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作者:韩博砚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介绍“智慧校园”的主要构成以及特点,阐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包括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与升级、校园内车辆管理系统的建设、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升级、教室配置管理的建设、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图书馆的建设等,论述“智慧校园”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并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智慧校园” 建设目标和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C-0189-02

近年来,我国各高等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效整合学校信息资源,为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对身份认证平台进行统一、信息门户建设以及针对现有信息进行整合。这些措施可以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最为先进的信息数字化环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方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的高效运行。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

2008年“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后,各个领域纷纷针对各自领域内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智慧”建设。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发展,各大高校也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所谓“智慧校园”,是指利用虚拟化、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学生、老师以及校园资源的相互交互方式,将教学、科研、校园管理、校园资源以及应用系统整合起来进而提高整体运行的灵活性,使以上五者的运行目的更为明确,响应速度大大提升,最终实现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实际上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数字化校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智慧校园”的前期建设必须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必须拥有有线与无线的双覆盖网络环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

“智慧校园”建设简单而言就是将感应器装置放入教室、食堂、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供水系统中,并将其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然后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实现教学、生活、校园系统以及校园资源的统一整合。

二、“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信息化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互联互通覆盖整个校园的信息发布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性质,实现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信息

化、网络化。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层建设、应用层建设三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建设内容。

(一)校园一卡通的建设与升级。通过师生“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门禁、考勤、进餐、签到、借书、用水等使用的管理。除此之外,针对图书借阅、排课以及消费情况和账户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WAP的方式实现,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校的管理,还可以对用户自身进行提醒,如还书期限的提醒、消费超额的提醒等。通过针对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建设与升级不仅可以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可以实现校园内部信息的整合管理,实现信息的优化与智能化。

(二)校园内车辆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内车位利用率和车位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特别是针对外来车辆的管理,对进出校园的车辆进行综合调度,方便必要时的车辆信息查阅。通过车辆系统可以分析用户的车位使用信息以及需要的车位信息,并将其发布在网络以供用户通过PC或者手机客户端进行随时的查询,同时还可以方便学校对车位进行管理,实现车位的高度利用。利用中央电脑集中对校园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并采用红外线检测器对进出车辆进行检测,同时可以使用无线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对进行过注册的车辆进行信号监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停车管理的效率,使管理形成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体系。

(三)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升级。校园监控系统是一套利用数字音频压缩、传输、存储以及回放为核心,具有图像分析、安放报警和网络通信的综合应用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建设,减少或者消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师生的安全。在不良事件发生后也可以及时进行侦察,将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

(四)教室配置管理的建设。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针对教室内物品以及人流状况进行教室内物品的补给以及教室的安排。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教室的使用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课程安排等,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到系统中以供师生查阅,这样就可以建设学校的后勤统一管理平台,在方便师生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利用GIS技术、信息技术和基本的网页技术构建基于B/S模型的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网站。通过这一技术可以让在校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校园从而针对自身的需要进行校园地图制作。这一系统将传统的纯文字型校园展示方式转换为地图与文字的方式,在方便师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宣传。

(六)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随着科技发展,各类学校纷纷引进教育技术对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是建立多媒体教室,现在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实物展示台以及音响等的普及。但是,各类学校在对本校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遵循经济性与效益性的统一。

(七)图书馆的建设。通过物联网来实现图书馆的职能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对本校的图书馆进行再建设,如有的高校现在已经实现了借阅与还书的全自化,无须人工服

务。另外,还有部分高校通过使用RFID电子标签来进行图书的归架管理。智能书车就是移动式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它集查询、定位、导航以及书架的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文献分拣、新文献上架和文献架位信息收藏的非人工操作。首先,它将书籍进行收集,安放在书车上。其次,通过阅读器对收集在书车上书籍的RFID存储信息进行识别并将文献在书车上的位置记录并显示出来,同时根据获取书籍存储架位置信息将需要上架的位置与对应的图书记录下来并在书车屏幕上加以指引,这样就方便工作人员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文献的归架。

三、“智慧校园”建设所需要的技术

(一)对信息规范与标准进行编制。“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内容就是信息化标准,它可以支撑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个系统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和相互操作。单一的编码方式是无法支撑“智慧校园”运行的,因此需要一套有效的编码方式。“智慧校园”的编码标准必须通过权威数据的分析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应用的系统规范。另外,对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流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信息化的操作流程也是极其必要的,这样可以形成与学校配套的管理模式,为学校的信息标准建设提供最为恰当的保障。

(二)对共享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建设。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将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到最后的综合利用的过程进行规范,形成最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这样可以为学校师生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利用、分析以及决策的支持。而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是通过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和安全口令的方式让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单一的用户名以及口令就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使用校园网上所有授权使用的信息服务。另外,针对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还可以进行多端开发,让师生不仅可以在电脑端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登录操作,比如开发校园网平台的手机客户端等。将校园内的异构应用、信息资源以及分散服务进行整合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信息门户,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应用系统的结合,为彼此提供信息支持、访问、传递和协作的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管理与部署,从而向用户展示最先进的“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并在彼此之间进行关联数据信息交换,实现事务的共同处理。

(三)针对多网融合的新型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当前的校园网络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各个网络之间面向各自的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整体上是分割的状态。因此,应该建设网络融合平台,在应用的层面融合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及统一监督管理。

(四)针对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进行建设。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T2T、H2T和H2H之间的相互通信与信息交互,必要的手段是无线末端的接入。实现泛在的感知信息接入和多源信息互联的前提就是建立有线与无线双覆盖的网络环境,这同样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条件。建立一个基于校园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应用且提供相应服务的网络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构建交换模块,二是构建广域网接入模块,三是构建远程访问模块,四是构建服务器群。在共享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必须可以保障快速稳定地进行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