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最新)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cbe281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f.png)
畜禽养殖地区区分方案为进一步优化调整X 镇畜禽养殖家产布局,加速推动畜牧业转型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例,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兼备保护与发展,联合X 镇实质状况,现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范围。
一、基来源则(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联合的原则;(二)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原则;(三)坚持保护民众合法权益,改良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四)坚持考虑现状、尊敬事实、突出要点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五)坚持切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六)坚持切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整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原则。
二、区分种类(一)畜禽养殖禁养区是依照法律、法例、行政规章等规定依法划定的地区,禁养区禁止建设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依照法律、法例、行政规章等规定,在必定地区内限制畜禽养殖数目和规模,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地区。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之外地区,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可养区。
三、畜禽养殖区分类区分范围(一)禁养区1.X 河:起点, X;止点, X。
离河岸 200 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2.X 河:起点, X;止点, X。
离河岸 200 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3.X 河:起点, X;止点, X。
离河岸 200 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4.库塘地区区分:(1)X 村 X 水库: 200 米之内为禁养区。
(2)X 村 X 坎水库: 200 米之内为禁养区。
(3)X 村高炉沟水库: 200 米之内为禁养区。
5.X 居民区区分XX村 X 及规划区 200 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二)限养区1.X 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 200 米-X 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2.X 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 200 米-X 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3.X 河:起点,X;止点,X。
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f5cf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f.png)
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卫生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纷纷开始制定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以控制和规范畜禽养殖的范围和规模。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水源和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合理、分类管理,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三、划定依据1.地理信息:划定畜禽禁养区的依据之一是相关地理信息,包括农田、水系、居民区和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
2.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当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综合考虑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的情况。
3.农产品安全:重点考虑畜禽养殖对当地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四、划定范围和标准1.划定范围: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将根据具体地理和环境情况,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划定禁养区。
2.区域划分:根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将禁养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级别的区域,包括严禁养区、限制养区和管控养区。
–严禁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都进行严格限制,禁止一切形式的大规模养殖,只允许小规模的农户养殖。
–限制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有限制要求,但相对宽松一些,允许一定规模的养殖,但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管控养区:对畜禽养殖进行管理和监督,对规模和种类有一定限制,但相对宽松,允许规模适度的养殖。
3.标准制定:划定方案将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划定标准,包括养殖规模、种类、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将制定相应的养殖管理政策,以保证划定标准的有效执行。
五、推行计划1.方案制定:制定方案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并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2.试点推行: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推行,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3.扩大推行: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方案推行范围,推广到更多的地区。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adb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d.png)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肥城市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肥城市决定推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管理和规范畜禽养殖业。
二、划分原则1. 生态保护原则:划分的“三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首要原则,尽量减少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2. 区域合理原则:划分的区域应考虑畜禽养殖的规模、密度、种类等因素,使得各区域的养殖业有序发展。
3. 人居和文化环境保护原则:划分的“三区”应根据当地人居环境和文化习俗,避免对居民生活和社会文化造成不利影响。
三、“三区”划分方案根据上述原则,将肥城市划分为:1. 畜禽养殖禁区: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市区和近城镇区域。
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度高,人口密集,不适宜进行养殖业。
2. 畜禽养殖限制区:限制养殖的区域,主要包括农村周边区域和远离城镇的农田区域。
这些区域的环境适宜养殖,但需要控制养殖规模和种类,以减少污染和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
3. 畜禽养殖示范区:鼓励养殖的优势区域,主要包括山区和远离居民区的农村区域。
这些区域的生态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畜禽养殖业,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环保和卫生标准。
四、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各“三区”的管辖范围和标准。
2. 各区域的养殖场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符合环保和卫生标准后,方可进行养殖。
3. 违规养殖场将受到处罚和整改,直至关闭。
4. 鼓励和引导“畜禽养殖示范区”内的养殖场进行先进管理和技术引进,提高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
5.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定期对各区域的养殖场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养殖业的规范运行。
五、目标和效益通过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的实施,肥城市的畜禽养殖业将更加规范和有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监管和技术引进,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总结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是肥城市为了环境保护和人民福祉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2024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
![2024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60ac7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d.png)
2024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____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和农产品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规模扩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畜禽养殖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和畜禽疫病传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业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划分畜禽养殖区域,统筹考虑环境、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采取科学且可操作的措施,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环保、可持续和效益。
因此,制定____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对于推动畜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划分畜禽养殖区域,促进畜禽养殖的规模调整和优化布局,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
2. 原则(1)科学性:依据环境、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决策模型,确保划分结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可行性: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确保划分方案能够落地实施。
(3)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地开展工作,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划分结果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4)环保导向: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创新引领:鼓励创新技术应用,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划分标准和评估指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养殖现状和政策规定,制定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标准和评估指标。
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环境容量、畜禽养殖规模、设施条件、技术水平、饲料供应等因素。
2. 评估畜禽养殖现状和需求对全国范围内的畜禽养殖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各地的畜禽养殖规模、结构和特点,掌握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划分畜禽养殖区域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全县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 适宜养殖区划定方案
![全县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 适宜养殖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e7abd83d049649b665892.png)
全县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划定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省、市、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和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在我县行政区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重点区域,兼顾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以划定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为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定原则及依据(一)划定原则。
1.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2.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相结合、协调、统一原则。
4.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
5.重点突出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划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7.《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X)9.《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划定分类根据划定原则及依据,我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划定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三大类(以下简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禁养区:是指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的区域。
限养区:是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数量,实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它是禁养区与适养区的过渡区域。
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发展畜禽养殖的主要区域。
畜禽养殖环境和区域分管方案
![畜禽养殖环境和区域分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dd9d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3.png)
畜禽养殖环境和区域分管方案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畜禽粪便、恶臭气体等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政府提出了畜禽养殖环境和区域分管方案,旨在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二、方案目标1.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2.优化区域分管,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3.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方案内容1.畜禽养殖环境治理(1)加强畜禽粪便处理。
采用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无害化产品,减少污染物排放。
(2)治理恶臭气体。
采用除臭剂、生物滤池等技术,降低恶臭气体排放,改善周边空气质量。
(3)加强水资源保护。
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区域,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
2.区域分管优化(1)划分养殖区域。
根据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划分养殖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实施分区管理。
对不同养殖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管理水平。
(3)建立监管体系。
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确保养殖区域的环境质量。
3.经济效益提升(1)推广高效养殖技术。
提高畜禽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发展循环经济。
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培育新型养殖主体。
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养殖,提升养殖业整体水平。
四、方案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
对养殖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养殖现状、污染源、生态环境等信息。
2.制定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区域分管政策。
3.组织实施。
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4.监测评估。
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
五、预期成果1.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减少。
2.区域分管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3.养殖业经济效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4.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1.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二次污染。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3420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4.png)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为了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对土地、水、气和噪声等环境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不合理的养殖行为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改变现状,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提出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将其纳入环保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中,从而保障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方案内容【确定禁养区的标准】禁养区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1)距离重点城市、食品加工企业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
(2)周边环境应当无污染源,例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
(3)禁养区应当考虑到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合理选择地点。
(4)对于已经污染的区域,应当严格限制或禁止养殖,直至污染得到根除。
【划分禁养区的方法】禁养区的划分应当根据以下方法:(1)以县为单位进行划分,并依据上述标准确定禁养区的范围。
(2)同一区域内的养殖企业应当按照规模、类型、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类,依据不同分类划分不同的禁养区。
(3)对划分出的禁养区进行评估、监测等跟踪管理,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调整。
【建立监控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禁养区的有效实施,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1)制定详细的监管方案,对禁养区进行一定频率的监测和考核。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3)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养殖企业和公众充分了解禁养区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四、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我们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
(3)促进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4)提高公众的卫生健康水平。
(5)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展。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bf6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c.png)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一、背景介绍畜禽养殖业作为肥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决定对畜禽养殖进行整治,并划分“三区”,分别为禁养区、限养区和示范区,以达到环境友好、高效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禁养区划分禁养区是指那些与城市、水源、公共机构和居民聚居区相距较近的区域,禁止任何畜禽养殖活动。
禁养区划分应遵守以下原则:1. 与城市用地、水源保护区距离不能小于500米。
2. 与公共机构(学校、医院等)和居民聚居区距离不能小于300米。
3. 农田面积不宜小于100亩。
4. 距离交通干线和村道距离不宜小于200米。
5. 没有明确的用地规划和养殖环境容量。
禁养区的划分需要与城市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协商,确保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合理有效。
限养区是指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可以进行畜禽养殖活动,但需根据养殖规模和环境容量进行限制管理。
限养区划分应遵守以下原则:1. 与禁养区相距一定距离,距离在500米至2公里之间。
2. 具备基本的防疫设施和养殖设备。
3. 具备养殖环境容量,可以根据不同养殖模式和规模,采取不同限制措施,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4. 具备合理的规划和用地管理,确保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限养区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境容量、防疫条件等因素,确保限养区的规划合理有效。
四、示范区划分示范区是指那些具备较好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区域,可以发展现代化、绿色养殖业,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和借鉴。
示范区划分应遵守以下原则:1. 具备现代化设施和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养殖。
2. 具备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防控体系,确保养殖过程中环境不受污染。
3. 具备示范作用,能够为其他区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4.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10篇】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10篇】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https://img.taocdn.com/s3/m/e63aceba58fb770bf68a5517.png)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10篇】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10篇【篇一】一、工作思路以保障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环境安全、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标,以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协调一致为基本原则,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保护地、城镇人口聚居区等区域为重点,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
以提高环境质量和维护环境安全为核心,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切实加大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管理力度,促进我县畜禽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二、禁养区划定和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643 号),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XX〕xx 号)要求,20 xx 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二)工作任务。
按照《xx 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xx 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xx 环函〔20 xx〕67 号)要求,依法落实畜禽禁养工作的责任主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补偿措施,确保 20 xx年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关闭或搬迁工作。
具体任务是: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由畜牧兽医局牵头,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湿地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务局、交运局、各乡镇配合,具体负责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关闭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绘制禁养区划定图。
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调查摸底由畜牧兽医局牵头,各乡镇政府、林业局配合,按照我县禁养区划定的范围和省市界定的畜禽规模场标准逐一调查统计,并形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汇总表。
制定养殖场关闭搬迁具体政策由财政局牵头,畜牧兽医局、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各乡镇配合,按照不同畜种、畜舍面积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搬迁政策和补偿标准。
2023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
![2023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90b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2.png)
2023年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旨在合理规划和管理畜禽养殖业发展,提升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主要包括区域划分原则、划分步骤和划分结果等内容。
一、引言畜禽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规模扩大和不合理布局,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合理划定畜禽养殖区域是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区域划分原则根据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相关政策,制定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原则如下: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2.资源合理利用原则:依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合理配置畜禽养殖区域。
3.限制外来养殖原则:限制外来养殖企业的投资,保护当地养殖业的发展。
4.科学规划原则:根据畜禽养殖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区域。
三、划分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当地养殖业的数据和发展现状,包括养殖企业的数量、规模、地理分布等。
2.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容量、社会承载能力等指标。
3.确定划分依据: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确定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依据。
4.划分畜禽养殖区域:依据确定的划分依据,将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宜养殖区。
a.禁养区:划定在水源保护区、城市居民用地周边等环境敏感区域,严禁畜禽养殖。
b.限养区:划定在农田和农村集中居住区以外的地区,限制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
c.适宜养殖区:划定在农田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内的地区,允许发展规模适当的养殖业。
四、划分结果根据上述步骤,可得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结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包括:1.加强禁养区管理:对禁养区内的违法违规养殖进行整治,确保禁养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2.合理规划限养区养殖规模:根据限养区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合理限制养殖规模和密度。
3.支持适宜养殖区发展:对适宜养殖区域内具备发展潜力的养殖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最新)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6fc050daf45b307e87197c4.png)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为进一步优化调整X镇畜禽养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兼顾保护与发展,结合X镇实际情况,现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范围。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二)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原则;(三)坚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四)坚持考虑现状、尊重事实、突出重点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五)坚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六)坚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原则。
二、划分类型(一)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依法划定的区域,禁养区禁止建设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区域。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养殖可养区。
三、畜禽养殖区分类划分范围(一)禁养区1.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2.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3.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4.库塘区域划分:(1)X村X水库:200米以内为禁养区。
(2)X村X坎水库:200米以内为禁养区。
(3)X村高炉沟水库:200米以内为禁养区。
5.X居民区划分XX村X及规划区200米范围内为禁养区。
(二)限养区1.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X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2.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X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3.X河:起点,X;止点,X。
离河岸200米-X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4.密集人口聚集区(1)X新村:聚集区周边200米范围内为限养区。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1da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0.png)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
但是,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增长,养殖废水、养殖粪便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也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对畜禽养殖进行一定的限制。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的概念畜禽养殖禁养区,即畜禽养殖的禁止区域,为了保障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文化遗产等,限制或禁止在固定区域进行畜禽养殖的活动。
二、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和依据1. 划分依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首要考虑因素。
应该考虑区域内的气候、地貌、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废弃物排放等因素,以确保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
(2)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养殖是水资源过度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因此,在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时应该考虑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和管理情况,以避免污染和过度消耗。
(3)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包括人类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产,是地域文化重要的遗传资产,应该得到全面的保护。
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应该考虑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以保护文化遗产。
2. 划分方法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主要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生态保护区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生态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应该优先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保护自然环境。
(2)重要水源保护区对于重要的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区等水域区域,应该在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进行限制或禁止畜禽养殖。
(3)文化遗产保护区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遗址、古墓葬、文化名胜等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应该在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进行限制或禁止畜禽养殖。
三、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实施1. 划定区域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该以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程度、水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因素为依据,制定相关的规划方案,进行定点划定和技术测量,确保划定的区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d12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5.png)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畜禽养殖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必要性1. 确保环境保护: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可避免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区紧密相邻,减少养殖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优化养殖结构: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区划分可推动养殖场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可打破传统分散式养殖模式,推动养殖业与农作物种植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1)生态原则:尊重自然生态规律,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人文原则:考虑农民的生活需求和畜禽养殖的市场需求,合理划定养殖区域范围。
(3)科学原则:充分调研,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养殖区域划分方案。
2. 方法:(1)综合评估法:综合考虑养殖场规模、养殖品种、废弃物处理能力、耕地资源等因素,评估划定养殖区域的适宜程度。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地貌、水体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确保划定的养殖区域与环境的协调性和可行性。
(3)决策支持系统(DSS):利用DSS技术对不同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四、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的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与分析:搜集相关的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环境水质等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
2. 制定划定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相关原则,制定合理的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
3. 公众参与与意见征集: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取专家评议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公开性。
4. 方案实施与监测:根据划定方案,逐步实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并建立监测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五、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修订,推动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的实施。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e997caba0d4a7302763a46.png)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为指导,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县生态保护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原则;(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原则;(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原则;(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六)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
三、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四、术语与定义(一)规模养殖场。
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
养殖场标准:年出栏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肉羊≥300只,肉鸡≥3.5万羽,肉鸭≥3万羽,肉鹅≥1万羽;存栏量奶牛≥100头,蛋鸡≥2.5万羽,能繁母兔≥400只。
(二)养殖专业户。
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
养殖专业户标准:年出栏量:500头﹥生猪≥50头,100头﹥肉牛≥10头,300只﹥肉羊≥150只,3.5万羽﹥肉鸡≥X羽,3万羽﹥肉鸭≥X羽,1万羽﹥肉鹅≥1000羽;存栏量:100头﹥奶牛≥5头,2.5万羽﹥蛋鸡≥500羽,400只﹥能繁母兔≥40只。
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cea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c.png)
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畜禽养殖行业蓬勃发展,在保障食品供应和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密度大、粪污处理不及时等因素,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为此,不少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对畜禽养殖进行了限制和管理。
本文将围绕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1.1 划定依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地方政府的规定•环保部门开展环境评估的结果1.2 划定范围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承载力,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划定:•保护生态环境•较为人口密集的区域•集中式养殖场周边范围1.3 划定标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标准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养殖场进行划分,比如规模养殖、散养、户养等。
具体划定标准如下表:类型依据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规模养殖散养周边环境对散养养殖场养殖密度的容忍程度、畜禽种类及数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户养依据当地政策和环境要求1.4 禁养区实施措施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后,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管理:•撤销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的生产资质•闭环式养殖场必须要配套处理设施,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对于在禁养区外的合法养殖场,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改或关闭二、畜禽养殖限养区划定2.1 划定依据畜禽养殖限养区的划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饲养密度等环境、生态影响因素2.2 划定标准畜禽养殖限养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养殖场进行分类,比如规模养殖、散养、户养等。
具体划定标准如下表:类型依据规模养殖单位面积畜禽头数不能超过规定标准散养对养殖场饲养密度控制限制性户养对养殖场数量和周边环境进行限制,尽量将其分布在合适的位置上2.3 限养措施划定畜禽养殖限养区后,需要落实限养措施:•通过政府津贴等方式,引导养殖户将畜禽密度降到规定标准之内•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养殖技能,降低常见疾病的发生率•提醒养殖户定期进行兽医检测,及时发现和防控疾病的发生三、畜禽养殖适养区划定3.1 划定依据畜禽养殖适养区的划定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地方政府的规划要求•农产品的产地要求3.2 划定标准畜禽养殖适养区应根据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等因素进行划分,具体如下表:等级依据Ⅰ养殖场所在环境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确保畜禽养殖排放对环境没有危害,并且符合同地区同类型养殖场的规模和装备水平Ⅱ养殖场达到当地政策和环保要求,确保畜禽养殖排放对环境没有严重危害,符合当地的环境承载才能Ⅲ养殖场所在环境达到基本环保要求,且符合当地政策和环保要求,在无其它可选项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养殖3.3 适养措施在畜禽养殖适养区的管理中,应强调科技创新和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保水平和乡村环境建设,强化养殖管理•推广绿色养殖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鼓励科技创新,实施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以及环保治理•实行勒索制度,鼓励质量养殖,引导农业向技术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四、总结本文围绕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区域划定方案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区域划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fdf3e2f60ddccda38a069.png)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区域划定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和技术,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区生态建设规划要求,调整优化全区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
二、划分原则(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原则。
(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三、划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5.《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7.《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划分技术规范》四、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如下:生猪养殖场(小区):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年出栏1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小区):年存栏100头以上;肉羊养殖场(小区):年出栏3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年存栏25000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小区):年出栏35000只以上;肉鸭养殖场(小区):年出栏15000只以上;肉鹅养殖场(小区):年出栏5000只以上;家兔养殖场(小区):年存栏能繁母兔400只及以上。
五、区域划分的类型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禁止建设养殖场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限制畜禽养殖数量,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
(三)适宜养殖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区域,可作为畜禽养殖适度养殖区。
六、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界限(一)禁止养殖区域梨园社区(1-12组)华园社区(1-9组)(二)限制养殖区域华园社区10组(原下店子村5组)(三)适宜养殖区域。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776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4.png)
肥城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养殖业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而畜禽养殖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食品和经济收益。
但由于畜禽养殖业的不规范,很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等问题,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畜禽养殖业进行管控。
肥城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其中畜禽养殖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环境和健康问题。
为了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管理和规范,市政府提出了“三区”划分方案,以达到全面管控和监督的目的。
二、“三区”划分内容1.保护区保护区主要是指人居区、村庄周边的区域,其范围包括城镇区和农村居民点周围500米的范围。
该区域内禁止养殖牛、猪和鸡等大型禽畜,只允许养殖兔、水禽和小型家禽等规模较小的畜禽。
该区域要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以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的美观。
2.限制区限制区主要是指城乡结合部、园区和一些生态区、环保区,其范围包括保护区周边500米到1000米的区域。
该区域允许养殖规模较大的猪、鸡等畜禽,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如安装脱臭设备、消毒设备等。
该区域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3.开发区开发区主要是指城市周边和农村的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其范围包括限制区周边1000米到2000米的区域。
该区域允许养殖规模较大的禽畜,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严格标准,同时也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保障人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根据“三区”划分方案,禁止在保护区养殖大型禽畜,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异味和粪便的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限制区和开发区,则要求养殖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采用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们健康的危害。
2.规范畜禽养殖行业“三区”划分方案是我国畜禽养殖行业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实质是对养殖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
为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尽可能减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乡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与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乡生态建设
规划要求,通过调整优化全乡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等手段,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原则;
(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三、划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9号);
(六)《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 —X);
(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部令第2号);
(八)《X省环境保护局X省畜牧食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落实省政府目标责任的通知》(X环发〔X〕32号);
(九)《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十一)《X省国土资源厅X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X国土资发[X]16 号);
(十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
四、畜禽养殖区分类
乡行政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
止任何畜禽养殖。
包括:
1.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2.城市规划区和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以及其他敏感区。
3.旅游度假规划建设区、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
4.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禁止养殖区范围内已建成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由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搬迁、关闭或取缔。
(二)限制养殖区
1.限制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扩建畜禽的养殖场。
2.限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由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
治理,实行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或整治后达标排放,并达到排放问题控制的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应搬迁或关闭。
限制养
殖区范围内畜禽养殖规模按每亩土地消纳粪500-600千克的标准控制。
(三)适度养殖区
1.适度养殖区是指除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区域,原则上作为畜禽适度养殖区。
2.在畜禽适度养殖区内从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防治措施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必须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及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五、畜禽养殖划分范围
(一)禁止养殖区
1.工业园区规划区,以及X村集中住宅规划区(以住建部门规划为准);
2.X高速公路两侧200米内区域;
3.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4.乡域内所有集中式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
区;
5.根据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1.乡规划区上风向X米内,村规划区及X村集中住宅规划区上风向1000米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界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控制在1000米以上;
2.X至X主干流两侧1000米内区域;
3.乡道:X等公路河沟沿线X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以内区域;
4.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延1000米范围内;
5.乡域内所有集中式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二级保护区外延X米范围内区域;
6.行政村、自然村人员聚集区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
7.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应当限制养殖的区域。
(三)适度养殖区
1.上述规定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可原则上作为适度养殖区。
2.在适度养殖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项目选址必须科学论证,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养殖场应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在禁止养殖区不得饲养畜禽,禁止养殖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
(二)在限
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养殖场要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并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三)适度养殖区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鼓励发展畜
禽适度规模生产。
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城市城镇规划和环保要求,养殖场必须位于居民区下风向。
在适度养殖区,要大力提倡适度规模化养殖,优化养殖小区布局,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达标排放。
(四)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配套相关环保设施,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做好竣工验收相关工作。
(五)各村应严格按照X县思经乡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结合本村发展规划,在规划时可划出一定的区域用于建立畜禽养殖小区或
规模化养殖场,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和废物综合利用。
把好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关口,严格审批,实现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严禁“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出现。
(六)各村应严格按照县发改、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的审批程序,在规划、立项、审批畜禽养殖项目时,应根据本方案要求严格切实推进全乡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制度。
将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划分工作纳入乡人民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现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各村、业务部门密切合作、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严格执法,加大教育惩处力度。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让群众理解支持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工作,并积极主动参与。
对畜禽养殖划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随时监督,对不按划分方案要求修建畜禽养殖场的单位要及时予以曝光。
(四)坚持标本兼治,强化长效管理。
建立完善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划分工作定量考核制度,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逐步建立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公众监督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集中全社会力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