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案例

【摘要】让学生以探究为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两个活动进行探究:螺旋纸圈和风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经历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从而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观察;交流;汇报;总结;拓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所以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螺旋纸圈和风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经历科学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从而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对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并能在本课最后,运用所学解释暖

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以及判断白天和黑夜陆地海面的风向。从而联系了生活实际。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热空气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空气流动的原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认识空气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推测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目标: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么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活动:

学生猜谜语:风

猜测风的成因:空气的流动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课件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

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3、谈话: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门缝上部和底部的纸片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

4、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根据观察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2、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二)活动二:风的形成

教师活动:

1、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风的演示实验箱,(为了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自制了6个)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试验箱是怎样的。

2、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教师强调三点:

①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和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②实验过程风箱要不透风;

③蜡烛燃烧会产蜡油,请大家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学生自读实验要求,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期间学生小组之内可以用图画、文字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

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师生梳理,重点汇报以下几个问题:

a.实验中蚊香的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b.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有风?

学生在汇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三、本课小结

谈话总结:通过本节课几个活动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一块说)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拓展延伸

1、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能用草图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小组讨论,部分学生谈一谈)

2、判断白天和黑夜海面和陆地的风向。(教师出示课件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设计:

←热空气→

风的形成

↑受热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