具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多数人只是“随大流”参保、“家长包办式”参保、社区强制参保等。
而对于参保的动机,政策的具体内容,他们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
举例而言,多数的流动商贩对于“新农合”、“医保”、“社会保障制度”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十分模糊,即使是一些已经参加医疗保险多年的流动商贩,也仍然不知道“新农合”属于“医保”中的一种,他们认为“医保”是“城里人”才能有的,自己是农民只能参加“新农合”。
而他们对于“社会保障”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养老保险的层面,一部分人甚至不知道“社保”是何物。
由此可见,流动商贩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错误认知将不利于制度本身发展,更不利于提高他们对于制度的信任。
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流动商贩们因为不了解医保的具体政策,或是医保报销的具体流程,没能完全发挥医疗保险的作用。
有的流动商贩虽然参保多年,但因为不懂政策而被迫放弃了享受医保待遇的机会。
在这个层面上,信息的不对称限制了人们感知制度背后所含的利益,同时也弱化了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
2.流动商贩接受宣传较为被动多数的流动商贩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去索取医保政策的宣传材料,也很少主动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等,他们在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中常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事情。
不过,一旦他们自己或是家人发生重大疾病时,他们就会想起医疗保险,从而“主动”四处找人打听,以获取医保政策的相关信息。
即便如此,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交际圈子等因素的限制,流动商贩们获取医保信息的能力较弱——他们往往会通过他人口耳相传的途径来了解医保信息,或是向村委会、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咨询。
可是,依靠他人的口耳相传往往容易歪曲事实,获取到错误且碎片化的信息;而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了解程度不高,也会让流动商贩们难以获取到全面且真实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更使得流动商贩们在医保宣传的过程中陷入被动。
二、建立针对流动商贩的宣传模式综上可知,当下的医疗保险宣传方式在宣传主体和客体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不仅容易造成流动商贩们对于宣传的抵触,降低宣传效果,还会阻碍未来宣传工作的进行。
因此,急需改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模式,在现有基础之上完善建立起针对流动商贩的医疗保险宣传模式,从而保障宣传的可持续。
而建立起针对流动商贩的医疗保险宣传模式,仍然需要从宣传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入手,其具体建议如下:(一)宣传主体优化方面从宣传主体角度来看,需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宣传内容的可感知性,变宣传工作为主动服务的过程。
宣传的可持续着重强调,宣传所用的手段和方法应得到流动商贩们的认可,并能够持续使用下去而不会造成流动商贩们的抵触。
它的重点在于要将宣传工作看作是主动为流动商贩们这一群体服务的过程。
因此,宣传服务必须要有主动性,可专门针对流动商贩开展一些宣传活动——考虑到流动商贩们早出晚归,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可选择在流动商贩们常聚集的农贸市场、公园、高校等场所发放材料进行宣传;同时宣传的内容要符合流动商贩自身的特点,强调对交通故事、尘肺等流动商贩常见风险的保障,亦可将展板宣传画的人物形象设定为流动商贩,借助流动商贩们的日常生活实例来宣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而在宣传内容的选择方面,可采用生动通俗而又丰富广泛的宣传内容,为流动商贩提供所需且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强宣传内容的可感知性。
首先,宣传材料的内容要尽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可多采用图片、漫画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同时,内容的重心要从“制度介绍”转向“参保利益”,即从强调“交多少钱”、“给付条件是什么?”转向强调为“为什么参保?”、“参保有什么好处”、“能省下多少钱?”等,保障流动商贩们不仅能够看懂宣传材料,还能够从中感知到制度对于他们的切身好处。
(二)宣传客体优化方面从宣传客体的角度而言,需要提高流动商贩们对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基本认识。
因此,关键在于要为流动商贩获取信息创造便捷的渠道。
这就要求宣传服务必须要主动,即工作人员要与流动商贩多接触沟通,主动发觉流动商贩们的需求,如工作人员可以在流动商贩聚集地设置医疗保险事务咨询点,开展定期的咨询活动,对前来咨询的流动商贩们进行耐心的讲解;或是借助发宣传单和做调研的契机,主动与流动商贩们沟通,在交流中向其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并解决他们的疑惑。
而在提高客体意识方面,还应提高客体对于“医疗保险政策”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认识,让他们大致明白“医保”和“社保”是什么。
因此,这就需要在宣传内容中加入对“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相关常识的简要介绍,让流动商贩们清楚明白“新农合”、“医保”和“社会保障”三者各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社会保障”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而并不遥远的惠民制度。
只有通过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对于医保险制度的信任和关心,从而主动接受医疗保险相关宣传,主动获取医疗保险政策的相关信息。
作者:阙川棋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参考文献:[1]刘玉璞.宣传也有新天地[J].中国社会保障,2006(03).[2]郭林龙.吹响社保宣传的新号角[J].中国社会保障,2014(12):42-43.[3]朱志松.海口社保:形式多样搞宣传[J].中国社会保障,2006(12):36.[4]曲颖.加大社保宣传满足参保需求[J].天津社会保险,2013(04).[5]王炜.切实发挥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宣传主体作用[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10):35-37.[6]杜晓玲.定点医院医保窗口宣传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24-27.[7]晓剑.社保宣传也要“扩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08-19(004版).[8]李艳艳.制度利益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2)(总第18卷):19-24.[9]顾敏敏,李江璐.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典型问题剖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56-657.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研究摘要: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