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歙砚的现状及未来
歙砚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
10神州文化歙砚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吴荣开雪辰砚斋创始人摘要:歙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承与保护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本文以歙砚的发展历程为开端,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歙砚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提出了个人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歙砚;发展;传承;保护1引言砚,即“砚台”,与笔、墨、纸齐名,位于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凭借其稳重的质感、独特的触觉、优雅的色泽以及持久耐用等特性,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文人墨客、雅痞贵族的喜爱和收藏,是一种高雅艺术、品质生活的象征。
歙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与端砚、洮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唐,是四大名砚的开端,其中歙砚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的推崇并凭借其本身独特的品质而名震天下,赢得皇室贵族及文人雅士的青睐。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歙砚的发展历程2.1唐代。
唐代之前,歙砚便已有所耳闻,但鲜为人知,直到唐代才为众人知晓。
在古籍中有多处记载称在唐朝歙砚颇受重视。
梁太祖朱温在《清异录》里称龙鳞石纹似月砚形象,乃歙产也;南唐时元宗李璟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命李少微为砚务官,派遣周全学习砚雕技术,专门搜集佳石提供给御府造砚,足以看出其对歙砚的喜爱;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将所钟爱的李廷珪墨、澄心堂纸连同歙砚一起并称为“天下冠”,由此歙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
2.2宋代。
时至宋初,重文抑武、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同时也带动了包括歙砚在内的文学的发展。
歙砚的制作工艺、纹饰风格、砚材石质均得到提高与发展。
此外,宋代开创砚雕之新风,使之成为一代典范。
2.3元代。
元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百业凋零,歙砚产业自然也不例外,除了维持了一定的制作水平外,制作工艺、砚台种类题材、创新技艺等均逐渐走向发展的低迷阶段。
2.4明清时期。
由明至清,歙砚产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持续低迷。
康熙、雍正时期均未见有歙砚开采记录,仅有民间砚工零星开采记载。
直至乾隆时期,歙砚的发展有所转机,制作也呈现规模化。
歙砚在砚史发展中的历史概况及地位
传 统 上 对 歙 砚 鉴 赏 归 纳 起 来 有 8条 标 准 。 即 : “ 理 绮 丽 ,玉 德 金 声 ; 纹
坚劲 发 墨 .下墨 如 风 ;经 久 不 乏 ,
停 墨 浮艳 ;贮 水 不 耗 ,历 寒 不 冰 ; 涩不 留笔 ,护 毫 佳 秀 :滑 不 拒 墨 ,
磨 砚 无 声 ;瓜 肤 肌 理 ,涤 之 即 净 ;
歙 砚 的特 点 是 质 地 坚 润 不 吸 水 . 发 墨 如 油 不 损 毫 . 用 后 余 墨 涤 之 即 净 。它又 分 为龙 尾 砚 、龙 潭 石 砚 、 庙 前 青 、歙 红 、歙 云 、 紫 云 石 等 。
墨 、 龙 尾 砚 石 , 三 者 为 天 下 冠 。 ( 询 《 录 》 他 第 ” 唐 砚 )
歙砚 在砚 史发展 中的历 史概 况及 地位
一 刘 志 斌
歙 砚 为 中 国 “ 大 名 砚 ” 之 一 . 历 史 悠 久 。 它 的 产 四 生 和 发 展 是 与 中 华 民 族 的 文 明 进 步 相 适 应 的 . 其 所 具 有 北 宋 唐 积 《 州 砚 谱 》 记 载 , “ 源 砚 在 唐 开 元 中 ,猎 歙 婺 人 叶 氏 逐 兽 至 长 城 里 , 见 叠 石 如 城 垒 状 , 莹 洁 可 爱 . 因
范 .被 誉 为 文 房 四 宝 之 冠 . 历 来 备 受 文 人 墨 客 珍 视 。
歙 砚 作 为 众 多 砚 中 的 一 种 . 同 样 具 有 其 历 史 发 展 地 位 .是 砚 台 历 史 发 展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一
诗 说 明 。在 唐 代 , 歙 砚 的 石 品 已 经 定 名 ,雕 工 也 非 常 讲
的 砚 文 化 在 我 国 古 老 文 明 史 中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和 价 值
砚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砚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砚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文人士人的书写情怀和美学追求。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砚台的地位和使用率逐渐下降。
本文将对砚台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未来趋势。
一、砚台的发展现状1. 由盛转衰:砚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曾经是文人雅士的必备用品。
然而,随着钢笔、铅笔等现代书写工具的普及和便利,砚台的地位逐渐下降。
许多人已经转而使用方便的钢笔或电子设备进行书写,砚台的使用者越来越少。
2. 保留传统:尽管砚台的使用率有所下降,但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文化圈子中,砚台仍然得到保留和传承。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砚台重新焕发出一定的生机,成为一些文化活动的亮点和研究的对象。
文人雅士和书法爱好者仍然倾向于使用砚台,以体验传统书写的韵味。
二、砚台的未来趋势1. 传统文化复兴: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次复兴的浪潮,砚台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些文化机构、书法培训机构等逐渐重视砚台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砚台文化的复兴。
这也为砚台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2. 创新融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砚台也需要进行创新和融合,以扩大其受众群体和使用场景。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设计的砚台产品,例如可以连接电脑和手机的智能砚台、植物纤维砚台等。
这些创新的设计使砚台具有了更多的功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3. 开拓市场:除了传统的书法爱好者,砚台还可以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例如,在旅游和纪念品领域,砚台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纪念物,吸引游客的购买。
同时,还可以将砚台与其他文化元素和产品进行结合,如文房四宝礼盒、文化衍生产品等,进一步提高砚台的市场价值。
4. 跨界合作:砚台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领域的合作。
通过与媒体、艺术家、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可以将砚台的形象和文化内涵进行传播和推广。
例如,在电视剧、电影、时尚设计等领域中出现砚台的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人对砚台的关注和了解。
歙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存量
歙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存量歙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的文房四宝中,砚台是必不可少的,而歙砚作为一种名贵的文化宝物,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首先,我们来看歙砚的发展现状。
歙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歙砚在明清两代更是达到了顶峰期,并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此,歙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也越来越高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歙砚再次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尤其是一些艺术家、文化学者和收藏家,对歙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激发,使得传统的歙砚市场再次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同时,歙砚的未来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歙砚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歙砚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正在逐渐融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得歙砚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存量问题。
由于传统的歙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制作周期长,因此歙砚的产量相对较低。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有一些商家利用山寨、假冒等手段迅速获利,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歙砚,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歙砚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推动歙砚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要加强对歙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人们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水平,从而增加对歙砚的需求。
此外,对于歙砚从业者来说,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
同时,要注重创新和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砚台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开发出更多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歙砚产品。
总的来说,歙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
砚的调查报告
砚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砚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砚的现状和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本文将对砚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一、砚的历史砚,又称墨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商代,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的重要工具。
砚制作使用石材,常见的有龙涎、歙砚和黄泉石等。
砚台多以硬木制作,既能存放砚台,又可调整砚盒的高度,提供了方便的书写环境。
二、砚的类型和特点砚的类型有很多,其中以歙砚最为著名。
歙砚选用质地坚硬、细腻的石料加工而成,它不仅具有吸墨力好、颜色鲜明的特点,还能保存很长时间的墨迹。
另外,龙涎石砚化学性质稳定,不含有害物质,故在古代备受推崇。
无论是歙砚还是龙涎石砚都凝聚了制作者精湛的工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三、砚的用途和意义砚作为书写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
在中国古代,砚几乎是每个人的生活必备之物,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离不开砚台与笔墨。
砚还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知识和智慧,古代文人常用砚作为表达才情和追求真理的工具。
而在当代社会,尽管电子产品如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砚并没有被淘汰。
相反,砚在现代书法和绘画中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
例如,一些书法家和画家仍然坚持使用砚墨进行创作,认为只有砚墨才能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和精髓。
此外,砚在中医药学中也有独特的应用,例如砚台可以用于研磨药材,配合其他器具来制药。
四、砚的保养和收藏砚具有一定的保养和收藏价值。
要对砚进行保养,首先要避免摔碰和触摸化学物质。
同时,要定期擦拭砚台,保持其清洁和光滑。
还可以用清水浸泡砚盘,以去除附着在砚台上的墨迹。
至于砚的收藏,要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要定期涂抹砚台的表面,以保持其光泽和色彩。
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虽然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书写工具的形态不断创新,但砚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歙砚收藏情况鉴定报告
歙砚收藏情况鉴定报告歙砚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也是千百年来国内外官员文人收藏的珍品之一。
以下是对一件歙砚的收藏情况进行鉴定的报告。
该件歙砚外形规整,造型美观。
砚台整体呈方形,四周圆润,线条流畅。
观察其细节,发现砚台的边角没有破损或磕碰痕迹,表面光滑均匀,没有明显的划痕。
砚台内部凹陷处保存完好,并且没有气泡和裂痕。
整体构造稳固,没有松动的现象。
对于歙砚的原料,经过鉴定,该件砚台采用的是上等的歙县宣纸砚料。
表面细观,砚台呈现出淡黄色,纹理细腻,均匀分布。
砚台的表层颗粒感明显,手感沉重,具有一定的吸墨性。
通过在砚台上试墨,发现其墨迹浓淡适中,不易晕染,墨色清晰鲜艳,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此外,在观察砚台时,还要留意砚池的情况。
砚池是用于盛水的部分,对于歙砚的品质也有重要的影响。
该件砚台的砚池设计合理,容量适中,不易溢出。
砚池的底部平整光滑,没有凹洞或砂痕。
同时,在砚池上沾墨进行墨汁试验时,发现砚池的吸水速度适宜,墨汁自然而均匀地散布在砚台上,没有形成浸透或渗漏的情况。
在经过各项鉴定后,可以得出结论,该件歙砚的收藏情况良好。
其外形美观,做工精细,材质上乘,砚台的硬度和墨迹的吸墨性都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砚台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磨损,整体状态良好。
此外,通过对砚池的观察和试验,也证实了砚台的水吸水量和墨汁扩散速度适宜,符合正常使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件歙砚的收藏情况良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可以作为具有实用功能的工艺品,还可以作为收藏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人雅士生活的窗口,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安徽歙砚开采情况汇报
安徽歙砚开采情况汇报安徽歙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质地细腻、色泽纯正而闻名于世。
歙砚的开采历史悠久,如今已成为中国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汇报中,我们将全面了解安徽歙砚的开采情况。
首先,歙砚的开采地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
这里地处黄山脚下,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湿润,是歙砚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据统计,目前歙县境内有数十处砚石矿藏点,其中以三溪、龙川、李家山等地最为集中,矿藏质量较高,开采规模较大。
其次,歙砚的开采工艺主要包括矿石开采、矿石加工、砚料制作等环节。
在矿石开采阶段,工人们需要通过爆破、钻孔等方式将砚石从矿脉中开采出来,然后将其运输至加工厂进行初步加工。
在矿石加工环节,工人们会对原始砚石进行切割、打磨等工序,将其制成砚料的原料。
最后,经过精细加工和打磨,砚料才能成为高品质的歙砚。
再者,歙砚的开采产量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随着砚文化的复兴和传统工艺的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歙砚的开采和加工。
据统计,目前歙砚的年开采量已超过数千吨,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同时,歙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外的砚商纷纷前来采购歙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歙砚资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砚石资源的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砚石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严格控制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砚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安徽歙砚的开采情况良好,砚石资源丰富,开采工艺先进,产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歙砚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歙砚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砚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传承不绝再续新篇-----也谈歙砚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不绝再续新篇——也谈歙砚的继承与发展潘小萌中国的砚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雏形,并且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有的,唯一的,集实用与工艺性于一炉的文具。
随着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了碳这种高稳定性的书写介质,并赋以工艺性制成的墨丸或者墨块的诞生,砚这一从事文字工作所必须的器具也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代,唐代为初期,宋元为中期,明清为后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产力的改善,时代审美的风潮所趋,砚的形制纹饰也有相对应的改变与发展。
歙砚既是其中的一个地方砚种,又是砚界的翘楚,与端砚一起名播砚林。
可以这样说,砚不但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见证了一部不间断的,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中国文明史。
歙砚有史可考最早是在唐代,而兴盛是在南唐。
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比年丰稔,兵食有余”,歙州是其属地,设有砚务官。
因为获料简易的缘故,大多注重形制的标准化,与文人实用的要求,受限于官方制定的标准而形成各种较为规范性制式的砚,甚至在尺寸、厚度、砚形上要求严谨而不差分毫。
至于装饰,当时的生产工具所限,并不具备在片状结构的龙尾石雕刻“花草”的能力。
而当时习见的箕形,风字等砚式阔口窄边,亦无从描绘,唯一可见的是砚工用尖头刀所刻划的姓名、里巷、日期、砚值等。
到了两宋,歙砚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等四大名砚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进一步的繁荣。
宋太祖立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整个宋代三百年间,进士及第者十万人以上。
知识阶层的产生,政治地位的优裕,直接作用于砚这一文房用具的由世俗化至神圣化的过程。
士人往往把砚说成是砚田,是对砚寄予了深厚的情怀,期望在头悬梁、锥刺股的十年寒窗苦读后收获一份希望,而此希望肇之于唐,兴于宋。
至于南宋,以临安为“行在”,就是事实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歙州临安相距不过三百里,一为水之源,一为水之尾,交流便利,士大夫们在动荡诡谲的风云变幻中仍然不忘亲身参与匠人的实际制作中,此一期间,歙砚远远超过端砚成为四大名砚之首,实至名归。
歙砚价格五年暴涨30倍良莠不齐价格相差百倍
歙砚价格五年暴涨30倍良莠不齐价格相差百倍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
由于书画市场近年持续火爆,在最近三年的拍卖中频频创下亿元天价,与之相关联的笔墨纸砚现在也水涨船高。
(字版上)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四大名砚,分别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歙(音为“摄”)砚是名砚之一,历史上赞美歙砚的诗文很多。
北宋书法四大家苏武、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对歙砚作过极高的评价,如今,这些当年文人雅士喜爱把玩的文房用具,已经被艺术品市场作为投资品看待,价格一再暴涨,以致于想买到好的歙砚越来越难。
吴振强是安徽黄山的一位歙砚收藏爱好者,他看中了这一套歙砚作品《八仙呈祥》,可是由于价格太贵,两次想买都买不下来。
今天是吴振强第三次来讨价价还价,他出的价格已经比上次翻了一番,结果依然难以预料。
歙砚收藏爱好者吴振强告诉记者,我只能出20万块钱。
安徽省歙县礼辉砚雕艺术馆负责人汪永红说,20万,20万不能卖。
关键它是一个成套的,你不能按平常单件的一个五六万可以考虑,但是它成套的东西,讲究一套来。
吴振强讨价还价:这样子吧,就算30万块钱成交吧?30万,30万我还是有点舍不得。
汪永红最后说:这个没有40万根本就不会和你谈。
最后一口价吧,35万,你看行不行,不行那就没办法了。
35万,35万卖不了。
谈价第三次破裂。
这一套《八仙呈祥》是歙砚雕刻技艺传承人程礼辉用老坑的歙砚材料创作而成,一套八件,每一件正反两面都刻上了八仙的故事,从创意到作品完成花了5年时间。
所谓老坑歙砚是指龙尾山系古坑道所出的石品,而新坑砚石只是类似砚石的一种“石头”,发墨性能不好。
安徽歙县礼辉砚雕艺术馆馆长汪永红告诉记者,我的心理价位最低最低也要42万,这个42万,其实像这种真正的艺术品,有一句行话叫艺术是无价的,这一套它收藏在哪里,一个是石料特别经典,因为老坑的砚料,我们都知道的,原材料特别少,而且歙砚最典型的有金星、金韵、眉纹、鱼籽,像这样一套我们全部集中在一起。
浅析歙砚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传承
浅析歙砚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传承作者:何倩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10期【摘要】歙砚产生于唐代,其制作技艺历史久远。
“非遗热”的出现使这门技艺重回大众视野。
为彰显歙砚的当代价值,保障技艺传承,本文在阐述歙砚的发展历史、当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和问题,提出歙砚开发与传承的思路及反思。
【关键词】歙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传承砚一一中国的文房用具,从来都与笔、墨、纸齐名。
唐以来,四大名砚发端,其中,歙砚以独特的品质赢得皇室贵胄及各界文士的青睐。
如今,砚台不再是我们书写的必需品,甚至只充当案头摆设,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蕴含着无数匠人的巧思与寄意,对传续中国文房文化,以及中国人文精神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一、歙砚的发展历程好砚源于好石。
歙石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因此,人们常把歙砚称为龙尾砚。
而砚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当时的研磨器被认为是砚台的雏形。
及至汉代,砚台有了纹饰雕刻,砚面也出现了墨堂、墨池的功能分区。
随着制砚技术的不断成熟,唐代采取专用砚石制砚,四大名砚(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也在这一时期形成雏形。
自此,歙砚以独特的石质、石纹、石色,被奉为御赐品,广受追捧与好评。
唐代文学家李山甫不惜赞叹道:“追逐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波浪因纹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帚值千金。
”如果说唐代是歙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么宋代便是歙砚兴盛的又一个“春天”。
在这个崇文抑武、文人至上的朝代,歙砚艺术达到顶峰状态,出现了线雕、浮雕、阳雕,运用歙石星晕纹路的技巧,雕刻手法日趋完善。
然而受战乱影响,元代歙砚技术有所退步。
加上采石时疏忽保护,歙砚石坑洞不断崩塌,歙砚生产每况愈下。
直至明清时期,歙砚才慢慢恢复生产。
但好景不长,民国时期再次停产,解放后恢复正常。
几经波折,如今的歙砚工艺集成了唐宋制砚技艺的精华,成为书画爱好者与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砚台行业洞察报告范文
砚台行业洞察报告范文简介砚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工艺品,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书写的必备工具之一。
它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重要载体。
本报告将通过对砚台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洞察和发展建议。
行业概述砚台行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砚台的使用始于商周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
砚台最初是由大理石或石灰岩等硬质材料制成,后来逐渐发展并衍生出不同的类型。
如今的砚台行业包括了原石开采、加工制造、设计创新等多个环节。
砚台制造过程复杂,需要经历选材、打磨、雕刻、研磨等多个工序。
而砚台的形状、纹理、品质等因素都对最终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市场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砚台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中国砚台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端砚台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2. 市场需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传统工艺品的热爱,砚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尤其是一些收藏家、文化爱好者、艺术家等高端客户对砚台的需求逐渐增加。
3.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中国砚台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曹全碑、古藤斋、白水青云等。
这些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注重设计创新以及与文化名人合作等手段,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
机遇与挑战机遇:1. 文化复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砚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2. 口碑传播:砚台作为一种文化工艺品,注重的是品质和传统工艺,口碑传播对于砚台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市场推广手段。
3. 创新发展:砚台行业可以通过与当代设计师的合作,引入新的审美理念和创意元素,创造出更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性的砚台产品。
挑战:1. 市场竞争:砚台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较多,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原材料供应:砚台制造需要大量的石材资源,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相关的原石开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企业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中国歙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歙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歙砚行业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其在文化传承和工艺创新方面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报告将对中国歙砚行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前景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的演变与未来。
一、历史回顾歙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房用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早的歙砚出土于中国安徽省歙县地区,因而得名。
古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歙砚,将其视为书法绘画的重要工具,对其材质、制作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历史上,歙砚曾多次成为皇帝的御用文房用具,象征着荣誉和尊贵。
二、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歙砚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传统工艺的重新认知,歙砚市场逐渐走出低谷。
各地歙砚制作工坊积极创新,推陈出新,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同时,网络销售的兴起也为歙砚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购买到这一传统工艺的精品。
在现代社会中,歙砚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专属,它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一些稀有材质和制作精湛的歙砚作品,其价格一度飙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这一现象也进一步推动了歙砚行业的发展。
三、发展趋势1. 制作工艺的提升:歙砚的制作工艺一直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将进一步提升,不仅保留传统的手工技艺,还加入了现代工艺的创新元素,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市场多元化:歙砚市场将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人圈子。
歙砚的用途也会拓展,例如作为高档礼品、装饰品等,进一步扩大市场受众。
3. 文化传承与推广: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将加大对歙砚文化传承与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工艺,从而促进行业的长期发展。
四、市场前景中国歙砚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歙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同时,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也为歙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会。
未来,歙砚行业有望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歙砚在当代的价值转移和开发策略初探
因南 唐后 主李煜的推崇 , 视歙砚为 “ 天下 冠”, 并亲 自在歙州设 置 “ 务”, 砚 擢砚 工
李 少 微 为 “ 务 官 ” 这 也 是 中 国砚 台 史 砚 (
现代 以来 , 书写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 文化 与新 文化 消费习惯 的磨合及碰撞 , 使 得歙砚 的使 用价值转 移和创 新开发成 为
艺廊回声lWW L SOD N R E
歙砚 在 当代 的价值 转移和 开 发策 略初探
。朱 岱
【 摘
要】 本文基 于 当代演化视 角审视 了中国工艺美术经典样 式——歙砚 的 当代价值转 移这一命题 , 歙砚 历 史价值形成 的历 从
文化 内涵 价值转移 发展策略
程解析 了歙砚文化的 内涵构成 , 同时立足 于当代社会的价值承载前景 , 出了促进歙砚 文化 当代化的若干策略。 提 【 关键词 】 歙砚
多 如 繁 星 , 一 步 凸 显 了 歙 砚 在 中 国 文 化 进 史 上 的独 特 地 位 。 二 、 砚 在 当代 的价 值 转 移 歙
不同, 形成期间被液化或挤压成摺 、 浸染 、
乳油 、 细脉等状 ( 这些天然纹理式样 , 为 成
歙石 石 品 命名 的根 据 ) 随 着 地壳 变 动 , 。 原
歙砚 文化 应 该 分 为 三个 层 面认 知 :
第一层面是地质文化 。歙砚形成有它 自身的特定条件 , 它属 于 “ 江南古陆 ”, 形 成于震 旦纪( 今约 十亿 年) 距 以前 。 亘古 以 来 , 次造 山运动 、 历 海侵海退 , 古陆沿岸沉 积成海相泥砂质地层 ( 主耍成份为石英 、
始生物遗骸 ) ,特殊 的地层在海水里固结
歙砚的价值与市场解析
歙砚的价值与市场解析歙砚历史悠久,闻名天下,其主要生产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歙州(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俗称“一府六县”,与其最接近的是2008年成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宣城市的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故称歙砚。
歙砚起源众说纷纭,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实物出土;目前所知有关歙砚最早的文献资料是宋人唐积所著的《歙州砚谱》。
歙砚至唐代时声名日盛,特别是唐开元以后,龙尾砚石的开发令歙砚的名气更大;南唐中主李璟在歙州设置“砚务”,擢砚工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更是视歙砚为“天下冠”,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宋代歙砚发展很快,品种增多,精品不断涌现,其纹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宋之后歙砚陷入低潮,元、明、清时持续低迷;民国时期因书写工具的变革,砚台失去在文房中的主流地位,歙砚也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歙砚恢复生产,至90年代末,歙砚产业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国有体制下的歙砚品牌成为歙县的支柱企业,歙石资源普查、歙石地质学分析、歙砚文化的研究、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歙砚的政策扶持、对外宣传、规模效应也有目共睹。
特别是安徽省歙县工艺厂在六十年代初为寻找歙砚历史源头、恢复开采歙砚的历史名坑、重现歙砚生产盛况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采集并挖掘出“紫云”、“豆斑”、“歙青”、“歙红”等歙石品种。
可以这么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安徽省歙县在歙砚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歙砚产业等方面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工厂改制的深入,歙砚制作技艺重回民间,但歙砚的生产与销售并未受到影响,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形势并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歙县被授予“中国歙砚之乡”之美称,“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6年,“歙砚协会”的悄然成立,由此带来了歙砚民间团体的崛起,研究歙砚文化的氛围空前活跃。
歙砚的收藏价值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歙砚的收藏价值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
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歙砚更具观赏性提供了技术保障,砚台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歙砚驰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宋人洪景伯《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地名),见到山溪里,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由此歙砚始闻天下。
李晔《六砚笔记》云,端溪末行,婺石称首。
至今唐砚垂世者龙尾也。
可知歙砚始于唐代开元年间,是确凿无疑的。
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已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
唐咸通年间,文学家李山甫有赞歙砚诗:“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
波浪因纹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帝值千金”。
歙砚作为御赐品,始于唐末。
《清异录》载,“开平二年”(908),梁大祖朱温赐宰相张文蔚、杨涉、薛贻‘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
‘宝相枝’斑竹笔管也。
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歙产也,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小微为“砚务官”派石工周全之,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
由于国主的重视,歙州一带的制砚业就更为兴旺了,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
由帝王设置砚务官督采歙石,算得上是破天荒的盛举。
可以说,这是歙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南唐败亡后,歙石开采停产五十年。
到了宋代,歙砚进入大发展期。
此时的歙砚雕饰线条光洁明快,整体大方浑厚。
所刻人物多为单线阴刻,也有刻线和半浮雕结合的。
同时出现了突出石上星眼纹色,并对其加以巧作的技艺。
砚台发展趋势
砚台发展趋势砚台作为一种古老的书写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今的砚台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现代砚台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的砚台形状大多比较简单,多以方形或圆形为主。
而现在的砚台不仅形状更加多样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定制。
比如,可以采用各种颜色的砚石、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使砚台更加美观大方。
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也让砚台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其次,砚台的功能也得到了拓展。
传统砚台只能用于碾墨和供人写字,而现代砚台不仅可以完成这些基本功能,还可以添加其他功能,比如,配备喷雾器、储水槽和手机充电器等。
这样,砚台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一个集功能、实用性和便捷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工具。
另外,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电子砚台也逐渐崭露头角。
电子砚台不需要用传统的砚石碾墨,而是利用电子屏幕模拟真实的墨迹,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实现书写的保存、分享和编辑。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砚台碾墨的麻烦,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纸张和墨汁的使用,更加环保。
电子砚台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砚台的使用方式,也为书写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最后,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砚台的收藏越来越受到重视。
砚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集砚台,并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和收藏。
这使得砚台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和奢侈品。
综上所述,砚台作为传统的书写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它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多样化,功能得到了拓展,电子砚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使用方式,砚台的收藏也逐渐受到重视。
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功能来看,砚台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未来,砚台有可能通过更多的技术和设计创新,进一步提升其实用性和观赏性,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砚瓷砚国内市场发展趋势
古砚瓷砚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古砚瓷砚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古玩是一个很高尚的一个词汇,也是一个很文雅的词汇。
它和古物或旧货内涵是不一样的。
只要是能够成为古玩的,一定是古物(或旧货)。
但并不是所有的古物(或旧货)都能成为古玩,这个在古玩圈内有些商家都没有完全弄清楚。
怎样的古物(或旧货)才能称之为古玩呢?当一个古物(或旧货)具备有一些价值,那它就能够成为古玩。
要具备哪些价值呢?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历史的价值。
一件古物(或旧货),它必须承载一段历史,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是某一个历史事件,这样它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或者说是考古价值。
二、必须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它承载着当时社会和文化活动价值在里面。
三、艺术价值。
它必须要美,要有艺术感。
当一件古物(或旧货)具备了这些价值以后,它才能成为一件古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古玩的价值。
其实,专家未必是学者,专家也不必是学者!专家就是实干家、实战家、专门家。
就总的社会地位、历史作用而言,专家远不如学者,也远低于学者!专家可以没有学历、没有学位、没有职称甚至可以没有论文、没有专著、没有单位、没有头衔、没有工资!而这些对学者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不可想象当然也更不可接受的!文房四宝砚为首,古砚自秦汉研磨器的兴起,经魏晋南北朝多足青瓷砚的应用、隋唐五代辟雍与风字砚的风行、宋元抄手太史砚的官派倡导,到明清或写实或抽象砚式的灵活多变,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对砚的使用与推崇,也深为当代收藏爱好者所喜爱。
我们现在常见的砚台大多都是石头所制,可见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石头砚都是主流,从汉代有砚台开始,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除了石砚和澄泥砚之外,我国还有多种材料制成的砚,像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和瓷砚等,应有尽有。
但由于要研磨墨汁,还是石头砚较为结实耐用,并且利于研磨。
而其中瓷砚作为文房中文具之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多用作明器,也就是殉葬品。
随着朝代更迭,制瓷工艺也在不断成熟,反映在瓷砚上就是其形制愈发丰富,彩绘愈加精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歙砚的现状及未来凌红军歙砚历史悠久,闻名天下,其主要生产制作地和成名地在古歙州(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俗称“一府六县”,与其最接近的是2008年成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宣城市的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故称歙砚。
歙砚起源众说纷纭,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汉、晋时期已有歙砚实物出土;目前所知有关歙砚最早的文献资料是宋人唐积所著的《歙州砚谱》。
歙砚至唐代时声名日盛,特别是唐开元以后,龙尾砚石的开发令歙砚的名气更大;南唐中主李璟在歙州设置“砚务”,擢砚工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更是视歙砚为“天下冠”,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宋代歙砚发展很快,品种增多,精品不断涌现,其纹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宋之后歙砚陷入低潮,元、明、清时持续低迷;民国时期因书写工具的变革,砚台失去在文房中的主流地位,歙砚也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歙砚恢复生产,至90年代末,歙砚产业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国有体制下的歙砚品牌成为歙县的支柱企业,歙石资源普查、歙石地质学分析、歙砚文化的研究、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歙砚的政策扶持、对外宣传、规模效应也有目共睹。
特别是安徽省歙县工艺厂在六十年代初为寻找歙砚历史源头、恢复开采歙砚的历史名坑、重现歙砚生产盛况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采集并挖掘出“紫云”、“豆斑”、“歙青”、“歙红”等歙石品种。
可以这么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安徽省歙县在歙砚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歙砚产业等方面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工厂改制的深入,歙砚制作技艺重回民间,但歙砚的生产与销售并未受到影响,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形势并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歙县被授予“中国歙砚之乡”之美称,“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6年,“歙砚协会”的悄然成立,由此带来了歙砚民间团体的崛起,研究歙砚文化的氛围空前活跃。
砚雕家们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有些还自发进入各院校进修,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辛勤雕刻的同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撰写发表论文,宣传歙砚文化、普及歙砚知识,一些歙砚专著也应运而生。
同时大量歙砚作品在近年的工艺美术大奖赛上获奖、好评如潮。
黄山市歙砚地方标准在这样的形势下顺利出台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2008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山市正式授牌,包括歙砚制作技艺在内的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0年5月19日,在歙县文广局会议室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徽省行知学校、歙砚协会及民间非企业代表以及歙砚专家等参加的“歙砚产业发展座谈会”,就“共谋歙砚发展之路,共商歙砚发展之计”以及“如何发挥民间非企业及社会团体的作用”。
明确了歙砚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文化引导、市场利导、协力向导”的策略:政府主导体现在政府制定行业指导、行业规划,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奖励机制等,同时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推动歙砚标准的实施及树立歙砚鉴定工作的权威性等,重“造血”功能而非单一地“输血”;文化引导体现在歙砚文化价值观的确立,通过文化引导带来歙砚生产与收藏的热潮,同时做好非遗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市场利导体现在通过市场实现歙砚的经济价值,实现歙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合力向导体现在利用所有优质资源、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创建歙砚生产、销售的和谐、健康发展环境等。
因此歙砚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团体崛起的宏观产业链,重现歙砚的辉煌不再只是设想。
现在,歙县为歙砚的主要加工基地,屯溪老街为歙砚主要的展示和销售窗口,江西婺源县、安徽歙县为歙砚的主要原材料产地(绩溪县有小规模的砚石矿和加工生产人群)。
以上三地规模大致相当,从歙县一枝独秀到现在全面开花、蓬勃发展,更说明了歙砚品牌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与歙砚文化无穷的魅力,努力提升歙砚品牌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歙砚文化的内涵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歙砚价值。
作为“文房四宝”的代表,歙砚因其历史悠久、品质精良、造型典雅、风格独特而驰名中外。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历来被人们视为艺术珍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歙砚的价值:一、历史价值。
歙砚至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期以来,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国千年来书画文化的发展,书写并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为彰显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翻开歙砚史,多少文人墨客无不视歙砚为至宝,留下众多雅闻逸事。
二、工艺价值。
歙砚的石品含而不露、美而不艳,石品天然生成于砚石,是砚石中美妙之精华。
歙砚制作技艺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造型独特兼具石质优、发墨好、雕琢精致、耐人品鉴等特点,长期以来为骚人墨客所珍视,这也是歙砚别具一格、区别于其他名砚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砚艺特色。
三、艺术价值。
歙砚诞生和发展在古徽州,徽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其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坚实的基础,使其题材广泛、构图新颖、造型美观,集书法、绘画、雕刻、装帧于一体,与徽文化相辅相成。
从古至今,歙砚经过历代传承和创新,技法和设计吸收了传统之精华,又弃其俗气、匠气,逐步从实用性向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转移,使这项传统工艺更具收藏价值。
四、文化价值。
歙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歙砚文化宝库里,不仅有歙砚的历代著述、诗词,还有许多与歙砚有关的传说、故事、书画等。
歙砚艺术凝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与历代文人雅士赋予歙砚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分不开。
五、交流价值。
歙砚是我国历代的重要书写工具,也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多次把歙砚作为高级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增进我国与外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上歙砚名工荟萃、数不胜数,南宋以后,徽州人几乎在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让“歙工”享有盛誉,在歙砚工艺研发领域,可以说“歙工”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
目前歙砚从业人员涵盖了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歙县,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分布在歙砚生产企业、民间团体、艺术馆、收藏馆、培训学校、家庭作坊等单位,大致分为采石、粗加工、设计、雕刻、打磨、包装、销售等人员,约15000人左右,其中歙砚雕刻专业人才约4380人,黄山市有歙砚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3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7人,省级民间工艺师8人,中级、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160多人,特殊团队人才居于安徽省前列(江西婺源、宣城地区绩溪县有待下一步统计)。
随着一批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歙砚产业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黄山市制砚(企业和个体户)共有400家,2009年歙砚类等产值约2.4亿元,出口创汇180万美元,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屯溪老街和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因此,现在是歙砚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同时尝试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寻找答案:一、产业化程度要提升。
目前从事歙砚的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个私企业,制作人员一般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人员少、工艺落后,产业虽然有发展但规模还不大,企业虽然有集聚但关联度还不高,家庭作坊式生产、“前店后坊”式经营在规模及品牌效应等方面还存在各自为阵,散、小、乱等诸多缺陷。
因此在珍惜珍贵的歙石资源前提下走集约化、品牌化、规模化之路势在必行,政府着重抓住行业整体与长期规划,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投入优势力量,重点培育、扶持优势产品,使歙砚发展成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广泛影响的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中国名优品牌产品。
坚持精品创作,进一步做好精品背后的产业链延伸,通过现有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引进现代生产工艺,创新生产方式,在中低端产品方面走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之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徽文化长廊内“文房四宝展销基地”、“非遗展示园”等项目建设。
以歙砚产业的规模、品牌和名人效益,为黄山市旅游业增加亮点,从更高层面推进歙砚产业跟黄山城市形象宣传的结合。
二、创新意识需加强。
歙砚作为原有的使用功能已经在变化,向着欣赏性收藏方向发展。
现在的歙砚产品单一、包装粗糙,不方便携带。
除了在工艺上保持传统特征外,要在多元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以适应旅游市场的要求,产品结构上要向着多元化发展,包装设计要向精品化发展,产品定位要向品牌化发展,做到“送得出、留得下、带得走”。
定期组织开展歙砚产品创作大赛,在创作中融入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内涵,促进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争取设立歙砚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传承与创新的有效结合;重视对创新技艺的专利保护,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砚石供应面临困境。
歙砚的生产离不开歙砚的原材料——歙石,歙石指的是在古徽州范围内(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开采出的适合制作砚台的石头。
歙石主要品种有江西砚山龙尾石、济溪鱼子金晕石,歙县溪头坑龙潭石、岩源坑彩带石、紫云坑紫云豆斑、庙前坑罗纹石、洽河坑车川罗纹石、歙红、歙青等,除了龙尾石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历史,以上其它种类有待进一步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
目前歙砚原材料之一,龙尾石的产量已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歙砚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居高不下的价格也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瓶颈,但不断提高龙尾石的价格却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对歙砚优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它砚石已形成对歙砚原材料的绝对冲击,主要有江西玉山罗纹石、江西九江星子石、四川攀枝花苴却石、云南贵州紫袍玉带石等,这样的状况容易混淆歙砚的定义以及在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歙砚的美誉度。
科学、合理、充分地开发歙砚原材料中除龙尾石之外的优秀品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同时也极大地维护了歙砚的品牌。
歙县一些砚石坑口可开采出的大型石料,填补了歙石大型材料稀缺的空白,在这些砚石上进行圆雕与深浮雕的前景广阔。
四、经费保障机制未形成。
经费保障是确保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
歙砚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她的保护、发展及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均需要大量配套专项资金保障,除了国家、省每年对项目、传承人有限的经费补助外,在实际工作中还未真正形成从上至下、有效且可操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2007年以来有关方面共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对歙砚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的挖掘、普查、宣传、展示、出版普查书籍、传承人补助、扶持非遗传习活动等,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建立了一批传习基地,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
以后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对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下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