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肺复苏进展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新进展通用课件

心肺复苏新进展通用课件
02
它是一种救命技术,可以挽救患 者生命,减轻器官损伤,提高生 存率。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停跳患者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迅速恢复患者 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从而为后续 的医疗救治创造条件。
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心肺复苏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心脏停跳 患者可以通过外部按压和人工呼
04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 理论基础。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 和技能。
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 力。
通过专业认证机构认证并取得 相关资格证书。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肺复苏新进展通用课件
目 录
• 心肺复苏概述 • 心肺复苏的生理学基础 •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 心肺复苏的最新进展 • 心肺复苏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心肺复苏的培训与教育
01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的定义
01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 旨在通过外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来 恢复心脏停跳患者的自主循环和 呼吸功能。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
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 物。
人工呼吸
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 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能看到患 者胸廓起伏即可。
除颤与药物治疗
除颤
如果现场有除颤仪,尽快使用除颤仪进行除颤。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04
心肺复苏的最新进展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
保护脑功能
心肺复苏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缺氧的损 害,有助于维持脑功能。
维持生命体征
心肺复苏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现代心肺复苏术自1960年提出以来,挽救了不少猝死病人的生命,但是复苏成功率一直很低,人们不懈地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状态。

复苏的成功率涉及很多环节,人们在1992年就提出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 概念,它包括四个相互紧密依靠的环节,即早期呼救、早期基本生命支持、早期电击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生命链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最终存活率将明显降低,其中以早期CPR 和早期电击除颤最为重要。

当早期除颤不能凑效时,有效地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复苏方法就为以后治疗处理的基础。

人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几十种改良的复苏方法,虽然大多数按照现有的最终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标准而淘汰,人们的热情并未降低,一、标准复苏术心肺复苏中的按压通气比例,长期为单人操作按压通气比15:2,双人操作5:1(在1974年、1980年、1986年和1992年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均相同)。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比改为15:2。

双人操作5:1 80次/分)和呼吸频率之比比例的确定主要是以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75, 为依据的,而心脏骤停时的血流和血气与正常时血流和血气是有明显不同的,如果将正常时的心率呼吸频率比参数应用到心脏骤停时的按压通气比参数,明显是不合理的。

2001年,Berg等人对复苏时按压通气比问题进行了研究,标准复苏术的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比为15:2,以100次/分的按压速率,连续按压15次,需时9秒,缓慢给潮气量为700,1000ml的两次人工通气,需时5秒,而这5秒的停顿会使冠脉灌注压下降50%,这种冠脉灌注压的损失必须通过下一轮的5,10次按压才能达到以前的水平,这样将会大大影响复苏效果的。

2002年,Babbs等人通过数学仿真指出,在标准心肺复苏术下,从肺循环灌注量以及肺血流通气比的角度来看,15:2的按压通气比中,有至少一半的通气是不必要的,血流灌注的宝贵时间由于人工通气引起的按压中断而被耽搁。

2024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全文)

2024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全文)

2024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全文)心脏骤停(CA)是指突发心脏机械活动停止,循环征象消失,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是临床常见的严重事件。

CA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65岁)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往往伴随着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生CA的风险很高。

另外,老年人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呈逐渐衰退趋势,对各种损伤的恢复慢,心肺复苏(CPR)的预后也很差。

对老年患者来说,实施科学有效的CPR至关重要。

《中国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围绕老年CA患者CPR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本文将共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NO.1CA病因心源性疾病是老年CA的首要病因,包括既往有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和近6周内有反复胸闷、胸痛病史等。

此外,窒息也是导致老年人CA的关键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吞咽功能衰退明显,部分老年人甚至存在吞咽麻痹,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或者痰液堵塞等不良情况。

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人因中毒、溺水导致的CA较为少见。

推荐意见1:心源性疾病和窒息是老年患者CA的首要病因。

NO.2流行病学特点推荐意见2:老年CA患者初始心律更多为不可电除颤心律,现场启动CPR的比例很低,院外CA(OHCA)的生存率更低;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针对性的公众CPR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NO.3CPR适应证、指征及禁忌证(1)适应证老年CA患者实施CPR的适应证主要是各种原因和疾病导致的CA。

其中常见的疾病和原因包括心源性疾病、脑卒中、电击伤、严重创伤、溺水、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窒息、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心电图表现为室颤、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心脏停搏等。

(2)指征为了尽早启动CPR及避免延迟或不启动,CPR的指征为患者无意识或无反应,同时无呼吸或呼吸状态异常,立即进行CPR。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最新心肺复苏的新措施新进展
心肺复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演变,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急救 技术。
现代心肺复苏技术不仅注重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还强调人工呼吸的重要性和操 作规范。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心肺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02
心肺复苏的新措施
新型心肺复苏器
自动体外心肺复苏器
无线遥控心肺复苏器
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培训
培训教材的更新
更新心肺复苏的培训教材 ,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 临床实践经验。
多样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心肺 复苏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
定期复训与考核
对已经接受过培训的医护 人员进行定期复训和考核 ,确保其技能得到保持和 提高。
心肺复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用于长时 间心肺功能衰竭的过渡治疗,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自动心肺复苏仪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自动判断心搏 骤停并启动心肺复苏,同时监测
生命体征,提高复苏成功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可减少施救者的 体力消耗,提高救援效率。
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使用可提高公 众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提高生存
率。
03
复苏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存率。因此,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公
众安全和急救至关重要。
02
历史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国际
复苏联盟(ILCOR)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心肺复苏技术
的全球传播和应用。
03
最新进展
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包括更高效的复苏设备、
心肺复苏的生存率提高
早期启动急救系统
提高心肺复苏的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启动急救系统。通过普及急救知识,让更 多人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启动方式,有助于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救治。

心肺复苏进展

心肺复苏进展

03
婴儿:<1岁
04
新生儿:刚出生后第1h,还未离开医院的小孩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年龄的划分
TIME=LIFE
心跳呼吸骤停是最紧急事件。心跳一旦停止,全身血液循环立即停止,脑组织、心肌组织及全身各脏器缺血、缺氧,很快出现功能丧失和细胞坏死。一般来说,心跳停止后出现下列变化: 10Sec----意识丧失 30Sec----呼吸停止 60Sec----瞳孔散大固定 4Min ----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 ----脑内ATP枯竭 6Min ----脑神经不可逆病理变化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在6Min内迅速给予基础生命支持术。
心肺脑复苏进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 录
概 述 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术 电除颤 气道梗阻的处理——Hemilich手法 进一步生命支持
现代心肺复苏发展历程
现代CPR和eCC方法在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公布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的方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1980、1986、1992、2000年多次修订再版; 2005年1月22-29日修订,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上刊出
基础生命支持基本程序7---人工呼吸(Breathing,B)
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用于口部外伤或张口困难的患者。
其他人工呼吸方法 (1)口对气管造口人工呼吸; (2)口对阻隔装置人工呼吸; (3)口对面膜人工呼吸; (4)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5)球囊面罩人工呼吸 如果气道开放并且没有漏气(如面罩 和面部密闭良好),每次挤压的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到2/3,在2L的球囊为1/3。

复苏进展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复苏进展 Microsoft Word 文档

自从60年代心肺复苏(CPR)以来,不少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存机遇,这期间,国内外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标准化CPR,于2000年出版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不仅许多内容做了修改和补充,而且提出了围心搏骤停期的新概念。

本文就现代心肺脑复苏(CPCR)介绍如下。

一、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BLS的程序:评估(assessment),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MS),心肺复苏(CPR),除颤。

(一)评估评估应答反应:判断患者有否反应:轻拍或摇动患者,询问:“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则高声呼救,请求他人来帮助。

如果怀疑患者头颈部有创伤,仅仅在患者绝对需要时,否则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因为不恰当地搬动会导致患者脊髓损伤,引起患者瘫痪。

(二)呼叫EMMS通过拨打当地EMSS电话,来通知EMSS。

在我国,拨打120。

应当尽可能地把下面的信息告诉EMS系统:①紧急事件的地点(街道名称、房间号、办公室名称);②你所用的电话号码;③所发生的事件;④需要帮助的人数;⑤患者目前的情况;⑥目前患者正被采取的措施:CPR,自动体外除颤(AED);⑦任何其他的问题,以确保EMSS人员无任何疑问,直到EMSS 人员明确应该做什么。

(三)CPR1.气道:如果患者无应答,应该判定患者通气是否充足。

2.放置体位:应将患者仰卧于一块硬的平坦的平面。

如患者俯卧,应使患者头、颈与躯干保持同一平面,以至整个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移动,成仰卧位。

3.开放气道:当患者无应答或意识丧失,舌后坠阻塞气道时,应予开放气道。

当确定无头颈部创伤,使用仰头举颏法来开放气道,去除口内异物(包括假牙)和呕吐物。

(1)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的食指托住下颏,举起下颏。

使患者口张开,便于自主性呼吸,同时准备人工 呼吸。

(2)仰头举颌法: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的食指托住下颌,举起下颌。

心肺脑复苏的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进展
contents
目录
• 心肺脑复苏概述 • 心肺复苏技术进展 • 脑复苏的最新研究 • 心肺脑复苏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 心肺脑复苏的社会影响与普及教育
心肺脑复苏概述
01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心肺脑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 措施,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来维 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以保 护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
心肺脑复苏的伦理和
04
法律问题
患者自主权与家属意愿的冲突
患者自主权
患者有权利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心 肺脑复苏,包括在复苏过程中拒
绝某些治疗措施。
家属意愿
家属可能基于对患者的爱和关心, 希望患者接受心肺脑复苏,但家 属的意愿不能违背患者的自主权。
冲突解决
在患者自主权与家属意愿发生冲 突时,应以患者的自主决策为准, 但需充分尊重家属的意见,并耐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
C(Compression)
A(Airway)
胸外按压,通过有节奏地按压胸部来产生 血液循环。
开放气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R(Rescue)
人工呼吸,向患者肺部吹气,以维持氧气 供应。
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如果必要,使用除 颤器进行电除颤,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
心肺复苏技术进展
02
胸外按压技术
01
02
03
早期按压
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占 据重要地位,早期进行有 效的胸外按压可以显著提 高存活率。
按压深度与频率
研究表明,适当的按压深 度和频率是胸外按压的关 键,过深或过浅的按压都 可能影响复苏效果。
减少中断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时间,确保连续有效的胸 外按压对于提高复苏成功 率至关重要。

老年人的心肺复苏

老年人的心肺复苏
❖其他脏器功能支持
❖ 肝肾功能保护:判断 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 ❖ 血糖控制:老年患者常伴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心肺复苏中高血糖发
生率高、血糖波动大,控制难度大。 ——在密切监测血糖基础上,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
8~10mmol/L水平较为合理。 ❖ 胃肠道功能保护:肠黏膜是最早反映缺血缺氧的器官,自主循环恢复
怎么办?
如何提高CPR存 活率,有效利用 医疗、社会资源, 获得更高效益, 是值得思考、探 索的重要课题。
老年人心搏呼吸骤停的流行病学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 于疾病
病因
心源性因素! 最多见
意外 少见
由于社会活动能力减弱 溺水、中毒等因素少
老年人心搏呼吸骤停的流行病学
病 因 Herlitz等研究,各个年龄组窒息所占比例:
早期积极干预后,住院病人猝死率每年下降24%,5年后澳大利亚院 内患者年猝死率降至0.66 ‰ ,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明显降低。 ❖ 建立以重症医学为中心的CCRRT成为趋势。
老年人CPR的要点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早期、有效的CPR:
❖ 强调高质量的CPR:
老年人CPR的要点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重症快速反应小组(CCRRT) 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 2010年meta分析显示,由于CCRRT的积极干预使得院内成人心跳
呼吸骤停的发生率下降33.8%。 ❖ 2000年澳大利亚住院病人猝死率为2.40‰,启动CCRRT早期识别、
❖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 按压深度至少5 cm, ❖ 在每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完全回弹, ❖ 尽可能减少中断胸外心脏按压, ❖ 不要顾虑骨折!

心肺复苏在老年人群中的实施:特别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在老年人群中的实施:特别注意事项

02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 使用脑保护药物,如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等
03
肺部感染的处理
•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及气道护理
05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康复及长期管理
老年人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康复治疗
护理
• 肢体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
• 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 心率减慢,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血管硬化及血压调节功能减退
• 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管弹性降低
• 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波动较大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差异
肺部通气功能减退
气体交换功能减退
• 肺泡数量减少,肺活量降低
• 肺泡壁增厚,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 呼吸肌力量减弱,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风险增加
• 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阻力增加
并发症
原因
• 多器官功能衰竭
•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低氧血症及再灌注损伤
• 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 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 肺部感染
• 合并症的影响及处理不当
• 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心肺复苏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优化心肺复苏操作
• 提高按压频率及深度,保证循环灌注
• 适时进行人工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 语言及认知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 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老年人心肺复苏后的心理康复及支持
心理康复
• 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支持
• 家庭及及心理治疗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长期管理及生活质量评估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因素。

方法对48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与患者基础疾病、复苏开始时间、开始电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结合老年患者CPR特点,早期识别心跳呼吸骤停,尽早实施心肺复苏、电除颤及气管插管是提高老年人CPR成功率的关键。

标签: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呼吸暂停;临床分析本文对48例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CPR)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期间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56±7.48)岁。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30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8例,心律失常6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非心脑血管疾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糖尿病4例,支气管哮喘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带状疱疹2例)。

1.2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停止;②心电图示室颤或心脏停搏;③排除心肺复苏禁忌症。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2005年国际CPR指南的原则下规范抢救,行胸心脏外按压,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由助手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需要时电除颤,根据情况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心电监护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参数;酌情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药物。

1.4 复苏成功标准经CPR后患者出现自主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结性心律),血压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出现以上情况视为复苏成功。

1.5观察指标比较CPR成功率按不同因素分组时的组间差异,分析患者基础疾病、复苏开始时间、开始电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对老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成功率的影响。

1.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肺脑复苏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心肺脑复苏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总计
有 无 总计 脉脉
81 6 87
66 53 119
147 59 206
*
29
29
第二十九页,共79页。
心脏骤停
VT
VF
PEA 直线 asystole
*
30
30
第三十页,共79页。
室性心动过速
*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79页。
心室颤动
*
32
32
第三十二页,共79页。
电机械分离
33 33 第三十三页,共79页。
4. 输氧及通气对新生儿至关重要。由
于没有支持对新生儿要用更高的按 压/通气比的数据,因此新生儿 CPR时仍保留3:1。
*
51
51
第五十一页,共79页。
最有争议问题 3 一次电击与三次电击?
*
52
52
第五十二页,共79页。
1. 2000年指南对VF/VT推荐连续3 次电击,期间不做胸部按压。
2. 2005年会议提出异议。理由是用
• C. 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
• D. 识别心搏骤停可能原因,并作鉴别诊断
3. 刚复苏后病人的处理

A. 保证气道通畅

B. 给氧

C. 评估生命体征

D. 诊断引起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
•并作各类检查Fra bibliotek20 20
第二十页,共79页。
2000年指南
2000年2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 南2000》(Circulation 2000; 102 [suppl])
心室静止
*
34
34
第三十四页,共79页。

心肺复苏进展方案护理课件

心肺复苏进展方案护理课件
长期存活
一些患者在接受心肺复苏后不仅存活 下来,而且恢复良好,甚至没有留下 明显的后遗症,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心肺复苏的失败案例分析
原因探讨
失败案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心肺复苏的难点和不足,从而改进心肺复苏技术和流程。
教训总结
从失败案例中总结教训,能够为未来的心肺复苏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进步。
心肺复苏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理论学习
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正确 的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等。
实践操作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练习,掌握正确 的技能和技巧。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心理 素质。
心肺复苏教育的未来发展
普及化教育
心肺复苏教育应该成为公众普及化的教育内容,让更多的人掌握 这一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的培训与教育
心肺复苏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急救成功率
通过心肺复苏培训,人们可以掌 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 下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提高
急救成功率。
保护生命安全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援措施, 对于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及时 的复苏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
命安全。
减少并发症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可以减少患 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及时求助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及 时求助,寻求专业急救人 员的帮助,以便更好地救 治患者。
03
心肺复苏的最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新技术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可以自动分析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律,并提供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近年来,AED在公 共场所和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显著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老年护理技术心肺复苏

老年护理技术心肺复苏

老年护理技术心肺复苏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意识状态、颈动脉搏动、呼吸及有无颈部损伤。

2.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状况、设备及人员。

(二)操作要点。

1.轻拍老年患者双肩大声呼叫,若无反应,立即呼救,寻求帮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记录时间。

2.协助老年患者去枕平卧于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时间小于10s。

5.开始胸外按压,将一手掌根部置于老年患者两乳头连线胸骨中下部,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5~6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复,放松时手掌不应离开胸壁,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6.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性义齿,采取仰头举颏法(对于颈部外伤者使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

7.使面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挤压气囊1s,同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连续挤压简易呼吸器2次。

可连接中心供氧,调节氧流量至少10L/min。

8.按压和通气比为30:2。

9.反复5个循环后,评估复苏效果。

(1)意识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呼吸恢复,瞳孔由散大变缩小,口唇、甲床紫绀减轻,皮温回暖,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提示复苏成功。

(2)复苏未成功,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高级生命团队接管或复苏成功。

(三)注意事项。

1.应确保按压速度及深度,按压与放松时间基本相等,尽量减少中断,中断时间不超过10s。

2.每6s挤压气囊一次,给予一次呼吸。

3.每次吹气1s以上,避免过度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电除颤
9
双相与单相电除颤
双相波除颤仪优势
– 随经胸阻抗而变化,首次电击成功率较高 – 选择的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对“恒定”,
对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
研究表明双相波除颤器首次除颤效能达到90 %,较单相波除颤能改善短期预后,但未改 善存活率
推荐使用双相除颤器,首次除颤能量可先150J -200J
单相除颤选用360J
10
反复电除颤的处理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单次除颤 +CPR方案较连续三次除颤方案效果好
首次除颤后,立刻进行5轮的CPR(大约 2分钟),再检查心律和脉搏,必要时 再进行另一次的电击除颤
再除颤能量选择可使用第一次的能量或 更高的能量
11
新指南的主要改变
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
– 删除判断有无呼吸时所采用的“看、听、 感知”三重确认法
– 对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 仅有叹气样呼吸)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 系统
2
新指南主要变更内容
将心肺复苏程序由“A-B-C”改为“C-A-
B”
– 大多数心脏骤停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尽 早实施胸部按压及电除颤可提高存活率
– 部分救助者不愿意提供口对口人工呼吸
其它方法:
– 冰帽+冰毯+冬眠I号:1 ℃/h – 体内降温法:5 ℃/h(血管内冷却装置) – 体外降温法: 5 ℃/10min (体外血管冷却装置)
– 早呼救:如无意识或有效呼吸,立即启动急救系统 – 早复苏:尽早施行高质量的CPR,强调胸外按压 – 早除颤:胸外按压与快速除颤有机的结合 –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静脉、呼吸通道、监测 –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预防、治疗重要脏器功能
衰竭
– 如能有效地实施这些环节,目睹的院外室颤(VF) 所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可达现为室颤或无脉性室 速,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分钟后心律可转 变为心室静止
– 单纯CPR一般不可能终止心室颤动
8
CPR与电除颤谁先使用
谁快谁先原则
– 目击心跳骤停,AED或除颤器可以立刻获得, 应立刻进行CPR和尽早使用除颤器
– 目击室颤/室速,如除颤器已就位,立刻除颤 – 未当场目击的心跳骤停,先进行CPR,再尽
如暂时无法开通静脉通路,可采用气管内 给药,剂量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并 用10毫升的生理盐水稀释
18
亚低温治疗
对院外室颤经抢救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无意识 的患者,将温度诱导降至32—34℃至少24小 时,可能有益
开始降温的适当时间未确定,但应尽早开始, 简单有效的方法是30分钟滴注4℃生理盐水 30ml/kg/h(缺点:大量液体)
6
高质量CPR的其它要求
避免过度通气:8-10次/分 如果气管插管未建立,按30:2比例进
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用定量波形二氧化碳描记波监测CPR质
量和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是否合适
– 如果Petco2 <10 mm Hg,试着改进CPR质量
动脉内测压:如果舒张压<20mmHg, 试着改进CPR质量
7
新指南主要变更内容
– 妥善使用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
客观地评估患者预后 实施各种康复性治疗
14
肾上腺素
大剂量肾上腺素仅能提高初始的自主循环恢 复和早期生存率,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或者 神经功能预后
仍推荐成人患者每隔3-5分钟经静脉给予肾上 腺素1mg(推荐等级:IIb)。某些特定情况下才 考虑大剂量肾上腺素,比如β受体拮抗剂或钙 通道阻断剂过量
如静脉不能顺利建立,可经气管内给予肾上 腺素,每次剂量为2-2.5mg,用生理盐水10ml 稀释
15
其它药物的使用
对疑似阿片类使用过量、未出现心脏停搏 的患者,在给予纳洛酮后进行辅助通气
对心脏停搏患者,不推荐常规给予硫酸镁, 除非有尖端扭转型室速
对疑似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的患者,不推 荐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或其他抗心律 失常药物
11.0%
无显著差异
( N. Engl. J. Med. 2010;363:423-33 )
4
单纯胸外按压与标准CPR对比研究
瑞典18家医学中心救治随机研究
1,276心肺骤停患者
单纯胸外按压
标准CPR
30天生存率
620
656
8.7%
7.0%
无显著差异
( N. Engl. J. Med. 2010;363:434-42 )
– 近年来,国际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和标
准CPR的比较,5分钟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
与标准CPR的出院存活率相似。心脏骤停
后15分钟CPR,标准CPR较单纯胸外按压效
果要好些
3
单纯胸外按压与标准CPR对比研究
美国由911接线员指令 1,941患者
981单纯胸外按压 960标准CPR
存活出院率
12.5%
我国状况
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过CPR培训的公众和公共场所配备有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地方有限 院外发生心脏骤停时,5分钟内能实施有
效CPR和电除颤的情况少之又少 大力宣传、推广新指南,培训更多的掌握
CPR基本技术的人员,对我国救治心脏骤 停病人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新指南主要变更内容
简化“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12
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初期目标
使心肺脑功能及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达 到最佳状态
转送至具有急诊PCI、低温治疗及有ICU 的综合治疗条件的医院
确定并治疗心脏骤停的诱因,预防心脏 骤停复发
13
心脏骤停复苏后长远目标
确定并救治可治疗的原发病,如ACS 支持及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其损害
– 控制体温,保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 佳状态
5
新指南主要变更内容
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
– 正确的胸外按压能产生动脉收缩压60~80mm Hg – 胸外按压能明显提高电击除颤的成功率,心室颤
动超过4分钟的患者,首次电除颤前胸外按压尤其 重要 –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标准
• 用力按压(成人或儿童5cm)
• 快速按压(按压频率≥100-150次/分)
• 充分回弹(胸廓充分回弹,手掌不离开胸壁) • 减少中断(不应超过10秒) • 及时换人(每2分钟换人一次)
16
其它药物的使用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 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
对窄QRS性心动过速建议使用腺苷。但 不得用于非规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室颤
17
血管通道和给药方式的选择
建议用套管针,首选穿刺前臂大静脉(头 静脉或贵要静脉等),备选颈外静脉
减少手背静脉穿刺,禁止在下肢开放静脉 通路(静脉瓣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