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和诊断原则

合集下载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史和疫情史来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等检查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此外,病原学诊断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关键,可以通过病原体的培养、PCR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结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除了诊断标准外,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来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接种疫苗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此外,对于食品加工和饮食环境的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总之,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预防感染性腹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J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畐附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腹泻diarrhea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感染性腹泻in feetious diarrhea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

3.2临床表现3.2.1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o3.2.2已排除由0血清群和O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3 实验室检查3.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疾病。

临床上,对于疑似感染性腹泻的患者,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来确定诊断。

本文将探讨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首先,病史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依据。

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就诊前的病史,包括是否接触过患有腹泻的病人、是否饮食不洁、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病症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诊断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染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腹泻通常是水样或黏液样便,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血便。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有所不同,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诊断。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到粪便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进一步推测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检查则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原体。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一步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腹泻。

然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和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因此,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总结起来,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务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然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原学检查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感染性腹泻演示文稿课件

感染性腹泻演示文稿课件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腹泻 的原因之一,如阿米巴原 虫、贾第鞭毛虫等。
抗生素使用不当
长期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 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引起腹泻。
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 食物可能导致腹泻和其他 消化系统症状。
03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A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以 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接种对象
轮状病毒疫苗主要针对婴幼儿,霍乱疫苗则适用 于特定的高风险人群。
接种建议
根据当地腹泻疾病流行情况,结合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05 感染性腹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细菌性腹泻爆发事件
总结词
大规模爆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详细描述
某地区发生细菌性腹泻爆发事件,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就诊,经调查发现是由一种 常见细菌引起,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当地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加强水源监测和食 品卫生管理,并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感染性腹泻演示文稿 课件
目录
• 感染性腹泻概述 •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 感染性腹泻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感染性腹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 的消化道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 表现。
分类
根据病因,感染性腹泻可分为细 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真菌 性腹泻等。
开展腹泻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腹泻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 是在上厕所、处理食品、换尿布
之后。
分隔食物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诊治策略一、概念广义概念:由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狭义概念 :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称为感染性腹泻。

美国感染病协会将腹泻分为三种:(一)社区获得性或旅游者腹泻 : 此类腹泻需进行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大肠 ICO157 、难辨梭菌毒素 AB 毒素的检测,以便寻找细菌感染源。

(二)院内获得性腹泻:指入院三天以上出现的腹泻.需进行难辨梭菌 AB 毒素检测。

临床治疗需口服万古霉素。

(三)持续性腹泻:指腹泻持续 7 天以上。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病人应考虑寄生虫感染。

美国感染性腹泻诊治常见问题: 1。

摄入海鲜或有海边暴露史病人,应考虑进行无菌属的细菌培养。

2。

旅游者腹泻对于经验性治疗无反应,应考虑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 3. 病人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烧,应进行结肠耶尔森氏菌培养,并增菌. 4。

右侧腹痛不伴有发热,同时合并或不合并有血样便,应进行大肠 ICO157 细菌培养。

5. 症状性直肠炎,尤其是同性恋男性患者,应进行直肠病检查,以区别梅毒性直肠炎等疾病。

6。

非炎症性腹泻,应考虑寄生虫感染。

若出现尿毒溶血综合征,应考虑 ICO157 感染。

7。

爆发性腹泻,应尽快上报卫生部门,同时对腹泻样本进行零下 70 度冷冻储藏。

8. 大便乳铁蛋白实验或显微镜下发现白细胞,可确定肠道内存在炎症,且可能为侵袭性结肠炎.常见为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感染。

“三天原则",即:住院三天以上出现腹泻,常规大便培养一般无阳性结果,约 15%—50%为难辨梭菌感染.若患者年龄≥ 65 岁,伴多种基础疾病,粒细胞缺如, HIV 感染等可考虑进行常规培养。

二、细菌性腹泻(一)常见致病菌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1。

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

2. 志贺菌属:细菌性痢疾.3。

沙门菌属:伤寒、副伤寒.4。

大肠埃希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粘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

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感染性腹泻广义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

感染性腹泻应用范围1.规定了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诊断原则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故本组病人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综合诊断。

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2 脱水期: 持续和大量泻吐,导致水和电解质 脱水期: 持续和大量泻吐,
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 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 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 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 舟状腹、哭无泪等。 舟状腹、哭无泪等。 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 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 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 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等 酸中毒表现,如呼吸深长、 酸中毒表现,如呼吸深长、神志不清等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表现等 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 天 此期持续数小时至 ~3天。
病变部位: 病变部位:主要为乙状结肠和 直肠。 直肠。 基本病变: 基本病变:弥漫性纤维蛋白渗 出性炎症。 出性炎症。 严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和中毒性脑病。 和中毒性脑病。
病原学( 病原学(Etiology) )
病原体( 痢疾杆菌(Bacillus 病原体(pathogen):痢疾杆菌(Bacillus 痢疾杆菌 dysentery)或称为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y)或称为志贺菌(shigella)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 G- 杆菌 , 无鞭 毛、无芽孢、无荚膜。 无芽孢、无荚膜。
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 确诊依据:下列 项中有一项阳性 可确定诊断。 项中有一项阳性, 确诊依据:下列3项中有一项阳性,可确定诊断。 ①有泻吐症状,粪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 有泻吐症状,粪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 ②霍乱流行期间,有典型症状,便培养阴性,但血清 霍乱流行期间,有典型症状,便培养阴性, 抗体测定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 抗体测定效价有 倍以上增长。 倍以上增长 ③在疫源搜索中,粪便培养出霍乱弧菌,在检前或检 在疫源搜索中,粪便培养出霍乱弧菌, 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显的霍乱接触史, 后各 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显的霍乱接触史,可诊断为 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显的霍乱接触史 轻型霍乱。 轻型霍乱。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导读:感染性腹泻分为急性、持续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小于14天,持续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为14-29天,慢性感染性腹泻持续时间一般大于30天。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物稀薄、恶心、呕吐、发热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感染性腹泻分为急性、持续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小于14天,持续性感染性腹泻一般持续时间为14-29天,慢性感染性腹泻持续时间一般大于30天。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排便次数增加、排便物稀薄、恶心、呕吐、发热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粪便有粘液、血便。

感染性腹泻患者做粪便常规检查后,可见粪便有粘液和血便。

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红、白细胞。

2.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感染性腹泻患者做血常规检查后,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3.血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

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尿液多为血尿、血红蛋白尿及管型尿。

4.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感性腹泻患者不仅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而且血BUN、CR、AST、ALT、BIL、LDH、CK 等都可增高。

5.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

诊断后,若确诊为感染性腹泻,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比如饮食治疗,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少喝灌装果汁;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少饮水;药物治疗,口服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吸附剂或者口服益生菌或者洛哌丁胺、苯乙哌啶等肠动力抑制剂或者甲硝唑等骄傲UN冠军药物或者硝唑尼特等抗病毒行药物;中医治疗,口服盐酸黄连素。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的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专业医院的医生或者正规药店的医师。

腹泻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WS 271-2007)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1 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 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1.2 临床表现611.2.1 每日大便次数≥3 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1.2.2 已排除由O 1 血清群和O 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届、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1.3 实验室检查1.3.1 粪便常规检查1.3 实验室检查1.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1.3.2 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 1 血清群和O 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1

感染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1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11/ Kpa(83/45mmHg mmHg) T41.1℃,P96次/分、血压 11/6Kpa(83/45mmHg)。 41. 96次 发育中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面色苍白, 发育中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面色苍白,呼吸平 无明显唇周发绀,无皮疹, 稳,无明显唇周发绀,无皮疹,大腿周围可见少许大理石 样花纹,皮肤弹性尚可,轻度失水貌,眼眶略有凹陷。 样花纹,皮肤弹性尚可,轻度失水貌,眼眶略有凹陷。颈 软,胸部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音有 胸部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 率齐,无杂音,心界不大。腹软,不胀,肝脾未及, 力,率齐,无杂音,心界不大。腹软,不胀,肝脾未及, 左下腹有压痛,移浊(-),肠鸣音活跃,脊柱及四肢发 左下腹有压痛,移浊( 肠鸣音活跃, 育无异常,但四肢肌张力高,末梢循环较差。 育无异常,但四肢肌张力高,末梢循环较差。脑膜刺激征 (-)。
滋养体扫描电镜照片
[病史摘要 病史摘要]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五岁半,幼儿园大班孩子,发烧26 26h 患者男性,五岁半,幼儿园大班孩子,发烧26h,腹 17h 抽搐1 泻17h,抽搐1次。 入院前26h自觉头昏,随后家长发现其低烧。 入院前26h自觉头昏,随后家长发现其低烧。入院前 26 17h解水样便1 无明显黏液脓血,伴阵阵腹痛, 17h解水样便1次,无明显黏液脓血,伴阵阵腹痛,明显寒 战持续1 神萎。家长给予痢特灵、感冒清口服, 战持续1h,神萎。家长给予痢特灵、感冒清口服,效果不 次日晨仍低烧,共腹泻10 10次 为水样和不消化状大便, 显。次日晨仍低烧,共腹泻10次,为水样和不消化状大便, 仍无明显黏液脓血,无呕吐及无里急后重。入院前2 仍无明显黏液脓血,无呕吐及无里急后重。入院前2h家长 发现患儿额头烫手,故急来医院诊治。 发现患儿额头烫手,故急来医院诊治。于门诊时患儿突然 抽搐1 次 , 呈双眼凝视, 四肢强直, 大便失禁, 持续约 抽搐 1 呈双眼凝视 , 四肢强直 , 大便失禁 , 15~20分钟 查大便常规异常, 分钟, 15~20分钟,查大便常规异常,立即给予鲁米那肌注和给 氧处理,急诊入院。 氧处理,急诊入院。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
蛋白介导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阻碍肠道液体吸 收,导致腹泻。
(一)细菌感染
• 4.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细菌,人的感染多来 自于海产品及海产品造成的交叉污染,在我国沿 海地区夏秋季散发病例和暴发事件中较为常见。
• 5.沙门菌:是人兽共患菌,有2500多个血清型, 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最常见,一年四季都有发 病。污染的动物、植物、加工食品和水都能引起
• 1.霍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本病传播, 患者和携带者为传染源。
• 2.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和阿米巴 痢疾,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食物、水源、日常 生活接触和苍蝇均可传播,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 条件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一)细菌感染
• 3.致泻大肠埃希菌:根据致病机制和细菌毒 • 力,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类: • ①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 • 是旅行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产生不耐热的肠毒
(一)临床诊断
• 1.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 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感染性腹泻病的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比较明显, 夏季多见细菌性感染,秋季多见诺如病毒和轮状 病毒性腹泻,冬春季节亦多见各种病毒性腹泻。 养老机构、集体单位或局部地区腹泻病流行或暴 发流行,应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腹泻。
• 近期旅行史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线索,尤其 是从卫生条件较好的发达地区前往欠发达地区旅 行。
素和(或)耐热肠毒素,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 液体而致腹泻,腹泻物中含大量蛋白质。
(一)细菌感染
• ②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通过侵袭基因编 码的蛋白介导侵袭和破坏肠上皮细胞,引起炎性 反应和溃疡,症状与痢疾很难区分。
• 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能产生溶血 • 素、志贺样毒素(或称Vero毒素)等。 • ④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引起婴 • 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 • ⑤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其毒力基因编码

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感染性腹泻的防治

并发症
1. 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严重脱水导致休克, 引起肾脏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肾前性或肾 性功能衰竭。肾性肾功能衰竭 多发生在病 后7~9天。 2. 低钾综合征:由于严重的腹泻及呕吐,引起 钾离子的丢失。 表现为:腹胀、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迟钝 或消失、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早搏、心动 过速等。心电图OT间期延长,T波平坦,出 现U波。血清钾<3.5mmol/L。
——故认为Vero毒素与内毒素的协同作用, 是致病的主要机理。
临床特征
•该病的潜伏期为:2 ~ 7日(平均4日)。 •急性起病,剧烈腹痛和非血性腹泻,数天后 发生血性腹泻,低热或不发热,严重者一周 后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并可出现窦性心 动过缓、惊厥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的高危因素:应 用抗动力药物、血性腹泻、发热、呕吐、WBC 增高、老年人及年龄较小的儿童。
我国O157:H7监测概况
近年低发 病人散发、传染源持续存在 病人各地散发,零星报告 动物感染:河南、山东、江苏 同一村庄牛/羊群群体感染 食品污染:河北、江苏、福建 市场生肉、水产品、餐厅配菜(玉米粒、胡萝卜) 存在暴发风险
发病机制
1.O157:H7具有粘附和产毒的特性。 2.粘附和繁殖的部位:盲肠和结肠。 3.Vero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作用。 肠上皮——出血性肠炎; 内皮、RBC、PLT——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功衰竭;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VIII因子——出现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副交感N的兴奋性增加——窦缓。 4. 内毒素:裂解后可释放内毒素,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70mmHg 90~70mmHg
<400mL 相当于体重 儿童5%~10%, 成人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分几类?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关于腹泻,公认的定义是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泻。

腹泻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所谓非感染性腹泻是泛指各种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腹泻,诸如营养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内分泌紊乱性腹泻等。

而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腹泻,引起腹泻的致病性生物因子分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种。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是什么?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为最主要,致泻性病原菌有:志贺氏痢疾菌、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01群霍乱弧菌及非01群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结肠炎耶氏菌、亲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拟态弧菌等。

引起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园病毒、星状病毒、肠腺病毒等。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寄生虫病原有: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虫,结肠小袋虫,隐包子虫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关于腹泻,公认的定义是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泻。

腹泻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所谓非感染性腹泻是泛指各种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腹泻,诸如营养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内分泌紊乱性腹泻等。

而感染性
的致病性生物因子分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