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声现象 实验专题
第二章《声现象》声速计算专题训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声速计算专题训练1.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为10m的空铁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2.如图所示是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的限速牌和固定测速仪,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8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位置相距为34mC.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超速行驶D.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5s3.已知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完成下列填空。
(1)如果在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距离人 m。
(2)在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是在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1.2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实际时间应为 。
(3)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17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4.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
实验中小华应(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
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毫秒;(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
第2章 声现象(计算专题)
1、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0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m/s的超声波,20s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2、某一汽车停在在离山崖255m远的地方鸣笛,问它鸣笛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若当时温度是15摄氏度,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3、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4、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0000km/s。
问:(1)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为什么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请说明理由。
(2)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就有误差。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误差为多少?5、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6、某同学郊游时,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距他850米。
他对大山喊一声,问几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7、“冰海沉船”的电影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单向传播性好”的特点制成了声呐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1)如果航船的声呐装置发出的信号遇到冰山返回经6s被接收到,则冰山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2)这种装置可用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8、某同学对着城墙喊了一声,经过0.4s 听到回声,此同学距城墙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9、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深是多少?10、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8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典型例题单选题1、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A.声源处B.传播途径C.人耳处D.考场门口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②医用B超诊断仪③超声波清洗眼镜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C.B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9、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多选题11、如图所示是敲击两个相同的音叉时,利用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B.敲击甲的力度小于敲击乙的力度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振动频率比乙的振动频率小12、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合唱队排演了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合唱时,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音响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C.老师能通过音调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D.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0Hz~20000 Hz13、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寒假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寒假复习培训:第二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2.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A.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C.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D.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3.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B.用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同轴齿轮C.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他的耳朵。
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同样力度敲打衣架的声音,发现声音响度比刚才,说明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
(选填“强”或“弱”)(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操作(选“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响度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
5.如图所示,老师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老师跟小明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土电话“窃窃私语”,而跟老师相同距离的其他同学却听不到他们的谈话,这表明。
(2)如果在通话时,找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的声音,这是由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的声音。
6.小明和小强在家中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1)他们选用手机作为声源,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提出了下列两个方案:方案一:人站在离声源的一定距离处,用不同的材料将手机盖住,然后比较所听到的声音响度的大小。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第二章《声现象》专题练习
八年级上学期课堂同步讲练测:第二章《声现象》专题练习1.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的实验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B.乙图中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空气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如图,是三种乐器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部相同B.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C.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D.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一定相同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5.下列关于图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的是一种噪声的波形图B.哨子音调变化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C.倒车雷达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D.所有的回声都能被人耳接收并准确分辨6.2019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9.甲将耳朵贴在一根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乙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甲能听见()A.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铁管、空气传来B.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空气、铁管传来C.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地反射D.一次响声或两次响声都有可能10.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1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远大B.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D.带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期中考试,学校考务工作安排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同学们听到广播指令,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大家耳朵的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响度大小C.播放英语听力时,同学们听出来是张老师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禁止在考场周围喧哗,是阻止噪声的产生13.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最新声现象实验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2.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________,②应该是________.【答案】变小否35l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①应该是:26434405LL=,②应该是:264495815LL=3.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答案】A B C E 100 1.1【解析】【分析】【详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A、B;(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点睛】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B表二棉花泡沫毛衣报纸【解析】【分析】【详解】(1)发声体需要持续发声,所以音叉不合适,应该选择机械闹钟;(2)比较响度依靠感觉,不够准确;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比较准确而且容易进行比较,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因此选B.(3)表二比较的是距离,所以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二.(4)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因此隔声性能由好到差应该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5.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已编辑可直接打印)实验难点聚焦
声现象实验、计算难点聚焦“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一、转换法(机械放大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1.(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2.(2010孝感)右图是探究声音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 .敲音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凋就越高D .音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
解释: (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 、B 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专题二 声现象(讲解部分)
{{⎪ ⎪ ⎪{象⎪⎪ ⎪ 专题二 声现象专题二 声现象5知识结构⎪⎧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 振动 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② 真空 中传播⎪⎧⎨声波与声能:声以③ 波 的形式传播,它具有④ 能量 ⎪ ⎪⎩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⑤ 340 m / s⎪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声源振动的⑥ 幅度 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⑦ 大 ⎪声音的特性 ⎪声⎪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⑧ 频率 决定的。
声音的⑨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声源做⑩ 规则 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声源做不规则振动产生的 现⎨ 乐音、噪声的划分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噪声及其控制⎪ ⎪ 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等级和危害: 0 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 90 dB 以上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人能感受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Hz ~ 20 000 Hz⎪ ⎪ ⎧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波 ⎪特点:具有 方向性强 、穿透力强等特点 ⎪ ⎪超声波⎨ ⎩人耳听不到的“ 声音” ⎨⎪应用 ⎩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 B 超、金属探伤、测距等作为能量形式,可用于清洗、碎石等⎩⎪{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波 次声波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特点:很容易绕过 障碍物 ,可以传得 远 ,而且无孔不入应用:可用来监测地震、海啸和台风考点清单( 3)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是 v固 >v液 >v气 ,但不能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如 v软木 = 500 m / s 小于v煤油 = 1 324 m / s) 。
第二单元声现象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5.声音传播的速度:(1)声速大小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3)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6.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听到回声的时间界限是0.1秒,距离界限是17米。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2)频率的定义: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3)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4)人的听觉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5)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音调。
(1)影响因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2)振幅的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3)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定义: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知识点3: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倒车雷达、深海声纳、次声波检测地质灾害等。
2.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机、清洗眼镜、雾化器等。
3.大象发出的声音是( ).4.根据蝙蝠捕捉猎物时的()发明了()知识点4: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概念: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实验题专题课堂练习题
声现象1.如下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份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那么钢尺发作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那么钢尺发作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在图1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觉: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___(快或慢)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以下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甲是的波形,理由是;乙是的波形,理由是.4.小兰在观看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操纵的琴弦条件.(1)若是小兰想探讨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以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探讨进程通常采纳以下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以为小兰要完本钱探讨的全进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讨进程中,总要操纵某些因素,使它们维持不变,进而寻觅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式叫做“操纵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顶用到这种方式的实验名称:.5小明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觉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4.3-22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散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小明发觉: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的声音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要低,对照小明的发觉及示用意,填空:(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2)右图的Ⅰ区是音区,Ⅱ区是音区,Ⅲ区是音区(填“高”、“中”或“低”);(3)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发生转变的是.6.下表中列出的是一些音阶的频率:依照表中的数据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写出两条:(1);(2).7.在安静的环境中测量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不改变其他条件,开大收音机或电视机音量到吵人的程度,再测量脉搏跳动次数,看结果如何?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现象?8.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声现象(无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专练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够长(2)调整器件使之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变高/不变/变低),响度(变大/不变/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某同学做了下面的一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装置能探究的实验有哪两个?、。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怎样变化?。
并由此推理可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
(4)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如图丁),请给出实验结论。
3.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此实验放到月球上观察到此现象(选填“可以”、“不可以”);(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细心的小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选填“强”或“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详解】(1)[1][2]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2)[3] [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5]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第2章《声现象》专题复习+音调+响度+音色辨析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训练
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
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
考点训练
5.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或油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
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如图所示,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哨音是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上推“活塞”,音调就会变 高 或“低”)。
(选填“高”
考点训练
知识点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 6.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 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 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D )
专题复习
类型二相关应用
方法技巧:音调是平常说的声音的粗细,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 是平常说的声音的大小,是耳朵的主观感受,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决定;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可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和 不同的人。
专题训练
3.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
A.蝙蝠 C.猫
B.海豚 D.大象
考点训练
7.我们把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正常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是 20Hz-20000Hz 。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 400次,其振动频率为 400Hz
8.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
定向发射和接受 超声波
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 声现象》《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精选专题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精选专题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说明轿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D对;但它们不一定从同一起点开始运动,所以不能确定轿车在自行车的前面,B错;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因为路程除了与速度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有关,A错;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不一定长,因为二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相等,C错。
考点:速度2.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A图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探究的是声音具有能量;C图改变水量,能改变水柱的长度,能改变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下列常见的数据正确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B.夏天教室的温度约为50℃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D.人正常情况下心跳两次的间隔时间大约是1mi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型涉及面广,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物理知识(如长度、温度、速度、时间、压强、功率等)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生物理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
要正确解答这类题要求学生多看书中的“信息窗”这一板块,同时要求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
在我国夏天室外温度最高也就四十几摄氏度,而室内温度要低于室外温度,所以B选项错误。
专题02 声现象(巩固篇)-2021年九年级物理中考(解析版)
专题02 声现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山东菏泽市·九年级一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把钟罩里的空气抽的越来越少时,听到闹铃的声音越来越小,此现象说明了响度与什么有关()A.振幅B.频率C.距离的远近D.介质的疏密【答案】D【详解】响度大小与振幅、距离远近、介质的疏密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抽空气改变的是介质的疏密程度,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河北石家庄市·九年级零模)下列关于声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不使用时其周围就没有电磁波B.在空气中,超声波比电磁波传播快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C【详解】A.手机通讯是依靠电磁波,环境中的电磁波主要是基站决定的,除非关闭基站,否则电磁波一直存在。
故A错误;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速,超声波作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空气中电磁波比超声波传播快。
故B错误;C.“禁止鸣笛”目的是禁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3.(2021·广西崇左市·八年级期末)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
这是为了证明()A.液体能够发声B.液体传声更快C.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声音的音调在降低【答案】C【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2021·湖北宜昌市·八年级期末)小强很有音乐特长,在班级迎新年联欢会上,小强弹奏了一首吉他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美轮美奂的吉他声通过空气传递到同学们的耳朵中B.灵巧的手指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色C.美轮美奂的吉他声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美轮美奂的吉他声在共鸣箱内回荡可以增大响度【答案】B【详解】A.吉他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手指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的弦,可以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而不是音色,故B错误,符合题意;C.吉他声音量的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所用力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吉他声在共鸣箱内回荡,可以让声音的响度更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与计算专题训练(学生版)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与计算专题训练(学生版)一、实验题1.东东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
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如果将甲、乙两组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则实验(选填“甲”或“乙”)不能完成,这是因为。
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3.如图,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1)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向外抽气这时会发现声音,停止抽气后,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这时会发现声音;(2)通过该实验能说明:空气越稀薄声音传播效果越;(3)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4)由该实验推理出来的结果可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只能靠无线电波互相联系的原因是。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2章 实验专题1 声现象的分析与探究(27页PPT)
上一页 下一页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四
类型三 理想实验法(推理法)
6.(2018~2019·仪征期中)小毛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
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毛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
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3.理想实验法
(实验推理法)
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又称推理法或实验推理法
在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于是,我们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测出:如果能把罩内抽成 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铃声了,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 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叫做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 实验法。
4.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 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 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 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经讨论后提出以 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3)于是小毛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 小毛将____还__能__听__到__微__弱__的____(选填“不能听到”或“还
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__不__可__以_____(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021年内蒙古赤峰二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人教含答案)
内蒙古赤峰二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秒,所以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 大于34米B. 大于17米C. 等于34米D. 等于17米2、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此,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C.液体可以传声D.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是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B、在公路与住宅区之间设置屏障C、植树种草绿化D、繁华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5、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时,王丹和李明齐声说:“杨臣刚唱的。
”他们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6、将一直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如图1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B、手机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手机;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手机的固体亦能传声。
7、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隔板,安装这些隔板的目的是:A. 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 减少车辆噪声污染;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8、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喇叭、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声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下图中,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如果把细棉线改成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在把细棉线改成细金属丝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应保持在前后两次实验时两人的________一样,讲话者以同样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征”)讲话,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叫。
4、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这一实验,你认为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答:.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声具有.(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关系是.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_____(上/下)拐弯.(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上/下)拐弯.(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 ____ __ _.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能/不能)成功.实验乙成功,这是因为.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10、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11、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验证问题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写出你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明同学在生活中发现当两个人离得很远时,无论你怎么大声讲话,都很难听见;而对一群人讲话,有的人能够听见,有的人却听不到。
【提出猜想】小明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1)对此现象你的猜想是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填出一个因素即可)有关。
【实验探究】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利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实验。
(2)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5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改变音量的大小,始终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实验者产生烦躁的感觉。
此现象说明:。
(写出一条即可)(3)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200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至合适位置,距离信号发生器5 m时能听到声音,向前走到8 m时完全听不到声音。
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有关。
(4)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 m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
要使小明能听到,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在生活中,扩音器与此目的相同。
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一个把信号转化为信号的装置。
【实验扩展】(5)不考虑空间因素,如果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时演示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利用上述设备还能研究的问题是:(可添加其他仪器等,写出一条即可)。
1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右表中的数据:(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第二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答案1.慢;低;快;高;频率;2.(1)能(2)声音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1)棉线能传声(2)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3)不能(4)金属丝的传声性能好;与棉线距离;响度;控制变量法4.(1)响度;(2)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快.5.(1)①超声②音调(2)次声波(3)20Hz;能量(4)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6.(1)上(2)下7.(1)甲乙(2)丁(3)丙8.(1)ABC;ADF或AHI;80;1.02(2)选 E材料,先拨动较松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再拨动较紧的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换H、I材料重复上述实验(3)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9.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能量;能;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放大实验现象.10.(1)高;信息(2)振动;频率;慢;快11.(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3)设计:弹吉他发声时,会发现琴弦在振动。
12.以生活现象导出试题,考查响度、次声波、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知识与物理学方法、物理实验探究相关内容。
第(1)题,结合现象提出猜想,猜想不完整,需填入影响人耳听到声音的因素。
需对现象加以分析。
现象中“离得很远”“大声讲话”“有的人……有的人……”这些关键词告诉我们因素可以为:离声源的距离、声音的频率或响度、听者的听力等。
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只填最有把握的一个即可!第(2)题,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 Hz到20 000 Hz;把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超声波和超声波都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频率旋钮置于5Hz的位置,是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产生烦躁的感觉。
可从次声波的危害和提出的猜想角度进行思考。
第(3)题,注意题目中变量和不变的物理量,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可知要填入的为变量:到声源的距离。
第(4)题,①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 m的位置,即固定声源到人的距离;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
这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响度和人耳的听力差异有关。
对小明来说,自身的听力无法改变,只能扩大声音的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