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篆书书法字帖(邓石如)

合集下载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内有高清字帖)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内有高清字帖)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内有高清字帖)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

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遍临秦汉名碑,参以隶书笔法,开清代篆书新境界,成为唐代以后篆书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

邓石如艺术成就之高,在当时即享誉书坛,与他同时代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

他的篆书和隶书互相影响,其篆书的起笔方式,以纵向用笔来写横画,以横向用笔来写竖画,加强笔画的立体感。

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一、篆书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笔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2、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3、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4、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5、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6、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2009-08-07 17:36第三讲邓石如篆书技法邓石如(公元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

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

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

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

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

有关篆书的基本笔画及邓石如篆书的笔法,介绍如下: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2、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图二)上十3、弧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弟子职》是邓石如62岁时所书。

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

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

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

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

比秦篆稍收其长,比汉篆稍展其方。

密集处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长脚,但也并非尽然。

以前的习气逐渐减少,足见其字已愈来愈成熟了。

因页数较多,分三次上传。

(后附《弟子职》全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释文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见善从之,闻义则服。

温柔孝悌,毋骄恃力。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必就有德。

颜色整齐,中心必式。

夙兴夜寐,衣带必饬。

朝益暮习,小心翼翼。

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少者之事,夜寐蚤作。

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

沃盥彻盥,汛拚正席,先生乃坐。

出入恭敬,如见宾客。

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

始诵必作,其次则已。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

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

后至就席,狭坐则起。

若有宾客,弟子骏作。

对客无让,应且遂行。

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复业。

若有所疑,捧手问之。

师出皆起。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

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置酱错食,陈膳毋悖。

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

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

饭是为卒,左酒右酱。

告具而退,捧手而立。

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

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

墨香集名人佳作.邓石如书法《篆书作品》

墨香集名人佳作.邓石如书法《篆书作品》

墨香集—名人佳作.邓石如书法《篆书作品》墨香集—名人佳作邓石如书法《篆书作品》伍启中丁卯(1987年)作邓石如像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

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

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

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

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

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

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

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

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邓石如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

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

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人推为清代第一。

生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

喜好游历名山胜水。

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

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

”这样一位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全靠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

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书刻自给。

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陆续认识了南京梅缪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

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

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2011-05-13 08:25:42| 分类:洪亮书法论文 | 标签:篆书笔法邓石如中锋笔划|举报|字号订阅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洪亮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我们从穆孝天《邓石如书法评传》中得知:其祖父邓士沅,精书法,历史,耕读传家。

父亲邓一枝,随其父读书识字,擅长诗文、书画、精刻印。

母亲是怀宁文学(秀才)陈玉若的幼女,生二子三女。

邓石如是长子,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喜欢书法篆刻。

9岁从父亲读了一年书,因家贫而缀学。

“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

砍柴贩饼,补贴家用。

17岁那年,走出家门,开始了他的交游人生。

18岁结婚,4年后夫人潘容度去世,之后他一直独身,以书法篆刻为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有安徽各地、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北京、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结交了大量的朋友知己。

在游学过程中学习,更在游学过程中传播自己的艺术,名震京城内外。

直到42岁,经朋友介绍,娶盐城沈绍芳之女。

这个自称“非海内名士不嫁”的姑娘,芳龄20,嫁给了这位当时已颇具盛名书法篆刻名家邓石如,为邓石如生下一子三女。

可惜,沈氏39岁去世。

因子女年幼,遂于第二年娶妾程氏,曾有过一子,8岁夭折。

邓石如也在63岁那年去世。

身后,子女和程氏等得到了知己李兆洛和弟子包世臣的帮助与扶持。

子邓传密能继家学,亦擅书法。

清中期开始流行篆书,代表书家有王澍、段玉裁、钱坫、洪亮吉等,都是烧毫作字,烧毫成了当时篆书书写的定法,意在书写出线条均匀的铁线篆(或称“玉筋篆”)。

邓石如生长在安徽乡下,并没有受过这类烧毫书写的教育,因此,他作篆书,从一开始就是使用普通毛笔,且长锋羊毫。

于是,邓石如写篆书不描字,而是书写篆书。

由于邓石如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篆隶同时进行,因此,所作篆书往往带有隶意,这在当时来说是破天荒的。

他在京城高官宅府中作字,令当时众多名家大为赞赏,也有蔑为“野狐禅”。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邓石如(公元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

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

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

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

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

有关篆书的基本笔画及邓石如篆书的笔法,介绍如下: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2、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图二)上十3、弧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版)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版)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版)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弟子职》是邓石如62岁时所书。

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

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

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

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

比秦篆稍收其长,比汉篆稍展其方。

密集处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长脚,但也并非尽然。

以前的习气逐渐减少,足见其字已愈来愈成熟了。

因页数较多,分三次上传。

(后附《弟子职》全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释文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见善从之,闻义则服。

温柔孝悌,毋骄恃力。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必就有德。

颜色整齐,中心必式。

夙兴夜寐,衣带必饬。

朝益暮习,小心翼翼。

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少者之事,夜寐蚤作。

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

沃盥彻盥,汛拚正席,先生乃坐。

出入恭敬,如见宾客。

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

始诵必作,其次则已。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

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

后至就席,狭坐则起。

若有宾客,弟子骏作。

对客无让,应且遂行。

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复业。

若有所疑,捧手问之。

师出皆起。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

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置酱错食,陈膳毋悖。

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

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

饭是为卒,左酒右酱。

告具而退,捧手而立。

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

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标注释文)?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弟子职》是邓石如62岁时所书。

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

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

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

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

比秦篆稍收其长,比汉篆稍展其方。

密集处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长脚,但也并非尽然。

以前的习气逐渐减少,足见其字已愈来愈成熟了。

因页数较多,分三次上传。

(后附《弟子职》全文)。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释文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见善从之,闻义则服。

温柔孝悌,毋骄恃力。

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必就有德。

颜色整齐,中心必式。

夙兴夜寐,衣带必饬。

朝益暮习,小心翼翼。

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少者之事,夜寐蚤作。

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

沃盥彻盥,汛拚正席,先生乃坐。

出入恭敬,如见宾客。

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

始诵必作,其次则已。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

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

后至就席,狭坐则起。

若有宾客,弟子骏作。

对客无让,应且遂行。

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复业。

若有所疑,捧手问之。

师出皆起。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

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置酱错食,陈膳毋悖。

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

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

饭是为卒,左酒右酱。

告具而退,捧手而立。

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

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

墨香集篆书欣赏.邓石如书法作品精选

墨香集篆书欣赏.邓石如书法作品精选
峨眉雪:雄伟壮观的四川峨眉山雪景。
巫峡云: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纤丽奇俏,常有云雾缭绕,美景奇观。
洞庭月:洞庭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洞庭月色美不胜收。范仲淹《岳阳楼记》描绘道:“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
彭蠡烟:江西鄱阳湖又称“彭蠡湖”,湖上烟波浩淼,蔚为奇观。
潇湘雨:指“潇湘夜雨”,为“潇湘八景”之一。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他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享誉艺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但他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有着不愿媚俗取巧的顽固,以石自比,以顽石自况,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他的好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给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人生一达这种境界,艺术的深沉和久远便应运而生。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书于嘉庆改元春正月(1796年春)。

清代|邓石如篆书册,邓氏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

清代|邓石如篆书册,邓氏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

清代|邓石如篆书册,邓氏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

此为邓石如《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无锡博物馆藏。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入簟皆绿,雨过蝉声,风来花气,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灵台无主,一味鹘突,岂包荒之谓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恶太分明,遇有不平,触机辄发,以此涉世难矣。

请取此语为终身之韦弦,一言而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凡人及语,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惟韩魏公不嘫,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而辞气和平,乃如道寻常事。

好丑太明则物不契,则人不亲。

是内精明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受益才称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留影。

故君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邓石如篆书。

邓石如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

他的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他的行草书比较而言,不如篆隶功力深厚,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这里不再赘述。

总观其四体书法,以篆书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

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在本站篆刻欣赏里有专门介绍。

邓石如《千字文》,临篆必备(高清版)

邓石如《千字文》,临篆必备(高清版)

邓石如《千字文》,临篆必备(高清版)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

有人把他归为皖派,更多的人因为推崇他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为“邓派”。

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遍临秦汉名碑,参以隶书笔法,开清代篆书新境界,成为唐代以后篆书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

邓石如艺术成就之高,被誉为“国朝第一”、“碑派第一人”,特别是晚年的篆书,以长锋软毫写就,笔力圆涩厚重,雄浑苍茫,力透纸背,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

他所谓“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和“计白当黑”的理论,至今为书界所重视。

计白当黑——邓石如书作章法二例

计白当黑——邓石如书作章法二例

112篆书《唐诗集句》轴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轴,纸本,纵116.7厘米,横34.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邓石如篆书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在用笔上,融合汉碑篆额及秦汉瓦当笔意,追求书写意味,为后世学篆书者开了方便之门,影响巨大。

这一点,在这件立轴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作的意义还不仅于此,邓氏在本来极为寻常的幅式中体现出对布白不同寻常的表现力,结体及章法新意迭出,出色地实践了其所倡导的“计白当黑”的造型理念。

首先,在结体上,较之秦代及清前期小篆作品,此作更具写意性,其字形打破了先前小篆书长短宽窄整齐划一,笔画横平竖直的简单排列方式,极尽展促、开合、欹正、高矮、向背、平斜变化之能事,形态各异又尽得天然。

有些字通过笔画与部首的伸缩和腾挪,于平中见奇,跌宕多姿,如“边”字的左高右低,“松”字的左低右高,“初”字“刀”部的上缩,“晴”字的上下错落,以及“松”字木旁下部,“最”“人”“仙”字单人旁长垂笔的长短错落等,不一而足。

由于其点画粗细及书写节奏变化较小,所以其结体安排颇具“画”意,成为构成全幅空间的一个个富有趣味的基本单位。

从局部看,单字结构的变化避免了全篇气韵的平板,同时也有效地配合了全局章法的腾挪变化,有意无意间产生了一些颇有意味的空白空间,如作品右上方“野”“古”“初”三字重心上提与“鹤”“仙”“晴”三字之间形成了正文中较大的一块扁长方空白,“初”字的长垂笔自左上向右下斜出,在左边划出了一块三角形的空白,既打破了平板,又连接了行气,其他如“人”“巢”二字一个朝左,一个朝右,背向分离,留出的字间空白,“边松、掌上”四字中间的空白等。

这些空白不拘一格,形态各异,使作品在紧密的结体之外平添空灵感,同时也与左下方落款周围的大空白形成呼应。

邓石如在“人”字中部左侧以小于正文篆书数倍的行草书写“顽伯邓石如”五字,字距疏朗,结体欹侧多姿,与主体篆书既构成了大小、轻重、动静之对比,又相映成趣。

款后落白文小印两方,分别为“邓石如”“顽伯”,由此锁定全局。

墨香集篆书欣赏.邓石如书法作品精选

墨香集篆书欣赏.邓石如书法作品精选
程夫子四箴
《四箴四条屏》,篆书,纸本,纵206cm,横31.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屏录宋程颐《四箴》,计12行,行17字。首篆“程夫子四箴”,下隶书“乾隆辛亥岁末古浣后学邓石如敬书”,下钤“邓琰”印、“石如”印。“乾隆辛亥”为乾隆五十六(1791年),作者时年49岁。本幅无藏印。
此屏为邓石如中年时期篆书精作,结构谨严,笔法洒脱自如,突破传统“玉筯篆”的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书法特点,复掺入隶书笔法,独具婉丽圆劲的魅力。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他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享誉艺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但他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有着不愿媚俗取巧的顽固,以石自比,以顽石自况,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他的好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给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人生一达这种境界,艺术的深沉和久远便应运而生。
动箴曰:喆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邓石如篆书《张子西铭》书法欣赏张子即张载...

邓石如篆书《张子西铭》书法欣赏张子即张载...

邓石如篆书《张子西铭》书法欣赏张子即张载...
展开全文
邓石如篆书《张子西铭》书法欣赏
张子即张载。

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程颢、程颐的表叔,出生于今西安。

名字取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之“载”,“少喜谈兵”。

创立了“关学”,与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

#双11好物节##书法欣赏##书法爱好者##邓石如##篆书##书法##张子西铭#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邓石如篆书欣赏《八闼册》无锡博物馆藏本

邓石如篆书欣赏《八闼册》无锡博物馆藏本

邓石如篆书欣赏《八闼册》无锡博物馆藏本
书法 2021年9月20日上午10:33 74 0 jumingart 名作欣赏
邓石如篆书欣赏《八闼册》无锡博物馆藏本
释文: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入簟皆绿,雨过蝉声,风来花气,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内存精
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灵台无主,一味鹘突,岂包荒之谓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恶太分明,遇有不平,触机辄发,以此涉世难矣。

请取此语为终身之韦弦,一言而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凡人及语,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惟韩魏公不嘫,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而辞气和平,乃如道寻常事。

好丑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太明则人不亲。

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受益才称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邓石如篆书。

绝妙!邓石如《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欣赏

绝妙!邓石如《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欣赏

绝妙!邓石如《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欣赏
All know,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

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今天,金石君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邓石如的《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等,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必丙不布才


出川垂存答大当

帝典吊丁定东笃
方飞非分夫弗父阜
盖冈皋美
工宫
古谷
光广贵国果行乎户华

皇黄会火基及吉家

金尽
景竟居巨具惧军君

李立
两令毛
盟民名命


女烹平
其岂
禽曲去阙

戎容辱入若色瑟商
裳上舍身升生





黍水夙

勿夕西


行幸
言养杳
业衣壹已

音盈用
鱼与



宅章者贞真
志重周昼主

阿(宴)

拜傍薄饱杯卑碑
被逼
彼笔



并磻伯捕彩菜餐操恻
禅肠尝常场唱超朝陈称诚
城澄池持聊敕宠初楚处俶黜


次从催达殆耽
德地颠殿彫
牒动
读犊杜端短对敦顿迩
发伐法烦饭房纺匪纷坟
浮福府俯妇傅盖
歌给
拱垢姑孤故寡
后祜怀徊槐环惶煌晖晦毁

好号昊何和河洪
机玑
绩嵇
即集籍几既
稷佳嘉假稼坚笺简翦剑
贱践
姜将绛矫阶接节洁结
竭解芥诫矜谨近晋泾经惊

静酒驹鞠矩钜
钧俊糠抗轲刻旷亏昆


劳勒离黎
利隶廉凉粮僚林临鳞
凌聆领流龙楼陋露路驴履
律伦论罗骡洛落满邙寐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