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word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参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和良好行为。

二、教学重点:1.介绍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并达到预期目的;2.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3.讲述法,介绍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4.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开场白Bonjour,大家好!我是苏老师,欢迎大家来到本节课堂。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内容和形式。

2.引入问题Q1. 你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吗?Q2.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3.简介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绿动未来,美好校园”。

它包含以下四个部分内容:1.学科知识实践: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满足学科实践要求的活动,通过实践增强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2.技术创新实践: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技能,开展科技制作、发明创造等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实践,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加深社会责任感和拓宽视野;4.文化背景实践:学生能够了解、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外部文化等,提高文化素养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4.关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与要求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参与活动或建议老师安排活动;2.活动内容应符合学校、班级规定,遵守安全、玻璃杯厂,环保、文明等道德规范;3.活动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活动内容,互相帮助、相互学习;4.活动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学科、技术、文化、社会实践等不同类型,撰写报告、笔记、感想及展示等。

苏教版科学六下《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应用》教材主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册书共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主题,内容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科学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科学现象或者展示一个科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现象或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全册教案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着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

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

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

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根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要表达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5、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效劳和探究活动的常识。

使学生具有根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活动安排:1 家乡风俗一、目的意义: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均有各地的乡土人情及民俗民风。

2、在实践中让学生养成“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实际判断正误、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1、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数据。

2、收集中华民族有关节日的风俗。

三、时间安排:1~2周。

四、教学过程:1、芝麻开门:〔1〕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包括的类型也很多。

〔2〕让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元日?,然后让学生说说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关于“春节〞你们知道哪些风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情系母校活动目标: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信息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5、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为母校留下永恒的记忆。

活动安排:1、参观学校,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重温记忆中美好的往事,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应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走访校长、老师,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做成展板或拍成照片做留念。

3、建立一个班级网站,便于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把想对母校和老师同学说的话写下来,一起交流。

2、奇妙的网络世界活动由来:当岁月的钟声再 1 世纪敲响,网络世界的脚步在悄然迈出,1/ 3我们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

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和推动发展应该从儿童抓起,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倡导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大家运用网络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调查,对当今时代的变化有一定了解。

2、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信息化技术在当今时代,在我们生活中所处的作用和地位。

3、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为他们提高网络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搜集各种有关电脑和网络的资料,以及运用网络的好处。

活动过程:一、谈话揭题你们知道国际互联网吗?那是最大的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将世界各地的局域网联成一个整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综合应用》教案设计 (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综合应用》教案设计 (2)
教学重点
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独立收集信息,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实际需要,通过计算、比较,有序思考,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观察信息、分析信息
1、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
三、分析信息 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
(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
(3)讨论:⑴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
是什么意思?
⑵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又是什么意思?
⑶如果一个同学身高1.5米,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
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
(4)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
如果去时乘火车,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时乘飞机,买飞机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项费用合计为822+1818+1750=4390(元)
四、小组合作、实践运用
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
(1)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应用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缺乏信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2)如何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在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数学(1)认识时间:学习钟表的读法和换算,了解24时计时法;(2)货币单位:学习人民币的换算,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单位。

2. 第二课时:科学与自然(1)探索自然现象:学习天气、季节的变化原因;(2)了解科学技术:了解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学习科技产品的作用。

3. 第三课时:社会与文化(1)认识国家:学习我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2)了解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特点、传承与发展。

4. 第四课时:健康与生活(1)生活习惯:学习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心理调适方法。

5. 第五课时:艺术与审美(1)艺术欣赏: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2)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质量;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教科书;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实物:如钟表、货币等;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活中的数学2. 第二周:科学与自然3. 第三周:社会与文化4. 第四周:健康与生活5. 第五周:艺术与审美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4.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3综合应用(2)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3综合应用(2)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21~124的“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绿地面积”(一)阅读分析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先自己观察(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3)再集体交流3、解决表后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1)看书了解(2)学生补充介绍(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二、复习“保护水资源”(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1、播放2020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各部分课文内容,增加知识面。

2.了解安全常识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

4.掌握简单科学实验方法、基本理论,体验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单元内容。

2.安全常识教育。

3.观察力的训练。

4.科学实验教学。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直观、生动、形象。

2.问答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知识点预测1.英文单词、词组认读。

2.知识点讲解。

3.练习题讲解。

4.预判下篇文章。

第二节:安全常识教育1.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2.学习如何避免危险。

3.模拟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自主讨论如何危险。

4.交流讨论,互相检查。

第三节:观察力的训练1.照片判断,引导学生认真看会每一张照片。

2.观察身边事物,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答案。

3.小组讨论,展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第四节:科学实验教学1.选择适当科学实验,例如,静电实验,光线直线传播实验等。

2.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学生实验目的和步骤。

3.配备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组装实验器材。

4.实际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记录温度、重量、时间等数据。

5.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并撰写实验总结。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英语、安全教育、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本单元的内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观察能力,在科学实验中更好地体验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与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综合应用》教案设计 (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综合应用》教案设计 (3)
总课题
总复习
总课时
27
第26课时
课题
综合应用
课型
复习
授课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
1、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4、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教案第一章:分数的应用1.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1.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场景中的分数应用。

1.3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分数应用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2.1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2 学会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属性。

2.3 实际操作:利用几何图形制作美观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时间的计算与规划3.1 学会计算时间,如时、分、秒的换算。

3.2 掌握时间的规划方法,如制定时间表、日程安排等。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1 学会收集数据,如调查、实验等方法。

4.2 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如图表、统计等。

4.3 数据分析:学会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1 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浮力等。

5.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3 实践操作:进行科学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章:环保意识与行动6.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6.2 学习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6.3 实践行动: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社区清洁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七章: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7.1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7.2 学会自我调适方法,如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等。

第八章:网络素养与安全8.1 学习网络基础知识,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

8.2 提高网络素养,学会安全上网,如个人信息保护、识别网络谣言等。

8.3 实践操作:进行网络素养测试,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九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9.1 学习人际关系知识,了解与人相处的原则。

9.2 掌握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9.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练习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毕业总复习8综合应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毕业总复习8综合应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毕业总复习 8 综合应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8 综合应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

具体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识别与运用,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概率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概率计算的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综合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篇关于某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某班级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该班级男女生概率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进行解答,并讲解概率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某学校三至六年级共有学生1200人,其中三年级有360人,四年级有380人,五年级有200人,六年级有260人。

求该校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的概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概率计算来解决问题?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运用方法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一)》word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一)》word教案

综合应用第1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P118——119“住房的变化”。

知识要点1.复式统计表。

2.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析。

3.求平均数的应用问题。

4.综合实践——社会调查。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引导同学们综合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作用的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受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同学们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建议【新旧教材差异】.住房的变化是教材新增的实践活动内容,教材以现实生活材料为载体,着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作用的体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1996年至2000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及了解自己家庭、同学家庭1998年至20XX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编排。

教材首先提供了1996年——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数据,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思考“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的意义——有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超过9平方米,有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9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庭1998年、20XX年和20XX年底住宅建筑的总面积和当时的人口数,算出这三年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并填写表格。

在学生各自调查、统计的基础,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全班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回总在一起,算出这三年全班同学家庭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材通过“全班的数据怎样汇总可以更快一些”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2.应用word教案 (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2.应用word教案 (4)

2、应用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应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或器具。

科学知识:知道运用科学原理可以设计制作许多物品来提高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善始善终的从事一件事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经历活动中感受应用的意义。

难点:制作空气动力的玩具小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等学生准备:小船设计图预习提纲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的意义1、出示历史上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谈话:历史上有许多把科学原理运用到制作上的例子。

当一项科学原理被发现以后,一些科学家就尝试着把它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2、指导阅读科学原理应用例子(1)思考:科学家们分别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应用的?取得了什么成果?(2)交流教师伺机板书(3)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原理应用的例子吗?填写到你的《同步学习与探究》上面。

3、交流:通过以上这些例子,你想到了什么?4、小结:把科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在熟练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等工作。

还要及时解决这一复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动力小车。

1、教师首先出示一个吹足气的气球,提问:如果一松手,气球会怎样?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2、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空气反冲原理。

3、谈话:下面我们要应用空气反冲原理制作一辆小车。

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小车跑的更远。

首先,观察老师的成果。

4、教师出示制作的小车用粗糙的轮子,祈求吹得小,车身用厚纸片做。

5、松开气球,让小车前进。

6、设问:小车跑的快吗?如果我想让它跑的更快一些,我该怎么做呢?7、小结:小车的轮子以选择大小适中,轮纹摩擦力较小为好。

并且,轮子的轴的安装与车身的拼装都要恰当,避免卡住等:制作小车的材料竟可能选择轻便的材料。

8、谈话:你们想不想拥有自己的一辆小车啊?请同学们画出设计图。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6.2.应用》word教案 (1)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6.2.应用》word教案 (1)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2.应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气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气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二、探索和调查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应用》教学设计苏教版六班级下册《应用》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2。

能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3。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4。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学问:1.知道张衡创造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2.知道瓦特创造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气。

3。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2。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教学步骤: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学问和本事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事,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事。

2、你知道在科学的进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3、同学相互沟通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4、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5、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6、要想在角逐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留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7、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学问?8、同学动手制作。

9、小车进行角逐。

10、相互沟通有关小船的资料。

11、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洁材料。

(应当配有文字说明)12、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13、争论相互沟通。

14、同学依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预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5、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16、今日,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17、其实,科学进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你在平常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依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毕业总复习 8 综合应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毕业总复习 8 综合应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毕业总复习 8 综合应用苏教版教学目标1.深化对加减乘除运算和分数的理解与应用2.提高解决多步问题的能力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准确使用各种数学符号和语言5.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篇章:综合应用本章节主要是总复习,将前面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衔接。

1.每个人 5 元钱,共有 18 个人,购买了面包和牛奶,用了 70 元。

面包每袋 3 元,牛奶每瓶 5 元,求购买的面包和牛奶各有多少袋/瓶?2.爸爸把一块玻璃板按下图上的方法分成 21 份.以1,2,3,…,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为加数,使它们的和等于 21 份块数的整数倍,求加数有哪些?3.小明放大了一张能放到纸上的二维码,测得边长是 X 厘米。

如果放大 5 倍,边长增加了 10 厘米,请计算这张二维码原来的边长和放大后的边长。

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现知识点,通过课堂合作、交流和分享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探究教学、讲授教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解决、演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融合。

教师会用 PowerPoint 和录屏等方式,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帮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生活实际的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练习1.饭店做两种鱼,每斤 50 元,成本比例分别为 5:7,其中一种售价每斤 110 元,另一种售价每斤 95 元,卖出这两种鱼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二,求鱼的总成本。

2.把一个五位数的个、十、千三位上的数字都调换,得到一个比原数字小多少的新数?3.如图,甲乙两根木棍相交于 M 点,另有一根长为 3 厘米的木棍摆在平面上,与甲乙两根木棍都相交于 L 点,其中甲 M=4cm,在甲、L连线上,点 N 在 L 点外、甲 M 线段上,使 M N:L N=2:3,求甲 L、乙 L 两线段长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 综合应用(三)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综合应用(三)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三)复习教案苏教版1、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从数学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2、沟通相关知识,能够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统计图。

知识链接1、能够把所研究的绿地面积问题用统计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

2、相关知识的相互沟通。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2、指导同学们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4、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同学们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阅读分析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二、实践反思1、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2、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3、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4、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5、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6、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习题精编1、xx年我国城市人均园林绿地面积排行榜前名:堰:244、1平方米/人广州:178、76平方米/人深圳:177、62平方米/人南京:136、72平方米/人贵阳:105、35平方米/人马鞍山:75、8平方米/人江门:61、59平方米/人湘潭:59、35平方米/人无锡:53、93平方米/人大庆:50、87平方米/人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

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统计图 xx年2月2)看图回答问题:A、园林绿地人均面积最多的是(),比园林绿地面积最少的城市人均多()平方米,多()%(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B、自己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
合应用》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综合应用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教科书P118——119“住房的变化”。

知识要点
1.复式统计表。

2.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析。

3.求平均数的应用问题。

4.综合实践——社会调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引导同学们综合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作用的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受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同学们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建议
【新旧教材差异】.
住房的变化是教材新增的实践活动内容,教材以现实生活材料为载体,着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作用的体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1996年至2000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及了解自己家庭、同学家庭1998年至2006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编排。

教材首先提供了1996年——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数据,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思考“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的意义——有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超过9平方米,有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9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庭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底住宅建筑的总面积和当时的人口数,算出这三年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并填写表格。

在学生各自调查、统计的基础,进一步要求学生把全班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回总在一起,算出这三年全班同学家庭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材通过“全班的数据怎样汇总可以更快一些”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教材还要求学生进一步交流参与调查统计活动的体会,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体会成功、升华认识。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帮助
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均居住面积”与“人均建筑面积”的含义,介绍我国在住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策略提示】
1.课前准备。

提前通知学生了解自己家庭在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底的住宅建筑总面积和当时的人口数,并作相应的记录。

2.适当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启发学生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体验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经历求平均数、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结合数据的分析和实际生活中相关事物的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链接
1.复式统计表教科书
2.折线统计图教科书
教学过程
1.复习。

出示复习题。

下面是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4——10日)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北京市2004年4月4~10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一周中。

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2.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出示课本118页说说是一幅什么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人均居住面积”。

(2)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计算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求“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3)思考第2题,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再在全班交流。

在交流时启发学生回答:1999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数据是从多少个城市中统计得来的猜一猜这个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9.78平方米是669
个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不是每一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大于9.78平方米会不会有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少于9.78平方米
3.填表。

组织学生把课前了解到的自己家1998年、2002年、2006年人均居住面积和口情况填在118页的统计表中,并算出自己家里人均建筑面积。

4.汇总、统计。

指导学生把全班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完成119页的统计表。

(统计时提示学生先分小组用计算器算出本小组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的和,在把各小组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数的和分别相加,从而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总和与人口数的总和。

并算出相关年份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5.完成统计图。

要求学生先思考画怎么样的统计图,然后动手画一画。

6.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收获和体会。

7.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并交流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