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物理 沪科粤教版
粤教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课件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粤教沪科版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8.1 认识压强
同在雪地的行走的人,脚踏滑雪板为什么不会陷入太深,而直 接在雪上行走的人脚陷得却很深?
为什么书包带越宽背起来 越舒服?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 的力叫做压力
一、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 压力的大小:若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等于物体的重力.
四、连通器和船闸
三峡大坝的双线五级船闸全长6.4公里,船闸上下落 差大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规模 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
四、连通器和船闸
船闸工作原理: 在水位集中跌落的情况下(例如,建造闸、坝处),用 以保证通航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利用河水灌溉农田,或 者利用水力推动水力发电机进行工作时需要在河流上修 建拦河坝,用以提高水位。
(接下一页)
1649年到1651年,帕斯卡同他的合作者皮埃尔 (Perier)详细测量同一地点的大气压变化情况,成为 利用气压计进行天气预报的先驱。 1651年帕斯卡开始总结他的实验成果,到1654年写成了 《液体平衡及空气重量的论文集》,1663年正式出版。
(接下一页)
此后帕斯卡转入了神学研究,1655年他进入神学中心 披特垒阿尔。
12岁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 开始师从父亲学习数学。
(接下一页)
1631年帕斯卡随家移居巴黎。父亲发现帕斯卡很有 出息,在他16岁那年,满心喜欢地带他参加巴黎数学家 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国巴黎科学院的前身)的学术活动, 让他开开眼界,17岁时帕斯卡写成了数学水平很高的 《圆锥截线论》一文,这是他研究德扎尔格关于综合射 影几何的经典工作的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演示实验1)比较(1、4)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2)比较(1、2、3)数据可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 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结论。 3)比较(5、6)数据可得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密度有关系的结论。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课件及答案
开瓶盖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表示正确的是
(C
)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3.完成下列各图(图6-5-10),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如图所示: (1)
(3)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2)
(4)
(5)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 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杆的平衡条件.
等概念.
2.会画力臂.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1.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
杆.
(1)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如图6-5-1中的
点O
.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2)使杠杆转动的力是动力,如图中的 F1 . (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阻力,如图中的 F2 .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1.如图6-5-6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
杠杆B端的力.已知OA⊥AB、AC⊥OB.图中F的力臂是
(A
)
A.OA B.AC
C.OC D.AB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六章 6.5
1.解析 由图可知,BA是力F的作用线,OA⊥AB, OA为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OA表示 力F的力臂. 答案:A.
物理
八年级 下册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如图6-5-3中的OC. 2.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作图法:
图6-5-3
(1)在杠杆上找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力的作用点;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浮体论>>正因如此,才发明了潜水艇和母舰。
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他说一句名言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
2、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3、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1、筷子提沙子实验现象:沙子被提起2、纸托水现象:水不流3、瓶吞鸡蛋实验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4、试管上升实验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三、小结本课四、作业:课后完成学习活动卡第三页A、B、C、D、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件9.1 认识浮力
F向下
F向上
结论:
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 向 上 和向 下 的压力 差 产 生的。
浮力的大小:F浮=F上 — F下 (压力差法)
1、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 。
2、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水中,上表面 离水面5cm,它在水中上表面受压力为 5 N, 下表面受水的压力为 15 N,该铁块在水中受浮 力为 10 N。
9.1 认识浮力
体验浮力
• 将瓶盖旋紧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有 什么感觉?
•
观察下面的图,带着问题思考、讨论、交流
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
护卫舰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
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飞艇为什么能飞到空中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托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方向
活动1:比较金属块在水中和空气中测力计 示数
的体积实大验,中所 应注意些什么?
受浮力大。
1、在下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 大 鱼的 说法正确, 小 鱼的说法不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
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排开液体体积 有关, 而与 浸入液体的深度 无关。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将 铁块浸入水中,设铁块下底面与 水面的距离为h,则水对铁块的 浮力F浮与h的关系应是:
比较①③④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 中的 深度 无关。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有关 ,跟液体的密 度也 有关 ;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 体所受浮力则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 度 无关 。
因为:游泳者 潜入水中比浮 在水面上游泳 时,浸入液体
4、如图所示.是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如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全部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全部教案6.1 怎样认识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知道力的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2.教材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生活事例,认识力的普遍性,归纳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活动、实验,感知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
本节课的编写思路:总体上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编排。
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列举一些来自生活、生产、自然界中“用力”的事例,让学生对“力的普遍性”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然后通过活动1,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力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了解“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接着利用图片,通过介绍一些力的大小让学生学习力的单位,并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在认识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活动2,学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后通过活动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三要素”。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具体、直观,是学生感知“力”的途径,同时,也是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认识力的三要素的基础,因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3.教学建议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了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因而,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本节课的三个活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上好本节课的重要方面。
力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教科书上的图片,也可以播放与图片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用力”事例的视频,如马拉车,人推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同时也隐含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能够产生作用效果”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和理解“力”。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2. 阿基米德原理1
B.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首页
末页
巩固练习我能行
3.如图所示,体积相等、形状不同的铅球、铁板 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则( D )
A.铁板受到的浮力大 B.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C.铅球受到的浮力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巩固练习我能行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探究浮力 的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情景。下列 四幅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F4.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突破难点我 最酷
解:(1)由图可知,圆柱体重 G=2 N, 由图知,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5 N, 故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全浸入时):F 浮=G-F′=2 N- 1.5 N=0.5 N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2 cm= 0.12 m, 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ρgh=1×103 kg/m3×10 N/kg×0.12 m=1 200 Pa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5.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否 存在一定的关系呢?
首页
末页
探索新知我能行
知识点1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否存在一
首页
末页
巩固练习我能行
(1)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的 操作步骤应该是:丁→ 乙→甲→丙 。 (2)若以下等式 B (填序号)成立,则 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A.F2-F3=F1-F4 B.F2-F1=F3-F4 C.F3-F1=F2-F4 (3)若物体体积为10-4m3,则当物体浸没在 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1 N。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阿基米德原理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液体)、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演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浮起来?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讲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和不同体积的液体。
2. 学生通过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浮力。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 怎样认识力
改
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
变
•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 形变) •二、力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观察下列现象,想一想,为什么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对甲物 体也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 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施力物体。
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 _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形__状__,_____ ___使__物__体__发__生__形__变__。
四、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用手压弹簧,当用力大小不 同时,弹簧的形变是否相同
6.1 怎样认识力
一、什么是力
• 观察下列图片,发现他们的特点
工人 男孩 女孩 女孩 磁铁
物体
推 举 拉 提 吸引
作用
车 杠铃 弹簧 水桶 铁钉
物体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举、拉、 提、吸引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结论: 力是指物体对物体作用
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 牛,符号为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一个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0N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且同时发生,同时消失。
小练习:
1. 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 ____手___,受力物体是 __排__球__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力_的__作__用___ _是__相__互__的____。 2. 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 定没有力的作用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子、电饼铛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 上浮 ·
· 悬浮 漂浮
F浮 < G · 下沉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水中蛟龙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上浮、 下潜和悬浮,靠改变自身的 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潜水艇自重的改变取决于水 舱内充水或放水的多少。
2、气象探测气球
工作原理:
——球内充有密度比空气小得多得氢 气,用于气象观察。F浮>G物时气球上 浮;放掉一部分气体后,体积变小, F浮<G物 气球下降.
第九章 第三节
知识回顾
1、浮力的定义
—— 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 到液体(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 做浮力。
浮力计算方法: 称重法: F浮=G — F’
2、浮力的产生原因 ——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 的和向下的压力差。
F浮= F向上 — 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 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重力。
F浮 = G排 = m排g =ρ液gV排
物体的浮沉条件
1﹑下沉
F浮<G
F浮
G
2﹑悬浮 —— 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F浮=G
并可停留在液体里的任何深 度的地方。
﹑
F浮 G
3﹑漂浮 —— 物体停留在液面上,
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F浮=G
F浮
G
物体的浮沉 取决于
物体所受的浮力 和重力的大小
F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 F浮 = G
3、浮筒打捞沉船
工作原理:
——通过改变自身重力 的方法 来控制浮沉。
小结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物时,物体就下沉. •当F浮=G物时,此时物体将悬浮或漂浮 •当F浮>G物时,物体就上浮.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4. 神奇的升力》
1
飞机为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像鸟一样遨游天空?
2
了解一下目前世界最大的飞机 安-225运输机
3
猜想: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1.可能是受空气的浮力作用 ( × )
2.飞机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时才会腾飞,可见,使飞机升
空的力一定与飞机的运动有关。( √ )
4
1.流体: 水、空气等具有流动性,我们称之为 流体。 2:流速:流体流动的速度。 3.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 种奇妙的特性。
23
4.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__流___体,当 流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__小____;流速越小的 位置其压强____大_____. 5.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当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 速___大_____,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__小___ 而压强 ___大_____,这一压强差,就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18
跑车的尾翼
19
工厂的烟囱为什么那么高?
20
1.在地铁或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要离开 站台一米以外,其主要原因是( C ) 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 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飞尘 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 “吸”向车辆造成危险 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空气流速加快, 易将人吹向后倒地
5
活动1:倔强的纸片
向两张下垂的纸中间吹气,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互相平衡的两张 :-----------------------
- 纸相互靠拢
6
思考:①吹气前后,互相平行的两纸条间的气体与两纸条外侧的气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②吹气前后,你认为两纸条间的空气压强与纸外侧的空气压强,有什么变化? ③如何解析你所看到的现象?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下《6
6.3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⒉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⒊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N/Kg的物理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感知重力的存在,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⒈演示:①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⒉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三、新课教学什么是重力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粉笔。
水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水。
⒊重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
⒋注意说明:重力、重量、物重等说法。
四、重力的大小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
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⒈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⒉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⒊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不同,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说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㈢、g 的值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粤教版)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7.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
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9.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0. 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11.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1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13.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14.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是 P= .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15.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16.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 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 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17.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18.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9.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20.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21.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22.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 G物物体上浮;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 排不同) .2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 .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F=F1-F2 三、力的平衡三、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运动和力的关系:(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一、质量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 t 、 g、 mg。
4、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5、能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6、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不能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3、单位换算:1 g/cm3=103kg/m34、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5、记住水的密度。
6、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7、会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四、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公式:F浮=ρ液gV排五、物体的浮与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2)盐水选种(3)潜水艇(4)热气球第八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
4、压强(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2)压强的定义式: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3)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1Pa=1N/m2。
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S2/S1;当满足受力面积S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F1/F2。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