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10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0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2b6033776eeaeaad0f33035.png)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推动社会封建化进程的改革1.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目的:。
内容及作用:①——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②——提高生产积极性;③——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①;②(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通婚)。
(2)作用:。
二、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改革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①内容:前期以“”为口号,创办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后期以“”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
②作用:。
2.(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开始标志:。
(2)内容:①经济:;②政治:;③文化上:;④军事:。
⑤历史作用: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俄国1861年改革目的:;人物:;内容: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农奴可以用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份地)和宅旁园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规所居住地区的管理。
实质:。
进步作用:通过改革,。
4.明治维新(1)目的:;(2)时间:;(3)内容:①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
③军事上,实行,建立。
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提倡,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4)积极作用:。
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导致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目的:。
特点:。
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②农业上,;③调整工业(中心措施),颁布《》,新政的核心与基础。
④兴办,扩大就业。
评价:。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1.列宁的①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们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d4a27350b4e767f5acfce2f.png)
罗斯福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新”在哪?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 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___轮船招商局__(上海 李鸿章)、 ___汉阳铁厂_与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防:南洋、__北洋_和__福建__三支海军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④兴办新式学堂:___京师同文馆___(1862年)
(2)起止时间:_1898 年6月—9月,历时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3)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①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万国公报_》宣传维新变法 ②组织__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_强学会__的机关报
(4)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告终,__ 谭嗣同__等六人被杀害, 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 外
破产:_北洋海军__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全军覆没
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②主观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_开辟了道路。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41391be69dc5022aaea00f2.png)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实施新经济政策
改革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历史意义: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额指导意义。
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改革。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2d5eb72f5335a8103d2200a.png)
A
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 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 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C、德国法西斯专政
B
B、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 是 ( ) 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6.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是( ) C
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1979年
19户110多人 20户115人
35000斤 132300斤
230斤 800斤
32元 200多元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 施
3.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 明治维新关于土地各是怎样规定的?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 必须出钱赎买 ③允许土地买卖
20世纪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改革
名称 相同背景 相同影响 各自特色 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成功原因 认识
20世纪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改革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俄国废除农奴制
改变了社 会性质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商鞅变法
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列宁新经济政策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新中国系列改革
未改变社 会性质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商鞅变法 新中国系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0a7f9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0.png)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1.中国古代的开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颁布一系列政策,使中国进入集权时代。
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货币、统一制度和文字,铸造统一的兵器等。
这一系列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英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次极其重大的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工业。
它引发了工业、交通、农业、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大规模变革,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3.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导致了后来苏联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并确立了民主制度。
法国大革命标志着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和影响。
5.美国的独立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进行了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宣言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信条。
美国独立革命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和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现代民主制度在美洲的确立。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选拔官员机制从世袭制度转向了考试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经历了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2.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美国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相互制衡。
这一制度创新解决了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自由。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b2fb7c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0.png)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1839a969e31433238689356.png)
中考历史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fe17b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2.png)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9f81dd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5.png)
一、奴隶性质的改革伯里克利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2)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但是,妇女、奴隶_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3)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4)影响: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管仲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2)背景:A、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结合6世纪前大和统治下的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说明);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前提);C、国际上中国隋唐的高度繁荣;D、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世袭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对比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地方贵族的关系,使天皇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改革措施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国家手上,有利于在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国家通过租地和收取赋税的方式确立了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部民之间的关系,部民不再依附于地方贵族,而是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启示:A、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31597042f60ddccda38a069.png)
2、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 评价: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 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 力和财力,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 埃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经济方面挫伤了人 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②新经济政策 • 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民群 众生产的积极性。 • 内容:从1921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 •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把社会主 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 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探索走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历史专题复习
•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古代史上的改革
• 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6世纪﹚ • ⑴内容:扩大公民权,全体成年公民都可以参 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 ⑵意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开创了 古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典范。 • 2、查理· 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 • 内容:采邑制 •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3、大化改新﹙日本646年﹚
•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 尖锐,政局混乱。 • 内容: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近代史上的改革
• 1、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 ⑴彼得一世的改革 •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 人才。 • 军事上---进行改革,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 •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俄国经济、军 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为俄国对外扩张 准备了条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https://img.taocdn.com/s3/m/acc72de5050876323112129e.png)
③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贵重物品及其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⑷作用 ①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恢复英国国教,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③对于英国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9.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⑵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 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⑶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清教运动
6.影响 ⑴积极 ①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②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⑵局限性 1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公开承认占有奴 隶的合法性 7.成功的原因 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⑵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 ⑷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梭伦改革 1.背景 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 ⑵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⑶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贵族:平原派,工商业:海岸派,平民:山地派 3.前632年,雅典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卫城一度被占领 4.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5.内容 ⑴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六一汉”),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制定遗嘱法 ⑵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并享有不同权利及义务 ⑶建立“四百人会议” 国家权力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⑷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6.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 7.克里斯梯尼深化改革 8.影响 ⑴积极 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⑵局限性 ①扮演了“调停者”,带有“折中”色彩 ②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③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④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5f74d6db26fff705cc170a65.png)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忽必烈改制4、洋务运动5、戊戌变法6、土地改革7、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4、美国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戈尔巴乔夫改革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1、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592d4ecc0975f46527d3e1dc.png)
(3)第一和第三位 历史人物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 者,改革具有哪些相似的改革措施?
改革要把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放在首位; (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从苏俄改革和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功中,我们可以 体会到这些领导人身上哪些共同的可贵品质?
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勇于探索出 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尔 巴
内容
先 经济 改革,后 政治 改革
乔
夫 改 革
影响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 改革导致 国家权力分散
中 时间 1978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
国
的
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经 济
内容
对 国有企业 进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 政策;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
体
改革等。
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比较明治维新和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
①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
相同点: ②结果: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转折点) ③不彻底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时间:都在19世纪60年代
不同点: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前遭受到了外来
时间 1868年
地点 日本
明 治 维 新
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 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 展 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 为 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 半殖民地国家 影响 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 转折点 。但日本 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 义道路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c0e83fafab069dc50220165.png)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7131b11a37f111f1855b20.png)
• 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 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 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 强决心。 •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 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 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 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 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 废之? •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 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 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 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 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 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 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 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71f9348e45c3b3567ec8b77.png)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历史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是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2工商业奴隶主与特权贵族之间的矛盾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3梭伦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一再激化,在内战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且被授予了“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由他全权修订法律,进行改革主要措施:经济领域1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释放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
废除“六一汉”制度,因为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影响: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为欠债沦为奴隶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影响: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了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3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4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政治方面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政治权利也就越多影响: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历史的进步2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成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影响:改革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大大的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历史意义:进步性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和富强开辟了道路,使雅典成为了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城邦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局限性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得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de92f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b.png)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有哪些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变革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格局,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
工业革命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随后蔓延至欧洲大陆和北美。
这场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不再依赖水力和风力,生产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交通运输、采矿、冶金等众多行业的变革。
铁路和蒸汽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城市化进程加速。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使西方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另一场极为重要的变革。
发生在 14 世纪至16 世纪,它起源于意大利,并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这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和作品。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都成为了文艺复兴的经典之作。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也是影响深远的变革之一。
16 世纪,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特权,主张“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对上帝的信仰直接与上帝沟通,而无需通过教会的中介。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宗教格局的重大变化,新教教派纷纷兴起,如路德宗、加尔文宗等。
宗教改革不仅在宗教领域产生了影响,还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
(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
(2)人物:伯利克里;
(3)性质:奴隶制改革;
(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
1. 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
(3)性质:封建制改革;
(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
(5)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
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苏联的历次改革】
1. 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3)“新”的表现(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
(2)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②它也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在“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为阻止联盟解体趋势引发“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下台,叶利钦控制全局。
2.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僵化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误;(3)外部原因:西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
3.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代表:匈牙利改革。
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美国——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
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德国、日本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不同改革的比较】
1.列举日本古代拜认的第一位老师、近代拜认的第二位老师的国家、学习的内容。
(1)古代的老师中国;近代的老师西方列强。
(2)古代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近代学习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制度。
2. 列举世界近代史上(1640---1917.11)两次改革的名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 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4. 中国和苏联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3)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要实事求是,适合国情,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5.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列举中外历史上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
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
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