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质公开课课件教案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共25张ppt)
——徐光启《农政全书》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 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矣。
——袁景晖《建始县志》 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在欧亚非地区, 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
奴隶贸易是我们全部航海事业的基础,这种贸易为我们的岛屿带来耕种 土地的劳动力,我们的岛屿因此才生产出大批的糖、咖啡、棉花,供应国内 外贸易的需要。
3、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建立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 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 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葡萄牙船只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 的货物清单
里斯本
(葡萄牙 首都)
非洲
亚洲
果阿 (印络度)
中国
长崎(日本)
澳门(葡占)
马六甲
印度洋 中转站
葡萄牙 澳 门
大洋洲
贸易 生丝、瓷器—白银
2、大西洋贸易 ——“三角贸易”
影响: ①对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
表现: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自主归纳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③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4、影响:
(1)欧洲人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给印第安人带来沉重灾难。
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后,不仅侵占和掠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而 且对印第安人进行了血腥的杀戮……从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到1570年 征服大业基本完成的78年内,大约有256万印第安人死于殖民战争之中。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主要内容;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描绘新航路开辟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细节,如船只、人物、地理环境等;
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作想要传达给观者什么信息?”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心得体会;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具备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客观分析;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案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内容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全球物种大交换,能够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客观看待跨区域大范围的物种大交换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2.时空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所涉及的流通商品与交往国家;3.历史解释:结合有关史料和信息,能够解释殖民扩张对于欧洲、亚非美、中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提高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能够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的影响以及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能够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整个单元都着重讲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
第6课主要讲述航路开辟的动因、条件与概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影响,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两课共同构成本单元的系统整体。
本节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第二子目“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三个子目“早期殖民扩张”。
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它们所展示的内容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全球海路大通并由此引发的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种、物种的迁徙与交流,以及商品的全球流动与交换,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也影响到中国的发展;随着这些联系的日益紧密,人类在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文明格局发生演变并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身上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教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第7课 《全球性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调整》
第7课《全球性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调整》一、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史料教学,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层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教材分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二课内容,围绕着新航开辟的影响展开教学。
本课内容在世界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第一节《全球航路的开辟》形成一个整体,前承世界中古史,后启世界近代史。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海路大通,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
这里的“全面更新”一方面指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全球性联系初步建立。
另一方面指西欧各国通过开辟新航路和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变革时期。
因而,新航路的开辟作为整体世界形成的起点,近代史的开端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初中社会学习,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但尚需进一步深入。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思维,但缺乏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下考察的意识,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够借助地图和文字史料的解读,知道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的全球性流通,理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
3.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动 (1)对非洲和美洲: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 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客观上 促进了非洲和美洲社会的发展进步。 (2)对亚洲:一些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大量白银流入 中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对欧洲: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 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 始积累; ●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投机活跃。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4)对世界: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掠夺大量(主要是黄金白银)
贵重金属输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物价上
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
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
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价
货币贬值
促进封建制度的衰弱和西欧
【达标训练】
1.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
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
(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
(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就开始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如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历程。
2.通过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如殖民者与原住民的交往、殖民地的开发与建设。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讨论题目。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的殖民扩张情况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利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历史感知和人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如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以及他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和探索。
2.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地区,如美洲、非洲、亚洲等,以及殖民者与原住民的关系、殖民地的开发与建设。
3.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以及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如欧洲国家的实力壮大、殖民地与母国的关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如欧洲对东方香料和黄金的渴望、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封锁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如欧洲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增加、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说课稿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课堂互动可能存在冷场或过度活跃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后采取以下措施:
1.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灵活调整课堂节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保持课堂活跃度。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和交流等前置知识。然而,他们可能对新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动因及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演变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容易陷入片面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对全球联系的影响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些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动因和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作用。这些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
(2)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国际贸易;
(3)工业革命对全球联系的影响;
(4)世界格局的演变。
2.教学难点
(1)新航路开辟背后的动力与原因;
(2)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中的竞争与合作;
(3)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4)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为现代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1.设计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2.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交流,如:“请你们小组探讨一下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及其对全球联系的影响。”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检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教师通过提问、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历史观念。
5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讲授。从新航路的开辟到殖民扩张与掠夺,再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4.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通过举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如:“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为何能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相关历史事件、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世界市场的形成如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课题为“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通过对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等内容的探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以及世界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的演变。内容主要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培养学生全球史观的关键。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五个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以及角色扮演等情景创设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入新课
1.以一张展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以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欧洲探险家的勇气和智慧。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视觉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深刻体会殖民扩张给非洲、美洲和欧洲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33张PPT)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印度洋贸易 表一 1525年葡萄牙轮船在亚洲的分布情况
问题1:通过表一的“轮船类型”和“备注”,你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透过表一的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牙在印度洋贸易中的特点是什么?
(1)印度洋贸易
表二 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船只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 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 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 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 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 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二)物种交换
[镜头穿帮]
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 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 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 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 瓜用以充饥。
1.亚洲:白银流入中国,促 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 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 场开始形成。
课堂检测
• 1.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大帆船从墨西 哥的阿卡普尔科出发,经过马里亚纳群岛或关岛后,再从圣贝纳 迪诺海峡或苏里高海峡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马尼拉。在最初的20 年间,平均每年约有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消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 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史料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 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 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 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 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2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5.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历史线索,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知识点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全球化进程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互动,以及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全球联系的影响;
(2)掌握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主要行为和特点;
3.生活实例导入:以现实生活中全球联系的例子,如全球贸易、文化交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展示,使学生了解全球化进程的起源。
2.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主要行为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历史地图:展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等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图片、视频: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 PPT: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4.互动白板: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方便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由此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换、商品流动与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文明区域的交流与碰撞,世界由分散走向联系。
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讲述世界走向整体的背景、过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历史影响。
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体现了“世界的发现”到“人的发现”的历史发展线索。
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认识新航路带来的影响,解读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基于史料研读及地图,知道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大交换的基本史实。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
2.运用地图,能简要描述“三角贸易”,理清欧洲殖民扩张的地域范围和基本的历程,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3. 基于史料研读,概括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影响,提高史料实证和多角度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4. 联系今天我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导学生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20年的春节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一年,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
每天,许多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了解今日我国和国外疫情发展情况,关注世界范围抗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制情况。
新冠病毒的肆虐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也对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世界许多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在我们感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国善意和支持的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今天的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这得益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说它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现实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世界已经联系成一个整体”的感知,渗透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教师也可使用“早期殖民掠夺”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与物的全球性流动1.人口迁移材料展示与分析材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
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
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
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
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
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
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材料二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引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合作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在《世界地图》上用箭头标出15至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教师总结:15至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美洲,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和非洲黑奴;其次是非洲,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移民。
指导学生看教材【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概况、影响。
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概况:①殖民者屠杀美洲的印第安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锐减②美洲族群混合:欧洲殖民者,以及三角贸易贩奴运动的开展,使土著的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多个族群在美洲混合。
③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3)影响①积极影响:改变世界人口地理分布,促进新民族的形成,促进美洲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世界动植物大交流。
②消极影响:人口的迁移和动物的交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美洲、大洋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过渡: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人口迁移基本上都是跨洲跨洋的长距离流动。
在缺乏新式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人类的长距离迁移耗时耗力,需要更多的食物。
因此,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 物种交换教师:新航路开辟极大地推动了动植物的跨区域交流,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归纳世界范围内动植物交流的情况,分析物种大交换带来怎样的影响?材料展示与分析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赫伯特《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原因:新航路开辟,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3)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动植物交流对人类的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
伴随着人口、动植物的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病原体的大量传入造成美洲大洋洲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另一方面,传染病也为欧洲殖民活动提供便利。
(学生读材料结合关键词梳理,整理出如下知识结构)过渡: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3. 商品流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展示地图《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与贸易图》【合作探究】观察地图,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并画出“三角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出程、中程、归程的情况。
材料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 年,长达约500 年之久。
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摘编自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简要画出“三角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出程、中程、归程的情况。
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运到非洲,叫出程;在非洲换取或抓捕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叫中程;从美洲携带大量金银、蔗糖等回到欧洲叫归程,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故称三角贸易。
(设计意图)通过识图、绘图,引导学生知道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海路贸易发展情况及三角贸易的具体史实,理解海路贸易带来商品全球流动,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培养学生时空观。
通过阅读文本资源、课堂学习及问题引导认识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作用,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解释能力和辩证思维。
过渡: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同时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跨越大陆、海洋的贸易推动商品的大范围流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联系各文明区域的作用。
因此,对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从而引起世界格局的演变。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也就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早期殖民扩张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1)扩张范围教师:观察上图,绿色和红色的部分分别代表了16世纪葡、西两国殖民地的占有状况,请同学说说葡萄牙、西班牙的主要殖民地有哪些?学生: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葡萄牙的侵略重点在于亚非。
那么西班牙呢?学生: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教师可播放“葡萄牙的殖民扩张”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了解葡萄牙扩张的情况后再讲解新知识。
(2)西葡矛盾教师:看似葡萄牙西班牙两国抢夺各自的殖民地“和平共处”,实际上,当1492年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美洲后回到西班牙时,西班牙宫廷害怕葡萄牙和它争夺这个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
为了缓和两国矛盾尖锐的局面,教皇于1493年出面仲裁,这就有了“教皇子午线”的出台。
请同学们花一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PPT上所需的关键信息(背景、实质、影响)。
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实质:葡萄牙、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该线以西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为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影响: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
2.荷兰、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1)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也很快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西葡两国的殖民霸主地位在17世纪让位于“海上马车夫”荷兰。
展示图片《荷兰的殖民扩张》(2)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在亚洲、非洲与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展示图片《法国的殖民扩张》和《16-18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地》(3)到了18世纪,英国以“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占据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展示图片《日不落帝国》【想一想】简要分析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①政局的稳定。
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改善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