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器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调频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调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措施,了解调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参数。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调频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调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特定电力系统频率波动情况,提出合理的调频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电力系统调频模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调频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为我国电力事业作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调频问题探讨中积极倾听、交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系统调频对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结合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调频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调频基本概念:介绍调频的定义、分类、目的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调频原理与分类2.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电力系统频率的波动原因、频率调整方法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频率特性与调节方法3. 调频器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详细讲解调频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设置及其对调频效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调频器原理与参数设置4. 电力系统调频措施: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以及三次调频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调频措施及其应用5. 调频控制系统设计:分析调频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其性能评价指标。
教材章节:第五章 调频控制系统设计6. 电力系统调频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电力系统调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调频发射机课程实验报告姓名:班别:学号:指导老师:组员: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一、 主要技术指标:1. 中心频率:012f MHz =2. 频率稳定度 40/10f f -∆≤3. 最大频偏10m f kHz ∆>4. 输出功率 30o P mW ≥5. 天线形式 拉杆天线(75欧姆)6. 电源电压 9cc V V =二、 设计和制作任务:1. 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画出电路图。
2. 计算各级电路元件参数并选取元件。
3. 画出电路装配图4. 组装焊接电路5. 调试并测量电路性能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 设计提示:通常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并组成框图如下所示:其中,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上述框所示小功率发射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各级电路形式和各级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1.频振荡级:由于是固定的中心频率,可考虑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克拉泼振荡电路。
关于该电路的设计参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中实验六内容。
克拉泼(clapp )电路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下图为它的实际电路和相应的交流通路:实用电路 交流通路如图可知,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在回路中多一个与C1 C2相串接的电容C3,通常C3取值较小,满足C3《C1 ,C3《C2,回路总电容取决于C3,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直接并接在C1 C2上,不影响C3的值,结果减小了这些不稳定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且C3较小,这种影响越小,回路的标准性越高,实际情况下,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的频稳度高一个量级,达451010--。
基于Multisim的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学号4100828学生姓名孟梅梅指导教师李雅珍设计时间2012.12.17~2013.1.4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学号: 4100828 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一、设计实验条件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锻炼电路仿真的能力;2.设计调频发射机各模块的电路,正确设计与计算发射机的各单元电路;3.用Multisim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是否正确;4.模拟仿真,输出结果。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旨在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单元电路。
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小信号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单元主要包括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调频波产生电路、倍频电路、高频功放电路。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发射机首先将音频信号信号放大,并利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载波信号,将调制信号与载波型号输入调频波产生电路得到调频波,再对所产生的调频信号进行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完成调频发射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利用通信原理所学的内容设计调频发射机电路,然后利用高频电路所学的知识进行电路实现,最后利用Multisim 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检验电路的正确性。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不仅能对所学的通信原理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进行活学活用,也提高了大家利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十分有教学意义。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分析并解决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调频(FM)发射机电路。
4.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我国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介绍调频(FM)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频解调的基本概念。
2.调频(FM)发射机的组成及功能: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射频振荡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调频(FM)发射机的应用场景:介绍调频(FM)发射机在无线电通信、广播、导航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与维护: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调频(FM)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调频(FM)发射机原理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调频(FM)发射机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调频(FM)发射机实验套件,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lc调频振荡器设计课程设计
lc调频振荡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电路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能掌握LC调频振荡器中电感L和电容C的计算方法,了解其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LC调频振荡器的调频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LC调频振荡器电路。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进行振荡频率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掌握调整L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电子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振荡产生的条件。
- 讲解LC调频振荡器的电路构成,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 深入阐述调频原理,包括变容二极管调频技术和LC参数调频技术。
2.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LC调频振荡器电路的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计算LC参数。
- 安排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搭建LC调频振荡器电路,并使用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进行频率测量。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LC参数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调频电路设计的课程设计
调频电路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过程;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调频电路;3. 学生了解调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如噪声抑制、频率分配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调频电路的搭建和调试;2. 学生掌握使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l等)进行调频电路仿真与设计;3.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调频电路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特定需求进行电路优化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频电路设计,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3. 学生认识到调频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调频电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电子技术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频电路基本原理:介绍调频信号的特性、调制与解调原理,使学生了解调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 调频电路关键元件:讲解晶体振荡器、混频器、调制器、解调器等关键元件的原理与功能,以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 调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引导学生学习使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调频电路设计与仿真,掌握电路图绘制、仿真测试等技能。
4. 调频电路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调频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调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调频广播、调频通信等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调频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课时:调频电路基本原理及关键元件介绍;2. 第2课时:调频电路设计与仿真方法;3. 第3课时:调频电路实验操作;4. 第4课时:调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频接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广播信号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2. 学生掌握调频接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调频广播技术的发展趋势。
3. 学生了解调频广播的频道分配、频率范围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组装和调试简单的调频接受机。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调频接受机在接收信号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调频接受机进行实际收听,提高收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调频接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频接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频广播基础知识:介绍调频广播的原理、频道分配、频率范围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调频广播的基本概念。
2. 调频接受机原理与结构:详细讲解调频接受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天线、调谐器、变频器、音频放大器等,并与教材相关章节相结合。
3. 调频接受机的组装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组装简单的调频接受机,学习调试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调频接受机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调频接受机在接收信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信号干扰、噪声等,并给出解决方法。
5. 调频广播实际收听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调频接受机进行实际收听,提高收听效果。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调频广播基础知识,介绍调频广播原理和频率分配。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课程背景 (3)1.2 报告目的 (3)1.3 报告结构 (4)2. 调频发射机概述 (5)2.1 调频通信原理 (6)2.2 调频发射机组成 (7)3. 调频发射机设计要求 (8)3.1 系统指标 (10)3.2 性能要求 (11)4. 设计方案与实现 (11)4.1 发射机结构设计 (13)4.2 高频电路设计 (14)4.3 调制和解调电路设计 (15)4.4 电源模块设计 (17)5. 调试与优化 (19)5.1 测试方法 (21)5.2 调试过程 (22)5.3 性能优化 (2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25)6.1 发射功率 (26)6.2 频谱纯度 (27)6.3 调制质量 (28)6.4 系统稳定性 (30)7. 结论与展望 (31)7.1 设计总结 (32)7.2 存在问题 (34)7.3 未来改进方向 (35)1. 内容概述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高频课程设计,围绕其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实现路径以及未来改进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从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讨论了信号调制、载波频率的调整以及功率放大等关键技术点。
报告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详尽阐述了调频发射机的工作著魔步骤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包括射频前端、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核心部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复杂信号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设计,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通过对调频发射机的仿真和数据分析,本报告优化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课程设计报告还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讨论了调频发射机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市场潜力。
报告最后展望了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调频发射机性能的潜在技术和创新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学习与应用,读者能够获得关于高频调频发射机设计过程的全面了解,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调频接收机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一. 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建立无线电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频接收机的单各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鉴频及低频功放级。
初步掌握调频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三.调频接收机组成图3-1 频接收机的组成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3-1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
本机振荡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图 4-2 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a )原理电路( b )等效电路A 、原理电路及其等效电路:如图4-2 ( a )、( b )所示。
对于图4-2( a )所示电路,通常将信号输入端口称之为 R 端口,本振电压输入端口称之为 L 端口,中频输出信号端口称之为 I 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二极管双平衡组件用作双边带调制电路时,由于变压器的低频响应差,调制信号一般必须加到 I 端口,载波信号加到 R 端口,所需双边带信号从 L 端取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调频发射机课程实验报告姓名:班别:学号:指导老师:组员: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一、 主要技术指标:1. 中心频率:012f MHz =2. 频率稳定度 40/10f f -∆≤3. 最大频偏10m f kHz ∆>4. 输出功率 30o P mW ≥5. 天线形式 拉杆天线(75欧姆)6. 电源电压 9cc V V =二、 设计和制作任务:1. 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画出电路图。
2. 计算各级电路元件参数并选取元件。
3. 画出电路装配图4. 组装焊接电路5. 调试并测量电路性能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 设计提示:通常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并组成框图如下所示:其中,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上述框所示小功率发射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各级电路形式和各级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1.频振荡级:由于是固定的中心频率,可考虑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克拉泼振荡电路。
关于该电路的设计参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中实验六内容。
克拉泼(clapp )电路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下图为它的实际电路和相应的交流通路:实用电路 交流通路如图可知,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在回路中多一个与C1 C2相串接的电容C3,通常C3取值较小,满足C3《C1 ,C3《C2,回路总电容取决于C3,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直接并接在C1 C2上,不影响C3的值,结果减小了这些不稳定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且C3较小,这种影响越小,回路的标准性越高,实际情况下,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的频稳度高一个量级,达451010--。
调频课设报告
专业选修课3:实践案例教学实验3:调频器的设计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 ________目录绪论 (2)一、调频电路介绍 (3)1.1、直接调频 (4)1.2、间接调频 (4)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4)三、设计方案 (5)四、设计内容 (6)4.1、电路工作原理 (6)4.2、各级电路设计 (8)五、数据计算 (9)六、实验心得 (11)绪论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发射机的功能是将原始信号调制成频率携带消息的信号,该过程称作调制过程,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称作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是使受调波的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电路。
调频器分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两类。
直接调频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自激振荡器的电路参数或工作状态,使其振荡频率受到调制,变容二极管调频、电抗管调频和张弛调频振荡器等属于这一类。
在微波波段常用速调管作为调频器件。
间接调频是用积分电路对调制信号积分,使其输出幅度与调制角频率成反比,再对调相器进行调相,这时调相器的输出就是所需的调频信号。
间接调频的优点是载波频率比较稳定,但电路较复杂,频移小,且寄生调幅较大,通常需多次倍频使频移增加。
对调频器的基本要求是调频频移大,调频特性好,寄生调幅小。
调频器广泛用于调频广播、电视伴音、微波通信、锁相电路和扫频仪等电子设备。
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
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范围内。
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
许多中小功率的调频发射机都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技术,即在工作于发射载频的LC振荡回路上直接调频,采用晶体振荡器和锁相环路来稳定中心频率。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调频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调频信号的产生、调制、解调过程,熟悉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原理。
2.了解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熟悉调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4.能够分析调频信号的频谱和调制过程。
5.能够绘制调频接收机的信号流程图。
6.具备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调频技术的应用。
1.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介绍调频信号的定义、产生原理和调制方法,分析调频信号的频谱特性。
2.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调频接收机的各部分组成,如调谐器、放大器、解调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调频技术的应用:介绍调频技术在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分析调频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调频技术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调频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调频接收机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调频接收机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无线电通信原理》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现代通信技术》等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材料_调频发射机
调频发射机课程实验报告:班别:学号:指导老师:组员: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一、 主要技术指标:1. 中心频率:012f MHz =2. 频率稳定度 40/10f f -∆≤3. 最大频偏 10m f kHz ∆>4. 输出功率 30o P mW ≥5. 天线形式 拉杆天线(75欧姆)6. 电源电压 9cc V V =二、 设计和制作任务:1. 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画出电路图。
2. 计算各级电路元件参数并选取元件。
3. 画出电路装配图4. 组装焊接电路5. 调试并测量电路性能6. 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 设计提示:通常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并组成框图如下所示:其中,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上述框所示小功率发射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各级电路形式和各级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1.频振荡级:由于是固定的中心频率,可考虑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克拉泼振荡电路。
关于该电路的设计参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中实验六容。
克拉泼(clapp )电路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下图为它的实际电路和相应的交流通路:实用电路 交流通路如图可知,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在回路中多一个与C1 C2相串接的电容C3,通常C3取值较小,满足C3《C1 ,C3《C2,回路总电容取决于C3,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直接并接在C1 C2上,不影响C3的值,结果减小了这些不稳定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且C3较小,这种影响越小,回路的标准性越高,实际情况下,克拉泼电路比电容三点式的频稳度高一个量级,达451010--。
lc调频振荡器课程设计
lc调频振荡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设计LC调频振荡器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LC振荡器的原理和特点;(2)掌握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熟悉LC调频振荡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LC调频振荡器实验电路;(3)具备调试和优化LC调频振荡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LC调频振荡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LC调频振荡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实验操作:LC调频振荡器的制作和调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LC调频振荡器的原理和应用;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和调试LC调频振荡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技术基础》;2.参考书:《现代通信原理》;3.多媒体资料:LC调频振荡器的原理动画、实验操作视频;4.实验设备:LC调频振荡器实验套件、测试仪器。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调频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
调频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频波形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调频波形发生器电路。
3. 学生掌握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调频波形发生器的调试与测试。
2.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搭建和调试简单调频波形发生器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频波形发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调频波形发生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频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调频波形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调频信号的特点及其调制与解调方法2. 实践操作:-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频信号- 搭建并测试简单的调频波形发生器电路- 利用示波器观察调频信号的波形及其特性3. 教学大纲:- 第一周:调频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第二周:调频波形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周:调频信号的特点及其调制与解调方法- 第四周:实践操作一,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频信号- 第五周:实践操作二,搭建并测试简单的调频波形发生器电路- 第六周:实践操作三,利用示波器观察调频信号的波形及其特性4. 教材关联:- 教科书第四章第二节:调频技术及其应用- 教科书第五章第三节:波形发生器及其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报告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台基于调频技术的发射机。
通过此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到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电路设计、调试及测试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言
调频发射机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重要装置。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和实验,学生将掌握调频发射机的电路设计及测试技能。
二、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
调频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的技术。
常用的调频技术有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两种。
本课程设计将以频率调制为例进行讲解。
三、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
调频发射机的主要部件包括振荡器、调频电路、功率放大器等。
振荡器产生基准频率信号,调频电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的调制信号,并与基准频率信号相加,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后输出。
四、调频发射机的电路设计及实现
本课程设计将以CMOS技术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一台低功率调频发射机。
具体实现过程包括电路原理图绘制、PCB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调试等。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台性能稳定、功耗较低的调频发射机。
实验结果表明,该发射机具有良好的调制指标和发射功率,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六、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设计通过设计及实现一台低功率调频发射机,使学生能够掌握调频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设计及测试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拓展调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高频调频器课课程设计
高频调频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高频调频器的基本构成、调频原理、解调原理;掌握高频调频器的性能指标,如带宽、频率、功率等;了解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高频调频信号的波形和频谱;能够使用仪器仪表对高频调频器进行调试和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调频原理和解调原理;第二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性能指标,如带宽、频率、功率等;第三部分是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调试和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试和检测高频调频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通信原理》、参考书《高频电子线路》、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教程等)、实验设备(包括高频调频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频调频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对高频调频器知识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则包括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则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全面测试学生对高频调频器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将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调频及其解调课程设计
调频及其解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的基本概念,掌握调频信号的数学表达及特性;2. 学生能掌握调频解调的原理,包括相位鉴频和频率鉴频的方法;3. 学生能了解调频广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构建简单的调频信号;2. 学生能够运用模拟和数字方法实现对调频信号的解调;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不同解调方法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无线电通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电子工程领域的探索热情;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认识。
分析:本课程针对高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为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上述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调频及其解调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基础:- 调频信号的定义与数学模型;- 调频信号的特点与调制方式;- 调频广播的优势及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调频解调的原理与常见方法;- 相位鉴频与频率鉴频的实验操作。
3. 教学案例:- 分析调频广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对比不同解调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调频信号的定义、数学模型及特点;第二课时:调频广播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第三课时:调频信号的产生与发射实验;第四课时:调频解调原理及相位鉴频方法;第五课时:频率鉴频方法及实验操作;第六课时: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高中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无线电通信技术”相关,涉及第2节“调频与调幅”和第3节“调频解调技术”的内容。
FM调频发射器一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FM调频发射器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商检#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设计时间: 2010-11-30机电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选题的意义 (3)2、FM调频发射器的设计 (4)2.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4)2.2、参数的选择 (4)3、FM调频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 (5)3.1、FM调频发射器的工作原理 (5)3.2、元器件的选用 (6)3.3、FM调频发射器的制作 (6)4、信号发射器的发展 (11)5、总结与体会 (13)参考文献 (13)课程设计综合成绩评定表 (14)1、选题的意义FM调频发射器是一种在短距离使用FM广播进行调频发射,让所有在有效距离内的FM接收设备能够在指定频段内,接受到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该发射器做为短距离的音频信号共享设备。
FM调频发射器外形时尚,多颜色可选,体积小巧,四频段可调,具有超强调频信号发射以及超强抗干扰能力,确保原声发射。
FM调频发射器具有微调功能,频段设定一致后,也可对发射效果进行微调,确保音质完美,FM调频发射器可以超远距离发射接收,保守12米距离,便捷移动使用,超长时间电量使用,FM调频发射器使用2节七号电池,连续使用20小时另外,FM调频发射器还有一个3.5毫米标准耳机插头,可与多种音频设备连接(MP3/PDA/CD/DV/移动DVD/笔记本电脑等)与任何FM调频接收系统,无线连接-车载FM广播系统/家庭音响FM广播系统/个人、学校、行业等FM调频接收设备。
FM调频发射器将音源所播放的音频文件信号,在这些FM调频设备上进行完美接收播放。
无线广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只要用台小小接收机就能耳听八方、纵横全球。
家里的电视机、收音机,车里的汽车收音机,校园里的语音无线耳机等都是无线广播的接收机,大家天天在用。
图1所示为我们常用的收音机。
图1 常用收音机2、FM调频发射器设计2.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1)了解FM调频发射器的发射过程(2)了解FM调频发射器的应用(3)了解调制、调幅、调频、调谐、解调、电谐振在电磁波发射、接收过程中的作用(4)通过电磁波的产生、发射、接收过程及基本电路的简单分析,领会无线电波在现实生活中、生产中的作用2.任务:(1)分析无线电波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相应的电路图(2)设计要求及参数的选择(3)设计要求(4)画出电路原理图(或电路仿真图)(5)元器件及参数选择(6)电路仿真及测试2.2参数的选择:(1)电源电压VCC 2.7V-3.6V(2)最大工作电流IC 32mA(3)FM发射频率Fr FM 88.0-108.0MHZ(4)最大射频功率Pmax 115dBuV(5)立体声分离度Ss 35dB(6)负载频抑制SCR 50dB(7)滤波器-3dB低端Af1 25HZ(8)滤波器-3dB高端AFH 16KHZ(9)调制频偏FM 68.25KHZ(10)音频相应平坦度RF(30HZ-15KHZ)±1.5Db(11)输入阻抗Ri 56kOhm(12)音频输入幅值Vain 350mVp-p3、FM调频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及分析3.1、FM调频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图3-1 电路原理图工作原理:如图3-1中,Q1是共发射极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负载是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集电极输出信号经T耦合后,由次级C1送给基极,构成正反馈,起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名称 2FSK调制与解调设计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班级13信Y学号13120226姓名薛新旺指导教师张刚兵时间 2017.1.3目录一、摘要 (3)二、2FSK信号的调制原理 (3)三、2FSK信号的解调原理 (5)四、 Quartus介绍 (6)五、 Quartus实操介绍 (7)六、程序仿真结果 (10)七、总结 (14)附录 (15)1)2FSK信号的调制 (15)2)2FSK信号的解调 (16)一、摘要数字调频又称移频键控,它是用不同的载波来传送数字信号的。
FSK信号的产生有两种方法:直接调频法和频率键控法。
2FSK信号的产生可利用一个矩形脉冲序列对一个载波进行调频而获得。
这正是频率键控通信方式早期采用的实现方法,也是利用模拟调频法实现数字调频的方法。
2FSK信号的另一产生方法便是采用键控法,即利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频率源进行选择。
2FSK是利用载频频率变化来传输数字信息。
数字载频信号又可分为相位离散和相位连续两种情形。
若两个振荡频率分别由不同的独立振荡器提供,它们之间的相位互不相关,这就叫相位离散的数字调频信号;若两个振荡频率由同一振荡信号源提供,是对其中一个载频进行分频,这样产生的两个载波就是相位连续的数字调频信号。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大部分信道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以正弦波作为载波的数字调制系统。
与模拟调制一样,数字调制也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形式。
调频信号即2FSK信号是数字通信系统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容易实现,抗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键控法产生的FSK信号频率稳定度高,并且没有过渡频率,它的转换速度快、波形好。
所以本课设电路利用移频键控法,由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的载波,即为相位不一定连续的数字调频信号,由基带信号对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进行选择。
二、2FSK信号的调制原理FSK信号的产生有两种方法:直接调频法和频移键控法。
(1)直接调频法。
直接调频法是用数字基带信号直接控制载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直接调频法实现电路有许多。
一般采用的控制方法是:当基带信号为正时(相当于‘1’码),改变振荡器谐振回路的参数·(电容或电感数值),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提高(设为f1);当基带信号为负时(相当于‘0’码),改变振荡器谐振回路的参数,使振荡器的频率降低(设为f2)。
从而实现了调频,这种方法产生的调频信号是相位连续的。
虽然实现方法简单。
但频率稳定度不高,同时频率转换速度不能太快。
(2)频率键控法。
频率键控法也称频率选择法图1是其实现原理图,它有两个独立的分频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转换开关,选择不同频率的高频振荡信号实现FSK调制。
图1 频率键控法调制原理键控法产生的FSK信号频率稳定度可以做得很高并且没有过渡频率,它的转换速度快,波形好。
频率键控法在转换开关发生转换的瞬间.两个高频振荡的输出电压通常不可能相等。
于是2FSK信号在基带信息变换时电压会发生跳变,这种现象也称为相位不连续,这是频率键控特有的情况。
由于相位的不连续会造频谱扩展,这种FSK 的调制方式在传统的通信设备中采用较多。
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采用连继相位FSK调制技术。
图2是利用两个独立分频器,以频率键控法来实现fsk调制的原理电路图。
图中,与非门3和4起到了转换开关的作用。
当数字基带信号为‘1’时,与非门4打开,输出。
当数字基带信号为‘0’时,与非门3打开,输出,从而现实了fsk调制。
图2 独立分频器键控法调制原理键控法也常常利用数字基带信号去控制可变分频器的分频比来改变输出载波频率,从而实现fsk调制。
图3是一个11/13可控分频器原理图。
图中当数字基带信号为‘1’时,第四级双稳态电路输出的反馈脉冲被加到第一级和第二级双稳态电路上,此时分频比为13;当基带信号为‘0’时,第四级双稳态电路输出的反馈脉冲被加到第一级和第三级双稳态电路上,分频比变为11。
由于分频比改变,使输出信号频率改变,从而实现fsk 调制。
采用可变分频器产生的fsk 信号相位通常是连续的,因此在基带信息变化时,fsk 信号会出现过渡频率,为减小过渡时间,可变分频器应工作于较高的频率,而在可变分频器后再插入固定分频器,使输出满足fsk 要求。
图3 可控分频器键控法调制原理三、2FSK 信号的解调原理二进制数字频率键控信号常用的解调方法有很多种,如同步(相干)解调法,过零检测法和差分检波法。
(1)同步(相干)解调法:在同步解调器中分成上、下两个支路,输入的FsK 信号经过f1和f2两个带通滤波器后变成了上、下两路ASK 信号.之后其解调原理与ASK 类似,但判决需对上、下两支路比较来进行。
假设上支路低通滤波器输出为x1,下路低通滤波器输出为x2,则判决准则是:信号判输入为信号判输入为10212021{f x x f x x >-<- (1)当输入的FSK 信号振荡频率为fl 时.上支路经带通后由正弦信号Acos2πflt 存在。
与ASK 系统接收到“l ”码时的情况相似,经过低通滤波器,xl=A 。
而下支路带通滤波器输出为0.与ASK 系统接收到“0”码时相似,故x2=0,显然xl —x2=A 一0>0.按判决准则判输入为fl ;反之,当输人为f2时.xl=0,x2=A ,Xl-X2=0-A<0,按判决准则应判输入为f2。
因此可以判决出FSK 信号。
(2)包络解调法:FSK 信号包络解凋相当于两路ASK 信号包络解调。
用两个窄带的分路滤波器分别滤出频率为fl 及f2的高频脉冲,经包络检波后分别取出它们的包络。
把两路输出同时送到抽样判决器进行比较.从而判决输出基带数字信号。
有时称这种比较判别器的判决门限为零点平。
设频率f1代表数字信号1,f2代表0,则抽样判决器的判决准则为:信号判输入为信号判输入为10212021{f x x f x x >-<- (2)式中x1和x2分别为抽样时刻两个包络检测器的输出值。
这里的抽样判决器,要比较x1,x2大小,或者说把差值x1-x2与零电平比较。
因此,有时称这种比较判决器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
当FSK 信号为fl 时.上支路相当于ASK 系统接收“1”码的情况,其输出xl 为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它服从莱斯分布。
而下支路相当于ASK 系统接收“0”码的情况,其输出x2为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它服从瑞利分布。
如果FSK 信号为f2。
上、下支路的情况正好相反,此时上支路输出的瞬时值服从瑞利分布.下支路输出的瞬时值服从莱斯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输出的FSK 信号是f1或f2,两路输出总是一路为莱斯分布,另一路为瑞利分布。
(3)过零检测法:过零检测法是利用信号波形在单位时间内与零电平轴交叉的次数来测定信号频率。
输入2fsk 信号经限幅放大后成为矩形脉冲波,再经微分电路得到双向尖脉冲,然后整流的单向尖脉冲,每个尖脉冲表示信号的一个过零点。
尖脉冲的重复频率就是信号频率的二倍。
将尖脉冲去触发一单稳态电路.产生一定宽度的矩形脉冲序列,该序列的平均分量与脉冲频率成正比,即与输入信号频率成正比。
所以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出的平均分量的变化反映了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这样就把码元“1”与“0”在幅度上区分开来,恢复出数字基带信号。
四、Quartus 介绍Quartus II design 是最高级和复杂的,用于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 (SOPC)的设计环境。
Quartus II design 提供完善的 timing closure 和 LogicLock ™ 基于块的设计流程。
Quartus II design 是唯一一个包括以timing closure 和 基于块的设计流为基本特征的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的软件。
Quartus II 设计软件改进了性能、提升了功能性、解决了潜在的设计延迟等,在工业领域率先提供FPGA与mask-programmed devices开发的统一工作流程。
Quartus II可以在Windows、Linux以及Unix上使用,除了可以使用Tcl脚本完成设计流程外,提供了完善的用户图形界面设计方式。
具有运行速度快,界面统一,功能集中,易学易用等特点。
Quartus II支持Altera的IP核,包含了LPM/MegaFunction宏功能模块库,使用户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模块,简化了设计的复杂性、加快了设计速度。
对第三方EDA 工具的良好支持也使用户可以在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使用熟悉的第三方EDA工具。
此外,Quartus II 通过和DSP Builder工具与Matlab/Simulink相结合,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DSP应用系统;支持Altera的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开发,集系统级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可编程逻辑设计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平台。
Maxplus II 作为Altera的上一代PLD设计软件,由于其出色的易用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Altera已经停止了对Maxplus II 的更新支持,Quartus II 与之相比不仅仅是支持器件类型的丰富和图形界面的改变。
Altera在Quartus II 中包含了许多诸如SignalTap II、Chip Editor和RTL Viewer 的设计辅助工具,集成了SOPC和HardCopy设计流程,并且继承了Maxplus II 友好的图形界面及简便的使用方法。
Altera Quartus II 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的设计环境, 由于其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直观易用的接口。
五、Quartus实操介绍在Quartus II 中,用户的每个独立设计都对应一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可包含一个或多个设计文件。
其中一个是顶层文件,编译器是对项目中的顶层文件进行编译的,项目同时还管理编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中间文件,这些中间文件的文件名相同,但后缀名不同。
为了便于管理,对于每个新的项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子目录。
指定项目名称的步骤如下:图4 创建工程图5 创建文件打开Quartus II,在File 菜单中选择New Project Wizard 项,将出现工程项目建立向导对话框。
点击“Next”,进入到如图5所示的工程项目命名对话框,在最上面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为该项目所建的目录名,在中间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项目名称,本次课设为“Fsk—Mod”,在最下面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最顶层模块的名称。
图6 设计文件选择图7 器件选择点击“Next”,进入到如图6所示的设计文件选择对话框,由于在本例中还没有任何设计文件,所以不选择任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