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_张诚
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抗震、减振等工程领域中,对材料的阻尼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第一部分: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特性聚合物材料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分子链的可塑性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如轻质、高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
然而,聚合物材料在受力时存在着较低的阻尼性能,这限制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聚合物的链段结构决定了其分子的运动方式。
线性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方式与空间结构相关,而支化聚合物分子链则会导致分子链的受限运动。
其次,聚合物材料的结晶性也影响着其阻尼性能。
结晶度高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弹性模量,而非晶态聚合物则表现出较好的阻尼性能。
此外,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产生影响。
第三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的提升方法为了提高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人员们采取了许多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添加填充材料来改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填料、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等材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聚合物的阻尼性能。
另外,改变聚合物材料的化学结构也是提升其阻尼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合理选择单体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较好阻尼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第四部分:聚合物材料阻尼性能研究的挑战尽管在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填充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材料的制备方法等等,这使得研究工作变得复杂。
其次,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性能评价方法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测试方法。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散 出去 , 而 达 到 减震 降噪 效 果_ 。与 金 属 类 和 从 1 ]
无机类 阻尼材料 相 比 , 聚合 物 基 阻 尼材 料 具 有 阻 尼性 能 好 、 度 高 、 强 韧性 好 、 于 加工 成 型 和成 本 易
低 的优点 。
从 上式 可 以看 出 , 材料 阻尼 值 的 大小 主要 由
tn' 的大小决 定 。 a ̄ 值
究 设 计 院助 理 工 程 师 , 士 ,橡胶 工业 》轮 胎 工 业 》 志 编 辑 。 硕 《 《 杂
12 2
橡
胶
工
业
2 1 年 第 5 卷 00 7
随着温 度的升 高 , 聚合 物 材 料力 学行 为 一 般
第 2期
肖大 玲 等 . 聚合 物 基 阻 尼 材 料 的 研 究 进 展
11 2
聚 合 物 基 阻尼 材 料 的研 究进 展
肖 大玲 刘 俊 杰。 赵 秀 英 。 张 立 群 。 , , ,
(. 京 橡 胶 工 业 研 究 设 计 院 , 1北 北京 性 体材 料 研 究 中心 , 京 北 102) 0 0 9 10 4 ;. 0 13 2 中化 化 工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总 院 , 京 北 10 8 ;. 京 化 工 大 学 先 进 弹 0033北
后 于 一定 的相 位角 3 也 称为 损耗 角 , a O等 ( ) tn 于耗能 模 量 ( ) 储 能模 量 ( 的 比值 。聚 合 与 E)
物材料 与 e的关 系 曲线如 图 1 示 。 所
仃
聚合 物材料 特 有 的粘 弹性 使 其 具 有 粘 滞 性 , 是一种 优 良的阻尼 材 料 基体 ; 合 物 大分 子 链 上 聚 带有 大量 的侧基 和强极 性 取代基 , 外力作 用 下 , 在
阻尼材料的研究状况及进展_蒋鞠慧
阻尼材料的研究状况及进展FRP /C M 20101No 14阻尼材料的研究状况及进展蒋鞠慧1,尹冬梅2,张雄军2(11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5;21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北京102101)摘要:阐述了阻尼材料的基本概念和阻尼作用的基本原理,回顾了阻尼材料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介绍了阻尼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大致分类,并分别对粘弹性阻尼材料、复合阻尼材料和智能型阻尼材料的研究状况及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和分析。
关键词:阻尼材料;粘弹性阻尼材料;复合阻尼材料;智能型阻尼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99(2010)04-0076-05收稿日期:2010-05-20作者简介:蒋鞠慧(1968-),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材料方面的研究。
1 引 言当前,机械设备正向高速、高效、自动化方向发展,但机械仪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严重破坏设备的精确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的噪音也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阻尼材料是一种能吸收振动机械能、声能并可将它们转化为热能、电能、磁能或其他形式能量而消耗掉的一种功能材料,可应用于减振、吸声器件[1]。
通常把系统损耗振动能或声能的能力称为阻尼,阻尼越大,输人系统的能量便能在较短时间内损耗完毕,因而系统从受激振动到重新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就越短,所以阻尼也可理解为系统受激后迅速恢复到受激前状态的一种能力[2]。
阻尼的基本原理是损耗能量,各种阻尼技术都是围绕如何把受激振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热能、变形能等)而使系统尽快恢复到受激前的状态。
阻尼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系统阻尼、结构阻尼和材料阻尼。
系统阻尼是在系统中设置专用阻尼减振器,如减振弹簧、冲击阻尼器等;结构阻尼是在系统的某一振动结构上附加材料或形成附加结构,增加系统自身的阻尼能力,这类方法包括接合面阻尼、库仑摩擦阻尼和复合结构阻尼等;而材料阻尼是依靠材料本身所具有的高阻尼特性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新型的聚合物阻尼材料的研究与进展——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专业及班级:高材09级(1)班姓名:董飞学号: 40901020107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概述 (2)1高聚物材料的阻尼机理 (2)2丙烯酸酯橡胶阻尼的改性方法 (3)2.1共混改性 (3)2.2共聚 (4)2.3IPN (4)2.4添加有机小分子 (5)2.5填充改性 (5)3结论 (6)4展望 (6)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摘要:分析了高聚物材料的阻尼机理,简要介绍了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丙烯酸酯橡胶的共混、共聚、IPN、添加小分子及填充改性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对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应用于耐高温环境的阻尼性能缺乏研究,还有待深入,研制集绿色和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阻尼材料将是未来高聚物阻尼材料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丙烯酸酯;阻尼材料;共混;橡胶;共聚概述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机械设备正向高速、高效、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严重破坏了机械本身的精确度、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还会缩短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损伤听力、影响睡眠、诱发疾病等。
因此,通过增大机械系统的能量损耗来达到减振、降噪目的的阻尼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阻尼材料的研究过程中,高阻尼、宽温域的阻尼材料是研究的重点。
在应用于阻尼材料的高分子材料历史中,橡胶因具有高弹性而优先得到使用。
丙烯酸酯橡胶(ACM)是橡胶类的一种,是以丙烯酸烷基酯为主要成分的耐高温、耐油性、耐臭氧、抗紫外线等综合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耐高温仅次于氟橡胶和硅橡胶,且价格仅为氟橡胶的1/10。
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在室温附近的阻尼性能优越,同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耐热、耐老化等优点,在减振和吸声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1-5],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化工、仪表、轻工等行业中。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2005年: 新增项目13项(纵向5项,横向8项),鉴定成果2项;
2006年: 新增项目16项(纵向7项,横向9项),鉴定成果3项;
2005新增纵向项目5项
No .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纳米WC/纳米碳管复合材料 1 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476097
马淳安
2
电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过程中聚合物膜的形成及防
5
3
综合利用
有限公司
2007.6
8 R-丙二醇碳酸酯的制造
绍兴文理学院
宋庆宝
2006.92007.6
5
2
9 减振垫配方设计与性能测 浙江绿环橡胶粉 张 诚
2006.6-
2
2
试
体工程有限公司
2006.12
鉴定成果
No
成果名称
.
绿色电合成芳族氨基酚类化合物及 1 其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973前期研
究专项,2003CCA01300)
队伍建设 2006
2004
共14人 教授4人 副教授4人 讲师7人 博士学位10人
2005
A、新引进博士1名; B、教师获博士学位1 人,获硕士学位1人; C、新增博士生导师 1 人; D、晋升教授3人;
A、新引进硕士1名;
B、教师获博士学位1人 ,攻读博士学位2人;
C、入选浙江省“新世纪 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1人,第二层次1人 ;
2006.12007.12
2006.12007.12
2006.12008.12
2007.12008.12
经费/万 元 24 23
5 14 5
3 10
聚氨酯阻尼材料研究进展.kdh
中图分类号: TQ32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7432( 2010) 04 - 0049 - 04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 damping materials
HUANG Zhi - li1 ,ZHANG Cong - li2 ,ZHENG Shui - rong2 ,FAN Yong - li2 , SUN Man - ling2 ,ZHANG Xiang - yu3
综上可知,要达到制备宽温域高阻尼强度的聚 氨酯阻尼材料,就要增大分子间滑移时的摩擦,使 其在受到外力的影响下,能量以更多的热能的形式 耗散掉,同时混合各种不同 Tg 阻尼材料的共混, 提高其温域,从而制备高性能聚氨酯阻尼材料。 2 聚氨酯类阻尼材料
聚氨酯类作为阻尼材料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调 节软硬 段 的 比 例 而 获 得 宽 温 域、 高 性 能[10,11]。 常 用的提高阻尼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一是改变高 聚物的大分子结构。通过接枝、嵌段等方法来改变 分子链的刚性结构,调节主链与侧链上刚性链与柔 性链的不同配比 ( [12] 第 1 类聚氨酯阻尼材料) ; 二 是采用高分子共混技术、互穿聚合物网络 ( IPN) 技术可以通过网络互穿和链缠绕效应有效地控制高 分子共 混 物 组 分 间 的 相 容 性, 拓 宽 阻 尼 温 域[13,14]
0引言 众所周知,机械构件受到外界激发将产生振动
能材料。聚氨酯的 Tg较低与 Tg 较高的聚合物混合, 可以获得宽温域阻尼材料。聚氨酯阻尼材料可以多
和噪声,这些振动和噪声一方面恶化工作环境,危 种形式应用,如胶粘剂、涂料、泡沫材料和弹性体
害工作人员的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健康,另一方面,影响仪器设备 等,应用非常广泛,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孙立娜【摘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水下核潜艇、高速列车等高科技领域。
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进行分析和有效预报,从而实现结构振动冲击、噪声和疲劳破坏的有效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本文对纤维复合材料阻尼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复合材料阻尼机理:阳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现状。
%As a fiber - reinforced composite are more widely used in high - tech field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marine, automobile etc. Damping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engineering meaning.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and pre- diction of the damping composites which behavior is helpful structure impact and yawp and fatigue.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achievement in damping studies for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The content can be divided in to two parts:damping mechanisms and study status.【期刊名称】《纤维复合材料》【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粘弹性【作者】孙立娜【作者单位】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阻尼材料是一种能吸收振动机械能,并将之转化为热能而耗散的功能材料。
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_万里鹰
Vol.15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o.2 1999年3月POLYM ER M AT ERIALS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M a r.1999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X万里鹰 肖 凌(中山大学高分子所,广州,510275)摘要 对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最近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涉及聚合物力学阻尼机理及实验方法,阻尼行为的评价,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阻尼材料的合成及性质和互穿网络聚合物的阻尼机理。
笔者认为,以阻尼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考虑阻尼性能影响因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出优异的阻尼材料。
最后笔者简述了互穿网络聚合物与金属两端钉扎弦阻尼共振型有内在机理方面的联系。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阻尼,共混,分子水平 振动阻尼目前越来越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是一种能消除振动和噪声以聚合物为基质的功能材料。
当聚合物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区域时,其链段运动不能完全跟上振动的速率而产生分子链内摩擦,吸收一部分振动能,再以“热”的形式而耗散,这样就起到减小振幅或降低振幅的作用。
目前,各类阻尼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宇航事业的发展,力学阻尼材料必然日益需要。
1 聚合物的阻尼机理众所周知,高聚物的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形变性质的重要特征,因此聚合物阻尼作用机理直接与高聚物的动态力学松弛性质相关。
当聚合物与振动物体相接触时,必然吸收一定量的振动能量,使之变成热能,结果使振动受到阻尼作用。
聚合物阻尼作用大小取决于其滞后现象的大小。
正是由于滞后现象,聚合物的拉伸-回缩循环变化均需克服链段间内摩擦阻力而内耗[1]。
研究聚合物的阻尼性能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动态扭摆法、受迫共振动法、受迫振动非共振法(动态粘弹谱实验D.M.A.),其中以最后一种最为常用。
因为它能直接给出E″~T、E′~T、tg D~T的关系曲线,而这些曲线能说明玻璃化转变行为的一些重要特性,分析这些曲线的变化情况,能得到许多与阻尼性能相关的信息。
关于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伴随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阻尼材料各层面的要求将不断提高,那么,为更进一步探讨阻尼橡胶材料现今研究应用情况,本文主要检索与阻尼橡胶材料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系统化梳理及分析后,对阻尼橡胶材料当前研究进展情况开展深入的研究及探讨,仅供业内参考。
关键词:橡胶材料;阻尼;进展情况前言: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工业呈迅猛的发展态势,但机械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更为突出。
工业企业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便更为重视阻尼降噪材料的应用,这就对阻尼橡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针对阻尼橡胶材料当前研究进展情况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关于阻尼橡胶的概述橡胶材料阻尼行为,即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情况下,大分子的链段则会有相对运动产生,促使机械能实现热能转化的一个过程。
损耗因子或阻尼因子,属于橡胶各变形周期范围当中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比,越高比值情况下,温度范围就相对较宽,表明橡胶更具优良阻尼性[1]。
故而,对于阻尼橡胶材料而言,设计过程当中往往要求将橡胶材料实际损耗因子提高,并将温度范围适当拓宽。
二、研究进展情况(1)在分子结构层面针对基团贡献基础理论当中,阻尼橡胶的基本性能与其分子链基团关系密切,高数量、强极性及大体积侧基能,可促使阻尼橡胶基本性能得到增强。
故分析橡胶整个分子结构,主要是合成过程当中把含有着侧基单体引入至分子链内,实现大量侧基聚合物合成,提升分子链的总体支化程度,或是对于原橡胶基质予以改性,分子链上面接枝,也可引入体积较大侧链。
相关研究者选定二乙醇胺、4-二异的氰酸酯、甲苯-2等为原材料,将羟端基的超支化一种聚氨酯合成出来,加以改性出来后,将阻尼性聚氨酯的涂层制备出来,此涂层自身阻尼性优良,最大的损耗因子>1.0,且≥0.5温度均在50℃以上;把丙二醇、乙二醇加入聚氨酯的链段当中,以2-十四烷的二醇、2-辛二醇为侧链,探讨不同侧链针对于聚氨酯的阻尼效果影响了解到,长链1及2-十四烷的二醇侧链,对于聚氨酯基本阻尼性能可起到提升作用,最高的损耗因子在 1.32以上。
高分子聚合物力学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聚合物力学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俊峰;韩俐伟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
【年(卷),期】2000(000)002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王俊峰;韩俐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7.5
【相关文献】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阻尼研究进展 [J], 王丽;任昆;丁新静
2.高分子阻尼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J], 黄微波;刘超;黄舰
3.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J], 杨阳;黄微波;张晓丽;冯艳珠;梁龙强
4.高分子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J], 吕生华;梁国正;范晓东
5.高分子材料极限断裂强度和破坏性能的研究(Ⅰ)等速拉伸下聚合物网极限断裂强度的动力学理论 [J], 宋名实;张焕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改性技术进展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目前,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将阻尼峰相距较大的两相通过共混或共聚的方式复合,通过控制两相间的微相结合程度达到提高峰强度及峰间温域范围的阻尼因子的目的。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改性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共混改性如苗传威等[1]的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正丁酯以共混比为33/33/33混合后,共混物的阻尼性能较好,共混体系在0℃以上形成了一个tanδ值大于0.7、温域达100℃的阻尼平台。
Kaneko 等[2]在研究聚乙基丙烯酸酯(AR)/氯化聚乙烯(CPE)体系时发现,共混使材料的阻尼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加入功能小分子后,AR 和CPE 玻璃化转变区的凹谷上升为平坦区,阻尼效果更佳。
2共聚改性如Hill 等[3]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乙二醇酯碳酸盐得到共聚物,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含量和接枝率的提高,共聚物的阻尼峰位置会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使材料能适合不同的场合和环境条件。
彭伟江等[4]合成由两种成分嵌段共聚而成的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类橡胶阻尼材料,损耗因子变大,阻尼性能明显改善。
3填充改性如韩俐伟等[5]在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物中加入层状填料云母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高阻尼温域范围变宽,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
Hajime 等[6]将碳纤维填充到环氧树脂基体,然后与各种热塑性弹性体进行叠层复合,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硬度,而且阻尼效果显著。
4互穿网络改性如李强等[7]研究了聚苯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同步互贯聚合物网络(SIN)。
结果表明,若聚合物组分相容性好,则SIN 材料阻尼值最高,tanδ极大值可达1.4,但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转变峰,其微观结构为两相连续;若聚合物组分介于相容与不相容之间时,则SIN 样品的tanδ≥0.3的温度范围最宽,可达170℃,微观结构为单相连续;若组分相容性差,则SIN 阻尼材料有两个独立的内耗峰;所以该类材料的阻尼性能可以通过调节组分的相容性进行控制。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杨阳;黄微波;张晓丽;冯艳珠;梁龙强【摘要】聚合物基阻尼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综述了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阻尼耗能机理.介绍了常用的阻尼材料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共聚改性、填充改性和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最后指出了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发展趋势,即开发具有高阻尼、宽温域、智能化、环保等综合性能的新型阻尼材料.【期刊名称】《上海涂料》【年(卷),期】2016(054)006【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聚合物基阻尼材料;阻尼机理;改性方法;发展趋势【作者】杨阳;黄微波;张晓丽;冯艳珠;梁龙强【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振动和噪声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它能够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舒适度以及人体的健康,已被列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七大环境公害之一[1]。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是利用阻尼材料耗能,使振动或噪声衰减的技术。
阻尼材料是一种振动衰减材料,在振动过程中通过自身形变进行耗能。
其中,聚合物基阻尼材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非金属型阻尼材料,是一种利用材料内耗,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来减轻结构振动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等领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2]。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具有优异的阻尼减振降噪性能,并且相对密度小、易于加工,已成为阻尼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以下简述了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综述了4种常用的阻尼改性方法,同时展望了聚合物基阻尼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和各种添加剂的复合体系,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粘弹性,即同时具有弹性和粘性两种不同机理的形变。
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任何机械设备与运动的各种车辆都必须要有制动或传动装置,而摩擦材料正是这种制动或传动装置上的关键性部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主流摩擦材料产品(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组成:基体、增强体、摩擦性能调节剂和填料及它们改性方面的较新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合物基;增强体;改性;填料;摩擦引言摩擦材料是一种应用在动力机械上,依靠摩擦作用来执行制动和传动功能的部件材料。
摩擦材料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损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能满足车辆或机械的传动与制动的性能要求。
目前摩擦材料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有: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C/C复合等4大类。
聚合物基摩擦材料以其结构的可设计性,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良好的工艺成为摩擦材料的主流产品[1]。
聚合物基摩擦材料是一种高分子三元复合材料,是物理与化学复合体。
它是由高分子粘结剂(树脂与橡胶)、增强纤维和摩擦性能调节剂三大类组成及其它配合剂构成,经一系列生产加工而制成的制品。
本文主要从聚合物基摩擦材料的组分(基体、增强剂、摩擦性能调节剂和填料)来介绍其最近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1 基体及改性方面的研究基体不仅可使摩擦材料的各部分有机地粘结在一起,赋予材料一定的结构强度,而且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特别是对材料的高温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酚醛树脂由于具有价格低廉、耐热、耐烧蚀、阻燃、燃烧发烟少等优点,在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成型加工性能和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聚合物基摩擦材料最常用的粘结剂。
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树脂会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热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现在大多数聚合物基摩擦材料采用含有40%体积分数的有机粘结剂(酚醛树脂加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与不同的酚醛树脂/丁苯橡胶配比制备而成[2]。
1.1 树脂的改性研究酚醛树脂一直是树脂基摩擦材料的主流产品,但是普通酚醛树脂硬度高、质脆、耐热性低,无法满足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性能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良。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是指在聚合物基材料中添加了填充物或添加剂,使其在摩擦过程中产生自动润滑作用的材料。
目前,这种材料是工业界和科研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一、聚合物基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聚合物基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是研究其自润滑性能的关键。
根据文献报道,聚合物材料的摩擦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成分、填充物、表面形貌等。
因此,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是深入探讨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机理的关键。
二、填充物的影响填充物是影响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常用的填充物有石墨、润滑油和纳米颗粒等。
石墨是一种优质的填充物,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自润滑性能。
润滑油在填充材料中具有良好的自润滑特性,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的影响。
纳米颗粒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抗磨性能。
三、添加剂的影响添加剂是指能够增加聚合物基材料摩擦学性能或提高自润滑性能的化合物,如磨损抑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等。
添加剂的影响取决于其成分和添加量。
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和润滑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自润滑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四、发展方向和前景对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研究显示,当前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二是对已有的聚合物基材料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自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等。
总的来说,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材料。
其研究是深入探讨材料摩擦学性质和自润滑机理的关键。
未来,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阻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阻尼复合材料发展状况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阻尼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分别介绍了树脂基阻尼复合材料、金属基阻尼复合材料、橡胶阻尼复合材料、树脂—金属基阻尼复合材料、压电导电新型阻尼复合材料,以及几种阻尼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状况。
关键词树脂基;金属基;橡胶基;阻尼复合材料;进展Research Program of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s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ief principle of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s. It introduces a kind of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s such as resin based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metal based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rubber based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resin-metal based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iezoelectric and conductive advanced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 The paper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damping composite material.Key words Resin matrix;Metal matrix;Rubber matrix;Damping composites;Development1 引言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材料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而且还要其具有特殊的功能,阻尼复合材料正是这种具有发展前途的功能复合材料。
阻尼复合材料是一种能吸收振动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磁能、声能等)功能复合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期2005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JO U RN A L OF ZHEJI AN G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O G Y V o l.33No.1Feb.2005收稿日期:2004-05-07作者简介:张 诚(1966-),男,山东淄博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张 诚,盛江峰,吴鸿飞,徐 意(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摘要:阻尼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产业机械、建筑土木、家用电器、精密仪器和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减振降噪.聚合物是一类传统的阻尼材料,当其受到外部交变应力时,通过高分子链内部或链之间的内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阐述了聚合物材料的阻尼机理与阻尼结构,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阻尼改性方法,综述了国内外互穿网络(IPN )结构、导电压电型阻尼、有机杂化等新型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关键词:聚合物;阻尼材料;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O63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03(2005)01-0083-05Research progress in polymer based damping materialsZHANG Cheng ,SHENG Jiang -feng ,WU Hong -fei,XU Yi(Colleg e of Chemical Engin eering and M aterials S cience,Zhejiang Un ivers ity of T 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 hina)Abstract :Damping m aterials are extensiv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v ehicles,industrial machines,construct and buildings,hom e appliances,precise instruments,military equipments and so o n .A polym er is one kind of tr aditio nal damping materials .When a poly mer is offered by an alternating stress ,bo th the interm olecular and intramolecular internal frictions transform a mechanical ener gy into a heat energy ,in tur n reduce vibration and no ise.Damping m echanism ,damping structur e and sev er al used mo dification approaches fo r poly meric dam ping materials are intro duced in this article .Recent resear ches on new types o f dam ping mater ials such as interpenetrating netw or k (IPN)structure,conductive-piezoelectric dam ping and org anic hy brids are review ed.The dev elo 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poly meric damping materials are inv estig ated .Key words :polym er ;dam ping mater ials;r esearch prog ressd0 引 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设备趋于高速和自动化,随之引起的振动、噪声和疲劳断裂问题亦越来越突出.振动和噪声限制机械设备性能的提高,严重破坏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减振降噪,改善人机工作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阻尼材料作为一类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产业机械、建筑土木、家用电器、精密仪器和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减振降噪,其研究开发不仅能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阻尼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于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以军事为目的的高阻尼材料的研究,当时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但金属基阻尼材料的阻尼效果符合质量定律,即通过增加重量来更有效地降低振动与噪音[1].而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由于比重轻、易于加工,并且能够产生较大的内耗,所以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主要介绍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研究状况.1 聚合物的阻尼机理与阻尼结构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高分子材料在受到交变力作用下发生的滞后现象和力学损耗是其产生阻尼作用的根本原因.人们将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相角差D称为力学损耗角,通常用力学损耗角正切tan D表示内耗的大小.力学损耗与阻尼性能关系非常密切,聚合物的内耗愈大则阻尼效果愈好.tan D和模量的关系如下:E=E′+iE″tan D=E″/E′式中:E′为实数模量,称贮能模量,表示应力作用下能量在试样中的贮存;E″为虚数模量,称为损耗模量,表示能量的损耗.当振动或噪音传递到高分子材料时,机械能被转化为分子链或链段的运动,通过分子间的内摩擦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附近,高分子链段能运动,但又不充分,所以滞后现象严重,出现一个内耗的极大值,阻尼效果最好.材料的内耗峰愈高、玻璃化转变温域愈大、温域值与外部环境愈符合,阻尼效果愈好.一般要求tan D≥0.7,温域范围≥50℃.在选择设计阻尼聚合物时,通常根据阻尼材料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来选择合适的聚合物或共混物,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这样阻尼材料才具有最大的阻尼效果.例如聚醋酸乙烯酯的玻璃化温度为27℃,以此为原料的阻尼涂料很适合常温下使用,国外早期用其作为汽车的内壁涂料[2].聚合物阻尼材料常以自由阻尼层或约束阻尼层的形式与部件结合进行吸振,统称为阻尼结构(图1).图中t k、t c和t s分别代表金属片、高聚物阻尼材料和被减振部件的厚度.自由阻尼型的结构阻尼系数G为:G∝(E″c/ E s)*(t c/t s)2式中E″c和E s分别表示高聚物阻尼材料的损耗模量和被减振部件的杨氏模量.采用自由阻尼型结构时,要求高聚物阻尼材料具有高的损耗模量值.图1 采用聚合物作为阻尼材料的阻尼结构约束阻尼型的结构阻尼系数G为:G∝tan D(t c/t s)式中tan D表示力学损耗角正切.当采用约束阻尼型结构,要求高聚物阻尼材料具有高的力学损耗角正切tan D值,高聚物阻尼材料承受剪切形变,可获得较好的阻尼效果.2 聚合物阻尼材料的改性方法2.1 共混改性单一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化区较狭窄,作为阻尼材料使用经常无法满足宽温域、宽频率阻尼的要求.为拓宽阻尼材料的玻璃化转化区,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共混改性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共混使聚合物合金具有微观相分离的结构从而扩展阻尼峰的半峰宽,使其两个(或多个)玻璃化转变区的凹谷上升为平坦区.所以要求共混的聚合物组分必须是部分相容的,这时两组分(或多组分)的玻璃化温度产生相对位移和靠近.苗传威等[3]的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正丁酯以共混比为33/33/33混合后,共混物的阻尼性能较好,共混体系在0℃以上形成了一个tan D值大于0.7、温域达100℃的阻尼平台.Kaneko等[4]在研究聚乙基丙烯酸酯(AR)/氯化聚乙烯(CPE)体系时发现,共混使材料的阻尼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加入功能小分子后,AR和84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第33卷CPE玻璃化转变区的凹谷上升为平坦区,阻尼效果更佳.从理论上讲,共混物的阻尼温域不可能超过两组分Tg的上、下限的温度区域,而且对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的共混物,各组分的Tg会产生内移效应,所以为达到拓宽阻尼温域的目的,要求共混各组分的T g相隔要远一些.2.2 共聚改性2.2.1 接枝共聚接枝共聚是用化学方法把另一种单体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当聚合物受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长度的侧链段也产生运动和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聚合物的侧链越多,侧链与侧链之间的缠结越紧,共聚物的阻尼效果越好.由环氧丙烷接枝聚苯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宽的高阻尼温域.交联度、支链缠结等对阻尼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聚环氧丙烷支链除了与聚苯乙烯主链以化学键连接外,还有支链之间的缠结.这种缠结含量高时,足以对分子间的相对运动产生较大影响.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间因产生较大摩擦而表现为高阻尼(tan D> 1.1)[5].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乙二醇酯碳酸盐共聚体系中,动态力学分析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含量和接枝率的提高,共聚物的阻尼峰位置会向高温方向移动,从而使材料能适合不同的场合和环境条件[6].2.2.2 嵌段共聚嵌段共聚是把两种或多种不同聚合物链段按尾-尾或头-头方式联接在一起.这种共聚方式使体系的内聚能增大,而且带官能团单体的加入也可以强化高分子链间的交联,使共聚物的tan D增大.对于由两种成分嵌段共聚而成的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类橡胶体系阻尼材料,要求第一成分是玻璃化温度较低的酯类,第二成分是少量的玻璃化温度较高的酯类,同时加入带有官能团的单体,结果表明体系的损耗因子变大,阻尼性能明显改善[7].对于苯乙烯和双官能团单体二乙烯基苯嵌段共聚体系,可以通过调节两种单体的配比来调节材料的阻尼峰位置.如果加入第三种单体二乙醚进行三元嵌段共聚,材料的高阻尼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8].2.3 填充改性在聚合物中加入无机填料可以提高阻尼效果,这是因为填料粒子相互接触时粒子间产生摩擦,同时粒子与高分子界面也存在摩擦.该类无机填料被称为减振无机填充剂,按其结构形貌分类见表1[9].表1 减振无机填充剂的分类类别填充剂名称层状化合物云母、石墨、二硫化钼、一氮化硼等针状化合物硬硅钙石、钛酸钾、石棉、碳纤维等粒状、片状化合物铁素体、滑石粉、蛭石、陶土等 在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体系中加入层状填料云母后,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高阻尼温域范围变宽,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可以作为工程用阻尼材料使用[10].Hajime等[11]将碳纤维填充到环氧树脂基体,然后与各种热塑性弹性体进行叠层复合.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硬度,而且阻尼效果显著,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弹性体的粘弹性,还与碳纤维在叠层复合中的排列方式有关.3 新型聚合物基阻尼材料3.1 互穿网络结构阻尼材料互穿网络(IPN)结构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聚合物相互贯穿而形成的一种交织网络结构,也包括同步互穿网络(SIN),半互穿网络(S-IPN)等结构.该类聚合物材料具有强迫互容、界面互穿、双相连续、协同作用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可以使不相容或半相容的聚合物组分通过IPN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物理互锁,从而得到玻璃化转变区温度范围宽、阻尼峰高的阻尼材料[12-14].自1974年Sperling将IPN结构引入阻尼材料研究领域以来,IPN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强等[15]研究了聚苯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同步互贯聚合物网络(SIN).结果表明,若聚合物组分相容性好,则SIN材料阻尼值最高,tan D极大值可达1.4,但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转变峰,其微观结构为两相连续;若聚合物组分介于相容与不相容之间时,则SIN样品的tan D≥0.3的温度范围最宽,可达170℃,微观结构为单相连续;若组分相容性差,则SIN阻尼材料有两个独立的内耗峰;所以该类材料的阻尼性能可以通过调节组分的相容性进行控制.晏欣等[16]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正丁酯乳胶互穿网络结构阻尼材料,在两聚合物组分半相容情况下,其tan D>0.3的温度范围可达90℃,是一种宽温域的阻尼材料.85第1期张 诚,等: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对于聚氨酯(PU)和乙烯基酯树脂(VER)互穿网络结构体系,随着两种成分的配比不同,材料显示不同的阻尼性能,特别是PU与VER配比为60∶40时,在-36~54℃温度范围内,材料出现一个tan D>0.5的阻尼平台[17].3.2 导电压电型阻尼材料传统聚合物阻尼材料的吸振机理基于粘弹阻尼,所以其适用温度和阻尼性能强烈依赖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住田雅夫教授[18]提出将导电炭黑与压电陶瓷粒子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导电压电型阻尼复合材料的设想.由于该类复合材料的吸振机理基于振动机械能→电能→热能的转换损耗而非传统的粘弹阻尼,故不依赖于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这将大大拓展其应用温度范围.因为该类阻尼复合材料理论上可以用任何一种聚合物作为基体,具有传统聚合物吸振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引起了广大阻尼材料研究者的兴趣.Hori等[19]以PZT压电陶瓷微粒为填料,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得PZT/高分子复合膜,并使其极化产生压电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增加.如果再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碳黑填料,材料的吸声效果更佳.晏雄等[20,21]用具有压电、介电效应的有机材料替代无机压电陶瓷,在高分子材料氯化聚乙烯(CPE)中,填充导电的气相成长超细碳纤维和具有强介电性能的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酸胺,制备导电压电型阻尼材料.结果表明,当导电网络形成时,材料的阻尼效果较好,因为这时复合材料内部的能量损耗主要是靠振动机械能→电能→热能的转换损耗来实现的.3.3 有机杂化阻尼材料尽管从原理上讲,压电导电型阻尼复合材料具有传统聚合物阻尼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由于无机填充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不匹配,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所以吸振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功能性有机添加剂与聚合物形成杂化体制备高性能的阻尼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注意[22].常用的功能添加剂有AO-80,AO-60[23]和ZKF(双[(2-羟基-3-环己基-5-甲基)-苯基]甲烷)[24]等.Wu Chifei等[25]将位阻胺、位阻酚类有机添加剂加入氯化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等聚合物中,形成的二元有机杂化体具有特别优异的阻尼性能.极性的氯化聚乙烯与含有双官能团的有机添加剂共混形成杂化体阻尼材料,tan D值高达5.对于功能性添加剂与聚合物的杂化体系,有机添加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功能性添加剂既可以是有机小分子,也可以是预聚体[26,27],而且加入另外一种有机添加剂作为第三组分可使阻尼性能保持稳定[28-30].极性聚合物的有机杂化为开发高性能聚合物基阻尼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4 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的发展前景聚合物基阻尼材料作为一类环保功能材料,将向着高性能、宽温域、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阻尼改性方法和研究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合金在扩展阻尼温度范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阻尼峰的高度;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尽管可以提高损耗因子,但这不仅会导致阻尼峰的半峰宽变窄,而且使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宽温域的聚合物基阻尼材料可以通过互穿网络结构得到,但一般用作涂料,很少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而且互穿网络结构的合成工艺复杂,溶剂去除困难,成本较高;对于导电压电型阻尼材料,尽管其阻尼机理不依赖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但由于无机填充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不匹配,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吸振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利用功能性添加剂与聚合物制备有机杂化阻尼材料,既能大幅度提高阻尼峰高度,又可以调控阻尼峰的位置,是很有前途的一种阻尼改性方法,但其阻尼改性的机理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可考虑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开发吸振效率高、高阻尼温度范围宽、应用领域广、力学性能优良、质轻价廉、易加工的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参考文献:[1] Zhang J inmin,Robert J P,Cather ine R W.Effects of secondaryph as es on the d ampin g beh avior of metal,alloys and metal m atrix composites[J].M ater ial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1994.13(8):325-389.[2] 耿耀宗,曹同玉.合成聚合物乳液制造与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36-242.[3] 苗传威,夏宇正,石淑先,等.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29(5):42-45.[4] Kaneko H,Inoue K,Tomin aga Y,et al.Damp ing performanceof polymer b len d/organic filler h ybrid materials w ith selective compatib ility[J].M aterials Letters,2002,52:96-99.[5] 大村博,山田富穗,山天伦久.接枝聚合物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J].绝缘材料通讯,1998,4:42-47.86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第33卷[6] Hill D,Perera M,Pomera P.Dyn amic m echan ical properties ofhomopolym ers and inter penetrating netw ork s based on dieth ylen e glycol-bis-allyl carbonate[J].Polymer,1998,39(21):5075-5083.[7] 彭伟江.PS/PCEACEA-NBA乳胶IPN阻尼性能的研究[D].天津:轻工业学院,1994.[8] Li fengkui,Perrenoud A,Larock R C.T her mophysical andmechanical proper ties of novel polymers prepared by the cationic copolym eriz ation of fish oils,s tyrene and divinylb enzene[J].Polymer,2001,42:10133-10145.[9] 王作龄.功能性填充剂及其应用[J].世界橡胶工业,1998,26(6):15-21.[10] 韩俐伟,聂玉梅.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合金隔振降噪阻尼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2:17-18.[11] Hajime K,M anabu K,S atosh i M,et al.Damping properties oftherm oplastic-elastomer interleaved carbon fiber-reinforcedepoxy com 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 d T echnolog y,2004,64:2517-2523.[12] 张浩勤.粘弹沥青阻尼材料减振降噪应用技术[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4,3:31-37.[13] 秦清明,贾一峰,贾志达.减震、吸声、隔声复合材料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4,4:2-7.[14] 陈艳秋,李剑峰,王积森,等.聚合矿物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与减振机理[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8,5:34-36.[15] 李 强,黄光速,江璐霞.PM PS/PM Ac相容性与同步互贯聚合物网络的阻尼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3,3:409-413.[16] 晏 欣,姚树人.PVA/PBA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19:92-96.[17] Qin C,Cai W,Cai J,et al.Dampin g properties andmorphology of polyurethane/vinyl ester res in interpenetratingpolymer netw ork[J].Compos ite Chemis try and Phys ics,2004,(85):402-409.[18] Sumita M,Toku shima,T adao.Piezoelectric dispersion typeorgan ic dam ping composite[P].U S6002196,1999.[19] Hori M,Aoki T,Ohira Y,et al.New type of mechanicaldam ping compos ites composed of piezoelectr ic ceram ics,carbon b lack and epoxy resin[J].Compos ites,2001,32:287-290.[20] 晏 雄,张慧萍,住田雅夫.新型减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17(5):86-89.[21] 晏 雄,张慧萍,住田雅夫.CPE/DZ/VGCF科学与复合材料动态粘弹性研究[J].高分子材料工程,2002,18(3):165-168.[22] W u Chifei,Yanagishit,Nakamoto.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an organic hybrid of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and a s mallm olecule[J].Polym er Science Part B:Polymer Ph ys,2000,38:1341-1347.[23] W u Chifei.M icr os tructural developmen t of a vitrifiedh indered p henol compound during thermal an nealing[J].Polym er,2003,44:1697-1703.[24] 刘继涛,吴丽莉,俞建勇,等.氯化聚乙烯和双[(2-羟基-3-环己基-5-甲基)-苯基]甲烷混杂材料的粘弹性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2003,29(2):97-100.[25] W u Chifei,Yanagish it,Nakamoto.Or ganic hybr id of CPE andh indered ph enol Polymer[J].Polym er Science Part B:Polym er Phys,2000,38:2943-2953.[26] Zhang Chen g,M iura T,Sumita anohybrid-baseddamping m aterial,method for p roducing th e same,anddamping improver for dam ping for damping m ater ial[P].U S6680349,2004.[27] Zhang Chen g,M iura T,Sumita anohybrid-baseddamping m aterial,method for p roducing th e same,andm ethod for damping usin g the sam e[P].US6566431,2003.[28] Zhang Chen g,M iura T,As ai S,et al.New app roach to des ignpolymer damping composites by incorporating low m olecularw eight organic fillers[A].T he E ighth Intern 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osite Inter faces(ICCI-VIII2000)[C].Cleveland,2000.[29] Zhang Chen g,M iura T,As ai S,et al.Damping properties and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ch lorinated polyethylene basedorganic hyb rids[A].Proceeding of Japan-China S emin ar onPolym er ABC[C].Hon gKon g,2001.[30] Zhang Chen g,M iura T,Kanek o H,et al.Dynamic m echan icalbehavior of a n ovel dampin g polymeric composite material[A].Recent Advancem ent of Interfacial M aterials Science onCom pos ite M aterials2000[C].Kyoto,2000.(责任编辑:陈石平)87第1期张 诚,等:聚合物基阻尼材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