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受热过程【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流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理解单个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通过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单一的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特征。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收集资料、设置导学案【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三圈环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三圈环流的形成。
赤道:赤道附近是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空气受冷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30°附近:受重力的影响高空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60°附近:两只气流相互挤压上升,形成低气压。
下面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各风带的空气流向。
(信风带——高纬向低纬,中纬西风带——低纬向高纬,极地东风带——高纬向低纬)二、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回忆一下气候的要素。
气温降水气候风向风速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气候的降水与气温。
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带起环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完成导学案。
(一)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学生讨论:大气运动的垂直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大气运动的水平方向有哪些,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提示:维度变化方向)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低纬高纬:温暖湿润多雨高纬低纬:寒冷干燥少雨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低压(上升):湿润,降水多(赤低、副低)高压(下沉):干燥,降水少(极高、副高)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西风(低纬高纬):温暖湿润多雨东风、信风(高纬低纬):寒冷干燥少雨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学生看书思考分析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被认为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讨论这些影响的重要性和可能的后果。
大气环流系统是指由地球自转和不均匀加热引起的大气运动模式。
这一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多个环流特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高带、极地高压带以及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而这些环流特征的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影响了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由于大气环流系统在不同季节中的位置和强度变化而引起的。
例如,东亚夏季风和北美洲西风带是两个典型的季节性大气环流系统。
当这些环流系统位置或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导致相应地区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种季节性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
这种增加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了大气环流系统。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进而引发干旱或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此外,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包括海洋运动的变化和海平面的上升。
大气环流系统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变化的大气环流系统可能导致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的变化,进而改变海洋运动的强度和方向。
这对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速,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对低洼地区和沿海城市构成威胁。
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涉及到全球水循环、气候带的移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这些影响的实质是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带来的全球能量分布和转移的改变。
然而,对于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深入了解和准确的预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周围气压和温度不同的大气层之间的空气不断流动,从而形成
一定的气流格局。
这种气流格局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大气环流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分布不均。
在大气环流的控制下,热带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大,导致热带雨林繁茂,热带海洋水蒸气含量多,热带风暴频繁;而极地地区则
寒冷干燥,气压低,气流不稳定,形成了阿拉斯加冷潮和南极大降温现象。
其次,大气环流也会影响亚洲季风气候。
冬季西伯利亚气旋增强,影响到我国华北、
东北地区,形成寒潮天气;而在夏季,亚洲大陆上空形成副高,向东推进,导致南海、菲
律宾海等海域形成季风气候。
此外,当东亚夏季风和北半球西风带相互影响时,会导致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
再次,大气环流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大气环流影响到温室气体的分布和传输,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
到降水分布、气温、气象灾害等因素。
总之,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深入研究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象学上,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空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常是数小时到数十年)内所运动的总体模式。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地理位置、天文季节变化到微观气候变化,都能影响大气环流的发展和演变。
而大气环流的变化则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天气和自然环境。
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地球自转,导致在赤道周围形成向东的风,称为东风;在两极周围形成向西的风,称为极地西风。
这种风的存在形成了大气环流的一部分,称为赤道气流和极地气流。
与此同时,水汽和热量也参与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热力循环是大气环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它来源于太阳能的照射和地球的辐射。
热力循环的产生使得气压差异、大气运动和变化,形成了热带气流、副热带气流和极地气流。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巨大。
它直接控制着气候模式,例如季节降雨和气温的变化。
例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极地气流和地球自转形成了大规模的旋转风暴,称为极涡。
极涡的发展和消失影响着全球气候和海洋环流,尤其是北半球的气候格局。
热带气流则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季节性降雨模式,例如印度-亚洲夏季风和西非-美洲季风。
副热带气流则控制着许多地区的温暖气候,例如加州和地中海气候。
此外,大气环流还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通过移动温暖或冰冷的气团,大气环流可以造成干旱、洪水、海浪和风暴。
从历史上看,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与一些重要的地球事件相关,例如印度洋季风和西班牙大荒漠化事件,它们的出现和消失与气候变化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监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很多科学家认为,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以便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总之,大气环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气象现象。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是影响地球气候和天气的两大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气体流动,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大规模的气流系统。
地球自转则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这个运动对大气环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影响1.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是大气环流中的两个重要系统。
由于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极地地区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地表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形成低压带。
这两个低压带的存在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是由来自赤道的暖空气和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
这个高压带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也有重要影响,它阻挡了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南下,使得温带地区的气候相对温暖。
3. 季风系统季风系统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季风系统是由于夏季和冬季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夏季地表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冬季地表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个系统的存在对当地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1.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是影响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里奥利力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表速度的差异而产生的,它使得大气流动受到向外的离心力作用,从而导致大气流动的偏转。
这个力对于形成台风、飓风等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它对大气流动的方向产生了影响。
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大气流动受到向右偏转(在北半球)或向左偏转(在南半球)的影响。
这个力对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地球自转和气候变化地球自转还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地球自转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而影响地表温度。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在大气中的气体流动,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其中,常见的大气环流有赤道地转循环、南北纬向环流和季风环流等。
赤道地转循环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得赤道地区气体膨胀,从而形成低气压区,而极地则形成高气压区。
这样就形成了从赤道到极地的空气流动,即赤道东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和极地高压带。
赤道地转循环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气温分布,影响季节和降雨情况。
南北纬向环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和重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在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科氏力作用最强,形成了一个向东的流动,即副热带反气旋。
在南北纬度较高的地区,地球自转的作用较弱,形成了向西的流动,即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向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地区的气温、降雨和风向等。
季风环流是由地区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季风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地区的气温、降雨和季节性气候变化。
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是影响雨季和干季交替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大气环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
- 1 -。
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模式的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模式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气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多变的系统。
其中,大气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地球气候的“指挥家”,掌控着全球热量、水汽和动量的输送与交换。
当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时,气候模式也会随之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包括低纬度的信风带、中纬度的西风带以及极地东风带等。
这些环流系统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太阳辐射是驱动大气环流的最根本能量来源。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存在显著差异。
赤道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两极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这种高低气压带的差异,导致了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地球自转也对大气环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在南半球,气流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作用使得大气环流的方向发生改变,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
海陆分布也是影响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很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这种海陆之间的季风环流,对沿海地区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地形同样会改变大气环流的状况。
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动,使得气流在山脉两侧形成不同的气候。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使得山脉南侧的印度形成了湿润的气候,而山脉北侧的我国西北地区则相对干燥。
当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时,气候模式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比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就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气候异常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得全球多地出现气候异常,如暴雨、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
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气象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长时间和广泛区域的空气运动。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大气环流常常出现异常现象。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流异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机制。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的自然现象。
这种异常现象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进而产生广泛的气候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升高,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渔业资源分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相对于厄尔尼诺现象而言的。
它是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的现象,同样会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化,并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拉尼娜现象导致从东太平洋到东南亚地区的干燥期延长,造成该地区的旱灾和农作物歉收。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对全球降水分布、飓风活动和气候异常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北大西洋涛动北大西洋涛动是指北大西洋地区海温和海洋环流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异常现象通常表现为大规模的海洋涡旋,对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
北大西洋涛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热带气旋的路径以及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气候变化。
正因为北大西洋涛动的不稳定性,使得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成为了气象学研究的难点。
四、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是指南半球大气环流的不规则变动。
它主要表现为赤道和南极之间的空气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南方涛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向的变化。
南方涛动不仅对当地经济和农业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五、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和高原,对大气环流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些地貌地势的特殊性,使得相应区域的大气环流形成独特的风系和降水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南北纬10°左右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一、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
成因:
南北回归线到30°大陆西部或内陆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冰 原 气 候 80º 70º 60º 温带海洋性 气候 40º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苔 原气 候
90º 80º 70º
干冷 温湿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60º
温湿
热干 热干
30º 20º 10º
季 风 30º 环 流
40º 10º 0º
内部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南 北 纬 40° ~ 60° 之 间 的大陆西岸
性气候
温和多雨
西欧
第9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气候
类型 苔原 寒带 气候 冰原 气候
热量带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欧大 纬度高,太阳辐 北半球极 陆和北美 射 弱 , 受 极 地 气 团 全年严寒 地 附 近 的 沿 大陆的北 或冰洋气团控制 海 冰洋沿岸 纬度最高,太阳 南北半球 辐 射 弱 , 受 冰 洋 气 全年酷寒 极 地 附 近 内 团控制 陆 气候垂 直变化明 地势高,地形起 显,气温 高大的山 伏大 随高度增 地、高原 加而降低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山 脉
南 北 回归 撒 哈 拉 线至南北纬 沙 漠 、 阿 热 带 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全年高温, 30°之间的大 拉 伯 半 岛 、 漠气候 信风带控制 干旱少雨 陆内部和西 澳 大 利 亚 岸 中西部
第9讲 │ 考向互动探究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 候 亚热带 地中 海气 候
热量带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冬季低
海 陆 热 力 温少雨,夏 性质差异 季高温多 雨 冬季温 副热带高 气 压 带 和 西 和多雨,夏 风 带 交 替 控 季炎热干 制 燥 南 北 纬 30° ~ 40° 之 地 中 海 间 的 大 陆西 沿岸 岸 南 北 纬 我国秦 25° ~ 35° 之 岭—淮河 间的大陆东 以南地区 岸
第 二 步
以 温 定 带
第三步
以水定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全年降水少 降水集中在夏季 降水集中在冬季
年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最冷月气温t(℃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t>15 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上)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0<t<15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t <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30º 20º 10º
季 风 30º 环 流
40º 10º 0º
湿热 赤道低气压带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思考: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
答案:
从气温看,年均温递减,年温差增大。 从降水看,年降水总量递减。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从气温上看,大陆西岸,年温差小,大陆内部和东岸年温差大 从降水上看,东西岸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30º 20º 10º
季 风 30º 环 流
40º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湿热 赤道低气压带
10º
0º
二、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二、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C A
D
B
二、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 南北纬10°至20°之间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成因
年降水量2000毫米
分布: 10°N至25°N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成因: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吹西南风
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吹东北风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 25°N至30°N大陆东岸
热带
非洲中部、南 全 年 高 赤道低气压 南北纬 热带草原 美巴西、澳大利 温,干、 带和信风带交 10° 至 南 北 亚大陆北部和南 气候 替控制 湿季明显 纬20° 之间 部
热量带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冬季主要是海陆热 全 年 气 温 北纬10°至 亚 洲 中 热 带 季 力性质差异,夏季主 高 , 雨 季 集 25°之间大陆 南 半 岛 、 风气候 要是气压带、风带移 中 东岸 印度半岛 动 热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
热带雨林气候
10 °
0°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种类很多,其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 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热量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气候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
赤 道 低 气 压 全年高 南北纬 带控制,盛行 温多雨 10°之间 上升气流
湿热 赤道低气压带
大陆东岸:三圈环流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大陆西岸: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六、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
气候模式图(亚欧大陆)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90° 极地 70 ° 60 °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大陆东部
90°
东风
7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55° 温带 盛行 温带 海洋性 西风 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40° 地中海气候 气候 35° 30° 亚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25 ° 20 °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 热带草原气候 信风 10 °
高山气候
学法指导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 压带) ③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①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①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 信风带控制)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小结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2)、只在大陆东岸分布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三种季风气候 3)、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度至高纬度各气候 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
气候苔原气候——苔原 冰原气候——冰沼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二、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冰 原 气 候 80º 70º 60º 温带海洋性 气候 40º 苔 原气 候
90º 80º 70º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
60º
温湿 热干 热干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赤道 低压带 分布(纬度) 气流运动 (垂直) 气流性质 (温度、湿度)
0°附近 30°附近 60°附近 90°附近
湿热 热干 温湿
副热带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极地 高压带
干冷
风带
分布(纬度)
气流运动 (水平)
气流性质 (温度、湿度)
低纬信风带 0°~30°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 35°N到55°N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控制)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 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